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者

  • 奉法者强则国强
    如果治理者都依法行事,那么国家会变得更为强大。韩非子此言意在提醒治理者应当严于律己,秉公执法。与此同理,在现代社会立法者、司法者和执法者应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If all governors can perform their du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the country will be stronger.This observation of Hanfeizi was meant to rem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2期2023-04-27

  • 市域地摊空间发展逻辑与展望——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框架
    间政治包含城市治理者对于空间生产秩序的追求与摊贩对空间使用权利的诉求构成的对立性。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物理性空间阻隔严重影响民众生产与生活,迫使城市治理者不断思考如何更好统筹生产发展和疫情防控,不断寻求新的就业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点。2020年以来,地摊经济迅速从“幕后”走向“前台”,各级地方政府为其发展进行政策松绑,地摊经济一时间成为人间的“烟火气”。地摊经济转向的背后是疫情给市场和就业带来的严重冲击,“六稳”“六保”是确保城市底层人民安稳就业的重要工作,也

    理论探索 2023年1期2023-03-05

  • 区块链赋能下跨界环境协作治理集体行动困境消解:技术架构、作用机理与潜在风险
    中协作风险反映治理者对协作主体无法团结在一起或无法有效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可能性评估。在ICA框架中,它表现为三类:不协调风险、不公平分配风险和叛逃风险。交易成本反映影响治理者行动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和集体行动的执行成本。本文借鉴ICA困境中的协作风险和交易成本两大维度表征跨界环境协作治理行动困境的两大类别。由于跨界环境协作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治理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问题,有些问题仅存在某个阶段,有些问题则贯穿始终。故而,本文选取治理前、

    生态经济 2023年1期2023-01-05

  • 舆论场=好治理+融合传播
    括各级各类现实治理者。形象点儿比喻,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各类媒体的信息传播系统就是网络社会的神经系统,它负责通过各种神经触突去传播信息,实现生态系统的有效组织与自组织。而这个神经系统有效运转并有效形成舆论的前提条件,是各级各类治理者的实践。治理得好,就容易传播得好;传播得好,就更加有利于治理得更好。治理是基础,是前提;传播是条件,是延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

    综艺报 2022年8期2022-04-29

  • 新安全格局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风险间关系及应对研究
    关系,也对一线治理者的工作有所助益。二、突发公共事件的案例收集与分析(一)案例的收集笔者通过公开数据库、相关书籍、期刊、权威新闻报道、政府官网等渠道收集了410 起案例,涵盖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四大类,其中自然灾害事件100 起、事故灾难事件100 起、社会安全事件102起、公共卫生事件108起,具体如表1所示。为保证案例分析文本的详实和准确,正确分析出其中所含的风险类型,笔者坚持以下三个原则进行案例的收集和选取:一是真实性,案例文本所反映事件内容必须切合实际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21

  • 体验式治理:价值、限度及其优化
    体验式治理是让治理者以参与者、亲临者的身份进入现场,亲身体验治理过程,形成真实感受,并同步发现问题、设身处地解决问题。表面上看,体验式治理与传统的下基层、明察暗访、一线调研、服务测试等方式相比,似曾相识,但重视直接体验并和治理相结合,将之上升为一种治理形态,放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大背景下看,具有独特的治理价值,值得认真审视。体验式治理的价值其一,促进政策改进。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质量是政策质量的保障。传统科层制治理的信息来源更多依赖于科层组织

    人民论坛 2022年3期2022-03-15

  • “孔老”治民观的比较浅析 ——以《论语》和《老子》为例
    世之法。他们从治理者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治民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分别在他们的著作《老子》与《论语》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本文从治理者与民之关系、治理者治民之方法、治理者治民之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一、治理者与民之关系《论语》和《老子》所体现出来的治理者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是有差别的。孔子认为,治理者与民众之间有严明的等级关系,治理者处于主导地位,民众处于从属地位,以此来统率民众。而在老子那里,治理者与民众之间是一种“自然”关系,治理者对民众不加干预,民众亦不应

