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星体

  • 前沿
    新的观测窗口。类星体示意图现在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早期宇宙的5倍近日,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多波段的类星体数据,发现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时间的流速几乎是现在1/5。类星体是一类非常明亮的活动星系核,其中心是超大质量黑洞。过去,天文学家通常利用超新星来研究时间膨胀,然而人们很难在更远的距离上观测到超新星,难以研究更古老宇宙的情况。但借助遥远的类星体,研究人员能够追溯到宇宙诞生约10亿年时发生的事件。研究团队分析了近20年来约190个类星体在不同波段的观测结

    知识就是力量 2023年8期2023-08-23

  • 意外的双类星体被发现:一对合并的星系在碰撞过程中引燃了黑洞
    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焰火之一。它们散布在天空中,闪烁着超过1000亿颗恒星的光辉,但它们耀眼时间相对短暂,这是因为它们由贪婪的超大质量黑洞提供动力,吞噬了大量被加热到高温的气体和灰尘。但是类星体的“自助餐”只能持续这么长的 时间。类星体的这种转瞬即逝的特性帮助天文学家发现了两个相互碰撞的类星体。它们被嵌入到100亿年前相互碰撞的一对星系中。在遥远的宇宙中发现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二人组是很罕见的。这次探测提供了一些线索,说明宇宙在很久以前是多么的不稳定,当时

    海外星云 2023年7期2023-07-22

  • 星系的奥秘就写在类星体
    爆炸来自于一颗类星体。科学家对此非常激动,因为这或许能解释一些宇宙问题。黑洞存在的进一步证据类星体是指照片影像类似于恒星、释放的能量是星系的千倍以上的银河系外星體。尽管类星体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科学家发现了,但是我们依然对它所知较少。类星体的中心是质量至少在太阳千万倍以上的超大质量黑洞,围绕着黑洞的是由被黑洞吸引的物质所组成的吸积盘。同时,在垂直于吸积盘平面的方向,有两股以接近光速向外喷射的喷射流,这两股喷射流叫做天体物理喷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盘和天体

    科学之谜 2022年5期2022-05-30

  • 耀变体亮温度与黑洞喷流能量的相关性讨论*
    常分为平谱射电类星体和蝎虎天体两个子类,平谱射电类星体和蝎虎天体之间的经典划分主要基于发射线的等值宽度(Equivalent Width, EW),等值宽度大于0.5 nm的耀变体为平谱射电类星体,反之为蝎虎天体[5-9]。耀变体是活动星系核中数量极少但具有极端物理性质的一类天体,在光学波段具有大振幅和快速的光变,而且高偏振变化也非常明显,由于喷流产生非热连续的平滑谱且有变化的强射电辐射[7-12]。耀变体的喷流辐射由于相对论的聚束效应而大大增强,主导整个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21年2期2021-04-15

  • 第五回(7亿年~100亿年)似星非星类星体驱策星系渐红渐远红移量分划时空(下)
    皮上回书说到,类星体已经开始自己的抢眼表演。但是俗话说得好,狂风不终日,暴雨不终朝,类星体之所以能够表现得如此劲爆,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气体物质被吞噬。反过来,一旦落下的食粮不足,黑洞就不得不冷静下来,变成一个普通的、没有那么活跃的星系核。但这一大团物质里能够被黑洞引力吞噬的气体总量终归有个上限,而类星体的寿命就取决于它能享用持续多久的饕餮飨宴。已知最亮的类星体一年要吞掉大约1000个太阳的质量,发光强度相当于25000个银河系的总和。这种进食速度可想而知难

    科学Fans 2021年11期2021-01-13

  • 第五回(上)(7亿年~100亿年)似星非星类星体驱策星系渐红渐远红移量分划时空(上)
    文学家命名为“类星体”。列位看官或許要问了,为什么类星体的亮度和大小都像是一颗恒星,最终却被发现它并不是一颗恒星呢?让它露出马脚的,是它自己的光谱。天文学家用望远镜接收恒星的星光,然后把星光的光束按照不同的波长展开,可以得到一条彩色的光带,上面通常分布着一道道暗线,这就是恒星的光谱。恒星的星光穿过它自身的大气时,大气里的特定原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辐射能量,于是就会在这个波长的位置产生一道叫“吸收线”的暗线。暗线的数量和位置对应着恒星大气中的特定元素和温度,而

