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美学理论的海口传统骑楼立面装饰艺术探究

2024-05-17 05:08周雅欣
天工 2024年7期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地方文脉的物质载体,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研究实质上是对活态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大价值。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现存最完整、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基于城市美学理论,分析海口骑楼建筑立面装饰的艺术特征,研究其历史文化底蕴与精神价值,对海口传统骑楼地域文化的传承起到理论辅助作用。

[关键词]城市美学;海口传统骑楼;立面装饰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7-002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周雅欣.基于城市美学理论的海口传统骑楼立面装饰艺术探究[J].天工,2024(7):27-29.

基金项目:2022年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基于城市山水画审美特征的海口骑楼外立面装饰研究”(Qhys2022-236)。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城市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建筑、城镇、大地景观等城市要素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的学科,涉及这些要素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功能、理性与情感、抽象与象征等一些形式美和内容美特质。城市美学的性质在于如何协调城市美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如何协调城市美学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学者彭立勋提出,城市美学不能片面关注城市空间环境美,更应关注城市生活美,他认为城市美学“既要研究城市的美,也要研究城市的审美;既要研究城市美的创造,也要研究城市美的欣赏,研究城市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的规律”。城市之美强调应保存城市文化记忆,通过传播民俗文化与旅游带动的方式体现当地人文特色。那美学又是如何塑造城市的呢?国际美学界倡导“都市美学”的先导性人物海因斯·佩茨沃德在《国际美学通讯》中认为美学源于城市。美学这门理论是“城市文明”的产物,是古希腊文化的结晶。换言之,美学“塑造”了新时代城市,这是当今美学参与城市建设的结果。美学不应仅仅被视为一种理论、一门学科,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体现在城市中。

城市之美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文本,城市之美得之于感性又超乎感性。城市之美潜藏于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文脉中。城市之美不能仅仅从理论美学上进行研究,它和具体的物质城市结合在一起。城市之美是体现在文脉中的,美的感受是通过体验得来的,不只依靠抽象的理论。美是体验、经验、判断,始终和感性相联系,间有历史和现代的调性。我们对城市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理解,作为城市美学审美体验的基础。城市美学更加关注人对所处城市的感受,从审美活动来看,既包括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也包括外来游客的参观游玩,还可能包括旁观者从影像中去了解、欣赏。所有这些活动组成了审美主体人对审美客体的审美过程,并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的理性和感性的体验。城市美学是体现在人对城市的审美过程中的,在一个以人为本且具备物质实用功能的审美环境中,人才能对城市客体进行全方位、长时间的审美判断。营造城市之美的关键在于城市环境中的人与物是否能达到和谐发展,城市美学引导着人们对城市的判断。

二、海口传统骑楼的城市美表达

骑楼是一种风格独特的建筑形式,在近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骑楼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骑楼是从西方引入的建筑风格;第二种观点认为骑楼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由中国传统的“檐廊式”建筑逐渐演变而来,是宋代“檐廊”或者“廊房”在外立面上的“洋化”结果。海南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多雨,因此,骑楼建筑在海南得到了广泛使用。海口骑楼大多数都是两三层,形成整齐划一的天际线。人们根据本土气候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对骑楼立面形态进行了融合和发展。

城市之美是由每个细节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组成的有机整体,而尊重历史文脉是构建这种美的基础。在研究海口传统骑楼的立面装饰艺术时,我们应该聚焦于古建筑的保护与地域文化的呈现上。如果我们能够从海口骑楼中感受到海南的历史文化,并将其与整个城市环境相结合,我们将能对海南的地域文化与环境的多元性做出全新的审美判断。城市中的古建筑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媒介,这些建筑结合了城市历史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并适应着现今的城市环境,进而形成城市的主要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形态结构、装饰元素、色彩肌理与材料工艺是所处城市的构成要素,是城市美学构建的重要依据。

