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林

  • 生活的真相藏在细致的观察中
    立[美]露西亚·伯林 著王爱燕 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21年9月定价:69.00元提到写作,我们常常会说,生活是写作最好的老师。想来,露西亚·伯林对这句话应该不会太过陌生。她和20 世纪60 年代很多美国作家一样,不仅看遍了万卷书,还行过了万里路。甚至,她比任何一位同行都更接近于“在路上”的设定。1936 年,伯林出生于阿拉斯加,之后在美国中西部的矿业小镇度过童年。成年后,她不断地迁徙,从北到南,由西向东,一路穿越美洲大陆,直到人生的暮年才有了短暂

    出版人 2022年3期2022-03-23

  • 哲学家的快乐
    以塞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到88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伯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详愉快?”伯林回答:“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 我喜欢伯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胸无城府,素面朝天。为人处世,虽也讲究变通之道,但老于江湖者,手段多,屈伸之间自有韬略,旁人在佩服的同时,也会避而远之。性情中人,直来直去,敢一吐心迹,也许得不到他人的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期2022-02-14

  • 伯林与弗洛姆的自由观探自由之出路
    【摘要】伯林与弗洛姆将自由区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人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之基本含义界定大体一致,但是其含摄范围与致思路径并不相同,由此,其倾向性与侧重点也就全然不同。伯林从保障政治权利的立场出发,认为消极自由保证人的自由行动领域不被干涉,更值得争取;弗洛姆出于对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考量,认为实现积极自由才是目的。事实上,伯林的消极自由争取当下的政治权利,弗洛姆的积极自由则更关注人本质力量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而眼前目标和长远目标同样不可偏废。【关键词】弗

    今古文创 2022年3期2022-02-03

  • 论以赛亚·伯林对价值一元论的批判
    081)以赛亚·伯林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思想史家,其研究领域涵盖分析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观念史。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单篇政治哲学论文,这篇论文使他对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成为此后分析和讨论政治自由的基本出发点,虽然这一区分并非伯林的发明。《两种自由概念》的核心是对积极自由的批判,但需要注意的是伯林所批判的并非积极自由本身,而是积极自由的滥用。在伯林看来,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都代表了人的终极价值追求。伯林除了揭示积极自由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1

  • 对以赛亚•伯林自由观的研究
    系。其中以塞亚·伯林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自由观独树一帜,在西方政治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通过伯林自由观形成的条件、伯林自由观的理论基础和伯林自由观的积极意义三条主线为核心的自由思想脉络的梳理,来厘清伯林自由观的真实内涵和积极意义。关键词:伯林 理论基础 自由思想 积极意义自由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是西方自由主义学说的核心理念。从古到今,人们对自由的追寻贯穿着西方自由主义学说演进的全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自由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以赛亚·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6期2021-11-25

  • 书店经理或克格勃特工
    易大经《伯林书信集·卷一 飞扬年华:1928-1946》[ 英] 亨利·哈代编 译林出版社2020 年版有一本叫《旧俄书事》的书,记录了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群书商。最近读《伯林书信集·卷一 飞扬年华:1928-1946》,不由得想起这本书里的书商群像,这是因为大约八十年后,改名为列宁格勒的同一座城市里的另一位新型书商—准确说应该是书店经理。二战刚刚结束的一九四五年九月,作为英国外交人员的以赛亚·伯林被派往苏联,先后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伯林时年三十

    书城 2021年9期2021-11-02

  • 在日本寻找伯林
    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1909-1997)。2018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伯林早年的著作《卡尔·马克思》,伯林主要著作的中译本至此大体出齐。河合秀和发表在日本《国际交流》杂志上的纪念伯林的文章。日本《思想》杂志2021年6月份的伯林专辑。★在评价伯林的整个贡献时,河合说伯林既继承了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结合了他对欧陆思想的兴趣——包括重视思想对实践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伟大的思想家。难怪后来有人评论说读伯林的思想史论文,就好像坐在漆黑的窗边看欧洲思想世界

    南方周末 2021-08-192021-08-19

  • 在日本寻找伯林
    国思想家以赛亚·伯林(1909-1997)。2018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伯林早年的著作《卡尔·马克思》,伯林主要著作的中译本至此大体出齐。河合秀和发表在日本《国际交流》杂志上的纪念伯林的文章。日本《思想》杂志2021年6月份的伯林专辑。★在评价伯林的整个贡献时,河合说伯林既继承了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结合了他对欧陆思想的兴趣——包括重视思想对实践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伟大的思想家。难怪后来有人评论说读伯林的思想史论文,就好像坐在漆黑的窗边看欧洲思想世界

