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状

  • T2~T5 椎管内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伴多发骨转移1 例
    T5 椎管内)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 ARMS)。临床诊断:T2~T5 椎管内ARMS 伴多发骨转移。图1 T2~T5 椎管内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并多发骨转移 A.胸椎T2WI; B.胸椎弥散加权成像; C.胸椎增强T1WI; D.病理图(HE,×400) (箭示病灶)讨论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由横纹肌及可分化为横纹肌的组织细胞恶变而来,WHO 软组织肿瘤分类(2020 年,第5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23年11期2023-11-23

  • 矩形窄缝通道内泡状流-弹状流流型转变准则研究
    等[4]统一分为泡状流、弹状流、搅浑流和环状流,并提出相应的转变准则。然而由于表面张力和惯性力对气泡的影响,常规通道内两相流的相关计算方法对于窄缝通道的适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评估。在窄缝通道内,表面张力较强,使得环状流中的分层流动消失,环状流的液膜趋于更均匀。其次由于受到空间限制,气泡会向上或向下拉长迅速膨胀[5]。Mishima等[6]通过中子照相技术获取几何尺寸为1.07 mm×40 mm和2.45 mm×40 mm的窄矩形通道流型并绘制流型图,并改进M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2年12期2022-12-16

  • 水下航行体壁面多孔排气泡状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对近壁面多孔排气泡状流进行实验研究,分析流动参数和主流的加减速状态对泡状流掺混融合特性的影响。1 近壁面气液两相流全流场显示技术1.1 水洞及近壁面通气系统实验研究基于高速水洞开展,图1为该水洞示意图,水洞主要由进水管、收缩段、实验段、扩散段、弯管段和回水管六部分组成,其中实验段尺寸为700 mm×70 mm×190 mm。表1 给出了该水洞稳定运行时的基本性能参数,其中最大流速可达到20 m/s,空化数最小为0.30,湍流强度分布均匀。图1 水洞示意图F

    船舶力学 2022年11期2022-12-01

  • 原发性肾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
    域排列呈巢状、腺泡状(图1D);免疫组织化学:SMA(+++),MyoD1(+++),TFE3(+++),CD68(KP1)(++),NSE(+);特殊染色PAS(+)。病理诊断:(左肾下极)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讨论ASPS为软组织肉瘤的罕见亚型,约占其中的0.5%~1.0%,因特有的假肺泡组织学外观而得名;常见于儿童及15~35岁人群,女性多见,常表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好发于躯干和四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2年3期2022-03-18

  • 具有ASPSCR1-TFE3基因融合特征的PEComa样肿瘤:TFE3相关间叶性肿瘤的另一面
    见于肾细胞癌和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及伴TFE3重排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样的间叶性肿瘤,而在间叶性肿瘤中,以往仅ASPSCR1-TFE3基因融合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中被报道。作者报道3例具有ASPSCR1-TFE3基因融合的、少见的间叶性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64岁,分别位于肾脏、膀胱和子宫。镜下见被纤维血管分隔的上皮样细胞巢,伴间质透明样变、巢状结构排列紧密,呈梭形和上皮样细胞相混合模式,胞质透亮、缺乏明显的失黏附性。3例形态学特征与P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11期2022-02-15

  • 右臀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伴肺转移1例
    部分区域胞质呈空泡状,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核膜清晰,核仁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图1E);免疫组织化学:TFE3(+),MyoD1(-),Des(少数细胞+),Myo(-),S-100(-),CK(-),EMA(-),CgA(-),Syn(-),Ki-67(10%+),HMB45(-),CD34(-);符合“右臀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ASPS)。综合诊断为右臀部ASPS伴双肺多发转移。图1 右侧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1年12期2021-12-26

  • 倾斜管气液两相流型转化边界
    1]研究倾斜管中泡状流、准弹状流及环状流的流型变化特征,并拟合出相应的流型转化条件;洪文鹏等[12]对垂直管内气-水两相进行可视化研究发现5 mm管的流型转换区域与Mishima-Ishii模型相似,3 mm管的转换边界与Akbar等模型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张雪[13]分析了倾斜管中管道倾角变化对流型转变的影响,并用多物理耦合分析软件,对上倾斜管中气液两相流中不同时刻的体积分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判别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分析气相折算速度、液相折算速度和管道倾角对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2期2021-09-09

