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

  • 略论康有为之《大同书》
    避的背景。(二)康氏学术脉络康有为生于1858年,卒于1927年,他的一生正值中国之变局剧烈展开的年代。在乱世中,康氏有着颇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康氏自谓十三世皆士人[1]65,其家族有着较深厚的儒学底蕴无疑。少年时代康氏接受传统儒家教育,22岁之前他所接触的大多为儒家经典,此外也修习了部分佛道经典,直到 22 岁时他才从香港等地开始大量接触西方学术。1895年,经过甲午海战的打击,亡国亡种的危机意识在全国弥漫开来。是年,38岁的康有为接连发起了三次上书,并于

    文化学刊 2022年2期2022-12-07

  • 浅谈康有为的“大同”思想与世界化
    达十年,以大量的康氏未刊手稿作为基础,不仅凸显了康有为特重人际关系的问题意识,而且还原了他纵笔代圣贤立言的畅想过程,研究视角独特。在书中,萧公权特别关注到了康有为“大同”思想与“世界化”的关系。康有为“大同”思想体系的形成是伴随他的改革与思想理论转变而逐步构建完善的,可以说“大同”思想的建构是康有为毕生思想理论融合的产物。他在“大同”思想理论体系中对“世界化”进行不断摸索和探寻,以希冀谋求一条适用于全人类普遍生存发展的新路径。康有为关于“大同”思想理论体系

    文化学刊 2022年1期2022-12-06

  • 廊、路径、视觉 ——A·康斯坦丁尼迪斯网格住宅设计的启示
    —1993,简称康氏)是希腊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在20 世纪现代主义国际风格弥漫全球的同时,康氏创造了独特的建筑方案作品,从而催生出一种地域主义的现代建筑。其认为,真正的希腊建筑是在乡村发现的,是“有根的,是从岩石、土壤、特定土地和景观的水域中萌发出来的”[3]。康氏一生设计了大量的居住类建筑,包括独栋住宅、酒店、公寓、廉价房等,其中大部分独栋住宅在材料、尺寸、平面组织等方面呈现类型化与乡土特征。康氏住宅的平面逻辑受到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是一种刚性的网格

    建筑师 2022年1期2022-07-13

  • 致逝去的爱人:从《白桦林》到《漠河舞厅》
    漠河的故事。他和康氏的爱情故事其实也在漠河。故事的开始,他们在旧谷仓里跳舞,就着夜色点一盏油灯,沉醉在彼此的眼眸中。爱的火花就此燃起、温暖摇曳……1983 年,张德全和康氏在漠河立县举办了简单的婚礼。婚后,他们依旧迷恋舞蹈和音乐,把平淡的日常过成了浪漫的生活。1987 年,一场大火忽然而至。张德全的康氏在大火中丧生。一年又一年,康氏留在了最美的年纪。在张德全的记忆里,她像不会凋谢的玫瑰,永远娇艳。张德全却慢慢老去,长出了皱纹,生出了白发。李金宝的舞厅开在漠

    十几岁 2022年14期2022-05-14

  • 据乱时代的儒家与康有为对孔子之道的不同理解
    出据乱世。据此,康氏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且归咎于刘歆、朱子对孔子学说进行了偏狭而歪曲的理解,并借助《公羊》三世说,而试图赋予孔子之道以更为宽泛的内涵。晚清以降,随着西方文明的东渐,康有为认为西方已经进入了儒家所说的升平世,乃至太平世,故提出了一整套改良学说,主张借鉴西方的升平、太平之法,以治理依然处于据乱世的中国。康氏同时认为,孔子之道本身包含了适宜于升平、太平世的学说,因此,康氏借鉴西法以实施维新变法,并非时人所讥的“以夷变夏”,更不意味着对孔子之道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2-17

  • 《大同书》反思夫妇之伦的理论依据
    制、更好地报恩,康氏才提出在太平世以公家取代私家,以公养公育取代私养私育。(参见范广欣:《康有为论家与孝:对“毁灭家族”说的重估》,《中国哲学史》2019年第1期。)除了这些理论依据自身的合理性和说服力,我们还将进一步思考康有为在服务于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思想资源的努力对我们今天继承传统、创造新文明所具有的借鉴作用。《大同书》对两性关系和夫妇关系的反思和批判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批判当时不公平、不平等的男女关系,第二部分是追溯男女不平等的起源和

    现代哲学 2022年6期2022-02-09

  • 孔教“世界主义”与“国教” ——康有为1899年在加拿大佚文的新发现及其考析
    ,2016年。。康氏试图将孔教立为国教的运动在长期受到学术界抨击之后,也在近来逐渐得到学者更为正面的评价(2)对于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代表作及其对以往有关论著的简要评述,见韩华:《民初孔教会与国教运动研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第2 -6页。其他近来主要有关研究专著,见唐文明:《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干春松:《保教立国:康有为的现代方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但是,由于

