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托瓦

  • 模仿与背离 ——论《茫茫藻海》中女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探寻
    而喻。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从一开始便是带有文化身份问题的边缘人。同样身处于英国殖民文化和西印度群岛黑人文化的中间地带,作者简·里斯何尝不是一个身份模糊不清的边缘人呢?对勃朗特所写的伯莎故事她更能感同身受,所以她说:“我想写一些她的生活。[2]”正因为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她能够将自己的伤疤经由创作的方式言说于众,其笔下的安托瓦内特成了作者的化身,在面临强大的殖民话语时常常处于失语的状态。如果说安托瓦内特的存在揭示了苦难的边缘人的生存状况,那么里斯的写作则是召唤和引

    名家名作 2023年5期2023-09-01

  • 《藻海无边》中的加勒比文化记忆
    又扮演着女主角安托瓦内特的“母亲”和守护者的角色,还是男主角眼中不卑不亢的女斗士。陶家俊指出,她是Spivak笔下的“属下”,就像安托瓦内特一样处于后殖民叙事的边缘,属于“本土黑人被殖民的属下阶层妇女”这一群体[2]。需要指出的是,她的“奥比巫婆”[3]76这一身份也不容忽视。法国人类学家莫斯认为巫师是巫术三大要素之一,“我们用‘巫师’来指代任何一个巫术的实施者,不管他是不是认为自己是一个专门的巫师。”[4]34在《藻海无边》中,克里斯托芬尽管不愿承认,但

    文化学刊 2022年1期2022-12-06

  • 漂泊灵魂的无声控诉 ——后殖民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藻海无边》解读
    女人”伯莎便以安托瓦内特的形象在《藻海无边》中再次登场,并借助里斯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将其悲情人生娓娓道来,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在殖民主义与父权制社会的双重压迫下孤苦无依的灵魂的无声控诉。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其中对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对女性话语权被剥夺以及女性身份认同障碍的研究。由于小说背景设置在刚刚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的西印度群岛,且作为主人公的女性角色伯莎贯穿故事始终,因此许多学者从后殖

    名作欣赏 2022年27期2022-08-15

  • 伊丽莎白·维瑞·勒布伦的七个关键词
    当朝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了闺蜜,成为法国皇室的指定肖像画家。但尽管如此,她画得最美、最精致、细腻的还是自己。1781 年5 月至8 月期间,伊丽莎白与丈夫一起在弗朗德勒和荷兰旅行。在此她加深了对佛拉芒画派大师的了解。在此次旅行中,她画了这幅《戴草帽的自画像》,以此向鲁本斯致敬。勒布伦的这幅自画像使这位年轻漂亮的女性艺术家展现出了十足的自信。她用一只手拿着她的画笔和调色板,艺术家双眼直视观众,另一只手摆出似乎要与观众握手的姿势,嘴巴上翘并略微张开。在照相机

    艺术品鉴 2022年7期2022-05-17

  • 《简·爱》与《藻海无边》的梦境分析与比较
    的现实结果;而安托瓦内特的梦则相反,梦之间相互贯穿,层层递进,到最后才有明晰的现实结局。梦勾勒出女主人公不同的成长历程与心理,简·爱真诚善良,在人生中有反抗,却不彻底,而安托瓦内特的梦境是她实现自我成长、获得自我救赎的真实映照。一、关于梦的书写简·爱有过多次梦境,主要的梦境有以下五处。第一个梦是她在过去一个星期中,都梦见一个小孩,她照看着性情变幻无常的小孩。第二个梦是她梦见将自己与罗切斯特隔开的障碍,同样梦到小孩,小孩颤抖并号啕大哭。第三个梦是桑菲尔德府化

    青年文学家 2022年8期2022-04-25

  • 挑战经典抑或颠覆经典
    ——即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前世今生缓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一个普通的克里奥尔女子在男权社会中被歧视、被压抑、最终被男性逼迫至疯狂的悲惨命运,成了这部小说的主题。因此,对罗切斯特和疯女人的重新定位,以及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成为该作对《简·爱》最大的颠覆和解构。那么,里斯为何要重构这部一百年前的经典之作呢?自打她第一次读到《简·爱》,简·里斯就强烈地感受到,这部作品只是从一面、从英国人的那一面讲述故事,这使她萌生了重写故事的念头。在此之前,女性主义理论将《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6期2021-09-10

  • 从创伤理论看《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毁灭之路
    和种族压迫是使安托瓦内特从迷茫到痛苦,从无知走向幻灭的罪魁祸首。国外的相关研究文章已见七百余篇,主要涉及:叙事学、象征、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珀特(Porter)从比较文学出发,认为安托瓦内托的疯癫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多次经历痛苦之后,直接或间接地被男性逼疯。沙夫曼(Scharfman)从精神分析法入手,认为安托瓦内特的痛苦在于其无法建构自我的身份。国内的研究自1999年至2019年间,知网收录的文献共计一百余篇,多从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进行研究。张德明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5期2021-07-19

