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

  • 九千年贾湖再飘稻香 ——河南农业大学“旱改水”水稻复种成功
    一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上百亩水稻开镰收割,履带式收割机在稻田里翻搅作业,黑土间翻腾着丰收的喜悦。河南农业大学专家自主选育的3 个水稻品种在这里试种成功,微风吹过,稻谷飘香,复现了9 000 年前贾湖人所创造的稻作农耕文明。9 000 年前,水资源丰富的贾湖,被古人选中为北方第一个稻米生产基地。经考古发现,贾湖遗址出土了大量水稻植硅石、稻壳印痕以及上千粒炭化稻米,证明了这里当时已经有人工栽培稻,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丰衣食而知酒乐的贾湖人,为农耕文明标记了一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23期2023-12-28

  • 贾湖骨笛
    、九千年骨脉印记贾湖,就在中原大地的怀抱里。九千年的骨脉印记,被贾湖先民一点一滴融进了这水和土。浴火重生后的奇迹里,月光如水,映照大地。仙鹤的尺骨里,吹响了生命的旋律。贾湖先民说,就在这里安家吧,用树木、泥土和麻绳,用石器、骨器和双手,在此生息,留下了九千年前灿烂的文明印记。从此,贾湖先民在欢声和笑语中,传递着丰收的喜悦。山间的洪水,也曾冲毁了房屋,淹没了家园,可贾湖先民依然用智慧的双手,战胜了史前的一切困难,在贾湖混沌初始的这片土地上,栖息安家、赖以生存

    躬耕 2023年11期2023-12-19

  • 贾湖的笛声
    暗涌动。坐在前往贾湖遗址的大巴车上,我的脑子里出现一幅幅画面,耳畔一直萦绕着奇异、微妙的声响,不知道是风声还是笛声,或者两者都有?笛声丰富了风声,风将笛声传得更远,跨越时空,延绵千年。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它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连接了黄河中游至淮河中下游之间的新石器文化关系,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辉煌。贾湖村和许多北方村落一样,原始、质朴、沉稳,少了几分秀气和灵动,多了几分厚重与成熟。青砖黛瓦的民房整齐排

    时代邮刊 2023年21期2023-11-20

  • 9000年悠悠笛声鸣
    河南,找到你啦!贾湖骨笛!距今9000年到7500年的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前期黄河岸边最璀璨的一颗文明之珠。先民在这片气候宜人、水草丰美的土地上播种稻谷,酿造美酒,饲养家畜,结网捕鱼,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家乐”景象。在这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用太过“内卷”就可以填饱肚子。生活品质得到了保障,自然也就有了业余生活,先民最常做的事就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写写画画”,又或者制作陶器与骨器,雕琢绿松石与象牙……优雅的丹顶鹤是贾湖的“土著”之一,它

    奇妙博物馆 2023年10期2023-10-28

  • 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
    跟着视频一起了解贾湖骨笛的前世今生!有“中华第一笛”之誉的贾湖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是目前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这支长23.6cm的骨笛,由鹤类尺骨制作而成。贾湖骨笛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且可吹奏的管乐器,它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在距今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用骨笛吹出了近七声的下徵调乐音,也科学地诠释了中国远古时期音乐文明的活态面貌,让我们见识到史前先民对音乐的感知水平和创造能

    检察风云 2023年16期2023-09-05

  • 在动物考古中发现中国
    今约90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骨也已经是家猪。有意思的是,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骸骨,出现了下颌齿列扭曲不齐的现象,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所所长袁靖在其所著的《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一书中就分析指出,这说明贾湖遗址的家猪被驯养的时间还不是那么长、在驯养中不需要再掘地拱食和攻击其他野兽,所以其头部逐渐变小,压槽缩短,但牙齿没那么快缩小,以至于牙槽无法容纳全部牙齿整体萌出,因而出现乱齿。同样是根据动物考

    新民周刊 2023年27期2023-08-02

  • 贾湖遗址动态保护浅析
    理论的基础上,对贾湖遗址的动态保护进行分析。引言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7月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他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遗址类农业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的载体,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賈湖文化及遗址保护现状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大约在公元前7800—前5800年或距今10000—7800年[1]。贾湖遗址有多项世界之最,如世界上最早的乐器——骨笛;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等。贾湖遗址有

