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

  • 黄宗羲《敕封郑母施恭人六十寿序》考述
    单凌寒摘 要:黄宗羲手稿《敕封郑母施恭人六十寿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写于康熙十三年,是黄宗羲为其门人郑梁之母六十寿诞而作,1975 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黄宗羲存世不多的手稿之一。本文拟从寿序的写作缘起、黄宗羲与郑氏家族的关系、寿序的文本内涵等多方面揭示此件文物的价值。关键词:黄宗羲 郑梁 半浦郑氏 寿序黄宗羲(1610 ~ 1695),浙江余姚人,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明“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的长子。黄宗羲是明末清初大儒,学问博洽,

    收藏家 2023年6期2023-08-17

  • 近代解读黄宗羲思想的法学视角
    视角描述和分析黄宗羲思想的成果,但这些文献至今尚未被系统整理①。大多数论者在评价近代黄宗羲思想形象时,都将目光聚焦在政治学范畴。例如,朱维铮指出,黄宗羲思想形象与晚清政治形势和社会变化紧密相关。梁启超、章太炎等知名学者都将之视为论证其政治立场或学术观点的重要理论资源[1]。这也使得黄宗羲的思想史形象至今政治意味浓厚。这种研究进路忽视了黄宗羲思想的近代法学意义。事实上,近代学者已经开始运用法学概念诠释黄宗羲思想,并初步搭建了其法学形象。这些成果数量虽然不多,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年5期2023-01-03

  • 方学渐心学的理论特质及其困境
    摘要:黄宗羲在其名著《明儒学案》中将泰州学派的学风概括为“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的狂禅化和异端化。但是,《明儒学案·泰州学案》所收人物并非全部都能归入此类学风,甚至有些思想家是以反对狂禅学风著称的,方学渐即为其中典型。这种看似矛盾的思想史书写方式,其实蕴涵着黄宗羲深刻的哲学洞见。通过将方学渐心学置于中晚明阳明学核心问题中考察其思想定位、背景与困境,在揭示出《泰州学案》思想主旨及哲学洞见的同时,亦能厘清方学渐心学何以展现“朱王调和”形象的理论根源。这种双重视角研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2年1期2022-05-30

  • 黄宗羲的“学校”观
    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在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就专列“学校”一节深加讨论。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和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他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

    中学生天地(C版) 2020年2期2020-12-31

  • 明清易代之际黄宗羲政治态度转变论考
    耀[摘  要]黄宗羲为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顺治十五年(1658)前,他以明朝为“本朝”,对清朝持敌对态度;顺治十五年(1658)至康熙十七年(1678),他的态度有变化,以“有明”代替明朝,用“北”字比喻清朝,不再指责清廷;康熙十八年(1679)后,他承认了清朝执政的合法性,用清年号,称康熙帝为“圣天子”,与清朝官吏交往。黄宗羲从最初的“反清复明”到后来承认清政府执政的合法性,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表现,也是他与时俱进观念的体现。[关键词]黄宗羲;明清两朝;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6期2020-12-14

  • 《清史列传?黄宗羲传》考证
    王静钰摘要:黄宗羲是明末清初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黄宗羲与陈确、张履祥同为蕺山门下三杰。《清史列传·黄宗羲传》认为黄宗羲所学出于刘宗周甚少。通过分析张履祥、陈确以及黄宗羲对刘宗周思想的态度,得出黄宗羲传承了蕺山之学,并非不谈心性。关键词:黄宗羲;刘宗周;蕺山之学在《清史列传·黄宗羲传》中记载“宗羲之学,虽出宗周,不恣言心性,教学者,说经则宗汉儒,立身则宗宋学。”黄宗羲崇尚汉儒与宋学,并非传承刘宗周心性之学。刘宗周之后分为三派:以张履祥为主的一派,弃蕺山之学转而

    时代人物 2020年27期2020-12-07

  • 黄宗羲与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比较
    摘   要: 黄宗羲和颜元都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清朝及近代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他们批判程朱理学的空虚无用,主张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并将经世致用作为指导体育教育思想的基础。他们在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教育目的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论等方面,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存在很多有分歧的地方。比较他们体育教育思想的异同,并分析缘由,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两位教育家思想的精髓,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服务。关键词: 黄宗羲   颜元   体育教育思想   比较一、体育

