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姻缘传

  • 醒世姻缘传》中 “母亲” 义称谓词研究
    【提要】《醒世姻缘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描写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醒世姻缘传》中有大量的称谓词,仅“母亲”义称谓词就有27种。《醒世姻缘传》中,“母亲”义称谓词主要分为母、妈、娘三类,并以这三类为词根进行延伸,组成了不同的词。随着时代的发展,《醒世姻缘传》中“母亲”义称谓词在现代汉语的济南方言和德州方言中,有一部分仍在使用。而有一部分,则已经被历史淘汰,不再使用。【关键词】《醒世姻缘传》;称谓词;山东方言【中图分类号】H315     

    今古文创 2023年42期2023-11-20

  • 杜德桥及其《醒世姻缘传》研究
    中,关于《醒世姻缘传》的翻译和研究,大致有以下重要成果。就翻译而言,北美的奈伦女士(Eve Alison Nyren)首次将《醒世姻缘传》翻译到英语世界,并于1995 年出版。aEve Alison Nyren, trans., The Bonds of Matrimony, Hsing-shih yin-yüan chuan: A Seventeenth-century Chinese Novel.Lewiston,Queenston, Lampeter

    国际汉学 2023年2期2023-10-05

  • 从人物形象看《醒世姻缘传》作者的男性立场
    ”相比,《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肯定多妻制,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无妒”、女德,对当时社会的思想解放并不支持,反而是希望恢复传统道德伦理,建立符合封建伦理的“和谐”的男女及家庭和社会的秩序,这显然是一种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男性立场”。因此,作者通过“男卑女尊”的男女、家庭及社会乱象的描述,特别是通过非正常男女群像的绘制和刻画,表述了自己坚定的“男性立场”。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女性群像;男性群像;男性立场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志码:A《

    蒲松龄研究 2023年1期2023-06-07

  • 醒世姻缘传》副词重叠式研究
    的研究。《醒世姻缘传》成书于近代汉语的晚期,由山东方言写成,语言带有极强的地域口语色彩,书中共出现副词300多个,具有重叠形式的副词也不在少数,本文对书中出现的副词重叠式从结构、意义、功能等角度进行研究,总结副词重叠式的特点。【关键词】副词重叠式;结构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动因【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4-0117-03【DOI】10.20024/j.cnki.CN42-1

    今古文创 2023年4期2023-05-31

  • 醒世姻缘传》中的“没的”
    摘要】 《醒世姻缘传》人物对话语言里常见“没的”一词。其中“没的”分别是副词性“没的1”、动词“没的2”、名词性结构“没的3”。语义上,三个“没的”都具有表否定的基本语义;语用功能上,“没的”常发挥强化和揣测功能,并具备较强的口语色彩,在口语里分布广泛,并在不同性别、身份、性格人物的对话里分布有所偏向。【关键词】 “没的”;《醒世姻缘传》;近代汉语【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3-

    今古文创 2023年3期2023-05-31

  • “语言索隐”在《醒世姻缘传》作者研究中的疏误
    生关注到《醒世姻缘传》文本带有的某些语言特点,运用语言学知识进行“索隐”,进而认为蒲松龄是《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但其文中所给出的证据颇有令人生疑之处,论述中也存在一定的疏失,这使得最终结论难以令人服膺。对郑先生论述中牵涉到语言学知识的内容予以剖析,可以廓清其中的部分疏误。关键词:《醒世姻缘传》;作者;索隐派;蒲松龄;商榷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志码:A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向来众说纷纭,诸家观点聚讼纷至。1931年,亚东图书馆出版

    蒲松龄研究 2022年1期2022-04-27

  • 醒世姻缘传》詈语的多层面分析
    041)《醒世姻缘传》[1](下文简称《醒》)又名《恶姻缘》,相传为明末清初西周生著(有争议)。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对明末清初社会黑暗的两大症状——腐败的官场和浅薄的世风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该小说共一百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作者为了成功地塑造薛素姐和童寄姐两个悍妇形象,借角色之口使用了大量的詈语,语言之粗鄙,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为研究《醒》的詈语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基础。何谓詈语,张廷兴(1994

    池州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7

  • 醒世姻缘传》ABB式形容词构式探析
    量最多。《醒世姻缘传》作为明清时期的一部世俗小说,书中语言具有浓郁的时代与地域特色,对于探究近代汉语和山东方言具有重要意义。一、ABB式形容词“表”角分析邢福义在《语法研究中“两个三角”的验证》中指出,“表”即语表形式,是语言符号表现在外的可见形式[1]。我们对ABB式形容词的语表形式可分析为:ABB的结构形式和动态形成方式。(一)结构形式不少学者对ABB式形容词的构词方式进行过讨论,从重叠的完整性来看,ABB式属于不完全重叠,不完全重叠即把基式的部分进行

