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源

  • 孤寒少年一支笔 ——读《母子之间》及陆源印象 评论
    的灰白色吧,就像陆源的头发。于是家里如果得了一个孤寒少年,就格外让人紧张。宝玉如此,陆源也如此。在家族中拥有最丰富生死见闻的有求必应的陈家小女,纵然有处理万端事务的耐心,有杀伐决断的魄力,也安排不好她的小儿子——这位孤寒少年的安稳。“妈妈,我受了委屈,唾面自干……”;“我挨了板砖,挨了闷棍,仍旧心高气傲……”;“妈妈,我就不急流勇退,就顶着干,死不悔改,怎样?”自视甚高而又命运多舛的小说家们大都是这个鬼样子,孤星高悬,失魂落魄,却还要唯我独尊。因为他手握一

    广西文学 2023年10期2023-12-12

  • 海洋环境保护法视角下入海排污口造成的陆源污染监管法律研究
    入海排污口造成的陆源污染问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视角,改进入海排污口的现有管理制度,提升入海排污口监管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成为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课题。1 入海排污口造成的陆源污染问题1.1 问题现状根据《2020 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十三五”期间全国直排海污染源的污水排放量波动上升,入海排污口造成的陆源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制约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海洋产业健康发展。入海排污口造成的陆源污染排放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8期2023-11-17

  • 神农架地区中元古界混合沉积特征及其发育模式 ——以神农顶乱石沟组—台子组剖面为例
    ],碳酸盐沉积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即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2-7]。混合沉积主要包括“混积岩”[3]和“混积层系”[6]两种类型[8],其中,“混积岩”指陆源碎屑与同期沉积的碳酸盐在结构组分上的混合,其岩石组构主要包括陆源碎屑颗粒、生物成因的碳酸盐颗粒、化学沉淀的碳酸盐[9]及黏土等,可根据黏土、陆源碎屑及碳酸盐含量进一步分为混积岩质黏土岩或泥岩、含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岩、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含碳酸盐—陆源碎屑混积岩、碳酸盐质—陆源碎屑混积岩等类型[

    沉积学报 2022年6期2023-01-13

  • 武汉市不同类型天然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酸组分主要来源于陆源, 受陆生植物、 土壤有机质、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等影响, 水生DOM主要源于浮游植物、 藻类和微生物代谢, 腐殖酸来源复杂[13, 15-16]。 4种水体10个样品中DOM的陆源来源荧光组分(C1, C2, C3)的占比范围为33.0%~66.5%。 其中河流、 湖泊、 雨水、 水源水4种类型水体的陆源组分占比均值分别为46.2%, 56.4%, 54.2%和51.6%, 水生源组分占比均值分别为12.3%, 10.1%, 10.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年5期2022-05-06

  • 环雷州半岛海底表层沉积物brGDGTs 组成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为指示近海环境中陆源有机质输入指标。Weijers等[17]通过对全球土壤样品进行研究,发现brGDGTs含有的环戊烷数量与土壤pH 值显著相关,因而提出反映土壤pH 值的环化指数(CBT);同时也发现brGDGTs 含有的甲基数量与年平均气温相关,提出了反映陆地大气年平均温度(MAT)的甲基化指数(MBT)和环化指数(CBT)比值指标(MBT/CBT),且该比值指标在不同区域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18]。随着研究深入,Peterse 等[19]对MBT 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10-12

  • 松辽盆地青山口乡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岩分类及其成因
    物的来源主要包括陆源、内源和生物3 种,其中陆源的沉积物包括碎屑颗粒和黏土,内源沉积多为碳酸盐岩,生物主要包括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本文将陆源碎屑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作为三端元划分岩石类型,并根据非常规油气的烃源岩要求,以总有机碳含量0.5%、2.0%和4.0%为界,划分出极贫有机质、贫有机质、中有机质和富有机质4 大类;然后,根据陆源碎屑和碳酸盐矿物相对含量比,进一步划分为8 亚类:富有机质陆源碎屑细粒岩、富有机质碳酸盐细粒岩、中有机

