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究

2024-04-06 00:3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岗位战略大学生

黄 敏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发展的重大部署与重要决策,拥有鲜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人才振兴” 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大学生更是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要素。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汇聚社会力量,强化人才支撑,将“人力资本”放在重要的位置,畅通管理、技术、治理下乡的通道[1]。 所以大学生作为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动力, 应抓住返乡就业创业的机会,下沉到乡村社会,推动乡村文化、生态、产业、组织的全面振兴与发展。 进而为我国缓解 “三农”压力,实现乡村人力资源从“智力外流”转变为“智力循环”打牢基础。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 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就业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此过程中,全面推动乡村地区全面复兴的乡村振兴战略正如火如荼的落实中,大学生理应担负起发展家乡的历史重任,主动融入返乡工作和创业活动,推动乡村的文化和经济进步。 这既能解决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为乡村复兴提供宝贵的人才支持。

1.1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根据教育部公开的调查数据显示,2023 年高等院校毕业生为1158 万人,本科毕业人数为700万人,其他普遍为职业院校学生。 2023 年博士毕业生为35 万人、研究毕业生为119 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问题已然成为我国亟待重视和解决的基本问题,这在某种层面上对返乡就业创业带来了一种反向驱动效用。即通过返乡就业创业扩大大学生的就业维度,使大学生通过服务乡村、振兴农村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价值,为自身价值的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2]。

1.2 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机遇

乡村兴则国家兴。 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在农村地区最为突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目标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产业、经济、生态建设,从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等最终目标。 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机遇,通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参与到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现个人的理想与目标,助推乡村社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1.3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

优化社会治理制度,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管理新面貌,有助于为乡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更多宝贵机会,贯彻落实民主的基层管理制度。而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能通过知识供给和人才供给, 为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意,也有助于整合乡村的德治、法治和自治资源,从而增强乡村地区的治理能力。 并且,由于这些大学生对本地的社会文化和习俗有深入的了解。

2 大学生返乡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困境

2.1 服务政策体制有待完善

在新时期视域下,各地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制定财政补贴、放宽贷款条件及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 然而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不足。

2.1.1 财政投入机制不够完善,不能根据不同区域、地方的经济发展实际,实现财政资金的动态增长;

2.1.2 风险补偿机制不够完善, 贷款金额相对不足,难以确保返乡创业项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1.3 缺乏纠错机制、评价机制、奖惩及激励机制,难以为大学生持续开展返乡就业与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与辅助。

2.1.4 缺乏人才培育体系, 难以从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技术、服务、管理等人才类型出发,提供专门性的培训服务。 例如不能联合地方院校,构建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部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培训。

2.2 外部环境与岗位规模的“制约”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但通过实地调查显示,很多乡村地区在人文环境、产业环境、生态环境及生活保障等层面存在不足,不仅难以吸引大学毕业生涌入乡村开展就业创业活动,还容易限制返乡创业项目的发展[3]。例如便民生活设施、机械信息化农业设备、以及联络通讯、交通运输等居民生活体系不够完善。并且在福利待遇、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层面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问题。而在岗位规模上,助推大学生返乡就业需要庞大的“岗位群”支撑。然而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很多乡村地区普遍存在岗位供给不足、 供给质量不高、职业岗位没有吸引力的问题,这便导致大部分返乡大学生难以获得理想的、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岗位或职业。阻碍大学生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中, 一定程度影响到乡村文化、 经济、产业、生态及组织建设的有效性。

2.3 就业认知与社会氛围的“桎梏”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乡村地区实现生态、民生、文化的整体性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始终优先考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坚持乡村全面复兴和农民的核心地位,同时推进城乡一体化,确保实现“产业繁荣、生态美好、文化传承、管理有序、居民富足”等关键目标。 需要大学生群体明确乡村经济、文化、生态、产业建设的需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但在个人认识上,我们却面临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就业观念的偏差。 当前大学生普遍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企”“外资企业”及“上市公司”等机构所提供的职位岗位作为就业标杆,将“资金获取”与“地位提升”作为择业就业的价值旨归,这便导致很多大学生对返乡就业创业产生抵触心理, 难以深入到农村地区,为乡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 二是社会返乡创业氛围薄弱。 这在某种层面上,影响到大学生返乡开展创业活动、就业活动的积极性。

3 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一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环节。 当前,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农村、农业、农民事业已经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大学生本身拥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 他们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引领者与先锋队, 能够通过创新驱动的形式, 为乡村振兴战略开辟出全新的发展格局。 为破解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我们应从政策、岗位、改革、观念等维度出发, 探究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新路径,进而发挥大学生在乡村文化、经济、生态、组织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与发展。