    文教资料 2020年22期2020-11-16

  • 明清之际绍兴爱国文学家诗歌研究
    论文以王思任和黄宗羲为代表,通过分析其政治选择与文学作品体会爱国精神与思想内涵。关键词:王思任;黄宗羲;爱国诗歌一、王思任诗歌研究王思任,字季重,号遂东。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曾任兴平、当塗、青浦县令。顺治三年,绍兴城破,王思任弃家入秦望山,拒绝清朝征召,最后在病中绝食而亡。王思任的诗歌题材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描绘所游之地,寄情大好河山;一类是记叙民生疾苦,揭露黑暗现实;一类是诉报国之志,直抒爱国情怀。明朝政局动荡,社会不安,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行路难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4期2020-09-10

  • 黄宗羲理气观新探
    学的基本命题,黄宗羲反对“理气二分”的观点是基于其批判“知、行”分离的工夫论,他从本体论上予以论证“理为气之理”和“气为理之气”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对理气问题的新认知。关键词:黄宗羲;理气观;宋明理学理气关系是宋明理学的基本命题,张载、二程、周敦颐、朱熹均作出了重要论述,阳明心学兴起的使人们对理气关系的认知发生了一定变化。明末清初,黄宗羲通过编撰《明儒学案》系统地总结了有明一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并鲜明地提出了其“理气合一”的观点。一、黄宗羲驳“理气二分”理

    文存阅刊 2020年2期2020-06-01

  • 一起审审题
    津这是一篇介绍黄宗羲“学校”观的文化类科普文。文章论述了黄宗羲对于“学校”的地位与性质的看法,展现了黄宗羲对于学校、教育等问题的深刻认识。第一段: 指出黄宗羲对于学校地位與性质的总体认识和看法。第二段: 阐述黄宗羲对于科举制度的看法以及学校作为思想解放创新之地的观点。第三段: 阐明黄宗羲认为学校具有“养士”和使天下达于大治的功能。第四段: 指明黄宗羲的教育设想中,认为学校有改善社会风气和推进文明进程的义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0年2期2020-03-02

  • 黄宗羲的“学校”观
    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在其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中,就专列“学校”一节深加讨论。他对以科举为轴心的学校教育非常不满,痛斥之为名利争夺场。黄宗羲所理想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和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他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0年2期2020-03-02

  • 黄宗羲“文与道合”观的三个维度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文道观有着不同看法。郭绍虞认为黄宗羲反对“文以载道”、主张“文以兼道”,理由是:“惟在梨州,不说文以明道,也不说文以载道……实在是文以兼道,以道兼文”(1)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34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这个说法不够准确。郑梁评价道:“然或以道兼文,或以文兼道,求其卓卓皆可名世者,指亦不屡屈也。而先生起于文衰道丧之余,能使二者焕然复归于一,则虽先生竟以文见也。”(2)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第11册,4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01-10

  • 《明文海》删余稿价值探析
    摘   要:黄宗羲是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历史学家,他多才广学,学问渊博,经史百家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尤为显著。在其后半生,费时二十六年,编成《明文案》482卷,统揽有明一代三百年文章之大集,借文存史,有“绝笔于文海”之说。清代乾隆时代编修《四库全书》时,《明文案》被收入其中过万页。后在乾隆皇帝下令复查之时,对《明文海》一些“违碍”内容进行了删改和抽换,形成删余稿,现珍藏于河南省图书馆。删余稿的存在,佐证了清朝统治者为禁锢思想而肆意删改图籍的做法,更

    图书与情报 2019年4期2019-11-20

  • 黄宗羲一生勤奋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的父亲是当时的东林名士。黄宗羲14岁那年,父亲被奸臣害死,他满怀为父亲申冤报仇的决心,跟着老师刘宗周刻苦学习。他经常流着泪读书,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还不肯放下书本。少年时代的勤学,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年和中年时代,黄宗羲从事反对奸臣的活动。明朝灭亡以后,他又奋不顾身地参加抗清斗争。斗争生活是那样繁忙、紧张,但黄宗羲仍利用一切机会读书和写作,哪怕是点滴的时间也不放过。有一次,黄宗羲被清兵围困,他一面指挥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23期2019-07-15

  • 黄宗羲《学校》篇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当代观照
    这一大背景下,黄宗羲顺应实学的时代潮流,从明王朝的覆灭以及自身抗清斗争的失败经验出发,立足于史学视野,跳脱明朝一家兴衰的慨叹和被清廷取代的冲击,由民族主义立场上升为反思整个君主专制制度,融合了传统民本理论中重民从民思想以及激进民本主义的革命思想,从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两方面,本末兼顾地提出了自己的民本主义理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孕育于中国传统的父权伦理宗法政治土壤,在传统的民本与尊君共存的政治形态中,黄宗羲敢于突破君民关系,将个体权益的重视和实现扩展至政治层面

