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

  •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是一场民族革命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号召国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里的“鞑虏”是指“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由此可见,革命伊始,孙中山就把“民族革命”作为革命的重要内容。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进一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一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3年1期2023-05-30

  •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是一场民族革命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号召国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里的“鞑虏”是指“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由此可见,革命伊始,孙中山就把“民族革命”作为革命的重要内容。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进一步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这一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

    中学政史地 2023年1期2023-03-21

  • 多尔衮为何执意迁都北京
    北京,并主持将清王朝从盛京(沈阳)迁都到北京。要知道,这一决策极具风险,一旦南明或者李自成反攻北京成功,对于清王朝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那么,多尔衮为什么还要执意如此呢?不能放松对傀儡皇帝的控制顺治元年(1644 年),多尔衮挥师南下。成功抓住中原混乱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一举击败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而占领明王朝的都城北京,入主中原。同年,在多尔衮的主持下,清王朝从盛京(沈阳)迁都到北京,顺治皇帝也从盛京来到了北京。事实上,在清王朝占领北京的初期,可谓四面受敌。

    中外文摘 2022年16期2022-11-15

  • 念木山进京
    坛为明代始建,清王朝由东北进京之后,将明朝供奉的皇家五陵山换成本朝皇家五陵山。启运山即清朝五陵山之首,地处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苏子河北岸,山南麓有一座陵园,称关外三陵之首,是清帝的祖陵清永陵。启运山永陵山最早不叫启运山。公元155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出生在新宾的赫图阿拉,戎马生涯33年后,于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他亲手将祖父、父亲、爱妻孟古葬在自家祖上选择的家族墓地——这座山在天聪九年(1635年)首次亮出名片,皇太极下令文馆为汗父努尔哈赤修撰

    北京纪事 2022年5期2022-05-09

  • 四平:冰天雪地,热气腾腾
    忍不拔。东北是清王朝崛起之地。努尔哈赤在这片土地上称汗,之后铆足火力对准明王朝全面开攻,拉开了清朝的历史序幕。在很多人看来难以驾驭的冰天雪地,并没有阻挡努尔哈赤大军的步伐,反倒是寒冷磨练了他们的战斗力。据史料记载,努尔哈赤率领的大军在冬季远征时,都会穿一种类似今天的冰鞋一样的冰滑子,一昼夜能行军七百里,充分发挥了冰上快速奔袭的作战优势。冰雪之地,也成为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各部落“结冰如桥”的天时与地利,“渡冰攻寨”,令八旗部队如虎添翼。祖辈开疆拓土的看家本领,

    小康 2022年6期2022-03-03

  • 清王朝建构粤北瑶族国家认同的策略
    明清两朝特别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进步性和其产生的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对清王朝粤北瑶族的社会治理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一、清代粤北瑶族支系八排瑶与过山瑶是粤北地区瑶族的主体。清代,八排瑶呈现出显著的聚居形态,力量较为强大,常与中央王朝发生联系;过山瑶散居于粤北、湖南、广西等地。当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接触不断增加时,他们十分自然地会分析自己所属族群与其他族群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差别,考虑个人和自己所属群体的“身份认同”问题,以便在不同的场景中把本族群与其他族群相互区分[

    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5期2021-11-30

  • “熬茶”:构建清王朝治理边疆的权力文化网络*
    格鲁派的熬茶与清王朝之间为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其背后有怎样的机制在发挥作用?基于封建社会中“家国天下”的伦理观念,本文中的“清王朝”涵盖清朝廷、皇帝及其亲属成员,后文中不再单独强调。本文的写作进路为:从清王朝与西藏地方僧俗的往来上谕、奏折等史料中整理熬茶表述与事件信息,并从权力维度的视角探讨藏传佛教格鲁派的“熬茶”为何被纳入清王朝以及皇室的重大议程之中,以及这种传统而有效的边疆治理方式是如何走向坍塌的,最后回应关于社会权力的根本性问题。一、有关“熬茶”

    农业考古 2021年5期2021-11-04

  • 保守的文化,迟误的改革,帝国的崩溃
    以想象的后果。清王朝、义和团与洋人间的矛盾事态不断升级,最终以清朝军队与义和团的惨败而收场。当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第二天,慈禧太后便仓皇出逃西安。“这一次战败后,清王朝在列强面前彻底丧失了讨价还价的余地,面对列强的‘漫天要价,朝廷也只能全盘接受。” 萧教授说,在巨大的压力下,中方代表中有两个人病倒,无法参加第二天谈判。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悲剧性,在今天回想起来依旧令人唏嘘。如上述提及,本来已经被边缘化的李鸿章,又被慈禧太后重新任命为直隶

