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雪涛

  • 双雪涛小说中的嵌套叙事
    短篇小说集中,双雪涛刻意地使用了嵌套性叙事结构,使得原本难以放置在同一文本语境中的故事相遇于小说家的叙事策略之中。借此手法,小说中的叙事者主体性受到质疑,在嵌入故事与主题故事的对照下,整部小说集呈现出一种虚与实相交的暧昧性,在作家创作素材内卷的当下以平庸的素材却创作出了不平庸的故事。【关键词】双雪涛;《猎人》;嵌套模式【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7-0016

    今古文创 2023年37期2023-10-27

  • 等你开花
    双雪涛他说:“月球和地球之间有着不小的距离,对吧?”我说:“没错。”他说:“我们可以称之为间距,你可以将月球和地球想象成两列诗行。”我说:“可以。”他说:“按照斯宾诺莎的说法,萬物均渴望保持其自身的性质,在我看来,有一种性质即是避免贴在一起,保持某种间距,于是产生了引力和斥力。”我说:“同意。”我转身赶紧去找自己的小本本,这时他说:“妈妈,我想像花瓣一样一分为二。”我说:“为什么?”他说:“一瓣给你,照顾你;一瓣给我,想怎么活怎么活。”我说:“嗯,等你开花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7期2023-09-18

  • 双雪涛《聋哑时代》中的少年形象及其意义
    聋哑时代》中,双雪涛塑造了一批身处人生迷途的少年形象。从个体与时代的对立关系出发,可以将这些少年角色们,划分为“妥协者”,“反抗者”和“沉默者”三种类型。正是得益于作家对各类少年形象的成功塑造,才令这部作品呈现多元深刻的悲剧内蕴,同时,又突显出作家对于现实人生问题的扣问与思索。关键词:双雪涛 《聋哑时代》 少年形象 价值意义生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东北人,都曾感受过时代浪潮下的人生浮沉。在改革的迫切需求之下,昔日共和国工业的长子熄灭最后的余晖,宣告着机器鸣奏

    文学教育 2023年9期2023-09-01

  • 等你开花
    双雪涛他说:“月球和地球之间有着不小的距离,对吧?”我说:“没错。”他说:“我们可以称之为间距,你可以将月球和地球想象成两列诗行。”我说:“可以。”他说:“按照斯宾诺莎的说法,万物均渴望保持其自身的性质,在我看来,有一种性质即是避免贴在一起,保持某种间距,于是产生了引力和斥力。”我说:“同意。”我转身赶紧去找自己的小本本,这时他说:“妈妈,我想像花瓣一样一分为二。”我说:“为什么?”他说:“一瓣给你,照顾你;一瓣给我,想怎么活怎么活。”我说:“嗯,等你开花

    读者 2023年16期2023-08-22

  • 双雪涛的文学创作
    一、双雪涛作品中的青春成长主题双雪涛最初以影评触电文学,他的小说处女作是一个奇幻小说。当时,双雪涛的创作主要倾向于包括青春文学在内的类型文学。而后才逐渐开始趋向于纯文学的创作。他早期创作的《我的朋友安德烈》《靶》《安娜》等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少年时期所遭遇的种种创伤。21世纪以来,涌现了不少青春写作者,不同于许多青春作家的横空出世,也不同于很多固有模式创作者的昙花一现,双雪涛的每次书写都是有厚重感的,蕴含无限张力的。张元珂在《反类型的青春写作——双雪涛

    参花·青春文学 2023年8期2023-08-21

  • 艳粉街中的“异人”
    关注,随着作家双雪涛研究热度的提升,其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成为讨论的热点。双雪涛作品中的人物多为生活在东北社会,身处城郊的底层人。在这些底层人物中,残障人的形象较为突出,他们作为艳粉街中的“异人”,在外表或精神上异于常人,即使在精神与情感上失去寄托,且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也竭尽全力地生存,展现出别样的美学色彩,构成了风格迥异的“失落者”群像。残障书写作为近来兴起的一种方法,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关切视角。文章从双雪涛的典型文本出发,分析时代的堕落者、无力的守护者与时

    艺术科技 2023年3期2023-06-22

  • “就是要大声地谈论文学”
    年12月7日,双雪涛的首部杂文集《白色绵羊里的黑色绵羊》正式上市。一周后,处在“阳”和没“阳”之间的图书编辑们发文自嘲:“这让本就稍显调皮的书名,似乎带了几分诙谐的先见。”对双雪涛来说,这本书的诞生也源于疫情之下的心境变化。作为一个小说家,他一直自我警惕,不要过多地谈论小说的手艺。而当下,“我迫切地需要与人连接,与那些时下还在关心文学、对创作保有热情的人连接”,他说,“就是要大声地谈论文学,就是要。”新书中,双雪涛将自己的写作历程与实操经验一一道出:从《水

