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珐华彩瓷的创新产品设计研究

2024-05-17 03:45郝丽莎郝巍东
天工 2024年7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

郝丽莎 郝巍东

[摘 要]探讨山西珐华的工艺及其独特艺术魅力,特别对珐华工艺的材料与装饰图案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对现代珐华产品进行改良与再设计,展现珐华彩瓷的现代审美价值,增强将现代珐华彩瓷工艺与日用瓷产品结合的可能性,为推广山西珐华艺术,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提供参考,同时为山西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山西珐华;沥粉工艺;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7-005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郝丽莎,郝巍东.山西珐华彩瓷的创新产品设计研究[J].天工,2024(7):57-59.

基金項目:太原师范学院2023年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山西珐华彩瓷的创新产品设计研究”(项目编号:SYYJSYC-2373)。

山西珐华工艺起源于山西民间瓷窑,是一种釉上彩陶瓷装饰技艺,此工艺还受珐琅彩工艺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一种新型陶瓷工艺。珐华最早出现在山西南部,元代开始烧制,后传入景德镇,在明代达到顶峰,至清代雍正时期开始衰落。珐华工艺的釉料配方与琉璃类似,但使用的助溶剂不同,所以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在2019年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高平珐华器、平遥推光漆、新绛澄泥砚被评为“山西三宝”,由此珐华艺术受到广泛关注。

一、珐华器与沥粉工艺

(一)珐华器

山西是珐华器的主要产地,主要分布在临汾、运城、晋城等地,晋中的阳泉地区也有少量分布,明中期以后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广泛流行。珐华器最大的特点是隔釉见胎,开芝麻纹片,琉璃则开大甲纹片。纹片的开法均为片四周起翘,如胶泥地日晒后的龟翘状,且反铅,隐现蛤蜊光。珐华器与琉璃器的最大区别是在釉中添加了草木灰,也称牙屑釉,在色釉上比琉璃器更纯正、丰富。明中期以后珐华器从建筑构件走向厅堂,其精美程度不言而喻。其中盘、碗、碟、香炉、瓶罐、缸、文房用品、人物造像、吉祥神像、神兽最为多见。

山西乔氏珐华第29代传人乔琳,坚持传承非遗,不断创新非遗产品,提出了将日用陶瓷艺术化处理的创新思想,推动了珐华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她把珐华工艺运用到日用品上,使珐华产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从工艺品逐渐变为实用性产品。除此之外,她还把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融入珐华艺术创作,开发出非常有地方特色的珐华文创产品。在珐华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沉稳而明快的釉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二)沥粉工艺

1.工艺流程

沥粉工艺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工艺,主要用于建筑、家具、雕塑等领域,珐华彩瓷沥粉工艺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胎体:陶瓷制作胎体主要采用拉坯成型、磨具成型、泥塑等方式。

(2)绘制图案:在需要装饰的物体表面绘制图案,通常使用铅笔或其他特殊工具,主要根据器物的种类而定。

(3)调制沥粉材料:陶瓷沥粉材料通常由泥浆沥粉,用陶泥或瓷泥和水将泥浆调制到合适比例(材料的调制是沥粉的基础)。

(4)沥粉:运用尖头带管的工具,将沥粉材料均匀地挤在图案上,或者用毛笔蘸取泥浆在图案上叠加,形成凸出的线条和图案。

(5)干燥:沥粉材料需要干燥一段时间,以确保线条和图案的稳定性。

(6)上色:沥粉线条和图案通常需要上色,以增强色彩和装饰效果。

(7)入窑烧制:入窑烧制,烧至800~1 300℃。

(8)出窑:烧制好后需要降温,降至100℃以下即可出窑。

2.工艺特点

(1)线条流畅:沥粉工艺可以形成非常流畅的线条,使图案更加生动。

(2)色彩鲜艳:现代沥粉材料可以调制出各种颜色,使图案更加鲜艳华丽。

(3)立体感强:沥粉工艺形成的线条和图案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使装饰效果更加突出。

(4)可定制:沥粉工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满足不同的装饰需求。

二、珐华的艺术特点

珐华器被誉为“山西三宝”之一,这一荣誉归因于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制作技巧。珐华器因色彩丰富、线条流畅、立体感强,备受人们喜爱。精湛的沥粉工艺为珐华器的贴花装饰增光添彩,如在花瓶、碗、盘等器物上贴沥粉图案,以增强器物的装饰效果。

(一)沉稳浑厚的配色

传统珐华器色彩丰富,常用的有五种代表性的颜色,分别是蓝色、白色、黄色、绿色、紫色,有“黄如金箔、紫如茄衣、蓝如水晶、绿如翡翠”的美誉。现代珐华彩瓷的釉色进行了改良,已经发展到了80多种釉色,色彩鲜艳而不失沉稳,虽属琉璃旁系,但受沥粉工艺的影响,色彩轮廓更加清晰(见图1)。