    南方周末 2021-08-192021-08-19

  • 价值选择与自由的面向 ——论以赛亚·伯林建基于价值多元主义的自由之重构
    主义者,以赛亚·伯林与其他自由主义者的区别体现在他对传统自由主义赖以生存的理性主义这一基础的颠覆,并且力图在价值多元主义的基础之上对自由的位序进行重构,认为唯有价值多元论才能一以贯之地保护个体自由,使其不受体系建构者的劫掠与侵夺。伯林的自由理念的主旨体现为对提倡个体自由和个体权利的消极自由的辩护之上。但是,同样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伯林并非毫无理由地拒斥积极自由。对伯林而言,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都隶属于人类终极价值范畴。但他并没有把消极自由的位序视为可以凌驾于积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3-26

  • 自由问题的反思与共同体的价值——读以赛亚·伯林《两种自由的概念》
    值——读以赛亚·伯林《两种自由的概念》郭子涵(苏州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作为最伟大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之一,以赛亚·伯林的自由理论为个人层面的消极自由进行了丰富的论证,并且揭示了积极自由的潜在危险,意图通过捍卫消极自由的方式来实现自由。然而伯林的自由理论却存在诸多缺陷,以致其逃不脱“普遍主义的贫困”。通过对消极自由的考察可以得知消极自由是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的,积极自由在实现自由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正确理解个人自由的实

    衡水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16

  • 在相对与绝对之间 ——伯林和施特劳斯的比较研究
    治思想家以赛亚·伯林和列奥·施特劳斯是一对冤家:一个是维护现代多元价值的狐狸,一个是推崇古典自然正当的刺猬。施特劳斯批评伯林的价值多元主义容易滑向相对主义,伯林讽刺施特劳斯拥有一双看到绝对真理的“魔眼”。的确,伯林和施特劳斯的主张存在差异,但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受20世纪二战和冷战共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二人观点具有的某些相似性。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伯林和施特劳斯都对道德与政治哲学中的个人自由或者不同观点如何共存的问题进行了深思。可以说,二人都对那种普遍性观念或单一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1-08

  • 世上没有假如
    [美]露西亚·伯林也許这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让过去进来,以一句“假如……会怎么样?”作为开场白。假如保罗离开前我和他说过话,会怎么样?假如我当时寻求帮助,会怎么样?假如我和H结婚,会怎么样?坐在那里,望着窗外那棵此时既无枝叶又无乌鸦的树,每一个“假如……会怎么样?”的回答竟都出奇地让人安心。它们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个假如,那个假如。我生命中发生的所有好事坏事都是在意料之内又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那些注定导致我此刻孑然一身的选择和行为。(史鸿飞摘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

    视野 2021年23期2021-01-01

  • 以赛亚·伯林的普通生活
    活,比如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的一生。一从《俄国思想家》起,我喜欢了以赛亚·伯林很多年。关于他的故事,听来的、看来的累积了不少。读叶礼庭(Michael Ignatieff)的《伯林传》(Isaiah Berlin: A Life),一路心驰神醉,时而与心里旧识映照,读完竟隐隐不舍,似有年少时读武侠小说的快感。传记之力不在于陈列一个人的终身成就,而在于照亮传主成其为这个人的挣扎过程。迷人的正是这过程,一个灵魂陷入困境

    书城 2020年12期2020-12-23

  • 以赛亚·伯林与米哈伊尔·巴赫金:相对的亲缘关系
    学家——以赛亚·伯林与米哈伊尔·巴赫金重温了这一问题点(troubled site),他们都出生在俄国,在思想界极负盛名,各自因“多元主义”学说而声名大噪,且都忧心如焚地抵抗着“相对主义者”的称号,无论何时,这一称号总是要附着于他们的哲学观之上。我认为何以如此——为什么“相对主义”看起来是如此危险的、有害的伙伴(compromised company)——是他们传记中意味深长的一部分,并且这反映着他们在公开或隐蔽间确认的一种潜在的共同亲缘关系:一种关于俄国