    齐鲁学刊 2021年1期2021-12-31

  • 康有为“壁中书出自刘歆伪造”说论辩述评*
    与阐扬者无非是为康氏摇旗呐喊,驳正者虽然对康说进行了严正驳斥,但仍待进一步完善,方可宣告康有为“壁中书出自刘歆伪造”说谬误的终结。故此,本文立足康氏“壁中书出自刘歆伪造”说,梳理晚清、民国学界对康氏的推阐与驳正,评述其中是非,弥补学界对康氏“壁中书出自刘歆伪造”说及其论辩缺乏全面梳理的缺憾①,为破解汉代经今、古文之争的学术公案提供裨益。一、康有为所谓“壁中书”及其真伪论辩《伪经考》中“壁中书”仅出现七次,康氏论说仅三次,另四次是其辨伪对象。据此,“壁中书”

    中州学刊 2021年11期2021-11-21

  • 在汉水流域寻访失落的粟特部落
    中亚移民部落——康氏家族在六朝时期内迁的故事,其中尤可注意者,是刘宋初年康氏家族举族南迁襄阳的史实:“康绚,字长明,华山蓝田人也。其先出自康居。初,汉置都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诏于河西,因留为黔首,其后即以康为姓。晋时陇右乱,康氏迁于蓝田。绚曾祖因为苻坚太子詹事,生穆,穆为姚苌河南尹。宋永初中,穆举乡族三千余家,入襄阳之岘南。宋为置华山郡蓝田县,寄居于襄阳,以穆为秦、梁二州刺史。未拜,卒。绚世父元隆,父元抚,并为流人所推,相继为华山太守。”这支源自中

    大众考古 2021年6期2021-10-29

  • 物是人非故事在
    ”是泛指,不是指康氏家族某个人,康家历代掌门人都被世人称为“康百万”。康家兴盛于明清时期,其家族“地连三省,船行六河,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净是康家田”,一直富裕了十三代达四百余年。康百万庄园之所以保留至今,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把它作为反面教材教育革命后代,跟四川刘文彩、山东牟二黑庄园一起保存下来,为三大地主庄园之首。改革开放之后,“康百万”作为豫商代表人物开始挖掘、宣传,康百万庄园作为景点对外开放。虽然康百万庄园已经对外开放,但是,物是人非,无法解开

    金山 2021年3期2021-03-24

  • 《石案铭》中读家风
    风为主题,显示出康氏家族对家风传承的重视。历史也证明,正是得益于良好家风的代代传续,康氏家族才长盛不衰,享誉中原、蜚声全国。中国楹联文化源远流长。康氏家族的楹联,多书于厅堂、书房等显著之处,以利康家子孙时时举目、刻刻萦怀。诸多楹联之中,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有这样一副:“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语言通俗易懂、平白无奇,但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前一句,强调人性之善,内在修为;后一句,强调榜样之力,外在垂范。“人心动一念,天地竟相知。”如此“内外兼修

    清风 2021年23期2021-03-15

  • 《广艺舟双楫》成书时间考论 ——以“刘歆伪造”说为线索
    的判断主要来自于康氏的《广艺舟双楫·叙目》和康有为自撰的《我史》(又名《康南海自编年谱》,下文统称《我史》)。由于康氏在《我史》中并未明确提及详细的成书时间,所以我们以《广艺舟双楫·叙目》中记载的年代为准:“永惟作始于戊子之腊,实购碑于宣武城南南海馆之汗漫舫……归欤于乙丑之腊,乃理旧稿于西樵山北银塘乡之澹如楼……凡十七日至除夕述书讫,光绪十五年也。”[2]从康有为的记载可以看出从光绪十四年(1888)开始准备,到光绪十五年(1889)年末写成,再到“光绪辛

    大学书法 2020年1期2020-12-07

  • 源于民、兴于民、归于民 —— 评黄梅戏《鸡血记》之王香保形象
    昌前妻故后,续娶康氏,十分不贤。康氏带来王家一子王香保,为人热诚善良,当王百昌外出贸易、王香龄进京赶考之时,康氏对媳妇陈氏百般折磨,幸得王香保多方维护,后不得已上京寻兄长王香龄回家,临行前,陈氏杀鸡款待王香保,不慎鸡血溅到王香保身上,康氏以血衣为凭,诬告陈氏杀弟,让陈氏坐监受刑。王香保在京找到兄长后,回乡闯公堂质问,救出嫂嫂,嫂嫂不计前嫌,一家人终得团聚。2019年9月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迎接建国70周年创排的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剧目中上演

    黄梅戏艺术 2020年2期2020-12-06

  • 《大同书》呼唤的新世界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氏被迫流离海外,清廷虽无力缉捕,然而因倡导变法,康氏被时论视作毁弃祖宗之法的大胆狂徒与不法逆贼,深受痛诋。在此背景下,梁启超为其师描摹胸怀、袒露心声,一方面争取世人理解,另一方面则希望对簿公堂,留待历史审判。在这篇为其师申诉的文章中,梁启超最终将康氏定位为“先时之人物”。“应时人物者,时势所造之英雄;先时人物者,造时势之英雄也。”“康南海果如何之人物乎?吾以为谓之政治家,不如谓之教育家;谓之实行者,不如谓之理想者。一言蔽之,则先生者,先時