    新民周刊 2021年33期2021-09-12

  • “张献忠屠蜀”历史记忆建构与清王朝前期政治合法性塑造 ——以《明史·流贼列传》为中心
    蜀”历史记忆?清王朝塑造政治合法性的需要如何影响这种建构?民间私修史书建构的“张献忠屠蜀”历史记忆如何与《明史》配合或竞争?这些问题值得探索。本文通过对《明史.流贼列传》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文本分析,以期回答上述问题,并以此认识当时的政治、文化特点。一、《明史.流贼列传》对“张献忠屠蜀”历史记忆的建构(一)张献忠屠杀民众《明史.流贼列传》载张献忠在四川杀人如麻,“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当是时,曾英、李占春、于大海、王祥、杨展、曹勋等议兵并起,故献忠诛杀益毒。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02-13

  • 未战先败 ——从晚清政局解读甲午战败
    际局势的走向。清王朝和日本这两个亚洲“明星”的国运也因此次战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次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日本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之列,并开始大踏步地走上侵略扩张之路;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一经签订,清王朝的真正实力暴露无遗,直接诱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从此山河日下。大清朝究竟如何败的呢?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较全面地分析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战争经过、主要人物、结果和影响也有详细归纳,但教材并未分析清王朝

    中学政史地 2020年10期2020-12-18

  • “夷夏之辨”观念在清代中国发展中的嬗变研究 ——兼论“夷夏之辨”对“文化自信”重塑的启示
    望风披靡,成为清王朝夺取政权的底气之所在。清王朝一度希望藉由强权与暴力,强行推广满族文化,逐步弱化汉族文化的地位。但是“重武轻文”的满族贵族日益发现,汉族人士对于华夏文化正统地位的尊崇是强烈的,武力压迫反而日益加剧满汉之间的矛盾,让清朝初期的统治动荡不安。“满汉尊卑有别”是清王朝在表象上所遭遇的矛盾,清廷对华夏文化的不尊重,则是加剧汉族人士对满族统治不满的内在原因。清王朝最需要从中得到警示的,就是以蒙古族为统治阶级的元王朝覆灭的教训:须知强权武力让元王朝获

    山东社会科学 2020年7期2020-12-09

  • 捷报飞来当纸钱
    比一次败得惨。清王朝不停地求和、不停地磕头、不停地割地赔款,《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像一条条绞索,把清王朝的脖子勒得越来越紧。在《辛丑条约》中,列强要求清廷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用意就是每个中国人都要交1两白银的罚金。清王朝败亡原因很多,牛皮满天飞,假话满天飞,捷报满天飞,当是重要原因之一。前线将领忽悠了全国人民,也忽悠了皇帝,以至于皇帝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一步错就步步错,忽忽悠悠就瘸了。满清帝国在战争的炮火中轰然倒塌,击垮满清的

    杂文月刊 2020年4期2020-05-21

  • 清朝为何没有倭患
    日本,与对岸大清王朝却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当时“中日和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双方无比重要的“洋铜贸易”。清王朝的产铜地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产量有限不说,运输更是十分困难。而日本岛金银铜等贵金属却产量丰富。且日本对中国的各种货物需求量也极大。所以自1683年清王朝平定台湾南明政权开始,中日双方也就心照不宣地开始了长达一半个世纪的“洋铜贸易”。但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号称“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在“康乾盛世”却曾拥有一支威震东亚海洋的海上力量。康熙年

    文史博览·文史 2020年12期2020-04-01

  • 清朝为何没有倭患
    日本,与对岸大清王朝却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当时“中日和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双方无比重要的“洋铜贸易”。清王朝的产铜地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产量有限不说,运输更是十分困难。而日本岛金银铜等贵金属却产量丰富。且日本对中国的各种货物需求量也极大。所以自1683 年清王朝平定台湾南明政权开始,中日双方也就心照不宣地开始了长达一半个世纪的“洋铜贸易”。但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号称“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在“康乾盛世”却曾拥有一支威震东亚海洋的海上力量。康熙

    文史博览 2020年12期2020-02-28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群体性事件态度的转变
    立而不断提高。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专制制度,对于民间的群众聚集是警惕的,对于民间的群体性事件更是坚决地镇压,这在清王朝前期的矿业政策、乾隆六年(1741)户部宝泉局工人罢工事件和乾隆十三年(1748)顾尧年请愿事件中均可见一斑。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不断加深,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在谈判桌上使得列强让步。为了在外交上挟制西方列强,清政府便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群体性事件,逐渐转变对民间的群体性事件态度,从单纯