    唐都学刊 2020年6期2020-12-02

  • 有什么用
    贵妇人无言以对。伯林是英国有名的哲学家,有人敬畏地问他:“您认为现代性的特征是什么?”伯林说:“根本没这玩意儿,什么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都是任意武断的概念。”那人又问:“哲学到底有什么用?”伯林没有正面回答那人的问题,只是讲了个故事——有个教哲学的老师给学生上第一课,说:“将来你们当中有人要当律师,有人要当官员,有人要当士兵……我说的东西,对于你们要训练的技能,不管在哪方面都没有丝毫用处。但有一点可以向你们保证,上完这个课,你们总能看清人们什么时候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0年8期2020-08-19

  • 两种自由概念与两极格局
    种自由概念》中,伯林将自由划分为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并探讨了两种自由不同的理念渊源,指出消极自由优于积极自由。这样的自由二分法实质是伯林对冷战政治现实的描绘,而两种自由的冲突本质上也是对冷战意识形态对抗的一种再现。可以说,消极自由是伯林为冷战时期西方世界做出的“自画像”,而说明其相对优越性也是伯林为自由主义政权提供知识合法性论证所做出的努力。但是,正是因为伯林自由观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提出的,所以在更多的情境下难以表现出较强的解释力。关键词:伯林;两极格局;

    学理论·下 2020年12期2020-03-25

  • 伯林:英式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徐瑾《伯林传》作者:[加拿大]叶礼庭译者:罗妍莉出版: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0月定价:88元作为自由主义大师,英国学者以赛亚·伯林到底伟大在哪里?在打开这本《伯林传》之前,我曾经不止一次暗自嘀咕——熟悉伯林的人应该知道,他不是习惯写大部头的学者,为人熟知的专著其实也就是青年时代所写的《卡尔·马克思》一书。不过,在读完这本《伯林传》之后,我多少理解了伯林的伟大:伟大有很多种,伯林的伟大,首先在于理论与人生的知行合一。他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拉脱维亚,家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47期2019-12-26

  • 拖延症患者:以赛亚·伯林
    太人之一以赛亚·伯林一定算是一个,更可能是排名第一的一个。他的思想在左右两翼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赞誉也罢,批评也好,但无论如何,其试图冲破人类终极解放与所谓最优选择之间的怪圈,以及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自由可能被终极目标反制的恐怖,这些观点无疑是极具意义的。伯林最负盛名的作品《自由论》被视为继斯图亚特·穆勒的《论自由》后,有关人类自由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其中“两种自由”的划分更可谓“泽被后世”。于此,我们就从这本《自由论》开始,从它的诞生说起。变化与拖延牛津大学出

    检察风云 2019年14期2019-07-26

  • 改变我们世界的那个犹太人
    :[英]以赛亚·伯林译者: 李寅出版: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0月定价:78元一个世人熟知的段子说,改变世界的是若干个犹太人:摩西说“一切即法”,耶稣说“一切即爱”,马克思说“一切即钱”,弗洛伊德说“一切即性”,马克·扎克伯格说“一切即对话”,爱因斯坦说“一切都是相对的”。其中,19世纪的马克思恐怕是当代中国人最熟悉的陌生人:小学生也能念叨几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甚至说出“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然而,这个名字仅仅等同于一些理论和格言、几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12期2019-04-29

  • 历史学的主题、解释与价值 ——柯林武德对伯林的影响
    德的评价,尤其从伯林与卡尔在二战后关于历史学本质的争论中,我们发现伯林的观点明显受到了柯林武德的影响。柯林武德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历史哲学的演讲,影响了伯林的历史哲学,尤其是在历史解释和进步观念方面,伯林明显继承了柯林武德的观念。(3)柯林武德影响伯林的更多细节,见Michael Ignatieff, Isaiah Berlin: A Life (Metropolitan Books, 1998) 58; Henry Hardy, “Editor’s P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3-25

  • 自由及其制衡 ——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研究
    大灾难。以赛亚·伯林受到贡斯当的自由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提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概念。伯林认为自由观念的问题导致了自由的失效,他的两种自由是从“制衡”的维度进行划分的。当强调国家、集体主导作用的积极自由太过猖獗而损害了个体的自由时,就需要强调个人权利的消极自由对其进行制衡。积极自由的实质是权力,消极自由的实质是权利,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制衡实质上是权力与权利之平衡,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达到平衡状态,良好的权力加上合理的权利,才是自由的良好生态,才是和谐的自由,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1-20

