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 论东汉之“真”
    摘  要:《论衡》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部不可忽视的巨著,两千年以来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汉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既积极汲取先秦诸子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又敢于挑战权威,对当时整个思想界的非理性思想进行批判、肃清。《论衡》是用来阐明是非之言,确立真伪标准的。王充用尽心思,创作此书来讥讽世上喜好奇异怪诞言语和虚幻荒谬文章的的不良风俗,即“疾虚妄,求实诚”。关键词:论衡;疾虚妄;求实诚;真一、《论衡》成书背景及其评价人的思想总会受到物质的

    美与时代·下 2023年5期2023-06-28

  • 王充《论衡》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
    多研究“王充与《论衡》”的专家学者及研究论著对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交流及其“走出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王充《论衡》在俄罗斯的译介斯婕布金娜(Т.В.Степугина,1923-2016)在《中国古代哲学——汉朝篇》(1990)篇中说道“本世纪初,德国汉学家阿尔弗雷德·福克将《论衡》译成英语,且完整译本只有一本。1954 年苏联研究员彼得罗夫的著作《王充——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中,他翻译了《论衡》的多篇章节和节选,这对理解王充的世界观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3-21

  • 命定之下的个体修为:王充“贤者命困”论旨趣探微
    思想家。在王充《论衡》的开篇位置,有若干篇讨论“命运”问题的文章。如果说《论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那么命运论则构成这一体系演绎、展开的逻辑前提,它是王充整体哲学之能成立的理论出发点。王充谈命,与他对个体实践的认识和建构有关。目前,学界关于王充命论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大多没有联系其个体实践论来探讨。以往认为,王充认同以宿命支配人生一切行为,其实践论是消极而无甚意义的,甚至据此质疑《论衡》有没有价值论(1)如徐复观认为王充“将人生、政治、社会一举而投入于机械而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2-05

  • 王充阅读渠道新探 ——基于文献文化史视角的考察
    可知”②黄晖:《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册,第1176页,第1205页。;其著述《论衡》洋洋二十余万字,历来被认为是辑佚、校勘、研究周秦两汉文献的渊薮。20世纪以降,受惠于黄晖、刘盼遂、岳宗伟、吴从祥、智延娜等前修时彦的不断探索,学界对《论衡》引书状况已有较为充分的了解③黄晖《论衡校释》、刘盼遂《论衡集解》既以注释《论衡》为务,梳理引书状况自是应有之义。另可参见岳宗伟:《引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历史学系,2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04

  • 地域文化视角下王充“疾虚妄”思想初探
    冯世明 杨 懿《论衡·佚文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①黄晖:《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870页。其中“疾虚妄”,即王充对自己学说精要之概括,历来为后世学者所重视。目前学界关于“疾虚妄”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哲学史的研究取径,即将“疾虚妄”作为一种哲学命题展开批判性的论证,因此评价往往有所偏颇,或称赞其为科学的批判精神、唯物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②关于此类观点的论说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6期2022-02-24

  • 王充对今文经学的批评及其局限性
    3期。。在所著《论衡》中,王充以气论对今文经学的灾异谴告说进行了具体的剖析与批评,然而他的这种剖析与批评之中又存在矛盾与不足。以下详论之,以就正于方家。一、王充其人及其学术思想渊源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郡上虞(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他出生于光武帝建武三年即公元27年,约卒于汉和帝永元九年即公元97年,历东汉前期光武、明、章、和帝四朝。王充尝自述其家世道:“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理论学刊 2021年1期2021-12-27

  • 汉末《论衡》初传
    摘 要: 汉末《论衡》能够突破会稽一地,传至北方,这在《论衡》传播、接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论衡》从乡邦文献到获得全国性影响之间的重要一环,东晋葛洪首倡蔡邕“入吴始得《论衡》”说,作为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在此期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关键词:蔡邕 王充 《论衡》 传播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其生于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192)。蔡邕一生著述颇丰,今人邓安生整理的《蔡邕集编年校注》综合前人成果,是目前较为全面的本子,本文引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刘光斗评点《论衡》研究
    重要作品一般,《论衡》亦进入评点者的视野,并陆续出现几种评点本。评点作为一个特殊现象,在《论衡》接受史研究中应具有重要位置,然而前辈学人较少关注。本文选取刘光斗《论衡》评点本作为研究对象, 以期为《论衡》接受研究作有益补充。1 刘光斗其人其书刘光斗(1591—1652),字晖吉,号讱韦,晋陵人。明天启五年(1625)乙丑科进士,历任浙江绍兴府推官、浙江乡试分考官、广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寺丞,任职期间多有政绩,有贤声。顺治二年,降清,奉命安抚常州,顺治九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1-30