    文化学刊 2020年12期2020-01-02

  • 晚清一次“扬威”暴露自身弱点
    1900年,是清王朝糟心事不断的一年。列强侵华,大清动乱,接下来那场痛彻心扉的“庚子国耻”,也正朝着大清朝迫近。不过,这年四月,焦头烂额的清王朝却牵挂着另一桩大事:1900年4月14日,巴黎世博会正式开幕。这是清王朝第二次以参会国的身份,参加世博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起,这场文明盛宴就成了世界各国展示自己的平台。于是,虽然已经举办了四届世博会,但法国依然把大部分旧世博建筑都铲平,并在巴黎进行了交通建设。法国如此苦心没白费,自世博会开幕后,

    百家讲坛 2019年13期2019-11-27

  • 蜕变,痛并美丽着
    会是什么样呢?清王朝入关以后,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的愚昧政策,一味遵循祖制,不敢变法适应时代。错过了变革的清王朝,国力日益衰弱,最后被欧洲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丧权辱国,最终被历史抛弃!而一洋之隔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完成华丽蜕变,成为亚洲一个工业化强国。一正一反对比,怎不让人为清王朝的衰落扼腕叹息呢?蜕变,痛并美丽着,痛并快乐着!教师点评类比开篇,由山松、瀑布、蝌蚪作比。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引出中心论点“蜕变,痛并美丽着”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文章主体部分运用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9年8期2019-10-07

  • 敢与不敢
    此投身推翻腐朽清王朝的事业为中华民国诞生做出巨大贡献。这就是敢,敢第一个站出来去推翻清王朝,那个腐朽的朝代。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初没有像孙中山那样”敢为天下先“的人,恐怕就没有现在这样繁荣昌盛的中国了吧。二十世纪时,有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敢为天下先“为人民造福的勇士。同样,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中也有这样的勇士。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为现代人的购物形成了诸多的方便。他创建网上购物,以为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做法,在中国他是第一人。他的勇敢让他走向成功,他的成

    人生十六七 2019年7期2019-08-13

  • 试上高峰窥皓月
    面对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林则徐含泪述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掷地有声的誓言捍卫了清王朝最后的荣耀;面对成立之初的新中国,邹承鲁与他的团队在极其简陋的实验室中废寝忘食地研究,最终,人工牛胰岛素的诞生让世界为之喝彩。敢作敢当,需要我们在困难、在责任面前,不退缩,不逃避,不迂回,不推卸。可以说,时代的最强音总是敢作敢当的人奏响的。若是没有敢作敢当的勇气,就没有了文天祥光耀汗青之丹心,就没有了谭嗣同血溅中华的绝叹,就没有了李敏合临危受命力挽故宫狂澜的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2期2019-08-05

  • “睡狮”的真相
    ,与同时代中国清王朝的交集,可以说为零。待到轰开中国国门的鸦片战争开打时,拿破仑已过世近20年。他又怎么心血来潮,对着陌生的中国发出一段“睡狮”的点评?其实,这段把中国比喻为狮子的名言,虽说有误传,但拿破仑确实也有此话。至于他为何有此感叹,那要从当时清朝一桩丢人事说起:阿美士德访华事件。阿美士德的遭遇清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七月,英国外交官威廉·皮特·阿美士德率领的使团抵达广州,开始了一场对英国来说意义重大的出访。当时的英国,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对广

    读者 2019年16期2019-07-31

  • 敢与不敢
    此投身推翻腐朽清王朝的事业为中华民国诞生做出巨大贡献。这就是敢,敢第一个站出来去推翻清王朝,那个腐朽的朝代。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当初没有像孙中山那样”敢为天下先“的人,恐怕就没有现在这样繁荣昌盛的中国了吧。二十世纪时,有像孙中山先生那样”敢为天下先“为人民造福的勇士。同样,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中也有这样的勇士。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为现代人的购物形成了诸多的方便。他创建网上购物,以为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做法,在中国他是第一人。他的勇敢让他走向成功,他的成

    人生十六七 2019年19期2019-07-20

  • 拿破仑真的说过“中国是睡狮”吗?
    ,与同时代中国清王朝的交集,可以说是为零。待到轰开中国国门的鸦片战争开打时,拿破仑更已过世二十年。他又怎么心血来潮,对着陌生的中国,发出一段“睡着狮子”的点评?其实,这段把中国比喻为狮子的名言,虽说也有误传,但拿破仑,确实也有百分百的原话。至于他为何有此感叹?那要从当时大清朝一桩丢人事说起:阿美士德访华事件。阿美士德的悲催遭遇清朝嘉庆二十一年,即1816年7月,英国外交官威廉·皮特·阿美士德(下面简称阿美士德)率领的使团抵达广州,开始一场对于英国来说意义重