  • 骨髓转移性横纹肌肉瘤4例临床病理特征
    胚胎性RMS、腺泡状RMS、多形性RMS、梭形细胞/硬化型RMS四个亚型。WHO(2020)软组织肿瘤分类又根据基因突变类型将梭形细胞/硬化型RMS分为不同亚型[1]。胚胎性RMS和腺泡状RMS是RMS最主要的亚型,占RMS病例的绝大多数,腺泡状RMS较易发生远处转移。RMS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患者5年总生存率约70%[2],成人患者较儿童患者预后差,伴有转移的RMS患者3年生存率约34%[3]。近1/5的RMS患者在初诊时即发生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淋巴结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7期2021-09-06

  • 泡状纸蜂窝芯复合板动态缓冲性能研究
    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泡状纸蜂窝芯复合板,能够解决传统蜂窝纸板在防水防潮及表面强度上的天然劣势,提高材料的动态缓冲性能。动态缓冲性能是缓冲材料在遭受动态冲击荷载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冲能力[5],其决定缓冲材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张静静等通过动态冲击试验研究了蜂窝纸板的厚度等因素与其异面动态冲击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6]。丁勇等通过动态压缩试验研究了温湿度与蜂窝纸板动态压缩性能之间的关系[7]。曾克俭等研究了蜂窝纸板的动态缓冲系数与最大静应力之间的关系,得出“随着纸板厚度的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10-27

  • 起伏非线性振动下倾斜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流型转变分析
    立振动条件下弥散泡状流-起伏弹状流和准弹状流-液环式环状流转变准则关系式。1 实验系统本实验将两相流实验回路与振动装置相连接,实验段固定在振动台上,由电磁式振动台提供非线性起伏振动条件,实验系统及振动装置如图1、2所示。实验段管径为20 mm,两个压力测点间距为800 mm,振动台做频率和振幅可调的正弦运动,振动台上设置振动传感器,测量瞬时加速度。实验参数设置如下。常温下,设定气体表压为0.125 MPa,气相折算流速Jg为0.1~30 m/s;液相表压为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0年10期2020-10-24

  • T型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较常见的流型有:泡状流、弹状流、层流、环状流和雾状流[4-7]。Weisman等[7]研究了内径为11.5 mm至127 mm的水平圆管的两相流动。结果表明,管径和流体性质(表面张力、粘度和密度)对流型转变的影响在该管径范围内不显著。然而,随着管径的减小,重力的影响逐渐减小,在小通道中,表面张力起主导作用。正如Coleman和Garimella[8]所述,管径对流动状态转变有显著影响。Triplett[9]等人在直径为1.09~1.45 mm的圆形和三角形

    山东化工 2020年15期2020-09-01

  • 西藏单中心肝泡状棘球蚴病的CT影像表现及脉管系统的诊断价值
    拉萨)0 引言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命性寄生虫病,由其幼虫感染人体所致,起病隐匿,生长缓慢,但其成长呈侵袭性,可破坏血管、胆道以及邻近脏器,其肝脏最先受累,约占90%-100%[1],因泡状囊壁周围无纤维包膜,常通过血行和淋巴道转移至肺和颅脑[2],甚至全身播散,其中脑部发生率约为1%-2%,因此素有“虫癌”之称[3-4]。我国棘球蚴主要发生在西北和西南地区,人HAE感染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3期2020-08-12

  • 尿道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 一例
    ,排列成实性,腺泡状,瘤组织被胶原纤维分隔见图1。特染Ag 染色可见瘤组织呈腺泡状见图2。免疫组化标记:myoglobin(+) 见图3,Myosin(+) 见图4,Desmin(灶性+),Vimentin(灶性+),CK 广(-),LCA(-),HMB45(-),CgA(-),Syn(-),SMA(-),S-100(灶性+) 见图5,EMA(灶性+) 见图6,NSE(灶性+)。病理诊断:(尿道口) 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RMS

