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

  • 闲适的苏童
    ◎ 迟子建苏童与我一南一北,虽然相识较早,但交往寥寥,只是在一些笔会上可以见到他“老人家”。所以对他的印象,只能是浮光掠影。好在苏童是个极其随和的人,所以不会在意我没有“浓墨重彩”地写他。从他的作品中我感觉到,他似乎也不大喜欢浓墨重彩。未识苏童前,我读过他的《桑园留念》,作品散发着的优雅、伤感的气息很符合我的审美胃口,对它分外喜欢,我至今还记得作品的一些细节,如女主人公多年以后大着肚子从桥上经过的情节。苏童的小说从一开始就成熟于他的年龄,富有沧桑感。苏童

    思维与智慧 2023年27期2023-09-22

  • 闲适的苏童
    迟子建苏童与我一南一北,虽然相识较早,但交往寥寥,只是在一些笔会上可以见到他“老人家”。所以对他的印象,只能是浮光掠影。好在苏童是个极其随和的人,所以不会在意我没有“浓墨重彩”地写他。从他的作品中我感觉到,他似乎也不大喜欢浓墨重彩。未识苏童前,我读过他的《桑园留念》,作品散发着的优雅、伤感的气息很符合我的审美胃口,对它分外喜欢,我至今还记得作品的一些细节,如女主人公多年以后大着肚子从桥上经过的情节。苏童的小说从一开始就成熟于他的年龄,富有沧桑感。苏童以他的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3年9期2023-09-22

  • 苏童小说中的南方阁楼
    雯内容摘要:尽管苏童的短篇小说《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与其代表作品相比并没有得到太多关注,但作者在两篇小说中对于“阁楼”这一叙事空间的构造独具匠心,值得深探。在苏童笔下,阁楼不仅成为女性主人公的生活场所,也区隔并连接起了世俗与神圣、时代与个体,支撑起了小说中的女性书写。从“阁楼”这一空间入手,能够窥见苏童在叙事技法上的巧妙,体会其对人性剖析的深刻,也能探寻苏童小说与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刻联系。关键词:苏童 阁楼 《妇女生活》 《另一种妇女生活》作为苏童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苏童的《米》:徘徊于城乡边界的死魂灵
    许婧娴内容摘要:苏童在《米》中打破了启蒙主义和马克思阶级论的叙述框架,从情感的角度描写了历史洪流发展中普通人的受伤、受辱、欲望、复仇和爱,在推断欲望膨胀和人性恶的最大值的同时,构成了人的基本生存需求与人性冲突的寓言性演示,启发人们思考历史发展中小人物应该如何寻找一条正确的自我救赎之路。关键词:苏童 《米》 人性 欲望 城乡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城乡关系往往被绘制为一个二元对立的框架。在五四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城乡关系蕴含着乡村低于城市的内在等级,乡村意味着落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黄雀记》:“失魂”的时代镜像书写与反思
    胡洪强内容摘要:苏童的《黄雀记》以“香椿树街”为叙事背景,以祖父灵魂的丧失为开端,描写了“香椿树街”上众多人物的“失魂”。几个主要人物如祖父、保润、柳生、仙女的“失魂”各有其个性化的原因,通过其“失去的灵魂”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国民精神紊乱的整体特征以及当下荒谬残酷的社会现实,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张扬、堕落与毁灭,背后又是时代的变迁、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作者的最终目的是引入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和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人文关怀。关键词:苏童 《黄雀记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苏童小说的河流意象解读
    中的常见意象,在苏童的小说创作中,河流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线性公共空间贯穿始终。苏童对于河流有着一种天然的书写欲望,他以青年先锋作家的身份亮相文坛,后转向广阔的现实主义写作,40年来苏童的创作经历过多次转型和变向,但河流书写始终贯穿其间,近乎成为其小说意象的一大标志。本文主要分析苏童笔下河流意象在不同创作时期的叙事策略与呈现形态,进一步探究苏童借河流这一重要的空间意象所营造的南方文学世界中的独特精神特质。关键词:苏童 河流 空间叙事苏童是一个擅写公共空间的作