    环球人物 2023年3期2023-02-09

  • 生存与希望的可能
    视的重要内容。双雪涛作为极具个人特色的80后作家,他笔下所呈现的死亡具有独特性。他在叙事中反复出现对“生与死”问题的描写,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一代人面对生活困境的绝望感,以及个体在时代的浪潮之下丧失理想的悲剧事实。本文以双雪涛的小说为研究对象,试从生理死亡、精神信仰崩塌、及死后的新生三个层面对双雪涛笔下的死亡书写进行探讨。黄平在《新东北作家群论纲》一文中,将“新东北作家群”定义为“概指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一批近年来出现的东北青年作家。[1]”这批青年作家的崛

    海外文摘·学术 2022年17期2023-01-16

  • 地域空间的自觉书写 ——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分析双雪涛小说
    平等学者以包括双雪涛在内的“铁西三剑客”为中心提出“新东北作家群”的概念。双雪涛自2011年发表小说处女作《翅鬼》获奖到2021年《刺杀小说家》搬上荧屏,再到《刺客爱人》发表,凭借其优质的小说创作,成为“80后”小说家中不可忽视的存在,而他的创作与东北的地理历史和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本文尝试从文学地理学角度把双雪涛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小说中的地理空间与地理意象,思考双雪涛小说和特定文学空间的精神联系。一、空间地域与文化精神的自觉故乡是人们的精神皈依,人们受

    文化学刊 2022年7期2022-11-25

  • 双雪涛小说意象叙事彰显的人民情怀
    ]2011年,双雪涛的处女作《翅鬼》获得中国台湾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这开启了他职业写作的生涯,至今不过十余年,却成为文坛不可小觑的“80后”作家。他是台北文学奖首次入围的大陆作家,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平原上的摩西》获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以及《北方化为乌有》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2021年2月,短篇小说《刺杀小说家》经路阳执导改编为电影上映;《平原上的摩西》改编为《平原上的火焰》,原定2021年12月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3

  • 双重逃离:叙事、情结与可能 ——双雪涛小说的症候式分析
    350007)双雪涛凭借《大师》《跛人》《平原上的摩西》等作品横空出世,被冠以“迟来的大师”①之称谓。这位“迟来的大师”由于成长背景、创作特质而被理所当然地归入“新东北作家群”这一群体中,在声名鹊起的同时被迫携带群体性标签。然而,在同质化的群体命名背后,其小说中依然存在值得发掘和阐释的异质性特征。双雪涛小说中频繁出现的逃离叙事未获得评论界的足够重视,若对此进行症候式分析,将有助于深化对双雪涛创作个性、精神气质及发展路向的理解。一、逃离叙事——小说文本的症候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1

  • 双雪涛小说的幽默叙事及对东北文化传播的意义
    神核心的显现。双雪涛在访谈中也透露:“幽默不是调皮也不是杂耍,是一种本能,它是一种表达方式,在这个小说里我写的一些看起来有点幽默的句子,它本身是有信息的,有我想说的东西在里面,而不是为了耍一个花活,来一个空翻,一个倒立”[2]。在双雪涛的小说中,有大量幽默笔法佐证其观点。幽默的叙事语言充分浸透着作家在东北的城市记忆,幽默打诨的语言背后是个体反抗孤独的博弈和成长,是父子两代人价值观碰撞的隔阂和斥拒,更是对东北文化形象的解构与建构。透过幽默表象,探勘其实质是双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11-21

  • THE ROUGE STREET BLUES
    看青年代表作家双雪涛和后工业时代的东北The three stories in the collection revolve around a shared setting, the titularRouge Street, or Yanfen Jie (艳粉街), a residential district in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formerly populated by workers in the manu

    汉语世界 2022年3期2022-06-19

  • The Rouge Street Blues
    看青年代表作家双雪涛和后工业时代的东北It sometimes feels as if literary fiction in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lags behind its source material by several decades. Among novels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last year, few writers under the age of 60 were repr

    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 2022年3期2022-06-15

  • 双雪涛《刺客爱人》中的历史与现实并置
    王青内容摘要:双雪涛的《刺客爱人》通过叙述李页、马小千、姜丹以及霍光、宋百川、姜卫刚、马连众、王旭升、赵仝等两代人的纠葛,穿插交织历史现实两个时空向度,揭露九十年代后期和二十一世纪初期两个时代的部分历史真相,在历史与现实并置的过程中展现东北底层人民处于时代变革下的生存困境。关键词:双雪涛 《刺客爱人》 历史与现实 “豫让”剑 并置 倒错叙事双雪涛的中篇小说《刺客爱人》发表于《收获》2021年首刊首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在北京工作的东北籍摄影师李页,身负一把

