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活水”

2024-04-09 04:05金忠培
金山 2024年1期
关键词:活水情绪创作

写作是需要入门的,不是说到了一定年龄就会下笔如有神。不得章法时,学生面对写作往往是抗拒的、抵触的,究其原因,常常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再往下追问,学生会“无辜”地说:“每天的生活就是上学、放学,没什么好写的。”

作家毕淑敏说,“文学创作有规律可循”。规律之一便是开发资源。当你把生活的、心理的资源开发出来就是写作的好素材。如何开发出生活、心理的资源,使之成为写作的好素材呢?我认为需要三个步骤:化情绪为文字,激发创作本能;文学无界,树立写作自信;不经意间雕琢,处处可练笔。

一、化情绪为文字,激发创作本能

关于文学起源的讨论里,有一种说法叫“心灵表现说”。说的是,文学是人类心灵、思想、情感的表现。创作一篇文章,会在里面掺杂自己的思想感情,再传达给读者,与读者达到共情。从这个思路看,创作欲望是每个人的本能。

一个再不擅长写作的学生,也都有情绪上的喜怒哀乐。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有的学生情绪容易冲动,情绪激烈的情况偶有发生,这恰恰是写作欲望迸发的极好契机。

诗人博尔赫斯无法脱离情绪去写作,他反对文学是文字游戏这种说法,他说自己所写的故事都和自己的经历息息相关,都源于他内心的热情。

引导学生把情绪用文字形式抒发出来,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创作冲动。中秋节,有个学生在笔记本上随手写了一首无题诗:

堕云雾中路下灯,

精疲力尽欲失魂。

自作多情凤求凰,

终日破镜盼重圆。

伯牙鼓琴无觅处,

痛饮杯酒又一壶。

圆月重挂照孤心,

天上宫阙满人间。

这首写在作业记录本上的诗不合格律,遣词也略显俗套,诗中的“凤求凰”“破镜重圆”等字眼让身为语文老师的我敏感起来。于是我同这位学生进行了沟通。

他是个坦率的小伙子,直接倾吐了他最近情窦初开,对班上一位女同学产生了好感,因为人生第一次体会小鹿乱撞,不知所措,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诗。我觉得这是个极好的创作契机,对他懂得运用“伯牙鼓琴”“天上宫阙”等典故给予了肯定,鼓励他把这种特别情愫中的酸甜苦辣都写成诗,以此抒发情感,疏解情绪。

此后他每天都会在作业记录本上写一首小诗,看到写得妙的词句我会加以表扬,不合适的诗歌意象也会帮他调整。他的诗歌创作主题从个人情感逐渐转向更广阔的方向。他说,写了这么多天,心情舒畅了许多,不再纠结于情感问题了。后来凡是有所思考,他都习惯写诗歌或文章来表达。

很多作家都有饱满的情绪,郁达夫就是典型。他把自己孤身留学的寂寞、躁动,借由小说《沉沦》释放出来。《沉沦》自传性质很浓,主人公的经历和郁达夫本人基本吻合,他们都漂泊在日本,强烈地爱国,忍受身为弱国子民的痛苦,胸怀理想又处处碰壁,年轻躁动的情欲无处寄托。

郁达夫汹涌的情绪使得小说大胆率真,抒情性强。他的真情实感引起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共鸣,引发了“郁达夫热”。这也是写作以情绪为导向的益处,内容真诚,容易引发读者共情。

有了创作冲动之后,就需要把引起情绪的事件叙述清楚,叙事的雏形就有了。

二、文学无界,树立写作自信

金代诗学理论家王若虚在《文辩》中写过这样一段问答:

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对于“定体”,我的理解是绝对固定的形式,“大体”则是大致的范围框架。

有些文学作品存在文体界限比较模糊的情况。鲁迅曾评价萧红的作品有一种越轨的品质,小说和散文的界限比较模糊,是一种随性创作。对于刚刚踏上创作之路的青少年,在“大体”不错的情况下,不妨准许他们更多地进行无“定体”创作。