  • 王充文体意识的文学史价值 ——以“论”体为中心
    予以观照,并对《论衡》的文体意识予以揭橥,显示出宏阔的学术视野,论证过程也体现出极强的逻辑思辨能力。或许是通论视角无法给《论衡》更多篇幅,(2)这是《论衡》的“文体研究”较为普遍的情况,专著如吕逸新:《汉代文体问题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11年;论文如杨东林:《汉代文体观念论略》,《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这些都是宏观视角下的讨论,总体上都对汉代文体研究有着重要贡献。其中虽然有涉及《论衡》“文体研究”的内容,但限于体例,未能进一步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1-29

  • 王充的《论衡》是一部自相矛盾的哲学文本吗?*
    英瑾一、导论:《论衡》文本中的不融贯性究竟来自何处?要为东汉哲学家王充的主要著作《论衡》(1)现在比较流行的《论衡》版本是《论衡校释(附刘盼遂集解)》(中华书局2020年版),但为了方便不同版本的持有者,笔者引用原文时,采用“篇名的序数、节的序数”的格式,即“《论衡》36.1”意思是“《论衡》第三十六篇第一节”。需要注意的是,《论衡》的英译本( Lun-hêng, Part 1&2, translated by Alfred Forke, New York

    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2021-11-24

  • 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不载王充之考论
    书·经籍志》将《论衡》列入子部杂家,《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文献通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沿循此例,已成学术定格;《后汉书·文苑传》未列入王充,而王充本传未提他的文学作品;《诗品》《玉台新咏》《文选》未选录王充作品;只有《文心雕龙》论及王充《论衡》,王充自然不被载入《中古文学系年》。如此,王充缺席中古文学发展的行列,在两汉之际、东汉初的文学发展、演变的链条上就形成了历史性的空缺,难见其所处的历史维度及其对思想、文化、文学发展的贡

    东吴学术 2021年4期2021-04-14

  • 论衡》征引“道家”类文献新探
    29,其代表作《论衡》,洋洋20余万言,雄赡浩博,是古今公认辑佚、校勘、研究周秦两汉文献之渊薮。近百年来,受惠于黄晖、刘盼遂[2]、岳宗伟[3]18-22,30-60,202-331、吴从祥[4]、智延娜[5]等学者的不断耕耘,学界对王充的阅读视野、知识构成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然亦有未尽之处。此因王充自许“《六略》之录,万三千篇,虽不尽见,指趣可知”(《论衡·案书篇》,下文仅称篇名)[2]1176,但近人研究《论衡》引书,多集中于“六艺”类文献的梳理①,对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28

  • 王充人性思想及其启示
    -40。王充在《论衡》中对孔子人性思想有过征引,如《论衡·本性》篇:“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因为“中人”无分于善恶,所以,王充认为“习”对“中人”有比较明显的作用,可以“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论衡·本性》)。《论衡·本性》篇还有:“故孔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性有善有不善,圣化贤教不能变移易也”,用孔子“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论证其“至于极善极恶,非复在习”(《论衡·本性》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12

  •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lance (《论衡》, Lun Heng), “the qi of heaven and earth is interlinked and gives rise to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Wang, 1974, Chapter 18), that basic element connects with human body and constitutes the primordial qi which functio

    Language and Semiotic Studies 2020年2期2020-08-10

  • 王充《论衡》中“命”的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03 一、王充《论衡》中“命”的内涵王充《论衡》中论及的“命”的内涵首先是作为“天命”来理解的。王充认为一个人的遭遇,归根到底是由“命”决定的,而“命”的实现还有待于满足外在的偶然条件,即“时”。至于决定“命”的,则是天地星宿这种物质实体在不断的运动中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的物质性的气,而不是神秘的,有意志的“天”。在他看来,人的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其在母体时偶尔禀气的薄厚,富贵贫贱,性善性恶也是由偶尔禀气的性质决定的,与人的道德才能无关。那么这神秘的命到底从何

