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 核心素养背景下报刊阅读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意义
    连关键词:中国青年报 阅读 议论文写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提出了“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两大基本理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还提到“思维、审美、文化”三个维度的要求,对当代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方向更明确、细节更具体的要求。而议论文写作恰好最能够全面体现学生“语言、审美、思维、文化”等方面尤其思维的水平。可惜在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6期2023-06-29

  • “00后”媒介形象分析 ——以《中国青年报》的相关报道为例
    知态度。《中国青年报》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统计局发布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青年报》日报阅读率保持前三名位置,《中国青年报》相比其他媒体更多关注“00后”媒介形象呈现,研究《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对客观评价“00后”具有重要意义。1 《中国青年报》“00后”媒介形象研究分析“00后”出生于千禧年后,改革开放与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期,独特的成长环境决定“00后”具有不同于其前辈的代际特征[1]。“手机控”是大众媒介对“00后”报道中涉及的身份标签。2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期2023-03-21

  • 新时代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组织优势及优化路径 ——基于《中国青年报》(2012—2021年)分析
    晴雨表,《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强有力的宣传发声平台之一,通过对《中国青年报》(2012—2021 年)有关共青团报道的分析,可以看到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存在现实困境。进一步完善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长效机制,增强青年国家认同是共青团扎实做好为党育才工作的必然选择。一、新时代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组织优势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根本职责是不断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党凝聚青年。通过对《中国青年报》(2012—2021 年)有关共青团报道的分析,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2-30

  • 青年报道如何回应时代之问 ——以2010-2021年《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为样本
    机关报,《中国青年报》坚持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对不同时期的青年及青年现象进行全方位解读。本文尝试以2010-2021年《中国青年报》青年报道为样本,深入剖析其以时代观解读青年群体的密码,同时探寻看似分散的青年现象、青年特质背后青年与时代的交互轨迹。在笔者看来,将2010-2021年作为时间坐标有其特殊意义。这一时期环境变化较大,网络化、全球化、城镇化、持续抗疫等不断叠加,深度嵌入;同时,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0后”“00后”逐步登上历

    中国记者 2022年8期2022-09-15

  • 中国青年报》在青年网络舆论中的引导力——以“朋克养生”为例
    化需求。《中国青年报》报道中的青年大健康消费商品如下:伴随着养生哲学的独特吸引力,以及通过消费实现健康转变的隐性承诺,青年群体对大健康消费产品的兴趣大增。与此同时,青年“健康”的观念需要被重新审视。从健康的获取方式来看,“枸杞泡啤酒,搭配保健品”等朋克养生的话语中暗含着一种假设,即消费“正确的商品”可以为损伤身体健康的行为提供解决方式。如今,充足的睡眠需要假借促进睡眠的药物和蒸汽眼罩等辅助设备才能实现,饮食不再是合理的膳食搭配,而是依靠维生素片、营养补充剂

    传媒论坛 2022年9期2022-08-01

  • 建设性新闻的文本建构与内容生产
    的理念,《中国青年报》的环境报道注重传达积极情绪,促成问题的协商和解决;紧跟环保动态,指导行业实践;全面报道环境议题,提供多元视角;提供充足的背景信息,呈现事件全貌,避免舆论对立和极化。未来需要在协同生产、参与社会治理、中国语境下的故事讲述三方面继续发力,更加积极地承担“解困者”“推动者”“倡导者”的角色。【关键词】建设性新闻;积极心理学;中国青年报;环境报道一、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建设性新闻的概念由西方业界首次提出,强调新闻报道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以

    新闻世界 2022年7期2022-07-22

  • 中国青年报》“碱性水神话”又起 真相怎样追上流言
    陈之琪喝碱性水能治病?“酸性体质”才是百病之源?碱性水可以调节人体酸碱性?早年间流行过的这些“科学流言”,已先后被权威机构揭穿是刻意营造的“养生骗局”。据专家介绍,“碱性水”概念本身只是商家宣传的噱头,即便产品真的是高碱水,其对人体的帮助可能还不如白开水。然而,“碱性水神话”近年来却又在某些营销宣传中有了“复苏”势头,许多中老年人仍然相信长期喝碱性水有利于健康,不少企业也借碱性水概念推销产品。商家营造“养生骗局”的套路往往是:先广布“科学流言”为产品造势,

