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

  • 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效率及效能分析
    包括凝聚胺法、 微柱凝胶法[3],两种方法均具有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可准确检测出免疫球蛋白IgG、 IgM 等抗体,但不同检测方法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检测效率和效能存在一定差异[4]。本研究比较凝聚胺法及微柱凝胶法用于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效率与效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1 例输血患者。纳入标准: ①有输血指征,行输血治疗; ②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①合并传染性血液疾病者;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12期2023-12-27

  • 利用“微柱元法”处理流体问题的常见困惑探讨
    时,教师多选择“微柱元法”来帮助学生将流体转化为熟悉的质点模型(图1):在源源不断的流体中截取一小段柱体作为研究对象,先表示出该柱元的质量Δm,再利用动量定理将速度变化量Δv与力F联系起来.图1 微柱元法1 “微柱元法”的常规解法【例1】(多选)如图2所示,直-20武装直升机的旋翼桨盘面积(桨叶旋转形成的圆面面积)为S,空气密度为ρ,直升机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当直升机悬停在空中时,空气浮力不计,风力的影响也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例1题图A

    物理通报 2023年11期2023-11-08

  •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关注[5]。1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1.1 简介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基于液相与气相结合发展的新型分离分析技术,其具有分析效率较高、检测灵敏度较好、可适用于多种样品检测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但是,在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过程中,消耗流动相较大且溶剂常存在毒性,尤其是无法采用单项分离分析法进行复杂样本的良好分析。为改变这一状况,提出了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柱柱效,应用填充粒径较小且非常紧密的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低内径柱能高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6期2023-09-20

  • 液滴在乳突微柱表面的润湿行为仿真研究
    定量的解释了二级微柱结构比一级微柱结构具有更小的接触角滞后和更好的疏水性能的原因. Cai等[9]采用流体体积(VOF)方法研究了水滴撞击具有不同结构的表面的动力学行为.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采用仿真模拟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润湿行为.采用数值仿真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模拟实验过程中不易监测的变化量,如气穴压力变化,液滴内部速度、压力的变化等.本文利用仿真方法,研究一种利用仿生原理设计的疏水性微结构对液滴润湿行为的影响,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潜在机制.1 模型构建与仿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3-01-18

  • 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完全抗体检出率对比
    方式为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本文通过在输血检验中做好对比,具体研究情况如下。1.1 一般资料通过选取输血患者患者100例,患者年龄平均值为34.3±2.1岁,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同时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患者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输血患者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方式。通过进行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不大。1.2 方法通过选取参与本次研究的谱细胞、不完全抗体筛选,随后对红细胞实际进行选用。通过选取凝聚胺试剂盒,并做好抗人球白蛋白微柱凝胶。通过对受

    健康之友 2022年16期2022-11-12

  •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合材料制备而成的微柱器件,因其可控性好,所需的图像处理与力学模型较为简单,并且生物兼容性较好[4-6],而在微纳米技术研究中获得了极大的关注[7-8],成为细胞力学领域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9]。 微柱器件大部分由微米到纳米级的微柱阵列组成,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别,第一类是无源微柱阵列,即器件上没有驱动机构,它主要用作传感器件;第二类是可驱动微柱阵列,即可同时作为驱动器件和传感器件使用,由于磁性材料受环境限制较小[10],所以现在大多数可驱动聚合物微柱阵列都

    传感技术学报 2022年8期2022-10-25

  • 面向多核的并发HTM空间池算法
    输入模式相匹配的微柱必须搜索整个模型空间,当HTM规模较大或所处理的数据集不断增长时,查找操作将成为影响训练性能的瓶颈.同时,空间池中微柱数量巨大,但是其涉及的计算相对单一且各微柱相互独立,现有的串行计算方式没有针对空间池算法的特点进行优化.当前,多核处理器已经成为主流配置,传统HTM训练方式无法有效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能力,导致模型训练时间开销较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面向多核的并发HTM空间池算法,利用处理器中的多个计算核心优化空间池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22年9期2022-08-29

