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隐

  • 《史记》三家注引《说苑》校记
    、程金造的《史记索隐书考实》等等。向宗鲁的《说苑校证》[3]虽结合众本与前人成果校证《说苑》,但一则未针对《史记》三家注以及《说苑》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二则校考工作难免存在理有未当或材料错误之处。而这两点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一、三家注引用《说苑》数量、方式、特点及作用《史记》三家注对《说苑》的引用共有19条,其中《集解》引用4处,《索隐》引用7处,《正义》引用8处。其引用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占绝大部分的是直接引用《说苑》原文;其次是间接引用,如《李斯列

    雨露风 2023年6期2023-08-15

  • 语文“学习情境”索隐与思辨
    学习情境;内涵;索隐;思辨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出台,无疑是课程改革的标志性事件,诸多新理念特别是新概念一时并现,且迅速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学习情境”便是其中一个概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推动“学习情境”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热词。但教师大多不明就里,对其内涵的困惑更甚于众说纷纭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故拟本文,尝试索求难解之义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7-06

  •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
    念,不了解集解、索隐、正义的区别。查阅资料才知晓,古人写书时,用词简练,后人理解起来有障碍,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注释本。“集解”是汇集诸家解释,断以己意,以助读者理解;“索隐”是对古籍的注释考证,运用大量的文献作校勘材料,便于后人辑佚;“正义”则包含了对三本书的注释,分别是《史记》《史记集解》和《史记索隐》。了解了三家注,大概浏览了全书,明晰了框架结构。《史记》全书有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1期2023-05-30

  • 《史记》二家注本起源新探
    刻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形成《史记集解索隐》二家注本,这种形式最早的是南宋乾道七年(1171)建阳蔡梦弼刊本;第二阶段是在二家注本上再附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形成《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家注本,现存最早三家注本是南宋建安黄善夫本。这种基于现存实物文献的看法存在三点不准确之处:第一,《史记》合注家注始于合抄,而不始于合刻;第二,《史记》二、三家注的合抄始于北宋,而不始于南宋;第三,现在已知最早的《史记集解索隐》二家注本并非南宋乾道七年(1171)建阳蔡梦弼二家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2022-12-07

  • 红学史不同阶段研究范式及其瓶颈期的突破*
    的视角沿波讨源,索隐、考证、批评等红学范式都有各自的源流谱系,《红楼梦》索隐派的产生与“汉学”范式的“汉儒解经”传统渊源颇深,[3]但这种研究方法的形成,也有其特殊的历史语境。其实,红学史上每一次研究方法的变换都与中国社会的转型相对应,蔡元培的索隐红学著作面世后短期内连续再版,与清末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反满”社会思潮密切相关。胡适开创的新红学考证派与蔡元培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不同,是乾嘉学派与杜威实验主义方法的融合,突破了传统的汉学,也同侧重于阐发文本“微言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2

  • 索隐派与考证派的百年之争*
    米兆波内容提要:索隐派以考索《红楼梦》隐藏本事为务,考证派以考证《红楼梦》的作者家世、版本、名物为务,两派盘根错节,往往兼采对方研究结论与方法以成其论。二者之争,可以视为中国经学史上古文经学派和今文经学派之争的胤绪,都属于中国传统的解经学范畴。其背后,对应着现代中国知识界接续传统、构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群体诉求。一、索隐派与考证派的百年之争索隐派与考证派的论争是百年红学界的一大公案,一部红学史,几乎就是一部考证派与索隐派的论争史。考证派的鼻祖胡适在其《红

    红楼梦学刊 2022年1期2022-11-04

  • 一篇不该被遗忘的红学文献 ——读俞平伯《对于〈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的批评》
    :《对于〈石头记索隐〉第六版自序的批评》是一篇俞平伯早年所写与蔡元培商榷的红学文章,因《俞平伯论红楼梦》《俞平伯全集》及其他论著、论文集皆未收录,知者甚少,成为一篇被遗忘的红学文献。俞平伯写作此文的目的在支持胡适《红楼梦考证》中的观点,反对蔡元培的红学观点及研究方法,对其辩解提出反驳。这是俞平伯早年一篇较为重要的红学论文,也是新红学创建时期的一篇重要文献,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为方便学界同仁研读,将其重新整理刊布。新红学是在批判旧红学的基础