    理论观察 2020年1期2020-05-11

  • 王充思想新探
    烈的词汇是研究《论衡》时必须注意的几个重要观点。不过王充在通过“偶然”、“自然”来建构世界观时,经常会连带提出一个“合”的概念,例如论述“偶”的涵义时,有时候会刻意让“偶合”二字连用;论述“自然”的涵义时也总是强调“合于自然”的说法,这种“合”的概念,减低了他的命定论的消极色彩而更近于道家顺乎无为,安时处顺的超脱生命之道。关键词:王充;《论衡》;命定;道家;偶合;黯然谐合作者简介:吴秉勋(1979.3-),男,汉,中国台湾新竹人,台湾东海大学文学博士,厦门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5期2020-04-01

  • 语言接触视角下受事主谓谓语句的发展*
    语》《孟子》及《论衡》和《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对同时期中土文献和汉译佛经的受事主谓谓语句进行横向比较时,我们选取《撰集百缘经》及其它汉译佛经。一、《论语》《孟子》与《论衡》受事主谓谓语句的比较本文选取《论语》《孟子》和《论衡》作为语料来源,是因为这三部文献的成书时代比较明确,其中《论语》《孟子》能够代表先秦汉语的面貌,而《论衡》正是中古汉语的开端,同时书中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口语性,能够代表汉末这一历史时期的语言特点。《论语》《孟子》中共检得受事主谓谓语句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3-04

  • 王充与先秦道家
    230036)《论衡》提及道家思想和道家代表人物的次数虽然不多,但是,道家思想对王充思想的影响较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周桂钿认为,《论衡》中涉及老子的文字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引孔子把老子比作龙的话”“二是天道自然无为”“三是恬澹无欲、全身养性、延年度世”[1]227。王充“天道自然无为”思想,在《论衡》中随处可见。王充本人认为,自己在论述“自然”之说时是“试依道家论之”(《论衡·自然》);其天道思想“合黄老之义”(《论衡》)。胡适认为,王充“提出自然主义,恢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5

  • 论衡》征引“诸子类”“诗赋类”文献新探
    629,其著述《论衡》,洋洋二十余万言,旁征博引,历来被认为是辑佚、校勘、研究周秦两汉文献之渊薮。20世纪以降,受惠于黄晖、刘盼遂[2]、岳宗伟[3]18-22,30-60,202-331、吴从祥[4]、智延娜[5]等前修时彦的精耕细作,学界对王充的阅读视野、知识构成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但亦有未尽之处。王充自许“《六略》之录,万三千篇,虽不尽见,指趣可知”[2]1176(《论衡·案书篇》,下文引本书,若无特殊情况,仅称篇名),足见其对汉代人图书六分法下的“

    唐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09

  • 论衡》的海洋论议与王充的海洋情结
    王子今王充著《论衡》,成就了体现东汉时期思想文化丰收的代表作。作为汉代文化史乃至中国古代思想史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亦形成深刻影响的名著,《论衡》内容丰赡,视野宏阔,思辨精深,论说明朗。《论衡》中涉及海洋观察乃至海洋开发之有关鱼盐经营、航运实践、地理知识、神秘信仰等方面的内容,以越人重视海洋开发的传统为基础,亦以战国秦汉时期海洋探索及早期海洋知识积累为文化背景,具有值得重视的价值。有些认识,来自亲近海洋的自身体验和具体感觉。《论衡》书中涉及海洋气象知识、海洋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2-22

  •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细说”
    说法汉代王充在《论衡·对作》中写道:“况《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辩照是非之理......”这句话是说,何况《论衡》只是细说微论,解释世俗的疑惑,辩明是与非的道理。在这里,“细说”是王充自谦的一种说法。今解——“细说”在今天现代汉语中的“细说”,通常解释为详细地解说、述说。窗外,似开未开的油菜花,黄中见青,稻田生青,柳枝也是青青,曼语细说之间,风景永恒不动。春带愁来,春归何处,春使人平静,也叫人如何平静。——金宇澄《繁花》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6期2019-09-10