  • 简·里斯《藻海无边》中的实验小说特征
    模式,而是通过安托瓦内特对过去的回忆及其他人物的叙述来展开故事,时间和空间的来回转换使得秩序看似混乱,但这是里斯的刻意安排,她恰恰是以此来反映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在自我发现和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内心的困惑和不安。小说由三部分组成,在这三个部分中,叙述都是从现在开始的,却在不经意间回到了过去,回忆使得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同时过去又成为现在的一部分。第一部分由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介绍她在牙买加库利布里的童年时代。在解放之前,安托瓦内特是克里奥尔白人,她的父亲是奴隶主,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2021-01-08

  • 身份意识的破碎与重建 ——镜像理论分析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之路
    。小说的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居住在西印度群岛牙买加的一个岛屿,正值黑人奴隶解放、种植园经济解体的时代。父亲是一名纯正的英国白人,母亲是克里奥尔人,他们家是种植园主。当地的白人太太小姐嫉妒她母亲是美人胚子,把她排斥在外;黑人奴隶在解放法案颁布后终于获得了自由,他们将殖民者剥削他们的罪恶,全部发泄到了安妮特母女身上。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安托瓦内特一家人的特殊身份使他们感到了极大的耻辱与不安。无论是黑人、白人,还是男人、女人,都将仇恨与不屑的目光投向了他们。“在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07

  • 法国大革命之罗兰夫人之死
    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她临终前那句发自肺腑的留言“只有在不幸之中,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谁”,曾经触及了多少人的灵魂。后者则鲜为人知,她就是吉伦特派的领袖人物,知识精英阶层代表罗兰夫人。1793年11月10日,吉伦特派的灵魂人物罗兰夫人走上断头台。以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联合的革命派,将王室成员相继送上断头台,正应了“弄刀者刀下死,弄剑者剑下亡”这句西方谚语,吉伦特派中的一系列核心人物又遭到了雅各宾派的追杀。罗兰夫人的死,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之死,时间间距不到

    东西南北 2020年5期2020-04-16

  • 《茫茫藻海》中的火意象解读
    ,一把火烧毁了安托瓦内特的家园。显然,这场大火由她的种族身份引起。火的象征常常“具有破坏性”[2],而这场具有毁灭性质的大火背后透露的是她不被容忍的种族身份问题。身为克里奥尔女子,她拥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她有白人的血统,自然招致岛上黑人的不满。 岛上的奴隶制虽然早已被废除了,但昔日种植园主的统治依然存在。 历史上的黑奴在废除奴隶制后,他们被迫违反自己的意愿去生产英国政府声称的生产过剩的蔗糖[3]。 在文本里体现为安托瓦内特继父的劳力扩张计划。 废除了奴隶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2-25

  • “云深也知处” ——论《藻海无边》的反殖民策略
    对照和冲突;以安托瓦内特为中心视角,将白人罗切斯特置于“凝视”之下,从主体上颠覆了“凝视者”与“被凝视者”的主客体关系,进而对抗以白人为中心的历史叙事。 通过这种交错并行的反殖民话语体系,里斯实现对宗主国文化的解构与自我文化的重构,有效改写了帝国的历史叙事,实现了对自我身份和历史的自我言说。一、文本重置与主体话语权威的颠覆萨义德在其代表作《东方学》中明确指出:“东方被描述为一种供人评判的东西,一种供人研究和描写的东西,一种起惩戒作用的东西,一种起图式作用的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1-18

  • 福柯式解读《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疯女人形象
    式权力的运作使安托瓦内特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实现了从《简·爱》伯莎·梅森的他者到《藻海无边》安托瓦内特的自我演变。一、福柯的微观权力学说以及权力与话语之间的关系法国的米歇尔·福柯是世界知名的哲学家,他的话语和微观权力理论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文学领域的研究中。福柯探讨的权力是一种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微观权力而非宏观的国家机构或法律的政治权力。福柯在《性经验史》中给权力下的定义是:“(权力)是各种力的关系在它们所运作及构成它们自身的组织的领域里所展现的多样性;(权

    闽江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12-30

  • 矛盾·追寻·陨落 ——文化身份视角下《藻海无边》女主人公身份认同困境之解读
    露与鞭挞。一、安托瓦内特自我身份认知的矛盾安托瓦内特是《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原名,是婚后由她丈夫罗切斯特为她改的英国名字。安托瓦内特是殖民统治时期定居在西印度群岛的欧洲白人与克里奥尔人的混血后裔。在西印度群岛生活着纯白种人、黑人奴隶和克里奥尔人三个民族,克里奥尔人是夹杂在这黑白民族当中的中间民族,渐渐被排除在种族血统之外,演变为西印度群岛混血族群的统称。在岛上,他们既不被黑人接受,也不被白人认可,成为黑人眼中的“白蟑螂”和白人眼中的“白皮黑鬼”。主人公安