    红楼梦学刊 2022年4期2022-11-04

  • “犹豫”原指两种动物
    。”给《史记》作索隐的唐代大学士司马贞也曾引用北魏著名学者崔浩的话:“‘犹,印鼻,长尾,性多疑。”一旦发现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迅速地爬到树上,观察动静。见平安无事,又从树上溜下来,四处张望,又突然生疑,爬到树上观望……如此往复,不停地折磨自己。“豫”,原指象类中最大的一种象。《说文》训曰:“象之大者称‘豫。”远古时代,黄河中下游森林茂盛,适宜此类大象居住繁殖,故称今之河南省为豫州,简称“豫”。豫这种大象,除身躯庞大,动作不灵巧外,遇事总是左右摇摆,拿不定主

    华声文萃 2022年7期2022-07-06

  • “犹豫”原指两种动物
    。”给《史记》作索隐的唐代大学士司马贞也曾引用北魏著名学者崔浩的话:“‘犹’,印鼻,长尾,性多疑。”一旦发现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迅速地爬到树上,观察动静。见平安无事,又从树上溜下来,四处张望,又突然生疑,爬到树上观望……如此往复,不停地折磨自己。 “豫”,原指象类中最大的一种象。《说文》训曰:“象之大者称‘豫’。”远古时代,黄河中下游森林茂盛,适宜此类大象居住繁殖,故称今之河南省为豫州,简称“豫”。豫这种大象,除身躯庞大,动作不灵巧外,遇事总是左右摇摆,拿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3期2022-06-16

  • 唐宋时期所撰《史记》《汉书》相关散佚著作综合研究 ——以唐代刘伯庄《史记音义》为例
    ——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及颜师古《汉书注》 之类古代具有代表性史注名著;数量繁多,粗略统计有100 余种;研究内容深广,多涉校勘、摘录、注音、释义、辨伪、补正、考异、杂论等方面。然受自身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上述著述流传至今的只有唐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 《汉书注》以及宋代吴仁杰《西汉刊误补遗》、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倪思《班马异同》、刘辰翁《班马异同评》等20 多种,绝大多数作品散佚不存。值得庆幸的是,正史、地志、类书、官私藏书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6期2022-02-02

  • 中华书局版《史记》修订本本纪部分标点献疑五则*
    于采经摭传”,《索隐》云:“案字书,摭,拾也,音之赤反。”[1]4036对上述二句中“字书”二字,修订本均未加书名。这显然是认为“字书”只是对《说文解字》之类书籍的泛称,不需加书名号。但是,其后既然有明确的引文,那么就需要考察一下“字书”是否指的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系部》云:“缙,帛赤色也。”[2]274又《说文解字·手部》:“拓,拾也,陈宋语,从手石声。之石切。摭,拓或从‘庶’。”[2]255显然,此处三家注所引“字书”内容均与《说文解字》不同,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7

  • 俞平伯二度检讨
    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发表后,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问他:“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又没有人向你施压,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一般学者到了晚年,都会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非但没有这样做,还不肯放过自己,这又何必呢?”俞平伯并不认同朋友的说法,他回答道:“这些年来,每每想到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偏颇之处就难以释怀。如果再不深刻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5期2021-11-15

  • 蔡元培 支持批评者
    一本专著《石头记索隐》,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其时,蔡元培将比自己小25岁的胡适破格录用为北大教授。胡适看了蔡元培的新书后,却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他这本书都是在生拉硬扯地解读,并不能让人信服。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胡适决定找一本叫《四松堂集》的书,这是清代满族诗人敦诚写的诗集,诗作是研究曹雪芹身世生平的第一手资料,但是胡适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這本书。就在他求而不得的时候,蔡元培明白他找此书的用意,是要拿来批判自己刚出的新书的。但蔡元培并没有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6期2021-10-13

  • 新红学百年祭
    研究领域,而且把索隐红学从“他传说”扭转到“自传说”的轨道上来。 这种实证与实录之间的相济相生、水乳交融在周汝昌的红学中达到极境。 新红学的学术理念和实证方法已成为百年来小说研究的基本范式,而其新索隐在近40 年的文化环境中获得了更加旺盛的生机。 百年来,政治思想史、学术史、社会史等合力使《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化的代码,《红楼梦》在被经典化的同时,也被工具化,这期间,新红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旧红学的整体格局1921 年5 月,胡适所撰写的《红楼梦考证》

    红楼梦学刊 2021年1期2021-04-17

  • 俞平伯二度检讨
    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发表后,在红学界引起不小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问他:“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又没有人向你施压,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一般学者到了晚年,都会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非但没有这样做,还不肯放过自己,这又何必呢?”俞平伯并不认同朋友的说法,他回答道:“这些年来,每每想到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偏颇之处就难以释怀。如果再不深刻