  • 清浅的快乐
    王永清以塞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到88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伯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详愉快?”伯林回答:“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喜欢伯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胸无城府、素面朝天。为人处世,虽也讲究变通之道,但老于江湖者,手段多,屈伸之间自有韬略,旁人在佩服的同时,也会避而远之。性情中人,直来直去,敢一吐心迹,也许得不到他

    金点子生意 2018年5期2018-11-26

  • 论“有所不为”
    实交代,以赛亚·伯林的《自由四论》我读起来相当吃力,这当然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也可能是我的问题。读至“自由的两种概念”一章,很多段落可说完全不知所云。因此,对伯林提出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我只能说是似懂非懂。但我却愿意根据我的理解,赋予伯林这两个重要概念以更合乎国情的本土化的表达,和伯林的原意或有出入,伯林地下有知,我想也是乐意追认的吧。所谓“积极自由”,即“有所为”的自由是也;所谓“消极自由”,即“有所不为”的自由是也。伯林认为“消极自由优先于积极

    清风 2018年9期2018-11-19

  • 清浅的快乐
    王永清以塞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到88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伯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详愉快?”伯林回答:“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喜欢伯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胸无城府、素面朝天。为人处世,虽也讲究变通之道,但老于江湖者,手段多,屈伸之间自有韬略,旁人在佩服的同时,也当避而远之。性情中人,直来直去,敢一吐心迹,也许得不到他

    幸福·健康版 2018年6期2018-08-23

  • 清浅的快乐
    王永清以塞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到88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伯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詳愉快?”伯林回答:“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喜欢伯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胸无城府、素面朝天。为人处世,虽也讲究变通之道,但老于江湖者,手段多,屈伸之间自有韬略,旁人在佩服的同时,也舍避而远之。性情中人,直来直去,敢一吐心迹,也许得不到他

    醒狮国学 2018年7期2018-08-03

  • 伯林的浪漫史观研究
    由思想家以赛亚·伯林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一书中,用观念史的方式研究浪漫主义,全面诠释浪漫主义的概念,将浪漫主义置于历史进程中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历时解读,丰富了浪漫主义的研究方式。伯林意识到浪漫思想家的推动作用,为浪漫主义找到自由主义这个最终归宿,延伸了浪漫主义的内涵。关键词:以赛亚·伯林;浪漫主义;自由主义;历时研究作者简介:孙思邈(1989.6-),女,汉族,辽宁人,博士,研究方向:文艺学跨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青年文学家 2018年6期2018-02-07

  • 以赛亚·伯林历史观的双重维度
    州 450002伯林的历史哲学和人性论建基于一种历史观,侧重于人类历史、文化和有着自身特征的现代人性论与个体的选择自由。其温和的历史主义立场的核心是对作为整体的且具有独特表现力的、基本的生活文化形式的多样性和历史性的深切关注。这种关注充满温和色彩,即通过移情的想象力和一定程度上的洞察力,达到对不同的人类文化的理解。换言之,伯林的这种温和的历史观根植于对生活在历史长河之中的个人所必然拥有的、程度大小不同的自由,同时又与其多元论思想相契合。一、伯林温和的历史观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2-07

  • 清浅的快乐
    /王永清以塞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到88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伯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详愉快?”伯林回答:“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喜欢伯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胸无城府、素面朝天。为人处世,虽也讲究变通之道,但老于江湖者,手段多,屈伸之间自有韬略,旁人在佩服的同时,也当避而远之。性情中人,直来直去,敢一吐心迹,也许得不到

    幸福 2018年18期2018-01-26

  • “极端选择”与“不稳定的平衡”
    ·韦伯和以赛亚·伯林对于价值多元主义的理解多有相通之处,而对个人的选择和价值的不可通约性的理解却大相径庭。关于不同价值的折中,伯林比韦伯更乐观。因为伯林认为人们彼此之间通过“移情”能力是可以交流的,通过对基本道德范畴的理解交流可在这些不可通约的价值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由于韦伯的思想体系中缺少伯林这种不同立场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共鸣,因此不同价值观念之间开展对话的可能性就被排除了。1997年马克斯·伯林去世后,对他进行褒奖和质疑的声音同时出现在全球学术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8-01-24