    文化学刊 2019年4期2019-12-26

  • 《藻海无边》中的内聚焦
    个版本使女主角安托瓦内特成为唯一的叙事者。然而,她担心读者是否能理解一个疯女人的讲话。里斯试图在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中设定女主角的无序体验,并使其合理有效。最后,她选择了安托内特和罗切斯特作为主要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并从各自的角度讲述故事,从而与其他角色的观点相结合。这部小说中使用的不同焦点可以很好地说明总是存在真理另一面的主题。里斯将《藻海无边》作为《简•爱》所描述的事件的替代版本,阁楼里的疯女人可以讲述她自己的故事。为此里斯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正如安托瓦

    鸭绿江 2019年12期2019-11-12

  • 一个真正的反殖民主义斗士 ——评《茫茫藻海》中的边缘女性克里斯托芬
    茫茫藻海》中的安托瓦内特必须被冠以“疯狂”之名。然而,里斯在塑造安托瓦内特的奶妈克里斯托芬时,并没有让她以“死亡”或者“发疯”为结局,而是成为了安托瓦内特一家的坚实依靠。因为克里斯托芬可以被看做是作者构建殖民地女性主体的希望。她虽以陪嫁侍女的身份出现,却肩负起拯救整个家庭的重担。安托瓦内特的父亲克斯韦原是牙买加的奴隶主,拥有大片田园。1833年英国颁布《废奴法案》,废除奴隶制。而后家里的奴隶纷纷离去,田园荒废,家境困窘。周围住的黑人不怀好意,竭力要赶走他们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2-21

  • 法国大革命时期两位走上断头台的女性
    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她临终前那句发自肺腑的留言“只有在不幸之中,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谁”,曾经触及了多少人的灵魂。后者是吉伦特派的领袖人物,知识精英阶层代表罗兰夫人,站在断头台前,她向巨大的自由雕像深鞠一躬,高喊:“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断头台,因其野蛮的刑法让死亡变得异常惨烈,而这两位女性,都是相貌出众、风姿绰约。前者出身王族,后者出身平民;前者拥有财富和权力,后者拥有智慧和教养;前者是君主制的捍卫者,后者是大革命的牺牲品;她们的结局殊

    看历史 2019年12期2019-01-10

  • 难以超越的“他者” ——《藻海无边》中的后殖民身份建构
    里奥尔白人女性安托瓦内特。她打破《简·爱》中沉默的“他者”这一禁锢,开口讲诉了阁楼背后不为人所知的故事。本文从《藻海无边》女主人公的身份入手,通过分析文本作者如何从叙事策略、人物形象、话语策略三个方面对主人公身份进行建构,探索后殖民作家对自我身份的追寻和对帝国殖民主义的挑战。作家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匠心独运,赋予女主人公话语权为边缘人物发声,并力图建构其“主体”身份,具有强烈的反帝反殖民色彩。然而,作者本人身份困境以及帝国主义框架的制约使得后殖民“他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12-31

  • “属下”的形象演变 ——斯皮瓦克帝国主义批判理论下的女性文本解读
    还是《藻》中的安托瓦内特和克里斯托芬,这三个“属下”的形象经历着从被偏爱到被物化再到被隐匿的变迁,而这一变迁清楚地说明了在帝国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掌控下,“属下”或反抗、或妥协,然而,她们的声音在帝国主义的暴力认知体系中逐渐被政治或经济的力量所弱化,最终难逃被流放或被抹杀的悲剧结局。“属下”被驱逐出帝国主义话语空间,他们的声音遭到彻底的消解。一、 被偏爱的属下与道德的理性批判作为从属阶层,属下注定遭受摆布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除非属下自身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引起了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12-31

  • 天然珍珠配钻石吊坠以3642.7万瑞士法郎成交·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收藏品拍出天价
    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神圣罗马帝国皇后玛丽亚·特蕾莎之女及路易十六之妻)收藏的非凡珠宝,二百年来从未公开面世。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收藏的一枚天然珍珠配钻石吊坠,以3642.7万瑞士法郎(约合 36165090美元)成交,成为全场最高价拍品,同时刷新天然珍珠世界拍卖纪录。这件拍品为专场中10件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旧藏珠宝首饰之一,而这批珠宝皆吸引激烈竞投,10件拍品共以4310万瑞士法郎成交。另外两件拍品分别以229.5万和221.5万瑞士法郎成交,分列