  • 基于空气紊流的中空底孔微柱阵列设计及强化散热数值研究
    一般为纯微翅片或微柱结构。Ibraham 等人[6]发现穿孔翅片对流换热提升效果最佳,可提高35.82%~51.29%。Leonardo 等人[7]研究了矩形微翅片的换热表现,发现微翅片能够获得高于1.1 的整体翅片效率,且在消耗同等材料的情况下,与普通尺寸翅片相比,微翅片换热系数始终存在优势。Chien 等人[8]通过实验研究了微柱阵列中的传热和压降,发现微结构表面的换热系数通过交错排列的微柱得到增强。大量微柱阵列实验发现,增强空气扰动[9]、加工中空微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22年6期2022-07-07

  • 新型金属泡沫-微柱群复合热沉内流动传热性能分析
    结构微通道热沉、微柱群热沉、双层微通道热沉等。其中,微柱群热沉具有比表面积大、换热效率高等诸多优点。针对微柱群热沉传热性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探究微柱鳍的截面形状和排布方式对传热和阻力特性的影响。Zhao 等研究表明,当方形微柱鳍在流道内的体积占比为0.75、柱鳍与流动方向夹角为30°时,微柱群热沉的综合换热性能最优。Sakanova 等通过对三种不同截面形状(圆形、锥形和水翼形)柱鳍热沉和平直板翅热沉换热性能的对比,指出微柱群热沉的换热性能可达平直板翅热沉

    化工进展 2022年5期2022-05-26

  • 微柱压缩试验:在役设备强度的微损测试法
    新的测试方法——微柱压缩试验(Macro Pillar Compression Testing,MPCT),在设备表面制备试样并完成测试。与小冲杆试验相比,免去了取样步骤,提高了测试效率;与压痕法相比,测试不受残余应力影响、压入深度大,抗环境干扰能力强、不需要预设本构方程即可获得真应力-应变曲线。微柱压缩试验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采用机械加工方法移除被测表面的部分材料,制备一个小型圆柱形试样,称之为微柱(见图1(a));然后使用平底压头压缩微柱的顶部(见图

    压力容器 2022年3期2022-05-21

  • 微柱凝胶技术交叉输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血的应用和发展,微柱凝胶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其避免了传统交叉配血的弊端,且安全性、灵敏性大大提高[5],但临床上该方法对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尚未达到共识。因此,本研究通过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68例易发生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分析本院需要输血的患者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实验,比较这些检查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以期了解微柱凝胶技术对交叉输血对临床输血安全性的影响,以提高临床输血有效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6期2022-03-24

  • 基于MDPD方法的液滴动态润湿研究
    [5]研究了浸没微柱表面上液滴结合的自发润湿转变,从Wenzel态转变到Cassie-Baxter态,探讨了一些由低能态向高能态转变的方法;Zhao等[6]还进行了基于多体耗散粒子动力学(many-body 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MDPD)的液滴浸润研究,对MDPD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如在化学非均匀的微结构表面上,对亲水条纹和疏水条纹相间情况下液滴的碰撞和扩散动力学行为进行研究,用幂次定律验证模拟结果,分析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2年2期2022-03-19

  •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0)1 引言金属微柱阵列不仅可以作为模压模具来制备细胞培养基、微透镜以及超疏水薄膜等[1~3],还广泛应用于微能源、生物医疗及微细加工等领域,如微电容、生物传感器和微细电火花工具电极等[4~6]。近年来,随着金属微柱阵列结构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其加工方法的研究也越发深入。目前常用于加工金属微柱阵列的方法主要有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微细电解加工技术、LIGA技术以及UV-LIGA 技术等。董德生等采用微细电火花技术制造出直径为φ100μm 的金属圆柱阵列结构[7

    模具制造 2021年9期2021-11-02

  • 微柱凝胶技术对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的影响
    ]。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是当前交叉配血试验常用检测技术,为确定两种检测方法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文章以2019年7月—2020年9月期间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病例样本为观察对象,随机收取5份ABO同型红细胞制剂,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比较配血试验结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时段:2019年7月—2020年9月,观察对象:50例ABO新生儿溶血病病例样本,母体血型均为O型,患儿及母亲的RhD血型均为阳性,男27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1期2021-07-08