    新疆石油地质 2021年4期2021-08-12

  • 陆源有机碳对黄河口及周边近海4种常见鱼类的营养贡献
    有0.40 Gt陆源有机碳经河口输送进入近海,其输送量足以满足海洋当年碳循环的需求[1]。但稳定同位素及生物标记物示踪显示,陆源有机碳仅占海洋有机碳库很少一部分,绝大部分不知所踪[2]。陆源有机碳的归宿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者。有研究认为,河口及近海是陆源有机碳的重要降解区域,在光化学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陆源有机碳转化为CO2再次释放[3-5]。但这不足以解释陆源有机碳的全部归宿。河口及近海生态系统往往呈异养性,其自身生产力不能满足系统对能量的需求,陆源

    海洋渔业 2021年4期2021-08-10

  •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混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混积岩”一词描述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形成的岩石[5-7]。目前对混积岩的基准含量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碳酸盐含量大于25%、陆源碎屑含量大于10%[5],还有学者认为陆源碎屑含量5%~95%、碳酸盐含量5%~95%[8]。近期有学者按陆源碎屑和碳酸盐含量来定义混合沉积强度,划分出混积型碎屑岩(陆源碎屑含量>75%)、高度混积岩(陆源碎屑含量25%~50%)和混积型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含量前人对上扬子地区寒武系混合沉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混积方式、混积机制及其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年3期2021-06-29

  • 辽东半岛东岸泥区有机碳来源及其对流域和海岸环境变化的响应
    上以海源为主, 陆源有机物则主要来自近岸中小河流的输入。C/N比值、沉积物干样中的木质素含量∑8值和有机碳中的木质素含量Λ8值均呈现出随离岸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 表明陆源有机物含量由陆向海逐渐减少; 受C4植物的影响,13C值在辽东半岛东岸泥质区的近岸地区更加正偏。木质素参数S/V比值、C/V比值和木质素酚类单体植被指数(LPV)进一步表明, 陆源有机物主要来自被子植物的草本组织和木本组织。LD柱样的参数变化显示, 1780年以前, 辽东半岛东岸泥质

    地球化学 2021年2期2021-06-16

  • 河流中陆源有机物的来源研究发展
    研究意义海洋接收陆源物质物的主要途径是河流[1-2],河流在地球碳循环中有重要作用。全球河流向海洋输送的陆源有机碳约为4×108t/a[3],是海洋碳库的一个巨大碳“供应源”[4-5]。河流中的有机碳主要来自陆源输入和水体生产,其组分主要为木质素、次级脂肪酸、碳氢化合物和多糖等,其中难降解组分在如粒级特征的物理结构或者化学矿物作用下,存储时间能够长达百年之久,这在维持全球有机碳稳方面有重要作用,对大气CO2的浓度和长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6-7]。

    广州化工 2021年19期2021-04-09

  • 陆西凹陷九佛堂组混积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分类 ——以辽河油田庙35井为例
    积岩,通常是指由陆源碎屑、碳酸盐组分等混合沉积形成的一类岩石。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众多学者对混积岩的概念、分类、成因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以Mount、沙庆安等为代表的分类方案[1-3]。与海相混积岩相比,湖相混积岩对构造背景、物源、湖平面波动等更为敏感,其成分、结构、沉积构造、颜色、垂向演化等亦更加复杂。陆西凹陷下白垩统九佛堂组下段湖相混积岩,既包括碳酸盐、陆源碎屑、火山物质等组成的成分混积岩,又包括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等组成的混积层序。现以庙35井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4-08

  • 细菌细胞膜脂记录的西太平洋暖池约4 Ma以来沉积物风尘陆源输入变化
    ,通常河流输入的陆源物质较少,而以冬季风输入的亚洲风尘为主[3-7],这使得西菲律宾海成为研究北半球高纬驱动下东亚冬季风对低纬气候变化过程影响的重要区域。这一区域沉积物所记录的海洋上层水体热力学和陆源输入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对于理解高低纬之间的海陆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图1 研究区域风场及洋流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wind field and ocean currents in the study area独特的地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1年1期2021-03-02

  • 上扬子地区双河露头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化学层序地层分析
    制主要有4种:①陆源碎屑输入。②矿物自生沉淀或结晶。③生物作用富集。④海底热液(火山)输入(程文斌等,2008;李关清等,2014)。通过样品实测所获得的元素地球化学数据是上述4种机制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的机制处于主导地位,有的机制处于次要地位。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削弱次要信息,放大有效主导信息。泥页岩层系化学地层学研究中,数据变换一般采用元素Al-标准化变换和元素富集系数变化(程文斌等,2008;Pearce et al.,2010;Sano et al.

