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观鸟课程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体验”

2024-04-20 10:08郭浩张建新李博
小学科学 2024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郭浩 张建新 李博

〔摘    要〕  观鸟课程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法。利用本土资源在小学开设观鸟课程,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鸟类,能帮助小学生提高科学核心素养。这种课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利用观鸟课程提高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科学;观鸟课程;科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0    034-036

一、引言

“核心素养”一词来源于“Key Competencies”,《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解释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在开展日常课堂活动之外的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强调儿童与社会的联系,认为“活动”是两者之间的有效联结。他倡导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强调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主要途径。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课程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核心素养。

观鸟课程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鸟类,了解鸟类的分类、解剖结构、生态习性等知识,并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小学科学中,观鸟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鸟类的分类和特征、了解鸟类的生活以及如何适应不同季节的环境变化。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或周边自然环境中观察鸟类,提供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相机等,并引导学生记录观察到的鸟类的特征和行为;或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丰富多彩的鸟类形态和习性,帮助学生理解鸟类的分类和特征。通过观鸟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拓宽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增进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二、观鸟课程

利用学校开设的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在小学部四、五、六年级招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学生,开设观鸟课程。观鸟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课堂教学以及校园或公园观鸟。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于每周四下午4:00-6:00进行,一周一次。教学包括对观鸟社团的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如望远镜的使用、北京常见鸟种的介绍及特征,《北京地区常见野鸟图鉴》、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小程序、中国野鸟图库等资源的学习。学生也会分享近期观鸟活动总结、心得体会、鸟类识别技巧及方法等。

(二)校园或公园观鸟

学校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较好的绿地资源供社团开展户外观鸟活动。如南海子公园、博大公园、通明湖公园以及凉水河公园都有丰富的鸟类资源。校园观鸟借助观鸟课堂时间,每两周一次,记录校园内的常见鸟种,制作《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常见鸟类志》。公园观鸟每周末进行,不做硬性要求。学生每次观鸟活动,会使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小程序进行观鸟地点、种类、数量的记录,开展社会层面的鸟类公众调查,总结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同公园的常见鸟种。活动的开展主要依托课题进行,社团活動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征集学生中关于鸟类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师也会给出部分问题),并转化为可研究的课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自由结组,分成不同的小课题组,实施观鸟活动,收集数据,撰写报告。

三、观鸟课程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丰富感性认识,树立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它是科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是其他素养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其作为基础性的培养目标,引领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提炼和总结出一般性的科学概念,并能自如地利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从而增强理性精神。

在观鸟过程中学生经常会看到雀鹰经常抓麻雀吃,麻雀则吃昆虫,昆虫吃植物,同时麻雀也会将地上的植物种子作为食物,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食物链与食物网的认识。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为了适应环境,演化塑造出了动物各种独特的生理特性,鸟类也不例外,这对学生科学观念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学生在观察鸟类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就在身边但未关注到的鸟类,如白头鹎、珠颈斑鸠、暗绿绣眼鸟等,它们羽毛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相一致,可以保护它们不被天敌发现,这是鸟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的结果,这一发现帮助学生建立起了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科学观念。学生还发现不同鸟类喙的形状、长短均不相同,比如:黑尾蜡嘴雀的喙比较粗短且厚,可以有效地撬开松、柏的种子;北京雨燕和家燕长着一个夸张的大嘴,可以帮助它们有效地捕捉到昆虫补充营养;雀鹰、红隼等猛禽钩状的喙可以帮助其撕下血肉和皮毛;鸻鹬类长短不一的喙可以应对躲藏在不同深度的底栖生物。学生逐渐意识到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建立了功能和结构观。另外,在野外观鸟过程中,学生还发现鸟类总是在吃东西,食量很大,经过查找资料,他们了解到鸟类食入大量食物可以为其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这体现了物质和能量观。

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帮助学生增强了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逐渐学会了用科学观念认识鸟类的多样性、统一性,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增进其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