    文化产业 2023年10期2023-05-30

  • 国宝的音乐会
    各位听众好,我是贾湖骨笛,顾名思义,我的籍贯是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我的材质是丹顶鹤翅膀位置的尺骨。我出生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等等,我要叉会儿腰,太值得骄傲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的家族重现人间,当然了我是所有成员里最完整、最精美的那个。我的制作者既擅长计算又精通音律,钻孔技术也超级强,经过不断尝试和修正,终于身高20多厘米的上古神器,呃,不对,贾湖骨笛诞生了。作为一支8700多岁的笛子,我简洁不简单,上端大

    新少年 2023年5期2023-05-06

  • 浅析中国先秦时期乐器的音乐表现
    吹奏乐器1.骨笛贾湖骨笛是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一种原始社会吹奏乐器,贾湖骨笛是中国最早的吹奏乐器,具有巨大的文物和考古价值。(1)本体价值①出土地址: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②出土数量:1986 到1987 年,考古队先后在河南舞阳贾湖发掘出五音孔、六音孔、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20 余支,其中,七音孔骨笛可以发出现代七声音阶的声音。③材质:由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多达30 余支),也就是翅膀部位的骨头制成。④长度、管径和形制:贾湖骨笛

    戏剧之家 2022年15期2022-11-12

  • 贾湖的笛声:八千年文明图景
    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重点文物骨笛。图/贾湖遗址办刘正国把乐器举到嘴边,全场安静,一串高亢嘹亮的声音飘了出来。9月28日,东方卫视《何以中国》特别节目上,刘正国吹奏了一首为这种乐器量身创作的乐曲。这支乐器只有筷子长短,由大鹰的尺骨制成,温润淡黄。他称之为骨龠(音同“悦”),更多的人称其为骨笛,源自河南舞阳贾湖。八九千年前,贾湖先民发明了这种乐器。1986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古墓葬里首次出土了骨笛。当时的人们用丹顶鹤等禽类尺骨为材料,截去两端关节,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38期2022-10-31

  • 贾湖骨笛的“七声”研究与东亚两河的音乐文明
    □王子初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公里的贾湖村,为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其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其年代范围为距今9000年至7800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一个由科学考古发掘而得的、具有确切时代的文化遗存,也是人类音乐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考古发现。自1983年起,贾湖遗址经过了7次发掘,出土文物及标本5000多件。其中发现的骨笛、契刻符号以及炭化稻粒、陶容器中酒的残留物等,对认识全新世时期的气候与环境演变,认识贾湖人的

    中国音乐学 2022年3期2022-10-27

  • 裴李岗文化班村类型研究
    分为裴李岗文化、贾湖类型、班村类型和豫北地区的前仰韶时代文化四类,并指出班村类型与贾湖类型的共同因素较多,班村类型的年代范围应与裴李岗文化和贾湖类型大致相当,约为距今 8000—6900年。靳松安在对河洛地区史前文化的研究中,根据文化面貌将裴李岗文化划分为裴李岗类型、贾湖类型、花窝类型、班村类型。之后,陈雪飞通过分析裴李岗文化陶器纹饰的类型和分布,认为靳松安的类型划分结论是比较合理的。总体来看,由于考古发掘资料有限,目前学界对班村类型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在

    文物春秋 2022年4期2022-10-14

  • 河南博物院里的珍宝
    前推了200年。贾湖骨骨笛在河南省漯(luo)河市舞陽县的贾湖遗址曾相继出土了30多支截取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有两支保存最为完整,其中一支被河南博物院收藏并在第一展厅中展示。这支贾湖骨笛长23.6厘米,笛身因石化变得晶莹亮洁,几乎可与玉相媲(pi)美,被称为“中华第一笛”,至今仍可吹奏。贾湖骨笛的出土改写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和历史,为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小雪花·成长指南 2022年4期2022-07-20