  • “刺猬”与“狐狸”:伯林与麦克莱伦的马克思研究模式
    模式,即以赛亚·伯林所代表的刺猬模式和戴维·麦克莱伦所代表的狐狸模式。以赛亚·伯林是当代西方思想史(history of ideas,又译“观念史”)研究的开创者,他的马克思研究在西方学界影响很大。戴维·麦克莱伦曾是伯林在牛津大学指导的博士生,后来成了国际知名的马克思研究巨匠。西方学者认为,“伯林使马克思研究成为受人尊重的学问,麦克莱伦则使之成为流行的学问。”aT.Carver,“McLellan’s Marx:Interpreting Thought,C

    哲学分析 2018年4期2018-01-23

  • 在屈从中自败的自由意志
    摘要:伯林在试图捍卫自由意志、消解“不兼容论”对于自由主义思潮的致命威胁时,依然混淆了事实与价值的不同维度而屈从于西方主流学界设置的自由与必然直接对立的二元架构,明确主张决定论与自由意志是相互排斥的,却没能看到自由意志只有在各种因果链条中才能遵循趋善避恶的人性逻辑,展开具有强制性意蕴的自由选择,并且为此承担相应的自主责任。结果,他为了捍卫自由意志针对“不兼容论”做出的理论辩驳,反倒以屈从而自败的方式折射出了西方现当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深层焦虑和内在悖论。关键词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年5期2017-11-21

  • 清浅的快乐
    王永清以塞亚·伯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到88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伯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详愉快?”伯林回答:“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喜欢伯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胸无城府、素面朝天。为人处世,虽也讲究变通之道,但老于江湖者,手段多,屈伸之间自有韬略,旁人在佩服的同时,也會避而远之。性情中人,直来直去,敢一吐心迹,也许得不到他

    读者 2017年22期2017-10-28

  • 自由主义者和现代性
    以赛亚·伯林是20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者,他继承发展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他的作品关涉着自由主义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话题转向。伯林著《俄国思想家》也是旨在说明多元主义和现代性社会的必然关系。自由主义强调意志自由,否认必然性的支配作用。自由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为所欲为,有绝对意志自由的。资产阶级曾经高举个人主义的旗帜,一度成为反抗教会权利赢得宗教解放的有力武器。但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因而助长了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和自利倾向。“现代性”的提法源自启蒙运动,社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4期2017-05-08

  • 伯林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130012)论伯林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耿宇佳(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以赛亚·伯林在以往自由观念的基础上,针对政治自由、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把自由区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是指个体不受到干涉和阻碍,它关注的重点在于是否有外在的个人和组织对其进行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自由的限度;积极自由阐释了自我的自主性和主动活动的自由,它的核心在于恰当的运用积极自由,避免造成滥用。伯林;消极自由;积极自由一、两种自由的划分自由是西方哲学中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2017-03-10

  • 伯林致雅法书信
    伯林致雅法的信尊敬的雅法教授(Harry Jaffa):非常感谢您五月十八日寄来的书信,也非常感谢您寄来五月十三日您致《纽约书评》的书信副本(Jaffa, 2012, pp. 163-165)。我很高兴,我对列奥·施特劳斯的评价大致类似于您本人,而不是施特劳斯的主要诋毁者对他的评价。(译注:在《雅法致〈纽约书评〉编辑书信》中,雅法指出,学术界对施特劳斯的观点持有两种相反意见。一种是德鲁里〔Drury, 2005〕的观点,即施特劳斯的真正教诲是他的隐微教诲,

    读书 2017年3期2017-03-09

  • 为以赛亚·伯林的“第三种自由”辩护
    5)为以赛亚·伯林的“第三种自由”辩护李星(北京师范大学 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摘要:以赛亚·伯林以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地区分而成为自由主义大师,他明确提出了两种自由——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但是其实他还提出了另一种自由,即退却的自由,但是他对这种自由方式持评判态度,认为这种方式会导致自由领地的缩减或丢失。但是伯林没有看到这种自由也有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它是追求个体内心自由的重要途径,对自由的扩展有重要意义,价值多元主义应该赋予人们放弃自由的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3-07

  • 重思自由
    的关切,表现出了伯林意义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双重特性,尤其在消极自由方面,它以依附而不自由取代了干涉而不自由作为自由与否的评判标准,在依附通往不自由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逻辑内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窥见新罗马自由理论由于内含未完全展现的契约主义而导致的内在张力。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新罗马自由; 共和主义; 以赛亚·伯林; 消极自由中图分类号: D08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4.014对自由概念的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11-26