  •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在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作用研究
    反应表现[4]。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相关操作较为简便,存在比较高的检测灵敏性,可获得较好血型方面鉴定结果,同时可协助输血配对,充分保证输血安全情况[5-6]。以下将2018年5月—2020年9月在该医院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的100份血液样本收入指标具体研究资料,评估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方式使用在临床血型方面鉴定工作和输血工作中的价值。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下面课题中将该医院拟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的100份血液样本归入仔细数据评估

    系统医学 2021年8期2021-07-06

  • 微柱凝胶技术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
    为因素的干扰,而微柱凝胶技术是具有简单迅速、安全性高等优点[2],可避免凝聚胺法存在的不足,为输血治疗提供保障。故本文就微柱凝胶技术对临床输血安全的影响进行探究,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于医院接受输血治疗;(2)患者与其家属自愿加入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者;(2)中途退出研究者;(3)合

    黑龙江医药 2021年7期2021-04-24

  •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细胞牵引力测量研究
    生的牵引力会造成微柱弯曲,将测得的挠度变化输入简单的材料力学公式即可获得细胞的牵引力分布。采用这种致密、垂直、离散微柱矩阵结构替代传统测量的连续介质,通过对微柱形变的显微图像处理,细胞牵引力可以被直接定量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数十nN·μm−1量级[5-6]。微柱形变的显微图像处理,作为细胞牵引力测量的最后一环,直接决定着细胞牵引力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而在微柱的显微图像处理中,微柱顶端的位移识别及提取精度又是影响数字图像处理的核心因素之一。目前在数字图

    应用光学 2021年2期2021-04-12

  • DAT试验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结果一致性分析
    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微柱凝胶法和试管法,试管法洗涤红细胞相对繁琐,结果判定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用有所减少。微柱凝胶法由于具有易于操作标准化、自动化、判读客观和可靠,结果可以长期保存,临床应用越来越多,本院自2013年开始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DAT检测,近几年阳性结果偏高,笔者对本院近几年遇到的DAT阳性的标本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是否一致,现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017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及所属辖区的卫生院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4期2021-01-18

  • 微柱群流动及换热研究进展
    关注[3-5]。微柱群是具有微圆柱阵列的微通道结构,能够增大有效传热面积,同时具有强烈的扰流作用,增大传热系数。近年来微柱群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在载人航天器电解水制氧系统中电解槽的应用[6];微柱群在生物医疗上的应用[7];微柱群反应器在新能源汽车醇类制氢技术中的应用等[8]。因此,对微柱群内流动换热机理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如结构、纳米粒子对微柱群流动换热的影响。除此之外,沸腾换热在进行电子器件冷却时具有传热系数高和传热温差低的特点,在地面和航空

    化工进展 2020年11期2020-11-26

  • 采用超疏水微柱阵列模板法制备多糖凝胶微米颗粒
    遇.本文以超疏水微柱阵列硅基底为模板, 将巯基修饰后的肝素与透明质酸的多糖预聚液滴加在微柱阵列基底表面, 使液滴在微柱顶端移动并黏附, 通过微液滴挥发和紫外交联, 制备了大面积尺寸均一的多糖基微凝胶(PsMH). 通过改变微柱直径与凝胶预聚液浓度, 可以实现对微凝胶尺寸与形貌的调控. 采用不同材质的微柱基底均得到了相同形貌的微凝胶, 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多种基底, 具有较好的加工弹性. 这种形貌尺寸可控的微凝胶有望应用于药物递送及纳米粒子载体等方面.1 实验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年7期2020-07-13

  • 微柱凝胶技术对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验效果
    血检测十分重要。微柱凝胶技术是新发展起来的血型血清学检查方法,为了探究其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价值,南阳市骨科医院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生其检验价值高于试管法,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南阳市骨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输血治疗。其中,男 28 例,女 32 例;日龄 1~29(8.44±2.25)d;体重2.4~4.6(3.26±0.25)kg;患儿血型:A 型 14 例,B 型

