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有恒”品格锤炼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4-04-08 12:16方咪
教书育人 2024年1期
关键词:有恒心理品质品格

方咪

(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重预防、治疗,更要注重“治未病”,即注重优化学生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在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潜质、潜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指向“有恒”品质锤炼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恒心”的养成。“恒:长也”(《说文》)。“恒”分两部分,左为“心”,右为“亘”。从“心”从“亘”为“恒”,有“连绵不绝”之意。“有恒”的品格,体现为自强不息、万难不屈的顽强意志,体现为说到做到、百折不挠的行为特征。指向“有恒”品格锤炼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将学生培育成为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执行力强、不惧挫败并且善于驾驭情绪、敢于突破极限的人。

一、建构“有恒”课程,打造心理教育“主阵地”

实施指向“有恒”品格锤炼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建构“有恒”课程。建构“有恒”课程,能打造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有恒”的心理健康课程,是一种校本课程,是对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地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种补充、丰富、拓展、延伸。相比较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指向性更强、目的性更明晰。如“有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以培育学生的“恒心”为主旨的课程,就是包括“恒馨(人际关系的恒远)、恒欣(积极心理的恒久)、恒新(创新姿态的恒持)和恒辛(勤奋作风的恒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构“有恒”课程,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系统化、结构化、整体化。

建构指向“有恒”品格锤炼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设置心理按摩、心理疏导类的课程,可以设置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类的课程。如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松懈、畏难等的心理情绪,笔者就相机开辟、设置了“心理抗挫”“心理抗压”等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建构、设置针对“有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心理抗挫、抗压能力,培育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心理品质。在“有恒”心理课程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渗透相关的经典案例,以案说法、以案说理,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坚毅品质,并努力将习得的品质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质,成为伴随学生一生的品质、品格。值得注意的是,指向“有恒”品格锤炼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仅仅可以是专业性、专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且可以是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如引导学生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名人传》等。通过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有恒”品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互动交流,让学生真正理解抗挫、抗压品格。

建构“有恒”课程,打造心理教育“主阵地”,可以让教师展开基于“有恒”品格锤炼的特色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向心理能量,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形成并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消极的心理、打退堂鼓的心理等,教师要及时予以矫治,让学生调节自我的心理,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由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保持乐观的情绪,保持积极向上的奋进、拼搏姿态。

二、聚焦“有恒”缺失,筑牢心理危机“防火墙”

初中生的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跟进学生的心理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尤其是,教师要聚焦学生的“有恒”心理缺失,打造面向学生“有恒”心理缺失、心理危机的“防火墙”。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按摩,不断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尤其是,要针对学生的“有恒”心理缺失如“知难而返”心理、“惧怕困难”心理、“懒惰懈怠”心理、“得过且过”心理等,要防患于未然。要将这些“无恒”的消极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善于为学生各式各样的消极心理问题“打补丁”,从而促进学生“有恒”心理品质的生成。

聚焦学生的“有恒”心理品质的缺失,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心理按摩,预防“有恒”心理品质的缺失;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疏导、问题矫治等,改变学生“有恒”心理品质的缺失。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笔者一方面利用心海软件症状的自评量表CSL-90 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测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尤其是,将心理“失恒”的学生档案放置在一起,集中归类,并对之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然后,将对“失恒”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重点关注。这一行为、行动,是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秘密”展开。如此,一方面保持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另一方面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治。在教学中,笔者还充分应用学校的心理咨询、辅导室中的宣泄替代物、沙盘、心理测试软件、辅导工具箱、头部按摩仪等工具、设备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充分依托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调节学生心理情绪等,让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错误面前勇于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纠正等。如此,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挫折等的勇气,让学生勇敢地、“义无反顾”地朝着自己的心中的理想圣地迈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转变学生的消极、悲观的心理,转变学生逃避、漠视的心理等。通过对学生的“有恒”品质锤炼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能朝向自我心中的“诗与远方”前行。

聚焦“有恒”品质的缺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捕捉学生心理存在着的“失恒”的问题、现象,要分析学生心理“失恒”的成因,对存在心理“失恒”的学生重点关注、关照。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定期向学生发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卡片,让学生预约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师,要动员学校要发动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勇敢地面对自我的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心理疏导、心理按摩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网络心理咨询预约,从而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渠道,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偶尔走向自然、正常。

三、实践“有恒”体验,盘活心理健康的“催化剂”

“恒,长也”(《说文》)。“恒”分两部分,左为“心”,右为“亘”。从“心”从“亘”为“恒”,有“连绵不绝”之意。“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渗锤炼“有恒”品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导学生“诚实做人”“恒于学问”。对于学生的心理品质来说,“恒”是一种坚守、一种传承。从“恒”字入手,久久为功,就能形成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风格、品质等。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路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实践“有恒”的体验。实践证明,“有恒”的体验是盘活学生健康心理的“催化剂”。引导学生实践“有恒”的体验,不仅需要学生有坚定的“恒心”,更需要学生坚定地“恒行”。

