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波菲

  •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
    01]《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狄更斯本人最重视的长篇小说。该作品的中译本肇始于20 世纪初,1908 年林纾将其引入中国文学以后,自此,《大卫·科波菲尔》便开始了它在中国的文本之旅,该小说的重译、再版以及传播一直十分活跃。截至2019 年,中国各类版本的《大卫·科波菲尔》出版总数已达一百种之多,包括全译本、缩译本、改写本、英汉对照读本、插画本等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阅读需要。《大卫·科波菲尔》在中国的出版、接受

    名作欣赏 2023年20期2023-09-28

  • 《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特色探究
    赵佳《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 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他以写实的笔法揭露了社会上 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鄙、凶残,讴歌了人性 中的真、善、美,对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充满 了期待。这部小说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下面,笔者 就具体谈谈。一、取材广泛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部分内容都取材于狄更 斯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深刻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 和人生际遇。出身于社会底层的狄更斯曾在作坊里 当过童工,感受到了什么是世态炎凉:小说的主人公 大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4期2023-07-19

  • 谈谈《大卫·科波菲尔》中心理描写的作用
    说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他根据自己的生平经历创作的一部小说。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遭际,在深刻反思社会现实的同时,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的无限希冀。在小说中,作者多次描写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以此来观照社会现实,展现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出一位在逆境中成长的少年形象。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大卫·科波菲尔》中心理描写的作用。一、反映客观社会现实在小说中,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原本是富人家的少爷。后来,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大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9期2022-11-27

  • 湘潭大学教授蔡熙谈《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的童年记忆
    子。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更是用文学的形式构建了童年的回忆。狄更斯最宠爱的“孩子”《十几岁》:您是何时“遇见”《大卫·科波菲尔》的?其中让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蔡熙:我与《大卫·科波菲尔》的“相遇”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体悟、发现和思考。读初中时,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了《大卫·科波菲尔》。当时,我就觉得它非常好读,故事一环接一环。我甚至觉得它是一个孩子写的。大卫给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涮瓶子的场面,晚上为斯蒂福思念书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同时

    十几岁 2022年3期2022-11-20

  • 《大卫·科波菲尔》导读课教学设计
    1.熟知大卫·科波菲尔的故事梗概,完整地概括或复述主要内容,了解各式各样的人生故事,了解大卫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社会生活,了解世界面貌多样性、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多样性。2.通过对比和改写的方式体会主人公“大卫”这一特殊叙事视角在小说中的作用与意义,创设情境赏析典型人物形象,探究叙事手法,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作者创作的独特的艺术魅力。3.通过两篇同为儿童视角文章的比较阅读,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更准确地理解小说深厚的意蕴,引导学生围绕比较阅读开展探究学习,培养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9期2022-07-18

  •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坡传》《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红楼梦》《乡土中国》,当然这只是初期的核心阅读和教学研究方向,随着阅读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将根据学生的核心阅读研究兴趣和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对于学生自身核心阅读素养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而适时调整一些新增加的阅读研究书目,最终形成一定的序列化系列化整本书阅读书目三、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以《大卫.科波菲尔》为例)(一)《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在新旧教材体例中的地位在人教版必修1中《大卫.科波菲尔》是以"名著导读"的形式出现,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2022-06-08

  • 《子夜》思辨性研读与探究
    夜》与《大卫·科波菲尔》都是现实主义作品,但前者更具有理性色彩,而后者不乏浪漫主义的因素。试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思路引导首先,从写作的目的来看,《大卫·科波菲尔》是一曲对普通劳动人民的颂歌,而《子夜》体现着茅盾的“文学推动社会”的创作观,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和时代色彩。其次,从写作的内容来看,《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大卫的形象和他一生的命运起伏,主要表现的是狄更斯所理解的人生和道德观,具有人文主义色彩。而《子夜》基于作者自身的创作动机,是从政治、经济的视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4期2021-09-24

  • 狄更斯式的幽默:泪水中的微笑和抒情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他最钟爱的作品,在该书的序言中,他说“在我的著作中,我最爱这一部”[1]。主人公悲欢离合的遭遇,有不少直接取自他的回忆录,但并不完全是他的自传。最明显的是,科波菲尔是孤儿,母亲改嫁,遭受继父谋得斯通的虐待和排斥。而狄更斯的父亲是相当富裕的官员,后来突然破产,被投入债务拘留所多年。狄更斯幼年时不得不独自谋生,进一家黑鞋油作坊做童工,忍受着物质上的穷困和精神上的孤寂。他后来在《董贝父子》中说:作为一个年幼的孩子,“沒有劝告,没有指导,