    蒲松龄研究 2022年4期2022-03-13

  • 醒世姻缘传》中的“倒沫(抹)”与“没牙虎”*
    1 引言《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时,西周生用当时的山东方言写的一部白话世情小说。由于成书时间距今已久,期间各地人员的往来交流、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习俗的变革等原因,使语言发生了很大变化,书中许多方言俗语如今已很难解读。胡适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在他的《〈醒世姻缘传〉考证》一文中,最早开始对《醒世姻缘传》的词语进行考释。近年来随着该书研究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书中的方言词的考释也成了近代汉语研究的热门课题,许多学者参与其中,且成果颇丰。黄遵章《元明清白话著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2-10

  • 论《醒世姻缘传》中的《水浒传》元素
    虎摘要:《醒世姻缘传》中有很多《水浒传》元素,如使用了许多出自《水浒传》的俗典,有一些和《水浒传》中相似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顾大嫂性格特征强化“悍妻”主题,在结构上借鉴了《水浒传》连环钩锁的叙事模式,甚至还提到《水浒传》书名等。由此可见,从明代中期至清代初期,《水浒传》故事通过评书、戏剧以及人们互相之间的讲述,在县城、村镇中广泛流传,成为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平生事迹家喻户晓,在平时的讲话中时常援引《水浒传》的俗典来表

    蒲松龄研究 2021年3期2021-12-12

  • 醒世姻缘传》中的“宠妾灭妻”现象研究
    妾卑”,《醒世姻缘传》叙述了一个“宠妾灭妻”的故事,展现了男性在封建家庭生活中的失职。追究产生宠妾灭妻的原因,在文本层面之外,其渊薮是封建婚姻制度,此外,与社会时风的导向,男性审美的主观诱使,更与社会男性主导地位的大背景紧密相关。作者展现宠妾灭妻,不仅是对封建传统秩序回归的呼吁,更是对时下封建知识分子人格重建的期待,并流露出面对家国世事倾覆的哀怒之情。关键词:宠妾灭妻 妻妾关系 《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叙述了一个两世姻缘果报的故事,展现了与一般世情小说

    文学教育 2021年11期2021-12-06

  • 浅析《醒世姻缘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云摘要:《醒世姻缘传》是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西周生描写了狄希陈和薛素姐两世姻缘的故事。本文以人物形象为核心,深入分析了作者西周生所创设的人物群体,塑造了晁老夫人、晁思孝、邢皋门等形象,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通过这些形象,可以侧面的反映当时的部分生活图景,同时嘉奖美好的品德,警醒世人。关键词:文学形象 《醒世姻缘传》 图景 原因虽然小说中有各种人物形象,有很多品行高洁的人,比如贤良淑德的晁夫人,孝顺懂事的晁梁,尽忠温恭的邢皋门等,此三

    文学天地 2021年12期2021-01-21

  • 醒世姻缘传》服饰文化译介传播探究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着力描绘明代社会人物的“衣着百态”,其英译本为服饰文化译介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以奈伦《醒世姻缘传》节译本中涉及服饰文化的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主要采取的翻译策略及译文对原服饰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来探究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可译性限度,为以后的服饰文化译介提出有效建议。关键词:《醒世姻缘传》;服饰文化;译介;传播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9-0039-02作为世情小说代表之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9期2020-11-10

  • 醒世姻缘传》服饰描写与泼妇形象塑造关系探析
    要】 从《醒世姻缘传》中的服饰描写入手,可以对“泼妇”这一作品中最具特色的群体进行探究,分析作者西周生是如何通过服饰描写塑造泼妇形象,揭示泼妇内心,展现泼妇之间关乎生存与利益的斗争。【关键词】 服饰描写;泼妇形象;心理;妻妾斗争【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0-0021-03《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一部以描写前世今生两世姻缘为主线的世情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的家庭社会关

    今古文创 2020年20期2020-09-10

  • 醒世姻缘传》里的文学教化力量
    化力量。《醒世姻缘传》的《凡例》也间接表达了作者的创作计划:“本传凡有懿婀扬阐,不敢稍遗;唯有劣迹描绘,多为挂漏,以为赏重而罚轻。”作者是有轻重取舍的,他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劝善惩恶、“赏重罚轻”,并且为了达到效果,他在一定程度上要避免详细描述床笫之事带给读者过重的猎奇心理,即否定了品格不高的娱乐功能。由此可见,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小说,作者却不希望它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逗乐取笑的消遣,最好是能在消遣之余也发挥出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这是作者西周生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2020-07-18

  • 醒世姻缘传》红色范畴颜色词初探
    彦摘要:《醒世姻缘传》中表示红色范畴的颜色词,在其语义及使用方式等方面都凸显出极大特色,主要体现为“红”作为基本颜色词可以单独使用,红色范畴颜色词在句法功能上相较于现代汉语而言更加灵活,其所富含的意义也更为丰富。本文试从其构词方式、着色功能、语法特点等角度,对《醒世姻缘传》中红色范畴颜色词的使用情况进行探析。通过《醒世姻缘传》红色范畴颜色词的个案分析,我们认为该作品语言基本未受东北、西北汉儿言语系统颜色词感染,这对东方语音写成的这部大小说,考证缩小其作者里