现在的中学生都是“00后”,浸淫于網络时代,不少人热衷阅读网络文学,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吸收了网络词汇,在写作中运用。传统的学生作文对网络语言的运用通常不太能接受,但如果平时练笔都要求语言绝对规范,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得他们对文学产生保守、陈旧的印象,将写作这件事束之高阁。

有个女生在周记里用了《我的冤种组员》这个题目,写的是自己有个强势霸道,但又偶尔礼貌温和的组员,借两个人相处的摩擦表达不满和无奈。全文使用了很多网络语言,结尾处用上了“绝不断更”的网络术语,当时一经分享,全班轰动。这是他们所喜欢的文字,其他学生从来没有想过这种随性的文字也可以写到周记里,也开始摩拳擦掌。

我对于她文章当中一些粗俗的网络用语进行了修改,并肯定了她结合生活实际去写作的做法。其他同学随之受到启发,平时挤不出半页纸的同学,为了自己喜爱的钓鱼写了满满七八页;热衷历史的同学开启了趣谈历史故事的每周更新……从此,学生的周记不再是挤牙膏式的硬凑,字数达到往常三五倍的情况常常发生,用他们的话来说:“写得停不下来。”

作家沈从文小时候痴迷看木偶戏,村里来了木偶戏班子,演出沈从文最喜欢的孙悟空过火焰山,他因为看戏逃了学。第二天,老师严肃地批评他,要求他把看戏的事情写一篇作文。沈从文就把看戏的事情绘声绘色地写出来,让人感觉到身临其境。老师看他写得很用心,一番勉励,激发了沈从文的创作兴趣。写自己感兴趣的事,就会让学生沉浸其中,不自觉地洋洋洒洒地写出来了。

“文学无界”最大的好处是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把写作当作一种见闻感受的记录。朱光潜先生认为,写作本身是一种创造,而“人生最大的快慰是创造”,一件难做的事,或者一种闷在心里的情感与思想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快乐,也就是一种创造,在这种创造中能感受到自我力量的表现。

随着情绪信马由缰地写作,起初在质量上不会太高,但能首先让学生产生一种创造出作品的快乐,获得写作的自信,这点对于漫长的写作之路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在选材和文字的遣词造句上,可以用宽容的态度看待,但不出文学的“大体”方面,还是需要把握三个原则。

1.审美趣味很重要,低俗文字需指正。作家麦家提到小说创作中,区分通俗与低俗的问题时说过,作家对庸俗的趣味、赤裸的欲望,对人类内心黑暗的经验以及那种令人下坠的力量,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好的作家,永远不可能放弃他的批判性,他的作为人的良知,作为作家的尊严和责任。有个学生下课后喜欢去厕所嬉闹,同学便用戏谑的语气写了一篇作文,歌颂他“对厕所的爱”。我向这位同学指出了这篇作文选材立意存在的问题和调整的方向。撒开来写,也不是说百无禁忌。

2.写作的真诚永远不能丢失。赵丽宏老师说:“文章要写得感人,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我认为只有一个:真诚。做一个真诚的人,用真诚的态度作文,在文章中发表真诚的看法,抒发真诚的感情。真诚,是作文的灵魂。”

当写作文成为一件痛快的事,就要避免一味的情绪发泄,和网络词语炫技式的堆叠使用。

3.从普通素材背后挖掘出深刻立意。对学生放开素材的约束,他们有时候也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个学生反映,她总是不能筛选出最佳素材。我让她做一个长期积累的练习,每天用一句话记录一件当天发生的事。一周下来,从这几件事中挑选出最佳题材。一个月结束,挑选出这一个月当中最值得记叙的事,然后深度思考,为什么选了这件事。