    文教资料 2023年8期2023-08-20

  • 《金锁记》与《另一种妇女关系》中的情感操纵
    儿女的变态捆绑,苏童《另一种妇女生活》中姐姐简少贞控制妹妹少芬,不愿妹妹出嫁,两者本质上都属于情感操纵。这两者情感操纵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最终结局各有异同。深入分析其情感操纵,可以更好地体会两位作者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关键词:张爱玲 《金锁记》 苏童 《另一种妇女生活》 情感操纵 女性形象在张爱玲和苏童的作品中,着重描写女性真实心理是其共同特点。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自私、庸俗,甚至有一丝病态,他们颠覆了传统文学作品中温柔善良、隐忍的女性形象,还原了在一定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2023-08-08

  • 叙事理论视角下苏童小说《堂兄弟》英译探究
    龙佳芬【摘要】苏童是我国优秀当代作家,其作品描绘了少年创伤、女性悲剧、人性暴力等内容,并多以女性、小人物、少年等形象叙事。其中《大鸿米店》《茉莉花开》等都被改编为电影,受到了人们广泛喜爱。更有不少作品如《妻妾成群》等被译为外文传播至国外。苏童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我国文学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状态,更是在诸多细节中描述了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鉴于此,本文从叙事理论视角探索其小说《堂兄弟》的英译本,以期为其作品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参考。【关键词】苏童

    今古文创 2023年24期2023-07-21

  • 诗意地栖居:苏童诗化小说研究
    代的中国文坛上,苏童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早期以先锋小说的创作赢得了步入文坛的入场券,并在当时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而苏童的大多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诗意化书写,不管是小说的抒情性描写,还是语言的诗意表达,意象的诗意呈现,色彩的诗意描绘等等,都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与美学魅力。苏童文字中的这种诗意性描写成就了苏童“诗化小说”的创作风格,并且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键词:苏童 诗化小说 诗意化体现 诗性价值苏童,原名童忠贵,从1983年发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2期2023-06-10

  • 《妻妾成群》中植物意象与女性生命之歌
    何雪内容摘要:苏童的《妻妾成群》中具有深刻内涵与象征意义的植物意象书写。在作品中,植物意象不仅对塑造女性形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女性生存境况与心理状态起到很好展示,更是与女性个体生命的紧密结合。以植物意象为切入点,摆脱传统对比研究与女性悲剧命运的视角,对《妻妾成群》中微弱的女性个体觉醒与女性复杂心理的呈现,从而对该小说进行多元解读。关键词:苏童 《妻妾成群》 植物意象 女性 个体觉醒作者苏童善于描写女性,在《妻妾成群》中他细腻刻画了梅珊、颂莲、卓云

    文学教育 2023年4期2023-04-27

  • 苏童小说的空间形式
    两部中篇小说中,苏童打破了线性的时间顺序,让文本中的叙事时间呈现出交错、跳跃的特点。他以对场景的描写,取代了对历时性的情节发展的叙述,场景与场景的拼贴令文本呈现出画面并置的空间形式。作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派作家中的一员,苏童在小说中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的单一的叙事时间,以创造出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可贵的是,他并未盲目地追求形式的创新,而是将空间形式合理地内化于小说的内容之中。苏童空间性的艺术思维折射进小说中,成为主导小说展开的非线性的、律动的时空意识,而这正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3期2022-06-30

  • 苏童小说的空间形式
    两部中篇小说中,苏童打破了线性的时间顺序,让文本中的叙事时间呈现出交错、跳跃的特点。他以对场景的描写,取代了对历时性的情节发展的叙述,场景与场景的拼贴令文本呈现出画面并置的空间形式。作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派作家中的一员,苏童在小说中有意识地突破传统的单一的叙事时间,以创造出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可贵的是,他并未盲目地追求形式的创新,而是将空间形式合理地内化于小说的内容之中。苏童空间性的艺术思维折射进小说中,成为主导小说展开的非线性的、律动的时空意识,而这正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3期2022-06-30