    共产党员·上 2021年3期2021-03-24

  • 韩兆琦《史记笺证》对《史记索隐》的接受与发展
    》评注本。《史记索隐》为唐代司马贞开元初年所作,与《史记集解》《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疏之一。《史记索隐》全书共30卷,取《经典释文》之法“标字立注”,其精于校勘、详于释义,勇于立言、长于驳辩,广引典籍,有存古之功,深受后人推重。《史记笺证》引征宏博,对于三家注多有取资,其中对于《史记索隐》尤为倚重,在注《史记》的过程中或直接引《史记索隐》为注,或将其注文择为一说,或引其注文为证,在内容上对《史记索隐》有多方面的接受。但对

    殷都学刊 2020年3期2020-12-01

  • 鲁隐公之名与司马迁对人名的修定
    表》及《鲁世家·索隐》均引《世本》谓隐公名‘息姑’,则今本《鲁世家》无‘姑’字,盖唐以后《史记》或本脱‘姑’字。”[3]2是说今本《史记·鲁周公世家》“息”有脱字,隐公之名当如诸书所云作“息姑”。隐公之名有两种记载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今本《鲁世家》的“息”,另一说是以杜预《释例》与《经典释文》《五经正义》为代表的“息姑”说。那么是否今本《鲁世家》如杨说脱一“姑”字?《鲁世家》隐公名“息”,宋《集解》本及二、三家注本无异文。唐代的情况可以从《史记索隐》中看到一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5-07

  • 求索路漫漫
    要: 《红楼梦》索隐学派作为“红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曾在近代中国产生重要影响,蔡元培作为红学索隐学派的重要代表,由于其身份及著作《石头记索隐》受到过赞誉,也遭受过非议。本文主要通过考察《蔡元培日记》去探寻其研究《红楼梦》的溯源、总结其研究特点,并对其贡献进行小结。关键词:蔡元培;日记;索隐;红楼梦作者简介:徐银翎(1995-),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2020-03-23

  • 《史记》三家注引《孔子家语》考*①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以下简称“三家注”)③中就引用了诸多《家语》的内容。据统计,三家注共引《家语》138次,其中《集解》引《家语》10次,《正义》引《家语》15次,《索隐》引用次数最多,达113次。所涉篇目中,以《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内容最多,《五帝本纪》《乐书》诸篇也偶有涉及。三家注引用《家语》或指明《史记》内容的来源、或对《史记》进行补苴、或对《史记》进行疏证、或指出与《史记》之异,这对进一步研究今本《家语》的价值,具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2-25

  • 刘伯庄《史记音义》卷数考
    唐司马贞之《史记索隐》、宋高似孙之《史略》均引用过该书,可见该书在唐宋时期还可以看到。之后该书便逐渐散佚,目前仅有辑本。关于该书卷数,历代目录书籍记载不同,其流传变化如下:《日本国见在书目》[1]、《新唐书·艺文志》[2]、《史略》[3]、《玉海》[4]、《直斋书录解题》[5]、《文献通考》[6]、《宋史·艺文志》[7]均著录为“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8]1986著录为“三十卷”。由上可知,关于该书卷数,主要有二十卷和三十卷两种。其中,仅《旧唐书·

    文化学刊 2020年11期2020-01-02

  • 司马迁生平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4000)1 《索隐》及《正义》之司马迁任官履历不足凭信在司马迁生年问题上,有王国维、梁启超、张鹏一、郑鹤声、刘汝霖、泷川资言、水泽利忠、钱穆、朱东润、季镇淮、徐朔方、张大可、施丁等人的景帝中元五年(前145)说,有桑原骘藏、山下寅次、李长之、施之勉、郭沫若、王达津、陆永品、赵光贤、吴汝煜、袁传璋、李伯勋若等人的武帝建元六年(前135)说[1]。造成司马迁生年十年之差聚讼的主因是两则史料。其一为司马贞《史记索隐》转引张华《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02

  • 吴国泰《史记解诂·五帝本纪》校读札记
    1.幼而徇齐。《索隐》:“《孔子家语》及《大戴礼》并作‘叡齐’,太史公采《大戴礼》而为此纪,今彼文无作‘徇’者。《史记》旧本亦有作‘浚齐’。 盖古字假借‘徇’为‘浚’,浚,深也。 ”国泰按:“《索隐》以‘徇’为‘浚’之借字者,是也。 惟训‘浚’为深则非。盖深沉有城府者,以言人之老恤也。人当幼时,何取于此! 盖‘浚’者,‘叡’字之借也……《赵世家》‘聪明徇智之所居也’,《赵策》‘徇’作‘叡’,更足以证浚当为叡矣。《说文》:‘叡,深明也。’引伸训明。齐训齐肃,