    语文建设·上 2021年12期2021-05-30

  • 《大卫·科波菲尔》思辨性研读与探究
    究01《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被狄更斯称为“心中最宠爱的孩子”,融入了他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书中,大卫·科波菲尔的形象近乎完美:他善良勇敢,即便历经生活的磨难,仍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最后收获了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请思考狄更斯为何要赋予主人公这样“完美”的形象和结局?思路引导首先 ,要了解狄更斯本人的生活经历。狄更斯出身社会底层,从小受到生活的锤炼,这让他更了解底层人民的生活,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并寄予深厚的同情与关爱,所以他笔下的小人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2021-05-04

  • 《狄更斯笔下的两个儿童形象——谈奥列佛·退斯物特和大卫·科波菲尔》
    斯物特和大卫·科波菲尔》◎ 朱 江狄更斯特别擅长写“苦儿”形象,就如小说家乔治·奥威尔所说:“英国作家中,没有一个能比狄更斯更好地描绘童年。”本文作者以奥列佛·退斯物特和大卫·科波菲尔这两个人物的儿时形象为例,进行论述总结,详细阐述了狄更斯塑造“苦儿”形象的深层用意。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们更加明白狄更斯之所以描写儿时的大卫·科波菲尔,绝不仅仅因为他自身的童年经历,而是有着深刻的批判社会的意义。(《淮阴工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性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2021-05-04

  • 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卫·科波菲尔》?
    刘雨欣《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第八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具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大卫的出生为源,将朋友、家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汇聚成一条溪流,随着大卫的成长,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反映了狄更斯正义、人道和博爱的生活理想。因其主题的丰富性和写作的独创性,狄更斯称这部作品是“非常复杂的真相与创新的交织体”。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书中如实地描摹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广阔画面,充满了真实的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2021-05-04

  • 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痛苦铸就的伟大
    活,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诞生作了最初的铺垫。当时,狄更斯是家中的长子,他不得不暂停学业,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去一家生产黑鞋油的作坊开始了童工生涯。作坊里肮脏、阴暗、简陋不堪,他终日劳作还吃不饱饭。工作之余,狄更斯还需要经常去探监,并到典当铺换取度日的金钱。年仅12岁的狄更斯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这段日子给他留下了永久的印象。《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被迫辍学做童工的经历,毫无疑问源于狄更斯对这段日子的亲历感受。好在半年之后父亲被释出狱,还清债务并重新找到工作,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3期2021-05-04

  • 狄更斯式的幽默:泪水中的微笑和抒情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他最钟爱的作品,在该书的序言中,他说“在我的著作中,我最爱这一部”[1]。主人公悲欢离合的遭遇,有不少直接取自他的回忆录,但并不完全是他的自传。最明显的是,科波菲尔是孤儿,母亲改嫁,遭受继父谋得斯通的虐待和排斥。而狄更斯的父亲是相当富裕的官员,后来突然破产,被投入债务拘留所多年。狄更斯幼年时不得不独自谋生,进一家黑鞋油作坊做童工,忍受着物质上的穷困和精神上的孤寂。他后来在《董贝父子》中说:作为一个年幼的孩子,“沒有劝告,没有指导,

    语文建设 2021年12期2021-03-17

  • 怎样在语文课上进行名著导读
    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为例,谈谈如何在语文课上进行名著导读。一、出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家及其作品《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他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小说中有许多人物形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去阅读作品,他们可能难以读下去。因此,在进行名著导读时,教师可以先展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查尔斯·狄更斯于1812年2月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10期2021-02-25

  •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探析
    在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打破了传统的写作方式,在语言技巧方面下功夫,通过口语化的人物语言进行人物描写,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自己的思想,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本文着重分析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以此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部小说。一、狄更斯与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概述狄更斯生活在一个贫寒的小镇,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外出工作,在年轻时他做过童工,当过采访员,这些经历使狄更斯有着较多的实践经验,通过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接触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3期2021-01-17