  • 风格如人,个性纷呈
    杨经建摘要:苏童和叶兆言同属江苏当代著名作家,由于其历史文化传统、知识(中文)结构和创作经历的相似,将两者的小说在合议中进行辨识,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其中,小说创作的个性风格是对他们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文如其人,苏童具有江南才子的气质,他的才情、灵气和天赋在同时代作家中出类拔萃;叶兆言具有金陵文士的气质,出身于文学世家的叶兆言兼容文史哲的见识和素养,体现出儒雅、平和的君子之风。其二,苏童小说绮丽、柔婉、轻逸、感伤,富于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1期2022-03-14

  • 苏童新历史小说中迷茫倾向
    摘  要:对于苏童的《我的帝王生涯》多数学者都从苏童消解历史角度进行分析,而较少透视苏童个人与客观历史之间的关系。以《我的帝王生涯》为例论述苏童新历史小说中迷茫倾向,可以从苏童对外在历史的难以把握之感出发,探寻苏童在新历史小说中显露出的迷茫感并追根溯源,寻觅这种迷茫的原因。关键词:苏童;我的帝王生涯;新历史;迷茫《我的帝王生涯》是苏童自己比较满意的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中,苏童虚构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将雅与俗两种对立的介质置于一个场景中。像在庄重严肃的早朝,由

    美与时代·下 2022年1期2022-03-03

  • 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主持人语:苏童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国民认可度相当高的一位,自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苏童的写作至今持续已近四十年。20世纪80年代的苏童是先锋文学界风行一时、圈粉无数的“英雄”。事实上,苏童的写作既有现代叙事实验,也有流畅、可读的故事和唯美、抒情的语言风格。陈晓明认为“苏童的叙事既表现出对语言、句法和叙述视点及结构的强调,又能给人以明晰纯净的印象,这也是他在当时比其他先锋派作家更容易为人所接受的缘故”。苏童的小说善于营构一种细腻、绮丽、神秘、颓废的江南风格,成

    四川文学 2021年8期2021-11-11

  • 论新历史小说的历史建构
    内引起强烈反响。苏童是这一阶段新历史小说在中国实践的先锋代表,经典之作《妻妾成群》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走向个人化的叙事历史,二是以历史颓败的文化寓言呈现对传统历史观的消解与颠覆,三是追溯人类本“性”与历史循环主义的宿命色彩。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新历史小说;妻妾成群;苏童新历史主义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欧美国家,转型期的中国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新历史主义文学创作是此影响下发展而来的。“新历史小说打破了传统历史小

    锦绣·下旬刊 2021年11期2021-10-12

  • 苏童小说的家庭书写
    【摘要】 苏童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在其小说中不再塑造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温馨家庭,而是冲破传统的家庭伦理,塑造一个个冷漠自私的家庭。在家庭里面,夫妻不睦,亲子关系失去温馨的一面,手足相残。家庭生活的日常充满了死亡和暴力。整个家庭的成员在施暴者和受暴力者来回切换。死亡,是每个家庭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且每个人最后的结局都是走向死亡。本文将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互相伤害、家庭生活的日常——暴力和死亡、传统家庭秩序的倒塌三个方面阐述苏童小说的家庭书写。【关键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2021-09-22

  • 苏童作品在俄罗斯的接受与传播
    略。本文旨在研究苏童文学在俄罗斯的接受与传播,以苏童作品在俄罗斯传播现状为出发点,总结苏童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接受情况,并通过对其译介的分析,探究中国当代文学走出国门的传播途径,以期能够增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影响力,从而为江苏文学“走出去”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 苏童;接受与传播;俄罗斯【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021-03一、苏童作品在俄罗斯的翻译自

    今古文创 2021年2期2021-09-10

  • 苏童《霍乱》中的瘟疫书写
    朱元平摘要:苏童的短篇小说《霍乱》是当代文学中一个优秀的瘟疫书写文本,与其他小说中的瘟疫书写不同,值得单独研究。内容上,它故事新颖,借由瘟疫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关于人的社会问题,蕴含丰富的主题;形式上,它风格幽默,叙事客观冷静,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关键词:苏童;《霍乱》;瘟疫书写古今中外有许多小说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瘟疫(即短期内大规模流行的传染病)进行过文学书写。一般我们只注意到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几部名著,而忽略了其中相对冷门的小说,苏童的短篇《霍乱》(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中国式悲凉
    ,《妻妾成群》,苏童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多讲究意象和画面的美感,色彩运用大胆而鲜明,通过直面现实来彰显人心人性,尤其关注女性的存在。同时在声音的处理上有独到之处。《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苏童《妻妾成群》改编而来,整体情节并没有大改,但一些细节的改编还是很能体现出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的。首先,电影情节较原著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整部影片中不可忽视的大红灯笼。点灯,封灯等一系列代代相传的习俗由此展开。同样,女人锤脚,颂莲谎称怀孕,雁儿在屋里擅自点灯等等,也因此有了依傍

