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4-05-17 03:45王兰王进华
天工 2024年7期
关键词:纤维艺术装置艺术纤维材料

王兰 王进华

[摘 要]装置艺术兴起后,在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下,已逐渐在当代艺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艺术家通常遵循装置艺术的三大要素——材料、場地、情感,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装置艺术创作,用来反映社会热点话题。纤维材料具有长度、细度不一,吸湿性、抗熔性较好,强力、伸长能力小,抗静电性好等特点。纤维材料与装置艺术的结合,为纤维艺术带来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也给大众带来不同的艺术思考。从介绍纤维材料入手,浅谈装置艺术和纤维材料的相关内容,探寻纤维材料装置艺术的形态构成、具体应用、设计语言,从而更好地促进纤维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纤维材料;装置艺术;纤维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7-0066-04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兰,王进华.浅析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研究[J].天工,2024(7):66-69.

纤维艺术作为现代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的视觉美也有所不同。纤维艺术元素的多样性赋予了纤维艺术独特的魅力,其造型、材质、色彩都可以使纤维艺术作为装置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将纤维艺术应用到装置艺术中,可以凸显出纤维的肌理美,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一、纤维艺术的发展

“纤维艺术”实际上是西方传统的编织艺术,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艺术家提出。纤维艺术是一种使用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有机合成纤维的艺术,通过编织、缝纫、染色、拼布等制作手法,可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具有层次感、节奏感,且充满意境美。

纤维艺术发源于古时候的壁画挂毯艺术。第一件被人们熟知的纤维艺术作品——亚麻壁挂毯发现于15世纪的古埃及,而西亚是壁挂毯纺织最发达的地方,壁挂毯纺织的中心发源地则在叙利亚。纤维艺术在13世纪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19世纪末,西方传统纤维艺术因为失去个性而走向衰落。

20世纪30年代,一些艺术家受美国艺术的影响,展开了对纤维艺术的探索。美国艺术家安娜·欧伯丝是纤维艺术的第一批支持者之一。纤维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初达到顶峰。

自秦朝以来,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便成为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用动物皮毛编织的衣裳,也有用植物缠绕的装饰品。编织及染色在战国时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除了在织物上刺绣和提花外,还能在丝织品上绣斜纹和平纹。唐、宋、元、明等不同时代的纤维艺术具有不同的特点。

地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种类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得了中国纤维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作为国家礼物馈赠给联合国总部的中国地毯纤维艺术作品《万里长城》就显示出祖国山河的秀美。

二、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繁荣于20世纪60年代。装置艺术对材料没有限制,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均可以应用于装置艺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艺术家通过组合和改造物品,给人带来震撼、反思、警醒等。20世纪70年代,艺术家逐渐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融入作品中,这一举动也促进了装置艺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不再局限于环境与材料,开始大胆尝试新内容和新形式,使得装置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日益丰富多样。20世纪90年代,装置艺术发展更加迅速,题材也更加全面。因环保理念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许多艺术家为了保护环境,逐渐将环保理念融入艺术作品中,引发观赏者的深思与共鸣。21世纪初,随着信息时代的兴起,装置艺术逐渐成为时尚的潮流,遍及全国。

装置艺术不是简单的、单纯的,而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可以让观赏者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代入情感,引起共鸣。在装置艺术中, 实物是它的主体。在创作装置艺术时,艺术家要考虑到装置艺术的三大要素——材料、场地、情感。

装置艺术的艺术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互动性,因装置艺术所使用的材料是二维的物体,观赏者无法像观赏书法、绘画那样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就可以观赏到全部内容,装置艺术需要观众移动、互动和体验。二是独立性,装置艺术品往往会在独立的空间里展示。三是综合性,与其他传统艺术相比,装置艺术极具开放性,穿插着其他艺术,可以说是对大部分艺术形式的综合应用。四是短时性,因装置艺术作品主要用于短期展览和观赏,寿命比其他艺术要短很多,因此往往不具备收藏价值[1]。

三、纤维材料概述

纤维分为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皮、毛是动物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毛包括羊毛、羽毛、马毛等。植物纤维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有棉花和麻类。