    领导文萃 2019年9期2019-05-22

  • 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与政治运动分折
    前,危机四伏的清王朝,阶级矛盾已十分尖锐,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战后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王朝的腐朽和衰败进一步被暴露出来,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当时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统治是通过清王朝以间接方式来实现的,因此,社会主要矛盾的激化就以阶级矛盾的形式突出地表现出来。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永安建制初立建国规模,定都天京与清王朝分庭抗礼,《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制度,都集中反映了太平天国,把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作为自己的主要斗争目标,同时,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 2019年2期2019-03-20

  • 论明清鼎革对西藏的影响
    地方的态度。对清王朝而言,如何用最小的代价统一西藏地方是最重要的政治目的。因此,藉着鼎革前夕皇太极对西藏高僧的延请和西藏政教势力的积极示好,清王朝多次遣使“存问”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喇嘛,并邀请五世达赖喇嘛进京。顺治九年(1652年)12月,五世达赖喇嘛在北京觐见顺治皇帝。顺治十年(1653年)4月,清廷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同时册封固始汗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4]于是,清王朝以和平的方式将西藏地方纳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2-20

  • 浅论中国近代史视野中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印度事件
    把这一事件放在清王朝加速衰败的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下来观察就会发现,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印度事件的原因固然复杂,但其本质只是晚清社会风雨飘摇之中,众多社会主体做出的自发或自觉反应中的一个。一、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印度的重要原因从鸦片战争前后直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的近八十年时间里,封建专制社会的加速衰败是晚清社会发展中一个最明显的趋势。这里说的“衰”主要指社会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日益衰落,体现在政治上的高度专制和腐朽,经济上的日益停滞和落后,社会结构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3期2019-02-19

  • 简论《桃花扇》对清政权的态度
    问,这是讲述在清王朝的统治下,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乐,是在为清王朝唱赞歌。实际的清朝当时的统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与描述的也差不多。《桃花扇》中改变历史中真实的史可法形象,也是出于清廷之考虑。历史上真实的史可法是明末时期著名的抗清将领,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在内忧外患中,率领军队孤守扬州,英勇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被杀。而在作品中,孔尚任却没有表现他的英勇就义的事迹,而是根据作品主题的需要,将其塑造成为一个忠臣形象。(二)孔尚任拥护清朝的政治立场孔尚任是

    山西青年 2018年13期2018-01-24

  • 农耕文明的科技历史呈现
    益弊。关键词:清王朝;科技发展;西学东渐;理性驾驭;洋务运动一、科技生成的历史准备——以实为是科学技术与政治没有直接关系,王朝也可以利用它。清朝的统治者在开国后任然在注意搜罗一些传教士和中国的科学家为国家和王朝服务,而且在逐渐的接受者西方近代的科学。而通向近代科学的桥梁却恰恰是中国哲学中的“格致学”。 它的兴起和发展是理性主义、功利态度和实证精神融会、升华的结果,这正是“实学”思想长期发展和积累的结晶。以“经世致用”为价值核心,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

    青年时代 2017年35期2018-01-09

  • 清代流民的收容与管理
    辅相成,展示出清王朝官办救济机构之间高度的协作性。学者周琼在梳理清代栖流所起源及其制度、社会影响等问题的基础上,以云南栖流所的设立运营为案例,探讨清代官赈的社会影响及清王朝成功实施的管控流民的策略,表明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快速领会并抓住、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惠民爱民方得民心”的統治内涵,不仅避免了历代王朝因流民起义而灭亡的宿命,也因为在短期内得到了底层民众的认可及接纳,迅速确立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一定层域中实现了天下同治、海内一家的政治理想。周琼:《天下同治与

    文化纵横 2017年5期2017-11-06

  • 孙中山:最初,我只想和清朝谈谈
    命者,也没想做清王朝的掘墓人,他只想平心静气地和这个世界谈谈,他想当一个改革派:他要把自己青春的热血注入清王朝死僵的身体。孙中山对此也信心满满:自己13岁之前读的是中国的私塾,有国学的底子;13岁去檀香山后,开始接受纯粹的西方教育,领略的是高大上的西方上层建筑。如此拉风的简历,清王朝一定会敞开怀抱,拥他入怀,然后再来一个深深的吻,嘴中喃喃:欢迎你,归来的骄子……哪知道,孙中山的热脸贴了一个冷屁股。早在香港西医书院上学时,也就是孙中山24岁那年,他就初试牛刀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3期2017-09-08