    科学Fans 2021年9期2021-01-13

  • (7亿年~100亿年)似星非星类星体驱策星系 渐红渐远红移量分划时空 第五回(中)
    上发现了第一个类星体,取名为3C273。不过,天文学家在望向宇宙深处的时候,更习惯用红移的大小来把宇宙分成一个个层次。作为观察者,距离我们越远的宇宙时空,红移越大,对应越古老的宇宙。红移在2-3的类星体时代,对应的是从110亿年前到100亿年前的10亿年间,在这段时间里,宇宙中布满辉煌的“怪兽”,恒星的形成密度也达到史上最高峰。类星体这个角色在宇宙舞台的初登场,始于大爆炸后不到7亿年的时间。宇宙正在从黑暗时代中艰难爬出,再电离的大幕拉开,星星点点的紫外气泡

    科学Fans 2021年10期2021-01-13

  • 引力透镜类星体SDSS J1004+4112的吸收线研究
    引言引力透镜类星体是指有引力透镜成像的类星体,从类星体到观测者的视线方向上,光线经过一个大质量的前景天体(透镜天体)时被引力偏折,使得观测者看到两个或多个目标源的虚像[1]。根据背景光源成像扭曲程度的大小,引力透镜可分为弱引力透镜效应和强引力透镜效应[2],而类星体被前景引力透镜扭曲后,可形成“多图像类星体”(Multiply-imaged quasars),或者“爱因斯坦环”(Einstein rings)[3]。类星体的光线穿过传播途中的星际物质或星

    天文学进展 2020年4期2020-12-25

  • 迄今质量最大类星体现身
    确定早期宇宙的类星体中含有超大质量黑洞。但这些黑洞是如何在宇宙诞生不久就“成长”为超大质量黑洞的,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热门课题。近日,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早期宇宙中质量最大的类星体,其拥有一个15亿倍太阳质量的黑洞。据悉,这个新发现的类星体被正式命名为J1007+2115,它是已知距离我们最远的,也是最老的类星体之一。

    科学24小时 2020年10期2020-10-20

  •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图发布
    多万个星系以及类星体进行分析后,绘制而成的。据报道,这是研究人员首次利用“显示物质在遥远宇宙中分布的天体,即活跃形成恒星和类星体的星系”,来绘制宇宙地图。法新社报道称,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教授表示,全球约30个机构的数百名科学家通过努力,呈现了“宇宙扩张的完整故事”。他在一份声明中说,这个项目于20多年前启动,研究人员“在有史以来最广泛的宇宙时间范围内进行了最精确的膨胀史测量”。报道称,该地图中可见的物质纤维化结构与空洞,更精确地定义了宇宙形成以来的结

    世界知识 2020年15期2020-08-15

  • 类星体SDSS J0916+2921的类银河系2175 尘埃消光特征∗
    , 我们在7个类星体中发现疑似与蓝移宽吸收线(外流气体)相关联的类银河尘埃吸收特征, 暗示2175吸收体可能存在于类星体外流气体中[8].在另一个类星体SDSS J170542.91+354340.2 (简称J1705+3543)的系统红移处, 我们同样发现了显著的类银河吸收峰, 结合残余莱曼辐射、吸收线光变等特征分析, 该吸收体很可能内禀于类星体[9], 而遗憾的是并没有获得J1705+3543在X射线波段的观测数据, 因而难以对该类星体在高能波段的辐射

    天文学报 2020年2期2020-04-02

  • 基于近似熵的斯隆数字化巡天中类星体光变复杂性分析*
    002)光变是类星体的重要观测特征之一,类星体在多个波段存在剧烈的光变现象.光变非常复杂,具有非线性特征.以斯隆数字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stripe 82天区中的类星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近似熵方法分析了类星体光变的复杂性.首先应用模拟信号检验了近似熵方法对周期序列、白噪声序列、混沌序列和组合序列的区分能力,验证了近似熵方法是一种识别不同类型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再计算了SDSS第7次释放数据中光谱证认过的类星体