    文学教育 2022年8期2022-05-30

  • 双雪涛的“历史天使”及其限制
    星宇内容提要:双雪涛的新东北寓言存在一种结构性缺陷,那些关乎下岗工人“生存”之道的叙事与暗示他们“精神”力量的叙事之间存在一种疏离,前者无法令后者产生说服力,后者也无法为前者提供支撑。反而是他包括《聋哑时代》在内的“少年故事”,与他的新东北寓言中的“精神”部分产生了呼应,甚至可谓互文。更进一步而言,他塑造的少年天才,他们纵情纵才的少年时代,与他们或驯服或毁灭的中青年的对比结构,更有资格成为近代东北的象征,因为其中存在“天才”的现代神话向“天才毁灭”的后现代

    百家评论 2022年2期2022-05-23

  • 浪漫主义的余味 ——双雪涛小说论
    地域色彩向来是双雪涛小说中挥之不去的存在,即使是在小说集《猎人》中,作家有意让人物走出东北,生活在北京或是别处,“艳粉街”的记忆仍然是其精神生活的出发点。双雪涛用饱含现代意味的笔书写90年代经济转型之际的铁西区,东北历史的穿插、悬疑奇幻的日常与拥有独特气质的东北人,重构了文学史上关于东北形象的想象,小说也因此有了向“东北作家群”致敬、肩负“白山黑水”文化复兴重任的意味。相对于书写东北的同辈作家,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着诸多相似,小说的描写对象、主题等也有多处重合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4-08

  •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中的东北叙事
    ,《西湖》发表双雪涛的两篇作品的同时,刊载了孟繁华对《长眠》和《大师》的批评,这是关于双雪涛作品较早的评论之一。随着对双雪涛作品研究的深入,李振的《一个保守主义者的冒险——双雪涛论》关注到空间“艳粉街”对小说讲述方式的影响[1],艳粉街本身就是关于东北生存空间的一个缩影。最近的研究进一步关注到双雪涛作品中工业城市空间对东北历史性对话的构建作用,尤以刘岩《双雪涛的小说与当代中国老工业区的悬疑叙事——以〈平原上的摩西〉为中心》[2]、李雪的《城市的乡愁——谈双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24

  • 童年创伤体验与双雪涛的小说创作
    品的情感基调。双雪涛的作品是以20世纪国企改革为背景自己在东北生活的经历,充分体现了童年创伤体验对其作品的影响。在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中,苦難的环境、苦难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苦难的主题都和双雪涛的童年创伤体验密切相关。关键词:童年创伤体验;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苦难作家的体验,尤其是作家的童年体验,对文学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童年体验影响着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如果作家在早年生活中发生了物质或精神上的变故,往往容易形成童年创

    美与时代·下 2022年1期2022-03-03

  • 双雪涛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阐释
    刘瑞林一、引言双雪涛从2009年开始发表影评,2011年双雪涛的处女作《翅鬼》获得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这标志着双雪涛正式开启了他的小说创作之路。2016年,双雪涛先后出版了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和《飞行家》。2017年成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最具潜力新人。他的小说《北方化为乌有》在2018年获得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猎人》在2020年获得第三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论家谢有顺在第十五届 “华语传媒大奖” 的授奖词中评价双雪涛为 “有北方的声口、气息, 语言也

    文化学刊 2022年12期2022-02-27

  • 生存与希望的可能 ——双雪涛小说中的死亡书写
    视的重要内容。双雪涛作为极具个人特色的80后作家,他笔下所呈现的死亡具有独特性。他在叙事中反复出现对“生与死”问题的描写,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一代人面对生活困境的绝望感,以及个体在时代的浪潮之下丧失理想的悲剧事实。本文以双雪涛的小说为研究对象,试从生理死亡、精神信仰崩塌、及死后的新生三个层面对双雪涛笔下的死亡书写进行探讨。黄平在《新东北作家群论纲》一文中,将“新东北作家群”定义为“概指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一批近年来出现的东北青年作家。[1]”这批青年作家的崛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7期2022-02-09

  • “记忆修辞术”与“少年成长史” ——论双雪涛小说创作
    从多个角度看,双雪涛都可谓是近些年来的现象级的青年小说家——作为一名80后,他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银行工作,2010年开始小说创作,2012年毅然辞去工作专职写小说,2015年离开沈阳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至2019年,他已出版长篇小说《翅鬼》《天吾手记》《聋哑时代》和中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猎人》;他先后获得首届华文世界电影小说奖首奖(2011)、第十四届台北文学奖(2012)、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奖短篇小说佳

    新文学评论 2021年4期2022-01-24

  • 创伤记忆的书写与超越 *——论双雪涛的“东北”叙事及转型
    作的症结所在。双雪涛对“东北”叙事建立了个人经验与地域历史的有效联系,在对故地的叙述中触及了集体的记忆与公共的经验。一、“东北想象”的破裂与重塑强文化群体对弱文化群体的“赋义”行为在文化共同体内部始终成为一个被忽略的事实,当重工业基地在时代洪流的冲决下溃败后,“东北”也随之被剥夺了声音。一个可堪与“东方想象”相对应的“东北想象”被置于共同体之间,让三个省份在文化认同层面的粘连胜过这片广袤国土上的任何地域。双雪涛基于个人经验的文学书写正是立足于东北由盛转衰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5期2021-12-06

