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不老 艺道长青

2024-04-09 04:05
金山 2024年1期
关键词:版画家橱窗木刻

我和润生兄有着近六十年的友谊。他比我年长四岁,出道比我早,他虽非美术专业,但少年时就在文化馆里接受过绘画训练,因为这一特长,他后来到大市口副食品商店当了美工。那里位于市中心,有多家商店,都有橱窗。在艺术匮乏的年代里,橱窗无异于美术馆,和电影海报一样,都是市民们浏览观赏的对象。他搞的橱窗非常引人注目,是综合了众多材料和手法的一项立体式的艺术,类似今天的装置艺术。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俩在同一个展览会里做美工,就此结下了友谊。后来出于对版画的共同爱好,就成了同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镇江版画界是很活跃的,很多版画展里都少不了我们的作品,都创作了不少美术作品,他画油画,也搞版画。

上世纪八十年代,润生兄调到了镇江市轻工业研究所,和我在同一单位工作,一起搞美术设计。他虽然换了工作单位,但专业却是相近的,我们做过工业产品、包装装潢和大型画册设计,也搞展览。趁着工作的机会,我们也一起外出写生,到过舟山、三峡、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吃尽千辛万苦,润生兄甚至有过在海岛食物中毒和晕倒在街上的惊险经历,但他默然忍受,从不抱怨。

1984年,我们为一家大酒店做美术设计,把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放大成了壁画。为了节省成本,到扬州去加工成漆板后,自己刻漆自己填色,因为我们都有刻木刻的基本功。此作尺幅巨大,黑色的漆面具有高雅光亮的效果,又是用丙烯填色的,不会洇化剥蚀,效果奇佳,影响非常大,那是镇江市第一幅大型漆刻壁画。润生兄是我市最早的版画家之一,也是我市最早的壁画家之一,加入了江苏省版画家协会和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1985年,我调到大学教书,他调到市电视台工作,两人虽然都还画画,但都告别了版画的创作。面对陌生的行业,润生兄以43岁的年纪参加了东方美术电视函授学院的学习,最终結业。

润生兄在油画、橱窗、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壁画之外,多年来一直有志于版画创作,黑白和水印的都有,早在1975年就有水印木刻《深夜疏浚》入选《江苏省工人美术作品展》,1981年有水印木刻《春日融融》入选《江苏省版画展》,1983年有水印木刻《甘露古寺》和《寂静的港湾》两幅入选《江苏省第三届水印木刻展》,1985年又有《水乡雨行》和《观光》两幅水印木刻同时入选《江苏省版画展》,还有多幅作品入选《镇江——北京版画联展》,这些作品都是他的代表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镇江版画闻名于省际的时期,也是润生兄版画创作的黄金期,水印木刻《夕阳映鸭归》《晨曦初照》《一泉之夏》和黑白木刻《山城寻踪》《归帆》《岁月》《茅山小道》《落日渔归》《听声》等都产生于斯。

润生兄版画作品的风格一如其人,质朴庄重,结构稳妥,以写实风格为主,也有艺术语言的表达。《甘露古寺》《春日融融》《一泉之夏》《水乡雨行》等充分地运用水印木刻的艺术语言,拉大前后反差,有韵味,套色不多,学习了中国画“染”的技法,明快简洁,强调黑白木刻的主版效应,有“刀味”和“木味”,层次分明,不仅讲究“刻”,还讲究“印”,功夫到家。

但是润生兄并不满足,还在探求形式语言的多样化。他也有过讲求用线的《观光》和《山城寻踪》,有讲求黑白构成的《岁月》,虽然还是在写实的框架之内,但表现形式已经有了变化,强调变形,说明他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

润生兄并不是只会画画不会思考的人,他感悟:“艺术创作应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否则就平庸、粗劣、寡淡……其他领域也如此。即使技能行业,如工匠也提倡工匠精神,只有不断追求,艺大于命,才能借得水为骨,修到玉为魂。”

润生兄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从少年时做起,一直到耄耋之寿的今天。

谨以此文,为之寿,祝他艺道长青!

徐润生,1943年生,版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创作的版画多次参加省、市美术作品展。

猜你喜欢
版画家橱窗木刻
中流砥柱(黑白木刻)
《魂之跃》减版油套木刻
木刻年画
挥刀向木,大爱无声——著名版画家戴政生教授抗疫作品选
你我都是“橱窗人”
工友艺苑
版画之颠——当代著名版画家张敏杰
橱窗
橱窗
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