(二)吉祥灵动的装饰

珐华工艺最早起源于山西民间窑口,从题材的种类来看,以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纹饰为主,一般以荷花、喜鹊、飞鹤、龙纹以及不同仙人和观音纹样为主,外加乳钉、点状线条作为陪衬,多种元素融合应用,展现出鲜明的民间吉祥文化色彩。从题材的装饰部位来看,珐华器的主要装饰部位分为三个,即颈部、腹部、足部。颈部装饰多为卷云纹、葵花纹、宝相花、缠枝花草纹等二方连续纹样;腹部装饰纹样是主体装饰部分,常用图形有亭台楼阁、花草人物等,构图均衡协调;足部装饰主要是一些水纹、葵花纹等二方连续纹样(见图2)。

三、珐华彩瓷的创新设计

从功用上讲,传统珐华器属于低温釉上彩瓷,观赏品较多,并不适合做食器,但笔者在实地调研现代珐华彩瓷生产工艺时了解到,现在所烧制的珐华工艺品大多为瓷胎,烧制温度可达到1 200℃左右,从生产工艺角度来看已经达到了食器的标准,但人们对珐华工艺的认知还停留在原来工艺品的层次。现在珐华工艺的传承人一直在尝试把珐华彩瓷应用到日用陶瓷产品中,让珐华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已有少许珐华日用瓷投入市场,但仅仅是在产品局部装饰上进行了尝试。水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器物,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此次改良设计将从珐华彩瓷水杯入手。

(一)色彩

从色彩方面考虑,虽然现代珐华彩瓷色彩丰富,但传统珐华的五种经典颜色仍然具有代表性。着釉陶瓷水杯设计,首先考虑的是材料工艺的安全性,装饰图案尽可能使用釉中彩和釉下彩工艺。传统珐华的釉上彩工艺需要有所改变,选择适合日用瓷的釉中彩和釉下彩工艺,能达到很好的替代效果。

(二)题材

从题材方面考虑,传统珐华的装饰题材丰富,器皿颈部与足部花纹特色鲜明,总体为二方连续纹样。以传统珐华器颈部与足部的装饰纹样作为主体进行现代图案设计,这样的装饰纹样具有单纯的形式美感,装饰性较强,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见图3、图4)。

通过上述分析,此次创新设计中尝试使用瓷坯高温釉上彩工艺,将珐华传统纹样再设计后运用到现代珐华彩瓷产品上,以最贴近日常生活的水杯为载体,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在图案设计方面,器皿颈部图案设计是以花卉为主,层层缠绕,以圆点线条进行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虚实结合,再现珐华器传统的图案装饰特点(见图5)。

四、设计实践

(一)准备工作

水杯采用拉坯工艺成型,由于拉坯工艺难度较大,如果无法实现,可使用成品素坯来进行创作。传统的珐华工艺用泥浆沥线,对调制泥浆的浓稠度要求较高,现代工艺可以选用立体釉工具来代替泥浆沥线,提高成功率。在色彩方面,五彩颜料丰富多变,与传统珐华颜色无太大差别,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五彩颜料时,考虑到健康安全问题,可罩上一层中溫透明釉,保护色彩。

(二)制作过程

首先,在素坯上绘制需要的图案,然后根据所画图案用立体釉沥线,沥线完成后用五彩填色,填色完成后用气枪均匀喷涂一层透明釉,里外都要喷到,待透明釉七分干时,用海绵把杯底的釉擦干净,以免烧制时釉料沾底,然后放置晾干待烧,最后入窑,烧至1 180~1 250℃,烧制完成(见图6)。

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在画线稿的时候,二方连续纹样需要先定好位置再落笔,位置精准,粗中带细。泥浆沥线如果把握不好浓稠程度,一定要选用立体釉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把握釉的浓稠度。在沥线的过程中立体釉总产生气泡,不成线,不能吸附在坯体上,原因有两个:一是坯体太干,没有给坯补水;二是立体釉水分太大,让立体釉沉淀,可倒出多余的水分解决这个问题。喷釉时要保证喷釉均匀,如果釉喷得过厚,会减弱沥线的立体效果。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精进,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五、成品展示

图7是运用现代珐华彩瓷沥粉工艺完成的一组日用瓷设计,图案以传统珐华器的二方连续纹样和点状线为设计元素,进行图案化再设计。将珐华彩瓷工艺运用到日用瓷产品中是此次创新设计的一个尝试。

参考文献:

[1]张卉. 中国古代陶器设计艺术发展源流[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

[2]白英.雍容华贵 山西珐花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21(4):66-73.

[3]李嵋屏.匠心三晋 华彩永存:首届山西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回眸[J].文化产业,2020(34):24-28.

[4]李玉鹏,吴舒静.“山西三宝”之珐华器再探究[J].收藏,2020(9):88-91.

[5]余琦.当代珐华彩绘画性语言创新研究[J].中国陶瓷,2019,55(12):101-104.

[6]涂志浩.珐华彩特色及传承研究[J].景德镇陶瓷,2014(4):3-4.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蝶缚/饥饿关系》
《教堂之夜》
基于EN12966标准的VMS产品设计浅谈
单片机控制产品设计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杜凤霞产品设计作品
比吃药更贴心那些关注老年人的创意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