  • 主持人语
    后作家群体中,双雪涛的写作历程颇为独特。他并非中文专业出身,却在某一刻毅然辞去工作专职写小说。他不像许多八○后作家那样,从青春写作开始,也没有老老实实地遵循着纯文学写作的传统路径,他的出现,让很多人惊讶,那种叙事爆发力好像很久没在新作家身上看到了。我读他的小说,第一篇是《平原上的摩西》,那种一下能让人记住的腔调,仅仅只是一个中篇,却清晰地表达出了作家的叙事风貌。他最初的写作也许源于冲动,一种不可阻挡的言说冲动。他脑海中有那么多的“胡思乱想”,有那么多的奇幻

    新文学评论 2021年4期2021-11-11

  • 在聋哑时代坚守梦想与自由 ——双雪涛小说论
    科学中心]先从双雪涛这个名字说起。我不是算命先生,无法通过这个名字窥出双雪涛此生命运,但我还是从他三十八年的成长历程和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看到了这个名字背后的某种玄机。“雪涛”为名,大雪寂寂,大水滔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加上“双”姓,共同构成了其姓名蕴含的双重寓意:他是安静的,谦卑的,与世无争的;他又是热烈的,豪迈的,激情奔放的。这样的人,看似沉默,实则充满爆发力。回望双雪涛的人生履历和创作经历,基本印证了我的上述判断。言归正传。我喜欢读小说,但长期以来

    新文学评论 2021年4期2021-11-11

  • 双雪涛小说中的“安德烈”式人物形象论析
    摘要:东北作家双雪涛擅长用冷峭的笔触和平静的语言来书写日常化的悲剧痛感,以此带给读者复杂的审美感受。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视角来看,双雪涛笔下以“安德烈”为代表的特殊人物群体由于无法调节“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导致其内在精神系统处于失衡状态,出现双重“病态”表现。另外,通过对双雪涛笔下“安德烈”式人物和文学史上其他“多余人”形象的对比发现,虽然被时代边缘化,但他们身上却有着超越时代的“诗意”追求和浪漫主义特征,这是双雪涛赋予其笔下“多余人”

    参花(上) 2021年10期2021-10-09

  • 双雪涛:作家要写出更多动人的东西
    作品改编自作家双雪涛的同名小说,历经了近五年的改编和拍摄,最终与观众见面。今年,改编自他的作品《平原上的摩西》的同名电影也将上映。2010年,还在沈阳做银行职员的双雪涛写了第一部小说《翅鬼》,两年后辞职,专职写作。2015年他离开东北,来到了北京。从2016年开始,双雪涛陆续出版了《天吾手记》《平原上的摩西》《聋哑时代》《飞行家》《猎人》等,成为当下中国最引人注目的青年作家之一,《平原上的摩西》的腰封上,形容他是“迟来的大师”。與此同时,他的小说在电影市场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1年3期2021-04-12

  • 许知远:潮水中的思索者
    。对于许知远和双雪涛而言,书写是他们表达思考的终极方式,是他们拥抱流动的世界的基石,甚至是借以面对和解读未知的武器。去年作家许知远一度滞留在异国,以一个游荡者的视角审视着疫情中的世界,新的一年,他更加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主义。小说家双雪涛也游走在各种时间的空隙中,在小说和电影之间穿行,最终还是回归到一个小说家的创作轨道上。经历了时代的共识瞬间,他们也对存在有了新的看法。我们和两位思考者谈论了亲密感、自我与大众、时代的影响和力量等等话题,纵使我们还不知道,应该以

    睿士 2021年2期2021-03-12

  • 东北记忆与“成为小说家”
    许孟陶 双雪涛笔下人物的性格往往具有一种自反式的逻辑,温和下潜藏着偏执,焦躁中夹杂着隐忍,纯粹里暗含着狡猾。这样的人物描画引领着意料之外的情节走向,自然会抓取读者的视线。双雪涛的小说不拘一格,游走于类型与反类型写作之间,维持着严肃与通俗的平衡,让评论者和普通读者皆有所得。东北故乡的真切“记忆”是他的创作源泉,但是他又曾在自己的小说里调侃作文和撒谎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朴素地讲,双雪涛小说创作的有趣源于略带空灵的想象、跳跃不羁的叙事安排和举重若轻的社会指向。双