  • 论衡》对《吕氏春秋》的评点与称引
    《新论》、王充《论衡》以及黄老帛书《黄帝四经》、汉代悬泉置壁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等,都可看出来,以至于徐复观在《<吕氏春秋>对汉代学术政治的影响》一文说:一般地说,经学是两汉学术的骨干,也是支持、规整两汉政治的精神力量,但两汉士人,许多是在《吕氏春秋》的影响下来把握经学,把《吕氏春秋》对政治所发生的巨大影响,即视为经学发生的影响;离开了《吕氏春秋》,即不能了解汉代学术的特性,这点却被人忽略了。所以为了打开探索两汉学术思想特性之门户,便应先从《吕氏春秋》所及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7-15

  • 《左传》与《论衡》“之”字用法比较
    之多,东汉王充《论衡》“之”字出现了9617次,不少学者分别对两部书中出现的“之”字的具体用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据何乐士先生的《左传虚词研究》,认为“之”字有五种用法:代词、助词、连词、语气词、动词[1],杨柯先生也对《左传》“之”字用法进行了定量研究,认为“之”字用法除了何乐士先生提到的五种用法以外,还有兼词、介词的状况[2]。吴庆峰先生在《〈论衡〉虚词通释》中指出“之”可用作代词(第三人称代词)、连词、助词[3],而谢文乾先生则认为《论衡》中的“之”有动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2019-05-20

  • 王充《论衡》中的乐论思想研究①
    ]1205著有《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书,除《论衡》流传至今以外,其余书等均已亡佚。《论衡》在当时并不为人所重,直到东汉末年,得到蔡邕等人的宣扬才声名鹊起。[1]1238②葛洪《抱朴子》:“王充作《论衡》,北方都未有得之者。蔡伯喈常到江东得之,叹其文高,度越诸子。”转自: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1238.后人对于王充《论衡》思想的评论争议很大,批评者认为其:“立说乖戾,不足道”,[2]赞赏者则认为其:“正虚妄、审向背,怀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9年3期2019-01-09

  • 《超奇》中的作者论和“疾虚妄”思想
    的文学理论家。《论衡》历来被认为是王充的代表作品,王充在其中提出了许多创新性观点,如通过“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如夫妻合气,子自生矣”表达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通过“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批判鬼神之说,通过“圣人之言,不能尽解,说道陈义,不能辄形”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孔学①等等。《论衡》一书的主旨,用王充本人的话来说,就是“疾虚妄”②。二、《超奇》中的作者论(一)产生的背景战国之前的文学,属于集体文学创作时期。上古神话、《诗经》等没有明确的作者署名。就连

    长江丛刊 2018年5期2018-11-15

  • 读《弈喻》
    如此,则王充之《论衡》,柳宗元之《非国语》,李贽之《焚书》,又为何而作呢?王充著《论衡》的目的,就是为了“《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评也”。他不但訾古人之失,而且将矛头直指圣人,著有《问孔》《非孟》。柳宗元也自称,“今余为是书,非左氏(左丘明)尤甚”。且其好友李景俭(字致用)曾作《孟子评》一书(今失传),“致用之志以明道也,非以摭《孟子》,盖求诸中(大中之道)而表(表明)乎世焉尔”。至于李贽,则更是明确表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知堂谓在中国历史的

    杂文月刊 2018年13期2018-11-15

  • 中国古代毒物知识的科学源头 ——基于王充《论衡·言毒》等篇章的综合考察
    19)东汉王充《论衡》一书紧密联系当时社会实际,从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入手辨析讨论了若干重要问题,“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后汉书·王充传》),通过辩证批驳兼用“问孔”“刺孟”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时人谓之“异人异书”①,后来也被视为悖逆之人而大肆批评②。尽管囿于儒家学理观念的影响,儒生治经时对《论衡》不甚重视[1],但《论衡》一书在传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诸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6],也使得《论衡》成为研究汉代经济、社会、文化、科技问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0-08

  • 浅析王充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王充;《论衡》;中人中图分类号:K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8-0150-02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衡》一书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他的很多教育思想,比如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唯书、不唯上,以培养鸿儒为教育目标的思想,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局限性,甚至在当代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王充的“中人”思想(一)世人大多为“中人”王充在《本性篇》中分析了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告子的“人性无善