    投资与理财 2018年12期2018-12-11

  • 主教遭骗,王后躺枪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而且爱得神魂颠倒。但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必须严格保密,否则会掉脑袋,更糟糕的是会损害王后的名誉。所以他没有企图与王后厮守,而是通过自己的情妇让娜偷偷传递消息。王后的书信温情脉脉,使罗昂心醉神迷,回信也越来越炽热。在罗昂的强烈要求下,让娜居中安排,让罗昂与王后在凡尔赛宫御花园私下里见了一面。罗昂向爱人献上玫瑰并倾诉衷肠,王后则保证自己对他怀有真情。一次,王后通过让娜传书,向罗昂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她想买一条钻石项链,但自己不方便出面

    百家讲坛 2018年8期2018-08-24

  • 画中女人的传奇人生
    的玫瑰:玛丽·安托瓦内特1793年,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革命广场特别设置的断头台上结束了她38岁的一生。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和法国的波旁是当时欧洲势力最强大的两个家族,所以,奥地利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法国王储结婚就是顺理成章的政治婚姻。尽管她被定为王后人选,在宫廷中的地位无比稳固,但她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当时,路易十五的情妇杜巴里伯爵夫人,对玛丽·安托瓦内特极尽中伤诽谤之能事。王储的大弟弟普罗旺斯伯爵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他认为只要没有哥哥,自

    读者·校园版 2018年14期2018-06-28

  • “穿越事件”推动西方时空旅行
    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这趟怪异旅行最后,她们被引导到入口,终于回归到其他游客行列。离开凡尔赛宫后3个月,莫伯利和乔丹决定分别撰写当天的经历进行对比,并研究特里亚农宫历史。后来,她们又好几次前往特里亚农宫花园,但再也无法找到那天走过的路。她们想知道当时是否偶然闯入了一个私人派对或历史活动,但却发现那天下午特里亚农宫并没有活动。她们认为自己穿越回过18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宫廷,在凉亭处看到的男子是安托瓦内特王后的朋友德沃德勒伊伯爵。而且,1903年发现

    环球时报 2018-06-052018-06-05

  • 在文化的对立中徘徊 ——《茫茫藻海》中的矛盾书写
    上。作者通过对安托瓦内特母女遭遇的重点描写,展现了她们三代人的生活历程,是即将崩溃的异域殖民者社会在废奴法令颁布前后的缩影。作者里斯对人物遭遇的态度,展现出她在对立文化中寻求身份认同的艰难抉择。一、父亲——勇武,和善,自私趋利不论女权主义者如何不悦,男人是力量的代名词。在小说的开篇,作为家庭支柱的男人就死去了。而随着男人的死去,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所提供的庇护也随之而去,陷入了绝对的危难之中。首先是父亲的逝去。文本中关于老克斯韦的描写很少,其形象是通过他人

    世界文学评论 2017年3期2017-11-13

  • 不爱读书的王后
    都没有。玛丽·安托瓦内特嫁给路易十六之前,生长于奥地利皇宫。她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母亲玛利亚·特蕾西亚是奥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女王、波西米亚女王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安托瓦内特嫁到法国后,就再没见过母亲,不过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皇后与王后这母女二人的书简经后人整理,于1866年出版。母亲对女儿一直督促甚严,1771年1月6日,安托瓦内特到法国刚半年多,母亲就在信中提醒她要多读好书,说:“现在是冬天,是读书的大好季节,你得抓紧啊。”特蕾西亚还

    读者·校园版 2017年16期2017-07-28

  • 欲望表征的缺失 ——对《茫茫藻海》的一种拉康式解读
    这种缺失表征在安托瓦内特对自我认同的欲望、罗切斯特对自由矛盾的欲望以及克里斯托芬对权利的欲望上。这三方面的缺失交汇重叠,构成了里斯的人生观,其无意识欲望表征的缺失就是《茫茫藻海》的所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里斯作为一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克里奥尔女作家渴望得到主流社会认同的欲望。《茫茫藻海》、无意识、欲望、缺失、拉康不容置疑的是对于本书作者简.里斯而言,《茫茫藻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为她带来了不少的殊荣。 1923年,时代杂志将它评为1923年以来100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3

  • 巴尔蒂斯和他笔下少女们的……爱情?
    ,巴尔蒂斯在给安托瓦内特的信中说,自己正犹豫着要将《凯西的梳妆》拍成照片寄给她,并为这幅画提前加注道:“我认为无须向你揭示其中的深刻含义,你自己立马就能领会到。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尽管它并非是我为此书所画的插图),这一刻,两个融为一体、相互依存的人类个体来到了各自命运的十字路口;像两颗千万年才有一次机会在其轨道上交错而过的星球一样,他们即将重新踏上分离的道路,跟随着宇宙不可抗拒的节拍画出圆圈。”收信者自然能领会,正是因为和凯西面对着近乎相同的选择题,她才令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6期2017-04-11