    博览群书 2020年10期2020-11-17

  • 豫西康氏庄园建筑装饰寓意研究
    好生活奋斗。2 康氏庄园背景康氏庄园位于河南巩义市,是中原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其占地64 300 m2,是一座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庙宇宗祠、商栈作坊、学馆窑洞、防御军事为一体的堡垒式建筑。整个庄园在地理位置上,背依邙山、面邻洛河、北近黄河、南凭黑石关、形成依山就势的庞大建筑体系,以“依山箍窑洞,临街筑楼房,濒河建码头,据险垒寨墙”的灵活布局为特点,形成了整个功能齐全,形式不同,风格各异的建筑群[1](图1)。康氏庄园是豫西地区民居的典范,庄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7-06

  • 康有为的飞行之旅
    生事物。关涉晚年康氏的诸种逸事秘闻,坊间多有流传,在此不赘。而他坐飞机这则逸事,令人殊觉惊异。原来,晚年康有为特立独行,不顾老迈之躯,坐上了当时国内少有且普遍认为安全系数堪忧的飞机,来了一趟冲上云霄的飞行之旅。不仅有如此“豪举”,他还在飞行之后即兴挥毫,写成了一篇“飞行诗”,更令人叹为观止。转录其诗原文如下:飘飘乎,我今日又上青天。升腾虚空,凌跨紫烟,倪视人世,临睨山川。徊旋霄汉而翔碧落,如羽化而登仙。松林为芥苗,人马为蚁旋,峻岭为丘墟,长河为虫蜿蜒。下视

    中国收藏 2020年5期2020-01-14

  • 百家姓之康(kāng) 姓
    .出自古代突厥族康氏;4.出自匡姓,为避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名讳,匡氏改为康氏。据《宋史》载,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为避其名讳,令“匡”氏改为音近的“康”氏;5.出自少数民族中康姓。 迁徙分布康氏最早的发源地是康叔被封的卫国,在今河南省东部、山东省西部和河北省西南部一带。卫国定都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东北),后迁都楚丘(今河南滑县东)。至秦代,康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后来在陕西、山东两省形成了早期康姓两大族派。魏晋之际,又有河西康氏迁入蓝田(今属

    侨园 2019年9期2019-09-10

  • 不觉前贤畏后生
    ,绝不会是这样。康氏向来自视甚高,睥睨众人。康氏号长素,盖谓其学问长于素王孔子也。甲午会试题为,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康文的结语写道:“夫孔子大矣,孰知万世之后复有大于孔子者哉?”阅卷者咋舌弃去。1891年,康有为在众高足簇拥下,移居广州,正式挂牌讲学,是为万木草堂。康氏自封为“素王”,但他当时仅仅是个童生,他的头号门徒梁启超却是个新科举人,正所谓“秀才老师,举人学生”。1893年,做了20年童生的康有为最后一次提着考篮,与一群10余岁的嘻嘻哈哈的小

    读者 2019年9期2019-04-17

  •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康有为
    。《清史稿》中评康氏云:“天资瑰异,古今学术无所不通,坚于自信,每有创论,常开风气之先。”此评论甚为精当。然康有为自信过度,进而生狂,故此清末民国以来,康氏亦被世人目为“狂士”,关于他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体现在他的学术、人品、思想等诸多方面。对于康有为之为人,以他的弟子梁启超对康氏知之较深,认之最切,梁启超评:“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甚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之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其在事业上有然,其在学问上亦有然;其所以自成家

    艺术品 2019年2期2019-03-28

  • 康有为绘画革新论的形成
    简称“保皇会”。康氏在各国流亡的过程中,边演讲边著作,还兴办报纸,建“保皇军”,为获得经费,康梁等人除了募捐筹款外,还广收会费、开办公司、运作股票、创办银行、投资矿山、倒卖房地产。仅数年发展,“保皇会”在世界各地建总会11个,支会约百多个,通国总会则设于港澳,风头甚至一时盖过“兴中会”,光绪驾崩后“保皇会”没落。但辛亥革命前康氏依然反对共和政体。1912年康氏改组“帝国宪政会”失败后无奈承认共和告成。1913年归国。康有为海外寻救世良药不得,保皇事业终流产

    大众文艺 2019年21期2019-01-29

  • 一部关于清代碑学批评的批评 ——马新雨《清代碑学研究与批评》评述
    架构基础之上,对康氏的碑学建构和批评进行了釜底抽薪式的再批评,并对整个中国书法史的经典传承线索进行了系统的贯穿和反思。该书针对以《广艺舟双楫》为主体的清代碑学论点和论据,进行了层分缕析的提炼,并引经据典、熔铸古今,提出了一系列独具慧眼的学术见解,代表了当代碑学学术研究的新高度。具体来说,诸如对碑学概念生成机制的耙梳,对篆隶复古与碑帖之争问题的考据,对中原古法与晋宋风流的书法史学意义的分析,对康有为“书为形学”观点的抽绎衍说,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深度。同时,作者