传统建筑要符合城市美学内涵,其造型是吸引人的首要条件,能否体现形态美感取决于设计师是否对美具有理性的认识。另外,建筑的功能需求,即舒适性与安全性,强调人处于其中是否生理舒适。海口传统骑楼是西方建筑艺术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果,体现了海南的历史文脉,具有地域性。海口骑楼不仅需要满足建筑商住两用的需求,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精神价值,通过多种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装饰图案,例如植物花鸟、山水器物、福禄寿喜等题材,在反映人们审美价值取向的同时发挥“成人伦,助教化”的社会功能。

(一)立面样式

海口传统骑楼建筑立面风格多样,每个单元的单体构件组成形式各不相同,整体造型具有和谐均衡的美感。骑楼的临街立面是其最具特色的结构,整体为三段式结构,底层为廊柱、中间部分为楼身、上层部分为女儿墙。骑楼的柱式造型是骑楼受到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表现之一,各种形态的柱式形成了底层的独特柱廊,按照比例形制和运用部位可以将海口骑楼建筑立面的柱式大致分为券柱、壁柱和廊柱三类。底层廊柱主要起到建筑的承重作用,中部壁柱和券柱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其中壁柱与墙体建造在一起,有墙体承重作用,券柱在具有装饰功能的同时也具有承重作用。楼身部分主要构件为窗户和墙体,窗户运用各类拱券造型,如圆形罗马式拱券、尖拱券、马蹄形拱券等,搭配单色或彩色满洲窗,使人视觉上感受到韵律美。上层女儿墙结构大部分是欧式山花,大量采用涡卷与波浪曲线,追求造型上的优美柔和与强烈多变的动感,也有少部分运用传统的、中式的宝瓶式栏杆。此外,由于海口多受台风影响,女儿墙大多设置单个或多个风洞,来抵御台风的侵袭。海口骑楼建筑立面样式融合了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结合海南当地炎热多台风的环境气候特点,极大丰富了海口骑楼传统建筑的人文历史内涵。

(二)装饰图纹

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海口骑楼的立面装饰变得丰富多样,对海口骑楼建筑立面的装饰图案进行分析后,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种基本元素:中式传统纹样、动植物题材、吉祥器物图案和文字等。这些图案形态大多线条婉转流畅,构图对称均衡,注重图案间的搭配,从而增强了整体的美感。这些纹样不仅具有装饰性,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例如,云纹、回纹、万字纹等中式传统符号,寓意着福寿吉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蝙蝠和鹿等动物题材,因与“福”和“禄”谐音,象征着富贵与福气。植物类题材中,梅、兰、竹、菊的出现频率最高,它们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追求。文字题材主要出现在商铺牌匾上,作为商家的广告标识,体现了其功能性。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书法字体也具有装饰性,工匠运用灰塑工艺,根据不同的书法字体创造出了立体的形态。这些书法字体不仅具备实用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这些装饰元素的运用赋予了海口骑楼建筑立面以美感和内涵,它们不仅是简单的装饰,更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三)材料及色彩

在构成建筑美感的要素中,材料和色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海口骑楼而言,建筑材料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结构性材料和非结构性材料两类,它们共同决定了建筑的外观和质感。结构性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砖石和钢筋混凝土,它们起到了支撑和承重的作用。大部分结构性材料涂抹成灰白色,少部分则采用淡黄色和粉色。这种选择不仅考虑了材料的实用性,还与海口骑楼建筑的整体风格和氛围相协调。非结构性材料包括玻璃、木材和面砖等,它们主要用于装饰和细节的呈现。在海口骑楼中,常采用的建筑工艺是灰塑工艺,利用草筋灰抹面,使整体呈现出灰白色的外观。这种工艺用于骑楼立面图案和文字的装饰,从而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和立体感。窗棂的主要材料是木材,大部分保持原色,少部分涂抹成彩色,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这种选择既考虑到了窗棂的实用性,又与整体建筑的色调相协调。至于窗户玻璃,大部分采用单色透明玻璃,也有一些现代风格的骑楼使用蓝色和绿色的深色玻璃。此外,还有一小部分骑楼采用满洲窗形式的彩色玻璃,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总体而言,海口骑楼的材料选择和色彩搭配都经过精心考虑,打造出与海口地域文化相融合的建筑风貌。这些选择不仅关注建筑的实用性和结构性,还强调了建筑的艺术性和视觉效果,为海口骑楼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三、基于城市美学的海口骑楼发展展望