    文教资料 2019年35期2019-12-27

  • 由“离合”到“索隐”文学批评方法考证
    合体式微,而唐代索隐批评开始发微。“离合”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效果正与“索隐”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第一部以“索隐”命名的批评著作是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索隐”即是要超越文本的字面意义,索解其文字背后的“本事”和“微义”,而“离合”则是通过解读诗句间的诗意,通过对诗句中汉字的拆解从而明确诗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旨。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离合诗”这类隐喻性文学作品的产生,才使得读者们开始有意识地对文本进行细致精微地索隐。如索隐批评自唐代发微,在柳宗元研究中就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12-26

  • 论阮籍《咏怀》本意索隐的基本类型与诠释特征 ——兼谈文学史研究中本意诠释的方法与意义
    门将其称为“本意索隐”。有关《咏怀》的本意索隐,在《文选》“五臣”、刘履、陈祚明、陈沆、蒋师爚、曾国藩等人那里有典型表现。自20世纪至今,黄节、陈伯君、邱镇京、韩传达、顾农等均是其自觉的后继者。毋庸置疑,每每在史料证据上捉襟见肘的《咏怀》本意索隐,其结论在古人那里便常有争议。而随着文本中心、读者中心观念在当代文论界的盛行,这种研究更是在必要性及可能性上屡遭时贤质疑。尽管这样,笔者仍不想断然否决其生存权,而是认为:没有哪种文学诠释视角具有绝对的真理性。它们都

    文艺研究 2019年5期2019-12-21

  • 获奖优秀社科成果简介:袁传璋《宋人著作五种征引〈史记正义〉佚文考索》
    为《正义》疏通《索隐》的误解;第四,本书从日藏元刻《玉海》中辑出的《正义》佚文,与同书所引《索隐》以及今本《史记》三家注录入的《索隐》三者所引《博物志》,皆作司马迁继任太史令时“年二十八”,从而为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提供了文献铁证;第五,本书为文史研究界提供了一个如何从旧有文献发掘出新观点的样本。安平秋教授称许本书将“成为当代《史记》研究者的典范”。本书也得到日本《史记》学界的高度肯定,并促成日本史记正义研究会全面修订水泽利忠教授《史记会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12-03

  • 《史记索隐》研究回顾与展望
    论题,关于《史记索隐》的专题性研究,似乎一直未能成为“史记学”研究的学术热点,有关研究成果,虽不算寥寥无几,但在数量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1 相关研究专著真正意义上以《史记索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仅有程金造《史记索隐引书考实》(以下简称《考实》)一部。此书将《史记索隐》中所有引文的出处一一加以考证叙录,并对比原书原文与《史记索隐》中引文的差异进行说明。程金造以为“毛氏所刻,虽标字列注、规制存小司马之旧,而实非重刊北宋秘省大字本之书”[2]3,因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2-21

  • 索隐考疑事探赜照文心 ——姜剑云教授《文史索隐》和《文史探赜》的学术史意义
    剑云教授的《文史索隐——晋唐文学杂考》和《文史探赜——古代文学纵横论》(以下简称《文史索隐》和《文史探赜》)两部学术论文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给2017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如果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比作一大块“织锦”的话,那么,姜剑云教授的这两部著作就是两朵“团花”,让这块“织锦”变得光鲜明艳,亮丽耀眼。一、人学烛照的治学理念《文史索隐》是姜剑云教授三十多年来沉潜文史、索隐考证的学术见证,以朴学考据见长;而《文史探赜》则是建立在扎实考据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11

  • “红学革命”:一个学术史问题的再反思
    争派”的否定,对索隐派今文经学传统的悬置,以及对自传说考证观念的批判,透露了其红学理论内在的矛盾。“内证”说标举的“作者意图”的批评思路又重新回到了“本意还原”的传统文论范式之内。“红学新典范”的新历史考证学的学术本质,显现出红学发展背后深远的汉学传统,造成红学与文学批评本质的一再错位。本文试图通过“红学革命”的汉学实质的澄清,描绘出红学与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思想谱系。伴随庚子新政,废除科举,经学走向彻底的瓦解,中国学术体系开始迎来深刻的现代转型。红学作为显