    中国食品 2022年7期2022-06-19

  • 媒介呈现中的青年身份及其变迁研究 ——基于《中国青年报》青年主题报道的分析(1951—2019)
    份特征。《中国青年报》中的青年话语是对青年社会身份的一次建构,建构了不同时期青年的不同社会身份,确立这些社会身份的方式,并且预留了可被协商的空间。通过媒介有关青年的报道来研究青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释义,进而研究这些释义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联。青年作为一个过渡阶段,需要经历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建立社会权威的必经阶段,表现在青年在社会再生产中的身份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受到政治进程、民主制度、公民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考察不同的历史阶段青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2022-02-01

  • 新闻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模式创新研究
    动。本文以中国青年报“青耘计划”为例,介绍和探析新闻媒体以互联网为载体,利用媒体优势开展青年助农行动,借助电商手段使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关键词:“青耘计划” 媒体助力 乡村振兴 中国青年报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但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许多农村地区发展放缓、经济受挫,部分乡村甚至出现因疫情致贫、返贫现象。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青年报大力开展青年助农行动,并有针对性地推

    传媒 2021年17期2021-10-08

  • 抗疫青年媒介形象探析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青年抗疫新闻报道为语料,运用话语历史分析方法探讨青年媒介形象及其话语策略,旨在帮助媒体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更好地发挥社会导向作用,激发青年群体的正能量,引导全国人民协同抗疫。关键词:青年媒介形象;话语历史分析法;话语策略;报道;《中国青年报》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129-03一、引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并很快波及全国。在抗击新冠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9期2021-09-10

  • 中国青年报青少年生命教育报道分析
    视。文章以中国青年报近年的青少年生命教育报道为样本,探讨生命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重要现实问题,呼吁教育部门、学校、媒体和家庭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并通过多方联动改善生命教育情况,帮助青少年树立敬畏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关键词:中国青年报;生命教育;新闻报道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1-0183-03一、引言近年来,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的报道更是屡现报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1期2021-02-03

  • 青年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研究
    文章以“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两个青年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介绍青年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概况,对其界面设置、推送模式、内容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讨论它们在新闻传播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此启示青年微信公众平台,促进其未来发展。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传播;“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7-0032-03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7期2020-12-28

  • 中国青年报》:越限越多?如何解开塑料污染“死结”
    贺震塑料是现代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人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塑料制品。然而,不规范地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处置塑料废弃物,既浪费能源资源,又加剧了环境污染。积极应对塑料污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也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任务。继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近期又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吹响了新一轮塑料污染治理的进军号角。其

    中国食品 2020年15期2020-08-28

  • 人物报道的叙事方式及叙事策略
    的兴趣。《中国青年报》在物报道的叙事方式方面表现力极佳。其将人物命运与社会现实紧紧地连接到一起,通过了解人物命运可以清楚社会发展现状。这种人物报道的叙事方式符合受众需求,值得被广泛推广。一、研究《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叙事方式的价值《中国青年报》的人物的报道水平处于提升的状态,其所应用的人物报道叙事方式对行业发展具有引领价值。因此,要重点研究《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叙事方式。本次从两大方面探究了《中国青年报》人物报道叙事方式的价值。从其他媒体的角度,《中国青年

    环球首映 2020年9期2020-01-17

  • 中国青年报》“电子竞技”报道议程设置研究
    综合日报《中国青年报》2007年至2019年间有关“电子竞技”相关议题的报道(共28篇)为研究对象,从报道频数、报道版面、报道主题、报道体裁、报道倾向等六个方面,分析《中国青年报》在电子竞技相关报道中媒介议程设置的特点,观察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中国青年报》对于电子竞技这一新兴事物及议题的呈现特点及其议程设置的逻辑。【关键词】电子竞技报道;媒介议程设置;内容分析法;中国青年报电子竞技是技术与文化融合的产物,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以各类高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0期2019-10-21