  • 漯河市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赏析
    、漯河市博物馆藏贾湖文化精品文物1—6展厅为基本陈列“水泽漯土—漯河古代文明展”,由于漯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成为大中原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水路商贸的繁荣与发展,成为漯河发展的主旋律。在第1展厅“汝颍晨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重点展示以舞阳贾湖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距今9 000~7 500年)。贾湖遗址位于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总面积5.5万平方米。贾湖遗址从1983年到2013年先后进行了

    收藏与投资 2022年6期2022-07-07

  • One Exhibit in Henan Museum河南博物院的展品——骨笛
    ruins ( 贾湖遗址 ) is a significant gem.The bone flute has 7 apertures, and it’s the earliest wind instrument ( 管乐器 ). In ancient times, people used it to pray for rain, “communicate” with the god, or just entertain. Especially, the c

    疯狂英语·初中版 2022年6期2022-06-13

  • Cultural Confidence
    河南博物院展出的贾湖骨笛,当然还有特别流行的《唐宫夜宴》。I Am a Chinese Cultural Ambassador我是一名中国文化宣传大使◎郑州枫杨外国语学校 张宸硕指导教师:赵 付活动视角 语篇类型介绍汉字 记叙文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Simon. Today I want to talk about the origin and spirit of Han characters.First, the ori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 2022年6期2022-06-09

  • 字由·字在
    一“刻”河南舞阳贾湖境内连降暴雨,导致附近河流决堤,待洪水退去后,贾湖村民为了防止水患,在村庄附近的河边修筑堤坝的时候,挖出了大量的石斧、石铲和一些人骨,以及一些刻有符號的残骨片。考古专家赶到后对现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后来,这里被命名为“贾湖遗址”。贾湖刻符就是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龟甲等器物上刻着的符号,当时的符号已经是由笔画组成的啦!“文”字来了从“符”变成“文”,这应该称得上是汉字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吧!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2年10期2022-05-30

  • 试探贾湖遗址墓葬出土龟甲的用途
    □李耀辉 尚泽雅贾湖遗址, 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重要遗址。从1983 年至今,贾湖遗址连续进行了8 次考古发掘,共计发掘墓葬618 座,其中,有26 座墓出土有龟甲,计99 副。 笔者结合以往学术界关于龟甲用途的多种观点,通过整理、分析贾湖遗址墓葬出土龟甲的出土位置、龟甲内包含物、龟甲上的刻画符号、与龟甲共存的随葬品等因素变化,探究贾湖遗址墓葬出土龟甲的用途。一、学术界关于史前墓葬随葬龟甲用途的几种不同观点中国龟文化源远流长,从史前时期到历史时期一直都有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2年10期2022-03-07

  • 先吃轮子
    ”【大头科普站】贾湖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距今约8000年。妈妈问三岁的球球:“球球,你想吃一块米饼吗?”球球没有回答。妈妈又问:“球球,你想吃一块米饼吗?”球球点点头,说:“妈妈,我想吃。”媽妈问:“为什么要我问两遍,你才肯回答呢?”球球回答:“因为我想吃两块米饼。”明明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我长大后想当一个极地探险家。”爸爸说:“哦,是吗?你的想法真酷!”明明接着说道:“爸爸,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想从现在开始进行一

    红领巾·成长 2022年2期2022-02-27

  • 贾湖文旅融合路径研究
    453007)贾湖遗址于1961年被首次发现,距今已经59年。贾湖遗址的出土对于整个人类历史来说意义甚大,已有的贾湖文化为我们探索早期群落文化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标本,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状况、文化与技术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帮助。刚发掘出的贾湖遗址不仅被国内的各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连国外报刊、顶级杂志也纷纷转载报道。但是在贾湖遗址发掘曝光的这59年的时光中,贾湖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很好,贾湖遗址所在地贾湖村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作者曾前往贾湖村及其周边村镇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2-29

  • 贾湖骨笛
    84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一批骨笛,拉开了一幅8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先民的生活画卷,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这段史前时期的认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一句诗非常有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提到的“羌笛”指的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曾几何时,中原人普遍认为笛子的出现与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认为笛子就是西北游牧民族羌人发明的,所以才会有“羌笛”的说法。经过文物专家的鉴定,出土的骨笛全部是用我国特有的丹顶鹤腿骨做成,在没有铁质刀具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42期2021-10-28