    学理论·下 2017年8期2018-03-30

  • 论衡》个人性语法现象探析
    401331)《论衡》是东汉时期的代表性语料。刘盼遂序《论衡集解》云:“王氏自有其字典也。世谓西方大学人均有个人字典,予谓我国周、秦、两汉诸子亦莫不然。试取一编阅之,即可知。”其中“王氏自有其字典”,即指《论衡》中有不少王充自创独用的个人言语。不言而喻,绝大多数文献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个人特色,从而形成个人言语。在我们看来,作为汉语史研究基础的文献语料,所反映的都不是一个共时的、静态的、同质的语言系统,其中不乏带有仿古、新兴、地域、语体、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3-29

  • 从丧祭礼俗看“屋漏”的本义与寓意
    并无冲突。王充《论衡·书解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中的“屋漏”不单单指漏风、漏雨的房屋,还包含着郑玄所谓的“幽昧”“厞隐”等义,施政者唯有自我保持警觉,常常自省,方能发觉、吸纳“草野”“诸子”的不同见解,匡正“政失”与“经误”。关键词:《大雅·抑》;屋漏;刘熙;《论衡》;政失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10-0135-06东汉王充《论衡·书解篇》中有句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

    中州学刊 2017年10期2017-12-06

  • 论衡》选读
    天者,普施气万物之中,谷愈饑而丝麻救寒,故人食谷、衣丝麻也。夫天之不故生五谷丝麻以衣食人,由其有灾变不欲以谴告人也。物自生,而人衣食之;气自变,而人畏惧之。以若说论之,厌于人心矣。如天瑞为故,自然焉在?无为何居?…………或曰:“太平之应,河出图,洛出书。不画不就,不为不成。天地出之,有为之验也。张良游泗水之上,遇黄石公,授太公书。盖天佐汉诛秦,故命令神石为鬼书授人,复为有为之效也。”曰:此皆自然也。夫天安得以笔墨而为图书乎?天道自然,故图书自成。晋唐叔虞、

    月读 2017年10期2017-10-18

  • 论衡》: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代表作
    汉王充的代表作《论衡》又是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的重要著作。官场失意后著书立说关于王充的生平,主要记载在《论衡·自纪篇》以及《后汉书·王充传》中。王充,字仲任,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他的先祖,本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因立了军功,封于会稽阳亭,但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就被削去爵位而成为普通平民,从事农耕。他的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论衡·自纪篇》中用的是“任气”一词,结果可想而知,就是与谁都合不来,结怨众多。此后不久便赶上了灾荒年头,又值兵荒

    月读 2017年10期2017-10-18

  • 浅析王充《论衡·问孔篇》的批判性思维
    )【摘要】王充《论衡》一书闪烁着“疾虚妄”的批判性思维光芒,虽有其自身的缺陷,但对我国思想史理论与实践研究有重要意义。其批判思维源于当时社会多维度思想冲击及其自身三重身份秉性,有明显时代印记。本文将以《论衡?问孔篇》为文本,分析其批判性思维及对我们当今社会的方法论借鉴意义。【关键词】王充 《论衡·问孔篇》 批判性思维王充(27—约97),字仲任,东汉思想家哲学家批判者,会稽上虞人(今浙江),著《论衡》一书,凡八十五篇(《招致篇》为存目佚文)。我国自秦汉以来

    商情 2017年9期2017-04-29

  • 先秦道家思想研究发凡*
    ”之说贯穿整本《论衡》,王充还专门著有《自然》一篇。“自然”一词在《论衡》中前后共计出现了66次[1],而且还不包括虽言及“自然”之意,未使用“自然”之词的地方。当然,王充“自然”之说与道家“自然”之说并非完全相同,王充所谓的“自然”与老、庄所谓的“自然”只有部分相似,还有部分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是王充对老、庄“自然”之说的发展与创新。道家经典《老子》哲学的核心内容是“自然”、“无为”,王充直接继承道家“自然”、“无为”的概念,提出“天道自然无为”思想。王充

