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里信外皆风景

2024-04-09 04:05万雪梅
金山 2024年1期
关键词:信件书信风景

万雪梅,博士,江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UTD)访问学者、博士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通讯评议专家,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镇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国际凯特·肖邦学会(KCIS)、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镇江市翻译协会理事。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中华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等项目9项,出版专著2部、参编1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每次目光触及案头的《书信中的现代人文风景》(以下简称《风景》),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卞之琳先生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风景》的作者史挥戈女士和吴腾凰先生花了数十年时间,为我们捕捉了书中的66幅人文风景。风景的源头其实是66封信,信的作者都是些我国现当代的文化名人,如:茅盾、丁玲、曹靖华、王逢振、李继凯等。两位作者是因为在学术研究和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产生了疑惑,而在现成的教科书和各种文献资料中又寻找不到答案,才向这些现当代文化名人写信求助的,他们的所得很丰硕:名人们不仅通过回信的方式解答了他们的疑问,有的,随后还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可供研究和写作的珍贵资料。

两位作者不愧为有心人,他们将这些数十年间往来的信件完好保存、加以整理,根据书信内容和来信者的身份加以分类,每位名人一节,每节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原信影印、来信主要内容、信件原文、信件解读、写信人生平及学术成就。这就构成了我们眼前这本书的基本内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为:序言、前言、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附录及后记,共七部分。其中,第一辑收录书信20封,主要围绕革命作家蒋光慈而展开;第二辑收录书信13封,主题为美学家吕荧;第三辑收录了28封书信,辑名为“书信中学者、作家的言说”;附录题名为“当代书画家谈艺术”,共收录了5封书信。

信里风光无限。透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领略这些文化名人的精神风貌。两位作者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让笔者感到惊奇的是,在第三辑居然读到了杨宪益先生的大名。这难道就是我们熟知的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先生(1915-2009)吗?果不其然。杨先生著作等身、才华横溢,他和英籍太太戴乃迭(Gladys B. Tayler,1919-1999)珠联璧合、合作共译的《红楼梦》,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但他的信件却很朴实、简洁、低调。成语“文如其人”启示我们:透过一个人的文章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书信更是如此。杨先生一封平实严谨的书信,让其持之以恒、坦荡如砥、不拘名利、旷达洒脱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

信外风景亦宜人。两位作者不仅以图的形式展示了66封信,还从他们的视角对这些信进行了精彩深邃的解读阐释。封封书信,不仅文如其人,字亦如其人,构成道道风景,两位作者在欣赏阐释之时,犹如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笔者在拜读这本著作时,又何尝不是一位看风景的人呢。只是笔者所见的道道风景中,又多了这两位不平凡的作者——为道道风景增添了亮丽色彩。

处处留心皆风景,而要及时捕捉下来,则需有心人。同样亲临了李继凯先生的讲座现场、聆听了李先生“文化磨合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讲座,同样因为李先生这一宏大辽阔而又深接地气的议题的吸引力,讲座结束后,夜幕已慢慢降临,但笔者却又忍不住和挥戈教授一道,追随其去南京大学的另一个会场。李先生那浓厚而富有强烈家国使命担当的人文气息及精神亦会永远留驻笔者心间,但自己却没能做到像挥戈教授这样,不仅存留于自己的心间,还从自己的人文视角,让其流于笔端,从而感染每一位当下和此后的读者。读“27 王逢振:如何培养科研兴趣与能力”的感受亦如此。那次,王先生大驾光临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讲座,本是笔者斗胆邀约,受益匪浅,然笔者不过在当晚请大家小聚了一下,写了篇新闻稿而已,原计划对其进行有关赛珍珠研究等话题的访谈,至今还未践行……感谢《风景》的作者,让众多学子的问题,从王先生的回信及两位作者对王先生信件的解读中,得到了深入浅出的回答。如何培养科研兴趣与能力?如果说有科研兴趣和能力是一处好风景的话,那对他们这些领略了这美好风景的学者而言,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大道至简”,不过就读书、交流、悟道而已。

道在何方?古今中外的智者无不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他们对道的理解与探寻。“道”“真的生命”就寓在一切变幻生滅的形象里,闪烁于人文艺术科学的形象里。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在其《天真的兆象》(“Auguries of Innocence”)开篇就写道: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国。

君掌盛无边,

刹那含永劫。

其英文为: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总之,从此视角回望《风景》,景里景外皆世界,这对我们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于纵浪大化中,学做真人、永葆初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隽永。

猜你喜欢
信件书信风景
公木致丁国成、木斧信件
落叶
My Vacation
失窃的书信
打分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共 筑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