  • 自然需雕饰
    园。当日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造小特里亚农宫时,请诸位贵妇人一起赏玩,贵妇人都赞叹自然真是美妙,安托瓦内特王后含笑说,她也只是利用自然,建造了一个“树林的客厅”。说穿了,英国与法国伟大的庭院,也是一种工业产品,是被修剪、移植、摆弄过造型的产品。真相是,世上并没有纯粹美好的自然,若非人类加工整修,很多环境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更谈不上美丽。就像一个看上去素颜天然的美人,你不知道她为了保养成这样,耗费了多少气力呢。(李金锋摘自《新民周刊》2016年第4期)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5期2017-04-10

  • 无人幸免的精神困境 ——析《藻海无边》中的身份认同障碍
    》 身份认同 安托瓦内特 罗切斯特引言《藻海无边》是英国籍殖民地女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出身于加勒比殖民地区的简·里斯年轻时读《简·爱》便被阁楼上的那个疯女人的身世所触动:“我想写一些她的生活”(Tiffin,331)。1965年,里斯在她漫长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出版了《藻海无边》。这部仅有一百余页的小说描写的便是《简·爱》中疯女人伯莎·梅森的生活。作为殖民地作家,里斯意识到帝国主义意识形态对夏洛特·勃朗特塑造伯莎的影响,于是她将自己对西印度群岛殖民地的

    名作欣赏 2017年9期2017-03-11

  • 安迪·沃霍尔:影子
    5月7日玛丽·安托瓦内特展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年生于奥地利,是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娅·特蕾西娅(Maria Theresia)最小的女儿,14岁时嫁入法国,成为路易十六(Louis XVI)的王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废除君主制,玛丽·安托瓦内特被革命法庭判决犯有叛国罪,1792年死于断头台。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与法国大革命及世界历史紧密相连,她的性格、外貌、家庭、爱情、丑闻与命运,长期以来都受到人们

    东方企业家 2016年12期2017-01-05

  • 双重“他者”的自我认同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藻海无边》
    究克里奥尔姑娘安托瓦内特所受到的双重压迫以及她为了自我认同所做的努力。在后殖民语境下,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成为了双重“他者”:克里奥尔身份使她处于居间地带,既难以被白人认同,也不能被黑人认同;另一方面,父权统治下的女性也遭受到男性的压迫。但同时,安托瓦内特也在进行着各种反话语实践,如:对男性凝视的回视、被正视的女性身体以及与当地土著的共谋等。她的自我认同有力地打破了殖民地语境下的主/奴,父权话语下的男/女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为之后的女性主义及后殖民反话语实践开

    世界文学评论 2016年2期2016-11-25

  • 《茫茫藻海》:桑菲尔德庄园里的幽灵
    部分以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Antoinette)的口吻,讲述了她找女仆克里斯托芬(Christophine)谈心的情节,她想让克里斯托芬帮其解决情感问题。2. shingled [????ɡ(?)ld] adj. 用木瓦覆盖(屋顶)的3. thatched [θ?t?t] adj. 用茅草覆盖(屋顶)的4. Preston:普勒斯顿,小说中女主人公骑的一匹马5. girth [ɡ??(r)θ] n. (固定马鞍或鞍上货物的)肚带6. starched [s

    新东方英语 2016年8期2016-08-04

  • 铡刀下,高昂的头颅——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位杰出女性
    抹去的印迹。【安托瓦内特王后】——她是法国王后,有着高贵的血统和美丽的容貌,也有过不顾后果和不顾身份的任性行为。但她是坦荡和磊落的,面对囚禁与死亡,她表现出了一位王后的素质与勇气。她的名字叫玛丽·安托瓦内特。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原奥地利帝国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斯蒂芬与奥地利女王玛丽·泰莉莎的第15个孩子。为了阻止英国、俄国和普鲁士的肆意扩张,法国和奥地利这两个敌对了几个世纪的欧洲大国缔结了同盟。1770年5月16日,玛丽·安托瓦内特作

    同舟共进 2016年6期2016-05-30

  • 自拍修图的文艺说法
    软件,一如当年安托瓦内特王后需要蓝眼睛和圆下巴。话说,你自拍是为什么呢?文艺一点的说法是这样的:人类了解时间的易逝,以及各人容貌的独一无二。于万千时间流逝之中,截取一副容颜独一无二的瞬间,并给人以永恒的错觉。这是大多数艺术作品希望做的——雕塑如此,绘画如此。但是画像又有其不靠谱的一面。16世纪时,欧洲绘画以阿尔卑斯为界,画风分南北。北派荷兰德国那一带,善做静物画,织物的纤维、金属的光泽、动物的绒毛,讲究让画面变成一面高清镜子,来还原生活;缺点当然是:如果模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20期2015-12-02