    中国图书评论 2021年1期2021-01-28

  • 双雪涛小说三论
    410081)双雪涛善于讲述真实而又离奇的故事,题材丰富且风格多变,其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飞行家》《猎人》等,大多讲述了关于青春成长、奇人异事和凶杀悬疑类故事。作者朴实的笔调里深含特有的冷峻,以冷静的目光旁观平凡人在不平凡的时代变革中的故事,记叙故事背后深沉而复杂的情感纠葛。“在近乎平静的风暴中,每个人都被命运所驱逐。”[1]而每个人的不幸命运就是没落的东北记忆,是逝去的工业化时代。国家大时代的变革和转变冲击着东北和东北人,在荒凉与没落的北方城市里

    怀化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7

  • “新东北作家”双雪涛的铁西经验与小说创作*
    东北作家群”的双雪涛、班宇、郑执、贾行家等人,均是在这样的衰败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笔下,父辈的下岗经历有全面的展现[1]。双雪涛作为其中的代表作家,对其作品的创作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当下的东北文学。1 双雪涛的铁西经验辽宁省鞍山市的铁西区,是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改革开放前,铁西区是一片完全依附于工业生产的集体生活的热土,高大的烟囱、巨型的工厂、灰暗的天空以及贯穿其间的铁路,是这里最典型的工业景观。双雪涛成长于这样的环境,并以一个少年人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15

  • 走向东北与走出东北
    说集《猎人》,双雪涛的小说呈现出由走向东北故事到走出东北故事的主题衍变轨迹。在走向东北中,前期小说为他的东北下岗工人故事提供了写作上的形式训练和基本母题。由东北下岗工人故事到都市生活写作的转变,其内因在于东北故事中犯罪、悬疑叙事体式的僵化。转入都市生活写作后,碎片化和偶然性情节的凸显以及奇幻性的复现,使小说丧失了以往东北故事的可读性和现实感,显露出作家创作上的危机。关键词:双雪涛  走向东北  走出东北  转变  都市写作双雪涛可谓当下最受关注的80后小说

    百家评论 2021年6期2021-01-13

  • 父亲:作为一种文学装置
    以是“父亲”?双雪涛、班宇、郑执三位同样出身于沈阳铁西区的80后作者,近年来成为文坛聚讼纷纭的关注热点,已是不争的事实。地方文化宣传部门、文学评论界和大众文化领域当中的诸多力量有意无意形成合谋,往往将这三位作家并置讨论,称为“铁西三剑客”“新东北作家群”,或作为“东北文艺复兴”的一部分,这让“东北”这一元素无可避免地从其作品中凸显出来,笼罩在几乎一切相关讨论之上。而关于这三位作家最有力的研究者莫过于黄平和刘岩,这两位同样出身于东北的青年学者都曾不止一次撰写

    扬子江评论 2020年4期2020-08-20

  • 在失落中寻找光明
    摘要:双雪涛作为“80后”作家的一员,其“伪青春”的另类写作风格一直使他区别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平原上的摩西》是其代表作之一,无论从其写作手法上,还是内在含义方面都有值得我们深思的部分。关键词:双雪涛 平原 摩西 沈阳一、别样的写作模式《平原上的摩西》是双雪涛所作的一部中短篇小说,收录于其首部中短篇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中。小说选择了多重第一人称视角叙事,这种写法类似于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全书完全采用了多视角叙述,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而对于《平原上的摩

    参花(下) 2020年1期2020-02-10

  • 双雪涛小说中的父与子
    之发生了改变。双雪涛作品中对这些下岗工人的社会身份重新定位,他写出这些下岗工人即使被历史遗忘,在他们的身上仍然闪耀着光辉,他们有着并不平庸的人生经历和人生境界,被双雪涛视为“奇人”。(一)身为失败者的父辈现代化进程让中国的经济发展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没能跟上它的速度而掉下了这辆加速列车——而更多的人根本没有赶上开车,没来得及跳进车里,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难”[1]。这一部分人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地掉进深渊,他们经历了最艰难的“阵痛”后,接

    文化学刊 2019年2期2019-12-27

  • 从“聋哑”到“飞行”
    张梦茹摘要:双雪涛的作品善于将个人的青春往事自觉融汇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然而这种融汇却是建立在个体与时代的无数次冲突与磨合之中的。这种融汇由书写个体疼痛的言说开始,以精神原乡的寻觅为支撑,至今仍在执着与坚韧地飞行。关键词:双雪涛;疼痛;精神原乡;飞行“80后”小说家双雪涛的作品因其具有自觉的身份意识、鲜明的地域色彩、善于采取虚实结合的先锋手法以及凝练、节制而同时具有强烈张力的语言结构而常常被读者、批评家所津津乐道。不仅如此,在青春写作日益匮乏的今天,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2019-12-24

  • 看他落雨,看他啸聚成涛
    原上的摩西》是双雪涛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相比他的作品,我更早是知道他这个人,知道沈阳出了个好作家,得过大奖。也看过他的演讲,他说着东北话,有点儿紧张地讲了他一个同学的故事。后来这篇我又在《平原上的摩西》这本书里看到,名字叫《我的朋友安德烈》。听他讲过,再看他写过,我才对母鸡和鸡蛋这俩事儿有点儿概念。双雪涛的鸡蛋是很绚丽的。那种光彩,我描摹不出,他的邻居也描摹不出。就算是双雪涛这只亲自下了这个蛋的老母鸡亲自来讲,也讲不出这个鸡蛋美丽的十分之一。语言苍白,面

