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多

  • 全球?寿??姆巴·?多
    长寿的老人姆巴·戈多,他却不这么想。在他118岁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活够了,一心求死。122岁时,他还为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和一块墓碑,希望马上死去,结果他一直活到了146岁!想死却死不了怎么办?老人过完146岁生日后,再也没有耐心等待,他开始绝食!最终老人的生命定格在了146岁。而他也成为了至今为止最长寿的人。那么,姆巴·戈多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不喜欢长寿?姆巴·戈多原名马巴·高索,他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算上他,家里一共有11个孩子。由于孩

    海外星云 2023年1期2023-05-30

  • 不必等待戈多
    ”这是戏剧《等待戈多》中的经典台词。纵然作品的最后戈多没有来,我们甚至不知戈多到底是谁,但是戈多的象征意义已完全超越了具体的人或物。等待的过程中贝克特让枯树长出几片叶子,作为精神的支持与信仰,戈多让两个流浪汉的等待显得不那么苍白。就像看似抽象的文学,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改善黑暗的生存状态,让生存变得有价值。文学可照亮人生,因为文学本身表达的就是人的内心。如果文学被条条框框所限,为金钱所利用,被偏见和愚昧所埋没,便成了蒙了灰尘的珠子。巴金怀念中国剧作家曹禺时写道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3年3期2023-04-29

  • 卷首语
    常见的主题。等待戈多。 因为戈多的缺席,存在者的荒诞有了更高的倾诉对象,那就是向着缺席的戈多倾诉。 缺席与虚空,构成了意义的涡旋。戈多缺席,但那个更高的存在并没有缺席。 《等待戈多》实现了存在者向更高存在的倾诉,而诚意,也实现了它高级的修辞价值。《赤壁赋》里苏轼梦中的大鸟,也是这样更高的存在。但我们常见的文学,每每止于世俗诚意——缺乏深度、纯度,缺乏与普遍性深度关联的诚意。 世俗的诚意适用于礼尚往来,只适用于存在者与存在者相互倾诉,而不适用于存在者向更高的

    散文 2022年10期2022-01-01

  • 浅析《等待戈多》中的不确定性时间
    5300)《等待戈多》用不确定性特征叙述文本,第一幕和第二幕动作言语高度的重复,看似无厘头的动作和言语,实际上却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写作特征,这也正是《等待戈多》称为荒诞性文学的主要原因,是荒诞性文学的伟大之处。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语无伦次的语言、无聊的动作始终贯穿全文。时间是一个哲学问题,《等待戈多》中有很多条时间的隐线。恰好《等待戈多》写于20世纪中叶,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本文将从写作时间这个确切的时间点切入探索《等待戈多》中的不确定性时间。等待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2021-11-30

  • 论《圣经》对于《等待戈多》的影响
    ,然而由于《等待戈多》是首部成功登上舞台的荒诞派戏剧,被公认为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其标签过于深刻,故而导致国内外学者关于该戏剧的解读依旧集中于荒诞派理论。而《圣经》原型批评角度可以为文学作品的评价分析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圣经》中的意象不胜枚举,本文主要从背景、人物以及情节这三个角度与《圣经》原型进行对照,深入剖析该作品。一、《圣经》对于《等待戈多》的影响基督教思想和《圣经》对西方人民的思维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从公元1世纪开始就一直存在

    戏剧之家 2021年5期2021-11-12

  • 『钢琴家中的钢琴家』 ——戈多夫斯基的生平与贡献
    育家,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1870—1938)1870年2月13日生于波兰维尔纽斯附近的索什利(Soshly,现属立陶宛)。少以才颖著称的他最初学习小提琴,不出几年就能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随后转修钢琴,最初无师友之助,9岁登台献艺,直到11岁后才开始接受正规的钢琴教育。14岁到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师从鲁道夫,只学了几个月,就和歌唱家凯洛格(C.Kellogg)、图尔斯比(E.Thursby)到美国“跑码头”