  • 龟甲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一个被忽略的文化要素
    中:《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中的龟鳖类》,《人类学学报》1994年第1期;高广仁、邵望平:《中国史前时代的龟灵与犬牲》,《中国考古学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年纪念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王树明:《大汶口文化墓葬中龟甲用途的推测》,《中原文物》1991年第2期;王育成:《含山玉龟玉片补考》,《文物研究》八辑,1993年;陶治强:《浅析凌家滩、红山文化玉龙、玉龟的文化内涵——兼谈史前社会晚期的几个特点》,《文物春秋》2007年第1期;饶宗颐:《未有文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6-16

  • 让九千年前的国宝文物活起来 ——贾湖“骨龠”独奏《诸神的踪迹》创曲记
    贾湖“骨龠”独奏曲《诸神的踪迹》,是2019年底由南京电视台《艺事荟》栏目拍摄的一集专题MTV,它是本人用仿制的出土九千年前的贾湖“骨龠”来演奏的;一支小小的骨龠意义非凡,它是东方文明之骨,之根。骨头还在,根就在,九千年前的乐器,作为当代的中国人把它吹响了,九千年中华音乐文明之根就再次发芽了。正因如此,该视频一经在南京电视台多档频道持续播出,便产生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嗣后,又经过网络传播,影响发酵到了全国各地。如下,我们就来分享,用贾湖骨龠来演奏的《诸神的踪

    剧影月报 2021年2期2021-04-22

  • 论裴李岗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讨[2]。《舞阳贾湖》和《舞阳贾湖(二)》报告的出版,较为详细的报道了贾湖遗址前七次的考古收获,公布了一批具有重要层位关系和共存关系的遗迹单位,为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基于此,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贾湖遗址入手,结合其他典型遗址材料的分析,对裴李岗文化的分期问题做进一步探讨,并对各期的年代进行分析,以期将该文化的年代加以细化。一、典型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存分组在目前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中,贾湖、裴李岗、石固和水泉等4处遗址公开发表的考古发掘资料较为丰

    殷都学刊 2020年4期2021-01-21

  • 贾湖原香型白酒高温堆积过程原核微生物的消长规律研究
    50001;2.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舞阳 462400)作为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的中国白酒,在其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根据酿造工艺及风格的差异,白酒共分为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和米香型这4个基本香型[1]。贾湖原香型白酒是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浓香型白酒与酱香型白酒的酿酒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良,独自研发出的新型香型,具有“口感绵柔,醇香四溢”等风格特点,现已投放市场并已大批量生产。高温堆积发酵是贾湖原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称“

    中国酿造 2020年11期2020-12-14

  • 贾湖原香型白酒主要风味物质馏出规律初探
    亮,魏泉增(1.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漯河 462400;2.许昌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3.河南贾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 漯河 462400)酒在中国有9 000年的传承与发展,通贯中华文明史,发现最早的酿酒原料有稻米、蜂蜜、葡萄等[1-2]。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到了唐代,中国已经掌握了蒸馏酒技术,甑桶蒸馏技术大约成熟于宋、元时期,中国白酒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蒸馏酒鼻祖[3]。中国白酒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与淬炼,

    中国酿造 2020年10期2020-11-04

  • 论汝州中山寨遗址出土骨笛的音乐价值
    状观察,其与舞阳贾湖骨笛一样,也可能是鹤类肢骨截取兩端关节钻孔而成。形制:骨笛残长15.6cm,直径1.1cm-1.3cm。表面光滑,制作精细。该骨笛出土时笛身已残,音孔残存九个,为五个孔和四个孔交错的两排。演奏方法:它的吹奏方法有别于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对该骨笛吹口部位复原后测音,认为可能是当时用作定音的标准音管。关于此骨笛为什么被认作是定音器,这里要拿出一些它的实际测音数据,汝州市中山寨骨笛它的挖掘时间是1982年,贾湖骨笛的按