    云南医药 2020年1期2020-02-21

  • 水稻半外卷叶突变体sol1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
    ; 基因定位; 泡状细胞水稻株型改良对水稻理想株型的形态建成以及提高水稻产量表现具有重要作用[1]。叶型为株型改良性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水稻植株营养生长的中后阶段, 叶片的适度卷曲可降低群体消光系数, 提高植株的光能利用率, 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 从而增加稻谷产量[2]。在叶的形态建成中, 叶原基从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周边区分化发育后, 进一步沿3个不同的方向极性分化, 即基-顶轴分化(proximo-distal axis polarization), 中

    作物学报 2020年2期2020-01-02

  • 加注天然气稠油高温高压条件下井筒流动特征
    大气泡在液相中的泡状流;③气相在液相中的间歇式流动,分为段塞流和蠕状流;④气相在液相中紊乱流动,并与液相混合式上升,故命名为扰动流;⑤气相形成中心,液相形成外环的环状流。3.1.2 高温高压油气两相流动型态(1)温度对油气两相流动特征的影响。在一定气油比下,固定压力5 MPa,考察不同温度下透明环烷油气两相流动型态的变化,结果见图3。图3 不同温度下流动型态Fig.3 Flow pattern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从图3可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9-05

  • 泡状棘球蚴组织中HIF-1α、VEGFA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患病[1],包括泡状棘球蚴病(Echinoccusmultilocularis)和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usgranulosus)。泡状棘球蚴病好发于肝脏,肝泡状棘球蚴病又称为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其具有肿瘤样浸润性生长和转移的生物特性,损伤肝组织,严重者最终引起肝衰竭[2]。张示杰[3]研究发现,包虫病与血管生成息息相关,肉眼观察泡状棘球蚴组织内外部均有血管生成,可能是泡状棘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9年7期2019-08-07

  • 车门框密封条断面结构的多目标优化*
    :车门密封胶条 泡状管结构 多目标优化1 前言车门框密封条作为汽车重要的密封部件,对汽车舒适性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密封条压缩负荷的大小直接影响车门关闭时的轻便性和平顺性;另一方面,密封条与钣金件之间的接触宽度对整车的气密性及NVH性能起着重要作用[1-4]。目前,国内外对车门框密封条结构的分析及优化进行了广泛研究,提出了多种分析及优化方法。如,陈少伟等[5]将试验设计方法与遗传蚁群融合算法结合,获得了密封条材料参数,优化了密封条压缩负荷曲线;赵建才等[6-

    汽车技术 2019年4期2019-07-10

  • 泡状棘球蚴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病例报道[1]。泡状棘球蚴病的临床表现、病程和预后与细粒棘球蚴病截然不同,是目前唯一一种与肝癌特征相似的寄生虫病[2]。肝脏是泡状棘球蚴病首发和主要受累器官,病灶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通过血行、淋巴全身播散、转移[3]。利用CT和MRI能够准确地对肝泡状棘球蚴病进行PNM(parasite lesion, neighboring organ invasion,metastases, PNM)分类,评价肝内血管、胆管和周围受侵情况,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05-31

  • 全膜覆土栽培模式下冬小麦功能叶片泡状细胞形态变化规律
    3]分布等方面,泡状细胞是以小麦为典型代表的禾本科植物叶表皮的重要特征,一般认为它与叶片的卷曲和开张有关[1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泡状细胞与植物的抗旱性有密切的关系[15].肖德兴等[16]、王晖等[17]分别对百喜草(Pasphannotatum)、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假俭草(Eremochloaophiuroides)、结缕草(Zoysiajaponica)泡状细胞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试验在国内率先比较了全膜覆土方式下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9年6期2019-03-25

  • 咽旁间隙腺泡状横纹肌肉瘤 ——2018年读片窗(5)
    :(咽旁间隙)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免疫组化:CKpan(-),EMA(-),P63(-),SMA(局灶+),Desmin(+),Myogenin(+),MyoD1(-),LCA(-),CD3(-),CD20(-),Syn(-),CgA(-),Ki-67(+,约50%),CK5/6(-),Pax-5(-)。4 讨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是横纹肌肉瘤的一种亚型,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来源于横纹肌母细胞的多形性软组织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特征可分为胚胎型、腺泡型、多形型、梭形