    钢琴艺术 2021年7期2021-09-14

  • “反戏剧”的戏剧 ——也说《等待戈多
    艺术特色。《等待戈多》在人物、情节、主题与语言等方面突破传统戏剧的束缚:人物残缺且非人化、情节平淡而荒诞、主题模糊而不确定、语言破碎且无意义。在《等待戈多》中,“传统体裁就如同过去的雅语一样被看作敌人”,一切传统的戏剧标准都不复存在。一、人物:残缺的非人传统戏剧的题材通常由人物、情节和环境三方面组成,其中,人物是主体与中心,人物地想、说、做构成了戏剧动作与戏剧情节,推动戏剧进程发展。生动鲜明的人物是传统戏剧的基本要素,“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大众文艺 2021年6期2021-07-12

  • 自己是自己的影子
    特所创作的《等待戈多》。这个剧本的创作时间是1951年,1953年首演时反响平平,但随着时间的沉淀,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它的价值所在,渐渐被奉为经典。这个剧本一共只有两幕,印成书也就那么薄薄的一小册。叫荒谬剧也好,叫悲喜剧也罢,总之这本书很奇特,因为单从体例上看一般很少只有两幕剧的,而且出场人物很少,主要就是两个流浪汉,每天在那个地方等待戈多,所有语言几乎都是插科打诨,要不就说说闲话,要不就回忆回忆过去,要不就玩玩帽子弄弄鞋子,所有对话也都是杂乱无章的,听起来

    军工文化 2021年5期2021-06-30

  • 塞缪尔·贝克特
    现。”剧作《等待戈多》的出现意味着: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个叫贝克特的独一无二作家的诞生。《等待戈多》真是简单,似乎也极容易概括它的大意。这是个两幕剧。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为消磨时光,他们语无伦次,东扯西拉。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还是老一套:讲故事、闲聊、斗嘴、耍帽子、吃萝卜,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昨日来过,再次到来的波卓成了盲人,幸运儿成了哑巴。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

    青春 2020年12期2020-12-23

  • 解析戈多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诞生之后,评说者不计其数。众多研究者也将重点放在“等待”的研究上,而忽略了对于戈多的探讨,即使有对于戈多的研究也仅仅只是从社会历史和人物传记的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而这些研究均把戈多从剧本中抽离了出来。将戈多讨论成一种宏大的、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对策。而本文则着重于通过文本的分析得出戈多的定义,弥补众多戈多研究中文本分析的空缺,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戈多,理解等待,理解《等待戈多》。【关键词】戈多;精神分析;上帝;时间;阶级关系中图分类号:J805

    戏剧之家 2020年27期2020-10-26

  • 简析《等待戈多》的手法和意象
    证和宣泄。《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两幕中的一部悲喜剧,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1952年以法国《随从戈多》出版,1953年首次创作。并于同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演出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但大多数都是嘲弄,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更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2期2020-09-10

  • 钢琴家中的钢琴家
    作曲家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1870—1938)。同行心目中的大师戈多夫斯基儿时的成长经历很是艰辛。在他还不满两岁时,他的父亲便因病去世了,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困境中勉强度日。或许当时唯一能让他母亲感到欣慰的就是小小年纪的利奥波德已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不一般的才能了吧。因为家境贫寒,戈多夫斯基几乎是在自学的状态下走上音乐的道路,至今人们都很难想象五岁的他不仅已能演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也尝试着写出了自己的第一

    音乐爱好者 2020年7期2020-07-28

  • 等待的希望——重看《等待戈多》带给我们的启示
    过程。戏剧《等待戈多》中的等待是等待希望的等待,并非等待的绝望,“希望”作为一种生活的原发动力,推动了对未来积极进取和渴求,给我们带来了新启示。关键词:等待;希望;戈多;启示作者简介:卢玉娜(1979.11-),女,壮族,贵州兴义人,硕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中美跨文化传播研究,主要承担《英美文学》、《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课程的教授。[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3战后西方世界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2020-01-29

  • 《等待戈多》中的句法空白
    任 盼一、《等待戈多》概述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是20世纪重要的小说家和戏剧家。1969年,他的作品《等待戈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等待戈多》是一部两幕剧的悲喜剧,戏剧以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贡(下文简称“狄狄”和“戈戈”)等待他们俩谁都不认识的戈多开始,又以等待戈多结束。贝克特的这种创作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戏剧模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部没有开始、没有情节、没有

