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石头歌》手稿赏析

2024-04-10 05:03王增宝
鸭绿江 2024年3期
关键词:赵树理巴金石头

2006年11月,“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珍品大系”丛书出版,其“书画卷”第一辑中有赵树理《“这石头不是那石头”书幅(有序)》一件,墨迹纸本,横幅,纵34厘米,横121厘米,题赠萧珊,由巴金收藏、捐赠。至此,曾经被认为已经遗失的赵树理《石头歌》终于出现在公众视野。在此之前,2006年9月出版的《赵树理全集》(董大中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仅收“这石头不是那石头,女娲补天未曾收”两句,因受赠者韩文洲处原件已不存,仅能忆及这两句。至2018年《赵树理全集》(董大中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方完整收录。手稿文字内容如下:

我国石油自给,乃由征服石头而来。石若有灵,当效通灵宝玉备载其事,故戏制《石头歌》以漫喻之。歌曰:

这石头不是那石头,娲皇炉内不曾收。不补天高补地厚,遮遮盖盖怕出头。不曾纳诸真人袖,不曾衔入公子口。生平记载层层有,空空道人识不透。东风忽尔起神州,便有人来细追究。得寸进尺不放手,钻研到底才罢休。根底消息一泄露,再来遮掩哪能够。这才喷献万能油,藉向人间垂不朽。

萧珊同志正之

赵树理

非常明显,《石头歌》所咏是大庆油田事。1963年底,经过三年艰苦会战,“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庆油田终于完成探明和建设,结束了中国人依赖洋油的时代。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学习大庆。1964年3月,赵树理访问大庆,归来后作竹枝词二首《油田远眺》与《吟地质工作》。《石头歌》应该就是在“工业学大庆”口号全国传播的热烈氛围中创作的。因“石油自给,乃由征服石头而来”,想到“通灵宝玉”,再到“人间垂不朽”,物象的关联、思维的跳跃,可见作者内心的欣喜与振奋,这也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情感。此诗未发表,赵树理曾抄赠韩文洲、巴金夫妇等友人。

巴金与赵树理的交谊,约始于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58年,二人一同赴苏联出席亚非作家会议。1964年7月底,巴金应邀携萧珊往山西作为期一个月的访问,而当时赵树理正在晋东南忙于新剧汇报演出等事务,二人未能相见。据1964年8月10日赵树理致巴金、萧珊信可知当时详情:“机关来电催我回京,路过太原,始知你二位来游,并已上五台,摩肩而过,殊觉怅然。前寄题诗,书法拙劣,谬承褒扬,颇觉汗颜——限于底工,无法再好,等锻炼锻炼,再求指正。”此处所说“题诗”,即赵树理书赠之《石头歌》,这首诗可以说是一段奇特友情的见证。巴金是来自国统区大城市的新文学作家,赵树理则是来自解放区农村的农民作家。赵树理对新文学颇有批评,称之为“交换文学”,因为新文学只在极少数文坛中人之间转来转去,打不进农民的世界,他自己则以“文摊文学家”为志愿,20世纪40年代被确立为“赵树理方向”,60年代被誉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二位作家都成就斐然,但人生经历迥异,文学风格也大不同,其书法交往就显得别有一番深意。

这封信的措辞也很意思,和《石头歌》的歌谣语体恰形成一种张力。除了“锻炼锻炼”这样明显的赵氏幽默之外,其他如“殊觉怅然”“谬承褒扬”等,都是典型的传统文人尺牍礼仪用语。如此典雅的语体,在赵树理的文字中是很罕见的。赵树理出身农民,懂得农民,其文学观念也是坚持“大众化”,百姓“喜闻乐见”是重要标准。在小说创作之余,赵树理亦作诗填词,但数量不多,诗体以现代新诗、歌谣、打油诗居多。少量近体诗的诗律也不严格,以追求押韵上口为主,于平仄不甚讲究。其诗的内容也多是实用、政治的宣传,如《日本野心狼》《呸呸呸 汪精卫》《坚持华北抗战歌》《戏为美国总统献策》等,都是为实事而作的朗朗上口的韵文。按理说,萧珊、巴金是新文学大家,作字赠诗又是文人雅事,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一般要精致一些。但是,“得寸进尺不放手,钻研到底才罢休”之类的句子仍可见出强烈的板话曲艺特征。这与赵树理的文学观念是相符的。题赠《石头歌》,固然展现了这位“农民作家”风雅的一面,但其骨子里的倔强劲儿是轻易改变不了的。

赵树理是名副其实的农村才子,各种庄稼活儿都是好把式,最拿手的是扬场;又多才多艺,吹拉弹唱,耍把戏,讲笑话,打算盘,刻图章,下棋,寫字,样样在行。但赵树理于书法并未下过专门功夫,小时候有一点基础,祖父、塾师教他认字、写字。中学设在北魏时所建的榼山寺里,中有魏征、李沁手迹碑刻,赵树理于唐楷或有些心得。他的小说《金字》,写了一个替镇长写账子的小学教师,平时杂事很多:写通知、对联,写请柬、谢帖,写借据、卖契……据汪曾祺说,这些大概都是赵树理自己的真事儿。在各种日常事务书写中,赵树理也形成了自己的书法特色。

汪曾祺有《才子赵树理》一文,称赞赵树理书法“是我见过的作家字里最好的”。这是不是溢美之辞呢?观《石头歌》手稿,除题款用楷体外,正文都用行书写成,笔画之间牵丝连带较多,略有草意。虽然细揣可见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但点画、结构似乎不能说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赵树理高个子,长方脸,他的字也是结体瘦长,稍向右欹侧,潇洒自由。转折处以方折为多,圆转较少。最有特色的是长竖、钩、提、撇等点画,出锋锐利尖细,笔势开张,向外延伸,精神显露外耀,有一种执拗的力量感,与赵树理精神深处那股子犟性子、“别扭劲儿”颇有相似之处。与单字线条的粗细对比夸张一样,书幅整体章法的布局,亦有大小、轻重、浓淡等节奏的鲜明变化,应是书者对于“阴阳对偶”美学原则的有意追求。巴金夫妇来信对其书法大加褒扬,并非纯然客套虚语,赵树理有以当之。

作者简介>>>>

王增宝,文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从事文艺理论、近现代文艺文献研究。著有《清末民初小说艺术身份的确认》《〈作家〉复刊履痕:1978—2018》。

[责任编辑 胡海迪]

猜你喜欢
赵树理巴金石头
海上日出
巴金在三八线上(外四篇)
别小瞧了石头
论赵树理小说的农民性
石头里的鱼
赵树理传经
赵树理传经
小巴金“认错”
纪念赵树理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向巴金学习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