    名作欣赏 2022年15期2022-01-28

  • 回到共同价值
    杂的,只从基层治理者身上找原因肯定是不对的。并且,绝大多数基层治理者都是实心办事、很辛苦的。只不过,这些事情也提醒我们:权力对老百姓的“温情”是可能会丧失的。对治理者来说,普通人的自由和权利必须记挂在心上,小心翼翼地呵护。对媒体来说,更是如此。不去维护老百姓的自由和权利,文字再“花团锦簇”,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愿意把普通人的自由和权利称之为“共同价值”,就是无论思想再多元、利益再多元,都是以之为底线共识,也就是那些维系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事实上,我认为,在各

    南风窗 2022年1期2022-01-10

  • 问题精准识别:技术赋能乡村治理的逻辑与现实枢轴
    (包括研究者、治理者等)遭遇的最大困难依然是对问题的精准识别或科学建构。通常,问题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定义不明确和定义明确的问题[3]。而在乡村社会复杂系统及其具体治理情境中,行动者遇到的多数是那些在最终目标和预期解决方案上都不够清晰的定义不明确问题,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初步或提前规划、标准化流程、程序化机制等有效解决,而是要求行动者基于乡村社会复杂现实,运用高阶认知过程和智力功能,调动更多常规和非常规、程序化和非程序化、理性和感性的问题解决技能,对问题进行抽象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27

  • 善治:提高当代行政效率的可行性路径
    。二、优化公共治理者的道德情怀和责任伦理在现代行政管理活动中,公共行政所面临的大环境瞬息万变,需要处理的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对当代的行政人员的能力和行为要求更高,越是高发展的制度便越是需要高品质的人去执行。“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①在儒家看来,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这九条缺一不可,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统治者和行政人员应该能面对若干“

    法制博览 2020年8期2020-11-30

  • “不敢欺”“不能欺”与“不忍欺”
    最高治理境界。治理者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实现“不忍欺”的治理境界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治理者必须承担三种角色: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治理者既要承担率领、引导、管理的职能,还要关爱属下,甚至要像父母关爱儿女那样关爱属下,正如《六韜》中所讲,善于治国者,对待人民如同父母关爱子女,兄长慈爱兄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因此,孔子特别强调治理者的道德引导和礼仪教化作用,因为这可以培养、引发民众的羞耻心,使百姓心悦诚服归附。不仅如此,能够起到君、亲、师作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10-29

  • “不敢欺”“不能欺”与“不忍欺”
    最高治理境界。治理者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实现“不忍欺”的治理境界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治理者必须承担三种角色: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治理者既要承担率领、引导、管理的职能,还要关爱属下,甚至要像父母关爱儿女那样关爱属下,正如《六韬》中所讲,善于治国者,对待人民如同父母关爱子女,兄长慈爱兄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因此,孔子特别强调治理者的道德引导和礼仪教化作用,因为这可以培养、引发民众的羞耻心,使百姓心悦诚服归附。不仅如此,能够起到君、亲、师作

    思维与智慧 2020年18期2020-09-23

  • 没有人是“必要的牺牲”
    成者。在之前,治理者们的“厚黑学”词典中,肯定少不了“必要的牺牲”之类的东西,但缺乏一个足够精练的理论框架和价值体系。而边沁提出了所谓“社会总幸福”概念,立即将体系串联起来。边沁的学说显然很有市场,特别是受到治理者、國王们的欢迎。因为,按照他的理论,如果政府采取的一个措施,只要能够增加社会的总幸福,即使损害一部分人的幸福(掠夺财富、消灭肉体)也在所不惜。功利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的确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功利主义也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在权益意识勃兴

    华声文萃 2020年7期2020-07-30

  • 以体验式治理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阶体验式治理的治理者直接融入社会,深入社会生活,设身处地直接体验治理对象的世界。二阶体验式治理的治理者不是深入社会生活,而是下沉到治理基层,身处社会治理界面的上方;不是直接去体验现实社会生活,而是换位体验基层治理者的治理实践。如未做特别说明,后文所述的体验式治理都是一阶体验式治理。体验式治理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科层制权责配置在实际运行中的走样,导致责任和负担层层下压、权力和资源级级留扣,社会治理基层过