  • 多元价值的不可通约与多价值之间“不稳定的平衡”
    [摘要]以塞亚·伯林认为,在我们置身于其中的道德世界存在着诸多不可通约的价值,而个体却不可避免地要在这些不可通约的价值之间做出选择,而造成其他价值不可复归的损失。伯林提出通过“移情的想象力”理解异己文明,使行为者彼此之间以批判的眼光假设或论证其他价值选择的正当性,减少价值观之间的冲突,由此在不同的价值观之间达成一种妥协的共识,维持一种“不稳定的平衡”。[关键词]以赛亚·伯林;价值多元主义;移情的想象力;不稳定的平衡[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志码]A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0-09

  • 试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以赛亚·伯林提出的自由的区分,这种划分对人们理解自由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作为新自由主义和保守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西方的政治实践。本文主要论述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思想来源、以赛亚·伯林对积极自由的批判、笔者对两种自由观的解读和两种自由观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影响。关键词: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 以赛亚·伯林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思想来源以赛亚·伯林在著作《自由论》中首次提出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这一对概念。他这样定义消极自由:“政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9期2015-05-30

  • 自由及其滥用:伯林自由论述的再考察
    自由及其滥用:伯林自由论述的再考察刘 擎以赛亚·伯林对两种自由概念的论述具有广泛的影响,也造成了许多流行的误解。我们有必要依据伯林的核心文本与相关争论,对伯林的自由论述做出重构,辨识其中的三个主要论题: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是同等重要的终极价值;两种自由都有可能被扭曲和滥用,但积极自由的滥用更具有欺骗性;消极自由比积极自由更接近自由的“原初”含义。同时,在伯林关于自由的论述中蕴含着一个重要却未被言明的论点,这就是“否定与肯定的非对称性”。以赛亚·伯林;消极自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1-23

  • 捍卫消极自由——论伯林的自由观
    想史上,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对自由概念的内在区分以及他所提出的消极自由概念,他自己也认可提出消极自由概念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在现代条件下,捍卫消极自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阐明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在伯林的意义上理解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区分。同时,也要清楚,为什么消极自由在伯林的思想中如此重要?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又怎么理解?我们试图分析如下,求教于同仁。一、消极自由:个人不受侵犯的领域在伯林看来,在政治领域里最

    江西社会科学 2014年8期2014-12-03

  • 美国一城市 规定体臭违法
    在美国华盛顿州的伯林市,你不必为此感到烦心。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报道,伯林市已经通过法律,体臭将在公共场所被禁止。 据报道,新法律生效后,在城市公园、市政厅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散发体臭者将被视为违法。此外,在公共场所出现污言秽语、衣不蔽体、不讲究个人卫生等行为同属违法。当地政府官员表示,在公共场所散发体臭会让周围的人感到相当难受。但美国民权自由联盟指出,此项法律针对流浪者,违反美国宪法。▲(王晓雄)

    环球时报 2014-09-222014-09-22

  •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作为终极价值的证成路径探析
    杨晓[摘要]伯林提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两个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区分,其实质在于将自由界定为一种不受外界干预的生存空间。鉴于自由不仅是对一种不受干预的社会空间的保障,而且也是一种不受干预的操作手段,因此作为终极价值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之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并非必然产生冲突,筑基于价值多元主义之上的消极自由可以容纳积极自由。[关键词]伯林;积极自由;消极自由;终极价值[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8-18

  • 自由的绪论:伯林拒斥历史决定论的历史之维
    2)自由的绪论:伯林拒斥历史决定论的历史之维杨 晓(郑州轻工业学院 思政部,河南 郑州 450002)伯林对历史领域的研究涵括了观念史和历史思想的研究,他的历史观主要围绕西方观念的发展变革而来,亦与他的多元主义思想和对决定论的拒斥相互一致;在构建历史观的过程中伯林把多元主义思想运用到历史中,认为文化的差别与人类是同时发生的。对于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责任日渐受之压制,伯林以对历史决定论的驳斥作为回应,以期将历史解释重新拉回到个体轨道之上。以赛亚.伯林;观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3-29

