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诚朴毅 知行达远

2024-04-09 21:52栗振斌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汾阳市汾阳教育

栗振斌

汾阳市于春秋初期设瓜衍县,在2600余年的建县史上,作为郡、州、府的历史就长达1500余年。悠久的历史铸就了文化的繁荣。清光绪年间,汾阳市境内兴学重教之风空前,私塾达360余处。据史料记载,汾阳市考取进士数明代为22名、清代为48名。古汾阳成为山西境内的文化名城。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县域教育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一度遇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教育质量低谷徘徊,优秀师生流向大城市,社会声誉下滑,办学信心不足,理念滞后……家门口的教育与人民的期盼有了距离。新时期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党的二十大以来,汾阳教育人在汾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汾阳市教科局的带领下,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吕梁市教育局各项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汾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汾阳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导向,以汾阳市《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32条”为抓手,全新规划发展思路,全面明确发展方略。

一、汾阳教育发展的再思考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而不只是育才;是成长,而不只是成功;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成为最好的自己,使人有幸福感。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原汁原味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基础上,我们为汾阳教育找准坐标,重新定义。汾阳教育人以“立德树人、五育融合”为核心理念;以“诚意正心、大道至简、知行合一、因材施教、融会贯通”为五个基本理念。唤醒情怀、夯实基础,让教育回归本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汾阳教育发展的引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领域。

二、汾阳教育发展的新实践

2022年初,我们明确了汾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12345”工作思路,全面推进,逐项完成。

1.围绕一个目标

在汾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

2.落实“双减”政策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基础教育在实践中贯彻“五育融合”的教育发展新理念。落实“双减”是实践“五育融合”的前提,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是解决当前和未来区域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最好注解,是对“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落实“双减”、实践“五育融合”不是在现有教育形态基础上对欠缺部分的修修补补,而是通过多维立体育人机制的全新构建,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教育的重塑和革新。围绕德智体美劳,我们提出了“两正本三强化”(正本智育、正本美育,强化德育、强化体育、强化劳育)。

3.完成三大任务

一是补短板。坚持用心、用力、用情、用智,抓机关、校长、教师三支隊伍建设。机关交流轮岗干部30多人;高中教师三年聘期结束考察选聘,城区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选聘47人全部配齐;多渠道招聘教师432人,农村教师进城300多人;教师队伍按编用人,清理超编用人1300多人,退养教师180多人;近期职称晋升380多人。调动和捋顺工作关系1000多人,打破了教师调动难的瓶颈,实现了教育部门主导调动常态化。核定幼儿教师编制,财政解决待遇;落实了课后延时服务费,落实了绩效考核增加20%部分。2023年,一线教师人均收入提高1万元。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公立学校、幼儿园新开办6所、扩轨1所、回购1所、搬迁1所,增设汾阳二中初中部,启用西河小学新校区。增加公立学位9000个,形成城区4所普高、1所职高、6所初中、9所小学、6所公立幼儿园,农村每镇打造1—2所九年寄宿制学校的科学合理布局。

二是找情怀。教育情怀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深沉、持久、难以割舍的感情”。担任教科局局长两年多,我抓班子、带队伍,把方向、定思路,倡理念、讲方法,深入全市80多所学校,用对工作的热情与激情感染影响着校长、教师。我主讲的《唤醒情怀回归本真》《千年古城问道汾阳》在省、市巡讲30余次。

三是大课改。我局提出了汾阳教育总目标:五育融合为本,质量提升为基,以五育融合推动质量提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学生成人成才。教学教研目标为减少在校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实施措施为推课改、大教研、抓落实、找情怀。实施方法是对标名校,走出去跟岗,请进来指导;校际教研推名师,整合资源塑名校。我们率先在高中实施,经一年酝酿、一学期实践,效果已现,在多次联考中四所高中成绩均大幅提升,可望在2024年高考中取得较大突破。省内两县拟对标学习汾阳。