  • 清王朝的政治地理学
    e)一文,认为清王朝采用了差别对待官员任用的策略,在帝国内部比较有效地解决了地方灵活性的问题。虽然早在秦代就有了“书同文,车同軌”一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历朝历代所有的政治问题都有着统一的制度化解决方案,因此马克斯·韦伯将中国视为形式理性的对立面。但是这恰恰暗示着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避免了韦伯笔下的官僚化弊端,有能力以相对灵活的形式解决地方性问题。施坚雅就注意到了中国传统治理术的地理学面向,认为可以用地理因素来说明中华帝国的影响力。科斯并不反对施坚雅的这一论断,

    文化纵横 2017年4期2017-08-21

  • 他是“韦小宝”的历史原型,既是兴中会成员,又是清王朝干部!
    备干部,也就是清王朝的储备干部,有着无限提升的可能,他出入广东官场,为清王朝办事。这也类似《鹿鼎记》中韦小宝为康熙皇帝、清王朝办事一样!同样韦宝珊还有一个更为让我们吃惊的角色,那就是兴中会革命党成员。香港兴中会一开始是孙中山与杨衢云两派的联合。关于总统之位两相执,为不妨碍会务进行,曾选举黄胜之子黄咏商为临时主席,而黄咏商就是韦宝珊的小舅子,自然韦宝珊也加入了兴中会,参与革命活动!购物就像打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省钱才是王道,想要打好一场漂亮的购物仗,没

    赤子 2017年3期2017-06-30

  • 孙中山:最初,我只想和清朝谈谈
    命者,也没想做清王朝的掘墓人,他只想平心静气地和这个世界谈谈,他想当一个改革派:他要把自己青春的热血注入清王朝死僵的身体。孙中山对此也信心满满:自己13岁之前读的是中国的私塾,有国学的底子;13岁去檀香山后,开始接受纯粹的西方教育,领略的是高大上的西方上层建筑。如此拉风的简历,清王朝一定会敞开怀抱,拥他入怀,然后再来一个深深的吻,嘴中喃喃:欢迎你,归来的骄子……哪知道,孙中山的热脸贴了一个冷屁股。早在香港西医书院上学时,也就是孙中山24岁那年,他就初试牛刀

    百家讲坛 2017年5期2017-03-28

  • 清末新政的夭折
    人们一直以为,清王朝自高自大,自我封闭,不愿向外国学习,其实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晚清在向外国学习的问题上脑子清醒,行动积极,比如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也曾开展得轰轰烈烈。特别是清末新政,持续时间较长,重大举措很多,改革的步伐迈得也很大,可惜一涉及既得利益集团,就走样了,弄得民怨沸腾,最终无法收拾,其中的教训发人深省。世纪之交的1900年,自我感觉良好的清王朝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之举:向世界列强宣战。结果,世界列强只动了一个小指头,就把清王朝打得满地找牙,老佛爷和

    同舟共进 2017年2期2017-03-24

  • 清代旅顺水师营的创建 ——以陈尚义为中心
    海贼陈尚义投降清王朝,在这之后,清朝廷围绕着北洋地区的海防问题展开了奏议,到了1713年清政府正式创立旅顺水师营,清王朝黄海、渤海沿岸的海防体系的得到完善。在此过程中,陈尚义对旅顺水师营的创建起到了重要作用。陈尚义;旅顺水师营作为辽东海上守卫的旅顺水师营,在清朝前中期一直作为守卫盛京地区的海上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学术界对旅顺水师营的关注尚显不足,博克东的《八旗水师事略》简单提到了旅顺水师营,丁宁的《清代八旗水师营研究》也简单提到了关于旅顺水师营的创建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2017-01-30

  • 清末预备立宪中地方自治的多维度分析
    种初步尝试,是清王朝为缓解国内外双重压力和延续其统治而提出的一项国家制度,是“大众政治”和“王朝政治”博弈过程后的一种政治折衷和妥协。预备立宪地方自治多维度分析一、行政体制层面地方自治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初步尝试过程中的一种近代地方行政体制。清末地方自治是预备立宪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它的实施是清廷与资产阶级的共同需要,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历程中有益的初步尝试,它引领了近代的政治革新,助益了近代地方行政体制从省到乡镇的现代化转型,冲击了中国的专制统治体制,初步形成了具