  • 书·《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作家本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时隔一个半世纪,作者塑造的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仍然叫人深深理解与喜欢,比如坚韧、勤奋、重情重义的科波菲尔,富有智慧而性格有点怪异的特洛伍德姨婆,文雅娴静聪明的爱格妮斯小姐等。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主人公科波菲尔与他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善良正直,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安慰,幸福地生活着,让人看后感到特别欣慰,特别温暖。当然,这样的生活不是生而有之的,他们也曾面临恶人

    作文中学版 2020年4期2020-05-06

  • 书·《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作家本人的自传体小说。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时隔一个半世纪,作者塑造的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仍然叫人深深理解与喜欢,比如坚韧、勤奋、重情重义的科波菲尔,富有智慧而性格有点怪异的特洛伍德姨婆,文雅娴静聪明的爱格妮斯小姐等。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主人公科波菲尔与他身边的亲人、朋友都善良正直,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安慰,幸福地生活着,让人看后感到特别欣慰,特别温暖。当然,这样的生活不是生而有之的,他们也曾面临恶人

    作文·初中版 2020年4期2020-05-03

  • 生活中的一份“真”
    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成就一部经典名著的前提是有一位能够融情于其中的优秀作者,《大卫·科波菲尔》也不例外。作者的“宠儿”大卫·科波菲尔更是像极了他的“父亲”:狄更斯自己的童年艰苦困难,少年大卫的生活也同样不容易。大卫在未出生前父亲去世,不久母亲改嫁,继父严酷残暴,姐姐也同样铁石心肠,不近人情。他身邊的人亦善良:可爱的保姆辟果提,不善言辞内心却诚挚淳朴的巴克斯,貌似严肃却菩萨心肠的姨婆。有生活不如意的米考伯夫妇,有恬静温柔的阿格尼斯,一位聪慧的知心朋友;

    美文 2020年8期2020-04-21

  • 做一个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
    的姨婆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教导与期待。我认为这可以成为我们做人的箴言。大卫的童年充满苦难与不公。他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母亲改嫁后,他生活在继父与继父姐姐的贪婪与残忍下。但他并未因此而卑贱堕落。在逆境中,他满怀信心,在顺境里,他加倍努力。同样的苦难,同样的意志,同样的精神——正如阿廖沙与保尔,高尔基与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样,大卫和狄更斯也决不向命运屈服。他们用自己的热血立誓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路。“苦难是化了妆的幸福”,我们要坚信这一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吃

    美文 2020年8期2020-04-21

  • 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现实。《大卫·科波菲尔》以“我”的出生为源头,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庭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波澜壮阔的大海。对于小时候的大卫·科波菲尔,幸福快乐是很简单的事情,虽然没有如大山般深沉的父爱,他的母亲却倾其全身地爱着大卫·科波菲尔,呵护他一身周全,還有女仆佩格蒂也将他视如己出,待他关照备至,他们三人一块生活着,不会因经济物质而犯难,也没有主仆阶级矛盾,更没有家庭矛盾纠纷,他们仨在一起,很

    美文 2020年6期2020-03-28

  • 善恶到头终有报
    —题记《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读罢,缓缓掩卷、瞑目,不禁吟诵出明代徐梦龙《醒世恒言》中的诗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劝君莫把欺心使,湛湛青天不可欺。”在感叹书中人物不同命运的同时,善良与丑恶以及当前的社会现实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善”,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所称颂的高尚品质,在《大卫·科波菲尔》中有着大量的描写。青年渔夫海姆在亚摩斯海滨的船难中,奋不顾身地抢救落水的富家少爷史蒂夫,最终为了他人牺

    美文 2020年6期2020-03-28

  • 大卫?科波菲
    斯著的《大卫·科波菲尔》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力作,是漫画式的人物和自传色彩的经典故事。小说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烟、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在人物的塑造上,大衛·科波菲尔这个人物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

    少男少女·校园 2020年1期2020-02-14

  • 大卫·科波菲尔的魔法收藏
    。现在,大卫·科波菲尔(大学辍学后取的艺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艺人之一,净资产超过9亿美元。他也是最努力工作的人之一,每年在拉斯韦加斯的米高梅大酒店举办500多场炫目表演秀。这个高强度的工作时间表似乎表明大卫没有太多时间花钱,但不知何故,科波菲尔却积累了世界上最庞大和最重要的魔法收藏。他自称收藏了20多万件魔术文物,书籍,海报以及其他与魔术相关的东西,他把这些收藏锁在拉斯韦加斯一个没有向公众开放的,没有窗口的仓库中。严格来说,科波菲尔是个不像传统魔术师的魔术