    文学与文化 2018年2期2018-11-13

  • 从椎轮草创到多元融合:索隐派红学发展历程述略(上)
    孙勇进内容提要:索隐派红学作为红学的重要一脉,迄今已延续二百余年,它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椎轮草创期(1754—1901年)、成熟期(1902—1949年)、海外发展期(1949—1989年)、多元融合期(1989年至今)。在这个发展历程中,这一脉的索隐手段不断演化,其理论意识,亦在与考证派近百年对话中,更趋鲜明自觉。索隐派红学作为红学重要一脉,迄今已延续二百余年。它的存在自有其学理依据,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发展变化表现在多方面,如索隐手段,从

    文学与文化 2018年2期2018-08-07

  • 俞平伯二度检讨
    却有两种黑漆:一索隐,二考证。自传说是也,我深中其毒,又屡发为文章,推波助澜,迷误后人,这是我生平的悲愧之一。”文章的发表在红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朋友老孙跑来关切地问:“你是红学界的泰斗,外界并没有人向你施压,你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况且学者们一旦到了晚年,比以往更加注重包装自己,有些人还拼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非但没有这样做,还不肯放过自己,这又是何必呢?”俞平伯并不认同朋友的说法,他回答道:“这些年来,每每想到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偏颇之处就难以释怀。如果再

    文苑·经典美文 2018年7期2018-07-13

  • 古书中“荼”=“茶”?
    :“征,艾。”【索隐】“荼”音“舒”。“征”音“澄”。其中“戎、狄是膺,剂、荼是征”意思是:抵御抗击北方的戎、狄,讨伐惩罚南方的荆、荼等小国。可见其中“荼”或“舒”为小国之名。“索隐”即唐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指索引,对古籍的注释考证。在《史记》卷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中,笔者还看到另一处元狩四年(前119年)栏记到“荼”字:四年六月,丁卯,侯董荼吾元年。【索隐】刘氏“荼”音大姑反,误耳。今以其人名余吾。余吾,匈奴水名也。此处董荼吾为人名。 “索隐

    茶道 2018年2期2018-05-15

  • 国人应该知道的成语常识
    囊”,唐司马贞《索隐》是这样写的:“一云滑稽,酒器,可转注吐酒不已。以言俳优之人出口成章,词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也。”此中的“滑稽”指酒器,读音为“gǔ jī”。西汉扬雄《酒箴》:“鸱夷(皮革制的酒囊)滑稽,腹大如壶。”由于这段引文是用“吐酒不已”来比喻俳优出口成章,可知“出口成章”又有口齿伶俐,说话滔滔不绝之意。第三,在大多数情况下,“出口成章”指人学识丰富。如《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苏学士》:“此人天资高妙,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

    养生保健指南 2018年3期2018-04-13

  • 读《史记》脞录
    ,子景侯立。”《索隐》:“《纪年》及《系本》皆作‘景子,名处。”今按:《韩世家》下文云:“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二年,郑败我负黍。”《六国年表》:“韩武子元年。”《索隐》云:“武子启章生景侯虔。”又《六国年表》:“韩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皆作“景侯虔”。《史记会注考证》:“‘处,凌、殿作‘虔。”又《竹书纪年》晋烈公十二年“景子名虔。”《世本·韩世家》(秦嘉谟辑补本):“武子生景子虔。”《校注》:“‘虔原本作‘处,据《史记索隐》改。”则《索隐》“处

    文教资料 2017年32期2018-03-27

  • 王国维之《太史公行年考》立论基石发覆
    句下司马贞《史记索隐》的注语:《博物志》:“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也。”另一条是《史》文“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句下张守节《史记正义》的注语:按:迁年四十二岁。[1]482-483在探究司马迁生年时,有了这两条唐人旧注做基础,庶可免除再犯瞎子摸象式的错误。王国维的第二项贡献是,考出《索隐》与《正义》注语的来源可靠。指出司马贞自西晋张华《博物志》转引的司马迁官历,“当本先汉记录,非魏晋人语”;张守节的注语“亦当本《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3-07

  • 《史记》三家注之特点比较
    义,分别作《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史记》的三家注释由此具备,为《史记》通行文本奠定了基础。“作为《史记》传本,宋时出现了将《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三家的注本一并散入《史记》正文下的刻本,这种以合注形态刊行于世的《史记》版本,即《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俗称《史记》三家注本。”[3]318(一)《史记集解》成书概况《史记集解》,南朝宋裴骃著。裴骃(生卒年不详),字龙驹,河东人,出身于著名世家大族,其父乃著名史学家、史注家、《三国志注》之作者裴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9期2018-03-07