    西北地质 2021年1期2021-03-02

  • 南海北部陆坡30 ka 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
    海成为世界上接受陆源物质最多的边缘海之一[1-2]。南海同时受东亚季风和深层洋流形成多层次的洋流系统的影响,水动力条件十分复杂,对沉积物的源汇搬运沉积过程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2-3]。因此,南海具有开展海洋沉积学和古环境演变研究的优势。南海北部陆坡是华南和台湾地区陆源物质输送到深海海盆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这些区域陆源碎屑堆积的重要场所。相比陆架和深海海盆,陆坡沉积环境十分复杂,沉积物来源多,水动力因素繁杂[4],海平面、气候和洋流都对沉积环境影响深远,尤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年6期2020-12-31

  • 海洋陆源性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SD仿真分析 ——基于浙江省的经验证据
    控联治,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加强陆源污染源头控制和净化处理。至此,区域联防联控已成为浙江省防治海洋陆源性污染的重要举措,但该举措在现实层面能否达到控制陆源污染排放,实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期目标,其实施成效有待研究检验。随着生态环境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在实践层面的逐步实施,近年来有不少文献展开对联防联控机制效应的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该政策对空气污染的效应评估。Wang Hongbo等[1]和Zhang Nannan等[2]通过对PM2.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11期2020-12-18

  • 近30年来东海长江口泥质区浮游植物生产力与群落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记录❋
    江冲淡水携带大量陆源物质进入东海。因此,东海的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近年来,关于东海近岸泥质区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于浮游植物生产力与群落结构变化,以及不同来源有机质比例变化两个方面。东海近岸存在着长江口泥质区、闽浙泥质区以及济州岛西南泥质区[2],其中,长江口泥质区位于陆-海作用交界区,受长江输入的影响明显。Zhao等[3]通过沉积物中多种色素浓度的变化重建了百年尺度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变化,表明1980年代以来长江口附近海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12-18

  • 长江口不同来源溶解有机质光化学/微生物降解作用及机制研究❋
    个过程中,大部分陆源DOM会在河口区被移除。光化学反应和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控制河口区DOM转化、降解和循环的主要作用[2]。实际水体中,DOM的光化学反应和微生物作用是同时发生并相互交织。河口区的陆海相互作用复杂,两种过程对河口DOM去除的相对贡献因DOM的来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对于密西西比河[3]与亚马逊河口区[4]的陆源DOM,光化学去除作用要高于微生物降解;而对于海源DOM的去除,微生物降解则占主导,而光化学降解作用并不明显[5]。这是由于光化学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2期2020-11-04

  • 南海IODP U1499和U1500站位浊积岩的沉积特征及岩石物理响应
    积岩的岩石类型(陆源碎屑、钙质或混积浊积岩)。将岩芯中识别出的浊积岩与对应的物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不同类型浊积岩的岩石物理响应特征。在岩芯分析基础上,根据岩芯标定分析不同类别浊积岩的岩石物性参数,包括磁化率、亮度、GRA密度、自然伽马的分布特征。其中,磁化率主要对铁磁性矿物敏感,而陆源碎屑沉积物中常含有铁磁性矿物,故磁化率可用于识别陆源碎屑浊积岩[9];亮度主要受到样品中碳酸钙含量的影响,可用于识别钙质沉积层[10];GRA密度主要与颗粒大小、矿物成分、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0年3期2020-07-02

  • 博物馆,或陆源的写作
    李浩一陆源的写作让我惊讶,更确切地说,是陆源长篇小说《祖先的爱情》带给我一种令人感佩的惊艳感,对它的阅读,让我感觉自己踏上的是一段充满着美妙、惊奇、陌生和波澜的旅程,它熟悉,而更多的则是意料之外。之前,对陆源较为有限的阅读已让我见识了他的才华和能力,早早地调高了对他这部厚重长篇的预期,然而,在我真正地进入到对它的阅读之后,我依然发现自己“准备不足”。杂花生树,陆源在《祖先的爱情》中构建的是枝叶繁茂、花朵团簇、错节盘根的茂密丛林。它有我之前难以预想的浩瀚繁阔

    广西文学 2020年2期2020-03-11

  • 河流中陆源有机物来源及迁移的研究现状
    土壤难生物降解的陆源有机物,包括木质素、腐殖质、次级脂肪酸等有机碳组分[7]。这些难降解有机物在河流中沉积,在沉积物中的物理结构如团聚体特征或化学矿物作用下,存储时间能够达到上百年,对于维持全球有机碳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如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干旱和洪涝增加等自然环境因素[8-9];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修建水库大坝等人类活动[10-11],河流中陆源有机物迁移的机制和数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自然过程和人类活

