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雕塑艺术的审美表达新特征分析

2024-05-17 03:45刘晗笑
天工 2024年7期
关键词:新特征雕塑艺术数字时代

[摘 要]雕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能以雕刻或塑造的方式,使各类雕塑材料例如金属、木材甚至石头、泥土成为形象生动的立体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大批带有数字技术特征的雕塑艺术作品出现,带来了雕塑艺术审美和表达的转变。研究数字时代雕塑艺术审美表达的新特征,有利于为雕塑艺术作品创作提供新的思路,激发数字时代雕塑艺术的创造活力。从雕塑艺术的审美价值出发,研究数字时代雕塑艺术创作方式的转变,总结在此背景下雕塑艺术审美表达的新特征,以期为雕塑的创作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数字时代;雕塑艺术;审美表达;新特征

[中图分类号]J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7-0024-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刘晗笑.数字时代雕塑艺术的审美表达新特征分析[J].天工,2024(7):24-26.

传统的雕塑作品为实体雕塑,需要借助画廊、展馆等进行展示,并且创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部分雕塑艺术创作由线下转变为线上,利用计算机工具构思、雕塑、展示雕塑艺术作品,脱离雕塑材料的限制,方便创作者以创新的方式创作出理想的艺术作品。在数字雕塑创作中,创作者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雕塑功底和优秀的雕塑藝术审美能力,深入理解数字时代雕塑作品在质地、线条、空间、力量、立体等方面呈现的美学特征,具备创新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心理。分析数字时代雕塑艺术的审美新特征,有利于引导数字时代雕塑艺术创作方式的转变,丰富雕塑作品的表现形式,提高雕塑艺术对数字时代的适应性。

一、雕塑作品的审美表现形式

传统的雕塑作品主要利用雕、刻、塑、堆、焊、编织等创作方式生成三维艺术作品,用以展示雕塑艺术家的情感及创意思想,通常来讲,雕塑作品的审美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具象化表现形式

具象化表现形式追求雕塑艺术作品比例、纹理、动态的真实性,重视逼真的细节处理,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1]。在古希腊,贝尼尼、菲迪亚斯等知名雕塑艺术家对人体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创造出极具真实感的人体形象,例如贝尼尼的《圣德列萨祭坛》、菲迪亚斯的《雅典娜女神》等,都以简单的具象表现形式表现出人物深刻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特质。

(二)抽象化表现形式

抽象化表现形式将创新、自由、个性的思想蕴含在雕塑作品中,突破了传统创作理念的束缚。抽象雕塑主要利用色彩、线条、空间、形状等元素表现出充满个性的视觉效果与情感体验,例如亨利·摩尔创作的《王与后》。

(三)写意化表现形式

写意化表现形式重视雕塑作品表现的意境,强调将创作者的精神体验蕴含在雕塑作品中,创作手法为抽象、夸张、象征等。写意化艺术表现形式起源于我国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中[2],着重以具体的形象表现作品的深刻意境,使雕塑作品具有良好的表意功能。例如,我国雕塑家黄胜在2022年创作的雕塑作品《归去来兮》。

(四)观念艺术表现形式

观念艺术雕塑整合了抽象与立体两种艺术表现形式,重视对观念和艺术思想的研究,展示出雕刻对象的本质与深刻内涵。观念艺术雕塑家的创作媒介以及艺术表达形式具有多样性,例如录影、装置甚至行为艺术等都是观念艺术雕刻家的创作渠道,其主要风格为直观、干净、间接。例如,我国雕刻家郅敏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大暑》。

二、数字时代雕塑艺术创作方式的转变

(一)雕塑创作平台的转变

传统的雕塑创作需要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实物创作,雕刻工具、雕刻作品等都为实物。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系统、应用软件、雕塑处理模块等数字化工具的协助下,创作者可以利用软件创作,利用平台提供的雕塑工具、雕塑功能实现切削、焊接、铸造、锻造、打磨、抛光、消光、涂刷等操作[3],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创作的容错率、创作弹性,也能为创作者实现灵感与创意提供全面的工具,实现雕塑创作平台的迁移。此外,数字时代为雕塑艺术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作形式,但其艺术创作的本质并没有脱离雕塑艺术创作中的传统审美取向、造型美学等。因此,在数字平台创作数字雕塑作品时,同样需要尊重雕塑作品创作中神韵、内涵等相应原则。例如,著名雕塑艺术家邓威利用ZBrush创作的城市雕塑作品《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创始人 ——弓仲韬》,主要刻画了弓仲韬这一人物形象右手向上紧握,做党员宣誓的标准动作,展示了其积极坚守党员干部基层岗位、踏实肯干的革命精神,从整个雕塑作品来看,弓仲韬昂首挺胸,神情庄严而又决绝,充满仪式感和力量感,展示出革命家英勇无畏的英雄本质。