  • 疯女人的自我救赎——《藻海无边》解析
    楼上的疯女人”安托瓦内特的出生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进行了充分理解与描述,使《简·爱》中没有正面描写的这个人物清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可以说是《简·爱》的姐妹篇。在创作的过程中,琼·里斯深刻地剖析社会大背景下女主人公受到的各种社会不公,描绘了主人公在父权制婚姻的逼迫下陷入疯癫状态的现实。《藻海无边》揭露了造成安托瓦内特悲惨一生的根源。琼·里斯解构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描述了安托瓦内特长期遭受的社会与家庭压迫,对罗切斯特和安托瓦内特的关系追根溯源,是对《简

    剑南文学 2015年20期2015-11-22

  • 英国元小说中的概念空间冲突——以两部新维多利亚小说为例
    造伯莎(即少年安托瓦内特)这个维多利亚时期的女人形象,它让这个疯女人自己站出来讲述身世,于是《简·爱》中的单一话语被打破;同时《简·爱》中的单一环境也被打破,伯莎并非生来定格在罗切斯特庄园的阁楼里,她本具有自己的生长环境,来到这里、变成疯癫是有缘由的。她的生长环境具有矛盾的特点。在小说第一部分,安托瓦内特叙述了自己童年的经历。母亲嫁给了白人老克斯韦。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她和弟弟独自生活在库里伯里庄园。安托瓦内特对自己所居住的花园具有矛盾心理,觉得它既美好,

    外国语文 2015年4期2015-11-14

  • 玛丽王后:红颜断头谁之罪
    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也走上了断头台,成为一个王朝的殉葬品。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一书中,这样描述了一代红颜的绝命时刻:凌晨5点,当玛丽·安托瓦内特还在写信时,巴黎八个区的鼓声齐鸣。7点时,整个城市的军队都出动了,桥上架起大炮,防止犯人逃跑,士兵们肩上扛着刺刀,几支骑兵队伍也走在大街上。这样强大的阵容只是为了对付一个女人。此时,监狱的女厨特意为玛丽·安托瓦内特准备了汤。在喝过几口汤后,女厨为王后更衣。国民公会不允许她穿之前上法庭时穿的丧服(为自己的夫君路易

    名作欣赏 2015年7期2015-07-15

  • 安托瓦内特身份解读
    223003)安托瓦内特身份解读王春梅(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3)在《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背负着多重身份,克里奥尔人、被害人与加害人这三个看似矛盾却又紧密相连的标签充分解释了她的悲剧人生——所有的纠结与挣扎、不幸与悲伤,也直指她最后的死亡。安托瓦内特;三重身份;人生悲剧在《简·爱》中她是面目可憎、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疯女人,她被边缘化,丧失了话语权,她仅在黑夜出现,偶尔发出野兽般低沉的声音,她的名字叫伯莎·梅森——罗彻斯特的妻子、桑菲尔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5年10期2015-03-17

  • 安托瓦内特的英国梦述评
    223001)安托瓦内特的英国梦述评王春梅(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001)作为欧洲殖民者后裔的安托瓦内特对自己祖先的家园有着深深的向往,她有一个难以磨灭的英国梦:她梦里眷恋着英国,嫁给了宗主国的年轻人,最后也回到了英国。可是对于安托瓦内特而言,她的英国梦就是一场难以醒来的噩梦。安托瓦内特;英国梦;文学述评《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可谓是土生土长的西印度群岛人,但同时她和她的家人又是克里奥尔人①,这种双重的身份非但没有让她在两个族群和两种文化中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8

  • 宝玑:为卿而生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Queen Marie-Antoinette)委托制造的。宝玑还为拿破仑的两位妻子—约瑟芬皇后(Empress Joséphine)和玛丽·路易斯皇后(Marie-Louise),以及胞妹那不勒斯王后(Caroline Murat)打造过作品。尽管人们通常不认为女性会关注技术性能突出的装置,但事实上,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的欧洲贵妇竞相定制复杂的高级钟表。宝玑和皇室的交往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与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邂逅。玛丽王后是宝

    读者欣赏 2014年8期2014-08-12

  • 灵魂的拯救
    安托瓦妮特·塔芙 著 班超 译灵魂的拯救●安托瓦妮特·塔芙 著 班超 译2013年8月20日早7点,我准时到达学校办公室,像平常一样开始工作。就在这时,门开了,一个身穿T恤、牛仔裤的男孩儿走进来,双手举着一支黑色步枪,大喊:“这不是玩笑!我们今天都会死!”他挥舞步枪命令同屋的贝琳达:“你,去告诉楼里的人我在这儿!”“快拉响入侵警报!”我听到贝琳达边跑边喊。接着,传来学生跑出教室的骚动声。受惊的枪手连忙打开侧门,用枪对准走廊。“他会杀了孩子们!”想到这些,