    商情 2016年45期2017-01-17

  • “万国来朝图”的神话
    ”也没有。当时清王朝有57个藩属国和31个朝贡国,在皇太后七十大寿这一年的元旦,来朝贡的只有10多个国家。在《万国来朝图》之前,大清朝还画过类似的《皇清职贡图》,是乾隆时期的一项“盛世工程”,在资料收集上“具有全国性动员与全球的规模”,史无前例地以中央之军机处动员地方来进行一手数据收集,所成图像超过300余个,其内容涵盖亚洲、欧洲、俄国等……值得深思的是,将十多个国家或是几十个国家使节的礼节性拜访臆想为“万国来朝”,不是清王朝的专利,而是历朝历代的传统做法

    同舟共进 2016年10期2016-11-21

  • 从避暑山庄看清王朝的盛衰
    定程度上折射了清王朝的盛衰。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它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耗时约九十年建成,是清帝消夏避暑、宴飨娱乐、处理朝政的夏都,是北京紫禁城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占地约56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朝,兴盛于乾隆朝,衰败于慈禧,惨淡于军阀,耻于日本,历尽沧桑,避暑山庄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殊的政治舞台,一部避暑山庄史就是一部特殊的清史稿,在避暑山庄的曲折历程中或隐或显地

    国学 2016年7期2016-09-21

  • 龚自珍论人才
    匮乏,还在揭出清王朝人才危机的深层根源,将批评的矛头指向扼杀人才的专制制度及其文化政策。这是同代人所难以企及的。任何时代都有“才士与才民出”,但清王朝却施以“百不才督之”的监视和屠戮,暴虐的文化专制政策导致万马齐喑、人才凋零。在控诉专制制度摧残人才肉体的同时,龚自珍着重斥责其对国人的思想和精神戕害,“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最恶劣的是“戮其心”。即“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戮心”的专制统治,既扼杀人

    唯实 2016年6期2016-05-14

  • 浅析张之洞与清朝的世代交替
    1911),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内忧加外患交加,危机与生机并存。当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并存着三股重要的政治势力,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政治方案;革命派主张民主革命,立宪派宣扬君主立宪,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正是这三股势力的较量与消长才决定了近代中国政治的新走向。【关键词】张之洞;清王朝;特点;改革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80-01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4期2015-10-21

  • 揭示清末民变与新政的内在关联
    发的时期,也是清王朝实行新政的时期。共处于同一时间段的民变高潮和清末新政究竟有何种内在的因果关联呢?美国学者蒲乐安(Roxann Prazniak)的《骆驼王的故事——清末民变研究》就力图探究这一极具深意的问题。经历了庚子国变的清王朝蹒跚地迈进了20世纪的大门。在庚子国变中,清王朝对义和团的承认,可以被视为封建统治者与农民(主要是华北农民)的政治同盟,这种同盟在应对列强政治和经济冲击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然而,这种同盟很快随着北京沦陷而宣告破裂,清王朝用剿杀

    博览群书 2015年6期2015-07-15

  • 谁毁掉了清王朝
    知有“媒体毁掉清王朝”一说。乍闻此说,不免被这种“说法”说得扑嗤一笑,心想:怎么会有这个荒谬的说法呢?在文章中,张鸣先生分别从武昌起义到革命党人回国办报等多方面予以反驳,用事实证明“报纸鼓吹暴力革命在先,并没有激起武昌新军中具有革命思想的士兵们的响应,而后来事情闹大,报纸遭到迫害,也没有引起士兵们的义愤,进而采取革命行动。”不仅如此,革命党人很快发现,“单纯地办报鼓吹革命,影响甚微,不仅报纸很容易被查封,就人家不查封,也没什么销路”。“即使后来发生了革命,

    杂文月刊 2015年9期2015-07-04

  •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清王朝的没落对当今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
    差的转换 ——清王朝的没落对当今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张冰(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机电工程系, 河南 新乡453000)摘要:通过对比我国古代辉煌文明与清王朝的腐朽沉沦,揭示了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源,即政治的黑暗、经济的衰退以及文化的落后。再横向对比同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的历程,即先进的制度、发展的方向,得出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程度的历史规律。进而为当今中国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带来启示。关键词:历史落差;清王朝;制度创新;开放收稿日期:2015-06-05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9