  • 从《中国青年报》“未婚妈妈群体”20年报道看媒体报道变迁与伦理问题
    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近20年对“未婚妈妈”群体的28篇报道,试图找出这些变化及背后的伦理问题。關键词:未婚妈妈;伦理;媒体形象一、未婚妈妈群体现象概况未婚妈妈是指那些没有结婚就已经生育或养育孩子的女性。随着中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转型中多元价值观和文化的出现,未婚妈妈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在中国,“非婚生育”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无人提及,即使是到80年代早期,“非婚生育”也是极少发生的“离经叛道”的行为。但随着价值观的逐渐多元及社会包容度的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19年11期2019-09-10

  • 中国青年报》:艺考不易,别让“艺术升”再来折腾
    杨鑫宇导语:2019年1月6日,“70万艺考生丧失报名资格”成为微博热门话题。考生在报名时发现艺考报名软件APP“艺考升”服务器持续闪退崩溃,导致无法顺利报名,“艺术升”与高校合作报名的形式也受到质疑。1月7日,“艺术升”发布官方说明,称截至1月7日凌晨2点,报名通道已完全恢复正常。每年1月上旬,都是各大艺术高校艺考报名的时节。对于那些怀着艺术梦想,闭关苦练,期待在这场考试中“鲤跃龙门”的艺术生而言,这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唯一机会。由于校考考位紧张,能否成功报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5期2019-04-16

  • 从《中国青年报》“未婚妈妈群体”20年报道看媒体报道变迁与伦理问题
    通过分析《中国青年报》近20年对“未婚妈妈”群体的28篇报道,试图找出这些变化及背后的伦理问题。二、媒体报道变迁(一)未婚妈妈群体媒体形象变化——未婚妈妈媒体形象逐渐正面早期的媒体报道多是观点的呈现,习惯用传统道德观念审视未婚妈妈群体。在进行人物选择时,也倾向于被动怀孕的底层未婚妈妈。但是从其他类型的报道看,媒体开始用客观和尝试理解的态度对待未婚妈妈群体。在2002年的报道《吉林:独身女性可生育子女》中提到“有人不想结婚,但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这种情况虽

    记者观察 2019年32期2019-02-19

  • “教育”创业者,没有情怀走不远 ——对话天真蓝教育传媒创始人、《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原副主任李斌
    创始人、《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原副主任李斌□ 文/本刊记者 贺俊浩·对话新媒体·编者按 李斌仍然习惯用当年做报道的经验来谈自己现在的创业项目,习惯用专家型记者的标准和要求,依靠深度专业的思维方式谈透一个现象。他认为,在新闻报道和新型内容产品之间,有深度、高质量的内容,是贯穿两个领域的共通线索,至于方式方法,很多时候也会有相似之处。经历了从普通记者向专家型记者的转变,李斌许多报道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但他不满足仅是教育领域的旁观者,毅然选择跨出创业的步伐

    中国记者 2017年1期2017-02-14

  • 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的特点及策略 ——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以《中国青年报》为例文/陈佼佼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时代的来临,新闻写作故事化让新闻作品更受欢迎。笔者通过对《中国青年报》的分析,研究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的特点及策略,揭示掌握写作技巧对提升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重要意义。网络时代新闻写作故事化特点突出细节,聚焦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魅力。新闻故事化写作不意味着“编故事”,而是需要事实说话,描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细节,通过展现细节内容,展示出新闻事件的内涵及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生动地传递信息

    传媒 2017年22期2017-01-28

  • 《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天津爆炸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
    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关于天津爆炸事件的报道进行分析,认为《人民日报》侧重对事件和救援的客观报道,而《中国青年报》把人物作为报道重点,具有悲情色彩。【关键词】天津爆炸事件;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比较研究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发生的爆炸事件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本文以《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在事件发生后一周内,即从2015年8月13日到2015年8月19日为时间段,选择两份报纸对该事件报道的全部文章作为研究对象,用量化和质化的方法,对

    新闻世界 2016年2期2016-05-18

  • 法治建设的媒介担当 ——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以《中国青年报》为例杨 炜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摘 要:《中国青年报》的法治报道,在内容上通过多元化的内容呈现,全面反映出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在报道形式上则将自身对媒介角色的认知与报道篇幅相结合,较好地把握了“法治监督”与“法治宣传”的度,完成了一个媒介在建设法治中国过程中应有的担当。关键词:中国青年报;法治报道;媒介担当我国媒体常将“法治新闻”与“法制新闻”混用,“法治”与“法制”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含义却相差甚大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3期2016-03-02