    蒲松龄研究 2020年1期2020-04-26

  • 醒世姻缘传》“羊性”释义辨正
    周生所著《醒世姻缘传》,对其意义的解释各家观点不无分歧。在分析其词汇化之前的词组意义文言用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文学作品、现代汉语方言以及网络语言用例,可以看出“羊性”的具体语境意义同出一源而又有所区别,以分别阐释为宜。关键词:醒世姻缘传;羊性;辨正中图分类号:H134    文献标识码:A一、“羊性”的出处及已有解释“羊性”一词最早见于明末西周生所著《醒世姻缘传》(下简称《醒》),例如:(1)人偏是这样羊性,你若一个说好,大家都说起好来;若一个说是不好,大

    蒲松龄研究 2020年1期2020-04-26

  • 明清小说中民间庙会的狂欢精神
    。本文从《醒世姻缘传》《金瓶梅》的文本出发,结合相关史料进行合理分析,通过对庙会的主要成员、空间环境等的探究,发现民间庙会的狂欢精神在推动男女主次地位颠覆、集市贸易繁荣与两性情感萌发三个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同时狂欢的非理性也造成了庙会背景下小说人物的悲剧性转折。文章最后简要总结了民间庙会狂欢精神的意义与影响,认为它在释放人民压抑的本性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关键词:《醒世姻缘传》 《金瓶梅》 民间庙会 狂欢精神狂欢节是西方中世纪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尼采提出的酒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7期2020-03-01

  • 醒世姻缘传》中的“桃红鸾带”意象解读
    衣饰。在《醒世姻缘传》中,一条美丽鲜艳的桃红鸾带,竟变成带有几分恐怖气息的物品。在第一世姻缘里,浪荡子晁源蒙受父亲荫泽突然显贵,继而起了“富易妻”的念头。他宠爱小妾而冷落正妻计氏,使孤立无援的计氏生活日渐窘迫。一次,小妾珍哥造谣计氏与和尚道士通奸,晁源愤而休妻,含冤的计氏再也无法忍受二人的凌逼,最终用一根桃红鸾带自缢而亡。此后,桃红鸾带的意象也重复出现在书中。它像一条幽魂,在两世姻缘间游荡,暗示了无影无形又无法逃脱的罪孽、怨恨与因果,这种视觉上的意象“‘代

    文化学刊 2020年7期2020-01-02

  • 论《醒世姻缘传》中的泰山香会∗
    容提要 《醒世姻缘传》详细地描写了薛素姐跟随香会到泰山进香的过程,这对于我们了解明清时期的妇女香会组织及其朝山进香的过程提供了丰富详尽的资料。薛素姐参加的这次泰山进香活动,虽然有一系列的宗教仪式,但是并没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基本上可视为以宗教为幌子的游山玩水活动。薛素姐跟随香会到泰山进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于女性进香的不同态度。薛素姐的泰山进香关联着她的前世和今生,在情节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艺术上有着强烈的讽刺效果。《醒世姻缘传》第

    明清小说研究 2019年4期2019-10-11

  • 明代奢侈性食品消费的阶层下移趋向 ——兼考《醒世姻缘传》中的罕异方物名吃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与其他明清文献中所记录的罕异方物名吃,我们可以看到,晚明最上等的社会与中等富裕程度的城市家庭,其所能享用的具有奢侈性食品已经有相当的重合。明代奢侈性食品消费的阶层下移趋向的形成,有着三重源流:文化的——文人士子对美馔的推动作用;历史的——明孝宗弘治朝的宽大政治风气的影响;地理的——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和故都的名吃文化传承。《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前后共100章、长度为一百多万字的明末章回小说,一般认为其书成于明清鼎革前而付梓于清初①。仅就饮食

    明清小说研究 2019年2期2019-09-29

  • 醒世姻缘传》作者劝惩意图与实际效果的消解
    周生创作《醒世姻缘传》小说的主观意图主要在于劝惩教化。但由于小说因果报应的设定,以及实际书写中存在的一些疏漏,作者对喜剧娱乐因素分寸把控并不完美等种种因素使得小说文本本身即对其劝惩功能造成了消解,并不能达到作者预期的劝惩效果。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与书写的客观效果、读者的阅读感受形成了背離。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劝惩;作者意图;消解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小说的劝惩教化功能,与提高小说的地位和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有关。明清时期,理学思想逐渐