    艺术品 2019年1期2019-01-15

  • 康有为“帖学观念”旧论考辨1
    谈。历来学者对于康氏“重碑轻帖”的说法纷纭。对于“重碑”(或“尊碑”)这一提法看似是并没有太大差别,具体到“轻帖”则略有一些细微的差距,存在有不同的说法。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轻帖”一词怎么定义,或者说“轻”的用法准确与否。笔者通过比较不同学者对康有为理论的研究发现,除“轻帖”一说外至少还有三四种相同的提法,且互为混用并无障碍,即便同一研究者在不同的文章中用词亦略有不同:第一种是“抑帖”说,此说最为流行。沙孟海先生就明确指出“重碑抑帖之论,阮元首先提出,康有为

    书法赏评 2019年6期2019-01-10

  • 高产纤维分解酶康氏木霉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
    成分的理想菌株。康氏木霉是生物降解玉米秸秆的常用菌,可高效降解玉米秸秆中的纤维成分。常娟[5]在玉米秸秆中接种康氏木霉,发现康氏木霉可显著降低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史国翠[6]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种为康氏木霉,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对牛瘤胃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增大。玉米秸秆含多种复杂的化学键,水解需要多种酶配合协同完成,康氏木霉不仅有分泌纤维素酶的能力,还有分泌大量木聚糖酶的能力,这对高效水解玉米秸秆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年12期2018-12-13

  • 木霉对黄瓜幼苗生理特性及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um 610和拟康氏木霉T. pseudokoningii 886,研究了3種木霉对黄瓜生理特性和幼苗生长作用效应及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霉与黄瓜枯萎病菌同时接种的田间防治效果均达到78%以上,其中棘孢木霉T.asperellum 525的田间防效达到81.5%。与只接种枯萎病原菌的对照相比,3种木霉与黄瓜枯萎病原菌同时接种或单一接种均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以及黄瓜株高和茎粗,其中以

    植物保护 2018年5期2018-12-05

  • 戊戌变法“幕后人物”张荫桓
    不入,关系紧张,康氏能攀附上的粤籍高官只有张荫桓一人。究其原因,可能是康氏富有才华,不拘小节,热心关注外部世界,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与张志趣十分相投。对张来说,也是爱才心切,对同乡后辈中有才学者不免另眼相看,这也是他不同于其他粤籍大佬的地方。康、张结识的时间已难确定,可能是张1887至1890年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前后回乡小居的那段时间。1893年康有为中了本省乡试举人,而此时张荫桓已在京升任户部左侍郎兼总理衙门大臣。新科举人的身份,使康更容易与张

    同舟共进 2018年11期2018-12-04

  • 家教和门风,浸润孩子的一生
    而,河南巩义市的康氏家族却延续了400余年,确切地说,康氏家族自第六代康绍敬于16世纪嘉靖年间在康店村建立起第一家小店开始,截止到18代康庭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为止,一共传承12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最长寿的家族企业。康家崇尚耕读,康家子弟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是: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感恩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此家训意在告诫康氏子孙,在经商结

    中华家教 2018年6期2018-11-14

  • 康托洛维茨的两个身体
    种疑惑表现为对于康氏著述一些隐微表达的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促使作者在行文之中不断自我诘问:康氏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这种诘问在全文末尾处达到高潮,在这里,徐震宇注意到《国王的两个身体》第八章与全文主题的不一致,对于这一“精巧但令人迷惑”的写作安排,仅仅在自己文章结尾处揭示出它所表征的人性共同体的含义,但它对于康氏人生和思想的重要意义所在,却没有给出回答。为了揭示这一谜题,我试着将徐震宇的语境论进路贯彻到底,从而一方面将康氏的隐微教诲大白于天下,另一方面也将徐震

    读书 2018年10期2018-10-13

  • 康有为文岛之谜及其海外改良运动的兴衰
    衰落的主要原因。康氏在此期间的活动及其诗文与维多利亚附近的文岛密切相关,但该岛这一中文名称或相关英文名称却并不见于任何中外地图或地名辞典。根据康有为在一八九九年夏秋之问所作组诗《文岛杂咏十九首》,他因戊戌变法失败而亡命海外,在当年初从日本首访加拿大直到从英国重返加拿大,连续遭受日、美、英国政府拒绝提供帮助的挫折,“流离已久,忧病头风”。但他终于得到加拿大华侨帮助,于当年七月二十日在维多利亚创立保皇会,随后就在附近海域乘船“日游一岛”。康氏并在其中的文岛将一

    读书 2018年3期2018-03-09

  • 金石印文亦青史华章:读康有为“维新百日出亡”印小札
    康有为印归国后,康氏请著名篆刻家吴昌硕给他刻的这方朱文印章每每钤于书画,似乎亦因自家这段独特的经历而自得自诩。查检相关印谱,似印无名称不便列目,且用其印文前六字,名之曰《“维新百日出亡”印》。印文“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寥寥27字,简洁生动地概括了康氏从41岁到56岁,作为一个超级政治旅行家环游世界的人生阅历。16年里,康氏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经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行迹所至,竟然先后游历了英、美、法、