    物理学报 2019年14期2019-10-23

  • 费米耀变体峰值参量、康普顿主导、谱指数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功率的平谱射电类星体和蝎虎天体分别位于快冷却和慢冷却区。文[5]在伽马暴和耀变体同步辐射的对比中,得到耀变体整体属于慢冷却。文[6]得到耀变体整体处于快冷却区。所以来自一个同时性较大样本的统计分析对于这个问题是有意义的。第三方面,观测和理论都指出,耀变体的伽马谱指数和逆康普顿(Inverse Compton scattering, IC)峰峰频之间存在一个线性关系,这个关系被称为 “谱指数图”。文[7]使用一个对数抛物线能谱的能均分轻子模型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9年4期2019-10-23

  • 奇特的宇宙绳论
    过望远镜看某个类星体类星体是距我们有几十亿光年的一种不寻常的明亮天体。倘若在地球和类星体之间有绳的存在,它会使类星体的光稍微发生偏离,这样类星体就产生两个影像,我们就可看到“成对”的类星体了。虽然绳不施加通常的引力,但它巨大的质量却产生如引力一样的效应,引起类星体光的偏离。天文学家已经观察到大约6对这样的类星体。尽管它们的特殊光谱的形成或许另有原因,然而只要我们找到很多对类星体,再越过天空搜索这些线迹,是会寻觅到一条宇宙绳的。还有一种观察绳存在的途径是基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9年5期2019-08-12

  • Fermi耀变体的辐射特性和演化研究*
    12个平谱射电类星体(18个高峰频平谱射电类星体,45个中峰频平谱射电类星体,349个低峰频平谱射电类星体)。1.2 参 数(1)黑洞质量一般来说,黑洞质量的计算方法有3种,分别为反响映射法、恒星弥散速度法、时标光变法,本文搜集了293个源的黑洞质量,包括95个蝎虎天体(30个高峰频蝎虎天体、15个中峰频蝎虎天体、50个低峰频蝎虎天体)和198个平谱射电类星体(20个中峰频平谱射电类星体、178个低峰频平谱射电类星体)。在本文搜集的黑洞质量样本中,有210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9年3期2019-07-16

  • 类星体长周期光变分析方法的研究*
    在研究光学剧变类星体光变周期性时,通过研究长周期光变分析方法,可以获取周期光变分析的最佳参数,用有限的实际观测数据序列获得最佳周期估算值。通常分析周期的方法有:功率谱法、Jurkevich方法、小波、结构函数等,这些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对高于奈奎斯特采样定律均匀采样的数据进行可靠分析[3-5]。但是实际的数据分析,特别是针对天体观测所获得耀变体的长时标光变周期分析中,这些方法的使用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傅里叶分析[6]要求连续的等间隔采样,缺失数据点的处理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9年2期2019-04-19

  • 引力透镜类星体SDSS J1001+5027吸收线证认
    7]。引力透镜类星体是指被透镜化的类星体,即在引力透镜系统中背景天体属于类星体。自从1979年Walsh 等人[8]首次发现引力透镜类星体Q0957 + 561 后,引力透镜类星体的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课题。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100 多个强引力透镜类星体。关于强引力透镜类星体的研究主要有:利用强引力透镜大样本,通过建立模型来约束宇宙状态方程,并对宇宙曲率进行研究[9–11];用图像的方法研究透镜模型[9,12,13];通过观测引力透镜不同成像之间的时间延迟效

    天文学进展 2019年1期2019-04-10

  • 最亮类星体:600万亿倍太阳亮度
    现的亮度最高的类星体,其亮度达太阳的600多万亿倍。科学家调用了多台地面天文台和哈勃空间望远镜,同时在多个星系的引力透镜效应帮助下,才发现了这个距离地球128亿多光年的类星体类星体是一种活跃的星系核,也是最明亮的宇宙天体之一。該类星体平均每年可产生上万颗恒星,而我们的银河系平均每年只能产生1颗恒星。

    大自然探索 2019年3期2019-03-29

  • 发现宇宙中缺失的重子物质
    研究人员称,从类星体光线的随机波动中,他们发现了非常强烈和稳定的氧气信号。他们还排除了某个微弱星系造成氧气阴影的可能性。类星体被认为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体,如果被什么东西遮住的话,也很容易被发现。将望远镜对准类星体不仅能告诉天文学家有关类星体本身的信息,而且能揭示一些飘浮在类星体和望远镜之间的物质。在这个研究中,也就是温热星系际介质的纤维。在类星体光线到达地球的过程中,由于温热星系际介质的存在,光线会出现模糊和其他变化。通過仔细观察这一过程,研究者能推断出在