    蒲松龄研究 2019年2期2019-09-04

  • 醒世姻缘传》的乡村叙事美
    一、引言《醒世姻缘传》(下文简称为《醒》)是明清之际一部具有地域色彩的小说,作者西周生,它广泛地展现了鲁东南乡村自然社会风俗人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评论界对《醒》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且诸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较少从叙事美学视角揭示其审美特征。费孝通曾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乡土性明显,且在文学史上出现了田园诗派,展示了乡土审美特征。但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少有,甚至没有古代乡土小说。李修生、赵义山在《中国分体文学史·

    名作欣赏 2019年15期2019-07-13

  • 醒世姻缘传》的乡村叙事美
    摹对象,《醒世姻缘传》以其独特的乡村叙事美而独具魅力,作者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文学使命感展示了乡村叙事的美学意蕴。关键词:《醒世姻缘传》 乡村 叙事美一、引言《醒世姻缘传》(下文简称为《醒》)是明清之际一部具有地域色彩的小说,作者西周生,它广泛地展现了鲁东南乡村自然社会风俗人情,充满了生活气息。评论界对《醒》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且诸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较少从叙事美学视角揭示其审美特征。费孝通曾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农业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5期2019-06-25

  • 明初的舆服整顿与明末的舆服乱象 ——以《醒世姻缘传》中的描写为例
    程度呢?《醒世姻缘传》[注]本文所使用的《醒世姻缘传》版本为翟冰点校的齐鲁书社1993年版。其后的引文处仅注章节与页码,不再另注版本信息。中,贵公子晁源携爱妾珍哥在京赁屋居住,他父亲派仆人从通州前去探望,“恰好撞见珍哥穿着油绿云段绵袄,天蓝段背心,大红段裤,也不曾穿裙,与晁住娘子在院子里踢毽子顽”(7:47)。“段绵袄”“段背心”“段裤”,因为踢毽子而不穿裙,这是富贵人家女子的冬天常服,明朝的女服仿自唐宋,上衣一般都为右衽,颇长而宽大,经常至膝下。顾炎武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4-26

  • 从《醒世姻缘传》晁思孝发迹过程看明代后期官场的腐败
    才摘要:《醒世姻缘传》中的晁思孝从做官的消息传出后,就通过投献和诡寄拥有了很多房产和田产、仆役丫鬟之属,通过借贷得到大量活动经费,购置起了大宅和家具之属,一跃而成为富家大户。做官以后,通过征收火耗和羡余、搜刮属吏百姓、贪污公款、巧取豪夺等手段聚敛了巨额的财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的贪官。晁思孝做官后的贪腐发迹现象,在明朝后期并不孤立,而是一个普遍现象,揭示了明代末年的社会危机,预示了明王朝覆亡的必然命运。关键词:醒世姻缘传;晁思孝;明代末期;官场腐败中图分类号

    蒲松龄研究 2019年4期2019-03-13

  • 明代的水陆旅行 ——以《醒世姻缘传》中的描写为例*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1)本文引文所使用的版本均为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翟冰点校,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引文标注章节与页码,不再另示出版信息。中,旅行是一个重要的写点,包括起旱和走水路两种形态。如果一位男性角色旅行,则他或是需要赴任,或是需要经商,或是需要赶考;而女性角色的旅行,则多半是与其丈夫一起去远方赴任,或由家人和仆人陪伴前往丈夫的所在地谋家庭团聚。西方汉学界研究明清闺秀群落及闺秀式旅行有其创见,而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传统中国的非闺秀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2-22

  • 醒世姻缘传》医方整理与考辨*
    王明强△《醒世姻缘传》描写了一个人生业果、两世姻缘的故事。它是继《金瓶梅词话》后又一部杰出的描写现实人生、真实社会的世情小说,是一个时代的社会写生。胡适先生在《考证》一文中预言:“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的学者,必定要研究这部书;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教育史的学者,必定要研究这部书;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经济史(如粮食价格、如灾荒、如捐官价格,等等)的学者,必定要研究这部书;将来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政治腐败、民生苦痛、宗教生活的学者,也必定要研究这部书。”[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6期2019-01-11

  • 醒世姻缘传》对士林与官场人物的刻画及文学史价值
    章回小说《醒世姻缘传》虽然算不上一流作品,但在好几个方面对后代小说、 尤其是《儒林外史》构成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或者先声效应。这一话题过去有人提及,如邹宗良认为它“使得世情小说在《金瓶梅》等作品的基础上向前跨进了一步,而这一进步又同样为《红楼梦》等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 沈治钧则直接将其归入从《金瓶梅》到《红楼梦》之间的三段“链环”之一的作品中[2]; 刘铭认为《姑妄言》中许多人物的原型来自于《醒世姻缘传》[3]。段江丽则看到它对《儒林外史》的开启作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1-03