    黑龙江医药 2020年3期2020-05-18

  • 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对比
    法、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究竟何种方法最佳,临床学者说法不一。鉴于此,本文将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同时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分析其优、缺点,详细内容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近一年需输血的住院和手术患者(1596例)血标本,所有标本同时使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其中男855例,女741例,年龄18-68岁,平均(44.58±8.15)岁,按照统计学角度分析,P>0.05。1.2 方法 凝聚胺以及盐水法均使用3%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2020-04-11

  • 微柱离心-HPLC法测定半乳糖化去甲斑蝥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选择了葡聚糖凝胶微柱离心法结合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并考察了影响因素,为Gal-NCTD-Lips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1 仪器与试药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RE-2000E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AXTGL16M-Ⅱ型离心机,盐城分析仪器有限公司;TU-181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科技有限公司;BT125D型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去甲斑蝥素原料药(含量:97.5%,批号:16110

    广州化工 2020年5期2020-03-31

  • 对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两种交叉配血方法阳性结果的研究分析
    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及木瓜蛋白酶法等[1]。 以往交叉配血多采用盐水介质法,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交叉配血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与更新,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交叉配血方法为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2]。 为对比两种交叉配血的阳性结果, 该院选取了自2016年1 月—2019 年1 月申请输血患者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交叉配血阳性结果的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申请输血患者108 例作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凝聚胺法和微柱

    系统医学 2019年22期2020-01-01

  • 基于Micro-PIV的不同截面形状微柱群内部流场特性研究
    电子设备的发展。微柱群(微肋阵)因具有高面体比的特点,换热效率较高,是一种高效的微型散热结构,在微空间散热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2]。其中,微柱截面形状是影响微柱群内部流动和换热的重要因素,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Kosar等[3]研究了水在圆形和菱形截面微柱群内的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截面形状、排布方式、柱间距以及端壁面效应等因素对微柱群内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Yang等[4]研究了空气在圆形、方形及椭圆形截面微柱群内的流动换热规

    山东科学 2019年5期2019-10-18

  • 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
    但操作比较繁琐。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 gel test,MGT)是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一种新型交叉配血检查法,与MPT相比,MGT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及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当标本处理方式不当时MGT的假阳性率高于MPT[3]。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血样抗凝与否以及红细胞悬液浓度的高低对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探究不同标本及处理方式对微柱凝胶卡式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集南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需要接受输血治疗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0-08

  • 基于微柱玻璃珠技术的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在新生儿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应运而生。它应用微柱玻璃珠或微柱凝胶法进行检测,从加样到检测卡的孵育,离心,判读及结果的保存和运输,全过程均由仪器根据预设的程序完成,因而它具有操作易标准化,人为影响因素少,结果易保存和传输,大量降低手工劳动量等优点。更重要的是,根据相关报道,微柱凝剂技术比传统实验更灵敏,结果更为可靠[4-5]。本文分别采用基于微柱玻璃珠技术的ORTHO AutoViewInnova全自动血型分析系统和传统试管法对我院223例非AB型新生儿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现对比结果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5-05

  • 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应用
    法、凝聚胺法等。微柱凝胶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安全输血推荐方法之一,其避免了传统交叉配血方法存在的缺陷,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快速,且灵敏度高,在临床输血中得到广泛推广[2]。为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避免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我院本科室对近5 年来6 630 例需要输血治疗的患者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同时与凝聚胺法进行比较。本研究结果提示2 种方法结合使用、互相验证,大大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期2019-03-03

  • 改良微柱凝胶法检测ABO变异型血型
    ,用盐水试管法和微柱凝胶血型卡检测易出现漏检现象[3-6]。为提高微柱凝胶法的检测敏感度,避免出现漏检,本研究通过改变微柱凝胶法离心方式,增加孵育时间,调整孵育温度,建立改良微柱凝胶法,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温州市人民医院和瑞安市人民医院ABO血型凝集强度改变或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1~69岁。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血液采集均征得本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1-24