    安徽医学 2018年9期2018-09-26

  • 基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泡状棘球蚴病肝脏功能的初步研究
    热合曼,刘文亚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是由多房棘球蚴绦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疾病,生长过程中可侵犯邻近结构呈浸润性生长类似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可能发生肝功能恶化甚至是肝衰竭,给HAE患者的治疗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甚至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需在术前综合准确地评估HAE患者的肝脏功能。Child-Pugh评分是一种传统的、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肝功能评估方

    磁共振成像 2018年4期2018-07-02

  • 四肢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特征分析*
    400054)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ASPS)是一种组织来源不明的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 , 占软组织肿瘤的 0.5% ~ 1%[1]。成年患者的肿瘤最常发生于四肢,尤其是大腿深部软组织[2]。由于 ASPS 为富血供肿瘤,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所以早期转移率高,肿瘤常常转移至肺部( 42% ) 、骨 ( 19% ) 、脑部 ( 15% ) 以及淋巴结 ( 7% )[3]。本病影像诊断经验比较缺乏,术

    西部医学 2018年3期2018-03-28

  • ALK1阳性的实体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ERMS)、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 ARMS)和梭形细胞/硬化型RMS。ARMS主要见于10~25岁青少年,中老年人罕见,常见于四肢,最常见于前臂。目前采用多种治疗模式,ARMS预后明显低于ERMS,92%的患者在诊断后4年内死于广泛转移,实体型腺泡状横纹肌肉瘤(solid 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 SARMS)是ARMS的罕见亚型,预后更差;肺和区域淋巴结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11期2018-01-15

  • 一种皮试阳性反应仿真教学模具的设计与应用1)
    察区内部均匀加设泡状结构。结构示意图见图1。1.2 使用方法 按皮试常规操作进行即可。2 优点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造型逼真、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可直接进行皮试阳性特征观察的皮试教学仿真模型。在前臂端部掌侧表面设有可用于观察注射液注射后所呈现颜色及形状变化的皮试观察区,皮试观察区内均匀设有泡状结构。将有色注射液通过前臂端部掌侧注射至皮试观察区,当有色注射液流进泡状结构内时,模具皮肤表面呈现出一定的颜色并向外凸起,便可进行模拟病人皮试阳性特征

    护理研究 2017年27期2017-09-20

  • 控制水稻叶形基因CLF1的图位克隆
    clf1近轴面的泡状细胞明显增多是导致叶片卷曲和光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利用图位克隆,将CLF1基因缩小在2个分子标记InDel51与InDel57之间,该区间包含44个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了LOC_OS02G45250为CLF1的候选基因。对LOC_ OS02G45250基因进行测序,在clf1突变体中,LOC_OS02G45250基因的第六外显子缺失20 bp,造成编码产物提前终止。该基因与已报道的水稻卷叶基因Roc5(Rice outerm

    生物技术通报 2017年9期2017-09-16

  • 头颈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例并文献复习
    军陈炳强头颈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例并文献复习杜玉晓1王军1陈炳强1目的探讨头颈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6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3例ASP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有无远处转移、治疗方案等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讨论。结果头颈部ASPS常见于青年女性,多数位于深部软组织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9-11

  • 水平管内多孔板后的气液两相流型可视化实验
    否形成均匀分散的泡状流流型是影响多孔板废气吸收装置吸收效果的关键因素。以空气和水作为两相介质,对气液两相混合物在水平管内流经多孔板后形成的流型进行实验。通过孔径分别为2、3、4、5 mm的4只多孔板在内径98.5 mm水平有机玻璃管内的可视化流动及高速摄像,研究了孔径大小、气相流量变化及液相流量变化对多孔板后流型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水平管内插入多孔板后,分层/塞状流转变边界向液相流量增大方向推移,塞状/泡状流转变边界向液相流量减小方向推移;随气相流量