    人民周刊 2020年12期2020-07-14

  • 以“体验式治理”推进基层治理创新
    阶体验式治理的治理者直接融入社会,深入社会生活,设身处地直接体验治理对象的世界,譬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干部下沉城乡底层治理疫情基本上都属于一阶体验式治理。二阶体验式治理的治理者不是深入社会生活,而是下沉到治理基层,身处社会治理界面的上方;不是直接去体验现实社会生活,而是换位体验基层治理者的治理实践。譬如,2017年青海省民政厅干部的“体验式”基层蹲点就属于二阶体验式治理。他们“跟班乡镇民政干事……把自己融入基层民政干事角色之中,按他们的工作时间上班、下班,

    人民论坛 2020年16期2020-06-24

  • “不忍欺”:中国之治的最高境界
    最高治理境界。治理者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于实现“不忍欺”的治理境界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治理者必须承担三种角色: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治理者既要承担率领、引导、管理的职能,还要关爱属下,甚至要像父母关爱儿女那样关爱属下。正如《六韬》中所讲,善于治国者,对待人民如同父母关爱子女,兄长慈爱兄弟。见之饥寒,则为之哀;见之劳苦,则为之悲。此外,治理者还要承担教导属下的职责,特别要教导以“五伦八德”(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

    新传奇 2020年15期2020-06-21

  • 没有人是“必要的牺牲”
    成者。在之前,治理者们的“厚黑学”词典中,肯定少不了“必要的牺牲”之类的东西,但缺乏一个足够精练的理论框架和价值体系。而边沁提出了所谓“社会总幸福”概念,立即将体系串联起来。边沁的学说显然很有市场,特别是受到治理者、国王们的欢迎。因为,按照他的理论,如果政府采取的一个措施,只要能够增加社会的总幸福,即使损害一部分人的幸福(掠夺财富、消灭肉体)也在所不惜。功利主义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的确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功利主义也存在明显缺陷,特别是在权益意识勃兴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2期2020-06-08

  • 善治:提高当代行政效率的可行性路径
    。二、优化公共治理者的道德情怀和责任伦理在现代行政管理活动中,公共行政所面临的大环境瞬息万变,需要处理的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所以对当代的行政人员的能力和行为要求更高,越是高发展的制度便越是需要高品质的人去执行。“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①在儒家看来,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这九条缺一不可,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统治者和行政人员应该能面对若干“

    法制博览 2020年3期2020-04-30

  • 以制度建设推动乡村治理的探索
    ”可依。对乡村治理者没有明确的法制上的约束,若是治理者缺乏法治意识,治理就容易演变成个人意志的专断行为。除此之外,实行法治化治理,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改变往常不良行为模式,自然会产生一些抵触的力量。面对这些问题,可通过探索制度的建设及其运行,推动乡村治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一、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的困境自乡村实行自治以来,就需面对自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乡村可以通过村民大会制定村规民约,但这样的规约不能与国家法律相冲突。另外,随着乡村处理事务的复杂化,农业税取消

    理论与当代 2020年2期2020-03-02

  • 我和你……都是“垃圾三者”!
    受害者、垃圾的治理者。先说垃圾的制造者。甭说大人了,吃奶的孩童,也同样哎!试想,孩子吃奶粉,不会连奶粉袋、奶粉桶一块儿吃吧?孩子用的尿不湿,总是要扔掉吧?孩童的妈妈“代儿(女)制造”的垃圾,就更多、更多了吧?所以,垃圾制造者之说,决非我胡说。垃圾的受害者,更甭说了!夏天,垃圾的熏人味儿,谁没“享受”过?冬天,碎屑、垃圾袋儿漫天飞舞之景,谁没“欣赏”过?此害,还属于表层——深层、内里的,是“垃圾包围城市”,是垃圾污染水源、空气,是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我和你,都