    文化学刊 2018年2期2018-03-07

  • 江西大余县旁牌舞的传承与价值研究
    薄之力。关键词:康氏 民俗体育 旁牌舞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201-021 旁牌舞的流变1.1 旁牌舞的由来旁牌舞,亦称盾牌舞。据《大余县志》记载在明朝万历年间,大余县吉村康屋的康明生放木排下南京时习得,并带回大余县康屋教授流传至今。据传旁牌舞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练兵和实战中创造的战斗队形和战术动作。由此可知,旁牌舞初期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武舞”形式,而是军事训练的实战演练。康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6期2017-10-21

  • 隐在康有为《春秋董氏学》红印初校样本的一段师生渊源
    6,21岁时即入康氏门下)的记述,1898年万木草堂被查禁前,名列康氏门生重要者约106人。当中有江孔殷、罗惇曧、伦明等后来声名颇著者,而其他大部分的康氏门生,在今天已多不为人知,南海曹毅,即是一例。南海曹毅何许人也?其实笔者此前也答不上来。2010年初春,于广州一前辈家中,得见几种康有为著作的清代刻本,有《春秋董氏学》《新学伪经考》《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之类的经部著述,夹杂着万木草堂前身长兴学舍的学规《长兴学记》,以及一些康有为师友如朱次琦、简竹居等人的

    收藏·拍卖 2017年4期2017-05-13

  • 康有为《勤礼碑跋》考略
    品近千万字,包括康氏不同历史时期向朝廷呈递的奏章、书札、论著、散文、诗歌、游记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共分十二卷”,“几乎收录了康有为的全部著作”。[1]不过,康氏所著 “散见于海内外报刊者,仍有许多未曾汇录,各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民间收藏者所存康氏文稿、书信、题词、楹联等,亦有许多为本书未曾收录”。[2]笔者近来收得一线装石印本颜真卿书《颜勤礼碑》,其末影印康氏《勤礼碑跋》,似为《康有为全集》所阙。此线装石印本半册,长26.3cm,宽15.7cm,厚0.9cm

    书法赏评 2017年2期2017-05-08

  • JohnsonMatthey公司推出新一代减少碳差的FCC助剂
    力,其基质可促进康氏残炭(CCR)含量高的原料预裂化,其孔结构有助于改善汽提效果,不仅能减少碳差,也能减少氢气和干气产率。上述效果已经ACE中试装置验证,试验所用基准催化剂与Lo-Coker助剂的比例为90∶10。该公司称,该助剂采用与降SOx助剂类似的基质,可使在完全燃烧模式下操作的FCC再生器的SOx排放量降低40%~60%。[程薇摘译自Worldwide Refining Business Digest Weekly,2017-05-22]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年9期2017-04-07

  • 康有为篆隶为源观的技术实现 ——篆隶笔意与清代碑派题榜书法的创变
    圆笔两个面向中,康氏等人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和不同的实践取向。只是,无论哪一取向,清代碑学在行草书方面都面临着难以逾越的困境。明乎此,能够使我们对清代的碑学实践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同时也能避免对一些书法观念产生误解。碑学;题榜书法;创变;困境清代碑学是以帖学为超越对象而兴起的,在其建构中,首要的便是将碑学和帖学纳入到两个同源的书法迁变脉络中,并以帖学在发展中出现的弊端为突破口,复兴长期在书法发展史中缺位的一脉。阮元在《南北书派论》中说:“洎唐永徽以后,直至开成,

    文化艺术研究 2017年1期2017-03-26

  • 茜茜公主的梦
    独特的K.G.S康氏高级绣花工艺面料与鲜亮的色彩运用,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强烈冲击。结合丛林原野的气息,用不同类别的刺绣花朵元素,表现出灵丽生动的轮廓,让你在湖畔与田野中随心飘扬,自由奔放。《国色·女王》高级定制晚礼服独特精细的手工刺绣,在由花朵点缀的纯美舞台上充满了飘逸轻灵的梦幻色彩,为所有女性构筑一个童话般的梦,挥洒着熠熠星光,带给所有人炫目时尚的同时亦让穿着《国色·女王》晚礼服的“Queens&Little Queens”化身成最优雅的女王。

    时尚北京 2017年2期2017-02-28

  • 公理与时势:康有为历史观探析
    教学者言”,又是康氏的夫子自道。所谓“出位之思”,在康有为那里主要是大同社会的理想;“素位之行”,则是其盈科后进、渐进改良的主张。“出位”与“素位”之间的反差,构成了康氏在思想史中的复杂形象。梁启超表彰其师的“进步主义”,对其“守旧”则颇有保留*“吾知自今以往新学小生,必愈益笑先生为守旧矣。虽然,苟如是,是中国之福也。”同上书,第169页。;毛泽东嘉许《大同书》,又批评康氏“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道路”(《论人民民主专政》);“告别革命”之后,李泽