(二)雕塑形态的高效生成

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还能减少雕刻工艺、雕刻技巧等因素引起的创作偏差,提高雕塑创造过程的可靠性与可控性。例如,在传统的雕塑创造中,创作者想要创作标准的圆柱体雕塑结构,需要精密的尺寸测量和反复的打磨、切削等,在雕刻过程中必须全程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避免在反复测量与打磨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雕塑成品展示效果。而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利用三维模型平台可以从三维雕塑平台中选择需要的圆柱体雕塑数据,使用雕塑模型可以直接生成标准的圆柱体。因此,在此类具有标准性和逻辑性的三维雕塑平台上,创作者能将更多精力集中在整体雕塑结构、雕塑内涵、雕塑构思等方面,为雕塑作品带来更高质量的秩序感和科技感,强化雕塑带给观众的理性与知觉情感。例如,在阿姆斯特丹灯光节中的照明路线装置艺术作品Rhizome House在创作中有效利用了Grasshopper这一建模工具,对标准的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几何图形进行多种结构连接,并以规律性的扭矩形象变化模拟出树木根茎一般的纵横复杂雕塑结构,Grasshopper将创作者对作品参数和作品逻辑的思考以严谨、标准、细致的形式表现出来,使结构复杂的作品依旧保留着力学分布规律,为欣赏者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4]。

(三)将三维作品直接转化为雕塑实体

3D打印技术为雕塑艺术作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实现三维雕塑作品转化为雕塑实物提供了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的3D打印技术也在不断成熟,目前已经实现聚氯乙烯塑料(PVC)、大理石、橡胶板、木工板、密度板等多类材料的打印,利用3D打印技术,创作者只需要变更打印设备的摄像頭,就可以实现不同硬度、不同材料的作品打印,成功将数字雕塑作品转化为实体雕塑。但在雕塑创作中,3D打印技术更多的是辅助创作雕塑作品,以3D打印技术展现雕塑作品最终的艺术形式,帮助创作者分析作品的审美与艺术价值,为创作者提供深入构思与设计的参考[5]。

三、数字时代雕塑艺术审美表达新特征

(一)审美观念和审美主题

传统雕塑作品的审美观念体现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等美学精神,重点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与美好事物的追求。因此在传统雕塑作品中,审美表达形式和内容主要为对当下现实生活的刻画或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数字时代为雕塑作品提供了新的艺术创作与展示形式,在审美上也逐渐打破了传统的雕塑艺术审美局限,出现了新兴数字美学审美,如科技审美理念、后现代主义审美理念等,强调作品表现手段的多样性、表现内容的创新性。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数字雕塑作品在创作中追求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以及对虚拟世界的想象和探索等。这表明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数字雕塑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思维,目前在数字雕塑领域,科技感已经成为数字类雕塑的评判标准之一,同时也成为雕塑创作者的灵感来源,是雕塑艺术创造的新领域。

(二)立体空间审美

雕塑的立体美学是指将立体几何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等按照一定的立体几何表现规则进行整合,直观展示立体几何图形的美感。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组合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几何图形,还包含了点、线等几何元素,进一步强化了立体美学的视觉美感。创作立体雕塑作品的原则是按照美学规则创作结构整体、变化一致、对比明确、对称明显的立体几何造型,体现作品层次丰富、整体大气之感。数字技术的出现为立体雕塑作品的创作带来更为简单的方式,立体雕塑作品创作的自由性也极大增强。雕塑创作者将创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在雕塑作品与自身创作理念和内心情感之间的呼应上,按照自己内心的情感对雕塑对象进行合理塑造,利用数字平台修改雕塑作品的参数与形象,例如夸张化表现、拉伸或强化作品的力量感等,以更鲜明的形式表达作品的意境,实现现实创作与理想观念间的统一、契合。

