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鱼》教学中促进“理趣相生”

2024-04-20 10:08胡立平
小学科学 2024年1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胡立平

〔摘    要〕  在“双减”背景下,为进一步深入优化教育行为,提升小学科学课堂实效,要推进“理趣相生”教育生态的形成,架构科学理性与人文情趣相融合的完整教育体系。因此,小学科学教学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既要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又要遵循科学理性本质。本文针对1~2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趣味性低、科学味淡、实效性差等问题,提出显性呈现、情境贯穿、角色浸入等三种路径设计,构建起以“趣为理先”“理中求趣”“趣中推理”为实践的“理趣相生”的科学课堂,既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  小学科学;“理趣相生”;科学趣味;科学理性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0    043-045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强调:“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将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思维方法、科学方法,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 形成初步的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能力, 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1~2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是开展科学教学最好的时机,但他们仍处于形象感知阶段,需要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或过程开展学习;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尚处于无目的、无计划、无序的阶段。因此,如何既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又秉持科学本质,讲求理性逻辑,是一线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题。本文以《观察鱼》一课为例,从“现状归因,路径设计,实践逻辑”三个维度入手,阐述1~2年级科学“理趣相生”课堂的实践逻辑。

一、现状归因:不得不正视的“理趣背离”的问题根源

2017年9月,浙江省率先在小学一年级开设了科学课。多年来,教研机构、教材编写者、一线教师深刻意识到“理趣相生”理念对于1~2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编写者根据1~2年级学生特点将活动尽量儿童化,教师也基于学生认知和年龄特点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和设计路径。但审视当下的科学课堂,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趣味性低、科学味淡、实效性差等“理趣背离”的教学现状。

(一)为理而理,趣味性低

在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动物”这一单元中,学生要实现对动物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要实现运用科学词汇准确描述动物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的目标。《观察鱼》是该单元第五课,在学生并不熟悉水中动物所具有的特征的情况下,直接出示了鲫鱼图片,让学生认识鱼的身体结构,观察其特点并得出结论。但这样理性的编排与趣味课例相比,缺少了学生激趣以后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

(二)为趣而趣,科学味淡

“动物”单元第二课《校园里的动物》,有的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带上工具去校园中寻访动物的活动,以实现趣味情境创设的目的。该设计的确实现了1~2年级教学趣味化,但它却忽略了科学本质。1~2年级学生处于科学学习的启蒙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和专注能力都相对薄弱,当学生走出教室寻访校园里的小动物时,很容易出现“兴奋有余,活动不足”等现象。这样的活动,虽然带给学生充足的趣味性,但学生活动时注意力分散、观察无序,导致学习方法缺乏规范性、语言表达缺失严谨性,观察活动缺少科学味。

(三)为学而学,实效性差

在“动物”单元中,教材编排顺序是从校园的动物到自然界的动物,从陆生动物到水生动物,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学生学习的兴趣未必与教材的编排顺序相契合,如果教师一味地按序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就会大大降低,实效性就会差。因此,教师应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以期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实现科学课理性思维的本质。

二、路径设计:不得不思考的“理趣相生”的二次開发

1~2年级学生天真活泼,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教学中不适合建构高阶思维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是1~2年级科学教学的有效内驱力。因此,1~2年级科学课在秉持科学本质的基础上,教师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趣味教学设计包装科学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理性思维介入路径,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探究欲,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显性呈现:“理趣相生”信息化

导入环节往往是学生思维敏感度最高的时候,而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1~2年级学生,如果没有显性的活动为理性思维的搭建做铺垫,他们很难将信息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梳理,学习目标将难以有效实现。

因此,在《观察鱼》一课教学中,笔者尝试将青蛙和小鸟争论鱼长什么样的绘本故事作为导入内容。此绘本故事引入形式满足了1~2年级学生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氛围,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能快速地抓住故事重点,做出合理推测。启智激趣,实现了本课重难点的显性呈现,为学生理性信息建构提供支撑,同时增强教学趣味性。