    杂文月刊 2019年23期2020-01-01

  • 城市治理中的政治文化研究进路
    政治认知方面,治理者应该全面准确地提供政策信息,使得被治理者获得全面准确的政治认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知情权。同时,治理者自身也要不断更新现有的政治认知,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治理者与被治里者之间的二元对立模式应该消除,代之以服务关系,促进两者之间的互相了解。在政治情感方面,感恩和忠诚要让位给以理解和宽容为基础的政治信任。这种信任既是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的态度,也是治理者之间的态度,更是被治理者之间的态度。这种信任是建立在理性的考量基础上,表现为依照规章办事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2019-12-26

  • 公司治理者的“外部约束”
    人所共知,公司治理者应当也必须是“被治理”的一部分。但治理者在公司“位高权重”,只有内部约束显然不足以产生实质性“被治理”效果。这将我们的视线自然拉向了外部。通过对大量公司的观察看到,公司外部对治理者的约束,有的效果明显,有的效果一般,也有的效果很差。那么,最有效的外部约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效果一般甚至很差的外部约束呢?外部约束的优劣公司外部对治理者的约束,广义上讲,涉及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外部监管制度、运行机制和专门约束组织及监督人员安排等诸多方

    山东国资 2019年17期2019-10-24

  • “元治理”视角下的基层社会治理
    治理模式的“元治理者”(meta-governor)。他指出政府“作为政策主张不同的人士进行对话的主要组织者,作为有责任保证各个子系统实现某种程度的团结的总体机构,作为规章制度的制定者,使有关各方遵循和运用规章制度,实现各自的目的,以及在其他子系统失败的情况下作为最高权力机关采取补救措施”。后续学者对“元治理”理论的拓展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协调三种(或多种)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这些研究基于价值、组织、制度、方法等多个维度,意图将多种治理模式纳入到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2019-10-21

  • “中国办法”如何为发展中国家治理提供经验?
    治+激励,激发治理者的能动性中国共产党是治理中国的主导力量,在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有效回应了后发现代化国家普遍遭遇的五个挑战:发展的挑战。现代化的本质就是实现发展。但对许多后发国家来说,社会长期处于停滞,并受制于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严重约束,很难实现自主发展,更难以在不断加速的发展过程中把握住科技变革带来的赶超机遇。中国的治理经验表明,不仅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实现自主发展,更需要把握住发展的机遇,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资源禀赋

    廉政瞭望 2019年18期2019-10-19

  • “AB制”的缺陷
    置上,配有两位治理者,以备其中一位无法履职时,另外一位及时补位,不留下治理的空白时段。通过观察看到,在许多公司中,“AB制”通常是A角为主,B角为辅;而且甲治理位置上的A角和B角,在乙治理位置上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即反过来为B角和A角。正是这种AB角之间的主辅、互换等的复杂关系,潜含了重大的制度缺陷。追根溯源,“AB制”最早出现在戏剧表演中。为了确保一部戏剧多场次演出计划的完整进行,戏剧中的主要角色,通常由两位演员(A角和B角)担任,“AB制”应运而生。一般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17期2019-09-27

  • 公司治理者需要培训吗?
    公司内部便有了治理者和被治理者之分。“老板”“企业家”“管理者”,以及“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等称谓应运而生,他们显然都在“治理者”范畴之内。基于历史和治理逻辑,我们将在公司中处在中、高层决策、管理和监督位置上的人员,视为“治理者”,他们对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市场拓展、客户营销、产品创新,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配置、财务管理和奖惩安排等负责。他们是公司运行的决定者。从公司最早的起步,到当下所谓“现代公司治理”阶段,一直沿袭下来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家”的才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16期2019-09-04

  • 公司治理者的“外部约束”
    人所共知,公司治理者应当也必须是“被治理”的一部分。但是,公司治理者在公司“位高权重”,如果只有内部约束,显然不足以产生实质性的“被治理”效果。这一点,将我们的视线自然拉向了外部。通过对大量公司的观察看到,公司外部对治理者的约束,有的效果明显,有的效果一般,也有的效果很差。那么,最有效的外部约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效果一般,甚至于效果很差的外部约束呢?公司外部对治理者的约束,广义上讲,涉及到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制度、外部监管制度、运行机制和专门约束组织及监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15期2019-08-17