    知与行 2019年2期2019-06-11

  • 关于黄宗羲批评罗钦顺“天人不一”之检视与回应
    摘 要:黄宗羲批评罗整庵对朱子理气论的修正,从而导致“天人不一”的观点。黄宗羲的思想属于心学和气学,而罗整庵则应定位为理学转向气学的理论型态,两者的思想体系略有不同;虽然二人皆有重气之倾向,然罗氏之修正朱子的理气二元而为理气一致,却在心性论上又坚守朱子立场,以致黄宗羲怀疑整庵思想倒向了“天人不一”。依黄氏,理是气之理,又要天人一一对应,则性该是心之性或情之性,则无论在天道论还是在心性论上,皆须贯彻气论的立场,由此必得出天人一致的结论。那么,整庵的心性论是否

    社会科学 2019年4期2019-04-24

  • 《孟子师说》与黄宗羲的孟子诠释
    治问题的思考。黄宗羲的孟子诠释反映了明清之际儒家政治哲学转型的特质,而通过经典诠释方式,这种思想转型的变革性乃融于儒学自身发展的延续性之中。关键词 黄宗羲 孟子 孟子师说 明夷待访录 政治哲学〔中图分类号〕B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9)02-0042-09一、《孟子师说》与《明夷待访录》黄宗羲与孟子思想关联甚密,这一点早已为学者所指出。就政治思想而言,萧公权认为,“《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自《孟子》之贵民与《礼记》

    人文杂志 2019年2期2019-03-13

  • 黄宗羲对阳明学及其后学的继承与发展
    步。明末清初,黄宗羲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开始重新对阳明心学进行审视,其中在其代表作《明儒学案》中有具体的阐述,开创了我国哲学历史的新纪元。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主题围绕黄宗羲对阳明学以及后学的继承与发展进行详细的阐述,结合当代现实发展对心学具体观点加以验证,以推动心学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供后世人参考借鉴。关键词:黄宗羲;阳明学;阳明后学作者简介:佟姗珊(199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中图分类号]:B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2期2018-12-27

  • 古代“学校”观: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
    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黄宗羲理想中的学校,是超越功名利禄的文化传承与光大之地,是养士之所,又是涵育与推动思想解放与创新的精神家园。学校为思想解放的创新之地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黄宗羲,关注教育,尤其重视学校建设,认为“学校之盛衰,关系天下之盛衰”。在黄宗羲看来,学校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更是体现思想解放的创新家园。他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

    新传奇 2018年32期2018-09-06

  •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黄振兴摘 要:黄宗羲生当明清易代之际,从早年的御史公子,到中年的反清义士,再到晚年的儒林名流,其一生角色之变换堪称精彩。也许困苦对豪杰来说堪称砥石,不治经史、诗酒秦淮的少年郎太冲,成了锋镝丛下弦歌自若、避难深山不废治学的真名士梨洲。海息烟沉,复明梦醒,走出深山的黄宗羲勤心学术,三十年中,于史,理三百年学术之学脉,记十数载义士之悲歌;于文,倡古文于时文之喧嚷,求独得于日常之真性。关键词:黄宗羲 生平 明清易代黄宗羲作为明清之交的儒学大家,其生平多历艰险,党争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3期2018-03-22

  • 黄宗羲《破邪论》及其与利玛窦思想之比较
    摘要:黄宗羲从气本论的宇宙本体论及注重经世致用与道德教化的立场出发,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同时回归先秦儒学原典,批判了道教魂魄说及中医的魂魄五行相配说,从气本论出发区分人性与物性,批判了程朱的性即理说及佛教地狱轮回说,并对祭祀及圣贤灵魂不朽给予理性解释,在批判朱熹魂气感格说的同时维护了儒家人文信仰。利玛窦基于天主赋魂说与天堂地狱赏罚论,批判了儒家基于气化论的魂灭说、佛教轮回说,并给予儒家祭祀以非宗教性的解释。双方在魂魄的根源及本质、灵魂是否散灭、地狱有无的认识上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8-01-15

  • 清初实学之风与《孟子师说》
    学家及其著作,黄宗羲与《孟子师说》就是其中的代表。现拟从实学角度看《孟子师说》,意在阐述清初实学之风和《孟子师说》的关系,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在《孟子师说》中的体现。关键词:黄宗羲;孟子师说;清初实学;转型明末清初是理学向实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经世致用”的学风思潮在保证了哲学家们保持原有的理学问题意识的同时,提倡“事功之学”,强调“求实用”的治学精神。黄宗羲作为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兼有理学和心学的特色,更多地继承了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为学宗旨,重视史学、