  • 从淮安方言看《醒世姻缘传》里的一些字词
    要: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用山东方言创作而成的一部小说,书中使用了大量方言词语。淮安是北方方言区与吴方言区的过渡地带,本文根据淮安方言解释了《醒世姻缘传》里的一些词语和用字。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淮安方言 词语 用字淮安是北方方言区与吴方言区的过渡地带。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淮安方言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本文所说的淮安方言为今淮安市清河区话。相关资料有卜玉平(1998);张牧如(2011);王一凤、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2018-12-08

  • 醒世姻缘传》评点者葛受之考
    宗摘要:《醒世姻缘传》(或称《恶姻缘》)的评点者葛受之应为明末清初人。据《德平葛氏族谱》《光绪德平县志》等文献记载,山东德平葛氏家族的葛元祉字“受之”。从生活年代、家学渊源、人生经历、方言土语等方面,可以斷定葛元祉即是《醒世姻缘传》的评点者葛受之。通过葛元祉的生平,可以界定其评点时间的范围、《恶姻缘》的成书时间下限和东岭学道人写作“题识”和刻印《醒世姻缘传》的时间上限。同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可以断定“东岭学道人”与葛受之并不相识,而是从第三人的转述中得

    蒲松龄研究 2018年3期2018-12-07

  • 醒世姻缘传》女性服饰特征研究
    王佳阳《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人情小说,是一部晚明的浮世绘。女性形象作为《醒世姻缘传》中的一类主体形象,其身份地位多半是平民女性,包括旧家子弟之女、妓女、商人之女、商人之妻、道姑、媒婆等,可谓涵盖了社会中女性的主要部分,他们在小说中都有相应的服饰装扮描写,他们的衣裳穿着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思想观念的变化。作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把握,用人物的服饰穿着,以小见大,从而揭示出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服饰可以分等级,别尊卑,

    文学教育 2018年23期2018-11-28

  • 略论《醒世姻缘传》对《红楼梦》的影响
    巍摘要:《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两部名著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有学者认为两部小说在整体构思和命意遣旨方面有着诸多相似性。《醒世姻缘传》在时空描述、文化内容、遣词用语等方面对《红楼梦》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两部小说的成书年代相差不远,《红楼梦》的创作受到了《醒世姻缘传》的影响,从时间角度来讲也具有一定合理性。关键词: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影响;蒲松龄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引 言《醒世姻缘传》与《红楼梦》两部小说名著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王光福

    蒲松龄研究 2018年2期2018-09-13

  • 醒世姻缘传》女性服饰特征研究
    容摘要:《醒世姻缘传》作为反映明代社会社会的人情小说,其中女性形象的服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服饰具有三种特点:多元化的服装种类和款式、奢侈化的衣着和配饰、宗教化的专用服饰。这些服装特征反映出当时僭越礼制的社会风气。关键词:《醒世姻缘传》 女性服饰 多元化特征 僭越礼制《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反映明代社会生活的人情小说,是一部晚明的浮世绘。女性形象作为《醒世姻缘传》中的一类主体形象,其身份地位多半是平民女性,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8期2018-09-02

  • 从《醒世姻缘传》看女性复仇意识的发展
    肯定。以《醒世姻缘传》为例,通过人物的复仇意识,给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以一种全新的审美形态诠释人物的价值内涵。关键词:《醒世姻缘传》;女性;复仇意识一、前言在中国古代父系男权社会的压抑下,女性的存在大多就是为了衬托男性的价值。《说文解字》对“妇”的解释为“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意思是女性必须服从自己的丈夫,操劳家务。不管一个女性有多大的才能,不管她是如何的努力,她的最终命运都不是她自己所能掌控的,一旦她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7期2018-07-06

  • 明末士人对女性小脚的道德想象
    末清初的《醒世姻缘传》,被后世列为明清时期世情小说的典范之一,它不仅向广大读者展示了明末时期华北地区各阶层妇女丰富的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更有趣的是,在这特殊的成书年代,作者为各层次女性的“小脚”重重着笔,并将女性“小脚”蒙上了浓厚的道德意味。关键词:小脚 《醒世姻缘传》 女德 明末清初女子小脚本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西方男权社会自古以来对女子身体审美的一大标准[1]。在中国,至迟到魏晋时期,男性对女性小脚的迷恋和美的幻想已经显现。据《南史·齐东昏侯记》中记载

    文学教育 2018年4期2018-05-24

  • 醒世姻缘传》中折射出的明代自耕农经济兴衰 ——兼谈一条鞭法和“黄宗羲定律”
    刘晓艺·《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反映中国十七世纪社会生活的世情小说①,虽然它的主题是婚姻制度里的惧内现象,且深富儒家道德说教气息,但因其丰厚的细节还原了明代社会生活的许多场景,遂成为珍贵的史学研究资料源泉。有关《醒世姻缘传》可作历史研究资料的认识,最早由胡适提出。1931年12月,胡适完成《〈醒世姻缘传〉考证》一文,在结尾处,他第一次以超越文学的眼光评价这部书之于社会经济史、历史书写和风俗研究的重要性:读这部大书的人,应该这样读,才可算是用历史眼光去读此书。有

