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

  • 珠海凤凰山自然保护区考察与规划探析
    该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并制定综合建设及发展规划,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及自然资源,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并充分满足国家对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建设的要求。关键词:珠海凤凰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总体规划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蓬勃发展,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不断增加,不过目前依旧有部分自然保护区未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未对保护区范围之内以及功能区边界加强矢量化建设,导致在城市建设发展中,诸多保护区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与干扰,并使自然保护区逐渐丧失其科学价值及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7期2023-09-10

  • “雪龙2”号一路向北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出征
    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冰洋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是党的二十大后我国组织开展的首次北冰洋科学考察活动,预计总航程约1.55万 n mile,9月下旬返回上海。据悉,本次考察将聚焦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和加克洋中脊两大区域,执行环境关键要素长期观监测、洋中脊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等四大任务;实施大气、海冰、海洋和底质环境调查、生物群落和资源调查以及污染物监测,在冰区择机开展海冰综合调查。本次考察将有效提

    航海 2023年4期2023-08-04

  •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山东东营召开
    动物保护协会科学考察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山东东营召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科学考察委员会主任武明录,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办公室副主任聂顺礼,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郭玉民,科学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张德志、雷佳民、李连成、王建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刘晓、正高级工程师单凯出席了开幕式,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名科考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9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副主任张德志主持,黄河三角洲

    旅游纵览 2023年5期2023-05-22

  •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动。这次考察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的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本次科考范围包括长江干流中下游段约1600公里江段,洞庭湖、鄱阳湖湖区及部分长江支流江段,由120余名考察队员、20余艘渔政船艇同步实施。此次考察,目視考察是科学考察中最核心的部分,同时,考察船前方的自动影像辅助系统也会采集影像资料,同步记录长江沿岸带生境、岸线、航运等环境信息。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2022年12期2022-12-27

  • 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启动
    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启动。本次考察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对于长江江豚乃至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长江江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2017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种群极度濒危。通过本次考察,将全面掌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环境现状,整体评估

    中国水产 2022年10期2022-11-04

  • 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人员常见伤病分析
    ),对南极的科学考察和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学意义[1]。然而,南极非常寒冷、荒凉,且风速非常大,严重威胁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的身体健康[2]。而且,科学考察船在海上长时间航行也给科学考察人员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在海上航行以及南极考察过程中发生的创伤和疾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师承担了第31次(黄罡)、第35次(黄罡)和第36次(王宗琰)南极科学考察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4期2022-05-14

  • 2022 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动
    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正式启动。本次考察是继2006年、2012年和2017年后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后首次流域性物种系统调查,对于长江江豚乃至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长江江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长江中特有的淡水鲸豚类动物,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2017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种群数量约为1012头,种群极度濒危。通过本次考察,将全面掌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环境现状,整体评估长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10期2022-01-01

  • 50年,青藏科考再出发!
    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一手科学数据。如今,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这是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事业的历史延伸,也是青藏精神的代际赓续!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奠基人李璞先生从川西进藏进行地质综合考察,采集了康藏高原(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第一批珍贵的地质资料,其中有一块西藏昌都藏族同胞赠给他的侏罗纪硬齿鱼化石。李璞先生将这件化石转交给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

    知识就是力量 2021年11期2021-11-05

  • 我国极地科技创新的进展与展望
    逐渐形成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支撑体系,為极地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极地研究总体起步较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须从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出发,做好顶层规划,构建完善的极地科技体制,推动极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极地;科技创新;科学考察;国际合作中图分类号: P 7; P 9 4 1 . 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9 8 5 7( 2 0 2 0) 1 2-0 0 3 7-0 5S c i e n t i f i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12期2020-09-10

  • 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浦东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这标志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历时198天,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行程共7万余海里。考察队圆满完成南极陆地科学考察、工程技术维护以及南极罗斯海、宇航员海、阿蒙森海等相关海域调查,共完成62项既定任務,取得丰硕成果。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0年5期2020-06-22

  • “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研究三十年进展”系列专著介绍
    态“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研究三十年进展”系列专著介绍“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研究三十年进展”系列专著(共三册)由中国海洋出版社于近期出版发行, 全面系统地记载了我国极地考察从1984年起始的30年期间在南极和北极进行的科学考察活动、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和重要研究成果。三册专著按研究的地域分别介绍了我国南极陆基科学考察研究、南大洋考察研究以及北极科学考察研究, 每册专著按研究的学科领域分为若干章。第一册:《从地幔到深空: 南极陆地系统的科学》, 刘小汉主编。分九章, 即