    哲学分析 2017年2期2017-01-27

  • 品味“窃书”
    茶余饭后的谈资,康氏本人也成为街谈巷议的笑柄。康氏“神偷”,固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一来康氏身份特殊,容易吸引眼球。此时的康氏不再关心国事,而是以大儒自居。倡导“若今不尊孔,则何从焉”,极尽鼓噪之能事。但就在引吭悲歌的同时,本人却又违背“非礼勿动”的箴言,拱手而取最不可取、也最不该取的东西。这种心口不一、言不由衷的举动,遭致非议自然理所应当。何况,康氏所偷之书为佛经,与其本人提倡的儒学势同水火。韩愈为维护儒学地位,早将佛学认定为“戏玩之具”。作为大儒,康氏焉有

    陕西档案 2016年4期2016-10-10

  •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下跪
    跪,后世从之”。康氏身处的那个时代,跪拜礼原来所包含的向对方表达礼敬与尊重之意已经淡化,而下跪者自我示卑、示贱之意则日益凸显出来。难怪康氏的朋友谭嗣同要猛烈抨击清王朝:“繁拜跪之仪以挫其气节,而士大夫之才窘矣;立著书之禁以缄其口说,而文字之祸烈矣。”跪拜礼的变迁,绝不仅仅是礼仪流变,背后其实是时代精神蜕变的投影。清人跪得那么殷勤、欢快,无非是士风的退化。如果我们去比较宋代与清代的精神风貌,便会发现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诫皇帝:“天下者,中国之天

    中外文摘 2016年12期2016-08-29

  • 从清黄绍箕 《广艺舟双楫评注》看其与康有为书学观之异同
    支持,最终获救。康氏的 《康有为自编年谱》载: “……给事中余晋珊劾吾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同少正卯,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沈子培、盛伯熙、黄仲弢、文芸阁有电与徐学使琪营救,曾重伯亦奔走焉,皆卓如在京所为。”[3]光绪二十一年 (1895)十月,康有为自京师南归粤地,途经上海,成立上海强学会。黄绍箕父子、张之洞幕僚梁鼎芬,张謇等二十四人与会,讲中国自强之学。自此,康有为与黄绍箕日常交往频繁,在金石书画研究、考订上的切磋也增多了。同年十月初,

    书法赏评 2016年6期2016-04-04

  • 康氏木霉固体发酵木聚糖酶条件的研究
    沙410125)康氏木霉固体发酵木聚糖酶条件的研究冯波1,尹翌1,2,易旭东1,林元山1,2*(1.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长沙水地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125)通过固体发酵培养,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康氏木霉发酵产木聚糖酶最优条件组合为:麸皮与玉米芯质量比为2∶8,硫酸铵2.5%,MnSO40.50%,料水比1∶1.5(g∶mL),培养基初始pH自然,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康氏木霉固

    中国酿造 2015年10期2015-10-10

  • 蒋梅笙先生的一本文学史小著
    之思达于极端。然康氏所疑,多无证据。……尤昧事实。”“于是儒者,经术礼制之研求,一转而入立法议政之途。”作者以专业学者的眼光,敏锐地指出了康有为的“别有用心”处——借学术研究达到引荡思潮、干预政治的目的。问题在于,康氏没有先做好一个学者,就急匆匆地踏着“学者”的跳板去摘取社会声誉。康氏有时为迎合社会对新思潮的渴望,罔顾手段,丢失了学者的根基。作者对康氏著述中蕴含的思想也独具慧眼,指出了康有为与世界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又为《大同书》,则与今世所谓

    书屋 2015年12期2015-09-10

  • 从《广艺舟双楫》看康有为碑学审美观
    法发展的折转期,康氏通过该书,在“变易”这一核心书学思想下提出“尊碑抑贴”、“尊魏卑唐”的主张,壮大了碑学声势,拓展了碑学影响。在“气象”此一审美范畴的统领下,康有为极力推崇“雄强茂密”的阳刚之美,受儒家思想影响,亦兼尚“阴柔”与“中和”之美,体现出其思想的复杂性。在其碑学审美观的指引下,康氏开一代书法新风,创成独具一格的“康体”书法,使后世学书者受益。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碑学;审美观康有为(1858~1927)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及思想解放的先驱,其一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2015-01-28

  • 用周期理论判断中国经济前景
    理论(以下简称“康氏周期”)。按照这一周期理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四轮周期,只不过是构成一个经济波动长周期的四组中周期表现而已,距离一个完整的“康氏周期”还有近30年的时间。要判断中国经济究竟是继续向上、还是会掉头向下,关键要看中国经济是不是符合“康氏周期”上升期的基本特点。二、“康氏周期”上升期三大特点及我国经济实践。特点一,就是在周期的上涨阶段,繁荣的年数较多,而在下降阶段,萧条年数则占主要地位。无论是从既往年份的经济增速、人均GDP的增长态势,还是人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30期2014-04-16