    重庆社会科学 2017年2期2017-03-28

  • 汉语分析型致使结构在中古的发展 ——以《论衡》“使”字句为中心
    的发展 ——以《论衡》“使”字句为中心□陈国华目前,汉语分析型致使结构历史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还有较大研究空间。本文对《论衡》中的“使”字句进行了分类描写和穷尽统计,并基于生成语法对致使结构研究的传统,特别是Folli&Harley(2007)对致使轻动词的研究,讨论致使结构在中古的发展演变情况。本文认为中古汉语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在“使”语法化为vCAUSE之后取得了数量优势,呈现出逐渐取代vDO“使”的趋势。另外,“使”的完全动词用法刚刚开始往专门

    现代语文 2016年36期2017-01-20

  •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言之类也。——《论衡·超奇篇》【原文释义】凡是重视融通的人,可贵之处在于看重运用所学的知识。反之,仅仅能够诵读,读诗读经,即使数量达到千篇以上,与鹦鹉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没有什么区别。【经典简介】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文献。“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论衡》 一书在封建社会里一直被视为异端邪说,但是《论衡·超奇篇》在我国思想史上、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超奇篇》内容丰富,思想警醒、深刻。书中,王

    前线 2016年7期2016-07-30

  • Socialist Marketing Economy Needs Safeguards of Laws
    察》,《清华法治论衡》2001年第1期,第70页。〔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412页。〔3〕《共产党宣言》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4页。About the author:Chen Ting,MA,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research field: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学术界 2016年4期2016-02-28

  • 宋代《论衡》研究综述
    伟摘 要:王充《论衡》一书,以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深受历代学者青睐与关注。宋代以后,随着儒学地位的强化,宋人思想渐趋保守、正统,文学观念与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影响着学者对《论衡》的认识与评价,被视为《论衡》一部离经叛道之书,这种看法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对王充及《论衡》的评价。尽管宋代对王充及《论衡》以批评为主,但否定中仍蕴含着积极因素,其在宋代的广泛流传以及在宋代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仍不容忽视。关键词:《论衡》;王充;宋代;综述中图分类号: K206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4期2015-10-21

  • 汉语史专书词汇研究的一部力作——《〈论衡〉词汇研究》述评
    究成果问世。《〈论衡〉词汇研究》一书(徐正考、王冰、李振东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便是以《论衡》词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词汇学相关理论,试图探讨当时词汇发展总体面貌的力作。综观此书,胜义迭出,特点良多,今仅就此书发其菁华。一、以《论衡》为点,以点窥面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序言中说:“研究古代语言,我认为应该从横纵两方面做起,所谓横的方面是研究一代的语言,如元代。其中可以包括一种文学作品方面的,如元剧;也可以综合这一时代的各种材料,如元剧之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8-15

  • 宋代文学观念对《论衡》评价的影响
    宋代文学观念对《论衡》评价的影响王奥博 (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050000)王振伟 (河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 050000)《论衡》是东汉王充所著的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历代学者对其褒贬不一。每个时代对一部作品的评价都体现了这一时代的思想意识和文学理念。本文主要从文学观念这一角度,剖析宋代文章观对于《论衡》评价的影响。《论衡》;宋代;文学观念;影响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宋代《论衡》研究”(项目编号SQ151151)研究成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2015-07-12

  • 读书之“见”
    起乡贤王充,其《论衡》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抨击时代弊端,不必说作为异端邪说其时根本不可能出版,对出身细族孤门的王充又谈何容易。可就在《论衡》成书的150余年后,东汉大知识分子蔡邕,为躲避宦官的迫害,“亡命江海,远踪吴会”,便有了结识《论衡》的机会。避险中的蔡邕,自更能理解《论衡》对于社会弊端的批判,尤其当其重获自由后携此孤本回到京师,与知识文化精英交谈中频频传布王充的见解,他便成了《论衡》的传播者。与其说,是蔡邕发现和传播了《论衡》,倒不如说,是蔡邕的才识和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4期2015-06-01

  • 从语言单位的性质看《论衡》反义类聚的构成
    位这一角度研究《论衡》反义类聚的构成,其类别主要有词素与词素形成的反义类聚,词与词形成的反义类聚,词组与词组形成的反义类聚以及词与词组形成的反义类聚。其中,前两者是《论衡》反义类聚的主体,代表着《论衡》反义类聚的基本特点。关键词:《论衡》 反义类聚 词素 词 词组“反义类聚”是由语义上相反相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的语言单位形成的集合体,这些语言单位主要包括词素、词和词组。反义类聚要求聚合的双方具有反义关系,而且具有反义关系的语言单位至少有两个。同时,由于聚