体验是学生锤炼“有恒”品质的基础、基石。“有恒”的品质,能构筑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台阶。万事成功在“恒”。在锤炼“有恒”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笔者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有恒”体验,如让学生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主题教育,引导学生的活动“持续”下去,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质、潜能,锤炼并提升学生“有恒”品质。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一手写中文名一手写拼音名或者英文名”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有恒”品质,让学生在挑战性甚至痛苦性的学练中“坚持”,培育学生的坚强意志、毅力,让学生认识到,“有恒”的品质不仅仅是指“有恒”的观念,更是指“有恒”的心理品质、“有恒”的行为品质。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看似重复”“看似机械”的活动中寻找到享受的乐趣、超越的乐趣、创新的乐趣。如此,培育学生对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的毅力,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一个个的“不断失败”过程中,超越、战胜,从而最终达到成功。这样的活动,能有效地培育学生“自控自律”“严谨细致”“百折不挠”“一丝不苟”等的优良的“有恒”品质。引导学生实践“有恒”体验,能让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低头、不服输,能以一种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毅力、魄力去攻克难关,从而让学生抵达“山穷水尽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锤炼学生的“有恒”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一种“自制性”。如果说“持之以恒”是一种“是”的达成,那么,“自制力”则是一种“否”的控制,是一个人能有效协调、调节、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等的干扰的能力、素质。“有恒”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让学生保持充沛精力去克服困难、摆脱逆境;“有恒”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能让学生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能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面对艰难险阻的时候,能无畏地面对;能让学生在强大的压力下仍然能展开富有创造性的思考、行动。拥有“有恒”品格、品质的人,通常不会被苦难吓倒,不会半途而废,而是会在坚强的坚持中、在持之以恒中创新出灵感、创造出成功、创生出成果。

四、共育“有恒”品质:搭建心理沟通的“连心桥”

学生“有恒”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育,同时还需要家校牵手、联姻、共育,这是指向“有恒”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保证。作为教师,要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展开“有恒”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更多的是粗暴的命令、规训甚至于惩罚。这样的一种教育形态,容易让学生“逆反”,从而让教育效果“适得其反”。提升家长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只有不断地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质量,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搭建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连心桥”,才能有效地培育学生“有恒”的品质。可以这样说,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事情”就应当养成“有始有终”的习惯、品质。而这种“有始有终”的品质的养成,依靠的就是学生“有恒”的心理品质。作为家长,要在引导学生“有恒”品质上下功夫。“有恒”的品质,贵在积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它不仅需要学生有“有恒”认知,更需要学生拥有“有恒”情感、“有恒”意志。如此,才能产生“有恒”行为。如笔者曾经引导家长与学校一起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工匠精神读本》、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尤其是一些优秀的企业匠人走进课堂做讲座,引导学生展开“工匠精神”的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表演等,引导学生制作一件最拿手的工艺品等。通过这样的多样化的活动,将“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植入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形成了“有恒”的心理品质,学生就能负责任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就能追求自身学习、活动、生活的“有恒”。“有恒”就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耐心专注、追求极致,会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会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会一念执着、一生坚守。可以这样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事、做人,绝不仅仅依靠技术,更依靠“有恒”的心理、“有恒”品质、“有恒”心境、“有恒”人格、“有恒”生命。因此,“有恒”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层面的观念,更是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情感关怀,一种对所执之事的尊重与热爱。

指向“有恒”的品质锤炼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要把握学生的积极心理,从学生的“有恒”心理品质培养出发,努力发掘学生的心理前置、潜能,努力发现学生的心理优势,根据学生的需求,回归学生心理世界,引导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成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无恒”的心理免疫力、抵抗力,让学生以一种积极、自信、乐观、开朗的心态,不怕难、不怕压,做事“有恒”。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青年之字典,无 ‘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指向“有恒”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建构、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正如俄国著名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培育学生“有恒”心理品质,要求教师也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唯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以“有恒”的心理展开学习、生活,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有恒”的心理品质,能坚定“做事”的意志,将“做事”“创新”进行到底。心理健康教育伴随学生的一生,伴随着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做事”进行规划,从而引导学生的实践,让学生的实践成为一个系统性、结构性、整体性的工程。通过“有恒”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成为“处变不惊”“清醒从容”“有所执着”“敢于担待”“有恒心”“有恒力”“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之人”!

猜你喜欢
有恒心理品质品格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学有恒艺无涯》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垃圾分类 贵在有恒
政贵有恒——为政应有“恒心”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