    文化学刊 2020年8期2020-01-02

  • 类上帝的救赎者:再谈“戈多”的象征意蕴
    高览小关于“戈多是谁”的争论早已成为昔日的喧哗,既然作者贝克特尚不明白“戈多是谁”,人们尽可以任意猜测或推断,但又因个人境遇、学识、视角等的差异,任何一种说法自然难以征服所有人。现在人们不再竭心费力地探讨“戈多”的象征意蕴,这并不是已经得出结论,而是没有结果,因此人们聪明地转移话题,认为戈多是谁并不重要,“戈多的意义正在于其模糊性”[1]。不过,如果要阐释等待,那么等待的对象被模糊处理而搁置起来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因此,这一话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和争论。学界对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2019-11-26

  • 浅析《等待戈多》中“等待”的象征意义
    种人生追求《等待戈多》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它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是等待希望的人物出现,虽然也许这个人物最终不会出现。“戈多”作为一个代名词始终是一个朦胧虚无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局的中心线索。戈多似乎会来,又老是不来。戈戈和狄狄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想活连骨头也吃不到,想死连绳子也没有。但他们还是在执着地希望着、憧憬着。无论戈多会不会来,也不管希望会不会成真,它毕竟使

    鸭绿江 2019年12期2019-11-12

  • 从反戏剧手法看荒诞剧《等待戈多
    1100)《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品,是典型的具有荒诞主义色彩的两幕悲喜剧。《等待戈多》的问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戏剧史的革新,催生了“荒诞剧”这一新的戏剧形式。贝克特在创作《等待戈多》这一荒诞剧的过程中,采用了创新的“反戏剧”手法,一改以往戏剧注重故事性以及循序渐进的特点,运用大量夸张、扭曲的情节,无逻辑性,时间、空间的混乱,加速了人性与环境的异化,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体现着“荒诞”。一、荒诞的结构安排《等待戈多》这部荒诞剧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2019-07-12

  • 类上帝的救赎者:再谈“戈多”的象征意蕴
    内容摘要:中外对戈多的解释纷纭众说,但因个人境遇、学识、视角等差异,任何一种说法都难以征服所有人。理解戈多的象征意蕴,可以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并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去寻找比较切实的解释。对戈多的等待实际上揭示了“上帝死后”西方人的精神状态,一方面表现了人们对基督教信仰的反叛,另一方面人们又寄希望于新的信仰。由此可见戈多与上帝既有不同又有相似性,或者说戈多就是类上帝的救赎者。关键词:戈多 阐释 信仰 救赎关于“戈多是谁”的争论早已成为昔日的喧哗,既然作者贝克

    文学教育 2019年5期2019-05-29

  • 跨界天才的浪漫之舞
    琴大师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创作。这听起来是挺跨界的一个组合:钢琴家创作小提琴作品。不过,作为一个多产的作曲家,戈多夫斯基从来没有被人当作一位单纯的钢琴大师。若论他最著名的作品,当属他根据肖邦的二十六首练习曲(Op.25,No.7这首没有被改编)改编的五十三首练习曲。作为钢琴技艺的一座高峰,已经有众多钢琴家对其发起挑战。美籍波兰裔钢琴家、作曲家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 1870年出生于立陶宛,1938年逝世于美国纽约。由于幼年

    音乐爱好者 2018年11期2018-12-04

  • 从人物性格角度分析《等待戈多
    月摘 要:《等待戈多》是荒诞戏剧的代表作,以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而“戈多”不来的情节,喻示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思想,也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等待戈多》一共分为两幕,其中每幕有四个人组成,冷漠的爱斯特拉(戈戈)、活泼的弗拉季米尔(狄狄)两个流浪汉;波卓和幸运儿主仆二人组成。虽然《等待戈多》这部剧作由两幕组成,但这两幕的内容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到底四位人物在剧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扮演着什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6期2018-10-09