    极地研究 2020年1期2020-02-19

  • 再读金涛《暴风雪的夏天 ——南极考察散记》——兼谈科学考察记写作特点
    年,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打破艰难险阻横渡太平洋,来到南极,历时半年,在地球最南端的冰雪世界里升起了五星红旗,揭开了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的序幕。《光明日报》特派记者金涛作为考察队随行记者,将考察见闻以及我国首次对南极和南大洋的考察进展即时发回国内进行报道。在他的科学考察记中,从生动而又激昂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南极除了寒冷的天气,还有科考队员高昂的斗志、火热的心,以及南极独特的地质面貌和令人向往的自然生态。作为第一个随着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登上那块神秘大陆的记者,金涛驰

    科普创作 2019年3期2019-09-21

  • 山西历山混沟原始森林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成果通过专家论证
    林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成果”在京通过专家评审论证。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的院士、教授组成的专家组认为,混沟森林生态系统有显著的起源原真性、结构完整性、动态稳定性、区位独特性、物种珍稀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此次科学考察,由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选聘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大学的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科考队,根据野外调查相关技术规程,制定了详细的考察方案,应用多元影像解译、红外线自拍、无人机航拍和三维激光扫描等

    山西林业 2019年5期2019-02-12

  • 与天知己:我为登顶珠峰测天气
    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发现了珠峰山地在大气和大气环流中的重要作用,撰写了数十万字的科学论文。高登义教授1985年和1988年两次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1991年受挪威卑尔根大学叶新教授的邀请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2001年,作为队长,参加了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为中国地球三极科学考察的先驱者。高登义先生现任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名誉会长。

    大自然探索 2016年11期2016-12-27

  • 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陆生植被科学考察与影响评价
    ,对陆生植被科学考察与影响评价进行研究,以供参考。关键词 船闸工程;陆生植被;科学考察;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826;X17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8.1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要求及项目所涉及区域的生态特征,对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河流东北侧200 m范围内,范围总面积为195.13 hm2。重点调查影响区域所在植物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2016-10-21

  • 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鸟类群落;科学考察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环境质量的指示类群[1,2]。通过对鸟类开展系统地调查和监测,一方面可以摸清鸟类的种类、多度、分布格局等本底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分析鸟类与栖息地的关系,从而为保护区制定适宜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3]。因此,加强鸟类的调查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意义重大。四川长宁竹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竹类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而鸟类是维护区内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积极因素。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查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7-07

  • 9种贵州的新记录植物
    物;新记录;科学考察2011年8月14日-2015年3月21日,在进行“贵州木兰科植物研究”、“盘县八大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月亮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等项目中,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并查阅标本以及《中国植物志》[1~7]、《Flora of China》[8~13]、《贵州植物志》[14~19]等相关文献,发现9种植物未记载贵州有分布,属于贵州的新记录种。本文所列的9种植物的凭证标本全部保存在贵州省林业科学

    西部林业科学 2016年2期2016-05-07

  • 长江南源当曲源头水沙特性初步分析
    年再次组织了科学考察。通过考察对当曲源头水沙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成果为高原河流演变及河岸带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对其它河流治理及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具有参考价值。关键词:长江源;当曲;江源水系;科学考察;河流泥沙;水沙特性1 研究背景长江南源当曲长331km,流域面积1.67×104km2,大致介于东经92.14°~94.62°,北纬32.40°~33.96°之间[1]。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分布区,也是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平均海拔4 700 m。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6年3期2016-03-23

  • 以三江源为例探讨江河源头确定原则
    代几次重要的科学考察成果,分析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争议的原因,参照国际著名大河河源确定方法,探索江河源头确定原则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河流长度、走向、流量、流域面积和河势是确定河源的自然因素,目前争议的焦点是谁为主要因素。建议河流长度和走向为确定河源的主要因素,流量和河势作为次一级因素,而约定俗成等文化因素对于江河源头确定也有重要影响。关键词:江河源头;科学考察;三江源;自然因素;传统习惯;确定原则1 江河源头争议江河源头争议古今中外都存在,像国际著名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6年3期2016-03-23

  • 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及其驯养保护工作探讨
    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驯养与保护;江西井冈山中图分类号 S96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57-02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位于井冈山市茅坪乡境内,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西南部,保护区水系属赣江一级支流和水的源头区。保护区距离井冈山市区35 km,保护区面积1 002.27 hm2,以保护大鲵野生种群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的生态系统,大面积保存完好的河岸带植被,成为江西省井冈山市拟申报建立的第2个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1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4期2015-09-11

  • 广开渠道,加强科学课的实践活动
    动;科学课;科学考察一、开展种植养殖的实践活动在科学课中,有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向跨度,单凭一堂两堂课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就应提前鼓励学生进行有关的植物、养殖活动的学习来填补课堂的不足。只有通过学生实践,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所获取的知识就会更加牢固。例如,《养蚕》这课教学,教师事先鼓励学生进行养蚕活动,体会在观察、实验、记录、探究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0期2014-12-26