  • 《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引《水经注》考
    王东《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引《水经注》考王东(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唐代《水经注》的面貌如何,学术界一直都很期待。我们可以借助唐人典籍所引《水经注》的资料勾稽其一些轮廓。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共引用《水经注》资料54条,将其与今本《水经注》逐一比勘,不仅可以为揭示唐代《水经注》的某些面貌提供一些资料,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郦道元;《水经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天中学刊 2018年4期2018-01-28

  • 《史记索隐》“淖盖”是人名吗?
    氏之先”司马贞《索隐》:“淖亦音泥淖,亦是姓,故齐有淖齿,汉有淖盖,与卓氏同出,或以同音淖也。”淖齿、淖盖下都标有专名线,将“淖齿”“淖盖”作为两个人名。淖齿是战国后期楚柱国,因援救齐湣王而被任用为齐相,最后杀死齐湣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淖齿之乱”。但“淖盖”一名,遍检两汉典籍,均无相关记载。不禁产生疑问:这里的“淖盖”真的是人名吗?再看司马贞《索隐》的另外两处文字:《史記·范雎蔡泽列传》“崔杼、淖齿管齐”,《索隐》:“淖,姓也,音泥教反,汉有淖姬是也

    读书 2017年10期2017-10-13

  • 《聊斋发微》简论
    《聊斋志异》进行索隐。在总结此前《聊斋志异》研究的基础上,问恨生对《聊斋志异》作了政治文化的解读,认为《聊斋志异》的主要内容有五点:悲种、愤势、嫉富、贱士、尚侠。历史地来看,《聊斋发微》的形成有作家、作品、读者、文学传统、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聊斋发微》因其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形式及总结的创作特征在《聊斋》研究史上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是《聊斋志异》研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问恨生;聊斋发微;索隐;《聊斋》研究史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

    蒲松龄研究 2017年2期2017-07-07

  • 南宋蔡梦弼本《史记》十表校勘札记
    第一“却行车”《索隐》“逼帝令如却行车使不前也”(十五下行四)(2/507/13)“逼”,蔡本作“遏”。按:耿秉本、黄本、凌本、殿本同蔡本。《说文·辵部》:“遏,微止也。”①《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奇猷案:“《藏本》‘止作‘正,非。却之乃之停止,与前相对。《御览》作‘至,非。”②下文又有“使不前也”,当以蔡本为长。十二诸侯年表第二“熊勇”《索隐》“熊勇熊延之子熊绎十一代孙”(二下表七行二列)(2/512/7)“十一”,蔡本作

    文教资料 2016年35期2017-04-14

  • 《史记》三家注的《诗经》文献学价值
    》、司马贞《史记索隐》和张守节《史记正义》,这三部书对《史记》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三部书引录了很大比例的《诗经》学著作,在《诗经》文献学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自《史记》三家注中各举一例,论述这三部书在《诗经》文献学,尤其是《韩诗》文献方面的价值所在。三个例子分别是:以《史记集解》引《韩诗章句》对《广韵》“嬥”字条的《韩诗》材料进行辨伪;考证《史记索隐》中引用的“诗传”实为汉儒毛亨所作《毛诗传》,而非《韩诗传》;自《史记正义》补出旧本《韩诗外传》的佚文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1

  • 浅谈清代学者周春在红学方面的贡献
    的研究思路,开创索隐派之先河。周春堪称学富五车,所涉猎领域之广泛,显示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后人学习。关键词:周春;红学作者简介:叶一晨(1996-),女,汉族,浙江台州人,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吴晓云(1961-),男,浙江嘉兴人,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红学就是研究《红楼梦》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3期2016-08-01

  • 反读:索隐《红楼梦》中的历史
    郑梧桐反读:索隐《红楼梦》中的历史郑梧桐摘要:《红楼梦》不是一般的小说,而是“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奇书。该书有两种读法,一种为正读,即读它的爱情故事和贾府的兴衰事,这是两百多年来长盛不衰、约定俗成的读法;另一种为反读,即以批书人的批注为钥匙,去探索书中布下的重重谜局,少读故事主线,多思细微末节;少作顺向思考,多做逆向思维;少读书中正常之句,多读小说中瑕疵、反常之处;少留意缠绵爱情,多留意时间提示;跳出小说的窠臼,读出历史的真相。《红楼梦》隐去的那段历史,