  • 电化学湿法腐蚀法制备硅微柱阵列
    成截面为十字形的微柱结构。本文基于该现象展开研究,提出了微柱的形成模型,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并讨论了其主要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1 实验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工艺在电阻率为11.5 Ω·cm的P(100)单晶硅片表面沉积氮化硅掩膜,并采用传统光刻工艺制备开口为6 μm×6 μm、窗口间距为5 μm的阵列。样品经标准的去胶、清洗工艺后置于90℃的TMAH水溶液(22%TMAH∶IPA体积比为7∶1.1)中腐蚀形成倒棱台,腐蚀时间为2~6 min。进一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8年11期2019-01-04

  • 确定性横向迁移中液固两相流的三维格子玻尔兹曼模拟*
    t,DLD)采用微柱阵列对微观颗粒进行分选,由于其清洁、简便和可连续分离等优点,在微流控分选技术中占据重要位置[2]。目前,国内外对DLD已经开展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工作,然而关于流体和颗粒在芯片微通道中的具体运动情况,仍需深入研究。目前关于DLD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柱形状、排列、粒子类型和边界的影响等方面。早期的DLD装置多采用圆形微柱阵列,近期有学者研究了多边形、流线形[3]甚至“工”字形[4]等微柱阵列的粒子分选特点。传统DLD中的微柱多采用规则的斜向阵列

    机电工程技术 2018年8期2018-10-11

  • 关于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用于交叉配血中的临床分析
    白法、聚凝胺法、微柱凝胶法等,虽然抗人球蛋白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但是操作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较为繁琐,虽然临床上将其作为金标准,但是却难以将其在临床上进行常规应用[2-4]。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柱凝胶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输血中,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均存在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5-6]。在临床输血中灵活性的联合应用这两种检测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交叉配血过程中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结果[7]。本研究特地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8月进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3期2018-09-12

  • 微柱凝胶血小板血型配型实验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影响因素观察及处理措施
    输血安全[2]。微柱凝胶技术(MGT)也是血小板血型配型实验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中常用方法,能完成血液中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3]。因此,加强微柱凝胶血小板血型配型实验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对降低治疗风险、提高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4,5]。本课题以2014年6月-2017年7月自愿到医院进行治疗的输血治疗患者473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微柱凝胶血小板血型配型实验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措施,报道如下。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8年4期2018-08-16

  • 纳米尺寸下铱单晶微柱的力学行为
    技术加工金属单晶微柱样品,能获得尺寸从几百纳米到几微米的微柱样品,通过在纳米压痕仪上进行压缩以获得其力学特征,并通过 SEM 观察微柱样品压缩后的位错滑移等情况,获得材料的变形机制,该技术被广泛用来揭示材料在微纳米尺寸下的力学行为,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2-21]。2004年,Uchic 等人[12]首次采用 FIB 技术加工出 Ni 单晶微柱,并对其进行力学行为的研究,研究发现在亚微米到纳米尺度下材料压缩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size effect),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8年1期2018-03-15

  • ABO、RHD血型抗原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分析
    择的血型[1]。微柱凝胶检测是一种输血检验的新型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方法视作分析血型的首选方法。我国当前应用较多的为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本研究具体以试管法为对照,分析ABO、RHD血型抗原检测中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基础资料:从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中抽取10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包括56名男,44名女,年龄平均为(40.28±20.36)岁。研究对象入选标准:体检结果显示无异常;年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2期2018-01-21

  • 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集成微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验证
    胞三维培养的集成微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芯片由一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沟道片和一片玻璃盖片组成, 在PDMS沟道片上集成了一个由两排微柱阵列围成的细胞培养室和两条用于输送培养基的侧沟道。微柱间距直接影响了芯片的使用性能, 是整个芯片设计的关键。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 本研究对微柱间距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后的微流控芯片可以很好地实现细胞与细胞外基质模拟材料混合液的稳定注入、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向培养室内的快速扩散和细胞代谢物的及时排出。在芯片上进行了神经干