    人物画报 2020年18期2020-03-15

  • 中国白酒再次问鼎最高奖项
    省酒业协会支持,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承办的2020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中国区)颁奖典礼在河南省漯河市举行。这也是继大奖赛2015年首次在中国举办后,连续第6年举行针对中国获奖企业的颁奖典礼。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省白酒业转型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满仓,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一级巡视员姚延岭,河南省漯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余伟,河南省舞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荣才,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北京国

    中国食品 2020年24期2020-01-08

  • 贾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声
    人员在河南省舞阳贾湖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贾湖遗址。1984年,张居中带领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组建的贾湖遗址考古队来到贾湖村进行考古发掘。1986年4月的一天中午,考古人员开始清理M278号墓墓主人那具残缺的骨架,清理中发现这具骨架的左股骨内外两侧各有一件管状器物,长约二十厘米,一面排列着七个整齐的小圆孔,且位于外侧的一支已经残断,而內侧的一支保存基本完好,且两件器物看上去像是用动物的骨管做成的,通体呈土黄色,晶莹透亮。张居中清楚地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那个

    小演奏家 2019年6期2019-08-12

  • 贾湖小曲酒工艺创新和风味特征
    翟德鹏,赵欣伟(贾湖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舞阳462400)中国白酒历史悠久,香型品类繁多,至今为止已形成十余种不同香型特点的白酒。这些风格迥异的香气典型性来源于酿酒原料、曲种、发酵容器、生产工艺、贮存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呈现出中国白酒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产品格局[1]。小曲白酒广泛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州、福建、台湾等地,约占白酒总产量的30%,是我国的主要酒种[2]。小曲白酒因具有香气淡雅、清香纯正、口感绵柔的特点而独树一

    酿酒科技 2019年3期2019-03-30

  • 中国八千年前就已开始养鲤鱼
    0年前中国河南省贾湖遗址中发现的鱼骨,表明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已开始人工养殖鲤鱼。为了验证鲤鱼体长分布与鲤鱼养殖有关的假设,研究人员首先测量了夏季在日本稻田中饲养的一年鲤鱼的标准体长。然后,分析了从中国河南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遗址挖出的鲤鱼骨骼估计的鲤鱼体长分布,以确定那里当时是否已经开始了鲤鱼养殖。贾湖遗址以早期的水稻种植、养猪,最早的发酵酒,骨笛和早期文字而闻名。贾湖文化的三个时期分别是8600-9000年前(第一期),8200~860

    农家之友 2019年10期2019-02-11

  • 裴李岗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主要是生活用具,贾湖等少数遗址的墓葬中明器已经出现。裴李岗文化农业开始发展,这点可以从遗址内出土大量的石铲、石斧、石镰等生产工具中得到证实,另外还在部分遗址内发现了粟作和稻作植物遗存[2]。裴李岗文化的制陶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家畜饲养业也已经出现,如贾湖遗址发现了已经驯化的猪和狗。裴李岗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河南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一段空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新石器考古的重大突破。它的发现使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年代至少提前一千多年,为探寻仰韶文化的渊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8年8期2018-12-26

  • 博物院奇妙夜
    了起来,紧接着,贾湖骨笛吹起了轻快的小曲儿。所有的文物苏醒了,伸展着他们劳累了一天的僵硬身躯。妇好鸮尊里盛满了酒,率领着众多青铜酒器向云纹铜禁走去。云纹铜禁身上的十二条龙在展厅上空盘旋,身下的十二只兽在周围巡逻。他清了清嗓子,用低沉的声音说:“我听莲鹤方壶说,他有一个孪生兄弟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今晚,就让我们随他一起去走亲戚吧!现在,谁自告奋勇要去?”几只手举起来了。“好,妇好鸮尊、贾湖骨笛、杜岭方鼎,再加上我和莲鹤方壶,我们先行进京!时间不等人,赶快谋划一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18年10期2018-10-15

  • 贾湖骨笛
    80年代出土的“贾湖骨笛”给这种猜想画上了句号。它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也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把中国七声音阶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也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大大向前延伸。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约1.5千米处,有一泓静谧的水域,名为贾湖。湖边有一个村庄,叫作贾湖村,村民世代傍水而居,平静度日,繁衍生息。这里地处黄河中下游,正是中原腹地,华夏文明世代不息,在此繁衍。1984年至2001年,考古队经过前后几轮发掘,出土了一大批