    化工学报 2017年6期2017-06-05

  • 缺氧对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表达的影响研究
    ·论著·缺氧对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D34表达的影响研究张 怀,张示杰*,陈 骞,王 岩,苏争明,吴向未,孙 红目的 探讨体外缺氧条件下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6年4—10月,选取实验用腹腔感染肝泡状棘球蚴18周的长爪沙鼠30只,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选取光滑、成簇的游离于腹腔或附着在腹壁、肠系膜、肝表面的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培养肝泡状棘球蚴原头节,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含1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14期2017-05-24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下穿刺活检确诊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厉银平 彭清臻 刘桂霞 彭春燕 钟敏华 吴展陵病例资料患者,男,13岁,中学学生,因“左肩部摔伤”行X片检查提示“左锁骨骨折,左肩峰撕脱性骨折,同时发现双肺弥漫结节灶”于2016.6.18日入院。患者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咯血、盗汗,无四肢关节疼痛等不适。既往亦曾于2015年右腕关节有摔伤后骨折史。 入院体格检查:左大腿外侧处可扪及一包块,约7cm×5cm大小包块,质软,无压痛。其它体检未发现异常。入院检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3-27

  • 乳腺转移性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
    1)乳腺转移性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王丹,徐景伟,陈国栋,尹光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乳腺外科,吉林 长春130041)D O I:10.3969/j.i s s n.1005-8982.2017.03.032乳腺肿瘤;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Rhabdom yosarcom a,RM S)是起源于横纹肌组织或原始间叶细胞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其中包括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 veol ar rhabdom yosarcom a,ARM S)和多形性横纹肌肉瘤[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7年3期2017-03-08

  • 泡状棘球蚴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810001)肝泡状棘球蚴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周启锋1, 任 利2,3, 张灵强2,3, 樊海宁2,3(1 青海大学医学院,西宁810001; 2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肝胆胰外科,西宁 810001;3 青海省包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西宁 810001)肝泡状棘球蚴病是人感染多房棘球蚴绦虫的虫卵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寄生虫病。研究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对于探索新的诊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建立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通过查阅国内外包虫病动物模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年11期2017-03-06

  • 多层螺旋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累及脉管系统的诊断价值
    层螺旋CT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累及脉管系统的诊断价值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624000)刘 丽 丁世荣 蒲 鹏王国俊 苟代文 王统文何旭兵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脏泡状棘球蚴病患者脉管系统损害情况进行评价。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评价脉管系统受累情况,并将肝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所见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图像显示117例患者中59例病变累及肝动脉、肝静脉或门静脉,与手术所见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10期2017-01-20

  • 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2002)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皮洪涛1刘 毅2(1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方医院 病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46;2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理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2)目的 研究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以保证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正确诊断,从而使患者得到更早的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12例患有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患者(经协商患者自愿签署参加实验的协议),其中有男患者4例,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4.8±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7期2017-01-16

  • 不同波长初始电子密度扰动对扩展F触发效应对比研究
    响,讨论了电离层泡状结构和块状结构不规则体对不同电子密度扰动波长的响应效果.结果发现:无论是以泡状结构为主体还是以块状结构为主体的不规则体,短波长扰动相对于长波长扰动更有利于Spread-F的激发;当初始电子密度减弱扰动存在于一侧,而增强扰动存在于另一侧时,与只存在一种情况相比,泡状结构和块状结构同时出现,能够增进彼此的扰动幅度,并且泡状结构不规则体的抬升速度大于块状结构;相同电离层背景下,初始扰动所引起的泡状不规则体和块状不规则体不一定都能得到抬升和发展

    电波科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12-21

  • 泡状棘球蚴病全身转移的3.0TMRI分析研究
    赵国胜 王小琦肝泡状棘球蚴病全身转移的3.0TMRI分析研究马恩潭赵国胜王小琦目的:分析肝泡状棘球蚴病(HAE)全身转移的3.0TMR表现,评价3.0TMR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HAE合并其它多个脏器转移患者的3.0TMR表现。结果:21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灶实质部分均呈特征性低信号表现,并多发小囊泡影,动态增强扫描各期均无强化。11例伴有脑转移灶,呈结节状特征性低信号,并见小囊泡影,病灶明显强化。13例伴肺部转移,呈软组织