    船山学刊 2017年6期2018-01-03

  • 黄宗羲与蕺山学的传播
    李久学摘要:黄宗羲是蕺山学派的著名弟子。他以接续蕺山学为己任,力排禅说,维卫师说;刊刻、增补刘宗周的遗书(文集),光大蕺山学术;讲学书院,传播蕺山思想,最终使“蕺山之学如日中天”,为蕺山学的传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关键词:黄宗羲;蕺山学传播;排禅;遗书;书院中图分类号:B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7)11-0014-04黄宗羲(公元1610年-1695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明代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黄宗

    西部学刊 2017年11期2017-11-27

  • 浅析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0400)浅析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李成丹(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是明清之际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启蒙家。黄宗羲出生于“竹桥黄氏”,竹桥黄氏虽非名门望族,但也称的上一个文化世家。故而家族先贤的思想理论以及文化教育对于黄宗羲的政治思想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出生于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和清廉正直的官吏家庭,黄宗羲的人生道路和个人命运也就必然与家国的命运不可分割、息息相关了。但种种磨难和坎坷并没有使他屈服,反而丰

    小品文选刊 2017年18期2017-11-24

  • 黄宗羲的寿序文管窥其文章观
    15211]从黄宗羲的寿序文管窥其文章观⊙车军敏[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重要的文学家、经学家、史学家,著作颇丰,所写作品题材多样,内容广泛。同时作为浙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对甬上诸学士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黄宗羲的寿序文为切入点,探讨其所阐发的文章观。从黄宗羲的寿序文中所管窥到的文章观有:强调文章的传世价值;倚重古文,轻鄙时文;注重六经对文学的影响。黄宗羲 寿序文 文章观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

    名作欣赏 2017年17期2017-06-19

  • 心学家黄宗羲《孟子师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探析
    摘要:本文对于黄宗羲《孟子师说》做一研究,主要以其诠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黄宗羲承于其师刘蕺山的心学,其心学与气学是一致的。心是气之灵,心的周流也是气的周流。而黄宗羲接续蕺山慧命,对于朱子的诠释有所批评。故此书之作,主要针对朱子,对阳明则只有小修正,因为黄宗羲赞其“心即理”之说。孟子此章,重点有三:一,以见孺子入井,证明人之性善,人有恻隐之心;二,论及恻隐之心为仁之端;三,要有扩充之工夫。而朱子的诠释重点有二:一,以仁之端,为恻隐之情,而心统性情;二,

    孔学堂 2017年1期2017-05-30

  • 程朱王刘之辨:黄宗羲对蕺山之学的阐释及其问题
    程朱王刘之辨:黄宗羲对蕺山之学的阐释及其问题李训昌程朱王刘之辨是明末清初学人论学的一大节目,黄宗羲作为心学主将之一,也参与其中。宗羲程朱王刘之辨的最大特点,在于他以阐发蕺山之学为主要目的:会通王刘,借阳明学以申师说;贬抑程朱,又借朱子之语以封攻诋蕺山、阳明者之口舌。黄宗羲此论,虽在借古人之说以申己义,却也遮蔽了其师的甘泉渊源,使蕺山晚年对理学和心学、甘泉学与阳明学的综合,折入阳明心学一途。朱子学;甘泉学;阳明学:蕺山学;程朱王刘之辨“甘泉的哲学体系,是一个

    现代哲学 2017年5期2017-01-27

  • 黄宗羲对阳明心学的定位
    张圆圆黄宗羲对阳明心学的定位张圆圆黄宗羲作为王门后学的一名得力干将,同时也是与王夫之、顾炎武齐名的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集“王门后学”与“明末启蒙思想家”的身份于一身,对明代阳明心学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定位,这一定位即“立心学为圣学”。在尊崇与维护阳明心学的基础上,黄宗羲不仅对阳明心学和释老之学做了区分,而且还努力为“王门四句教”辩难,试图从“心即理”的命题出发,划分儒释之界限;也试图通过重新理解“四句教”的涵义、置疑“四句教”的出处,以剔除“四句教”对阳

    现代哲学 2017年5期2017-01-27

  • 黄宗羲与柳馨远改革思想之比较
    家学者,清初的黄宗羲和朝鲜朝的柳馨远皆从先秦民本思想出发,以恢复三代之治为目标,针对本国时弊,提出某种程度的改革设想,分别体现在各自著作《明夷待访录》和《磻溪随录》中。对比两书的形成背景和改革理念,可以清楚地看到危乱之际东亚儒者秉承“存亡续绝”、“救世补弊”情怀寻求改革的普遍性以及儒学在异域发展过程中的增值和变迁。[关键词]黄宗羲;柳馨远;《明夷待访录》;《磻溪随录》;三代之治;比较从16世纪末开始,东北亚局势持续动荡,战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日本发动对朝