    江汉学术 2015年6期2015-04-18

  • “黎明”“黎”辨义
    黎明围宛城’注《索隐》曰:‘黎犹比也,谓比至天明也。’”[1](P.1517)按,以“黎明”为“邌明”,乃用《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详下),但释义一依《索隐》,以“黎”为比义,“黎明”为比明,即比至天明、天刚明。至《辞海》亦以《史记》此例为书证,但不取《索隐》,而引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词素“黎”云:“本作邌。徐徐。”实从颜氏《汉书注》;并据“邌”义而释“黎明”为“天渐亮之时”。《辞源》“黎明”条则与《康熙字典》同,全引《史记》此例及司马贞《索隐》“黎犹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28

  • 多学科视角下的儒家经典翻译研究
    翻译史;传教士;索隐儒家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儒家经典翻译是儒家思想域外传播的重要途经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历史上,“四书”“五经”就有270种译本,其中近一半是传教士所译。[1]研究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有利于揭示翻译与社会文化的关联,为翻译学与史学研究建设贡献力量,也为中国文化典籍的翻译策略提供借鉴。一、作品简介及内容(一)简介岳峰教授著的《在世俗与宗教之间走钢丝:析近代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翻译与诠释》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高水

    文化学刊 2015年8期2015-03-20

  • 《史记》三家音注之特殊音切举例
    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世称《史记》“三家注”。“三家注”是汉唐时代“史记学”的集大成之作,保存有六朝隋唐大量的语音材料。而三家为《史记》注音的目的主要在于明训诂、破通假、订讹误,故三家音切必然有一些特殊音切。其特殊之处在于,表面上注的是A字,实际上注的是跟A字相关的B字,在整理、分析音注时,将其视为A字音则乖,当作B字音方为一体。反之,如果对这些特殊音切不加分析地进行反切系联,势必会影响到作注者反切语音系统的可靠性。考察特殊音切中表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1-21

  • 论司马贞补《史记》意识在《史记索隐》中的体现
    注”之一的《史记索隐》而言,大部分学者研究重点都在于让司马贞留名史册的“注《史记》”,却忽略了其“注《史记》”的初衷——补《史记》。学者们或将两者混为一谈,或对其明显差别视而不见,偶有被提及,也只是只言片语,一笔带过。事实上,司马贞补《史记》和写作《史记索隐》无论是工作目的、工作内容,还是其结果和产生的影响都是性质明显不同的两件工作,然而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无比密切。司马贞续补《史记》的初衷未能完成,而后转为注解《史记》。今读《史记索隐》,我们不难察觉到司马贞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4年5期2014-04-01

  • 牛运震《史记评注》纠驳旧注辨析——以司马贞《史记索隐》为主
    针对司马贞《史记索隐》的内容最多,也最具代表性。《史记索隐》是《史记》三家注之一,其书“探求异闻,采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汇辑唐前旧注,并详加考订辨析,甚至对《史记》原文亦不乏纠驳之处,在《史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详细梳理考辨《史记评注》对《史记索隐》的引用与批驳,对管窥《史记评注》的著作特点及学术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史记评注》纠驳旧注的内容,非常广泛。提及《史记索隐》55处,其中表示赞同或基本赞同的,仅有2处,而纠正、批驳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8期2014-03-20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评《土默热红学》
    够严谨,在微观的索隐考证方面良莠并存等。土默热红学;洪作说;曹作说;原型论上个世纪末随着红学研究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凸显出来,在窘境中有人发出了红学末路的哀叹。进入21世纪后,红学又开辟了新的道路,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吉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红学巨著《土默热红学》,正是红学发展柳暗花明时期诸多成就中的一个。这是一部见解新颖、体系颇有创意的学术著作,一面世便引起了红学界的普遍关注。1 《土默热红学》的研究成就《土默热红学》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对《红楼梦》作者研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 ——对《史记索隐》所引《博物志》佚文的再认识
    年 ——对《史记索隐》所引《博物志》佚文的再认识杨永康(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太原030006)《史记索隐》所引张华《博物志》佚文是考证司马迁生年最重要的史料。它的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学界的肯定。有证据表明,施丁先生误读了这条史料。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太史令茂陵显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元封】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据此,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司马迁;《博物志》;《史记索隐》;《史记正义》自从王国维发表《太史公行年考》近一个世纪以来,学术界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9期2012-03-20

  • 中华本《史记·封禅书》校补
    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以下简称《札记》):“‘四十’下王衍‘一’字,各本无。”[5]346今按:黄本、凌本、彭本、殿本并有“一”字,《札记》谓“各本无”,非是。又《夏本纪》“汶山之阳至衡山。”《正义》引《括地志》:“衡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一里。”[6]69《秦始皇本纪》“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正义》引《括地志》:“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一里。”[6]248皆有“一”字。故以本校、他校皆有此字,当据殿本补。(3)“文公获若石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7期2012-03-20