(二)情境贯穿:“理趣相生”活动化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考虑该情境是否能起到承上启下、贯穿始终的作用,特别是1~2年级教学情境创立时更要符合寓教于乐的条件。有效情境不仅能推动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还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通过绘本故事创设“鱼究竟长什么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后,继续将情境贯穿课堂,使教学活动化,引导学生观察鱼的身体结构特征。以“鱼究竟长什么样”的情境为饵,学生通过模仿活动了解鱼鳍运动情况。模仿结束后引出鱼是怎么呼吸的,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真实的鱼鳃,通过微课了解鱼的呼吸情况。在教学中,绘本情境贯穿始终,将学生定位在一个问题解决者的立场上,顺着故事情节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促使学生兴趣得到延伸,推动探究活动不断展开。趣味横生且紧凑的情境,能够让教师在限定时间内准确把握教学节奏,落实教学目标。

(三)角色浸入:“理趣相生”体验化

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很自然地产生角色所赋予他的性格和使命感,如科学家的探究精神、探险家的冒险精神等。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依赖于兴趣与活动。因此,角色浸入体验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能激起学生兴趣,还能有效地通过活动推动学生认知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观察鱼的特征,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践逻辑:不能不重视的“理趣相生”的框架建构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是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虽然1~2年级科学教学与5~6年级相比,更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但小学科学的本质是一种实证的系统且应符合逻辑。因此,1~2年级科学课有趣的外衣下不能忽视科学的本质,设计的活动不能与科学逻辑相违背。

(一)趣为理先:先感兴趣,再探究竟

皮亚杰认为,认知以同化和顺化形式发生改变,实验结果如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冲突,原有的认知结构会进行顺化,思维得到提升。

本课以绘本故事中青蛙和小鸟争论的“鱼长什么样”为焦点。在教学情境中,青蛙说鱼长有四只脚,小鸟说鱼身上长有翅膀。鱼究竟长什么样?笔者在学生原有前概念的基础上搭建了有针对性的探究支架,选择以活生生的鱼为观察对象,在实践观察中激发学生认知转变。

(二)理中求趣:理性思考,趣味相扶

在1~2年级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本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份《观察鱼》的学习单,让学生根据“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进行观察思考,结合观察结果给鲫鱼画像。在学习单下方架构逻辑性语言支架“我发现:鲫鱼的身体长有头、眼睛、嘴巴、鳞、鳃、鳍等器官,眼睛可以看清水中的物体,嘴巴可以吃食物,鱼鳞可以保护身体,用鱼鳃呼吸,靠鱼鳍运动。”让学生在科学理性逻辑中寻求趣味,在交流中更具证据意识,表达更有逻辑性。

本课的探究活动是有序而严密地围绕“鱼究竟长什么样”展开的。笔者根据1~2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趣味任务驱动,让学生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认知路径清晰,任务理中有趣,有效地解决了为趣而趣、缺失科学探究味的问题。

(三)趣中推理:趣味实践,理自生发

1~2年级学生受自身认知能力所限,实证意识不强,往往表现为“唯经验”“从众”等现象。在观察鱼鳍数量的活动后,依旧出现“鱼鳍数量一共有6个”的错误结论,甚至为了论证结论修改实验数据。因此,教师在1~2年级探究活动中,应培养学生分清经验与实验事实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记录每一个信息和数据,让学生敢于质疑经验,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论证。为此,笔者设计了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鱼鳍数量的趣味观察法,先从鱼缸侧面观察鱼鳍,当从侧面无法数清鱼鳍数量时,再从鱼缸底部观察鱼鳍,最终得出鱼一共有7个鱼鳍的正确结论。

课堂教学最后,笔者通过设计观察鲫鱼内部结构的教学活动,出示真实的鲫鱼骨骼标本,将其与蜗牛的身体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引导学生解决情境绘本中青蛙与小鸟关于“鱼长什么样”的争辩,激化认知冲突,获取鱼结构特征的正确结论,完善鲫鱼画像。

总之,1~2年级科学课堂应有趣但不失理性。本课的设计可以為1~2年级教学如何平衡理与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一些思考。笔者认为:应以理性科学为基调,趣味设计为导向,教学设计应符合1~2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课堂氛围愉悦,科学观念和素养得到落实。趣与理如何真正共存,如何寻找一个新支点以维持趣和理两者的平衡,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文杰.理性思维在科学课堂中的生长之路[J].上海教育科研,2018(5):84-86.

[2]刘婷.科学教师:你关注学生理性思维培养了吗[J].现代教学,2020(Z1):112-113.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