    37°女人 2014年11期2014-07-09

  •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她的孩子们
    吗?这是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和她的三个孩子。大女儿玛丽·泰蕾丝,也叫“皇家夫人”,亲热地挽住母亲的手臂。小儿子诺曼底公爵,即未来的路易十七,坐在王后的膝头上。还有大儿子路易·约瑟夫,当时是王太子,也就是王位的继承人,他指着空摇篮。为什么摇篮是空的?这摇篮是王后最小的孩子苏菲的摇篮,她在1786年7月9日出生。在这幅画还没有完工的时候,即1787年6月19日,这个孩子夭折了。这幅画是在1787年8月呈给公众的,艺术家是有意让摇篮空着的。王后面带悲伤是因为婴儿

    读者·校园版 2014年16期2014-05-14

  • 父权制下的悲剧受害者 ——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解读安托瓦内特*
    中成功地塑造了安托瓦内特这一叛逆的形象,使其成为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女权主义者不可磨灭的经典形象之一。里斯在《藻海无边》中,通过安托瓦内特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父权制下西印度群岛殖民地中自然与男性之间、女性与男性之间、自然与女性之间的错综而又复杂的关系,借以表达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与大自然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被蹂躏的地位,都是父权制下的悲剧受害者。二、安托瓦内特——被父权制压迫的女性受害者生态女权主义者提出,女性受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4-17

  • 克里奥尔女人不再疯狂:《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性别化种族身份的重构
    论文《简·爱与安托瓦内特·科斯韦之间的姐妹情谊》(“The Sisterhood of Jane Eyre and Antoinette Cosway”,1983)颇具新意地从女性主义的关键概念——“姐妹情谊”着手,分析简·爱与安托瓦内特·科斯韦之间的关系。在同一篇论文中,贝尔还详细解读了安托瓦内特3个梦的寓意。[2]131-48南希·哈里森(Nancy Harrison)在《吉恩·里斯与作为女性文本的小说》(Jean Rhys and the Novel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5期2014-04-15

  • 囚禁或自由 ——《茫茫藻海》中安托瓦内特的动机解析
    度出发,她认为安托瓦内特的悲剧是殖民主义和父权制度共同造成的,她是这二者共谋下的牺牲品。从后殖民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阐释,大部分学者都把焦点放在“身份”问题上,比如,陈李萍[3]聚焦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身份认同障碍,张德明[4]则关注小说中反映出来的身份危机,身份叙事和话语权力。还有的学者从心理分析,人类学,空间叙事角度等等来对这部小说进行阐释,为这部小说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比如,鲁丁香[5]运用了荣格的人格面具与阴影的理论来分析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受到的来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10期2014-03-31

  • 解构罗切斯特的殖民中心话语,还原阁楼上的疯女人
    的故事,即关于安托瓦内特(Antoinette),也就是疯女人伯莎来到英国之前的故事。作为一个反思与批判殖民中心话语的文本,《茫茫藻海》并没有只让安托瓦内特说话。相反,它采取了多重视角,不仅有安托瓦内特的声音,也有罗切斯特的声音,甚至还有假冒安托瓦内特同父异母兄弟的丹尼尔的声音和看管安托瓦内特的格雷斯·普尔的声音。这种多声部叙事就构成了多重对话,消解了殖民中心话语。在《简·爱》中,罗切斯特的中心话语将安托瓦内特描述成一个堕落放纵的女人,而琼·里斯的多声部叙

    名作欣赏 2014年35期2014-03-13

  • 癫狂的隐喻 ——以《金锁记》与《藻海无边》为例比较中西方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
    衍出“疯女人”安托瓦内特的前世今生和故事原委。《金锁记》则着力刻画了一个乖戾、扭曲的“疯女人”曹七巧。这个在生命的荒原上始终以一种雄强的生命力奋力抗争的女人,最后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这两个极具艺术张力的女性形象是绝无仅有的。虽然隔着时代、国家、文化、情节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我们仍然可以从“疯女人”这个贯通点上寻找到这两个文本存在的内在共性。一、女人你真的“疯”了吗伯莎、安托瓦内特和七巧在各自的文本中都以被人视作“疯女人”而存在。而在《简·爱》和《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2014-03-06