  • 20年后, 观众看懂《三姐妹·等待戈多》了吗?
    剧《三姐妹·等待戈多》在北京首都剧场上演,濮存昕和陈建斌主演,然而票房惨败。最少的一场,上千人的剧场里只坐了几十人,这一轮原定24场最后也只演出了19场。不过,一些著名的知识分子,如学者汪晖、作家余华等,却对这个剧赞不绝口,奉为经典。从此,这个剧就成了一个传奇。戏剧导演王翀一直听说这个戏好,但他当初年纪小,遗憾地错过了那一轮演出。出于好奇,他看了三遍当初的录像,一边看一边哭,“不是因为他们,全是因为自己”。“导演带我们站在空中俯瞰众生,用悲悯之心俯瞰自己。

    看天下 2018年26期2018-09-25

  • 的,荒诞剧《等待戈多》中,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等待的戈多,今天没来,第二天也没来。观众不知道戈多是什么,问作者贝克特,贝克特答:我要是知道,早在剧中说出来了。有人说戈多的本性就是他不会来,他只是个虚无且无望的幻影。活在糟糕而无聊的现实中的人们,就在荒唐可笑的等待中,消耗着自己的生命。是不是有种叫人后背发凉的悲观?那是不是可以不等?不贪、不嗔、不痴,心似菩提,我们常人做不到。既然活着,看来还得等。当然,最好是等待花开。 (摘自《高邮日报》2018年3月9日

    幸福家庭 2018年5期2018-05-12

  • 是否应该删除一切?
    演《三姐妹·等待戈多》19年前的首演,而是契诃夫的《三姐妹》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经典具有传世性与流行性,更重要的是它们通常都有极大的阐释空间,使得它们被一次次致敬或推翻、复制或解构。从《三姐妹》到《等待戈多》,我们能发现两个文本在立意上是有连贯性的。契诃夫所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无法交流;《等待戈多》迎来的则是语言系统的彻底崩溃,无意义的台词甚至不构成对话,却无限扩张到时间、空间中去。从交流的隔阂到语言的消弭,对话被删除了,行动也随之被清空。“到莫斯科去

    上海戏剧 2018年2期2018-04-28

  • 《等待戈多》中的未完成性解读
    的混乱中,“等待戈多”是唯一清楚的一件事。《等待戈多》中人物背景介绍不详,言行怪诞不经,结构开放,立意模糊,充满不确定性,无不与贝克特企图展示的“混乱形式”相适应。这一“混乱形式”与一切完成的、稳定的、安定的东西相悖,符合“未完成性”特征,适用于多元、开放、发展的未完成性解读,而非以往占主导的过于绝对、封闭的结论式阐释。1.引言1969年,塞缪尔·贝克特因“(他的)全部作品以新颖的小说和戏剧形式将现代人的困境变为他的讴歌”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等待戈多

    外语与翻译 2018年4期2018-03-06

  • 贝克特的戈多来源于巴尔扎克的《投机商》
    315211)戈多到底是谁?关于这个问题有人问过贝克特,他的回答是不知道。他的这种故弄玄虚却把问题留给了后人。一、同样的等待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的戈多与奥诺雷·巴尔扎克的《投机商》中的戈多一样地被等待,一样地被当作是一种挽救的力量而被剧中人所关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一部远离现实主义传统的作品。这部剧共分两幕,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简称戈戈和狄狄),在路上等待戈多。在等待中这对难兄难弟在毫无意义地闲聊,做些动作以打发时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2-09

  • 戈多说:自己拯救自己 ——伊沙的《等待戈多》解读
    116026]戈多说:自己拯救自己 ——伊沙的《等待戈多》解读⊙厉 梅[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中国当代诗人伊沙的《等待戈多》与荒诞派戏剧大师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题名相同,题旨上承续、延伸了前者,深刻呈现了关于等待的当代光景。伊沙笔下的观众尽管知道戈多不会来,但是仍然像贝克特《等待戈多》中的流浪汉一样,无聊地摆着等待的姿态。在《等待戈多》的尾声,他们等来的不是上帝、幸福、希望,而是剧场看门老头的傻公子。戈多是个“傻子”