    明清小说研究 2018年2期2018-04-12

  • 醒世姻缘传》中的命运反讽 ——叙事语义学的阐释
    、绪 论《醒世姻缘传》是长达一百回的白话长篇小说,作于明末清初①《醒世姻缘传》的写作年代是一个仍然有争议的问题,此处采用邹宗良的观点。见邹宗良:《〈醒世姻缘传〉前言》,载袁世硕、邹宗良校注,西周生辑著:《醒世姻缘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4-18页。。作者署名“西周生辑著”,其真实身份有待考证。从全书采用大量山东方言的情况来看,作者无疑是一个山东人②参见邹宗良前引文,第22页。。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这部长篇小说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

    东岳论丛 2018年2期2018-04-11

  • 醒世姻缘传》双音节动词重叠研究
    要: 《醒世姻缘传》中动词重叠现象已经大量出现,我们在穷尽搜集该书双音节动词重叠用例的基础上,对其重叠格式﹑重叠特点等进行了重点考察,对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醒世姻缘传》中的动词重叠有自己的特点。在双音节动词重叠中,“ABAB”类格式最多,双音节动词重叠极少带宾语。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动词重叠 语法结构 语法意义《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口语化程度较高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地主要是山东济南府绣江县明水镇,全书具有浓

    文教资料 2018年1期2018-04-09

  • 从《醒世姻缘传》看晚明乡村生活
    水浒传》《醒世姻缘传》《红楼梦》等众多长篇小说中,其中又以《醒世姻缘传》中的乡村生活最为引人注意。关键词:《醒世姻缘传》 乡村 社会生活 美学意蕴《醒世姻缘传》(下文简称《醒》)作为《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桥梁,评论者对它的研究没有间断过,并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众多研究中较少从乡村视角揭示乡村社会生活。近年来,随着文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研究视角的兴起,以及《醒》本身丰富的乡村社会生活,给本文打开了一个新视角,探讨《醒》中所表现的晚明乡村生活。一、乡村自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3期2018-03-22

  • 明清小说中的动物伦理思想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尤其如此,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内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部小说是以晁源猎杀以狐狸精为首的大量动物为缘起,讲述了晁源死后托生为狄希陈,在家庭生活中受到狐狸精托生的妻子种种非人的虐待欺凌这样一个因果报应的两世姻缘故事,中间还穿插了不少人对待动物的小故事。在主题思想上,小说将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夫妻、君臣、父母子女、妻妾、师生、朋友、主仆等社会伦理关系相提并论,说明已经具有了明确的动物伦理观念;阐述了对人开展动物伦理教育,事实上是以此完成道德教育的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8-03-15

  • 醒世姻缘传》中的晁源人物形象分析
    颖摘要:《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晁源是其中塑造得较为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他对君不忠,对父不孝,对妻负义,交友有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让我们看到了纯粹的恶。关键词:《醒世姻缘传》 晁源 重色纵欲 不忠不孝 忘恩负义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110-02《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胡适称之为“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这部小说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晁源

    现代交际 2018年3期2018-03-10

  • 醒世姻缘传》语言研究综述
    彦摘要:《醒世姻缘传》作为明末清初的一部大小说,不仅受到文学研究者的青睐,其所涉及的方言、词法、句式等语言领域的问题亦备受学界关注,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绩。表现为:个案研究逐渐细化,词义研究趋于稳定,词类、句法系统化研究初步彰显等。这些成果对该书作者里居考释及近代汉语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该书语言研究成果不断,但在深度、广度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方言词汇释义工作仍需深入探索,对个案问题的研究亦应放在断代史的层面宏观比较分析与检验,对作

    蒲松龄研究 2018年4期2018-02-23

  • 醒世姻缘传》词语拾诂
    贵摘要:《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用方言写成的明代白话著作。对于其中的方言俗语,虽然前修时贤做了大量的考释工作,但是仍然有部分词语的考释存在问题。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同时期其他山东方言文献资料及现代方言材料,对其中的“和包鸡子”“诌”“调嘴”“方便”等词语进行辩证考释。关键词:醒世姻缘传;方言词;辩证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獻标识码:A《醒世姻缘传》是明代西周生用方言写成的一部长篇白话小说,许多词语在今天已经十分难解。从胡适研究《醒世姻缘传》起,其

    蒲松龄研究 2017年3期2018-02-07

  • 醒世姻缘传》语言词典探讨 ——兼评《〈醒世姻缘传〉语词例释》
    0)一、《醒世姻缘传》词语研究现状与不足(一)《醒世姻缘传》词语研究的现状《醒世姻缘传》是17世纪问世的用山东口语写成的白话长篇小说,它的文学价值早已经得到了学界的公认,鲁迅先生评价其“写社会家庭之事,描写则颇详细矣,讥讽则亦锋利矣,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1]354。从文化史的地位来说,胡适在考证《醒世姻缘传》时说:“这部百万字的小说,不但是志摩说的中国‘五名内的一部大小说’,而且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2]200说明这部小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1-30