  •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使得日薄西山的清王朝变得壮丽,并且为中国近代化历程埋下伏笔。历史不容假设,但如果曾氏怀有“鼎之轻重,似可问焉”的壮志,清王朝最后的壮丽也会不复存在,更不知会有多少人遭受战火的涂炭。太平天国运动后的曾国藩,最大的贡献就是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开办兵工厂、印书局,组织幼童出国留学,许多事,他都亲力亲为。当时的清政府,虽然已是江河日下,但大量的士大夫仍秉持着“华夷之辨”,坚决站在洋务派的对立面。从卫道的角度上看,曾氏的思想或许比很多人还要保守。但从时代发展的角度

    醒狮国学 2014年12期2015-03-17

  • 不出五十年清朝必亡
    文的观点,认为清王朝不可能完全被推翻,顶多发生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政权南迁后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的局面。对此,赵烈文明确回答说:“恐遂陆沉(指亡国),未必能效晋、宋也。”他认为清政府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后还能苟延残喘百余年,恐将彻底灭亡。赵烈文虽然回答得十分坚定,但曾国藩还是不能完全认同他的说法:“本朝君德正(皇上德行纯正),或不至此。”赵烈文立即回答道:“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受报答)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

    领导文萃 2014年8期2014-04-25

  • 乱世文人的女性情结
    自己在自觉充当清王朝的喉舌,主动记录不忠者的可悲下场,为清王朝劝善惩恶,“持义正大”,但事实上,他的动机不光不高尚,反而有些卑下。一方面,他的出发点并非“公理”,而是“私仇”。他对何绍基投敌的批判不是从政权与意识形态的宏观视角,而是从何绍基的出身开始的,说“其母梦与猨交而生”,这个带有明显虚构色彩的故事暴露了作者本人对何绍基的极端仇恨,而这仇恨并非源于何绍基“投敌”,而是源于私人矛盾。他说何绍基想勒索他的宋拓洛神赋,就和他人构罪陷害他,导致他被“劾罢”,直

    文艺争鸣 2014年1期2014-03-25

  • 王维舟在五四前后的文化选择
    正是腐朽黑暗的清王朝日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利用其船坚炮利大肆侵略的时代。从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随着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中国的危机也一次次加深,这些都对内陆的四川产生了巨大影响。1906年王维舟19岁,离家到县城一家店铺做学徒。此时的中国,以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党主张的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思想在社会上秘密流行,同盟会在各地举行的起义也震撼着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四川的革命党人先后举行了多次武装起义,

    文史杂志 2014年2期2014-02-28

  • 清王朝涉藏刑事案件的司法管辖 ——以青海藏区为范围的分析
    战略地位,因而清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和管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统治是由间接到直接,并逐渐增强的,即随着清王朝政权的稳定和国力的增强,对藏区的控制力也不断得到加强。在既有成果中,学界对藏族内部的刑事案件多有涉及,但却极少关注藏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刑事案件处理,更无对涉藏刑事案件司法管辖的细致分析。涉藏刑事案件的司法管辖,需要首先明确“涉藏”“刑事案件”的含义,并进一步结合清代司法行政合一的特点,把握清王朝青海藏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才能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5期2014-01-21

  • 张之洞与自立军
    运动进入高潮,清王朝政治顿时一片混乱,康、梁认为时机已到,决定“武装勤王”,即用武力救护光绪皇帝,使其重新执掌大权。年轻的维新志士唐才常,主动承担这个危险而艰巨的任务。唐才常是张之洞创办的武昌两湖书院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优秀,很得张之洞器重,曾参与维新运动,维新失败后到日本留学,仍积极参加康、梁的各种“保皇”活动。1899年深秋,他与一批留学生回国,为发动武装起义做准备。1900年春,当义和团在北方兴起时,他组织自立军,联络秘密会党,准备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动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20期2013-09-06

  • 天朝观念、体制与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简要述评
    能赢的战争。在清王朝的传统观念下,对手是未开化的蛮夷;而在实际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清王朝自身的封闭落后。在我看来,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在表现、发掘这一矛盾,而作者对史料的整理与分析也始终围绕这一主题。下面我们可以沿着这两条线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一方面,作者是如何说明清朝社会处于天朝迷梦之中的呢?在作者的论述中,清朝社会的天朝观念是贯穿整个战争的。在战争开始阶段,清王朝的上下都对即将到来的战争毫无知觉。正如作者所表达的那样“战争的恶魔是在清王朝全然不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8期2013-03-27

  • 邓恩铭:从读书救国到革命救国
    了帝国主义迫使清王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当讲到“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对德国宣战,强占了青岛……”时,邓恩铭突然站了起来,情绪激昂地喊道:“为什么不把日本帝国主义赶走,收回青岛”?就在全班同学都担心邓恩铭会受到老师的责备时,老师却让他坐下了。之后,老师又讲解了军阀政府勾结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的卑劣行径。这节课让邓恩铭明白了清王朝虽已推翻,但革命尚未成功。1917年,邓恩铭与堂弟一同前往山东二叔处读书,二叔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谋取一官半职。对此,邓恩铭却