  • 明成祖为何对朝鲜政变说谢谢
    ——李成桂的爱妃康氏。在得知李成桂的立储计划后,康氏拿出了女人的看家本领——一哭、二闹、三上吊。几个回合就让当年曾拳击猛虎的李成桂彻底服软。于是,朝鲜世子的名片上就换成了康氏幼子的名字,年仅十岁的李芳硕。可能也知道李芳硕的地位并不牢固,李成桂在权衡再三后决定请一位经世大儒作为世子的辅弼之臣。可是他们都忽略了李芳远的潜力。终于,1398年的一个傍晚,李芳远以破坏长幼之序为名,率领私兵击散了皇家卫戍,同时命人入官杀害世子芳硕。李成桂这下可体会到了当年玄武门兵变

    百家讲坛 2014年9期2014-02-11

  • 康有为的《中庸注》与孔教*
    三部均已出版。。康氏后来屡次提到这批注解,特别是在1912年致信陈焕章并鼓动他主持孔教会时说“吾注有《礼运》、《中庸》、‘四书’、《春秋》及《礼记》选,可以宣讲,发明升平、太平、大同之义,令人不以君臣道息而疑孔教之不可行”②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9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37页。引用时标点有改动。此信将《中庸》与“四书”并列,应属笔误。,自信其注解可在君主制已废除的新形势下宣讲孔教。康氏的自信源于他对儒学的重建可使儒学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1-23

  • 康氏木霉胞外总多糖免疫活性研究
    节剂[2]”.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是从玉米秸秆中分离的一株木霉,属于真菌类半知菌亚门、丝胞纲、木霉属.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s of 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eps)是采用液体发酵法,从拟康氏木霉中得到一类结构新颖的多糖.魏广金[3]从该多糖中分离得到两个组分TPeps-1和TPeps-2,并和郭敏等通过实验证明,这两个组分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7期2013-09-22

  • 清代复古书风探究
    齐隋百种。”为何康氏会有此说?当然是因为爱“古”之心使然,在他们看来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有“古法”,古法是何?认真翻看阮、包、康三人论述不难发现,“古法”自然包括魏晋帖学笔法在内。二、以复古为创新另立经典康有为等人的碑学主张主要就是提倡“复古”,康有为曾言到:“学以法古为贵,故古文断至两汉,书法限至六朝。若唐后之书,譬之骈文至四杰而下,散文至曾、苏而后,吾不欲观之矣。”其提倡“复古”可谓不言而喻了,但是康氏也曾说到:“凡书贵有新意妙理,以方作秦分,以圆作汉分…

    文艺评论 2013年3期2013-08-15

  • 康氏木霉菌丝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250100)拟康氏木霉(Trichiderma seudokoningii)是本课题组从玉米秸秆中筛选分离出的一株真菌。该真菌可产纤维素酶[1-2],菌丝富含壳聚糖[3]。郝林华等[4]对该菌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在100L发酵罐中进行了中试放大实验。该菌的发酵产物——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具有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的作用[5-9]。Huang Taotao等[10]研究发现,拟康氏木霉胞外多糖经纯化后得到的均一多糖EPS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白血病细胞K

    食品科学 2013年10期2013-08-07

  • 儒学孔教与国教 ——论康有为保存与重建儒学的努力
    、耶教并论。不独康氏本人,万木草堂期间的学生皆有浓厚的传教兴趣。1895年,康有为上疏朝廷,要求给予治经者以鼓励,且遍设孔庙,“令乡落淫祠,悉改为孔子庙,其各善堂、会馆俱令独祀孔子,庶以化导愚民,扶圣教而塞异端”,又建议派遣儒生到外国传播孔子之道,为以夏变夷之资,既扬国声,亦察夷情。*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亦即《公车上书》),见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二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3页。1898年,康有为又上疏建议以孔教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4期2013-02-14

  • 混合菌发酵稻草室温条件的研究
    木质素,更有利于康氏木霉对纤维素的降解,试验采用康氏木霉、白腐菌、酵母菌混合培养发酵稻草,提高了稻草利用率及其营养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菌种康氏木霉(Trichodrma pseudokoning)由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营养实验室提供;白腐菌 5.132(Fomes lignosus)购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酵母菌(Yeast Bacteria)由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营养实验室提供。1.1.2 培养基CPDA培养基:马铃薯

    饲料工业 2011年23期2011-06-08

  • 朱一新与康有为心性观点之比较
    人形象直接回击了康氏“古文学皆刘歆之窜乱伪撰也”之类的妄谈。两人于“刘歆遍伪群经”等相关问题和治经治学态度上反复论辩,正如康氏自己所说:“……与辩难颇多……”①但其中两人各有一封信不是讨论古今经书真伪的问题,而是就理学范畴系统中的人性、理气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针对不同意见发表了反对观点。现当代研究者多分别论述两人的经学、理学观点。但二人此次理学思想的交锋给了我们一个很好地综合对比研究二人理学思想的机会,我们可以结合二人列出的佐证从中窥探一二。朱一新在书信