  • 公司治理者的“内部约束”
    陈彩虹公司治理者在治理公司时,同样是要受到治理约束的。如果说,治理对象由治理者来约束,那么,在一家公司内部,治理者又由什么来约束呢?除了前面的文章谈到,必须唤起治理者主观自觉的“自我约束”之外,还有几种外在于治理者的“内部约束”值得研究。这些“内部约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的约束,二是运行机制的约束,三是治理对象的约束。实践观察看到,规章制度的约束是主力,效果最为明显;机制的约束次之,有作用但时常受到某种阻滞或削弱;治理对象的约束相对较弱,有些公司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14期2019-08-15

  • 公司治理者的自我治理
    陈彩虹公司治理者是否应当将自己作为治理的对象?这是公司治理中十分有趣又颇为重大的问题。说其有趣,在于这个问题大有“自己管自己”“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的意味,但自己“治理”自己,如何才能治理得了呢?说其重大,在于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治理者是否有“制度至上”的观念,是否有遵守制度的自觉,是否有对治理权力和制度关系的正确理解,进而是否有正确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行为。观察和分析表明,从理念到实践,公司的不同群体大多从组织结构、权力配置和治理实施的角度来进行划分,分列有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13期2019-01-27

  • 公司治理的“奥卡姆剃刀”
    主要类型。一是治理者按照惯性思维,不加思考而产生的多余之事。例如,有些治理者习惯于开会研究和决策事情,久而久之,形成固化的治理思维模式——事情不论大小,不加思考地一律召集会议讨论,结果文山会海情况严重。其实,很多事情只用交予相关部门直接处理就能解决问题,用不着动用较多的“会议资源”。又例如,有些治理者习惯于“上传下达”的工作方式,对于由下而来的请求事项,不加思考地上递高一层治理者;而对于由上而来的安排事项,随手下达到基层执行。因缺少一个层级的治理意见或建议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6期2019-01-26

  • 公司的“多余部门”
    ,就要引起高层治理者的高度关注了。通常情况下,人浮于事主要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也大多以处理人为基本选择。某个部门大面积、长时间地存在员工无所事事的状况,这一定是组织机构、制度或机制出了问题。其中最典型的一种情况,就是这个部门在公司里已属“多余”——机构“名存”实“无用”,人员想不“浮于事”都不可能。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多余部门”呢?实践观察来看,公司出现“多余部门”,原因相当复杂。综合分析,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技术形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11期2019-01-26

  • 角色定位和治理模式
    既可能是外界对治理者的要求,也可能是治理者自己追求的目标。鉴于此,“实际的”角色定位一经形成,人们就会很自然地与“规范的”定位进行比较,通过两者差别的测度、分析和理解,探求背后的原因,提出缩小差别的建议,推动“实际的”定位尽量去靠近“规范的”状态。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在层级治理中构建一个“规范的”个人角色性质定位。先看决策层。决策层处于公司治理最高处,是公司全部权力的发出端。决策者处在这个层级上,天然就是人格化的权力之身。我们知道,公司治理中的决策,

    中国发展观察 2019年9期2019-01-26

  • 基层治理谁来评价
    各地时有爆出因治理者政策失当、不顾群众呼声,甚至作风粗暴,而导致一地鸡毛的新闻事件。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基层治理仍然比较粗糙。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之所以容易发生简单甚至粗暴的事件,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主政者没有认识到基层治理的特性。一般而言,基层治理是一个慢活、细活,是一个极其挑战治理者耐心的活。由于需要与群众面对面,使得基层治理更强调经验和即时处置能力,而非简单依照上级政策法规和行政命令。二是当前我国基层社会处于巨变之中,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利益群体在

    公务员文萃 2018年10期2018-11-05

  • 基层治理谁来评价
    各地时有爆出因治理者政策失当、不顾群众呼声,甚至作风粗暴,而导致一地鸡毛的新闻事件。这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基层治理仍然比较粗糙。在基层治理过程中,之所以容易发生简单甚至粗暴的事件,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方主政者没有认识到基层治理的特性。一般而言,基层治理是一个慢活、细活,是一个极其挑战治理者耐心的活。由于需要与群众面对面,治理任务多元而复杂,易受治理环境的影响,使得基层治理更强调经验和即时处置能力,而非简单依照上级政策法规和行政命令。但地方主政者最看重的却