在空间表达方面,数字雕塑以平台上的三维立体雕塑作品为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空间特征,欣赏者在不同角度欣赏数字雕塑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数字雕塑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创作数字雕塑是在虚拟的空间内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进行空间变换,例如旋转、平移等,展示数字雕塑的周围环境与位置,这在实质上是模拟了三维空间的视觉体验。数字雕塑创作者在创作中以命令、手绘等方式在空间内设计和创造雕塑作品,能从整体上感知雕塑作品在空间变换中的美学,模拟和再现现实空间的美学观念,例如调整颜色深浅、调整空间光影状态、变换作品体积与质量等,通过细微的改变感受作品的创作风格,以直观的形式快速展示出雕塑创作者的美学流派、审美风格,实现了传统审美表达的有效突破。

(三)审美感官与审美价值

传统的雕塑作品的审美体验主要表现为欣赏者与作品以及作品表现形式产生的内容与情感上的共鸣,欣赏者需要通过感悟与思考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审美内涵。在数字时代,欣赏者能以更加直观简单的方式实现与作品的互动,例如营造雕塑作品在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审美展示形式,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审美体验,调动观众的多个感官,促使观众深刻理解作品表达的美学含义。同时在审美价值表现方面,传统雕塑作品的主流审美价值离不开对人类思想的感悟和文化内涵的思考等,着重体现雕塑创作者对人文自然景观的思考。在数字时代,雕塑的创作与审美都有了新的突破,雕塑作品通过跨学科甚至跨领域的创作表现,体现了其在虚拟现实和科技审美方面的研究,在此背景下,雕塑作品在原有的审美价值上新增了科技审美内容,促使现代雕塑审美朝着科学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观众在欣赏雕塑作品时,不仅关注作品的美感体验、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方面,还关注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表现与审美技巧的应用,体现了审美价值的多元化。

(四)美学风格和艺术语言

传统的雕塑艺术作品的美学表达风格受到发展历史、创作者文化背景和地域等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包括抽象派、表现派、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等,具有鲜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数字时代的雕塑作品包容性更强,不仅涵盖了传统美学表达风格的特征,还体现了独特的现代化美学风格,例如关于虚拟现实的想象、对数字媒体的抽象表达、对未来科技的幻想等,体现了数字时代雕塑作品审美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艺术语言表达方面,传统雕塑作品的艺术语言主要体现在线条、形象、质感等方面,强调通过直观的表现手法展示创作者的创作理念,艺术语言表达受到雕塑创作惯例的限制,作品中明显蕴含了情感和艺术审美。数字时代为雕塑作品的表达带来更开放和灵活的艺术感悟方式,欣赏者可以通过可视化数据、互动体验等方式对雕塑作品进行立体、多元化的感悟。

四、结束语

雕塑艺术作品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同时雕塑艺术作品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不同时代文化与科技的影响下,雕塑作品的风格以及展示形式也不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雕塑艺术作品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数字技术在雕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为当代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雕塑创作者通过数字平台能实现雕塑作品创作和展示方面的不断突破,同时数字技术在雕塑创作中的普及也为雕塑审美特征带来新的变化。当前的雕塑审美不仅保留了传统雕塑审美风格、表达特征、审美价值,还蕴含了数字时代独特的审美特征,是当代雕塑艺术深入发展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善武.城市轨道交通站内艺术设计中的数字雕塑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26(9):302-303.

[2]郝赛.数字技术在雕塑中的运用[J].建筑结构,2023,53(17):180.

[3]李槊.信息时代下的具象雕塑发展之所想[J].收藏与投资,2023,14(7):80-83.

[4]龚光平.数字雕塑肌理研究:布线对肌理的影响[D].乌鲁木齐:新疆艺术学院,2023.

[5]张铭暄.视知觉在数字雕塑创作中的研究与实践[D].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23.

猜你喜欢
新特征雕塑艺术数字时代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魏晋风度下的文学异彩
从欣赏的角度略谈雕塑艺术的特点
以东方的视野展现我国古代雕塑永恒之美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数字时代室内设计中绘画作品的运用
数字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观念的创新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丝绸之路上的西域佛教雕塑
“新常态”下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