    建筑与预算 2020年2期2020-02-28

  • 近30年来东海长江口泥质区浮游植物生产力与群落结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记录❋
    江冲淡水携带大量陆源物质进入东海。因此,东海的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与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近年来,关于东海近岸泥质区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于浮游植物生产力与群落结构变化,以及不同来源有机质比例变化两个方面。东海近岸存在着长江口泥质区、闽浙泥质区以及济州岛西南泥质区[2],其中,长江口泥质区位于陆-海作用交界区,受长江输入的影响明显。Zhao等[3]通过沉积物中多种色素浓度的变化重建了百年尺度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的变化,表明1980年代以来长江口附近海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09

  • 胶州湾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及时空分析*
    100)河流作为陆源物质由陆向海输送的重要载体,承受了沿岸大量的污染物,成为导致近海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运移过程中,相对于严格控制的点源污染,非点源以其污染的广泛性和时空分布的不确定性,在监测、研究和控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困难。与此同时,由于非点源污染会受到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方式、化肥和农药使用、畜牧业养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针对近海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受到较大的局限。目前,现有的研究较多集中于探讨污染物在河口区的分布规律[1]、污染物入海通量[2-4]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12-07

  • 湾夏季陆源入海氮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通量
    ,张际标湾夏季陆源入海氮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通量张 鹏1,2,魏良如1,赖进余1,戴培东1,陈 育1,张际标1,2(1.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东 湛江 524088)【目的】研究夏季湛江湾陆源溶解态氮(TDN)和溶解态磷(TDP)入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入海通量特征。【方法】根据2018年夏季(7月)湛江湾陆源TDN和TDP入海污染物现场调查,进行实验室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湛江湾夏季陆源TDN和TDP平均浓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年4期2019-07-17

  • 海洋科学、水文学
    海洋自生有机质、陆源有机质(含人为活动污水有机质)和河口过程有机质的贡献。结果:夏季大亚湾颗粒有机物δ13CPOC 和δ15NPN 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5.7~-17.4‰和-6.3~10.4‰,其空间变化反映了不同有机质来源的影响。喜洲岛附近海域表现出高POC、PN、δ13CPOC 和δ15NPN 的特征,恰好对应于高生物硅、高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初级生产力、高无机氮生物吸收速率的出现,指征着浮游植物水华的主导贡献;东北部范和港附近海域具有高POC、PN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21期2019-01-28

  • 陆源有机碳对莱州湾浮游动物能量贡献的初步研究
    年约有0.4GT陆源有机碳通过径流输送进入海洋,其中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各自占了40%和60%[1]。从全球碳循环尺度来看,陆源输送有机碳足以支持整个海洋碳循环过程中的有机碳需求。但生物标记物和稳定同位素证据显示,最终能够进入开阔大洋的陆源有机碳仅占河流输入的很小部分,绝大部分陆源有机碳在河口、近海区域被消耗[2-3]。相当一部分陆源有机碳进入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河口、近海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高度的物种多样

    海洋渔业 2018年3期2018-06-29

  • 莱州湾凹陷南斜坡带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长的特征,形成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储层。2016年,莱州湾凹陷南部宽缓斜坡带再获新发现——XX16–1中型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简称沙三下亚段)为该油田的主力含油层位,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的储层。图1 XX16–1油田构造位置研究区储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自身矿物成分复杂特性,决定其储集性能与单纯陆源碎屑岩具有不同的特征[2],因此对该区域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物性以及控制因素的认识成为油气藏评价的关键。本文在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认识有基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年3期2018-06-22

  • 控制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化发展,越来越多陆源污染正在使海洋成为有毒有害废物的大染缸。陆源污染不仅会损害海洋及其生物种群,而且会直接间接地作用于人类。因此,控制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刻不容缓。这既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和体制机制构建,也需要将保护措施做在事前,以预防带动治理水平提高,并充分利用技术提高控制、预防和治理的品质。[关键词]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环境[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海洋面积占据地球表面积四分之三,所有陆地都处于海水的包围之中。地球生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2018-05-14