    现代语文 2015年4期2015-05-30

  • 宋代《论衡》研究综述
    71002)自《论衡》诞生以来,对它的评价与研究始终不曾间断。两千年来,历代学者和思想家对之褒贬不一,但其“距师”“伐圣”、批判、怀疑精神屡遭贬薄,则是不争的事实。学者黄晖《论衡校释·自序》将中国古代对《论衡》的认识分作三个时期:一是自汉代到唐代,此段时期认为《论衡》是一代伟著;二是受理学影响并带有道学习气的宋代,认为《论衡》是一部离经叛道的书,这一看法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对王充及《论衡》的评价;三是明清时期,取其辩博的文人学者都极力表彰此书,但对《问孔》《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19

  •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思想逻辑与时代命运
    王充;天人感应;论衡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王充以其巨著《论衡》独树一帜。同时,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中,王充也是一个引人争议的人物,不同时代人们有不同的褒贬评价。所谓褒之者,谓其“一代英伟”[1]1237,所谓贬之者,谓其“非圣无法”[1]1245,“罪至于漫天”[1]1258。及至现代学术研究与发展中,王充的思想史地位得到空前提升,被当作“唯物主义者”和反对“封建神学”的“斗士”。其中,最能承载这些思想标签的,就聚焦于他对汉儒“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了。然

    学术交流 2015年3期2015-02-25

  • 论衡》与《文心雕龙》对情感功能认知的演进
    300071)《论衡》与《文心雕龙》对情感功能认知的演进刘 银 清(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情感之于文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表现,也必然会引起文学批评的关注。《论衡》与《文心雕龙》都对情感功能有着独特的认知,这种认知恰好反映了文学由从属走向相对独立的过程。因此,探讨两者对于情感功能认知的演进,也就能更好地认识文学如何走向“自觉”。《论衡》;《文心雕龙》;情感功能;演进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

    运城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4

  • 王充《论衡》中的气象思想浅析
    摘 要]王充的《论衡》是一部包含了丰富自然科学知识的哲学著作,内容涉及宇宙、天文、历法、地学、生物、医药、物理等多个方面。王充的许多思想是与董仲舒针锋相对的,其在著作中就多次运用气象灾害和异常天象等自然现象作为论据来驳斥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因此,王充不仅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具有科学的认识,还对热力学、光学等气象学等知识有其自己的见解,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为后世的气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关键词]王充;论衡;气象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期2014-11-11

  • 《初学记》引《论衡》考略
    。《初学记》引《论衡》篇目和次数如下:《说日篇》3次;《雷虚篇》2次;《吉验篇》1次;《祭意篇》1次;《别通篇》1次;《论死篇》1次;《效力篇》1次;《乱龙篇》1次;《超奇篇》1次;《累害篇》1次;《是应篇》3次;《语增篇》1次;《刺孟篇》1次;《量知篇》1次;《奇怪篇》1次;《物势篇》1次;《无形篇》1次。书中有明言引自《论衡》,而不见于现存《论衡》者;亦有抄录《论衡》,非为全文摘录,而是从中选取一段或者一句,又有省简者;除此之外,还有异文。一、不见于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10-08

  • 许德厚《详注论衡》初探
    节义》《政务》《论衡》问世,但多已亡佚,流传下来的仅有《论衡》一书。今本《论衡》共三十卷,全目八十五篇,《招致》一篇有目无篇,实存八十四篇。自《论衡》诞生以来的两千年间,关于王充和《论衡》的评价与研究一直未曾间断,也留有颇多争议。由于“问孔”“刺孟”,王充被后世学者认为对圣人不敬;在《自纪篇》中如实记述祖上“勇任气”“横道伤杀,怨仇众多”[1]等不光彩的历史,又企图从历史上寻找证据,来证明父祖不好并不影响后代成才,王充又被视为不孝。清代乾隆皇帝曾称王充“非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10-08

  • 从《论衡》之反义相成词看《汉语大词典》的疏误
    值的参考资料。《论衡》是东汉时期王充的一部唯物主义无神论著作,它被历代文人典籍所征引和著录。该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流畅,口语性较强,全文约22万字,有较大的词汇量,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东汉时期的词汇面貌及汉语特征。反义相成词是指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所构成的并列式复合词,也称对立词、反义合成词、反义复合词。《论衡》全篇共有反义相成词225个。本文即以这225个反义相成词为主要语料,考察《大词典》在书证、收词及释义等方面的不足,以期为以后的辞书编纂及修