    飞碟探索 2018年4期2018-08-09

  • 我国科学家在北天区发现21个新的变脸类星体
    变脸类星体(或称变脸活动星系核)是指其宽巴尔末放射线在数年间出现又消失的类星体,探明该类星体的产生机制对于构建统一的类星体模型异常重要。近日,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吴学兵和杨倩研究组与合作者,基于LAMOST、SDSS及WISE等光谱巡天数据,在北天区发现并证认了21个新的变脸类星体样本,将目前已发现的变脸类星体的数目增加了一倍。研究人员利用光谱巡天的光度数据估算出这批新的变脸类星体的转变时标上限为0.9—13年。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当这些类星体变脸开始时其光学

    石河子科技 2018年5期2018-04-03

  • 类星体的形成与本质
    萃相【摘 要】类星体的发现是20世纪天文学的重大成就。虽然类星体的发现大大促进了人们对宇宙演化的了解,但仍有许多问题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不解:类星体是恒星还是星系?为什么类星体每秒鐘释放的能量比体型大其几十万甚至千万倍的普通星系每秒钟释放的能量还大上千倍?为什么观察到的类星体都是遥远的星体?类星体的红移是否是宇宙学红移? 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人们,悬而未决,莫衷一是。幸而,作者近来研究和提出了星系的形成与演进新理论,可用来揭示类星体的形成与本质,很容易地解决上

    科技视界 2018年28期2018-01-16

  • 利用类星体进行重子声波振荡测量
    利用宇宙深处的类星体进行的重子声波振荡测量,并在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之后,获得了暗能量存在的又一独立证据,也再次证实了宇宙在加速膨胀。2015年至今,eBOSS国际合作组顺利完成了类星体巡天观测和数据处理,以及暗能量等宇宙学前沿问题研究,证实了利用红移类星体开展宇宙学研究的可行性与优势,为后续类星体、亮红星系以及发射线星系巡天奠定了基础。“几乎在整个宇宙空间中,我们都能看到类星体。它们是绘制目前为止最大宇宙图像的理想天体。”eBOSS星系成团性工作

    飞碟探索 2017年6期2017-06-14

  • 哈尼天体
    体被人们称为“类星体”。它就是个三不像——从照片图像上看,它像恒星但又肯定不是恒星;从光谱像上看,它像星云但又肯定不是星云;从无线电辐射像上看,它像星系但又肯定不是星系。类星体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从释放能量的多少来看,它们肯定能跻身星系一级的天体之列,其能量甚至是不少普通星系的千倍以上。类星体的超常亮度能使光能在100亿光年外被观测到。但是,它的体积又比星系小得多,只有星系大小的几十万分之一,甚至能被塞进太阳系里。一般来说,在宇宙空间中,体积越大的天体往

    科学24小时 2017年5期2017-05-19

  •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 ——类星体(三):活动星系核及其观测特征
    秘的天体 ——类星体(三):活动星系核及其观测特征何香涛†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 100875活动星系核大家族中,除类星体之外,还有塞弗特星系和BL Lac 天体等。据估计,河外星系中有将近一半的河外星系具有某种剧烈的活动。大家族的最主要成员是类星体。天文学家对类星体的表面特征做了详细的观测,包括它的亮度、大小和喷流结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绘出一张带有想象力的、并不十分确切的类星体结构图。类星体;活动星系核;喷流1 活动星系核家族天文学家应该属于

    自然杂志 2016年1期2017-01-20

  • 利用OⅥ与SiⅣ+OⅣ]发射线计算类星体黑洞质量
    Ⅳ]发射线计算类星体黑洞质量刘婉晴,商朝晖(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为了详尽地揭示发射线的结构特征,基于含有85个类星体的样本,利用由空间和地面望远镜准同时观测获得的高质量光谱,通过“SPECFIT”程序拟合高电离远紫外发射线OⅥλ1033.82和SiⅣ+OⅣ]λλ1396.75,1402.34,实现对谱线的详细测量.结合拟合结果和相关数据,给出基于OⅥ和SiⅣ+OⅣ]发射线的对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的计算公式,并将所得结果与他人研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12-14