    名作欣赏 2017年27期2017-09-18

  • 平民天后
    琪的好友,大男孩戈多并不信任保罗,于是请了几位意大利女孩为他翻译当地娱乐小报中的报道,终于弄清楚了保罗的计划。然而,被保罗迷得晕头转向的莉琪却不以为意。Gordo:I thought you might wanna take a look at this.Lizzie:I’m on thefront coverof a7)tabloid!(Lizzie’s psychological activity)“I wish to thank everyone w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17年4期2017-05-04

  • 爱情必须付诸行动
    梦?戈多不想醒过来,比往常都困,也许是立秋的原因,人应该冬眠,但她又不能真的睡过去。她处于醒过来和睡过去之间,她好像掌握了让自己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本领,她总是会突然一个警觉,回到这个处境(这个词十分有意思,好像会做这个动作的人十分警觉一样)。她感觉刚刚做了一个梦。但她并不确定那是不是一个梦,还是仅仅是一种感觉。这段时间她一直处在半梦半醒之间,因为她感觉自己是困而并没有睡。或者是半梦,四分之一梦,可以无限切割的那种梦,梦的几个小的角度而已,小的甚至不能称得上

    小说界 2017年2期2017-03-28

  • 从《等待戈多》看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
    0136从《等待戈多》看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徐梦佳*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爱尔兰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把荒诞派戏剧推向了巅峰。本文以伊哈布·哈森的后现代主义不确定特征为主要理论基础,试图从人物、语言和情节三个角度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荒诞戏剧《等待戈多》中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等待戈多》的后现代性。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不确定性一、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后现代是对传统的一种消解和颠

    山西青年 2017年5期2017-01-29

  • 戈多是谁
    300000)戈多是谁张 蒙(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000)《等待戈多》自问世以来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对戈多角色的探究层出不穷。本文从多个视角分析,挖掘戈多的深层象征意义。等待戈多;戈多;象征意义引言《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这部两幕悲喜剧引起学者的广泛研究。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戈多身份的三重猜想:戈多类似上帝;戈多是一种永恒的希望;戈多是向死而生的存在。把握戈多这一未出场却贯穿全剧的隐形形象,有利于读者更好地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6期2016-12-06

  • 戈多是谁
    一直不露面的戈多,若有若无,说来不来,他似乎能救人脱离苦海,却又像个作威作福的老爷。狄戈二人根本没有见过他,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要向他祈祷,向他提出源源不断的乞求。而戈多一直不来,却一直说要来。戈多这个缺席的角色有强大的吸引力。关于它的意义,有人猜测是暗指上帝。但贝克特一直拒绝落实戈多的身份,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解读此剧,这才符合贝克特的初衷,他有意让此剧保持悬而未决的结局和没有定解的意义。所以,戈多或许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明天,象征着上帝

    大作文 2016年1期2016-05-30

  • 等待来的不是戈多,而是荒诞的真实
    《等待戈多》是一部毫无故事情节、毫无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残缺不全的戏剧。这部戏剧中只有几个毫无个性的人物、毫无逻辑的语言、荒诞可笑的肢体动作,使得戏剧猛然一看毫无意义,只有经过细细品味和阅读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首先,这部戏剧的故事内容是荒诞的。故事没有开始,也没有高潮,又无结尾。人们不知道两个流浪汉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等待戈多等一系列故事背景。整个故事情节只是描绘了一些无聊的小动作、毫无逻辑的对话、支离破碎的小情节。这些杂乱的、荒诞的内容与情节,表明了现实

    大作文 2016年1期2016-05-30

  • 论《等待戈多》的时间与等待
    秦佩佩论《等待戈多》的时间与等待秦佩佩在《等待戈多》整部戏剧中,时间对于荒诞人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便是对过去的否定,以及对将来的不加以定义,于是,人的存在只能收缩到现在。也是由于此,而使人面临的处境便是:身后靠的是一堵厚铁墙,而前方面对的是茫茫黑夜,于是在前后都无法行进之时,等待成为了人存在的唯一明智选择。《等待戈多》 时间性特征 等待回顾往昔,当众人被存在主义的虚无观击中,而渴求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寻回生活的意义时,却不曾想过,贝克特的这部戏剧,只是对现