    知识窗 2018年6期2018-06-26

  • 骨笛:远古遗韵再回响
    土于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的骨笛,榜上有名。就在陆洲用那枚仿制的河姆渡骨笛,反复练习《河姆追溯》的时候。在距离余姚市西北800多公里的舞阳县贾湖村,又发现了一处有着重要文化意义的新石器时代前期遗址,从1983至1987年,先后进行了六次挖掘。令人吃惊的发现,一件接着一件,于是,2001年又进行了第七次挖掘。贾湖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经过碳14测定,时代定格于距今约7800 9000年,比河姆渡遗址早了1000多年。在贾湖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之中,那30多枚用鹤类尺

    中国艺术时空 2018年1期2018-05-14

  • 百字快讯
    河南博物馆推选的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以鹤类禽鸟中空的尺骨(即翅膀部位的骨头)制成。在它现世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先秦之前只有五声的调式;而这支七孔的骨笛改写了这个历史,它可以吹出标准的七声音阶。我不由得要为古人点赞!@琉璃月华 “墨色勾山石,青绿施重彩”。看了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思维迁移在你的记忆宝库里,哪件文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不妨为它撰写一段“前世今生”的故事吧。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8年6期2018-03-15

  • “萌宝”黑科技大揭秘
    时代的千古绝唱。贾湖骨笛:七孔音阶谜团贾湖骨笛现收藏于河南省博物院,它是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吹奏乐器,比古埃及笛子早2000年,更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也是来自9000年前最远古的声音。要说贾湖骨笛,得先说贾湖。1986年至1987年,在史前聚落河南贾湖遗址先后出土了20多支骨笛。笛孔有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骨笛,顾名思义,由骨制作而成——9000年前,死去的仙鹤把尺骨留在人的村落,被凿孔而成骨笛,这

    新民周刊 2018年7期2018-03-02

  • 音乐考古学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 ——以曾侯乙编钟和贾湖骨笛为例
    中,曾侯乙编钟与贾湖骨笛的出土令人瞩目。曾侯乙墓于1978年在湖北随县的擂鼓墩东团坡上被发掘。曾侯乙墓出土大量乐器,其中最重要的是曾侯乙编钟。我国继湖北曾侯乙墓编钟之后,又有一重大考古发现就是贾湖骨笛。贾湖骨笛发掘于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遗址。曾侯乙编钟与贾湖骨笛的发现,为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和乐器史提供了极宝贵的实物资料,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的一套编钟。曾侯乙墓编钟,有甬钟,镈钟,钮钟,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

    黄河之声 2018年7期2018-01-23

  • 贾湖文明看原始宗教对史前音乐的作用及影响
    大学引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多年,是国内迄今发现的、史前人类音乐活动最久远的文化遗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的发掘地。从大量的考古资料中笔者发现宗教在原始社会的地位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原始宗教同史前音乐息息相关,贾湖遗址更是有着大量资料可以证实原始宗教对史前音乐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影响。翻译与传播学的渊源由来已久,在国外学者的论文和专著中早有论述。翻译理论家奈达(Eugene A.Nida)基于现代信息学和通讯论提出交际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交

    岭南音乐 2017年6期2018-01-11

  • 距今8500年的贾湖农历历法的发现与考证
    距今8500年的贾湖农历历法的发现与考证□阎朝科中国历法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历法之一。历法的出现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先民们是如何使用历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一支“贾湖骨笛”的重大发现,解开了谜团。一河南舞阳贾湖考古队领队张居中先生,对贾湖及相关的同时期的遗址所存在的卜龟、数卦等易理文化进行了考证,并推断出在贾湖文化时期可能存在着一个易理八卦的系统。我们发现,伏羲易理八卦是在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及十二生肖等为纪年、纪月、纪时的时间数理轴上展开的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7年1期2017-08-22

  • 我国最早发明和利用蚕丝
    ,不久前对河南省贾湖史前遗址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获重大成果:在贾湖两处墓葬人的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表明8500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 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原地区的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开始了利用蚕丝制作丝绸的历史。贾湖遗址蚕丝蛋白残留物的发现,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