(二)及时分析总结,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中的科学思维是学生可以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产生认识,它作为科学探究所需的关键能力与思维方式,是素养发展的核心。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多给予学生提炼概括、推理论证的机会,让他们在科学视域下凝练观点、构建模型,促进其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观鸟的过程中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鸟类的相关信息,加以比较后,会对鸟类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观鸟的过程中发现鸟类的足形态各异,是与它们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猛禽的脚趾强劲,长有利爪,合适捕猎;鹭类的脚趾细长,趾间叉开角度大,趾跟有微蹼,适合涉水;啄木鸟的脚趾两前两后,适合攀爬;鸭子脚趾间有蹼,适合划水等。这也为初中生物鸟类结构的学习与制作鸟类模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还发现人们常说的“松鹤延年”图上的鸟肯定不是鹤,因为鹤类的脚趾结构致使鹤不会上树,有可能是鹭科的鸟类。另外,学生通过总结分析发现鸟喙的形状和大小与摄取食物有很大的关系,鸟类翅膀、尾巴的不同形态与飞行速度、状态也有很大关系。有了这些基础,学生用望远镜远远地观察,就能大致推测出鸟类的生活习性,看到一支羽毛就可以大致推测出鸟的种类。

观鸟课程关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科学方法的运用,开展对生物现象及规律的深入探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

(三)掌握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实践

小学科学中的探究实践是指学生了解、探索自然,并从中发现科学知识、解决相关科学问题,并培养和形成科学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学生其他科学素养相关联。因此,教師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观鸟过程中,会将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如“关于人开(即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校园常见鸟种的调查”“学生活动对于校园鸟类影响的研究”“经开区北京雨燕分布的研究”等。从课题的背景分析到课题的设计、课题的实施,从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到得出结论,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真实地经历了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还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亲自动手设计、共同制作完成了人工鸟巢和喂鸟器,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大的提升。在观鸟过程中,学生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更是自主学习。遇到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鸟种,他们不仅自己查阅图鉴,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还会自主地学习有关植物或地理等方面知识,了解鸟类生活的环境,比如暗绿绣眼鸟喜欢吃构树的果实,棕头鸦雀、东方大苇莺喜欢在芦苇的上部,而黑眉苇莺则喜欢在芦苇的下部等。

开展观鸟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鸟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新产品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观鸟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才能获得成功,培养了学生刻苦坚韧的精神和毅力。

(四)形成科学态度,唤醒社会责任

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小学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关心环境问题,并激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因此,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观点。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尊重科学知识的权威性,理解科学知识必须是经过研究和验证的,并能够识别伪科学和迷信。

观鸟观自然,看城市新变化。观鸟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远离电子产品,更加亲近自然,在课堂和社会中为学生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增加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激起了学生对家乡建设的关注,唤醒了学生的责任担当。学生在观鸟的过程中了解到,在百望山,志愿者多年如一日坚守做鸟类调查活动;在水南村,志愿者们为避免大鸨在栖息地受到干扰,自发地值守至今已超过200天,参与人数超过了150人;在南海子公园,管理者为了园林美观,定期清除芦苇和杂草因而导致大量鸟类的栖息地受到威胁;沙河水库亦因沙河湿地公园工程建设危及沙河湿地生态功能最重要的核心区域。这些都让学生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同时自发号召同学、身边的人加入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行动。在一次凉水河观鸟的活动中,学生亲眼看到有人违规用鸟笼诱捕大山雀,一边是自由自在的鸟儿,一边是被关笼中的“玩物”,在学生心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当学生听到郑作新等老一辈专家为麻雀平反的艰辛历程,意识到人类对鸟类的影响力之大,也更加坚定了爱鸟、护鸟的决心。

观鸟活动亲近自然、亲近鸟类,在价值引领中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问题,增加实践机会,了解鸟类保护的现状。学生自发地从鸟类观察走向宣传鸟类知识,再走向鸟类保护实践,强化了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身临其境,观察体验”是观鸟活动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以实践导向的观鸟活动为契机,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感悟生活的魅力,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提升思维能力,在发现问题后的课题研究中追求事物的本质,在研究成果的交流中享受亲近自然的快乐。整个过程,教师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观鸟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廖晓东.把观鸟活动引入中小学环境教育[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5(2):43-44.

[2]胡震宇.观鸟活动课在厦门校本课程中实施的可行性研究[J].当代教育论丛,2018(3):30-31.

[3]余红梅.开设观鸟校本课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教学参考,2020(35):91-92.

[4]蔡静.利用观鸟课程发展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生物教学,2021(9):12-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徐长春.立足科学课堂,谈培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着力点[J].学科综合,2022(17):60-62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