    甘肃医药 2016年6期2016-11-02

  • 多尺度熵在棒束通道气液两相流压差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流动条件,得到了泡状流、泡状-搅混流、搅混流、环状流4种流型,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得到的主要流型是泡状流和搅混流,图5是实验采集的4种压差信号。4 结果分析对4种压差信号进行多尺度熵分析,维数取2,取原始时间序列的标准差的0.12倍,考虑运算速度和信号完整性,序列长度取6000。4.1 流型识别w=0.502 m3·h-1和w=6 m3·h-1时4种流型压差信号的多尺度熵如图6、图7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前8个尺度的多尺度熵值呈线性增长且不同流型的熵值增长程度不同

    化工学报 2016年9期2016-10-14

  • 跟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伴肺脑转移1例
    )短篇报道跟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伴肺脑转移1例孙瑞霞(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肿瘤医院,安徽合肥 230031)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脑转移;肺转移;跟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由Christopherson等[1]于1952年首先报告,其发病率只占软组织肉瘤的0.5%-1%,该病易出现血行转移,转移部位以肺、骨多见,但与其它软组织肉瘤相比,ASPS易发生脑转移[2]。目前,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24

  • 多尺度熵在棒束通道气液两相流压差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流动条件,得到了泡状流、泡状-搅混流、搅混流、环状流4种流型,由于实验条件所限得到的主要流型是泡状流和搅混流,图5是实验采集的4种压差信号。4 结果分析对4种压差信号进行多尺度熵分析,维数取2,取原始时间序列的标准差的0.12倍,考虑运算速度和信号完整性,序列长度取6000。4.1 流型识别w=0.502 m3·h-1和w=6 m3·h-1时4种流型压差信号的多尺度熵如图6、图7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前8个尺度的多尺度熵值呈线性增长且不同流型的熵值增长程度不同

    化工学报 2016年9期2016-03-13

  • 一例猪水铃铛病的诊治报告
    病是由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猪、牛羊等体内而引起的疾病,俗称水铃铛病。本病主要危害猪,特别是幼龄猪,可引起幼猪发育受阻,严重时能引起死亡。1 临床症状2015年8月26日,普兰店市城子坦镇金山村农户江某致电,他家养了50只猪,猪群出现了消瘦、黄疸、虚弱的现象,有4只已经死亡。江某家的猪是散养40日龄左右的仔猪,放到自家周边自行采食。猪群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腹水增加、腹壁有压痛。将死亡的猪只进行剖检,发现肝脏、腹膜发生炎症,肠系膜、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4期2016-02-23

  • 睾丸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慧,彭鲁璐睾丸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方立武,贺海珍,朱从伦,沈慧,彭鲁璐目的探讨睾丸原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患者睾丸肿块进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于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上皮样细胞,胞浆嗜酸性,腺泡之间血窦丰富。免疫组化:TFE3(+)、MyoD1(浆+)、Myogenin(-)、HMB45(-)、Desmin(-)、Calretinin(-)、Inhibin(-)、PLAP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12期2016-02-22

  • 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病理诊断
    610000)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病理诊断景诗学(郫县人民医院病理科,四川成都610000)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患者24例,对其实施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研究,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理学诊断结果。结果镜检可见绝大部分患者瘤组织均呈一致形态,呈巢状、腺泡状排列,大小不一,腺泡间存在血窦;细胞质呈强嗜酸性,高倍镜下可见明显嗜酸颗粒;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2期2016-02-21

  • 全脏器反位合并肝脏泡状及囊状棘球蚴病1例
    脏器反位合并肝脏泡状及囊状棘球蚴病1例尹桂秀全脏器反转;肝脏泡状棘球蚴;肝脏囊状棘球蚴;病例报告1 病例简介女,50岁,藏族。主诉:间断左侧上腹部疼痛1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脾脏包虫。体格检查:左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包虫血清凝集试验阳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脏顺钟向轴位转位。心脏超声:右位心。CT图像见图1A~D,CT检查提示:全脏器反位合并肝脏囊状及泡状棘球蚴病。术中见腹腔脏器完全反位,肝脏位于左侧,肝右叶大部分被泡状棘球蚴所占据,位于肝表面部分与膈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11期2015-12-28