    焦作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论衡》“倭人”考释 ——以“畅”“雉”“宛”及“五服”为线索
    ,如东汉王充的《论衡》是其中之一。通过对“倭(人)”的记载,《论衡》将“中日交通史”追溯到了西周,并数次直接提及“倭(人)”向周天子“献畅(也作‘鬯’)”的事迹。这是极为珍贵的史料。但是《论衡》作为史料而言,有三个缺点:语言简略,考引不详,训诂繁杂。这三个缺点虽不属于致命伤,却让很多研究者陷入困境——到底能否将《论衡》视作信史——争议一直不断。其中“倭人献鬯”的记载屡遭当代学者质疑。我们认为,即便《论衡》记载的“倭人献鬯”质疑颇多,在缺乏充分证据的前提之下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3期2013-04-02

  •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王充元气自然论探析
    皆禀元气”语出《论衡》,是王充哲学的著名命题。借助这一命题,王充在肯定元气是万物本原的前提下,进一步阐释了人与万物的区别以及人的命运,同时通过元气在人形体上的表现预测人的命运,从而让人更好地幽居而待命。一、“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中国哲学对气的偏爱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气就成为著名的哲学范畴,《管子》、《庄子》对气的探究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与前人不同的是,王充明确提出“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的命题,以此突出气的本原地位,并将气与元合称为元气,用以标志世界万物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8-15

  • 汉末中原清谈与江南的关系考论
    识。他对王充的《论衡》评价很高,这将在下文详细讨论,此处从略。又对会稽赵晔表达了称赏之情,史书说:“晔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至会稽,读《诗细》而叹息,以为长于《论衡》。邕还京师,传之,学者咸诵习焉。”⑭《三国志》虞翻本传裴注引《会稽典录》中朱育之语,说王朗问虞翻会稽有哪些英俊,虞翻对曰:“有道山阴赵晔,征士上虞王充,各洪才渊懿,学究道源,著书垂藻,骆驿百篇,释经传之宿疑,解当世之槃结,或上穷阴阳之奥秘,下摅人情之归极。”⑮如此,在会稽士人看来

    文艺评论 2012年4期2012-08-15

  • 试论《论衡》的文献价值
    530001)《论衡》按王充的话来说是一部“疾虚妄”的著作,“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亦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从书名看,衡即称量,《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王充解释说 :“《论衡》,论之平也 ”。又说:“《论衡 》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也”。从王充自己的解释来看,他写作此书就是要对以往与当下的思想、学说加以衡量,评判真伪,定其轻重,攻击虚妄。《论衡》一书内容广泛、思想丰富,历来研究者都非常重视对此书的研究。通过对中国知

    图书馆界 2011年1期2011-11-21

  • 章太炎和他的《国故论衡
    一、章太炎《国故论衡》的名义清同治七年戊辰十一月三十日(公元 1869年 1月12日),章太炎先生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一作“梅叔”)。因倾慕明末清初爱国学者顾炎武(名绛),改名绛,别号太炎,太炎先生的弟子、后学和仰慕者多以这个别号相称。他的笔名、别号较多,主要有:绛叔、章燐、章缁、章氏学、西狩、日本西狩祝予、陆沉居士、穷荒孤客、台湾旅客、亡是公、猎胡、支猎胡、末底、戴角、独角、支拉夫、支那夫、独立生、毛一、膏兰室

    邯郸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王充“论说”思想探析*
    008)王充;《论衡》;论说;形式逻辑王充(公元27~97年),字仲任,我国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出身“细族孤门”的王充,“淫读古文,甘闻异言”[1],“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学识渊博,才智超群。他一生著述多种,除《论衡》一书,余皆遗失。今本《论衡》共有85篇,其中《招致》一篇有录无书,实则84篇。在《论衡》中,王充对论说的性质、作用、要求以及评判标准,作出了分析探讨。《论衡》是我们研究王充论说思想的主要材料。一、论说的实质和作用《论衡·自纪》云:“论说辩然否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