(一)棉纤维

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天然纤维素,它决定了棉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纺织过程中,如果棉纤维含有大量的糖分,容易绕罗拉、绕胶辊等。所以为了顺利纺织,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在纺纱前都会进行降糖处理。同时,棉纤维中的蜡质也会影响其吸附性、染色性,因此在加工前要将蜡质去除。

(二)麻纤维

麻纤维品种繁多,从各种麻类植物中所取得的纤维是麻纤维的总称。麻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但其纤维素的含量比棉纤维少。麻纤维的手感大都比较粗硬,不会轻易变形,弹性很差,因此麻类织物做成的服装人们穿着时有刺痒感。

(三)毛纤维

毛纤维是从某些动物身上取得的一种纤维,主要是由角朊组成的多细胞结构,用毛纤维最多的是纺织类。毛纤维的种类主要包括绵羊毛、山羊绒、马海毛、牦牛绒,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羊毛。毛纤维柔软、可塑性强,可以使织物表面光洁、纹路清晰、手感滑爽。

四、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具体应用

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是指以纤维材料为主的艺术展现形式的应用。纤维材料具有特殊的表现力。不同的纤维材料有不同的质感,带给观赏者的情感体验也不同。与其他材料相比,纤维材料的塑造性极强,且可以与大多数材料结合。

(一)纤维材料在墙面装饰中的应用

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中的应用形式有动态形式、平面形式以及立体形式。一般来说,纤维艺术倾向于平面形式,材料表现形式有缠绕、编织、拼贴等,這些表现形式可以更好地体现纤维材料的特性。将纤维材料应用在墙面装饰中,不但可以增强美感、弥补裂缝、覆盖污垢,还可以营造特殊的氛围,进一步拉近观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纤维材料的柔软度与墙壁相得益彰,达到了协调统一的状态。

(二)纤维材料在墙面装饰中的创作主题

在阅读了大量与纤维艺术和装置艺术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将自己对《海底》纤维艺术作品创作的构思设想进行汇总,将主题拟定为保护海洋。海洋文化包罗万象,奥妙无穷,由海洋而生成和创造的文化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2]。人类的生存依赖海洋,人类的文化也起源于海洋。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失衡,海洋问题愈发严重。因此,从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角度出发,整合、提取、应用海洋文化元素,探索以保护海洋文化为主题的装饰艺术十分必要。

作品以抽象的表现方式,以增强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为创作构思,让画面更丰富的同时更具形式美感与审美价值。通过对不同材质的运用、不同造型在空间上的转变以及色彩的合理搭配,充分体现出纤维艺术带来的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和谐、节奏与韵律以及对比与调和的形式美感。在色彩上,应用最广泛的是静谧的海洋蓝。蓝色是永恒的象征,其种类繁多,不同的蓝色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如梦幻、冷静、理智、广阔等[3]。此次创作以蓝色为主色调,通过装置艺术的方式给观赏者带来轻松、愉快的观赏体验的同时展现了干净而美丽的海面,同时呼吁人们保护海洋。

(三)纤维材料在墙面装饰中的设计过程

作品《海底》以纤维材料为主,通过线的叠加、缠绕,营造出交错的空间感。此次设计制作所选用的纤维材料与色彩都很相似,在装饰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材料与形式美的统一,带来一种和谐美。材料主要有羊毛毡、透明TPU版、毛线、麻纱网、软网、蕾丝布、镭射网纱、纱线及短绒布等。用羊毛制作而成的羊毛毡,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不用编织便可制作成织品的一种材料。羊毛毡的毛具有柔中带硬、软中带韧的特征,且其延展性与弹性极佳,能给人带来极度舒适的触摸感。所以在创作时,选择羊毛毡可以使整幅作品紧密结合。麻纱网、软网、蕾丝布、镭射网纱、纱线以及短绒布等材料则可以很好地使纤维艺术作品产生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的形式美感。