  • 红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料进行真伪鉴别。索隐红学: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索隐派红学的势力没有考证派红学大,但出现的时间比考证派早,几乎统领了“旧红学”近200年。索隐红学的产生,有来自作品本身的动因,也有当时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因素。《红楼梦》开卷第一回即引用作者的话说: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

    博览群书 2011年10期2011-08-15

  • 司马贞《史记索隐》“王师叔”正讹
    马贞所著的《史记索隐》,与之前裴骃的《史记集解》、之后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合称“《史记》三家注”,是《史记》汉唐古注的集大成之作。其中,《史记索隐》尤被世人推重。毛晋在《史记索隐》单行本的跋语中说:“读史家多尚《索隐》,宋诸儒尤推小司马《史记》与小颜氏《汉书》,如日月并炤。”朱东润先生在《司马贞<史记索隐〉说例》中对该书评价也很高:“《索隐》语颇详密,又少异同,其所以陵驾裴、张,取重后世者,非无故也。”[1]《索隐》称引古书及相关旧注十分广博,“总四百二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2期2011-04-18

  • 汉语索隐神学 ——对法国耶稣会士续讲利玛窦之后文明对话的研究
    文化系芬兰)汉语索隐神学 ——对法国耶稣会士续讲利玛窦之后文明对话的研究[芬兰]黄保罗(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世界文化系芬兰)利玛窦之后,其“适应”策略虽然被部分传教士继承,但天主教内部宗派矛盾引起的“礼仪之争”及部分中国人反教而导致的教难,使天主教在华传播遇到空前困难。在此背景下,白晋、马若瑟、傅圣泽、郭中传作为太阳王路易十四特使被差遣到康熙王朝。他们虽遵循利玛窦“适应”路线,却讲出不同的汉语索隐神学。由于其“前见”与许多批评者不同,汉语索隐神学长期受到简单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2期2011-04-12

  • 中华书局本《史记》校点献疑
    六国年表》卷末《索隐述赞》:“三卿分晋,八代與嬀。”(2/758/11)今案:“與”,初版作“興”,与金陵本、明毛晋汲古阁刻《索隐》单本(以下简称毛刻单本)同。“與”字形近而误,初版是。(4)《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汝阴”:“元鼎二年,侯颇坐尚公主,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国除。”(3/884/8)今案:初版“罪”下有逗号。“与父御婢奸罪”属上更佳,按全表标点惯例,“自杀”二字往往单列。(5)《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周吕”:“还定,三秦,将兵先入砀。”(3/888/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3-18

  • 《玉海》征引《史记正义》佚文考索 ——宋人著作征引《史记正义》佚文考索之一
    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与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经宋人刊刻而流传至今。裴骃以东晋徐广校本为本,“采经传百家并先儒之说”,又“时见微意”(《史记集解序》),为《史记》一百三十篇作注,仿魏何晏《论语集解》、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注例,随文施注,取合本子注形式,合《史记》本文与裴氏注义为一体,为《史记集解》八十卷。前此,《史记》或有本无注,或有注无本;自裴骃书出,《史记》方有注本行世。裴氏本亦为后世所有注本所从出。宋太宗淳化五年(994)殿刻三史,《史记》即取《史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1-29

  • 索隐(十四首)
    或亦是隐喻。便从索隐开始。便从索隐索隐。以是。之五·索那些流言都错了你不是我的恋人,你是更亲密的——你是我我的记忆你知道的远比可以想象的更多:昨日、今日、明日在那样的地位你清楚看见我在重叠的太阳下独行,你知道我会这么一直走一直走一直找,直到夜深(找些什么呢?)直到看见你,你是我多年前飞溅出的一滴血撞击的瞬间冷静地、完整地持定你是我的史前你如何不知道我的可能与不可能,沉默与告白如何不知道我的死与生变,与不变你原就是我,我的原质那些流言都错了,你不仅是我的恋

    台港文学选刊 2009年4期2009-10-21

  • 当语文教学遭遇“索隐”……
    。”这不是在搞“索隐”吗?眼下,更有许多教学设计:《阿Q正传》教学,“课后,我布置一个作业:由下列‘道具中任择一二,以‘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为副题,自拟正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1)搭连,(2)衣箱,(3)四两烛,(4)树烛台,(5)断砖,(6)龙牌,(7)竹筷,(8)哭丧棒。”(《对“教,是为了不教”的一次实践》,《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3期)对8种道具的明晰如何把握阿Q形象和“精神胜利法”?“‘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喻指‘白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6年6期2007-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