    东疆学刊 2016年1期2016-12-15

  • 黄尊素研究初探
    想行为对他儿子黄宗羲等和后世的启迪,力图还原黄尊素应有的历史地位与学术贡献。借此抛砖引玉,以引起学界对黄尊素这位浙东名贤的重视。【关键词】黄忠端公文集 黄尊素 政治思想 文学成就 黄宗羲一、《黄忠端公文集》的版本考辨与文献整理2015年夏,应浙江古籍出版社之邀,参与整理点校《黄尊素集》的工作。黄尊素是晚明东林党的重要成员,同时他又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的父亲,明代儒学大师刘宗周更是赞扬:“凛正色于兰台,抗直声而如矢”、“与日月争光,允矣!”可以说,他在浙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2016-11-26

  • 黄宗羲“明文正宗”说的文学史思考
    然,清初尤剧。黄宗羲“明文正宗”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批评观念。黄宗羲鼓吹浙东文统,他将归有光与震川后派娄坚、唐时升、钱谦益、顾大韶、张大复、艾南英列入“明文正宗”,又提出一些批评看法,值得详作剖析。自明嘉靖起,以震川一派为代表的吴中文统与浙东文统多有交叉融合。黄宗羲与震川一派论文相合有五:根柢“六经”;参之以史;不染七子复古习气;非八股时文样式;“一往情深”。黄宗羲与震川一派不相合有四:不满震川一派经史研讨之功稍疏;独尊阳明之学与阳明之文;论文不离浙东学统

    中州学刊 2016年5期2016-05-30

  • 最难的不是说“不”
    见识。有一年,黄宗羲听说钱谦益得了重病,就赶过来探望。此时,已近暮年的钱谦益显得十分苍老,聊过一些家常之后,他对黄宗羲说:“你来得正好,我有一事相求。”原来一位姓顾的巡盐御史求文三篇,一篇是为他父亲写墓志铭,另两篇分别是一本诗集和一本庄子注释的序言。这位巡盐御史不差钱,三篇小文,润笔千金。在明末,钱谦益的名气很大,他曾官至礼部尚书,也是公认的文坛领袖。不过,此时的钱谦益已经不比当年,但高达千金的稿费很让他动心,因为他被罢官回家后,失去了收入来源,只能靠着以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6年5期2016-05-13

  • 试论黄宗羲的语言伦理观及其准则
    黄敦兵试论黄宗羲的语言伦理观及其准则黄敦兵语言伦理观系黄宗羲伦理思想研究的新视域。通过著述论是非,通过“立言”寓褒贬,这是黄宗羲语言伦理观的主要准则。黄宗羲极力表彰那些惶惶救国心切的人物之高洁节操及相关行事,称许那些大义凛然而从容就义于死地的士人乃至妇人,均视之为“天地间元气”之所寄。他汲汲求友,弘扬亡国人物气节,“扶植善类”,因为他们的进退,既关乎士风世运,又与天下安危相表里。总之,黄宗羲深信,史笔关涉人间正义与历史是非,“言有裁量”,才能“毁誉不淆”。

    关东学刊 2016年9期2016-03-15

  • 黄宗羲 “风雷之文” 诗学思想内涵浅析
    的时代背景下,黄宗羲提出了契合时代精神的“风雷之文”诗学思想学说。他认为,“风雷之文”的产生是一种客观规律,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具有特定内涵:创作主体方面,应具备强烈的爱国精神、爱民仁民的高尚道德、匡时救世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毅力、战胜困难的精神等。文本方面,内容上,风雷之文说强调诗人应注重表现真历史、真感情;形式上,风雷之文说推崇诗人因遭遇乱世产生的情感所表现出来的诗歌的奔放、刚烈、直露的阳刚美和悲愤、孤冷、压抑的感伤美的风格。诗歌功能方

    考试周刊 2016年5期2016-03-11

  • 黄宗羲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30062)黄宗羲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姚才刚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暨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62)[摘要]王门“四句教”在明中叶至清初的儒学发展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黄宗羲从心学立场出发,对“四句教”作出了富有新意的解释。但其“四句教”观亦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四句教”的评价有自相矛盾之处;在“四句教”问题上过于袒护王阳明。剖析黄宗羲的“四句教”观,既有利于澄清王门“四句教”的相关问题,也可深化对黄宗羲心学思想的研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9