    分析化学 2017年8期2017-08-14

  •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意义分析
    610017)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血型鉴定与输血中的意义分析高远 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17)目的:探究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应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输血安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输血患者,随机抽取14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检测;同期随机选取无偿献血者1400例的血液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盐水试管法检测。分析比较两组血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12期2017-08-10

  • 微柱体对微通道热沉综合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宁530004)微柱体对微通道热沉综合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冯振飞1,2,罗小平1,郭 峰1,李海燕1,王兆涛1(1.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2.广西大学广西石化资源加工及过程强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为强化微通道热沉的传热性能,设计一种内置微柱体的微通道热沉,并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微柱体对微通道热沉内流体流动、传热及综合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进口雷诺数、微柱体的错位量对内置微柱体微通道热沉(微柱通道)的压降、热阻和努塞尔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7-25

  • 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效果
    14500)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效果钟胜英(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兴宁 514500)目的:观察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者1 05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和常规试管法进行ABO、RhD血型抗原鉴定,对这两种检验方法的血型抗原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与常规试管法的血型检验方法对体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5期2017-07-19

  • 微柱凝胶在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中的应用分析
    110044)微柱凝胶在临床疑难交叉配血中的应用分析李革飞(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 沈阳 110044)目的 探讨在临床上利用微柱凝胶对疑难交叉配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因各种原因来我院进行疑难交叉配血患者447例,每例患者均与5例同型献血者同时进行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的配血试验(共计2235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 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共检出了配血不合975例,经凝聚胺法有956例被检出,19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期2017-05-15

  • 微柱型聚焦测井仪测井响应模拟及应用
    测井遇卡的概率。微柱型聚焦测井仪是一种浅探测电阻率测井仪器,采用复合极板的方式将仪器与密度探头组合在一起,用于测量侵入带电阻率。微柱型聚焦测井仪的电阻率响应与地层参数之间是非线性的关系,通过简单的系数校正以及交会图的方式无法处理微柱型聚焦测井仪的测量数据。本文将偏微分方程的定解转化为求解泛函极值问题,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考虑泥饼电阻率、泥饼厚度以及冲洗带电阻率的影响,对微柱型聚焦测井仪的响应进行正反演分析。1 微柱型聚焦测井仪工作原理微柱型聚焦测井为半圆柱形

    测井技术 2017年3期2017-04-24

  • 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法检验Rh血型的结果比较
    002)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法检验Rh血型的结果比较张 丹 陈 瑛(丹东市结核病防治所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002)目的分析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法检验Rh血型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人100例,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抽静脉血液,2份/人,共200份血液标本,送检试验后,分别经过试管法(100份)及微柱凝胶卡法(100份)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各自100份静脉血标本分别经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检测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2017-01-16

  • 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
    为 张小莲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在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的应用李 健 刘喜龙 谭 为 张小莲目的 观察分析ABO、RhD血型抗原鉴定中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当做研究对象,运用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与试管法对其ABO、RhD血型抗原进行检测,观察记录两种检验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手工微柱凝胶免疫检验法与试管法对健康人群的ABO、RhD血型抗原鉴定符合率为100%,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代医学 2016年10期2016-06-15

  • 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价值评价
    ●蒋姝婷微柱凝胶技术应用于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价值评价●蒋姝婷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的检验价值。方法:采用228例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标本,分别采用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放散实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所有疑似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检测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200例,微柱凝胶法的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及放散试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91%

    保健文汇 2016年3期2016-06-01

  •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金坛区中医医院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蒋招娣 张丽 李青青 徐勇213200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在检验科血库的血型鉴定应用情况,以便科学、合理、有效地协助临床安全用血,更好的为临床服务。方法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ABO血型反定型用红细胞试剂盒(单克隆抗体)进行血型鉴定8781例。结果正反定型不符40例,经常州中心血站金坛分站复检,血型与微柱凝胶法定的血型相符36例。结论微柱凝胶实验可作为临床血型鉴定的常规检测方法。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4期2016-03-09