  • 以赛亚·伯林与查尔斯·泰勒之争* ——以《两种自由概念》、《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为文本
    邓春梅以赛亚·伯林与查尔斯·泰勒之争* ——以《两种自由概念》、《消极自由有什么错》为文本邓春梅(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湘潭411105)自由主义思想家以赛亚·伯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一文中,对“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概念进行了著名的区分。社群主义思想重镇查尔·泰勒对伯林这一概念区分,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在泰勒看来,作为一种政治自由,消极自由不可能不包括“积极的操作”成分。消极自由;积极自由;机会概念;操作概念以赛亚·伯林是与哈耶克、波普尔、塔尔蒙齐名的当代自由主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3-25

  • 超越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从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说起
    纷繁复杂。其中,伯林提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概念,仍然是分析自由的主流框架,学者们对自由的理解大多是沿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路径进行的。然而,伯林所划分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概念,真的无懈可击吗?一、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缺憾不可否认,伯林将自由划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为厘清自由的含义奠定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然而,诚如伯林自己所言,他所总结的两种自由概念仅仅是自由多种含义中的两种(伯林,2011:170),它们并不足以概括所有的自由,若硬性地将所有对自由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3-19

  • 理解自由的第三条道路 ——论伯林的自由观及其人性论基础
    三条道路 ——论伯林的自由观及其人性论基础贾丽民 孔 扬伯林在后形而上学的视域中坚持对个人自由的捍卫。在他看来,自由即“消极的自由”而非积极的自由,也叫“政治的自由”,指一个人能够不被别人阻碍行动的领域。伯林在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实现了辩证的融合,他抛弃了理性主义的决定论及一元论逻辑而继承了其客观性的思想(即承认自由的价值),抛弃了浪漫主义的唯意志论而继承了其多元主义的积极遗产,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理解自由的第三条道路。伯林;消极自由;浪漫主义;价值多元论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年6期2014-01-24

  • 虚幻的影像 ——伯林自由理论析论
    虚幻的影像 ——伯林自由理论析论肖红春,肖泳冰(国家税务总局党校政治学教研室,江苏扬州,225007)艾塞亚·伯林的《两种自由的概念》是近代自由主义的经典之作,并一再被人征引。无论是经验主义者还是理性主义者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持有的一元论域境中突破出来,并对二者由此引伸出来的对“积极自由”的热情、执着追求可能或已经在实践带来的危险做出了学理的解析,进而积极赞扬一种不同于“积极自由”的、多元价值域境下的“消极自由”。但在伯林对于“消极自由”的推崇,并没有向人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期2014-01-23

  •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弗洛姆自由思想及其对伯林的回应
    理与政治意义。与伯林的两种自由相比,二者在外延与内涵上虽不尽相同,但在理论价值取向上却有着相通之处。本文通过对弗洛姆与柏林的不同致思路径的分析,对二者自由思想做一简单比较,以彰显弗洛姆自由思想的伦理与政治意义。一、弗洛姆与伯林自由思想的不同致思路径西方自由主义对自由问题的探讨一直沿袭着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两种传统,“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之争,则是这两种传统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近现代自由思想的发展始终。具有思想史家与思想家双重身份的以赛亚·伯林,通过对自由思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1-22

  •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弗洛姆自由思想及其对伯林的回应
    姆自由思想及其对伯林的回应张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06)弗洛姆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区分,具有着重要的伦理与政治意义。其自由概念的实质是通过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来反对外在权威,提倡通过人自身发展与社会条件的改善实现真正的自由,孜孜以求人的自由发展。伯林的自由概念的实质则是阻止权威的入侵,摆脱任何形式的束缚,体现对最低限度的个人自由不可侵犯的神圣信仰。伯林在《自由论》中对弗洛姆的“积极自由”进行了批判,他认为“积极自由”最终会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1-22

  • 论卢梭的“迫使他自由”一说
    沈贤元摘 要:伯林的一个著名解释,是将卢梭的自由概念归类为积极自由。在这个归类中,伯林的一个重要依赖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迫使他自由”这一主张。但是,卢梭所谓的“迫使他自由”的语境与主要意图,与伯林区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时所依赖的区分标准,并不吻合;卢梭对自由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他对平等的坚持。关键词:伯林;卢梭;自由;平等中图分类号:B5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70-03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