  • 借我一双慧眼
    60年代发现的类星体,也是一种新型的天体,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红移(远离速度)极大,比如类星体3C48的速度达到了1/3的光速(10万公里/秒)远离我们,这意味着它的距离远远大于一般的星系。但它在射电天空上的亮度又亮如恒星,因此获得了“类星体”之名。这意味着,类星体就具有极高的光度,比我们银河系要大100到10000倍。今天大多数的证据和大多数的天文学家都支持类星体是非常遥远的天体,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类星体的光是它们刚发出光时的情况。也就是说,我们在观测距离我

    新民周刊 2016年28期2016-07-23

  • 超大质量黑洞
    凡天体位于一个类星体的中心。它是一个拥有强大能量的银河辐射源,其能量输出是太阳的1000万亿倍。从1963年发现以来,类星体的性质就一直是个谜团。根据科学家的理论,物质被拖进遥远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时升温,继而产生辐射。他们最近发现的这个黑洞叫SDSS J0100+2802,距地球128亿光年,在宇宙大爆炸后9亿年形成。天文学家不能解释这么大一个黑洞出现于最早的恒星和星系形成后不久的原因。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科学家Fuyan Bian表示:“以这么快的速度形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3期2016-05-30

  • 射电类星体宽线区光度与吸积盘的关系
    市盐津二中射电类星体宽线区光度与吸积盘的关系王孝民1,赵志伟21保山学院理工学院;2昭通市盐津二中吸积盘是现在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课题,涉及到了天体物理中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利用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收集到的124个射电类星体(包括55个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69个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基本数据,特别是黑洞质量和宽线区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射电类星体宽线区光度与黑洞吸积盘的吸积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陡谱射电类星体天体和平谱射电类星体天体的宽线区光度与吸积率之间都有很强的相

    科学中国人 2015年5期2015-12-30

  • 我和《追逐类星体
    的代表作《追逐类星体》。很多小朋友都知道黑洞,但恐怕对类星体挺陌生。其实类星体是50多年前发现的,它是离我们最遥远的天体。特别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普通类星体的直径不到银河系的万分之一,却能发出比一千亿个太阳还亮的光芒。这是为什么?哪来如此巨大的能量?在《追逐类星体》这本书里,何教授像写个人回忆录一样,又如同写侦探小说一般,把发现和探索类星体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爱不释手,特想一口气把书看完。我个人见过何教授两次,很佩服他的口才。读完这本优秀的天文书,又对他的文

    小雪花·成长指南 2015年12期2015-12-28

  • 发现宇宙初期巨大黑洞
    宙初期最明亮的类星体,它由迄今所知当时质量最大的黑洞所驱动。作为宇宙中最强大的天体,类星体从137亿年前的大爆炸后仅9亿年就开始演化。这个类星体距离地球128亿千米,其中央黑洞质量相当于太阳的120亿倍(银河系的中央黑洞质量只有太阳的400百万倍),亮度则是太阳的420万亿倍。这个超巨大黑洞的发现,对宇宙早期的黑洞生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宇宙初期,即最早的恒星和星系刚刚出现之时,类星体何以达到如此亮度?科学家相信,正是来自最早数代星系和类星体的光芒终结了黑暗

    大自然探索 2015年5期2015-09-10

  • 超大类星体现身
    个黑洞处于一个类星体的中心。该类星体在宇宙大爆炸后9亿年形成,是一个拥有强大能量的银河辐射源。它的体积比太阳大120亿倍,光度是太阳的430万亿倍,而能量输出则是太阳的1000万亿倍,可谓“遥远宇宙的最亮灯塔”。目前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20多万个类星体,尽管它们非常明亮,且能量输出惊人,但由于距离地球太远,因此很难被人类发现。此次发现的类星体和超大质量黑洞,将为科学家继续搜寻有关早期宇宙的信息指引方向。