  • 今世做人与前世宿愆:《醒世姻缘传》的叙事伦理
    100)《醒世姻缘传》是一部长达一百回的白话小说,作于明末清初,作者署名“西周生辑著”,然其真实身份尚待考证。该书用山东方言写成,可以断定作者是山东人。*参见邹宗良:《前言》,载西周生辑著:《醒世姻缘传》,袁世硕、邹宗良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9-22页。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胡适作《〈醒世姻缘传〉考证》,就称这部小说是“最有价值的社会史料”和“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载西周生辑著:《醒世姻缘传》,黄肃秋

    山东社会科学 2018年5期2018-01-29

  • 一部特色鲜明功力独到的扩展型专书词典
    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突破了以往专书词典的编写模式,开创了多书语言词典的先例;重点收录口语词汇和“熟词生义”,收词丰富而有特色;注重利用方言佐证词义,释义准确,多有发明。文章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小问题。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语言词典》 特色 成就近三十年来,近代汉语专书词典、断代词典出了不少,但按语言的地域特征把几部白话作品的词语汇集在一起编成一部词典的,还没有看到。徐复岭先生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

    辞书研究 2018年6期2018-01-04

  • 论《醒世姻缘传》对儒家师德理想的阐发
    期关注论《醒世姻缘传》对儒家师德理想的阐发李建霞《醒世姻缘传》一书塑造了一批生动的塾师形象,西周生对这一群体持两种态度,不论褒扬还是嘲讽,均因为他意识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师德沦丧的现实,企图祭出儒家师德理想的旗帜挽救当时的师风。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热爱教育事业、诲人不倦。他阐发的师德理想对我们今天的师风师德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醒世姻缘传 儒家 师德理想《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西周生所著的长篇世情小说,全书涉及社会各阶层人物几百人,且多能描写生动传神。

    长江丛刊 2017年8期2017-12-05

  • 醒世姻缘传》中的筷箸文化
    444)《醒世姻缘传》中的筷箸文化张 瑞 敏(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200444)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用“箸”字表示筷子这一餐具。从目前整理的资料可知,“筷子”的叫法源于明代的民间讳俗,并经历了词语结构转变的过程。明清小说中,“筷”字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清初的长篇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中同时出现了“箸”与“筷”两种叫法。箸或筷在小说不同语境里的运用反映了当时山东地区的筷箸文化与社会风俗。《醒世姻缘传》;箸;筷;筷箸习俗网络出版时间:2017-05-23 1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期2017-07-31

  • 醒世姻缘传》的塾师职业素养观及其现代启示
    芳摘要:《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写实性很强的小说,对研究十七世纪中国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西周生在创作《醒世姻缘传》时,遵循以“懿美和昭戒”而达到“醒世”目的的创作原则,以舒忠、陈六吉两位塾师为正面典型,以汪为露为反面教材,描绘了心目中理想的塾师形象,深刻揭露了当时私塾教育中师德堕落等问题,表达了对私塾教师职业素养的看法。西周生主张教师要德才兼备、与学生建立融洽关系、谨慎参与社会活动、廉洁自律、警惕在职业生涯中出现怠惰心理,对当今教师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仍然有一

    蒲松龄研究 2017年2期2017-07-07

  • 醒世姻缘传》中的龙氏形象
    霞摘要:《醒世姻缘传》中塑造了一批敢于反抗的妾妇形象,其中女主角薛素姐的生母龙氏堪称独特的“这一个”。从龙氏卑微的命运与其艰难的反抗两个方面深度挖掘龙氏的形象内涵,以期对龙氏有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关键词:《醒世姻缘传》;龙氏;形象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5010103纳妾在我国封建社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家境富裕的平民都可以蓄妾。但从纳妾制度形成之初,不论封建伦理道德还是法律无不规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6-07

  • 醒世姻缘传》作者为蒲松龄补证
    一步证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关键词:醒世姻缘传;蒲松龄;原型;反切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胡适考证出《醒世姻缘传》的作者是蒲松龄以来,学者们又提出了丁耀亢、贾凫西、顺治年间无名氏、崇祯年间无名氏、蒲震等人选,致使该小说的作者之争成为一桩旷日持久的疑案。否定蒲松龄的学者用来压阵的证据是周在浚写给颜光敏的一封书信,信中说:“恶姻缘小说,前呈五册,想已阅毕,幸付来价。因吴门近已梓完,来借一对,欲往寄耳。” [1] 卷三