    中学生博览 2019年19期2019-11-15

  • 东北平原上的小人物书写 ——以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为例
    变。而此时正值双雪涛青春时期,父辈“下岗浪潮”也伴随着他自己的青春成长。正是这些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和无意获得的内容,在文学发生阶段形成了作家的创作材料。因此,在《平原上的摩西》小说集里,不仅书写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变革,也讲述了在其背景下产生的青春记忆。尽管双雪涛的叙事是冷峻、深沉而又充满悬疑的,但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挖掘,不难发现这些生长在底层的小人物在面对社会时是作为“多余人”存在的,而面对生活时,又是在沉浮的命运中无奈挣扎的一员,他们在完成一次宗教意义上自我

    鸭绿江 2019年16期2019-11-12

  • 从东北的漫天大雪走进都市的迷离
    《猎人》作者:双雪涛出版:北京日报出版社当我们还在《飞行家》里回味,惊叹作者对东北描写之准确、之深刻,并与《平原上的摩西》比较时,双雪涛已然悄声走出了东北的漫天大雪,他步入大都市的光怪陆离,像当初观察、琢磨那个化为乌有的北方(双雪涛有部短篇叫《北方化为乌有》)一样,躲开堵塞的交通,从挤地铁的人群里拔出脚来,在别人无奈哀叹“996”(每天早9晚9,一周六天工作时间)时,冷眼观瞧。要是单纯地读他最新短篇小说集《猎人》,你很难发觉双雪涛的文学意义上的东北籍贯。《

    检察风云 2019年20期2019-11-06

  • 童话式结局的书写
    池新春摘要:双雪涛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以复线和多重独白的方式,构造了一篇悬疑而又深刻的故事。从时代背景、形象塑造到细节伏笔,多条线索最终指向了童话式结局。本文旨在分析小说结局本身隐藏的悲剧,挖掘文本潜在的叙述。关键词: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童话式结局小说的简介是,讲述由一起出租车司机被杀案揭开的陈年往事。这不自觉地暗示,我们要像“警官”一样,在文字的“榫卯”处,寻找证据和标记“破案”。对结局情有独钟的人,到故事结尾会有失落感。因为,所有回忆的铺开,各色

    艺术大观 2019年15期2019-09-28

  • 追索·回望·观照
    是东北青年作家双雪涛近年来收获颇多好评的一篇力作。小说以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为背景,用先锋的文字追索了时代转型中个体心灵的痛苦与挣扎;通过观照历史,串起两代人超越记忆的集体反思,并试图用理想的信念探寻人性之间照亮和疗愈伤痕的可能。关键词: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转型东北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5-5312(2019)14-0006-02一、前言作为80后青年作家中的一匹“黑马”,《平原上的摩西》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5期2019-08-12

  • 双雪涛小说中的“东北”及其他
    0后”代表作家双雪涛迄今发表的小说中,即便是在《平原上的摩西》耀眼光芒的映照下,由九个人物故事“拼凑”而成的长篇成长小说《聋哑时代》依然是最重要的,其中蕴藏着他几乎全部的文学真诚和秘密,可视为其写作原点:“现在回头看,包括《聋哑时代》,说实话,没有自悔少作的感觉。不是自负,而是一种对时光在自己身上流逝的痛感。那时的自己,有一种刚刚起步,满腔的情绪和对世界的感知想要表达的幼稚。倒是会使一些篇章,有一点纯粹的,与生活血肉相连的气息。”a而其重要性,可以第一章中

    扬子江评论 2019年1期2019-04-16

  • 双雪涛认为文学的力量来自虚构本身
    作家双雪涛日前参加文学活动,现场有观众问到怎么看待文学在社会上的功能,是降低还是增加?双雪涛认为,一百年前,文学的力量肯定更大,这不容辩驳。 因为那个时代,识字率不高,文学能对整个识字阶层产生极大影响。而且那时文学就像一个口袋,可以装哲学、历史,这些门类都需要用文学的方式来表达。而今天是一个技术统治的社会,文学也成为技术的某一个门类。当技术达到非常精湛的阶段时,在艺术分类里就会进入一个神经末梢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文学现在公共声音面前显得弱势。双雪涛觉得,文

    文学教育 2019年2期2019-03-11

  • 北方为何化为乌有
    李霞第一次读双雪涛的小说,就被小说语言内藏的精神气质吸引了。同时我也喜欢双雪涛的叙述节奏,我不喜欢太流畅的叙述语言,读起来索然无味,就像一个主动追求男孩的女孩,太过热烈直白,太容易被男人得到,但不会被男人珍惜。双雪涛有意控制叙述情绪,就像牧马人,马跑快了,他就扽一扽缰绳,一定让它慢下来。这是我一直寻找的精神系统和语言系统,从某种角度来说,精神系统和语言系统是一码事。双雪涛比较善于设计悬案,他的叙述看似直白其实每一处都内有玄机,这也正是我喜欢的地方,正像我喜