    学理论·上 2013年8期2013-09-26

  • 哲学让你看清楚什么是胡说八道
    武宝生伯林是著名的哲学家。此刻,他面对的是一群对哲学毫无兴趣的年轻学生。学生对伯林说:“哲学对我们毫无用处!”伯林说:“话可不能这么讲。人,不能只知道吃奶酪,而不知道奶酪是从哪儿来的!”学生又说:“我们不是研究哲学的。”伯林说:“这我知道。不久的将来,你们当中的人,有的要当律师,有的要当官员,有的要当工程师,有的还可能当老板。表面上看,我要讲的东西,对于你们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可能没有直接的用处。好吧,那么今天我就不讲哲学,就讲一则‘胡说八道的故事吧。有一头

    读者·校园版 2013年17期2013-05-14

  • 两种自由的概念
    I.伯林个人自由应该有一个无论如何都不可侵犯的最小范围,如果这个范围被逾越,个人将会发觉,自己身处的范围狭窄到连自己的天赋能力都无法得到最起码的发挥,而唯有这些天赋得到最起码的发挥,他才可能追求,甚至才能“构想”,人类认为是善的、对的、神圣的目的。根据这一推论,我们应当在个人的私生活与公众的权威之间,划定一道界限。這一道界限应当划在何处,简直是一个讨价还价的问题。大体说来,人类毕竟是互相依赖的,没有任何人的活动是完全“私人”而永不干扰到别人的活动。“梭子鱼

    读者 2012年24期2012-09-22

  • 价值多元论与价值选择 ——论伯林的价值多元主义
    价值选择 ——论伯林的价值多元主义李家灿(中国政法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8)伯林从对西方思想史的“一元论”传统的反叛出发,得出价值的多样性和相互冲突的事实。伯林强调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不同的文明之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而基本善的存在使得人类可以通过想象力的发挥“进入”另一个文明之中,从而理解其他文明。同时,伯林认为消极自由是多元社会的基本善,并通过自由选择来实现价值多元论和自由主义的对接。伯林;价值多元论;价值选择;基本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2期2012-08-15

  • 伯林的人性观 ——兼论伯林思想的现代性价值
    京100872)伯林的人性观 ——兼论伯林思想的现代性价值魏春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伯林的人性观在他的全部思想中,具有核心性的重要地位。在伯林看来,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的,人的本性——尤其从能力和道德上看,是不完美的,与以上两方面相联系的是人的本质的多样性。祛除了对理性和完美生活的迷思,又不致让人陷入怀疑论,是伯林思想的现代性价值。伯林;人性观;不完美性;现代性以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是当代英国政治哲学大师,他的思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3-31

  • 伯林的人性观 ——伯林思想的现代性价值
    学院硕士研究生。伯林的人性观 ——伯林思想的现代性价值魏春雷(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 100872)伯林的人性观在他的全部思想中占有核心性的重要地位。在伯林看来,人的理性是有局限性的,人的本性——尤其从能力和道德上看,是不完美的,与以上两方面相联系的是人的本质的多样性。在这种人性观下,保障人有选择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的权利而不强求人过某种“完美的”生活,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正常的人类生活必然是多样性的,虽然个体选择的生活可能的确是不完美的,并因这种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2-10

  • 伯林价值多元论及其启示
    哲学中,以塞亚·伯林当之无愧是个引导性的人物。而贯穿其思想始末的一条主线就是价值多元论。伯林的价值多元论是对传统自由主义基础也即理性主义一元论的一种颠覆,也是对西方文明的根基的一种消解。伯林指出,理性主义一元论是以普遍的人性论为前提,而这只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幻想,它缺乏对人类悲剧状况的认识。人性只能是多样的和矛盾的,以多变的人性观为基础,伯林提出了自己的价值多元论,并力图在价值多元论基础上对自由主义进行重构。虽然这种努力并不是很成功,但他所开辟的自由主义多元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4-07

  • 以赛亚·伯林对苏联文学艺术的认识
    摘 要:以赛亚·伯林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在欧美政治哲学界享有大师级的盛誉。作为一名西方自由主义学者,他对苏联的文学艺术进行了深入批判,认为苏联时期的文学艺术与俄国传统文学艺术相比是整体退步的、僵化的。关键词:以赛亚·伯林;苏联;文学艺术中图分类号:I10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3-0094-02以赛亚·伯林是西方自由主义者中一位独特的思想家,其思想根基扎根于对现实社会、政治的直观认识中,其一生经历也就是他的

    学理论·下 2009年9期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