    文学教育 2016年14期2016-04-04

  • 《等待戈多》的反戏剧式意象性叙述探析
    3000)《等待戈多》的反戏剧式意象性叙述探析张静怡 金美兰(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爱尔兰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缪尔·贝克特是20世纪戏剧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凭借反传统的荒诞派戏剧创作手法,贝克特向现代社会的人们展现了他所认识的真实世界。反戏剧式意向性叙述是贝克特戏剧中的一个特征,在《等待戈多》中表现得尤其充分。本文通过《等待戈多》五个方面的意象性叙述探析不确定性。《等待戈多》 反戏剧 意象性 不确定《等待戈多》乍

    文教资料 2015年12期2015-08-25

  • 《等待戈多》中的反讽对照
    3000)《等待戈多》中的反讽对照何素平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甘肃 定西 743000)贝克特的荒诞剧经典《等待戈多》,以其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荒诞性著称于西方文学史,而其荒诞性中具有显著的反讽对照特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圣经》和希腊神话原型的反讽对照、理想和现实的反讽对照、名相和真相的反讽对照。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反讽对照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这出两幕话剧以其内容和形式的双重荒诞性著称于西方

    戏剧之家 2015年9期2015-06-11

  • 书目
    《等待戈多》【爱尔兰】 萨缪尔·贝克特 著 施咸荣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条荒凉的路,一个小土墩,不长叶子的树下,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他们不知道戈多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等戈多,甚至压根不知道戈多是谁,他们只是在等待,为等待而等待。故事实在荒诞至极,“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却又令人深思。一直不露面的戈多,若有若无,说来不来,他似乎能救人脱离苦海,可是戈多永远不会来,流浪汉明明知道不会来,却还是要等待,在等待中死去、消亡,因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5年5期2015-05-30

  • 戈多”是谁——《等待戈多》意象浅析*
    “戈多”是谁——《等待戈多》意象浅析*欧炫佑(湛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广东湛江524037)摘要:贝克特的剧作《等待戈多》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热议的话题。戈多究竟是谁,至今众说纷纭,有人说是上帝,有人说是类上帝,有人说是波卓,更多人认为该剧的重点不在“戈多”,而在“等待”。但“等待”的意蕴可以是不确定而多元的,在探索的过程中体味探索的过程或许才是人们最终追求的。关键词:戈多;上帝;类上帝;波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了一种有悖于传统戏剧的新型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3期2015-03-28

  • “寻找刘子骥”与“等待戈多”——《暗恋桃花源》与《等待戈多》的主题比较
    终的故事。《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剧作者贝克特也因此剧荣获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该剧运用反戏剧的手法讲述了两个流浪汉在枯树下等待戈多,最终戈多没来的故事。这两部作品中都有一个未在舞台上现身但又举足轻重的角色,分别是神秘女子寻找的“刘子骥”与流浪汉等待的“戈多”,这两个戏剧形象不论是从结构还是内容上看,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甚至是高度的一致性。故此,为了研究这两个形象的异同及其成因,笔者将从二者的文化原型、戏剧呈现、哲理意蕴来进行细致比较。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21

  • 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性 ——从空符号“戈多”说起
    021)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性 ——从空符号“戈多”说起徐丽红(华侨大学 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等待戈多》作为经典之作,对它的解释自然也是纷纭多样的。拟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主要通过分析报信的小男孩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两个等待的“符号”戈戈和狄狄以及“空符号”戈多,来探析剧本中“等待”的双重意义以及戈多身份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分析出“上帝死了”,社会整体处在混乱的无序状态中,由此造成当下人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等待戈多》;荒诞性; 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2-21

  • 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语言游戏中重新“等待戈多
    游戏中重新“等待戈多”陈溪(武汉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荒诞派戏剧传统批评话语对《等待戈多》的解析,过多集中于“戈多”可能对应的实体及具体象征意义之辩,“戈多”的永不出现也因落入存在主义哲学式的阐释窠臼而成为人生之空洞、绝望和无意义的象征。然而,“戈多”并非抽象静止的概念,而是在戏剧式语言交流中被逐步建构起来的复杂而有活力的能指。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对于语言误用的澄清以及对与“期待”等相关的精神活动的语言分析,启示我们将关注的重心从“戈多”转