    环球时报 2018-08-032018-08-03

  • 公司上市的治理价值
    直接关联到公司治理者和所有员工从业绩中获取的利益,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价格和销量的变化等,都对公司的治理有着直接影响。产品上市,可以说,是对公司治理水平高低的一次检验。因此,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是好还是差,都将引动公司对治理的总结或反思,有力地推动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和提升。一家公司的股票上市,与产品上市不同。在发行成功融资之后,股票的市场价格起伏变化,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单一直接地关联到公司的经营业绩,有时甚至与经营业绩没有什么关系;相应地,也就不会直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10期2018-06-21

  • 城市治理需防止三种倾向
    精致化”。城市治理者“雄心勃勃”“热情高涨”,规划出若干城市发展蓝图,城市居民则多是“被动接受”。城市治理者一般都把“高端美观”奉为圭臬,纷纷提出要将城市建设成为“某某中心”“某某型城市”。由于众多城市都在按照相似的型态进行打造,导致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如大广场、高建筑、宽马路等,实际效果事与愿违,只是一种“平庸的精致”。同时,过度追求城市建设及环境的“精致化”,不可避免地会对各种未达到“审美”标准的市容市貌,进行所谓的“清理”,这大大增加了引发新矛盾和

    群众 2018年8期2018-05-21

  • 治理者悖论
    诸多方面。公司治理者则大多只具有某个方面的专长,或长于财务,或长于技术等等。当治理者要决策或参与决策自己非专长范围内的事项时,职责所致,必须发表意见并决定取舍,但专业知识的缺乏或不足,便构成了“治理者悖论”——必须决策却难以充分地保证决策的完备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理论上讲,消解这一悖论有两种可选择的方向。其一是发现并培养综合型的“全能”治理者,让他们较为全面地掌握公司各专业领域的关键知识、通用技能和一般方法,从而可以知晓并驾驭几乎所有的治理事项;其二是公司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22期2018-02-07

  • 企业家是从哪里来的?
    “好学”的企业治理者了。观察表明,企业家“好学”,大体有三种方式。一是根据企业治理的现实,向其他企业学,向竞争对手学,向成功的市场案例学,向公认的治理模式学,从学习中发现自身治理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和步骤等。这是一种最为普遍又普通的“经验型”学习方式,企业治理者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里,迅速了解并掌握最前沿的企业治理的信息、知识和做法,解决当下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称这种学习为“跟踪式学习”或“经验型学习”。二是企业治理者通过组织一些学习、培训和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23期2018-02-07

  • 关于企业创新问题
    话题。许多企业治理者都喜欢将“创新”挂在嘴边,“创新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我们必须提升创新能力”,这样三种“是”“要”和“必须”的说法,只要稍加注意,就经常听得到。但究竟什么是创新,创新主体是谁、涉及哪些范围,创新动因是什么,如何激励创新等真正相关联的问题,问及一些治理者,往往得不到务实的回答。考察表明,企业里的创新,人们似乎都明白,一叫板却发现“说不大清楚”。可以想像,说都说不清楚的事情,如何又可以做得到位。诚然,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15期2018-02-06

  • 公司治理体制的稳定与变革
    此,许多公司的治理者,一直就将体制的相对稳定,作为获取良好治理结果的前提。除非万不得已,他们不会轻易去碰触体制问题,当然就更不会轻易地去变革它了。然而,一种治理体制终究不可能适应所有外部环境的变化;就是对于公司内部重大事项的变化,如新产品试验成功,某些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等,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协调。一般说来,当一种治理体制运行时间较长后,就会出现某些问题,它们只能通过体制调整来解决。在这样的时候,再不碰触体制,只是一味地维护体制的稳定,就不是明智的选择了。实践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12期2018-02-06