    世界博览 2019年10期2019-05-27

  • 换一种方式成功
    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一个匪夷所思的成功人士。有人问他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父亲告诉我,成功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个固定的车站,我们在为怎么到达而绞尽脑汁,大家都在争夺汽车上的座位,没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车,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骑马或者乘轮船去车站呢?这样,我们不是也到达了吗?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最后,大卫·科波菲尔又说,后来我知道,这一切是父亲安排好的,其实那个小站离波士顿很近,骑马竟然比坐汽车还快,所以父亲到得比我早。道理浅显易懂,

    人生十六七 2018年28期2018-10-08

  •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与导读
    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他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大卫生活故事的基础,并且以自己居住过的很多地方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狄更斯当过童工,便有了大卫独立谋生的现实基础。密考博还不起债被捕入狱,全家去狱中陪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17年5期2017-05-18

  • 换一种方式试试
    ,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然而,“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势所束缚。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就应当上好的幼儿园、念重点小学……今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个好前途。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每個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很差,但他在体育、文艺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然后要有勇气,冲破思想的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42期2017-03-07

  • 绝望的力量:重读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主人公大卫邀他少年时代的朋友斯蒂福到亚茅斯小住、游玩,并探访大卫小时候家里的佣人裴果提及她哥哥一家。一天,向来自信乐天、富于英雄气概的斯蒂福突然陷入沉思。也许是被裴果提一家朴素热烈的亲情所感染,斯蒂福靠着他家的壁炉出神,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生活处境。他向大卫倾诉说:“我就坐在这里想,想着那天欢迎我们的那些人,见到我们是那样的高兴,可他们有一天也会四散开去,或死,或遭遇什么不幸。大卫,我多希望我曾有一个对我严加管教的父亲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2期2017-03-03

  • 《大卫·科波菲尔》:慈悲是最美丽的天赋
    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据说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我觉得它也可能是最符合中国读者心意、最能满足我们的阅读期待的作品。所以,我要借这一本书来说明他何以符合我们的口味。这本书一开头就让我们看到了让人放心、称心的故事结局:功成名就的大卫科·波菲尔在写自传。勤劳、善良、聪慧、单纯的小伙子,最后有了自己可心的女孩,即使俩人在一起还要继续勤扒苦作,也是充满希望地一致协作着;忠直温厚的长者们也能踏实而安宁地度过余生,一众好人都结结实实地摸到了自己的幸福;也有一些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11期2016-12-23

  • 董秋斯汉译《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翻译腔研究
    斯汉译《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翻译腔研究白凤华(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000)董秋斯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尤其是在文学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最早提出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翻译体系,并且他也是提出“中国翻译学”这一说法的第一人。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董秋斯先生一生译著丰富。主要代表作有《大卫·科波菲尔》、《战争与和平》、《杰克伦敦传》等。形式;异化;董秋斯;大卫·科波菲尔1 前言董秋斯翻译的《大卫·科波菲尔》最早于1947年由上海骆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8期2016-11-26

  • 从译者主体性看董秋斯汉译《大卫·科波菲尔》
    斯汉译《大卫·科波菲尔》雷晶晶(天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00)翻译工作者的主体性规定了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性质,也规定了他受制约的被动性性质。本文首先对译者的主体性理论定义进行简单介绍;其次介绍董秋斯翻译研究现状;然后是译者主体性对董秋斯翻译选材的影响;最后通过对董秋斯和张谷若两位译者的译本进行比较,突出主体性对董秋斯汉译《大卫·科波菲尔》时所采用的“异化”和“直译”翻译策略的影响。董秋斯;《大卫·科波菲尔》一、译者主体性