    文教资料 2011年24期2011-03-20

  • 康有为晚年“天游化人”的人生状态与其书法创作
    13年,劳夫人(康氏的母亲)逝世。康有为由日本回国奔丧,并于次年定居上海“游存庐”,直至康氏去世,此为本文定位康氏晚年的时间段。1917年,康有为参加张勋复辟,不料这种有逆历史潮流的做法,在大众的反对声中,不到半年时间就宣告失败。康有为再一次成为被追捕的人物,躲进了北京美国使馆,也因此耗尽了自己最后的政治资本。至此,康氏已经进入“满足感和绝望”的晚年,“这是对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接近完成和进行反省的时期。如果对自己的一生作肯定的回答,觉得一生没有虚度时光,未

    肇庆学院学报 2011年4期2011-01-10

  • 康有为对孔子的思想解读——以《论语注》为例
    立宪思想,显示出康氏坚守保皇思想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康有为;小康;大同;二治说;三世说《论语注》一书完成于 1902年康氏避难印度大吉岭期间[1],它是研究康有为戊戌变法后思想转变的重要材料。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对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思考。他认为政治体制变革失败的原因在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落后,导致改革没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所以必须从思想文化层面上对人们进行教化。中国古代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论语》一书影响尤为深刻,因此为《论语》作注,把自己的思想贯穿于注中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8-15

  • 经术与政论:康有为墨学观的经世取向
    中西关系的消长。康氏以经世态度安置墨学的做法流弊无穷,其于墨学发展及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影响,得失俱在。康有为;墨学;儒墨关系;经世学风孙宝瑄1901年6月12日日记载,章太炎等戏以《红楼梦》中人物比拟当时人物:“谓那拉,贾母;在田(指光绪帝载湉——笔者注),宝玉;康有为,林黛玉;梁启超,紫鹃;荣禄、张之洞,王凤姐……”[1]众所周知,因经说政见相异,章太炎与康有为势同水火,但在章氏心目中,后者无疑是戊戌变法的要角。最值得注意的是,章氏自比焦大,而以康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3-20

  • 美国公使夫人眼中的那拉氏
    友的。”那拉氏向康氏询问在座的女士哪几位义和团时经历过被围困的境况(康格夫妇曾被围困于使馆)。说了几句话后,那拉氏“从手指上取下一只很重的、雕有花纹还镶有珍珠的金戒指,戴在我的手指上,又从她的手腕上取下了几只精美的手镯,戴在我的手腕上。太后赠与每位女士一份贵重的礼物,同时也没有忘了孩子们和翻译人员”。宴会上,那拉氏“把她的酒杯放在我的手上,优雅地握着我的双手,这样酒杯和酒杯就碰在了一起,她说‘联合。接着,她拿起我的酒杯,把她的给了我,又向众人举酒杯,大家都

    寻根 2009年3期2009-08-21

  • 上海“炒房区长”和他的24套房子
    子分布在浦东。“康氏夫妇主要以投资房产作为生财之道,尤其是妻子王孝琴,手里一有了钱就想买房子。”王孝琴的辩护律师周齐说。据了解,判决书上认定的14套房子中,有3套房子的购买价格超过了200万元。位于浦城路99弄的仁恒滨江园,2001年,康家就搬到这里,没想到6年后也是这里的那套豪宅把康慧军拉下马。一位从事房产中介工作多年的人士说,仁恒滨江园是浦东开发较早的高档住宅小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其质量在浦东新区也是数一数二的,“现在售价在每平方米3.5万元左右,大

    人民周刊 2009年5期2009-06-11

  • 廖焕辉博士:修身治企 海纳百川
    小家电供应商——康氏集团远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为总部设于美国麻省波士顿市的“康氏集团”董事会第一位华人。带领康氏发展中,廖焕辉博士发挥其领导才能,领略了市场经济大潮一次又一次的洗礼。特别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横扫亚洲,许多企业因此倒闭关门,廖焕辉博士也遇到创业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资金严重不足,订单急剧减少。为此他只身飞赴美国,硬是凭一个创业者的勇气和信念,打动了美国客户的心,说服他们重新树立对远东康氏的信心,“远东康氏”得以保持稳定发展。几年奋斗中,公司业

    杰出人物 2009年3期2009-04-10

  • 竭尽全力去追求
    汀诺娃一枝独秀。康氏是世界纪录保持者,她在1987年第二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下的2.09米的世界纪录比里特最好成绩要高出5厘米。里特在奥运会之前也说过:“如果我想打赌的话,我把每一分钱全压在康斯坦汀诺娃身上。”然而比赛结果,连里特也大感意外。1988年9月30日,第24届奥运会女子跳高决赛在横竿升到2.03米时,场上仅剩下23岁的康斯坦汀诺娃和30岁的美国老将里特。在此之前,康氏和里特都是一次过竿,无一失手。但是为了夺得银牌的位置,老将里特已使尽浑身解数,

    中国青年 1990年2期199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