基于城市美学理论展开的海口传统骑楼立面装饰研究,需要体现骑楼建筑的物质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除此之外,还要凸显其所处环境内的生态活性、人情味以及原真性。当今社会的城市更新不应局限于物質层面上物理空间的翻新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应关注到城市的精神文化层面和美学氛围的营造。从这个角度来讲,从城市美学的角度出发,对海口骑楼立面装饰进行研究,对于传统骑楼的保护研究而言,是站在美学层面上运用建筑文化和设计思维形成的城市研究方案。

在城市美学视角下对海口传统骑楼进行保护研究时,要将侧重点放在挖掘古建筑风貌特色与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上。在审美过程中,人作为审美主体,是城市美学的灵魂与核心,从审美主体的视角体会海口传统骑楼立面装饰艺术的美感将为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城市美的表达提供一种视角。在海口传统骑楼立面装饰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的心理贯穿其中,使地域特色更加鲜明,历史文化呈现更加突出,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识别性,起到强化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对城市的印象的作用,赋予其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将建筑的现代性与“原真性”保护相结合,才是激活和体现历史街区价值的现实意义。所谓原真性,既包含了实体建筑的原真性,还应包括非物质的生活方式、形态等文化的原真性,城市之美既有历史文脉的积淀,又有情感和记忆的承载。

通过对城市美学理论下的海口传统骑楼立面装饰进行研究,笔者认为,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美学的指导下,应以满足人居需求为核心、以协调城市格局为基础、以融合历史文化为保障,形成文化共生、与城市共融、与居民共享的新格局,赋予海口传统骑楼建筑新生命力。

四、结束语

海口传统骑楼建筑通过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适应海口自然气候特征与人文历史的建筑类型。在立面装饰风格上结合了西方建筑样式的繁复华丽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与装饰特点,既有西方的装饰语言符号,也继承了海口本地的传统装饰风格,体现了海口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如今海南省现存历史最久、保护最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将文物建筑、商业文化、民俗风情融为一体,对其进行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探究,笔者总结出对海口传统骑楼建筑立面装饰的研究与保护,有以下两点需注意。第一,目前我国建筑立面装饰在地域文化和美学上尚且停留在表面,在研究中需要挖掘其最具地域文化特点的部分,只有挖得深,理解得透,才能将其本质传承下去。第二,在分析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保留原有的、历史的,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即前文强调的原真性,不能只是给建筑贴上传统建筑的标签,要从建筑本身与街区整体环境出发,体现建筑的文化地域性,做到整体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城市美学的体现首先从体味城市地域文化、理解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日常出发,这是城市美学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伴随着城市居民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建筑潜在的文化影响力和社会效应逐渐呈现出来。海口传统骑楼建筑立面装饰的保护具有特殊性,不能像许多古城、古建筑一样,一味地将其改为观赏性展览空间,而是应该着重于物质空间功能性和文化策略导向,分析当地历史文化、结合社会背景。海口骑楼立面装饰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对海口的都市建设和景观发展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骑楼立面结构、提取立面装饰元素并且发挥其文化价值,海口传统骑楼建筑整体立面与海南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历史文化将达到协调统一,从而使其具备文化地域性和人文气息。

参考文献:

[1]曹晖.城市美学论纲[J].城市问题,2007(7):21-24.

[2]彭立勋.城市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1993(1):29-34.

[3]林冲.骑楼型街屋的发展与形态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0.

[4]陈潇.海口骑楼建筑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