    长江学术 2014年2期2014-11-14

  • 戈多到底是谁——以人物角色为例,分析《等待戈多》的创作特点
    舞台的戏剧《等待戈多》而一举成为荒诞派戏剧流派中最重要的作家,领走了那一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使他在文学上的荣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标志着荒诞派戏剧赢得了文学界的承认。这部剧共由两幕组成。由于这部剧揭示了西方20世纪中叶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们的苦闷心里,道出了人们的普遍心声,因此他引起了千百万观众的共鸣。在痛苦中等待,在痛苦中希望,在痛苦中行动,《等待戈多》的这种概括所蕴含的生活的广度,哲理的深度及表达的准确度,都超出了西方文学中的同类作品,这也是我选择

    科技视界 2014年4期2014-03-11

  • 戈多到底是谁
    晨【摘要】《等待戈多》既是塞缪尔·贝克特的成名作,也是荒诞派的代表作。该剧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那么要想了解荒诞派就要读懂《等待戈多》这部剧,就要以人物角色为例来分析。本篇文章就是通过戈多这一人物形象为例,分析这一角色的象征意义,总结本剧的寓意,以此来分析《等待戈多》这一杰作的创作特点。【关键词】荒诞派;戈多;象征意义;寓意;创作特点在荒诞派戏剧里,塞缪尔·贝克特虽然不是第一个创作荒诞派戏剧的,但是他因1952年搬上舞台的戏剧《等待戈多》而一举成为荒诞派戏剧流

    科技致富向导 2014年2期2014-02-02

  • 一个后现代主义戏剧的范本——《等待戈多》的后现代模式解析
    个方面阐述《等待戈多》的后现代精神主题,人类等待的荒原。二、平面感,深度模式的削平德里达认为“平面感,又称浅表感,指作品审美意义深度的消失,作品的意义是不需要寻找,书的意义就是书的一部分,作品不可解释,只能体验,它提供给人们的只是时间分离的阅读经验,无法在解释意义上进行分析”。(一)从深层走向表层戏剧《等待戈多》没有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我们从中无法解读主人公,无法领略该剧的深层意义。甚至剧中人物自身连自己所等待之人都不认识,只是日复一日的等待。剧中主人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3年9期2013-08-15

  • 痛苦、抗争和希望——《等待戈多》之等待主题解读
    尔文学奖。《等待戈多》完成于1952年,是贝克特的扛鼎之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代表,该剧体现了荒诞派戏剧的一般思想特点:世界的不可知、命运的无常、人的低贱状态、行为的无意义、对死的偏执等。英国评论家马丁·艾斯林认为:“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是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Esslin 1961)国内学者丁耀瓒认为:“《等待戈多》整个剧本的主题就是:人永远找不到他活在世上的真正意义,人生只是一部不断盼望、不断失望、最后只有等待死亡的悲剧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2期2013-03-27

  • 如何理解《等待戈多》的主题
    的经典之作《等待戈多》等都入选了人教版的通用语文教材。这些变化是可喜的,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首先,西方20世纪的现代文学正处于一个文学剧烈变革的时期,他们主要求新、求变、打破传统,而这导致了现代主义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脱离大众审美趋向,变得曲高和寡。这些作品即使是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也会出现理解上的困难,要让中学生领会这些作品的精髓,这无疑是一个难题。而在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择的这些西方现代文学作品中,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很显然在理解上是颇有难度的

    文教资料 2012年12期2012-08-15

  • 《等待戈多》中对《圣经》的变换移植
    1116)《等待戈多》中对《圣经》的变换移植刘常轩(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作为文学经典的《圣经》,几乎对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有影响,其情节或被重述、续写;或被移植、异化。本文将主要分析《等待戈多》对圣经中情节的异化,以伊甸园和上帝为例,阐述贝克特通过将《圣经》中大家熟悉的意象异化与颠覆,描写现代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分裂,并且呼吁基督教精神的复归,同时希望在西方传统文明的废墟上重建秩序。《等待戈多》;《圣经》;异化1953年1月5日,贝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3期2011-08-15