  • 从黄、吴《柳敬亭传》看传统史传文学
    36)摘 要:黄宗羲《柳敬亭传》与吴伟业《柳敬亭传》差异颇多,一般认为,黄《传》更具传统史传特点,而吴《传》则更多传奇色彩。但实际上,黄《传》与吴《传》的差异主要是繁简差异,这源于作者对传主的态度,而不在于写法、“文章体式”。不同的态度导致了二传不同的面貌。关键词:柳敬亭传;黄宗羲;吴伟业;传统史传明末清初,文人、学者们对一个著名的说书艺人(柳敬亭)密切关注,并且用各自的方式对其人、其事进行了记载,如吴伟业《柳敬亭传》(下称吴《传》)、黄宗羲《柳敬亭传》(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06

  • 提倡自得 把握宗旨——论《明儒学案》一以贯之的学术史方法原则
    一方法以编撰者黄宗羲对宗旨与自得之学的提倡为理论前提和基础,在具体展开和运用中不仅表现为编撰者对研究对象学术宗旨的高度提炼与概括,还不乏编撰者对所揭示宗旨的客观印证和主观体认,使《明儒学案》中人物的学术思想精要而翔实、准确而生动地呈现出来,使《明儒学案》的编撰逻辑得以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人研究学术史、书写思想史及哲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参照。[关键词]黄宗羲;明儒学案;自得;宗旨;学术史方法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其一个巨大的理论贡献就是创作

    学术交流 2016年2期2016-03-01

  • 看透
    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就从别人的死里获得了生的经验。明亡之后,他选择了隐居。据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雪交亭枯坐,一坐就是好长时间,连天色将晚都浑然不觉。疲倦的时候,就到田垄之间走走,走累了,就回来坐坐。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清寂地过。有一件家具可以作为佐证。他所趴的那张桌子,日久天长,竟然留下了双肘的印痕。黄宗羲说,他是个死过好多次的人。清政府悬赏捉拿过他两次,指明要逮捕他一次,他被围困在城里一次,被揭发谋反两三次,另外,还有一次差点在沙地里气绝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期2016-02-29

  • 《宋元儒学案》辨原
    摘要:清初学者黄宗羲晚年撰著的《宋元儒学案》属未定稿。他从理学之儒观念表述宋元理学的宗传历史,计完成三十一个学案,并有数十则关于理学家为学宗旨和理学问题探讨的案语。此稿经其季子黄百家的补充纂辑,是为“黄氏原本”。全祖望对此著进行重新编订和修补,即是今传之百卷本《宋元学案》。全氏修补本完全违背黄宗羲原意,未贯彻理学之儒的观念,致使此著芜杂散乱,淹没了原本之学术水平。因此,按黄宗羲的观念与体例恢复《宋元儒学案》之“黄氏原本”应是中国学术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2-18

  • 黄宗羲 旷世大儒,经世致用
    绍兴的一代大儒黄宗羲,就如万丈绝壁上的兰花,饱经风霜,依然保持傲然的君子之德。黄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浙江余姚人,学界尊称为梨洲先生,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同时还是经学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的一生波澜壮阔,历尽劫难,并和许多社会变革的重大事件交集而行,成为具有独特阅历的学者。他曾总结自己一生经历的三个大阶段:“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这正是黄宗羲一生的真实记录。黄宗羲生长于书香小康之

    中华儿女 2015年20期2015-12-22

  • 黄宗羲:天崩地解一大儒 漫漫长夜启明星
    曹子尼黄宗羲:天崩地解一大儒 漫漫长夜启明星曹子尼中国古代,每至一朝末季,王朝更替总在士大夫们眼中事出有因,然而,大多数人都只是从表面看问题,却很少有人像明末大儒黄宗羲一样,痛定思痛,对明王朝灭亡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剖析,并联系到古代中国的千年古制,钩沉因果,论断是非,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发古人千年未有之宏论,断历代王朝兴亡之真理,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大家,也是中国古代知名的思想人物。面对明清鼎革的天崩地解时代,个人命运多舛悲惨、思想传承香火将尽,一代大儒黄宗

    中学语文 2015年32期2015-12-07

  • 浅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
    张祥摘 要:黄宗羲是中国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以民本为出发点,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将古代的民本思想推向新高度。在政治上,提出“公天下”的政治理想;在法治上,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观念;在经济上,提出“废金银,通钱钞”、“均田”和“改革赋税”等主张。他的民本思想显现出批判精神、经世致用的思想意识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并将其发扬光大。关键词:黄宗羲;民本思想;君主专制1引言明末清初之际,国家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之