  • “大企业病”的本质
    以看成是对企业治理者“治理权力”的赋予;而后者,则是对治理者“治理能力”的要求。换句话说,要实现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企业治理者必须拥有一定的“治理权力”,并充分地释放自身具备的“治理能力”。谈到“治理权力”和“治理能力”,我们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而难以度量的关系——有时,“治理权力”较大,资源充足,便不需要多少“治理能力”,资源配置效率就能够达标;有时,“治理权力”不大,资源不那么富足,但“治理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资源配置效率同样很高。但是,在“治理权

    中国发展观察 2017年7期2017-04-11

  • 人才在公司内部的自由流动
    理程序要求,由治理者来进行调整。一般来说,这类管理者人才若有自主和自由流动的考虑,通常是离开公司,而非公司内部流动。逻辑上讲,人才有意在公司内部流动,而不是离开公司,说明公司的“大体制”对于人才是有吸引力的。换言之,这种流动的原因,并无任何侧面警示“大体制”误用人才、闲置人才和浪费人才的意味,却一定暗示了某些“小体制”或“小机制”与人才作用的某种不契合、不和谐。如果说,这类流动,只关联到人才的个人性格(例如,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或是极个别部门的特殊矛盾(例

    中国发展观察 2017年6期2017-03-27

  • 人才与体制的关系
    不多。在大多数治理者心目中,只要将人才稳住在公司内部就是成功——“肥水未流外人田”,就一定会“肥”自己的地。其实,人才在公司内部的流动是很要紧的。只不过,这种流动,主要是公司治理者主动安排的,归在人力资源配置和调整的范围,大多没有将其看成“人才流动”。与此同时,那种人才自主、自愿和自由的内部流动,经验告诉我们,数量不多,也不显在。这既受制于公司的体制、机制,还受制于人才所在部门的“钳制”。人们不大关注这个问题,情有可原。然而,对于治理者,人才的内部流动,不

    中国发展观察 2017年4期2017-03-08

  • “尧文化”是提升棋道的致胜法宝
    常昊尧治河村庄治理者很像围棋高手,不只注重眼前利益,而是看的更高更远。大家都知道,围棋大赛最后的胜出是看谁围住的地域大,真正的围棋高手考虑更多的是后势和发展。尧治河在开发旷产的同时,就已经在实施旅游开发、生态文化等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着眼于未来的造势与发展,就是围棋对弈中的高手。“尧造围棋,丹朱善之。”尧治河将围棋与“尧文化”、旅游转型发展完美结合,在这样的偏远之地打造出了让人感慨与惊叹的发展奇迹,令人敬重、敬仰和敬佩。“尧文化”是提升棋局、棋势与棋道的

    人民论坛 2016年37期2016-12-28

  • 公共领域冲突控制与冲突化解的耦合评价维度研究
    与治理,是各级治理者迫切关注的问题。冲突控制与化解作为政府治理公共冲突的主要手段,二者的使用及配合情况直接关系着治理效果的好坏。本文通过详细梳理已经收集的235起公共领域冲突案例,选取出来控制与化解耦合好坏情况的评价指标,并以此作为衡量控制与化解之间配合程度的重要标准。1 控制与化解耦合的必要性冲突控制与冲突化解作为公共冲突治理的两种重要手段,主要是依据该手段是否具有强制性予以划分的。所谓“冲突控制”,导向在于结束和平息冲突,依托于国家政权及其背后的暴力资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8期2016-10-21

  • 不可错过的佳作
    验着我们的城市治理者。1995年,桑德斯加入加拿大《环球邮报》(The Global and Mail),现任《环球邮报》国际事务专栏作家。本书是他从2004年起担任《环球邮报》欧洲局负责人以后,利用工作上的机会,走遍5大洲20几个城市,针对人口迁徙所做的观察分析。报道文学式的文字可读性极高,曾获得唐纳奖(Donner Prize)、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肖内西奖(Shaughnessy Cohen Prize for Pol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6年4期2016-09-12