    满族文学 2018年6期2018-12-27

  • 双雪涛,为边缘人书写
    奖中篇小说奖。双雪涛钟爱村上春树,想像他那样将写小说作为一种职业,每日白天写作四五个小时,雷打不动。这心愿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尤其是成名之后,各种琐事随之而来,心无旁骛地写作竟成了难事。就在最近这几日,他一直在路上,天津-上海-沈阳,3天时间奔波于3座城市,真正成了“无脚的小鸟”——一直在空中飞停不下来。前一天还在百花文学奖的活动上分享阅读和写作——他的旧作《平原上的摩西》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第二天又出现在《挪威的森林》出版30周年纪念分享会

    环球人物 2017年24期2018-01-09

  • 新书信息
    飞行家》作者:双雪涛定价:45.00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最值得期待的国内原创小说——这里有村上春树的奇巧构思、王小波的幽默腔调、双雪涛的北方故事。《基本面量化投资:运用财务分析和量化策略获取超额收益》作者:张然、汪荣飞定价:68.00元北京大学出版社量化投资是当今在强有效市场获取超额回报的重要方法,基本面投资是在弱有效市场获取超额回报的重要方法。本书将两者有效结合,并在中国A股市场进行了深入探索。《草枕》作者:【日】夏目漱石定價:36.00元江苏

    小康 2017年28期2017-10-13

  • 双雪涛:闯入者、飞行家与双面自我
    刘远航双雪涛凭借《平原上的摩西》等一系列作品突然闯入了文学界和读者们的视野,他平静地描述命运的诡谲和惨烈,有时戏谑又满含悲悯地叙述着每个人的细碎生活和世事斗转。他的语言风格让人们惊讶。作为80后,双雪涛与人们熟知的“80后”作家们全然不同,如果说之前的那些明星作家依靠的是符号和标签,双雪涛则更接近于一个成熟的、真正的作家。五年前,29岁的银行信贷员双雪涛决定辞去安稳的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理想的生活究竟是什么,他当时并不十分肯定,但可以确信的是,绝不会是辞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34期2017-09-20

  • 双雪涛 像小说家一样存在
    家一样存在”是双雪涛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他开始写作,从银行辞职,又从沈阳来到北京,想距离纯粹更近,但事实上却更为俗务相累。打开门双雪涛先生从未想过北京会以这样的方式迎接他。2015年9月4日下午,他乘坐G220次高铁从沈阳北站出发,3小时58分后抵达北京南站。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宿舍放下行李,他和前来接风的文学圈朋友们一同驱车去吃火锅。不料天降大雨,在这个周五的晚高峰,整座城市“像一个烂泥塘一样”,半小时才艰难地往前挪动了一公里。他在心里暗骂:“一到北京

    人物 2017年12期2017-09-08

  • 作家给我的,就是一把枯燥的椅子,还是硬的
    智博辞职决定了双雪涛命运轨道改变的分岔点是2012年7月的一个晚上。在5个月之前,他拿到了台北关于资助作家创作台北题材长篇小说计划的项目入选通知。这是他的处女作《翅鬼》在2010年台湾的一次文学奖上拔得头筹之后,宝岛又一次对他投递过来的带着某种殷切希望的,但对于大陆文学圈来说,这些奖项和写作计划,甚至是远流出版社为他出的小说单行本,都不足以吸引到资深文学编辑们的眼球。但对于银行职员双雪涛来说,这个通知却仿佛是催促他结束分裂生活的号角:两年前那次台北领奖之行

    南都周刊 2017年11期2017-07-31

  • 诱饵与怪兽 ——双雪涛小说中的历史表情
    饵与怪兽 ——双雪涛小说中的历史表情方 岩一双雪涛与《收获》编辑走走对话时,谈及自己在写作方面的野心:“只要你足够好,足够耐心,足够期盼自己的不朽,就可能完成自己的伟业。”“伟业”与“不朽”是夸张、虚幻的大词和身后事,而“好”与“耐心”确实是目前触手可及的事物。这个时代,很多作家的名字在期刊、报纸和新媒体上频频出现,人们却想不起他写过什么,而有的作家的名字一出现,唤醒的则是作品的名字及相关想象,这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写作意义上的成功的区别,双雪涛的“好”很