  •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主要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及来源分析
    氮和活性磷酸盐,陆源排污压力巨大。为全面掌握陆源入海排污状况,国家海洋局自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陆源入海排污口的调查和监测工作,福建更是从2003年开展全省陆源入海排污口统计监测,并选择厦门杏林工业排污口和宁德蕉城市政排污口进行污染物入海量监测,2005年增加到37个排污口。陆源入海排污口因种类繁多,污染物受排污主体影响大,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存在较大差异,为分析主要入海污染物来源和陆源入海排污口排污状况及其对邻近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国内海洋工作

    渔业研究 2018年2期2018-04-27

  • 平均每2公里海岸线存在一个污染源
    上公布2017年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结果,全国共有陆源入海污染源9600个,这意味着平均每2公里海岸线就存在一个污染源。这次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是我国首次摸清全国陆域入海污染源分布,将为我国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保护打下坚实基础。根据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初步结果,全国9600个陆源入海污染源中,入海河流740余条,入海排污口7500余个,排涝泄洪口1350余个。排查显示,从海域分布情况看,东海陆源入海污染源数量最多,为4200余个;南海有3800余个,黄海、渤海分别有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5期2018-02-07

  • 政治晋升激励视角下我国海洋陆源污染治理的研究*
    励视角下我国海洋陆源污染治理的研究*张继平 潘易晨 孔凡宏 杨 杨(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上海 201306)长期以来,以经济增长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官员激励机制使得沿海地方政府在大力发展本地经济的同时却忽视了海洋环境陆源污染治理的重任。在此背景下,通过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沿海地区地方官员晋升情况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污染治理投入、陆源污染治理投入及其治理成效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污染治理投入与沿海地方官员的晋升存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8-31

  • 中国边缘海沉积有机质来源及其碳汇意义❋
    ,不包括南海)是陆源和海源有机质的重要碳汇。总有机质指标和生物标志物的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高值集中在近岸尤其是河口附近;海源有机质在陆架海盆处有高值,受控于海洋生产力和沉积环境。利用多参数指标对表层沉积物中不同来源和不同年龄有机质的贡献比例估算的结果显示,我国边缘海的有机碳埋藏量约13 Mt/a,占全球边缘海沉积物有机碳埋藏量(~138 Mt/a)的~10%,其中陆源有机质的碳埋藏量(3.9 Mt/a)占全球边缘海沉积物陆源有机质埋藏量的~7%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9期2017-07-17

  • 东海陆源污染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
    0018)东海陆源污染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张林姣1,沈满洪1,2(1.宁波大学商学院 宁波 315211;2.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杭州 310018)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陆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逐渐增加,东海作为陆源污染的主要接受者,其环境也逐渐恶化。文章基于演化博弈分析方法,从陆源污染的治理主体出发,从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沿海地方政府之间、沿海政府与海岛政府之间以及企业与公众之间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复制动态图分析陆源污染治理的主体间的策略演进规律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4期2017-06-06

  • 求友声的变奏
    江汀陆源住在城市的东南部。我时常记得这一点,因为对我来说,空间感十分重要。这种空间感一直伴随着我,与此对应的是,我即将在这座城市中第四次搬家。不过,在此我的时间感却有些迟钝。我就像是漂浮在这个时代、这座首都,假如身后还有退路的话。也许我处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在一片海水之间。我知道自己可能在做梦,但是这个梦仍然在延续下去。我和陆源认识才不到两年。但我们俩都有错觉,觉得认识对方已经很久了。我们注定要成为朋友吗?也许,这种错觉来自我自己的个人精神史。在今天,要谈论

    西湖 2017年5期2017-05-12

  • 黄、渤海沉积物中陆源脂类有机质的组成分布与转化特征
    黄、渤海沉积物中陆源脂类有机质的组成分布与转化特征高寒凌1,邹立1,2*,王凯1,叶曦雯3(1.中国海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2.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100;3.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 青岛 266001)本文对黄、渤海表层沉积物中脂类化合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渤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的含量为0.03%~1.02%,以黄河口含量最低,黄河口外和双台子河口外,以及北

    海洋学报 2017年2期2017-02-14

  • 东亚海陆源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探讨及启示
    044)东亚海陆源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探讨及启示戈华清,宋晓丹,史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4)区域或亚区域合作机制与协议安排是保护海洋环境免遭陆源污染危害的关键。东亚海共同体与东亚海环境管理合作伙伴作为现有的防治东亚海区域陆源污染的合作机制,由于既无区域性公约约束,也无具体防治目标与章程,导致目前东亚海区域的陆污染防治依然处于松散的、无约束力的功能性与项目性合作状态,呈现明显的临时性与不确定性。中国应在