    科学24小时 2015年5期2015-09-10

  • 发现双黑洞
    距离地球最近的类星体类星体是指中心明亮的活跃星系。和宇宙的年龄相比,类星体寿命很短)。最近,通过观测由“哈勃空间望远镜”探测到的、发射自“马卡良 231”中心的辐射,中美两国科学家联合发现了该星系中存在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它们一大一小,不仅构成双黑洞存在的证据,而且暗示超大质量黑洞通过暴烈的合并来累积质量。事实上,宇宙中的结构,例如巨大星系和星系团,通过把较小系统合并成较大系统而生长。双黑洞正是这些星系合并的自然结果。双黑洞最终会碰撞、合并成具有一个超大

    大自然探索 2015年11期2015-09-10

  • 发现宇宙深处的超级黑洞
    超大质量黑洞与类星体除了在银河系内寻找X射线双星中的黑洞外,天文学家对银河系及其他近邻星系中心进行的动力学测量也发现这些星系中心几乎都存在质量为几百万至几十亿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只是在这些与银河系相似的普通星系中,黑洞周围几乎没什么可供它吞食的物质,黑洞相对“安静”。可是,在某些活动星系中,丰富的物质分布在黑洞的周围,它们在围绕黑洞的飞速旋转中连续不断地落向黑洞,并在黑洞附近形成一个发光的吸积盘。好莱坞大片《星际穿越》中大家看到的黑洞光环就是这样形

    知识就是力量 2015年11期2015-09-10

  • 具有后星暴活动的类星体
    有后星暴活动的类星体∗褚张虎 顾秋生†(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南京210046)利用星族合成和合成谱能量分布的方法,对10颗新的红移在0.3附近的后星暴类星体的宿主星系的星族年龄、黑洞质量以及爱丁顿比率的研究表明:这些后星暴类星体的黑洞质量约108M⊙,热光度为爱丁顿光度的百分之几,宿主星系的年龄介于几百Myr到几Gyr之间.这一结果表明在并合触发的星暴活动和类星体被触发(或光学可见)之间存在着时间延迟.后星暴类星体的合成谱能量分布显示其和极亮红外星系

    天文学报 2015年5期2015-06-27

  •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 ——类星体(二): 寻找类星体
    秘的天体 ——类星体(二): 寻找类星体何香涛†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 100875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无线电技术,射电天文学在战后得以蓬勃发展。1963年,通过证认3 C 射电源表,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在各电磁波段都有辐射,因此有多种方法可以寻找类星体。作者利用无缝光谱方法,找到第一颗中国人的类星体,并首次使用美国的海耳5 m望远镜。类星体,海耳5 m望远镜,无缝光谱方法1 发现类星体靠射电,找类星体靠光学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是一家从事电话和通信业务

    自然杂志 2015年3期2015-05-08

  • 发现宇宙最亮“星”
    质量最大的最亮类星体。在论文终于被世界著名的科学期刊《自然》接受发表的那一刻,我决定也写一篇“星空日记”,记录下我们研究过程中这段不平凡的经历。结缘类星体类星体是天文学家于1963年发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它们看起来形态很像恒星,但实际上却是银河系外其他遥远星系里明亮的活动星系核,其中心存在质量为百万倍以上太阳质量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些黑洞虽然自身不发光,但由于其强大的引力不断吸积周围的气体物质,使它们在快速落向黑洞的过程中以类似“摩

    天文爱好者 2015年4期2015-04-17

  • 射电类星体黑洞自旋与射电噪相关性研究*
    0500)射电类星体黑洞自旋与射电噪相关性研究*张 旭,张 雄(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黑洞自旋及其参量能提供射电类星体射电噪度的信息。从文献资料中收集了69个射电类星体源。这些源包含了37个陡谱射电类星体(SSRQs),32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通过样本数据研究黑洞自旋能量与射电类星体射电噪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7个陡谱射电类星体与射电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3种磁场条件下都存在(B=BEDD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5年4期2015-03-22

  • 活动星系核黑洞核球质量及宇宙学红移关系研究*
    量无明显相关,类星体中则呈线性相关;(2)活动星系核演化序列由类星体演化到Seyfert星系。活动星系核;黑洞质量;核球质量;红移活动星系核的演化实质上是天体在宇宙时标上的演化,而宇宙时标主要与宇宙学红移有关[1-2]。不同的天体有不同的宇宙学红移,因此可以利用宇宙学红移研究天体的演化[3]。Seyfert 星系与类星体作为活动星系核的两个子类,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演化关系,文[4]和文[5]分别在1996年与1988年提出了从类星体到Seyfert星系的演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5年4期2015-03-22