    人间 2016年25期2016-09-15

  •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统一
    篇小说《大卫·科波菲爾》里描绘的主人公大卫正是幼时饱受苦难的狄更斯的艺术化身。可以说,狄更斯的个人经验让他能够深入地了解人民的生活,使他的作品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当狄更斯讲到大卫这个孩子在昏暗的地下室做着洗涤玻璃瓶的繁重工作时,他不仅在追忆自己的童年,更是在展现不得不在小小年纪就出来挣钱的英国千千万万童工的现实生活。当然,不仅是主人公大卫的故事体现了作品的现实性,文章中描写的反面人物也无不具有现实意义。贪婪、冷酷、残暴的继父默德斯东对大卫的再三折磨,大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1期2016-09-10

  • 换一种方式试试
    。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然而,“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势所束缚,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就应当上好的幼儿园,念重点小学……今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个好前途。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每个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很差,但他在体育、文艺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然后要有勇气,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大卫

    政工学刊 2016年5期2016-08-18

  •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Reflected in Translator’s Horizon of Expectations
    me《大卫· 科波菲尔》.Source text:My shoes were by this time in a woeful condition. The soles had shed themselves bit by bit, and the upper leathers had broken and burst until the very shape and form of shoes had departed from them.(qtd. i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1期2016-05-30

  • 浅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的女性观
    )浅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的女性观◆孙 哲 王 丽(沈阳医学院)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在这部极具自传色彩的小说中,狄更斯借助大卫的成长经历,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小说中众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体现出狄更斯的女性观。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女性形象 女性观一、前言《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他称为“心底深处最宠爱的孩子”。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讲述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7期2016-02-16

  • 换一种方式试试
    。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然而,“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社会习惯和思维定势所束缚。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就应当上好的幼儿园,念重点小学……今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个好前途。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每个孩子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很差,但他在体育、文艺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然后要有勇气,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去教育他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12期2015-12-25

  • 《大卫·科波菲尔》三个译本之比较分析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
    潘文娇《大卫·科波菲尔》三个译本之比较分析 ——基于功能翻译理论■潘文娇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同时也是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他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大卫·科波菲尔》于1850年首次出版,同时也是狄更斯创作的第八部小说。在书的序文中,查尔斯写到:“像许多宠爱孩子的父母亲一样,我也有心中最喜欢的孩子,他的名字就是《大卫·科波菲尔》。”(1867年版本序文)就像许

    剑南文学 2015年9期2015-11-22

  • 狄更斯创作思想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体现
    思想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体现⊙郑摄[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本文介绍了英国著名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背景,阐述了其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的创作特点与主题内涵,分析了书中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并重点探讨了这种以善良、大爱、小人物泪水为社会疗救和阶级妥协药方的创作思想的深层涵义和内在局限。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创作思想 人道主义一、狄更斯与《大卫·科波菲尔》英国作家狄更斯是19世纪世界文坛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2015-07-14

  • 换一种方式试试
    。他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然而,“换一种方式试试”常常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往往会被某种习惯和思维定势所束缚。比如,“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从小就应当上好的幼儿园,念重点小学……今后才能考上名牌大学,有个好前途。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很差,但他在体育、文艺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所以,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然后要有勇气冲破各种思想束缚,换一种适合孩子的方式教育他

    杂文选刊 2015年7期2015-06-18

  • 唤醒自己内心的力量
    造就了《大卫·科波菲尔》等经典作品。 有位哲人曾说:“一个人征服了自己,就征服了世界。”这是很有道理的。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早年曾被老师认定不是当演员的料而“弃而不教”,但他矢志不移,毫不气馁,终于靠自学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就像能源藏在海底,只有开发出来才能显现。戴尔·卡耐基曾说:“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潜藏着一些自己并不知晓的能力,他能帮你做到连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做的事。只有在面对需要时,才会奋起,并应对环境,做出那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5年6期2015-06-17

  • 创造奇迹的魔幻人
    艾欣大卫·科波菲尔是举世闻名的超级魔术大师,他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完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的魔术:让纽约的自由女神像消失,从即将爆炸的大楼脱身,让大型喷气式飞机不翼而飞,穿越长城,电锯“锯人”,空中悬人,自由飞空……可是你知道吗?这个创造奇迹的魔幻人小时候却是个性格内向、非常腼腆的小男孩。他原来叫大卫·考特金,上小学时,沉默寡言的他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他甚至没有朋友。直到一个叫雷恩的小男孩出现在他的生命里……友谊和机遇同时降临雷恩是大卫邻居家太太的孙子,因为爸妈换