  • 乳腺原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
    析·乳腺原发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岳振营 李文雪 徐滨 董艳光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患者女性,32岁,发现右侧乳腺肿物2个月入院。既往无任何肿瘤病史。乳腺B超显示:右乳外下象限见一直径为1.7 cm低回声反射区,边界尚清,内可见散在钙化点。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为右侧乳腺恶性肿瘤,形态倾向腺泡状软组织肉瘤,遂行扩大切除及前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标本肉眼可见一大小为1.7 cm×1.5 cm×1.5 cm肿物,切面灰红色及暗红色,质稍韧,鱼肉样。组

    中国肿瘤临床 2015年17期2015-12-21

  • 气液两相流作用下输水管道的振动特性
    平管道中可能出现泡状流、泡状-段塞流和段塞流3种流型,其中泡状-段塞流为泡状流和段塞流间的过渡流型.水平管道振动监测点位于图1中的a点,试验中典型流型对应的工况列于表1,表1中各工况下的振动信号经FFT得到相应的振幅.表1 水平管道典型流型对应工况Tab.1 Typical flow regimes in horizontal pipe图1 试验装置示意图Fig.1 Diagram of test rig图2为水平管轴向加速度幅值与含气率关系图.由图2可知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5-26

  • 倾斜和摇摆状态下矩形通道内泡状流局部参数特性研究
    状态下矩形通道内泡状流局部参数特性研究阎昌琪,金光远,孙立成,王 洋(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在倾斜和摇摆条件下,对矩形通道(40mm×3mm)内泡状流的局部参数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竖直条件下,“核峰”和“壁峰”分布形式在实验中都有出现;在液相折算速度较小和气相折算速度较大的工况下,局部参数呈现“核峰”分布。倾斜条件下,通道上方的峰值随倾斜程度的增加而变大,而通道下方的峰值随倾斜程度的增大而减弱,直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年5期2015-05-25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并发大泡状视网膜脱离的研究进展
    泉洪[摘要] 大泡状视网膜脱离是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非典型并发症,临床上所见不多,但其通常会导致视力的永久损伤。本文从该病的病因、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方面对大泡状视网膜脱离进行阐述,重点在于引导临床医生认识此病,并能进行正确的处理。[关键词] 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大泡状视网膜脱离;DACE[中图分类号] R77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4-0158-03[Abstrac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4期2015-03-11

  • 弯曲正方形截面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研究
    发现非典型的分散泡状流和波状分层流。弯曲微通道内的毛细泡状流如图3所示。由图3a看出,大小几乎均匀的稍扁球形气泡充满整个流道截面,这与文献[10]得到的水平正方形截面直微通道内的毛细泡状流非常相似。图3b显示,随着表观液速的增大,弯曲段小气泡受到外侧液体的挤压,分布在内侧并开始变形,气泡直径变小,在离开弯曲弧段的上升过程中开始聚积,小气泡之间的距离变小且不均匀。稍扁球形小气泡在离开弯曲弧段时变大,形状恢复成球形,这是因为气泡离开弯曲弧段时受外侧液体的挤压力

    化工机械 2015年4期2015-01-13

  • 泡状视网膜脱离1例
    00)1 病例大泡状视网膜脱离,又称为弥漫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是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色素上皮之间的紧密连接失去代偿,使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渗出液通过色素上皮达到色素上皮与视网膜之间,形成视网膜脱离[1]。此病好发于青壮年。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性,49岁,以双眼视物不清就诊,患者既往有“痛风”病史18年,痛风性肾病3年,长期口服激素(12年),20年前开始出现血尿,11年前确诊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曾用过“别嘌呤醇”、“秋水仙碱”,1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4年2期2014-05-30

  • 年龄对小鼠继发性肝泡状棘球蚴模型的影响
    ,彭心宇,杨宏强泡状棘球坳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是由泡状棘球蚴绦虫幼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E.m)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在寄生于肝脏,可通过血行、淋巴、浸润和种植等途径转移至脑或肺等器官[1],危害性极大[2],不经治疗的患者10年的死亡率可达93%[3]。选择合适的动物制作继发性肝泡状棘球蚴模型是研究此病的基础。灰仓鼠[4],大鼠[5]均作为泡球蚴保种动物,长爪沙鼠由于肝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年7期2014-04-02