渔民在将捕鱼的网撒下时,整个海面都会泛起波光粼粼的水花。因此,作品(一)以捕鱼撒网为灵感,在TPU上画上不规则的水滴形状并进行镂空、裁剪来表现出捕鱼撒网泛起的浪花。然后用热风枪将镂空边缘热化,使其产生凹凸效果,同时凸显出波光感。然后将麻纱网铺开,抽取部分经纬纱后,固定在短绒布上,最后覆盖、缝合、固定,达到捕鱼撒网的效果(见图1)。

作品(二)以蓝绿色调为主,将蕾丝网以及镭射网剪出水纹纹样,拼接于软网上,以此来营造海浪的形态。最后铺上染过色的纱线,再将镭射网剪成小块缝缀而成,呈现带有生命力的律动感。大海起起落落,层叠褶皱的海浪,不仅是神秘绚烂的艺术装置,更像是来自海洋的警示与呐喊(见图2)。

作品(三)以《列子·汤问》中的“归墟”一词为灵感展开创作。“归墟”又作“归虚”,传说为海中无底之谷,为众水汇聚之地,也比喻事物的终结、归宿。材料上选用的是羊毛毡,羊毛具有良好的固色性。首先,准备好工具。然后,选取所需要颜色的羊毛,铺平之后,用肥皂水进行揉搓。最后,湿毡而成(见图3)。

作品(四)从海洋污染现象中汲取设计灵感,以倡导保护海洋生态为设计方向展开创意设计,采用形态仿生的设计,创造出多变的偶然形态肌理,表现海洋的形貌。首先,准备好需要的布条,再将每个布条抽褶,染色排列。最后在上面用热熔胶粘贴扣子,来凸显海洋中的“垃圾”(见图4)。

海是没有定形的,惊涛骇浪向前推涌,持续不断而又悄无声息。聚焦海洋污染,带污染侵蚀的海洋水底色搭配印象派绿色以及清透的粉紫色,形成全新的色彩搭配感受。清透感与阴郁感、亮色与暗色相互交融。既是对抗又是共生,亦如人与海洋的关系,我们都在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作品(五)以此为出发点,用纺织品染料给透明材质上色,来体现出清透感与阴郁感,待干后用热风枪吹出立体褶皱,缝上毛线和羊毛毡,最后网上一层桑蚕丝,给予画面一定的温度,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没有那么压抑(见图5)。

整个系列作品从视觉上显示出海洋在呼救、在呐喊,让观赏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也希望以极具美感的创意装置艺术传递保护海洋生态的理念,力图警醒人们保护海洋生态已刻不容缓,需要深刻反思与积极应对。

(四)创作感悟

选择用纤维材料制作设计作品,不仅可以使作品有更多材料的选择,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突出此次创作主题。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到物质带来的愉悦的同时,将产生的生活垃圾投入海洋,已经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在设计中选用纤维材料,不仅更大程度上丰富了作品,同时也很好地传达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用最直观的语言形式来告诫人们不要忽视海洋垃圾。

在创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材料本身是温暖的、柔软的,通过独特的构成手法,可以温暖人们的心灵,在营造出画面氛围、领悟海洋魅力的同时,希望这次的创作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引发人们对海洋垃圾的思考,不要让海底垃圾变成海底生态的一部分,希望大家一起为保护蓝色海洋贡献力量。

五、结束语

材料是装置艺术的生命源泉。将纤维材料运用到装置艺术中既可以拓展装置艺术语言,还可以给予装置艺术丰富的造型表现。将纤维材料应用在装置艺术中,能够更好地融合纤维材料和装置艺术,从而创新装置艺术的创作理念,在提高装置艺术作品质量的同时,还可以凸显出纤维材料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牛萌.纤维材料在装置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6):18-19.

[2]马微.基于保护海洋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 [J].西部皮革,2021,43(10):105-106.

[3]彭明娥.基于语料库的《老人与海》主题性与海洋文化分析[J].名作欣赏,2015(36):154-156.

猜你喜欢
纤维艺术装置艺术纤维材料
隔热纤维材料的隔热机理及其应用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纤维艺术”走进农村小学会
室内环境中的纤维艺术设计应用
当代纤维艺术材料语言发展研究
装置艺术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物”化的空间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简述装置艺术的概念及其创作方法
浅析将纤维艺术引入初中美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