  • 2015年《中国青年报》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内容分析
    015年《中国青年报》专题新闻摄影报道内容分析谭伟志(广西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摘 要:专题新闻摄影报道是指多幅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全面、深刻的介绍、表现和揭示新闻事件和新闻事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015年《中国青年报》发表的38篇专题新闻摄影报道为样本,分别从选题、拍摄角度、图文并重等角度,分析《中国青年报》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特点。并通过分析,总结出新闻摄影报道方式的叙事方式和报道形式,指导我们实践。关键词: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8期2016-03-02

  • 媒介融合背景下专栏作家的二元身份呈现 ——以《中国青年报》曹林为例
    ——以《中国青年报》曹林为例王浩伊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的媒体发展大背景,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的专栏作家处于这个背景中,本身也存在着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情况。本文特选取《中国青年报》曹林作为具体分析对象,利用SPSS软件为数据统计和分析工具,论证了线上与线下属性的差异与“选题类型”“篇幅”“立场”“语言激烈程度”几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且得出,专栏作家线下和线上的身份既存在互相包容的一致性,也会在线上进行修正,以匹配线上的传播特征。关键词:媒介融合;专栏作家;曹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年6期2016-03-01

  • 明星运动员退赛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以《中国青年报》为例李依溪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摘 要:本文以刘翔2008年北京奥运会退赛和孙杨201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退赛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框架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以《中国青年报》为对象,探讨媒介框架、媒介事件生命周期、媒介态度与报道主题等方面的关联与表象,研究揭示在体育明星退赛事件新闻报道文本中的新闻框架,以及分析影响体育明星退赛新闻报道框架的主要影响因素。关键词:明星运动员;退赛报道;框架分析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批以刘翔、姚明、李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8期2015-12-26

  • 中国青年报》关于青少年犯罪报道的框架分析
    寇 娇《中国青年报》关于青少年犯罪报道的框架分析寇 娇[摘 要]青少年犯罪是关于青少年问题的一个重要议题。通过对《中国青年报》有关青少年犯罪报道的框架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报》在这个议题上主要通过积极引导来进行报道,期望能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框架理论;议题;《中国青年报》 以“青少年”和“犯罪”两个词为在读秀中文学术搜索中进行专业搜索,得到《中国青年报》2012年关于青少年犯罪这个议题的报道篇数为101篇,2013年为82篇。剔除相

    传播与版权 2015年6期2015-03-19

  • 改革开放前《中国青年报》舆论监督探析
    革开放前《中国青年报》舆论监督探析赵 雪(河南大学 医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改革开放前,《中国青年报》在践行舆论监督方面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有沉痛的历史教训。本文拟采用文本分析法,对该报自创刊至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青年报》舆论监督进行定性研究,并加以适当分析、解读,以取得对此段时期内该报舆论监督的宏观认识和把握。《中国青年报》;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在我国有久远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发展的历史。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中明确指出报纸的舆论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4期2015-02-28

  • 中国青年报》栏目《冰点》叙事特点实例分析
    000)《中国青年报》栏目《冰点》叙事特点实例分析高可欣(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中国青年报》栏目《冰点》的文体式样不同于一般新闻深度报道,《冰点》十分重视细节和场景的描写,并大量引用直接引语,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信息的损耗,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文章表达内容的信任。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开头结尾讲究虎头豹尾,吸引读者同时余韵悠长。本文主要从《冰点》文章写作在叙事策略方面做简单的实例分析,供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3期2015-02-27

  • 如何用修辞美化体育新闻标题——以《中国青年报》为例
    题——以《中国青年报》为例时 静(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摘 要:新闻标题与修辞手法有效结合是一个优秀新闻标题的标志。修辞本身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灵活、易懂等艺术特点,把它运用于体育新闻中,必将提升标题的表现力、感染力。本文结合体育新闻标题实例,对此进行探讨。关键词:体育新闻;标题;修辞修辞手法是文学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段,“它是一定的题旨情境下,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言语表达行为”[1]。而体育新闻标题的创作,也应属艺术创作,“自然、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5期2015-02-26