  • 从网民“反感”中提炼监督“真问题”
    公众,对于社会治理者树立务实精神和担当精神,表现出一种强烈要求。预防问题发生、解决问题、使类似问题不再发生,这应是社会治理的核心,也是安抚公众情绪的必然之举。在此方面,人大要坚持问题导向,可从其“反感”话语中,提炼出监督“真问题”,在健全宏观监督制度框架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抓住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积极采取刚性监督手段,创新监督模式,倒逼治理者以此为基点,完善各类社会问题的预防和治理体系,使公众在面临某一社会问题时,第一时间看到治理措施在跟进,并信任类似问题不再

    浙江人大 2016年6期2016-05-14

  • 当代国家治理转型趋势与中国治理问题的复杂性研究
    的治理模式中,治理者本身就是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治理者不会感受到来自民众的压力,而只是忠诚于自己的上级。个人私利是否得到满足以及上级评价是否满意是治理者的压力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公民利益极有可能被忽视和牺牲,出现治理中的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因此,在治理效果评价的变革中,要把相关的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建立民众、舆论、第三方均能参与的评价制度,形成综合评价网络。现代国家允许社交媒体发展,在保证政权稳定的前提下也允许对政府和政策进行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将治理效果评价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3-18

  • 省级深改组要有所作为
    具有优势,地方治理者在局部性谋划上具有优势。这两种优势都要充分地发挥出来,而且要认清两种谋划的边界,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说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在过去有关改革过程的一般描述中,通常是基层摸石头,有了成功经验后得到中央肯定,然后加以推广。这种描述没有看到中层治理环节的贡献。其实,即使在过去的改革中,中层的谋划也是起了关键作用的。改革开放初期,万里在安徽时,省委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调研,制定并颁布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

    人民论坛 2014年7期2014-12-12

  • 狮城奇迹的三大支柱
    三方面因素,即治理者的独特意识、独特理念及其独特的配套性规则制度。狮城治理者的独特意识,主要包括了忧患意识、前瞻意识和全球意识等。狮城地寡人少、资源匮乏、市场空间极小。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任何微小变化,都有可能对狮城带来重大影响。因此,自建国以来狮城治理者始终保持着忧患的意识、超前谋划与防范的意识、以全球视角考虑发展与应对危机的意识。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狮城治理者坚持对自己的决策、行为及其实际效果定期进行检讨。通过检讨,回顾与反思政策得失,巩固和提升政策效

    中国经济周刊 2014年36期2014-12-06

  • 基层治理最愁钝刀子割肉
    给基层,让基层治理者空出手来忙好民生与发展的正经事。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赋予基层治理者能办事、办成事的“尚方宝剑”,敢办事、愿办事的激励机制。唯此,治理的手段与目标才可匹配,治理的权力与责任才相对称。“苏区干部好作风”,行走在赣南乡村,常见县乡干部进村入户的身影,躬身解决一些久拖不决、推诿扯皮的群众忧难。而换个角度思之,若有日常治理的顺畅运转,当会免去不少事后的处置,增厚更多民生的福祉。(摘自《人民日报》 周人杰/文)endprint

    党建文汇·上 2014年8期2014-10-27

  • 由利丰转型之路探讨企业如何成为价值链治理者
    集团成为价值链治理者的路程及经验方法。利丰轻资产、重关系、重知识:它不买地不建厂房,设法成为了整个价值网络的关系中心和知识中心。它的秘诀就是:知识与关系。关键词:价值链;治理者;关系;知识.1985年迈克尔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时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把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不能很好地分析其竞争优势,只有把企业看作是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时,才能抓住竞争优势的源头和本源。随着商品全球化的推进,围绕着某种商品的生产形成了跨

    商场现代化 2014年20期2014-09-28

  • 以公民参与化解街头暴力
    官情绪”,无非治理者和被治理者之间的一种结构性怨恨。这种结构性怨恨,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对以城管为末梢的城市管理体系的不满,在拆迁、计生、教育、养老甚至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不少人都有过糟糕体验,更别说对大量腐败现象的深恶痛绝。这些,导致了“反官情绪”。这些不满,若能顺畅表达,可以方便政府倾听民意,改进施政,或至少改进与民众的沟通。没有哪个政府能在所有方面让被治理者满意,就像犯罪率不可能降为零一样,但总有相应的纠错机制和改进途径,来压低这种不满的水

    南方周末 2014-04-24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