    中国软科学 2016年8期2016-09-19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东海陆源污染物总量分配研究
    控制制度下对东海陆源污染排污权的分配研究具有实际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环境状况、经济状况、社会状况和技术水平4个方面建立了沿东海上海、浙江、福建3个省市的海洋陆源污染排污权分配的模型。该模型在综合分析了各项评价指标后,将求得的各区域相对于东海陆源污染物可排放总量这一总目标的权重之比,作为各区域允许排放量之比,然后按此比例在各区域间进行排污总量分摊。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等比例分配的不公平性及排污总量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又兼顾了各区域间的实际差异,为东海

    科技与管理 2016年4期2016-05-14

  • 西南世界的幻师
    李璐在读陆源小说《祖先的爱情》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恍然觉得沈从文当年没有写完的小说《长河》,散文《湘行散记》、《湘西》,陆源在接着他往下写。大概那是在第七章,“排山倒海”的洋纱洋布运进省内,松棉、纺纱、织布的机器瞬即更新换代,“各村各寨变成工场和集市,家家户户皆点亮油灯或蜡烛,开始晚饭之后的新一轮劳作”,还有刘家兄弟为发财而起的种种心思:用枧浆浸泡旧棉胎生产“再生棉”,勾兑高价染料……现代商业元素涌入西南地区,引起古老村庄卷起生产赚钱的热潮。沈从文当年忧虑

    岁月 2016年7期2016-05-14

  • 海洋陆源污染的原因与对策浅谈
    10081)海洋陆源污染的原因与对策浅谈王雨珂(成都铁中 610081)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由于陆源性污染造成的海洋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理,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本文主要针对海洋陆源污染的原因与对策进行分析。海洋陆源污染;原因;对策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的经济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也在开展着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对社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其中对于海洋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这也给海洋的生物带来重大影响。

    大科技 2016年23期2016-03-19

  • 海口湾陆源入海口污染状况及主要污染物分布特征*
    沟河、海甸溪等将陆源污染物携带进入海口湾。除此之外,丘海大道泄洪沟、万绿园西沟、龙昆沟排污口、秀英工业排污口、观海台泄洪沟等人工排水沟渠也直接将污染物排入海口湾海域。如何从根本上改善海口湾海域的水环境质量,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需要,并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海洋污染的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逐渐偏向陆源入海污染物的总量控制。199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年9期2016-03-13

  • 我们的“文艺复兴”时代
    ,是美的胜利。 陆源的用词是特别的,这让我想起西汉的大赋。司马相如《子虚》极言楚地云梦物产丰饶、枚乘《七发》陈说声色味触乃至要言妙道,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陌生化名词以并列的方式排山倒海而来,以强大的气势卷起漩涡,把读者带入神奇的境地。正如陆源小说中“几百万只猴脸蟹”、“遍栽鬼莲的池塘”,那“江边待渡的水妖捧着《西洋番国志》认真阅读”、那“苍穹这只碗太小,难以容纳百万星辰,于是这伙暴徒涌向天赤道,想占领制高点”……是小说瑰奇浩瀚的观念之海中活跃的鱼,整个小说好

    西湖 2015年10期2015-09-27

  • 混积岩和混合沉积的研究综述
    地质意义1 引言陆源碎屑和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现象很早都被观察到,1984年Mount首次明确提出”混合沉积物“(mixed sediments)的概念,而国内则是1990年由杨朝青等首次提出”混积岩“(hunj rock)一词,人们对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研究和应用已很成熟,但两者被分割开来自成系统进行研究,却忽视了混合沉积的研究。80年代以前,混合沉积的研究处于一个描述性阶段,这一时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例;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对混积岩的分类、成因、因素和环

    地球 2015年7期2015-03-31

  • 北冰洋阿尔法脊晚第四纪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低,表层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信号增强;在高纬海区和加拿大海盆,也具有较低的海洋生产力,加之受顺时针波弗特环流对陆源有机质输送的影响,沉积物中陆源有机质含量较高。在历史时期,北冰洋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与海冰覆盖程度变化有一定联系。北冰洋中心区PS2174-5孔的记录表明,有机碳来源变化有一定的冰期-间冰期旋回性,一般而言在冰期有机碳含量较高,陆源有机质贡献大,在间冰期有机碳含量低,海洋源有机质贡献大[5]。门捷列夫脊HLY0503-08JPC孔的记录也显示冰期沉