4.践行“四个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提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高度,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践行“四个教育”,即自信教育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正中央”;自强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主动性、独特性、创造性和责任心的人;温暖教育让学生沐光而行,使系列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价值和情趣;正气教育引领学生成为浩然正气之人。全市教育工作者以培养充满自信、拥有自强、传递温暖、弘扬正气的学生为己任,全心全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5.打造五大文化品牌

汾阳自古人杰地灵、名士辈出,位于西北方向的子夏山,因孔子高徒、魏文侯之师子夏晚年退隐于此设教西河而得名。古老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汾阳具有象征意义的山脉。“水若常涸终因浅,山到成名毕竟高”,子夏山纳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孕育了一代代英才名士。汾阳教育历史悠久,做好传承责无旁贷。新时期,我们的教育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热情,所以我们全力打造五大文化品牌。

汾阳教育精神:勤诚朴毅知行达远。植根于中华修身立业、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等优秀传统,着眼于教育双方的共同需求而制订。勤诚朴毅,曾为山西省立河汾中学的校训。勤,劳,任事之基;诚,信,立身之本;朴,俭,养德之由;毅,刚,培勇之力。四者涵盖德能智勇,如鸟双翼、如车双轮,修身治学立业,缺一无成,不宜偏废。知行达远,知行,知行一体,知行合一;达远,通达事理,志向高远。重知重行,培育志向高远的英才,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

汾阳教育之歌:《追梦向未来》。汾阳教育精神通过歌声表达更有韵味,我们征集了汾阳教育之歌,开展了全市教育之歌合唱比赛,让歌声响起来,精神传下来,活力动起来。

汾阳教育在线:子夏杏坛公众号。累计推出440期,693篇文章,呈现汾阳教育新样态和多元化。作为窗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市局及各学校动态。

汾阳教育大讲堂。围绕教育情怀和专业成长两大模块,只要对汾阳教育有贡献的人都可以走上大讲堂,凸显汾阳教育人的睿智和激情,是一种高层次交流,台上台下互相促进。不论是机关干部、校长,还是教师,都可以走上大讲堂,讲好教育故事,遇见教育美好,成就教育人生。已有16人走上大讲堂。

“我的教育我来谈”。我们精心打造汾阳品牌名校系列宣传片,已播出13期。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根本和灵魂。教育是教化、涵育,是日复一日的善待与用心。“我的教育我来谈”,就是让教育显性,提高认识、升华理念,成为汾阳教育的一张名片。

2023年“六一”前夕,汾阳市禹门河小学“禹之声”童声合唱团应中央音乐学院邀请,参加第五届中央音乐学院5.23艺术节———“写给孩子们的歌”六一专场音乐会。全国共遴选五支合唱团。孩子们站在我国音乐教育的最高殿堂里,放声高歌《廿四字歌》,献给伟大的祖国,填补了山西省学校音乐教育史的空白。2023年11月份,吕梁市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府学街小学、禹门河小学召开,来自吕梁13个县(市、区)的教育同仁到场参观学习。

栉风沐雨勤耕耘,春华秋实砥砺行。近年来,汾阳市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各项工作走在前列,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今日头条、《山西日报》、多彩三晋、吕梁新闻等媒体相继报道我市教育发展经验。汾阳教育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奔着问题去、迎着困难上,在传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創新、在创新中发展,把教育的时代答卷写在人民心坎里。

(作者系汾阳市教育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石岳巍

猜你喜欢
汾阳市汾阳教育
汾阳市关工委举办青少年 国防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山西汾阳王酒业中国食安大会上获嘉奖
国外教育奇趣
山西:汾阳市总创新形式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
题解教育『三问』
汾阳市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报告
民国时期的《汾阳行政周刊》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领导深入汾阳市指导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
科技下乡让杨家庄农户得实惠 山西汾阳科协联合省农科院经作所举办核桃栽植技术培训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