  • Fermi平谱射电类星体外光子场的研究*
    rmi平谱射电类星体外光子场的研究*黄 霞,马 力,熊定荣,茶永娟,俞效龄,陈永云,龙光波,罗 丹,屠晶晶(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基于外康普顿模型,通过对193个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探测的平谱射电类星体的外光子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逆康普顿散射峰值的光度和同步辐射峰值的光度之比LIC/LS与逆康普顿峰频率和同步峰频率之比νIC/νS呈负相关;(2)逆康普顿散射峰值的光度和同步辐射峰值的光度之间具有强的相关性,并且lo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5年4期2015-03-22

  • 低红移SDSS类星体辐射效率的估计
    低红移SDSS类星体辐射效率的估计吴淑梅,张福鹏,陆烨,陆由俊(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 100012)研究了低红移SDSS类星体(0.025<z<0.5)的辐射效率。首先利用类星体中心黑洞的质量估计,通过薄盘吸积模型估计了每一个类星体的吸积率。其次根据光学波段的观测光度,利用经验的类星体全波段模板谱估计了每个类星体的热光度。最后由估计的吸积率和热光度得到了每个类星体的辐射效率。发现低红移SDSS类星体的辐射效率与黑洞质量强相关,并满足ε∝M•0.63。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4年2期2014-05-13

  • 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 ——类星体 (一):发现类星体
    秘的天体 ——类星体 (一):发现类星体何香涛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 100875神秘的天体;类星体;发现1963年,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施米特(Schmidt)揭开了类星体的面纱。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经过50多年的研究,关于类星体仍然有很多疑惑。天文学在1960年代的四大发现中,另外三大发现已获得5项诺贝尔奖,为何唯独类星体从没得到诺贝尔奖的青睐?1 总有疑惑20世纪60年代,近代天文学开始起航,航队的旗舰便是类星体。近代天文学以四大发现为标志

    自然杂志 2014年3期2014-05-06

  • 射电类星体的演化与宇宙学红移*
    0092)射电类星体演化的实质是指天体在宇宙时标上的变化,而天体的宇宙时标主要与宇宙学红移有关[1]。在天体演化的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宇宙学红移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宇宙学红移确定天体的演化。 射电类星体按照射电辐射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射电噪类星体(Radio Loud Quasars, RLQ)和射电宁静类星体(Radio Quiet Quasars, RQQ)[2],一般用射电噪度(Radio Loudness)等于10来区分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射电噪度大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3年2期2013-12-16

  • SDSS J101108+553407吸收线红移大于发射线红移的Lyα吸收系统*
    530000)类星体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的四大发现之一,是目前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类星体的光谱存在各种各样的宽和窄发射线,同样也伴随大量的吸收线。自从类星体光谱中探测到吸收线以后,关于类星体吸收线的起源,曾引起长期的争论[1-4]。到目前为止,类星体吸收线的起源,仍然不是很清楚。现在认为吸收线系统的起源主要包括:高速的星云;星系际介质;星系;类星体的寄主星系;类星体中心附近高密度的气体[5-6]。这些介质能够产生的吸收线具有不同的红移,这就是类星体吸收

    天文研究与技术 2013年1期2013-12-16

  • 激光无痛注射
    行印记学习了。类星体类星体距离地球至少100亿光年(1光年约等于9.46万亿千米),很可能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因其无可比拟的能量也被称为“最危险天体”。一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对类星体3C?摇279的核心区域进行了拍摄,发现其中藏着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关于类星体的能源话题一直众说纷纭,不少天文学家认为,其异常巨大的能量很可能来源于超大质量黑洞所释放的引力能。类星体因亮度超常而使得它即使远在100亿光年以外也能被观测到。据推测,在100亿年前,类星体比现

    今日中学生(初一版) 2013年5期2013-07-25

  • 类星体吸收线等值宽度的统计分析
    玉, 陈赛艳类星体吸收线等值宽度的统计分析潘彩娟1, 陈志福1,2, 陈 漓1, 罗永玉1, 陈赛艳1(1.百色学院 物理与电信工程系,广西 百色, 533000; 2.广州大学 天体物理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6)对相关文献的1 806个MgII (279.6, 280.3 nm) 吸收系统的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MgI (285.2 nm), FeII (238.2 nm), FeII (258.7 nm)和FeII (260.0 nm)吸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5-11