    奇闻怪事 2017年7期2017-07-27

  • 贾湖骨笛乐音初义
    450000)贾湖骨笛乐音初义霍 锟(河南博物院,河南 郑州 450000)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是专门从事音乐文物研究、复原传承展演的专业乐团,贾湖骨笛是华夏古乐团一项重要的研究、展演项目。关于骨笛的演奏方式乐团进行了系统的比对研究及实践工作,通过一系列实践及长时间的展演我们可知,斜吹的演奏方式所得的音响效果更为丰满、圆润,且更容易控制。斜吹演奏方式也得到了华夏古乐团演奏员及香港中乐团和多位业内认识的认可。贾湖骨笛;乐音;演奏方式中国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

    北方音乐 2017年7期2017-05-16

  • 精勤不倦 揭开古老文明神秘面纱
    持发掘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被评为20世纪全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近年来主要通过孢粉、植硅体、淀粉粒等生物指标和粒度、矿物、磁化率、总碳、有机碳等地化代用指标、碳氮锶等同位素指标的分析,从事农业起源与发展和自然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及古代先民食物结构特征与农业起源的关系、人类迁徙与人口交流的研究等。曾主持和参加科技部973项目课题、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国家文物科研项目十余项。最值得一提的是,张居中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1期2017-03-04

  • 贾湖文明中宗教信仰对音乐的影响
    510000)贾湖文明中宗教信仰对音乐的影响叶 春(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骨笛或是龟甲器,无论作为宗教祭祀的乐器或是作为巫术通灵的法器,它们皆是原始人民对万物神灵信仰的产物,都向我们诉说了原始宗教与史前音乐千丝万缕的联系。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残酷,为求神灵庇佑或沟通神灵的一切宗教性活动,都是发展史前音乐的最大动力。贾湖文明;宗教信仰;史前音乐一、原始宗教信仰中的灵魂不灭历史学家江昌林先生曾提到:“原始宗教不仅催化了文明的起源,还促进了早期文

    北方音乐 2017年19期2017-01-28

  • 中科大揭示8 500年前丝织品的生物学证据
    了对河南中部地区贾湖史前遗址的重大研究成果,在贾湖两处墓葬人的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腐蚀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表明贾湖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该项研究成果一经发布,就被新华网、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科学院网站、人民日报海外版、Live Science等国内外一百多家重要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公众的兴趣与广泛讨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文物保护科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2期2017-01-27

  • 贾湖低处
    四季风,一边整理贾湖的阳光和水域,一边造句、谱曲、填词,再次沉淀发力,似乎要进行更加有力的飞跃和歌唱。有一种鸟声从贾湖石头里蹦出来,是趴在新鲜草叶上的晶莹露珠,左点一下头,右点一下头。然后扎进阳光里不见了。贾湖岁月终于解开流水的纽扣,仰望天空,面向大海,瞬间便有潮水向心内翻滚、怒放。低处有风景,低处有高手,低处有智者,低处有祖先!低是谦卑,低是慈悲,低是大美,低是宽广的胸怀,低是大度包容和忍耐饶恕!我在最低处,才能听见贾湖骨笛声在向高处飞。我在贾湖骨笛声下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9期2016-09-21

  • 郑风·笛
    1987年河南省贾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六千年前的古笛,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六千年后,这些古笛依然能够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因此有感,作此诗。笛声幽幽 写我之愁有美一人 在河之洲一支好瘦的笛我徘徊于七孔之间一尾蒹葭被笛声缠绕一阵秋风把它们拉散河上湿湿的月光岸上飞舞着秋的翅膀人生的路太短我们的脚步很慢我打碎了你最爱的泥陶你是否愿把它修好重修偕老的誓言泪洒在笛上慢慢地干笛声幽幽 写我之愁有美一人 在河之洲我吹响了笛