    当代贵州 2012年26期2012-08-15

  • 维护旧制本为维护“钱包”
    个历史潮流。而清王朝在面临“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即采取了顽固抵制的做法,因此,尽管当时许多人都希望改良立宪走和平变革之路,但清王朝统治者放弃了变革的机会,最终引发了辛亥革命。可见,革命、动乱都是当权者抗拒历史潮流而引发的。雷颐先生的《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正是抓住了这一历史的瞬间,说明清王朝如何顽固不化,导致自己灭亡。清王朝顽固地抵制现代化的潮流,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自汉朝形成儒家独尊的意识形态以来,这种文化中的保守、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12期2012-05-14

  • 清代中前期的中缅宗藩关系述论
    东吁王朝拒绝向清王朝臣服。直到乾隆时期,因内忧外患的加剧,才重新向清王朝入贡,其媒介就是边境地区矿丁吴尚贤的劝说。然而,1752年东吁王朝的猝死令新建立的中缅宗藩关系流产。中缅关系的发展演变,揭示了清代中前期双方国力对比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从根本上影响着双方的对外政策和宗藩关系。政策;入贡;流产学界将清代中前期的中缅两国政治关系作为叙述主体,并从宗藩关系的角度研究者并非很多。而且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乾隆时期和1885年缅甸灭亡前后,对清代中前期的研究则相对不足。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1期2012-03-28

  • 冷静客观地看历史——《走向革命》自序
    忧心忡忡,不知清王朝还能撑多久。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就是说,现在“天下”统一已经很久了,势必会渐渐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而且中央政府没有先烂掉,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但据他估计,今后的大祸是中央政府会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割据分裂的局面;他进一步判断,大概不出五十年就会发生这种

    民主与科学 2011年5期2011-12-24

  • 辛亥前夜
    一枪响过之后,清王朝竟然开始土崩瓦解。接下来的中国历史,节奏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一个省接一个省宣布独立退出清王朝版图,被清王朝紧急授予重权复出的袁世凯在与革命党谈好条件后,逼迫清帝逊位。这个曾不可一世在中国大地上统治了268年的皇权,此时民心丧尽,垮台时变成了一群哭哭啼啼的孤儿寡母。辛亥革命,不但推翻了一个近300年的王朝,而且是推翻了近三千年的中国帝制。从此之后,中国不复再有皇帝的生存土壤,即使有个把皇帝短期复辟,也都没有好下场。以100年改变三千年,这种

    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29期2011-05-14

  • 奕劻与清末宪政改革
    ,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他的心目中,立宪政体主要具有工具论上的价值,也就是能作为一种维护清王朝的手段,而主要不是从目的论上来考虑的。在百年前发生在清王朝内部的立宪争论中,他作为朝廷内一位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在立宪反对派、缓行派、即速派激烈的争论中,他坚决地站在即速立宪派一边,说服清廷最高统治者慈禧从速立宪,推行宪政,并非来自于他具有民主意识,认为应当还政于民,而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他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和自身利益、甚至争取自己更高的地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4-13

  • 对太平天国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再去一举粉碎清王朝,或许会给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促成一个突破性的飞跃。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中共探索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此间,江西的瑞金、陕北的延安、河北的西柏坡等地,也都曾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但中国共产党从未把它们定作真正意义上的都城,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综上所述,虽然定都南京有太平军的理由,但的确也有许多不利之处。 二、“太平天国”教学课后的反思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实际上一点也不太平,从它宣布建立的1851年到最后结束的1864年,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3期2008-06-20

  • 退隐——历代政治家的一个绝妙阴谋
    到勾践、刘邦和清王朝对功臣怀疑加猜忌的危险,才选择退隐,以彻底离开权力斗争的旋涡中心,免得招致杀身之祸。后人也许有不少惋惜,像曾国藩当时凭借实力应该有很多机会趁火打劫,夺取清王朝的天下,重新建立一个帝国也不是没有可能。王剀运就多次试探他,可他就是不予理会,视为妄谈。今天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他是胆小鬼,他能在复杂多变的封建统治环境下善始善终,确实得益于退隐的功劳。同时这也和他崇尚的儒家思想有关。至于范蠡、张良,他们当时的实力还不足以和曾国藩相提并论,他们的隐退是

    资治文摘 2008年5期200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