  • 荒诞中的冷静:《等待戈多》的主题探究
    2206]《等待戈多》的作者是侨居法国的爱尔兰裔作家萨缪尔·贝克特,他出生于20世纪初,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茫,感到极大的悲观与绝望。虽然他积极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曾受到盖世太保的追捕,但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他的心头难以忘却。而二战后西方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又使他和西方民众共同感受到了未来的渺茫与无望。在这样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下,贝克特创作出貌似荒谬的《等待戈多》是不奇怪的。一、等待中的“戈多”的意义始

    名作欣赏 2011年30期2011-08-15

  • 《等待戈多》反戏剧审美视阈下的意义建构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代表,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作品,其原因在于这部作品以一反传统的戏剧形式再现了西方社会当下的生存境遇,荒诞的外在艺术形式与内在旨归的契合,共同搭建起一个令世人恐慌又无法逃逸的审美艺术空间,形式参与意义的演绎与建构,直逼无意义的荒诞存在,透射出一种令人窒息的艺术力量。《等待戈多》一反西方戏剧创作的传统,从西方传统的戏剧文学的几个要素而言,《等待戈多》大异其趣,它抛弃了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里为戏剧规定的“情节、性格、言词、

    名作欣赏 2011年30期2011-08-15

  • 等待的意蕴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被赋予了多种解读可能。本文试图抓住剧本中“等待”一词进行解读,认为“等待”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从“无”开始——等待即虚无,然后是“无中生有”——等待即希望,最后是“无所不在”——等待即人生。在《等待戈多》中,悲剧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明知戈多不会来,还要继续等待下去;没有真正的生活,却在不断寻找生活本身;没有具体的等待,却无往而不在等待之中;没有苦难事件的发生,却永远穿行在苦难的隧道之中。悲剧周而复始,永无止休。悲剧乃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文学界·人文 2010年8期2010-12-13

  • “等待”的意义 ——《等待戈多》解读
    意义 ——《等待戈多》解读□李丹人类是一种永远有所等待的生物,当我们有所等待而又不知道在等待什么时,我们就是在等待戈多戈多,一个闻名遐迩的名字,当上世纪中叶由爱尔兰剧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创造出这个人物时,就成为人们议论和研究的焦点。对于这个自始至终未登场、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的人物,人们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但有一点却是达到共识:戈多象征着希望。《等待戈多》是一个小剧场话剧,人物很简单,情节也很简单,在此不妨把剧情简述一下: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第一幕,黄昏时分

    戏剧之家 2010年10期2010-08-15

  • 《等待戈多》解构中的救赎
    ①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揭示给那些愿意不为感情左右、不受偏见妨碍地借助艺术观察自己时代的人”的文学艺术作品,作品通过对人类在宇宙中的荒谬处境的揭示,对他所置身的现存社会秩序的合理性和终极真理的存在表现出了怀疑。它揭示了上帝死后,终极目标失落所造成的世界坚固性的消失,并导致了人存在的荒诞性、非理性和虚妄性,而这即是作者通过解构的方式对轴心时代以来意识、特别是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破坏、嘲弄和反叛。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清晰性和规则性相对立,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名作欣赏 2010年18期2010-08-15

  • 从《等待戈多》看贝克特的终极追求
    002)从《等待戈多》看贝克特的终极追求李 蕾(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郑州450002)在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剧本中,戈多与上帝、基督、《圣经》或明或暗的联系,指引着读者的联想方向——戈多就是上帝,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深刻的解读。《等待戈多》中对上帝的等待,体现出贝克特在“上帝死了”之后对人类存在意义的终极追问,以及对荒诞世界人类出路的积极探寻。戈多;上帝;贝克特;存在《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剧中两个流浪汉把等待戈多作为自己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8-15

  • 小议“艺术的抽象”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在巴黎上演,连演了三百场,轰动并震惊了整个西方剧坛。《等待戈多》共有两幕。第一幕写一个黄昏,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小路旁一棵树下的土墩上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没有等来戈多,却等来了主仆二人,他们并不认识戈多,故把那个主人当成了戈多。他们又继续等待戈多,最后等来了戈多的使者——一个小男孩,他说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晚准来。第二幕写第二天的黄昏,在同一个地方,两个老流浪汉又在等待戈多,但戈多始终没有来,那小男孩又来宣布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天准来。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2期20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