    极地研究 2015年2期2015-01-27

  • 渝东南地区下志留统石牛栏组混合沉积作用及对生物礁发育的制约
    ount最早引入陆源碎屑颗粒、陆源碎屑泥、碳酸盐颗粒及碳酸盐泥四端元组分对混合沉积进行分类,并明确了陆源碎屑含量大于10%的碳酸盐均为混合沉积岩[1]。早期对于混积岩及混合沉积的研究多数在于对混合沉积现象的定性描述及探讨其形成的环境模式[2-3]。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开始利用地球化学手段对混合沉积的环境进行深入探讨[4],并对混合沉积作用方式、形成原因、形成模式等进行系统总结[5-8]。近10 a来,关于混合沉积的报道更加全面、系统。归结起来主要有: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年3期2014-05-26

  • 我国海洋陆源污染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模式
    地方政府都较重视陆源污染防治,但污染所致危害仍严重影响了我国近海生态环境。2001-2011年《国家环境状况公报》与《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在第二产业密集且经济发展较迅速的部分近海地区受到的影响更明显,尤以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等近岸海域最严重。面临严峻的陆源污染,需对其产生原因与防治对策予以系统分析,寻正本之源,求防治之道。一、陆源污染的产生原因陆源污染物来源广泛,污染种类繁多,包括有些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减少治污成本,违法排污;

    中国软科学 2014年2期2014-05-24

  • 论我国海洋陆源污染防治的资金机制*
    210044)陆源污染防治资金不足制约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我国在陆源污染防治过程中,亦存在资金不到位,资金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国际陆源污染防治中,通过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简称UNCLOS)与1995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地活动影响全球行动计划》(下简称GPA)的共同引导,一些海域陆续通过一些区域性公约、国内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等,筹建或设立相应的资金机制来解决海洋陆源污染,这些做法为我国陆源污染防治资金机制的构建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4期2014-04-04

  • Effect of internal iliac artery chemotherapy afte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for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环境,并且伴随有陆源碎屑物质的混入,沉积时还受到热水作用影响。The limitat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number of cases still needs to be enlarged, and there are selection biases of treat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s needed to confirm the optimal manage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4年5期2014-03-21

  • 颗粒态有机物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夏季分布和影响因素初析*
    储存于陆地上, 陆源有机物不仅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的碳库, 也是海洋碳库的一个巨大的“源”(Hedgeset al, 1997)。陆源有机物通过河流和大气向海洋输送, 而河流向海输送的过程中, 陆源有机物主要以颗粒态和溶解态两种方式进行。每年经由河流输送入海的陆源有机物达0.4Gt C (1Gt = 1015C), 占陆源净生产力的0.7% (Ittekkot, 1988; Hedgeset al,1997)。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不仅是长江入海物质的重要堆

    海洋与湖沼 2014年6期2014-03-19

  • 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
    等方式进入海洋的陆源有机质以及河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河口有机质,人类活动产生的有机污染物也会进入沉积物(Andrewset al,1998;Middelburget al,2007;Huet al,2009)。研究近海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对了解有机碳的归宿、埋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揭示近海的有机碳循环过程。莱州湾地理位置特殊,沉积物中有机质可能存在多种来源:湾内初级生产力较高,每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大量有机质(宋金明等,2008);同时又有黄河、潍河

    海洋与湖沼 2014年4期2014-03-09

  • 川北南江地区中下寒武统混积特征研究
    征宏观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交互沉积、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构成的混积层系,微观上表现为同一岩层内由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所形成混积岩;混合沉积类型有渐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但是两种类型的混合沉积常相互叠加,频繁交替,形成类型复杂的混合沉积复合体。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的成因、沉积机理、产出部位及沉积环境等因素,建立了南江地区中下寒武统的混合沉积模式,进而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四川盆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4年6期2014-02-18

  • 华南二叠系孤峰组硅质岩主元素多元统计分析
    解释为沉积环境中陆源物质对碳酸盐岩矿物沉淀抑制的结果,这一解释的依据是硅质来源于陆源的风化产物[12-13]。如果硅质来源于陆源风化产物,那么SiO2应该与Al2O3、K2O和TiO2等这些来源于陆源物质的元素之间具有相关性。但表2显示,SiO2与Al2O3、K2O和TiO2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见,SiO2与CaO和LOI的显著负相关与陆源物质对碳酸盐矿物沉淀的抑制作用无关,而是海洋多元体系中酸碱性的变化控制硅质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的结果[14]。2.2 T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32期2013-08-11