    小火炬·阅读作文 2014年11期2015-02-06

  • 浅析《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其作品《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来感受和学习作家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的观点和对我们今天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启发和意义。二、狄更斯简介在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其作者狄更斯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了解。因为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在生活的经历中所产生的灵感与启发而进行的艺术的表达与创作的产物。我们比较熟知的是,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出生时家道中落,父亲因无力还债而入狱,童年的狄更斯

    环球人文地理 2014年16期2014-08-15

  • 伟大的开场白
    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J.D.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只有一个例外。——詹姆斯·马修·巴利《彼得·潘》在我年轻、幼稚的时候,父亲曾给了我一番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在这世界上不是人人都享有过你所拥有的优越条件的。——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一见钟情。初次相见,约塞连便狂热地恋上了随军牧师。——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是不

    读者 2013年8期2013-12-25

  • 试论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戏剧性风格
    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青年男性人物的命运特别值得关注,集中体现了狄更斯小说的戏剧性风格。一、《大卫·科波菲尔》的戏剧性及与同时期小说的差别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主要人物大卫·科波菲尔、托米·特雷德尔、詹·斯蒂福思、乌利亚·希普四人是年纪相仿的青年男性,这几位人物出场时家庭都不完整,几乎都只有母亲或生来就成为孤儿,他们都是中小资产阶级的一员,并且都是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同时这四个人物之间又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即四人善恶不同造成了四

    名作欣赏 2013年33期2013-08-15

  • 心 魔
    国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的一个魔法游戏。当你坐到电脑前,不经意间打开一封电子邮件时,游戏便开始了。首先,黑色的背景上浮出大卫·科波菲尔神秘的眼神,诡异的笑容——“我带你进入魔法世界,通过电脑深入你的思想”。接着,电脑屏幕上出现6张扑克牌,是不同花色的J到K,这时不用鼠标,只要在心里默想其中任何一张(比如红桃Q),然后轻击空格键,画面“哗”地一变,扑克只剩下5张,红桃Q不见了!魔术师通过电脑轻易读出一个人的思想,果真如此神奇吗?当然不是。再高明的魔术也只能是魔

    文苑 2011年1期2011-08-15

  • 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
    0)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于丽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 123000)本文分析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所映射的狄更斯的悲剧童年和他日后文学创作风格之间的联系,认识其深邃的人道主义精神。《大卫·科波菲尔》正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的有力体现,作家以主人公悲剧的童年经历唤醒人们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儿童的广泛关注,以期改变其在社会中生存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狄更斯对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儿童的情感偏重于同情和怜悯,却并未探讨出一条可以解救其脱离

    山东社会科学 2011年2期2011-04-12

  • 换一种方式离成功更近
    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一个匪夷所思的成功人士。有人问他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父亲告诉我,成功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个固定的车站,我们在为怎么到达而绞尽脑汁,大家都在争夺汽车上的座位,没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车,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骑马或者乘轮船去车站呢?这样,我们不是也到达了吗?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最后,大卫·科波菲尔又说,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是父亲安排好的,其实那个小站离波士顿很近,骑马抄近道比坐汽车还快,所以父亲到得比我早。道理浅显易

    学生天地·初中 2009年9期2009-12-10

  • 换一种方式离成功更近
    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一个匪夷所思的成功人士。有人问他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父亲告诉我,成功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个固定的车站,我们在为怎么到达而绞尽脑汁,大家都在争夺汽车上的座位,没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车,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骑马或者乘轮船去车站呢?这样,我们不是也到达了吗?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最后,大卫·科波菲尔又说:“后来我知道,这一切是父亲安排好的,其实那个小站离波士顿很近,骑马竟然比坐汽车还快,所以父亲到的比我早。”道理浅

    幸福·悦读 2009年5期2009-06-10

  • 换一种方式成功
    术师——大卫·科波菲尔。有人问他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父亲告诉我,成功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个固定的车站,我们在为怎么到达而绞尽脑汁,大家都在争夺汽车上的座位,没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车,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骑马或者乘轮船去车站呢?这样我们不是也到达了吗?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最后,大卫·科波菲尔又说:“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是父亲安排好的,其实那个小站离波士顿很近,骑马竟然比坐汽车还快,所以父亲到得比我早。”■

    知识窗 2009年12期200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