    蒲松龄研究 2017年1期2017-04-14

  • 浅谈《醒世姻缘传》名词性四字格词语的语法功能
    语法功能《醒世姻缘传》四字格词语的语法功能,是指其在各层语法结构中所承当地语法地位,所充当地语法角色,所表现地语法特征,也就是通常所说地句法功能。下面我们主要讨论《醒》中出现的名词性四字格词语的语法功能。一、作主语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在句中经常与谓语组成主谓结构一起出现。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醒》中的名词性四字格作主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作施事类主语表示句子中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期2017-04-08

  • 醒世姻缘传》中的女圣人 ——晁夫人形象分析
    000)《醒世姻缘传》中的女圣人 ——晁夫人形象分析杜玉然(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醒世姻缘传》是出现在明清之际的一部世情小说,徐志摩说它“是一个时代(那个时代至少有几百年)的社会写生”。这部小说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多达230余人,这些人物大多戴上了作者赋予他们的善恶面具,演绎着芸芸众生相,表达出作者的善恶观念。其中,晁夫人作为承载作者儒家思想和道德理想的女圣人形象,对整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2016-12-06

  • 探析《醒世姻缘传》中悲剧婚姻的形成原因
    0)探析《醒世姻缘传》中悲剧婚姻的形成原因范焕莉(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0)《醒世姻缘传》从生活中常见的婚姻入手,讲述了一个两世婚姻的悲剧故事。在这部小说中,婚姻是贯穿全书的主脉,小说由婚姻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前世晁家与后世狄家等众多这样的小家庭看做小社会,以小见大,借当时小家庭阴阳倒置、悍妇懦夫的故事,传达了作者对明末清初家庭婚姻秩序混乱状况的失望和批判,以及重建传统理想秩序和重塑完美家庭伦理的向往。醒世姻缘传;悲剧婚姻;家庭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2016-12-06

  • 论《醒世姻缘传》中的婚姻观
    高建荣论《醒世姻缘传》中的婚姻观吕明凤 高建荣《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作家西周生所著的一部长篇世俗小说,是17世纪中叶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又一部以婚姻家庭题材为背景的百回世情小说。古代社会的婚恋大多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条件下产生,这就使婚姻中产生了许多不平等的现象,男尊女卑、宠妾轻妻等一系列造成家庭矛盾的问题。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明代婚姻形态、古代社会心理等方面入手,来分析《醒世姻缘传》中的婚恋观。西周生 《醒世姻缘传》 婚恋观鲁迅先生说过

    长江丛刊 2016年21期2016-11-26

  • 醒世姻缘传》人文社整理本的成功与不足
    :新出的《醒世姻缘传》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本,充分吸收了自亚东本以来的校点成果和学术界数十年来对该书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后出转精,在标点、校勘、注释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功,但也存有一些失误和不足,有待改进和提高。关键词:醒世姻缘传;人文社整理本;成功与不足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上世纪30年代初,汪乃刚整理的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简称《醒》)新式标点本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开创了采用现代手段整理《醒》书的先河。至80年代初,齐鲁书社

    蒲松龄研究 2016年3期2016-11-14

  • 从《醒世姻缘传》海会的人生观看明末清初女性处境
    摘 要:《醒世姻缘传》中的姑子海会是整本小说中最离经叛道的女性形象,海会为了绝对的自由,选择了自己独特的反抗方式:不为人妻,不为人妾,不当娼妓,用堕入空门享受自由的性爱和平等的人格。本文从海会叛逆思想根源出发探寻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和女性处境。关键词:海会;姑子;堕落;觉醒《醒世姻缘传》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著名的现实主义的小说,也是一部重要的世情小说,该书成书于明末清初,作者为山东人西周生。全书描写了明正统年间至成化年间一个家庭中一男三女冤冤相报两世恶姻缘的故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2期2016-05-30

  • 十七世纪中国的社会伦理状况考查——以《醒世姻缘传》为中心
    ——以《醒世姻缘传》为中心赵博(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摘要:明代中晚期以来,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在伦理层面也有所反映。以《醒世姻缘传》为例可以看出,虽然“三纲”依然是社会的伦理基础,但是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宗族关系以及家庭的重心都在转化,传统的礼制受到了挑战。心学在这个时期产生,强调道德的主体理性,道德平民化、内向化,对民众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传统礼法的约束力下降,新的伦理规范还没有产生,整个社会的伦理状况陷入混乱。关键词:《醒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2-20

  • 醒世姻缘传》与明末清初的戏曲生态
    00)《醒世姻缘传》与明末清初的戏曲生态赵璐(山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摘要: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为研究明末清初的戏曲生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小说展现了明末清初的演剧风俗和戏曲接受等情境,还塑造了梁生、胡旦两位另类优伶形象。后者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戏曲史料中的士优关系,从而使《醒世姻缘传》的戏曲史料价值获得提升。关键词:《醒世姻缘传》;明末清初;史料;戏曲生态《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上承《金瓶梅》,下启《红楼梦》的长篇章回世情小说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