    速读·中旬 2015年12期2015-10-21

  • 看透
    史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就从别人的死里获得了生的经验。明亡之后,他选择了隐居。据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雪交亭枯坐,一坐就是好长时间,连天色将晚都浑然不觉。疲倦的时候,就到田垄之间走走,走累了,就回来坐坐。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清寂地过。有一件家具可以作为佐证。他所趴的那张桌子,日久天长,竟然留下了双肘的印痕。黄宗羲说,他是个死过好多次的人。清政府悬赏捉拿过他两次,指明要逮捕他一次,他被围困在城里一次,被揭发谋反两三次,另外,还有一次差点在沙地里气绝

    读者 2015年20期2015-05-14

  • 黄宗羲论东林学派和蕺山之学——基于对《明儒学案》文本的解读
    50001)黄宗羲论东林学派和蕺山之学 ——基于对《明儒学案》文本的解读张圆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习与探索杂志社,哈尔滨 150001)[摘要]东林学派和蕺山之学同为明末理学之显学,在明代理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宗羲在《明儒学案》的最后五卷,设置《东林学案》和《蕺山学案》,分别对东林学派与刘宗周的学行及学术思想作出论述。这些论述主要围绕其为东林学派正名、论东林学派对阳明学的批判与调和,以及高度赞扬蕺山之学三个方面展开,其中既有黄宗羲对儒家士大夫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4-15

  • 黄宗羲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21116)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明末清初之时有三大著名启蒙思想家,他们分别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此三人为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界的主要代表,我们会发现三大思想家虽然生活在同一历史背景下,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有很大的差异,“王夫之、顾炎武主要是从理学出发而对理学进行总结、修正和改造;黄宗羲则是从心学出发对心学进行总结、修正和创发,但他们对于儒家思想的总结、修正和改造则体现出相似的规律性。”①而则本文选取黄宗羲最具有代表性政的治伦理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2015-04-15

  •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论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当代社会治理的启示王新雅,李增元(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日照276826)摘要:黄宗羲政治思想的产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相应社会基础,“民主君客”、“为天下,非为君”、宰相督权、学校参政和恢复方镇,重定赋税和工商皆本,是其主要政治思想内容。黄宗羲政治思想体现着以民为本、关注民生,民主平等的君臣关系,对君主权力制约和监督,反对重农抑商、注重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黄宗羲政治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价值与借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4-09

  • 黄宗羲对刘宗周学术的承继及其师门护持之功*
    张 天 杰黄宗羲(梨洲,1610—1695)是晚明清初的大家,也是蕺山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然而论其学者却极少提及其老师刘宗周(蕺山,1578—1645)。事实上黄、刘之间的关系尚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①目前关于黄宗羲与刘宗周关系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大多仅以《明儒学案》之《师说》或《孟子师说》来讨论其承继关系,相关成果详见下文说明。其他论文则重在比较哲学思想而对学术传承讨论不多,如朱义禄:《黄宗羲、刘宗周思想比较初探》,《浙江学刊》1987第2期;[日]难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1-25

  • 从《明儒学案》看黄宗羲的儒佛观及其矛盾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在康熙年间写成的一部明代学术史专著。当时,明朝已亡多年,在检讨明亡的原因时,许多人认为阳明心学不仅空谈性体,而且还“阳儒阴释”[1],应该为明亡负责。黄宗羲作为心学的重要传人,于明亡的原因思考颇多,对于明亡于心学,特别是心学与佛的牵连,尤辩之不遗余力,甚至还得出了一些超出心学范畴的结论。黄宗羲对儒佛的看法(即儒佛观)是非常有见地的,并有一系列的论断,但也是有矛盾的。了解黄宗羲的儒佛观,对于今天更好地认识黄宗羲以及其所处时代的变革与转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8-15

  • 试论黄宗羲教育思想之特色
    211816)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一生不仅培育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而且在教育思想上也创获甚多,留下了许多独特而卓越的见解。本文拟就他对教育内容的一些独到看法,试加论述。一、重视经学的学习黄宗羲认为经学是一切学问的根底,“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1]。所以他要求求学者首先应当通经,“受业者必先穷经”[2]。故而黄宗羲在其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经学的教授和学习,实际上这也是其教学活动的核心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4-14

  • 清末以降黄宗羲研究批判
    81)清末以降黄宗羲研究批判黄勇军(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清末以降,对黄宗羲的研究出现了各种误读现象。清末民初,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学者们将他的思想直接与西方民主、自由等思想相嫁接;五四时期,学者们在中西对立的框架下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他进行了新的阶级定性;文革时期,他被当成法家的代表人物予以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大陆、港台、海外学者开始在多元化的框架下建立起共同的研究平台。清末以降、黄宗羲研究、误读一、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年2期2011-04-13