有一次,她选择了这样一件事作为写作素材。暴雨天,她和妈妈一起使用打车软件出行,司机中途接了另一位客人,接上这位客人之后,司机诚惶诚恐,害怕她和妈妈给自己打差评。下车之前,妈妈结账时说了一句:“放心吧,我会给你五星好评的。”司机长舒一口气,说:“如果可以给乘客打分的话,我也会给你们打五分。”思考选材原因的时候,她试图发掘这件事背后的深意,最后将立意定在了:期盼国民素质在未来全面提高,人与人之间宽容相待。这样立刻使得这篇作文以小见大,格局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观察生活,选择写作素材时,不会嫌弃琐碎的日常生活,去虚构过于戏剧化的经历。实际上,很多巨作的素材,灵感都是来源于普通的人生经历。作家马尔克斯被问到《百年孤独》是不是为了表达对人类历史的隐喻,他非常肯定地说:“我要为我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文学归宿。”他的确有一个吃泥巴的妹妹,有个酷爱算命的外祖母,还有许多名字完全相同的奇奇怪怪的亲戚。这些都是他看见的,经历过的,也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灵感。

三、不经意间雕琢,处处可练笔

敢写之后,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不一定能写好。心中没有读者,只图自己痛快,也不能写出好作文。接下来,谋篇布局、打磨语言就很重要。

作家莫言小时候有过类似的写作启蒙,学校开运动会,要求他们就此写作文。大部分同学把每个比赛项目流水账式地写了一遍,而莫言因为对篮球感兴趣,就把笔墨都用来写打篮球,因为要写够字数,所以着重写了怎样抢球、怎样运球、怎样投篮等,结果受到了老师赞扬,当作范文全班宣读,他也第一次获得了写作的自信。他很自觉地在写作中尝试用分解动作、动作细化来进行人物描写,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具备这种写作的自觉。

初中通常训练的是写记叙文。写人记事的作文当中,如何能把事情写得详略得当、张弛有度,使得人物形象立住,一直是个难点。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也经常会进行人物描写方法的训练。

在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遇到一个问题:在写作课上练得很好,但是轮到学生独立完成作文时,依然还是老样子。这就需要“润物细无声”了。

体育课前,一个男生来请假,请假条上写着:

“因为骑车跌了一跤,请假一节体育课。”

我赶忙问他怎么跌的,傷到哪里了。

他卷起裤腿,露出两处蹭出的渗血的伤口。陪他去医务室消毒的过程中,他大致述说了早晨骑电瓶车上学的路上,被逆行骑车的阿姨撞到,交警叔叔教育他不能骑电瓶车的经过。

事后,我让他把请假条上的“跌了一跤”扩充为一个片段描写。他写道:

“对面一个阿姨骑过来,和我的车蹭到了,我一个没站稳,倒在地上。左腿在地上蹭了一下,顿时有点疼。警察叔叔来了,问了情况,看我穿着校服,还是个学生,跟我说:你还没到法定年龄,不能骑电瓶车。”

我继续让他把“没站稳”处的动作描写进行扩充,他扩充道:

“她的车轮蹭到我的前轮,我的车立刻重心不稳,激烈地摇晃起来。我想伸脚、撑地,结果脚尖在地上一滑,整个人侧倒下来,沉重的车身压下来,我的膝盖急速俯冲到地面,猛地蹭了一下,生疼。”

接着,我让他把警察叔叔和他对话时的神态进行详写,他再填细节,还加上了独特的心理描写,一篇绘声绘色的记叙片段就此诞生。

写作特别需要这种不知不觉的训练,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肌肉记忆,知道在叙事的细节上下功夫,知道话不用说得太直白,可以用侧面描写去突显。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话想写,能写出乐趣来,是每个写作入门者首先必须跨的门槛。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入门训练,写起来痛快,会不会应试作文依然写不来。

实际不然,有了写作乐趣,就会多写,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分析立意的能力会在练笔中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提高了,眼光也会老练起来,对于选材是否合适、词语是否准确,能把握得更好。如今的考场作文,题目越来越灵活,只有真正提升写作能力,才能应对自如。

金忠培,中学语文教师,荣获镇江市属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多次获得“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出版《女神从来不慌张》《阳光的你,抑郁了吗?》。

猜你喜欢
活水情绪创作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一墙之隔》创作谈
为有金融活水来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