    星星·散文诗 2015年22期2015-12-30

  • 原始人的笛子
    南省舞阳县一个叫贾湖村的地方。那么,考古学家又是如何对它们进行鉴定的呢?骨笛的样貌粗看上去,出土的骨笛仿佛是在细细长长的空筒子上钻些眼儿。不过仔细一看,又跟现在的笛子有些区别。现在的笛子上一般有12个孔,两端是封闭的,而骨笛子在22~23厘米长的笛身上,只有5~8个孔,且两端都不封闭。另外,骨笛没有笛膜孔!笛膜孔是负责震动和发声的重要部件,就跟人的声带一样。没了它,骨笛还是笛子吗?横吹笛子,竖吹箫?就在大家怀疑这些骨头笛子只是一种装饰或者玩具的时候,有音乐

    小学科学 2015年9期2015-09-28

  • 贾湖遗址发掘成果丰硕骨笛研究国际影响极高*——张居中教授访谈录
    张居中教授在河南贾湖遗址又有新的重大发现——发现了定音骨笛,于是我趁去合肥出差之机,和我的同事曲用心教授一道拜见了张教授并一睹国宝——骨笛的真容.张教授欣然拨冗,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他的考古发掘、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切身体会.万:张教授您好!我知道您是“文革”后78级的考古专业大学生,请简单介绍一下您的考古经历.张:说来话长,这要从我的考古经历说起.我是“文革”后的第二届大学生,1978年进入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学习.由于当时的特殊情况,我们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20

  •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漯河探索”
    王中山“贾湖美,笛声扬,贾湖孕育好儿郎。忠义之士传千古,妖魔鬼怪休猖狂……”9月5日晚,漯河市人民会堂内,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沙河调”,漯河市首部原创神话豫剧《贾湖笛声》中秋献演缓缓拉开帷幕,场内不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动情处,有些观众已是泪流满面,暗暗擦拭……今年以来,漯河市委、市政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深藏在博物馆里的“贾湖骨笛”活起来,让深奥难懂的贾湖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这也是一次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

    决策探索 2014年18期2014-10-27

  • 八千年前,中国人玩什么?
    现今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考古学家将他们称为贾湖古人。养宠物宠物在现代人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对于很多富有爱心的人来说,小猫、小狗甚至蜥蜴、蟑螂都是那么惹人喜爱,为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在贾湖遗址,考古学家不仅发现了狗的骨骼,还找到了猪、马、羊及龟、鹤等动物的遗骸。这么多动物同时出现在人群当中,想必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为惧怕人类的野生动物肯定是远离人群的,所以它们很有可能是被人们驯化和圈养的动物。那么贾湖古人是把这些动物当宠物玩?还是想靠它们改善自己的伙

    中外童话画刊 2012年19期2012-12-14

  • 贾湖骨笛 8000年前的悠扬笛声
    的镇馆珍宝之首“贾湖骨笛”。它来自8000年前。m县文化干部的直觉1984年10月,张居中在北舞渡。这里属于河南舞阳县。沙河从西北来,在小镇边上拐了一个弯,向东南蜿蜒汇入淮河。历史上,这里曾经商旅辐辏,帆樯往来,是中原贸易的巨镇,号称“小汉口”。然而到张居中来的时候,一切都已凋敝。作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副主任,他此行的任务,是发掘北舞渡贾湖的一座新石器时期遗址。贾湖是一片小湖泊,芦苇丛生,湖边的村庄因湖得名,居民也多姓贾。村东边本是一片泄洪区,

    看天下 2012年20期2012-04-08

  • 一声叹惜“贾湖城”
    酒产自中国河南的贾湖村,距今己经9000年。这堪称中国酒最!世界酒最!可是,又有资料显示,中国的贾湖酒已经被美国人注册了,其注册商标叫“贾湖城”。除商标注册以外,据《美国国家地理》刊载文章称,美国特拉华州一家酿酒厂复制出考古界于近年来在中国贾湖遗址发现的大约9000年前就曾酿造出的一种酒类饮料。这家名为“狗鲨头”的酿酒厂的总裁萨姆·加拉吉奥尼对媒体称,经过数月的研制,他们已经生产出第一批复制成功的中国古酒,深受欢迎,现已命名为“贾湖城”品牌,并将于今年秋季

    酒世界 2006年11期2006-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