  • 海南岛近岸海域陆源污染特征及控制
    )海南岛近岸海域陆源污染特征及控制周祖光(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海口 570206)文章通过污染物经河流入海通量法以及实测和估算并举,对海南岛陆源污染物进入近岸海域特征进行了解。进而阐述了对其陆源污染控制的方法,为区划出海南岛海岸带污染防治,较好地防治近岸海域免受陆源污染,提供参考。陆源;污染;近岸海域;特征;控制;分析海南省主要陆地为海南岛,也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处于108°37′~111°03′E, 18°10′~20°10′N,总面积约3.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3期2013-04-19

  • 中澳海洋环境陆源污染治理的政策执行比较
    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政府间审查会议”制定了2012-2016年陆源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中国及其他100多个国家承诺今后将要采取相关的治理行动。据2012年《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显示,在过去十年,陆源排海污染物持续增加,海洋生态系统明显退化。澳大利亚拥有的海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世界最大的专属经济区,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由于近岸人口密度大、海洋产业众多,因而受到陆源污染的巨大威胁。2006年澳大利亚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收集和分析,制定并实施了详尽的陆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4-10

  • 陆源污染何时解
    小资料陆源污染陆源污染是指陆地上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其他危害。陆源污染物质种类最广、数量最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大。陆源污染物对封闭和半封闭海区的影响尤为严重。陆源污染物可以通过临海企事业单位的直接入海排污管道或沟渠、入海河流等途径进入海洋。沿海农田施用化学农药,在岸滩弃置、堆放垃圾和废弃物,也可以对环境造成污染损害。陆源污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随着《2012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的新鲜出炉,3月20日,国

    海洋世界 2013年4期2013-03-07

  • 长江口沉积物碳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来源分析
    要有两个来源, 陆源和海源。长江年输沙量达 0.5×109t, 其中颗粒有机碳的年输送量是12×106t, 约占世界河流对海洋颗粒有机碳年输送量的1/15[1]。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 目前长江入海沉积物呈减少趋势, 而营养物质通量则持续上升[2]。长江对入海物质通量的响应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这对堆积速率和有机质埋藏格局造成了很大影响[3–4]。关于长江口碳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有机质的来源等已有许多研究。 吴莹等对长江口悬浮颗粒态有机质中

    地球化学 2012年3期2012-08-03

  • 青岛近海秋末冬初悬浮颗粒物中部分金属元素的组成与影响因素研究*
    L;SPM来源以陆源风化产物为主,生物生产有较小的贡献。SPM中Ti、Fe、Mn、Mg、Al、V、Co、Sr和Ni的含量相对恒定,且主要受陆源输入的控制;Ca和P除受陆源影响外,生物生产亦有附加贡献。离陆地相对较远的区域表层海水SPM中Pb、Zn和Ba、Cr、Cu的含量较高,特别是Pb和Zn的富集因子较大,可能受到了潜在的污染影响。Ti的恒定性以及与SPM的良好相关性代表着在青岛近海可用Ti作为颗粒物陆源指示元素,且优于Al。悬浮颗粒物;金属元素;磷;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1-08

  • 跨国海域海洋环境陆源污染防治的国际性法律框架
    跨国海域海洋环境陆源污染防治的国际性法律框架王 慧 陈 刚(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人们对海洋环境并不太关注。随着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逐渐认识到陆源污染对海洋环境、人类健康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为了保护跨国海域的海洋环境免遭陆源污染,国际社会不断尝试借助立法对其加以规制,调整跨国海域海洋环境陆源污染的国际性法律框架因应而生。在跨国海域海洋环境陆源污染的国际性法律框架中,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为代表的国际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8-15

  • 陆源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区域性法制框架*
    200135)论陆源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区域性法制框架*王 慧1,黄 晶2(1.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 上海 200135;2.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 上海 200135)研究表明陆源海洋环境污染是导致海洋污染的主要因素,从世界范围看,70%~80%的海洋污染来源于陆地活动而非船舶。有关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规则主要体现在区域性的法律框架之中,海洋污染采取区域治理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区域中各国的利益、传统和价值观比较接近。在治理全球陆源海洋环境的过程中,联合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5期201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