  • 18F-FDG PET/CT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后中的应用价值
    230001)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一种来源不明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因其在显微镜下具有独特的腺泡状结构而得名,而病理免疫组化标记同时表达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标记物,致使其来源难以定位[1]。本病发病率低,自1952年Christopherson等[2]首次报道以来,可以见散在的个案报道,未见明显大样本研究。该病好发青少年,以25岁以内的青年女性多见。本文回顾分析4例手术后病人,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术后应用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9期2013-10-20

  • 基于tufA基因的泡状饶氏藻系统发育分析
    030006)泡状饶氏藻[Jaoa bullata(Jao)Fan]属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该种于1947年由饶钦止先生从贵州省湄潭县小河急流中的岩石上发现并命名为 Coelodiscus bullatus[1],隶属饶先生之前建立的空盘藻科(Coelodiscaceae)空盘藻属(Coelodiscus)[2-4]。泡状饶氏藻和饶氏藻[Jaoa prasina(Jao)Fan]是饶氏藻属仅有的2个种,为我

    山西林业科技 2012年1期2012-10-23

  • 泡状横纹肌肉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445000)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是一种原始的、恶性、细胞学类似淋巴瘤的圆形细胞肿瘤,并有部分骨骼肌分化的特点,组织学上以瘤细胞形成泡状结构为特征。此类型较常见,仅次于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和年轻人更常见。其发生部位常为四肢,临床表现为迅速生长的肿物。肿块切面肉质感、棕灰色。本文收集10例确诊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材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2期2012-01-16

  • 湖南省泡状带绦虫线粒体nad1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0205)湖南省泡状带绦虫线粒体nad1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分析伍慧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205)以从我国湖南长沙和湘西犬小肠中采集的2条泡状带绦虫作为研究对象,用引物JB11及JB12扩增泡状带绦虫的pnad1片段,应用C 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来自湖南长沙和湘西的2条泡状带绦虫的pnad1序列均为391bp。研究结果为泡状带绦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11-13

  • 泡状软组织肉瘤切除6年肺脑转移1例
    除,术后病理示腺泡状软组织肉瘤,2009年7月出现间断性头痛,尤以双颞侧及枕部明显,入院后,CT示额叶及双肺内转移瘤。(图1)(术中见额叶白质内瘤组织分界清,血供一般,色红,质韧,分叶。病理检查:软组织四块,灰红灰白相间,大者5 cm×4 cm×2 cm,小者1 cm× 0.7 cm×0.5 cm 切面灰红、质软。镜下:脑组织旁见瘤组织排列成巢状、实性、腺泡状,其间见丰富窦状血管,部分瘤细胞围绕血管生长,瘤细胞卵圆形,部分胞浆较丰富,见嗜酸性颗粒,部分胞浆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2011-11-08

  • 泡状流近焦深度内微气泡数密度的测量
    内必有不同大小的泡状流气泡流经光学系统焦平面这一前提,提出了一种依据试验获得的近焦深度内静止气泡的最小灰度标准差与最大灰度标准差之比与直径的关系来预测位于所给深度区域内的泡状流气泡数密度的有效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合理、有效地度量单位体积的气泡数即气泡数密度.1 测量装置采用基于单CCD摄像机的微气泡图像测量方法[5],该方法是集显微动态摄像法与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一种先进的测量手段.试验所使用的微气泡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图像采集设备主要由照度为1.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8-28

  • 抗骨桥蛋白抗体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N)抗体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选长爪沙鼠30只,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接种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抗OPN抗体干预,10只)、对照组(兔血清干预,10只)和模型组(无干预,10只)。于100d后剖杀所有沙鼠,取肝泡状棘球蚴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IL-2,IL-5,IL-10及TNF-α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感染泡状棘球蚴的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10期2011-08-21

  • 非流行地区肝泡状棘球蚴病5例临床分析
    的贵州某县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为了提高对非流行地区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认识,本文对这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本院共收治来自于非流行地区的贵州某县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 22~53岁,平均41岁。所有患者均生活于非流行地区的贵州省某县,最近距离相隔1 km,最远相距3 km,无疫区旅游或久居史,无共同进餐史。当地无明确肝泡状棘球蚴病流行史,所有患者均无

    重庆医学 2011年29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