  • 空间、身份与命运:《茫茫藻海》的空间叙事特征
    》中的反面人物安托瓦内特。小说精妙的叙事技巧,使女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得以更完美地展现。张德明对该小说的叙事话语进行了分析,他指出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叙事策略不仅属于小说的结构艺术范畴,而且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折射出现实中的权力关系。一定的权力关系必定要在叙事中得到反映。作家采用了双重乃至多重声音交替叙述的策略,使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从被表述的他者变成说话的主体。①笔者认为叙事空间与叙事话语一样,展现了一定的权力关系及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小说的发展。上

    名作欣赏 2013年3期2013-08-15

  • 《藻海无边》读后感:从安托瓦内特到伯莎·梅森
    ,母亲安妮特和安托瓦内特的发疯原因也与当时他们所处的男权社会和种族压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藻海无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女主人公自述的笔法描述安托瓦内特的童年和少女时代的生活遭遇。开篇的第一句话:“常言道同舟共济,白人就是如此。可我们跟他们不是同舟。牙买加的太太小姐对我母亲一向并不赞成。克里斯托芬说,‘因为她是美人胎子’。”乍看这句话,很多读者以为这只是说她母亲不受欢迎的原因,实际上是在交代他们母女所处的尴尬环境。他们是马提尼岛上的白种克里奥尔人,即西

    大众文艺 2013年22期2013-07-15

  • 优越情结的悲剧 ——《藻海无边》中罗切斯特的自卑补偿
    无边》中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的婚姻悲剧部分源于主人公罗切斯特未能对自卑感做出适度的补偿,对自卑过度补偿导致优越情结。剖析其对自卑感补偿不当最终酿成悲剧,从一个侧面更好地阐释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把握他们的婚姻悲剧。简·里斯;《藻海无边》;优越情结;补偿在沉寂了25年之后,多米尼加女作家简·里斯 ( 1894 - 1979) ,于1966年在伦敦出版她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藻海无边》, 奠定了里斯在英语和加勒比文学史上的地位,评论家称之为 “了不起的东山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3年11期2013-04-07

  • 梦幻人生 心灵之旅*——论《藻海无边》女主人公的自我追寻
    边》的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正是被剥离出群体的孤独之人。她原本属于白种克里奥尔人。然而,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由于受到各阶层、族群的排斥,她找不到自我在社群中的归属,饱尝人间的世态炎凉,倍感孤独。为了强化这种历史与环境所造成的人物对于孤独的体验,也试图实现其文本时间与《简·爱》的完美衔接,瑞斯将小说的故事时间设置在1838年之后。彼时,大英帝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刚刚废除奴隶制。那是一段鲜为人知、几乎被人遗忘的历史记忆。当地的克里奥尔人作为曾经的奴隶主阶层

    菏泽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8-15

  • 自然的呼唤,女性的赞歌——后殖民视域下对《藻海无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前殖民地)女性安托瓦内特为小说的主人公,通过自述的形式来描述她在殖民地的生活和遭遇,本身就可以看作对殖民帝国主义的反抗,所以有很多评论家都说《藻海无边》是“一个颠覆文学经典的后殖民文本”。尽管小说的末尾以女主人公悲怆的梦境而引出一个开放性的结尾,但文本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仍可见一斑。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生态主义虽然是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但是却都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消解中心,解构以“逻各斯中心主义”为其堡垒的男权中心、西方中心和人类中心,使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2011-03-20

  • 愤怒之声响彻苍海 ——《藻海无边》中“他者”的疯癫与毁灭
    莎,深入刻画了安托瓦内特的悲惨命运。饱受男权压迫,安托瓦内特丧失了自由,身份和归属感。她的人格分裂为其本身与罗切斯特塑造出的疯女人伯莎两个身份,渐渐不能认知自己,直至沦入“他者”的范畴,从而精神彻底崩溃。简·里斯在小说中赋予女主人公说话权,她最终不再忍受压抑与折磨,选择纵火毁灭,以此种惨烈的方式来痛斥整个父权制社会。《藻海无边》;父权制压迫;“他者”;疯癫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简·爱》的读者们都为自信、坚强而独立的简·爱所折服,然而,他们却对禁闭在顶楼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9期2010-08-15

  • 末代艳后绝命断头台
    小公主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画像。法国终于同意这门亲事,13岁的小公主随即成了法国王储路易十六的未婚妻。1770年4月,15岁的安托瓦内特来到巴黎,与16岁的路易十六成婚。路易十六性无能,多方治疗依然无效。1774年路易十五染天花身亡,路易十六继位,床第不谐如故。路易十六心理变态,不理国事,整日出门“活动筋骨”,沉湎于打猎、修锁、造炉炼铁的无聊活动之中。形同寡居的王后自个寻欢解闷,同随侍宫女打闹,和小叔子(国王之弟)调情。路易十六有愧于艳妇,对安托瓦内特百依

    知识窗 1997年1期1997-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