  • 黄宗羲心论学理重构
    01)一代大儒黄宗羲作为阳明后学,秉承其师刘蕺山之教,不拘一格,融宋明理学各家于一炉而冶之,宗主阳明心学而又多有创见,构造起其“盈天地皆心也”的“心无本体,工夫所至,即其本体”心论哲学。一、黄宗羲心论对宋明理学的理论圆融两宋以降,程朱理学日渐成为官方御用哲学,而有明一代的灭亡,促使士人们对程朱理学进行了反思,黄宗羲也积极的投入到对程朱理学的批判行列。黄宗羲旗帜鲜明地提出“盈天地皆气也”和“盈天地皆心也”的命题,认为构成现实世界本原的充塞天地之间的是物质和精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5期2010-08-15

  • 黄宗羲对理学的批评与整合
    315211)黄宗羲自进入“不惑”之年起,尤其于康熙二年(1663)完成了《明夷待访录》之后,以极大的精力用于对复杂哲学问题的思考,这应该是不争的史实。由此,当代学者中多称“黄梨洲(宗羲)是明清之际伟大的哲学家”,[1]同时,因黄宗羲的一系列哲学著述内尚未建构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哲学体系,故而也有学者以为“梨洲是思想史家,并不是哲学家”,[2]对当代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评价似无必要过于计较,重要的倒是需要对黄宗羲大量的在价值的哲学思考进行清理,特别是有关他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2010-08-15

  • 黄宗羲学术成就的历史贡献及其当代价值再认识——2010年宁波市纪念黄宗羲诞辰40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
    012)今年是黄宗羲诞辰400周年,为纪念这位在我国文化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思想伟人和学术大家,其故乡宁波市于九月份举行了“因为敬仰而纪念——黄宗羲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在 9月25日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黄宗羲研究专家与宁波社科界的专家学者百余人召开理论研讨会,从当代学界黄宗羲研究的新成果及当下人们精神诉求的新实际出发,以“黄宗羲的思想创新、学术贡献、当代价值”为主题,对黄宗羲生平事迹及学术成就进行再探讨,取得以下成果:一是对黄宗羲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2010-02-15

  • 黄宗羲的藏书活动
    315012)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学者尊称其为梨洲先生。浙江余姚通德乡(今余姚市梨洲街道)人。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也是著名的藏书家。他的一生读书、抄书,编纂大型丛书及各类史书,不仅对清代浙江乃至全国的藏书业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而且在保存、传播古籍及护藏家乡文献中作出了应有的努力。今年是黄宗羲诞辰400周年纪念,笔者仅从他的藏书家的视角谈点浅见,写此短文,以对他的缅怀和纪念。一、藏书与藏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2010-02-15

  • “民本之极限”还是“民主之萌芽”
    权进行制约。但黄宗羲的理想仍然是“三代之治”,并无意于改变君主制,只是在不动摇君主专制政治的前提下,追求一种理想的君主原型。黄宗羲的思想缺乏现代民主政治必备的“民治”理念,因而难以对君权进行有效制约。他对理想政治的构想没有越出传统民本思想的范围,只是使民本思想达到了历史上的极限,他留给后世的只能是思想资源,而非制度资源。[关键词]黄宗羲;民本;三代之治;原君[中图分类号]D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09)03—0039—07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3期2009-12-21

  • 黄宗羲法律思想的几点认识
    型代表人物当属黄宗羲,批判的同时,他对于未来社会法律制度提出了许多构想。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仍然没有脱离“士大夫”立场,而是固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因此,其构想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关键词】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法律思想一、《明夷待访录》所体现的法律思想《明夷待访录》是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法律思想的代表作。其法律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一为对君主专制体制下法律的批判;二为对大同社会下法律制度的构想。(一)对君主专制体制下法律

    商情 2009年3期2009-04-28

  • “明夷,利艰贞”
    李明友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此书又由中华书局重版,这是很有必要的。有人曾根据书名“待访”及书前自序中“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岂因夷之初旦,明而未融,遂密其言也”等语,讥笑此书是黄宗羲为向清廷邀宠讨好而作,以为“待访”就是俟清朝皇帝来访问。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实际上,此书书名及上引数语,均出自《周易》。《周易》明夷卦的卦辞云:“明夷,利艰贞。”明夷的卦象是(下离上坤),象日在地中,就是明隐没于地中,意指

    读书 1984年1期198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