  • 水在不同接触角微柱群内的流动特征
    ]实验研究了叉排微柱群内顶部缝隙对传热效率的影响,研究显示顶部缝隙随Reynolds数(Re)增加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Selvarasu 等[12]对微通道针肋密度进行了研究,表明层流状态下较低的针肋密度具有更好的压降特征和换热性能,而针肋密度的增大会大幅度增加压力损失并阻碍换热能力的提高。张承武等[13]实验研究了不同截面形状微柱群内流动阻力特征,发现流量相同时圆形截面比椭圆和菱形截面流动压降大,而且随Re增加椭圆和菱形柱群内的摩擦因子(f)小

    化工学报 2015年5期2015-08-21

  • 微柱凝胶法在检测孕妇IgG效价中的应用研究
    苗伶俐,孙海潮微柱凝胶法在检测孕妇IgG效价中的应用研究苗伶俐,孙海潮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法检测O型RhD阳性孕妇血清中IgG抗-A、抗-B效价的差异,并界定微柱凝胶法检测孕妇IgG效价的阳性临界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9月血型为O型RhD阳性孕妇血清标本360例,均进行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法检测IgG抗-A、抗-B效价,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确定微柱凝胶法检测孕妇IgG效价的阳性临界值。结果微柱凝胶法测定的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8期2015-08-07

  • 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分析
    )·案例分析·微柱凝集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结果分析杨庆贤,陈江林,王 琨(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输血科 404500)微柱凝集法; 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交叉配血是判断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通过将献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者的血清和红细胞融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1-2]。交叉配血有多种方法,如抗人球蛋白法、木瓜蛋白酶法、微柱凝集法和凝聚胺法。随着微柱凝集法在国内的广泛应用,本院特将此方法与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3-4]。为了分析两种方法的特点,本研究回顾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7期2015-03-15

  • 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和盐水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自2008年应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取代凝聚胺和盐水进行临床配血。现对43例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出现不同程度凝集的标本再与凝聚胺法和盐水法配血进行对比,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样本 为上饶市中心血站提供的无偿献血红悬或全血,受血者为本院住院需补充红细胞的患者,共计43例。1.2 试剂与仪器 微柱凝胶配血卡试剂、孵育箱(型号HW37)、医学检验多功能离心机 (型号TD-2Y)均由广东中山市生科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凝聚胺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年1期2014-11-14

  • 不同Rh血型检验方法比较
    分别进行试管法及微柱凝胶卡法检验其Rh血型。记录两种方法检验结果, 给予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10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样经试管法与微柱凝胶卡法进行Rh血型检验结果相符率100.00%, 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均可准确获得Rh血型检验结果, 但微柱凝胶法有利于检验结果长期保存, 且所需血液标本量少, 检验过程方便快捷, 更利于临床实际操作, 值得今后工作中推广应用。Rh血型;微柱凝胶法;试管法选取2013年1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3期2014-09-04

  •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与常规抗球蛋白法用于红细胞同种抗体检测价值对比
    上海201700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与常规抗球蛋白法用于红细胞同种抗体检测价值对比宋惠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输血管理科,上海201700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与常规抗球蛋白法用于红细胞同种抗体检测价值差异。方法选取含有红细胞同种抗体血液样本163例,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法与常规抗球蛋白法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红细胞同种抗体总检出准确率,-D,-E,-C,-c,-e,-C+e,-E+c,-M,-N,-S,-s,-Dia,-Fya,-Fyb,-Jka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28期2014-02-22

  • 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探讨
    )·检验与临床·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探讨池春燕,陈荇(福建省立医院输血科,福建福州350001)目的动态观察微柱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检测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以探讨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将婴幼儿分为Ⅰ组(0~6个月)、Ⅱ组(6个月后~1周岁)。应用微柱凝胶法分别对Ⅰ、Ⅱ组婴幼儿的ABO血型进行鉴定,正反定型不相符者,使用盐水试管法进一步鉴定。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婴幼儿ABO血型进行正反定型,Ⅰ组正反不相符率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年6期2014-02-07