  • 国家启动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
    遗产科学考察10月22日,一支由考古、地质环境、遥感等多学科组成的科考队伍从若羌县城出发,进驻罗布泊,正式启动“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活动”,为我国目前综合性与系统性最强的罗布泊科考活动拉开序幕。此次科考队伍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及新疆考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科考队员分为三组,计划在一个月时间内,对罗布泊地区周边、罗布泊腹地以及丝绸之路南线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该项目将在未来5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11期2014-11-15

  • 校园“科考”记
    班级群里的“科学考察”四个字,完完全全地占据了我的脑海,使我好奇不已。来到学校。果然,花圃的旁边站了四个人:姜睿、张轶凡、张靓、朱陈培。一看见他们,我就冲了过去,大声问道:“这么急,叫我来干吗?”张靓瞧瞧四周无外人,神秘地把我拉到一边,说:“今天把你叫来,是要在校园里进行一次对植物的科学考察。因为我前天听人说,学校的植物园里有未知生物!”“真的?”我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跟着他们走进了植物园。初入园子,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只远远地望见一些

    作文大王·中高年级 2014年7期2014-08-25

  • 长江科学院召开金沙江科学考察汇报会
    召开了金沙江科学考察汇报会,总结科考的成果和经验。陈进副院长主持会议,郭熙灵院长、林绍忠副院长、卢金友副院长等院领导出席了会议。院副总工、职能部门负责人、院属单位负责人、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站长、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金沙江科学考察队员等参加了汇报会。徐平副总工程师首先汇报了金沙江科学考察的总体情况。由河流所、水资源所、水土保持所、水环境所、水力学所、岩土重点实验室,联合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一行14人,4月5日至23日,对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和川江河段的河流泥沙、水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3年6期2013-08-15

  • 余兴光 ——带领团队创造北极科考新突破的首席科学家
    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历时82天,安全航行12600余海里,围绕“北极海冰快速变化机理”和“北极海洋生态系统对海冰快速变化响应”两大科学目标,在预定海域开展了大气、海冰和海洋过程观测以及生态系统多学科综合考察;共完成135个海洋综合站位、1个13天的长期冰站和8个短期冰站,并成功到达北极点进行科学考察作业,将五星红旗和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队队旗插上北极点,开创了我国北极科考史上多个新纪录,圆满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8期2011-06-01

  •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作用和意义
    1005极地科学考察是一个国家综全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开展极地考察项目不到30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种成就反映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崭新面貌。南北两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立,为我国今后极地考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1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回顾1.1 南极科学考察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人类文明最晚接触到的一块大陆。自19世纪人类发现南极以来,各国探险家就没有停止过探索南极的脚步。南极这块从未开发过的神秘大

    科技传播 2010年12期2010-08-15

  • 关于徐霞客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学考察的讨论
    区;经济学;科学考察徐霞客自崇祯十年(1637年)闰四月从湖南乘船经湘江进入广西到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返回鸡足山,在西南地区的旅行考察历时两年零五个月,足迹遍布今天桂东北、桂西南、桂北、黔中、黔西南、滇东、滇中、滇西北和滇西地区的山山水水。在艰苦的考察过程中,不仅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且考察社会、分析社会。特别是他途经瑶(瑶族)、僮(壮族)、苗仲(布依族)、仡佬、罗罗(彝族)、磨些(纳西族)、白、回回(回族人)、蒲人(布朗族)、棘彝(傣族)、德昂、野

    企业导报 2009年9期2009-11-30

  • 南极考察船
    组队进行南极科学考察至今,先后派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号、“J121”号、“海洋”4号、“极地”号和“雪龙”号.其中前三艘,各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后两艘则为中国极地运输、考察专用船. ■“极地”号考察船“极地”号(如图1)原系芬兰劳马船厂1971年建造的一艘具有 1A级抗冰能力的货船,中国于1985年购进后,投资750万元改装成南极科学考察运输船.从1986年 10月25日首航南极以来,共完成了6个南极航次,于199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2008年10期2008-11-11

  • 论徐霞客对西南地区的社会学考察
    区;社会学;科学考察1 关于民族民俗的社会学考察(1)民居。民居是民间社会最明显和最吸引力的文化景观。徐霞客全面地记录了不同民族的民居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民族地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突出地表明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上。如保山县怒江山顶上的大寨“所居皆茅,但不架栏,亦罗罗之种。俗皆勤苦垦山。(1103页)。保山县西北的猛赖地“其人皆彝,栏居窟处,与粤西地相似”。在河池鬼岩村,“入登其栏而憩焉,于是村始见瓦栏。盖德胜间用瓦而非栏,河池所无栏而皆茅

    总裁 2008年11期2008-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