3.1 推进落实与扶持政策相融合的共进体系

为确保、 提升大学生发现就业创业效率,加速乡村文化、经济、生态、组织建设,需要形成落实体制与政策扶持相融合的共进体系。

3.1.1 明确财政支持.基于地区差异,实行因地制宜的策略,拟定具体的执行方案,确保政策支持,从而为大学生返回乡村工作和创业提供坚实的策略保障。

3.1.2 增加贷款上限。 政府机构应考虑税收的“返还”和“减免”,加大对产业、行业、企业在物质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扩大农村产业的规模与发展维度。

3.1.3 建立风险管理策略。 增强大学生在乡村工作和创业的长期参与和稳定性,确保他们的创业计划能够成功实施并持续运营。

3.1.4 优化薪资和福利。 加大财政补助,提高工资水平,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乡村就业。

3.1.5 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舆论氛围。 政府部门应从电视、广播、杂志以及新媒体平台等角度出发,积极宣传“返乡就业创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重要性,让大学毕业生能够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自觉、自主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 与此同时,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工作流程, 确保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防止“学与用”的分离。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晋升、激励、评估和招聘机制,同时引入纠错、评价和包容性策略,并为有返乡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服务,通过满足其就业创业需求,使大学生能够更顺畅、更有效、更全面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提升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建设的实效性。

3.2 推进各项改革与岗位优化相结合的共建机制

3.2.1 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为助力乡村地区的全面振兴发展,以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为切入点,确保其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组织治理、传统习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都达到高标准,秉持“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信念,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孵化区和新型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各地的具体发展情况, 还需要完善和强化土地承包制度, 以确保乡村的运营策略持续优化和稳健增长[4]。 同时,完善基础硬件设施的升级与优化。 即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机械化农业设备以及生活设施的建设体系, 全方面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从联络通讯、生活水电、交通运输、互联网建设等层面,优化乡村生活环境,满足返乡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生活、就业及创业需求。

3.2.2 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与产业扶持政策进行有效对接,确保对返乡大学生在就业待遇、基本福利和人身医疗等方面有更大的投入, 从而使大学生可以放心地投身返乡创业,解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后顾之忧[5]。

3.2.3 要提升乡村岗位的质量和供应。 (1)改进乡村岗位体系。乡村管理部门应更新和调整岗位招聘方案,形成高标准、低门槛的特别招聘模式以及多元化的招聘机制。 这样,不仅可以全方位支持大学生回乡,还可以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城市人才。(2)具体化岗位需求。乡村应根据学科和专业需求,提出详尽且科学的招聘计划,为返乡大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岗位支持。

3.3 构建社会认知与就业观念相融合的提升体系

高校应致力于培育掌握过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以社会和国家发展为导向的杰出人才。 此类人才应对职业道德和价值有着崇高的追求,能够在职业发展中不断践行人生理想,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学校应引领大学生正确看待自身技能在乡村社会发展、 建设中的前景、 意义、作用,积极投入到返乡就业创业的过程中,真正担负起自身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振兴。

3.3.1 高校应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归属感,打破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 使大学生成为爱家乡、爱农民、懂农业的优秀人才,积极地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全过程中, 并积极组织各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确立积极的职业观念。 同时,国家和社会也应加大推广力度,激励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乡村发展。

3.3.2 为了加深社会对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理解和支持,应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帮助大学生了解返乡就业创业的福利政策和价值意蕴,更有力地提高其对乡村创业的热情和投入。通过营造社会氛围的方式, 强化普通大众的社会认知,让更多人在返乡就业创业中得到实惠,进而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扩大实践成果,提高返乡创业、就业的吸引力。 譬如构建返乡就业创业活动,通过组织退休人员、退伍军人、下岗职工进入乡村开展创业活动, 重塑大众对返乡创业的认知,提高大学生参与返乡创业活动的意识。这样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氛围营造的前提下,大学生能够对返乡创业活动有更充分、更全面地认识,可以通过返乡就业创业的方式,切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人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资源,引领并激励大学毕业生扎根农村,奉献青春, 脚踏实地筑身基层是推动乡村健康发展,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农民富裕、治理有效等目标的关键因素。 为此,我们应发挥高校、政府、企业在“三农”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加强政策制定、设施建设、宣传教育,积极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环境保障、精神保障,从而引领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中,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岗位战略大学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战略
战略
大学生之歌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