    当代作家评论 2017年2期2017-06-05

  • 人生之常与人性之谜 ——评双雪涛的《跷跷板》
    性之谜 ——评双雪涛的《跷跷板》曹霞双雪涛近年来颇受好评,与其他擅长青春书写、城市经验写作的“80后”不同,他在着力于讲述好看、“烧脑”、耐琢磨的故事的同时,还原了真实的东北故乡和日常生活,同时嵌入了自己对深不可测的人性的打量。《跷跷板》沿袭了双雪涛一以贯之的“人性”主题。女主人公叫刘一朵,曾经在《跛人》中出现过。工人出身的李默通过相亲结识了中产阶级的刘一朵,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谈恋爱。因家庭差异问题,两人始终没有涉及婚姻。看起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关于

    文学教育 2016年31期2016-12-20

  • 勇敢地选择独自把球从所有人中间带出来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阅读札记
    人中间带出来 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阅读札记弋舟中短篇小说集其实是不适合一口气读完的。同一个作家的短作,集中起来被人检阅,犹如阅兵一般,风险不言而喻。你很难克服因为风格的划一而造成的审美疲劳,即便,这风格本身光彩熠熠——想一想面对一堆小金币时的情景吧,它们因为几乎完全相同而降低了单独存在时的魅力,它们发散同样的光芒,价值反而打了折扣。一个放高利贷的也许乐见这样的景观,但我顽固地觉得,中短篇小说的忠实读者,势必是一群喜爱把玩“零钱”的家伙,他们喜爱手心里攥着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16年6期2016-11-26

  • 迎接这“迟来的大师”
    住意味着一切。双雪涛寄来了《平原上的摩西》。翻看这部中短篇小说集的目录,里面有几篇作品读过,并且,都曾经犹如小金币一般令我感到过目眩;但大部分作品我尚未与之谋面。现在,我需要作出决定,究竟是细水长流地慢慢“偶遇”它们,还是再趟一次阅读的雷区,一口气读完这本集子?权衡之下,我选择了后者。我觉得我需要迅速建立起对这位年轻同行的综合判断,甚至不惮于囫囵吞枣,以一种粗放的“饕餮”态度吞下他。这其实正是对于一个年轻作家最大的考验(我也算在内)——世界尚不会有巨大的耐

    湖南文学 2016年9期2016-05-14

  • 瞬间成型的小说工艺 ——谈双雪涛的小说
    说工艺 ——谈双雪涛的小说田耳童年记忆的循环论证双雪涛写作时间不长,但在创作过程中已出现重要的转型——先从事类型文学(主要作品为科幻小说《翅鬼》)的写作,尔后转向严肃文学创作。转型后,双雪涛仅用两三年时间,写出一批中短篇小说,不可谓多,但手法各异,许多篇什都给读者留下鲜明印象。我感兴趣的,是双雪涛小说变幻莫测的表象之下,隐藏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和法则。双雪涛小说好用第一人称,这使他的小说乍看多种手法多种路径杂然交陈,却又以最简单的方式达成形式上、体例上某种统一

    文化与传播 2016年3期2016-04-08

  • 以诗的方式直面现实
    983年出生的双雪涛为文坛所关注是近一两年来的事,这主要源于他那瑰丽奇美的长篇《翅鬼》(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年)的出版。自创作以来,双雪涛作品不多,《翅鬼》之外,还有长篇《融城》(待出版),以及《我的朋友安德烈》、《跛人》等十数个中短篇。或许正因为出道较晚(将近三十岁开始有作品问世),他的小说全无“80后”作家们惯常呈现的那种情绪过剩且叙述上不够节制的特点,它们甫一面世,即显出创作上的成熟、笔力的遒劲和多重面孔来,一再让人瞩目。一《翅鬼》是作者的处女作

    西湖 2014年12期2014-12-11

  • 从容冷峻的叙事 超验无常的人生
    作的主体阵容。双雪涛也是这样的“80后”作家。此前我读双雪涛的作品不多,但知道他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翅鬼》,2014年的《上海文学》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大路》。当然,这样的有限阅读还难以对双雪涛的创作形成完整的印象。最近,吴玄让我集中看看双雪涛的《大师》和《长眠》两个短篇小说。应该说,这两个短篇小说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不同的双雪涛。《大师》应该是个“中规中矩”的小说,其情节和讲述都在预设的范畴之内:父亲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人,只因为热爱下棋,老婆都不辞而别没

    西湖 2014年8期2014-09-24

  •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读双雪涛的《安娜》
    这代写作者中,双雪涛是一位迟来者。当这代人中最早开始写作的作家们已经名声在外、著作等身时,双雪涛尚在一家银行上班,每天与数量庞大的钞票打交道。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写作,遂辞职。在这时代,成为一位自由作家无疑是冒险之事,更何况他低产,惜墨如金,不可能像许多作家尤其是网络作家那样倚马千言,日产万字。无论如何,他还是决心上路了——我为此感到庆幸。我最早接触双雪涛的作品是他的《无赖》,尚未发表的电子稿。后来又陆续读到《跛人》 《大师》《安娜》等小说

    文艺论坛 2014年17期201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