  • 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探讨
    用于临床,近年来微柱凝胶法在国内外输血界已逐渐做为常规应用[1,2],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各有优缺点,二者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联合应用会有效地防止交叉配血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结果。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收集2011~2012年住院输血患者标本400例。1.2 仪器与试剂1.2.1 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Liss/Coombs卡,IgG+C3)及低离子溶液、专用离心机和孵育器均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1.2.2 离心机由台湾贝索公司提供,聚凝胺试剂由珠海贝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2013-09-12

  • 观察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配血标本检测及临床输血中的价值
    32011)观察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配血标本检测及临床输血中的价值许丽影(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配血标本检测及临床输血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614例患者进行凝聚胺法、传统抗人球法以及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抗体筛查试验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配血法的不完全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配血法(P<0.05);微柱凝胶法抗体筛查的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凝聚胺法(P<0.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3期2013-01-23

  •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段之一。近年来,微柱凝胶技术由于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广泛应用于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等血型血清学试验。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0月496例新生儿交叉配血的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10年6月~2011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EDTA-2K抗凝全血标本496例。1.2 仪器与试剂1.2.1 仪器戴安娜专用孵育器、戴安娜专用离心机、Baso血库专用离心机。1.2.2 试剂抗人球蛋白检测卡(DG Gel C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1期2012-10-08

  • 微柱凝胶法筛检出不规则抗Jka抗体1例
    义。近年来,采用微柱凝胶技术筛检不规则抗体,操作简便、快速,在确保受血者输血安全中意义重大。我院自2009年开展不规则抗体检测以来,已经成功检测出1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其中红细胞kidd血型系统抗Jka引起的交叉配血困难在临床输血中较为罕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就遇到1例由抗Jka引起的疑难配血,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汉族,A型血,Rh阳性,入院检查 Hb 62g/L,患者在2009年5月在青岛某医院住院时曾输过悬浮红细胞5U,这次入本院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22期2011-12-08

  • 肿瘤患者反复输血对交叉配血结果的影响分析
    试剂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及TD-3A型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反应卡anti-IgG+C3d型和anti-IgG型,由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筛选谱细胞、红细胞血型定型免疫试剂以及抗球蛋白试剂,由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凝聚胺试剂盒由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均采用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血型及配血系统。1.3 方 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进行分析和对比,微柱凝胶法操作步骤根据DiaM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8期2011-09-19

  • 微柱凝胶法在不规则抗体筛检中的应用
    血安全。笔者采用微柱凝胶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申请输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阳性结果利用谱细胞同时采用微柱凝胶法和改良聚凝胺法进行鉴定,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2月~2010年2月各科室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3279例,其中男1609例,女1670例,年龄1~85岁。留取受检者不抗凝管静脉血4mL。1.2 仪器和试剂西班牙Diana公司提供的全自动配血系统仪器、微柱凝胶孵育器、微柱凝胶离心机、低离子溶液和微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0期2011-01-26

  • ABO、RhD血型3种鉴定方法的比较
    果准确可靠,但与微柱凝胶法相比,敏感性较差,操作难以规范化、自动化、检测结果不易保存,而微柱凝胶法用于ABO、RhD血型鉴定易于自动化、标准化、结果准确可靠,特异性强等优点被许多大医院所采用。笔者在湘雅三院输血科进修学习期间,对于门诊每天送检血型鉴定标本同时采用手工微柱凝胶法鉴定ABO、RhD血型结果与试管和玻片法进行ABO、RhD血型鉴定结果进行比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湖南省湘雅三院输血科2009年1月~2009年6月门诊血型鉴定1 193例,抽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4期2010-06-07

  • 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弱阳性结果的分析
    清中的完全抗体,微柱凝胶技术可检测出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有标本用量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可长期保存等优点[1]。由于灵敏度高,因此在配血过程中常出现弱阳性结果,若不能快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则会影响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我们将 2008年采用微柱凝胶技术配血过程中遇到的弱阳性结果的判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8年 1月至 12月在本院需要输血的住院或门诊患者 6668例次,均为恶性肿瘤患者。1.2 材料 血型不完全抗

    河北医药 2010年1期201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