  • 类星体吹出的超级星系风
    据,也许提供了类星体“点亮”过程的线索。钱德拉在二个遥远类星体周围观测到了发射着X射线的高温区域,它们被认为是在类星体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些特征出现在距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上万光年的地方,科学家认为正是这种黑洞驱动了类星体的活动。“这些X射线特征很可能是激波,也许是大约40亿年前类星体点亮过程的直接结果。”美国夏威夷大学的艾伦·斯托克顿说。这二个类星体没有显示出周围更大的高温气体包层存在的证据,这些观测到X射线辐射的区域也没有与类星体的射电波关联在一起。

    飞碟探索 2011年9期2011-08-10

  •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宇宙最原始黑洞
    发现两个最小的类星体,分别为J0005-0006类星体和J0303-0019类星体,距离地球130亿光年。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也观测到了其中一个类星体发射出的X射线。当围绕在类星体周围的气体被吞噬时,类星体会发射出X射线、紫外线和可见光。斯皮策的数据表明,在21个类星体中,J0005-0006类星体和J0303-0019类星体上没有尘埃。樊晓辉说:“我们认为这两个黑洞形成的时间大致在宇宙大爆炸后的10亿年之内,这是宇宙中尘埃刚刚形成时期。”研究人

    科学24小时 2010年5期2010-08-23

  • 星系碰撞创造了类星体
    星系碰撞创造了类星体■ 胡德良研究人员将视线深入到由宇宙气体和尘埃构成的浓密云团后面,这时他们认为终于确定了类星体的起源。类星体是宇宙间最为明亮、最具威力的天体。通过对200多个远方的星系进行X射线和红外线观测,结合在可见光状态下拍摄的图像,结果显示当两个星系互相碰撞,其中心的黑洞融合在一起的时候,类星体就形成了。这些新观测还表明,早期宇宙中的类星体更为常见,这一点是始料不及的。天文学家们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是“类似恒星的天体”之缩略语。

    飞碟探索 2010年8期2010-03-01

  • 宇宙中的四不像
    特殊的成员——类星体。”宇宙之神的话引得底下的星星们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议论,什么是类星体啊?这时,很远、很远处的一个显示器亮了,出现了四个很是明亮刺眼的星体斑点。“咦!它的长相真奇怪,好像和我们挺像的。”恒星们先纳闷了。“看起来是有些奇怪,不过这只是视觉问题,因为它在照相底片上具有类似恒星的像!”宇宙之神解释道。“它虽然和你们有类似的像,但和你们却有很大的区别!”宇宙之神继续说,“接下来的一些事实,会让你们觉得它更奇怪。我敢打赌,看完这些,你们一定会认为,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2009年10期2009-11-02

  • 太阳、类星体能量机制新探(下)
    张宝盈五、类星体能量的可能来源单一的氢核聚变供能说尤其不能说明类星体的能源机制。类星体被认为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按照目前的认识,类星体的辐射能量极大,一个类星体发出的能量相当于1000个银河系。而且类星体的能量是由一个极小的区域发出,直径只有一光日到几光日,而一个典型星系直径有10万光年,这意味着类星体的产能率远超过银河系,是银河系的1亿倍。这就是类星体的“能量之谜”。类星体的惊人能量即使用“氢核聚变”也不足以解释,以致人们怀疑是否存在某种更强大的未知能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06年4期2006-04-27

  • 比光速还快的电波
    异的天体,叫作类星体(或类星射电源)。它们与一般恒星的性质极不相同,几乎不发光,但都发射出强烈的电波。人们发现,从类星体核心发射出的强电波,其运动速度看上去比光速还快。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工科大学的帕村等人,利用由美国国内五个地方的电波望远镜与西德波恩的一百米电波望远镜所构成的甚长基线电波干涉仪,第一次作出了类星体的精确地图。根据1977年至1980年的连续观测,可以证实,有一种从核心向西南方向运动,速度为光速九点六倍的电波源。目前,要制造出它的模型还是有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1期198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