  • “患者失语”与“报道失衡”:医患冲突事件报道框架的实证分析
    道失衡;《中国青年报》作者简介:吴果中,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湖南 长沙 410081)周瑾靓,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近年来,医患冲突事件层出不穷,各类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而集中的报道。然而,有众多学者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媒体求新意,重挖掘,善炒作”①,导致“舆论导向偏差”的产生,反而激化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事实确实如此吗?它有哪些基本的呈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试图以此为突破口,通过解剖有代表性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6-24

  • 框架理论视阈下地区形象的媒介呈现——以《中国青年报》涉豫报道为例
    围及依据《中国青年报》(下简称《中青报》)是中国共青团中央机关报,成立于1951年,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份全国综合性日报。在中国主要报纸公信力调查中,《中青报》连续10年位居前3名。选取该报作为研究文本,基于《中青报》权威性强、发行量大、覆盖面广,读者群主要定位于中国社会改革发展中坚力量的知识分子、广大青年。该报既有《人民日报》等我党机关报的色彩,又不乏引领社会新思潮的鲜明特色。因此,本文选取《中青报》涉豫报道作为研究文本,具备一定的

    视听 2014年7期2014-04-18

  • “好人”唐老师——追记《中国青年报》原副总编辑唐为忠
    (作者是《中国青年报》总编室编辑)2011年9月16日下午,坐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办公大楼311室东南角的座位上,马老师神情黯然,这个座位曾是一位共同战斗在夜班岗位上的战友的工位。如今,战友倏忽离开人世,而几天前他送给马老师的自种的碧绿辣椒,现在尚未吃完。“这个忙是要帮的”“本报副总编辑唐为忠同志,因公出差期间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去世”,9月16日下午被证实的这一消息,连续一段时日为中国青年报社笼上了一层“阴霾”。虽然是副总编辑,但唐老师很喜欢同事简

    中国记者 2012年2期2012-12-22

  •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媒介形象分析
    十年期间《中国青年报》上以“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内容的39个文本进行研究,发现《中国青年报》对于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关注点集中在对教育革新的促进和高考加分两方面。同时,对于大赛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方面,《中国青年报》持赞扬、乐观态度;而对于大赛促使获奖者所持有的保送资格、加分资格方面,《中国青年报》又持有否定、怀疑的态度。关键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媒介形象;《中国青年报》中图分类号:G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

    今传媒 2012年6期2012-06-18

  • 用历史凝聚照片—专访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贺延光
    者。现任《中国青年报》图片总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先后7次获中国新闻奖,是国内新闻界惟一一位既获摄影一等奖又获文字特别奖的平面媒体记者。体重不到一百斤,扛的麦子一袋160斤,黄豆200斤,扛不动也得扛。1970年入党,提了干,还当了副连长。1973年,回城到北京崇文区手表壳厂工作,很快成为手表壳厂革委会副主任,我在哪里都干得很出色,很卖力,上下反应都不错。1975年,邓小平复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一系列举措把濒临崩溃的经济拉回来。深得民心,大家对改革

    中国记者 2011年3期2011-05-29

  • 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媒介呈现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为例,通过分析和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报道,研究金融危机过后大众媒体是如何呈现大学生就业这一话题的。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媒介呈现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4-0057-02 一、研究背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举步维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G20峰会结束标志着世界经济出现积极变化,世界经济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

    今传媒 2011年4期2011-05-05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宣传发行工作会议举行
    致信说:“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是我们的党、是我们的共青团组织主管主办的负有特殊使命的中央级重要报刊。”本刊讯:由共青团中央召开的“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宣传发行工作会议”9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致信祝贺,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书记处书记姜大明、周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徐光春在信中指出:“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作为团中央的机关报和机关刊,既是共青团组织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的重要舆论工具,又是我们党贯彻落实‘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任务的重要

    中国青年 1997年11期1997-09-11

  •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中央的机关报,是党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重要工具。1951年4月27日创刊,1966年8月20日因“文化大革命”停刊,1978年10月7日复刊。《中国青年报》复刊后,在拨乱反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青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安定团结大局,鼓舞和动员青年实现四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维护青年的正当权利,反映青年的呼声,是广大青年的知心朋友。《中国青年报》创办了《接班人》、《长知识》、《自学之友》、《向日葵》、《共青团支部》等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1期198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