    文学天地 2021年5期2021-09-10

  • “苏州想象”地域书写的现状与未来
    的“神性”写作和苏童的“巫性”写作,则将之既往开来。同时,苏州书写中也存在叙事模式化、意象固化、审美标签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突破。关键词:苏州书写;陆文夫;范小青;苏童;民族志诗学“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的这首《送人游吴》, 经常被概括为苏州风貌的特点,小桥流水,水巷明月,渔歌唱晚,还有艳丽的绮罗和好吃的菱藕。还有一首诗,就是著名的《枫桥夜泊》,则进一步写出了苏州夜晚的静谧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1期2021-09-10

  • “ 苏南 ” 与 “ 苏北 ” 的双重空间映像
    与“枫杨树乡”是苏童小说文本中的两个象征性地标,内中蕴含着作者极为复杂的情感态度。这一现象的生成,源于苏童小说创作的深层心理因素。运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可以发现“想象”性的“苏北”乡村与“象征”性的“苏南”城市共同影响了苏童小说的空间建构,导致他在叙述“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的故事过程中产生了“失根”情结。苏童小说创作呈现了“苏南”与“苏北”的双重空间映像,这种文学现象表明了区域空间因素对于作家创作的心理影响是幽微复杂的。【关键词】 苏童;小说;空间;心理

    今古文创 2021年28期2021-09-10

  • “丢魂时代”中的自我救赎
    要:《黄雀记》是苏童于201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将目光聚焦于20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现实生活,主要描写时代巨变中保润、柳生、仙女三人的爱恨情仇,展现转型期间个体精神窘境和国民精神紊乱的局面。在叙述方法上作者采用象征隐喻的方式完成了对当下现实最沉重的介入。全书充斥着大大小小的隐喻,书名和文本中诸多隐喻相互呼应,构成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意象群。关键词:苏童;黄雀记;自我救赎;意象苏童在90年代初凭借《妻妾成群》《红粉》等写作成为新历史小说的领军人物,其天才

    美与时代·下 2021年6期2021-08-11

  • 时代与个人的错位
    人的错位,从作者苏童的创作和自身感悟出发找寻知识分子转变的道路。关键词: 知识分子 杨泊 苏童不同于苏童早期书写的历史题材作品,《离婚指南》这一中篇小说更贴近现实生活。看似采用的是白描式写实的手法,却包含对历史与个人关系的深思。苏童习惯于写“个人”,他曾说“我觉得文学中,没有大和小之分,更没有中心边缘之说,对‘宏大和‘重大的追求是追求另一种奇装异服”①(132),《离婚指南》选取了当下日常化的题材,从生活琐事出发,展现了杨泊这一当代知识分子形象,展示了特定

    文教资料 2021年12期2021-08-09

  • 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父子关系的异化
    摘要:文学史上将苏童的小说作品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枫杨树乡”精神还乡系列、“香椿树街”少年记忆系列以及以女性题材为主要叙述对象的红粉系列。苏童在“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建构出一种普遍异化的父子关系,透过异化父子关系的表现特点来分析其成因,从而探析这种父子关系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苏童 香椿树街 小说 父子关系在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苏童是为数不多的成功创造出个人小说世界的作家之一,他把“枫杨树乡”和“香椿树街”当作两个独立的小说世界,通过罪恶、暴力的铺陈和

    文学教育 2021年5期2021-06-15

  • 苏童小说的叙事艺术
    蓝卫国摘要:苏童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南方,这里的南方,不仅仅指的是地理意义上的南方,也指的是人文精神、道德层面、风俗习惯意义上的南方,因此使得苏童的小说具有了非常特别的氛围和意蕴。在此基础上研究苏童小说中的叙事艺术,要充分认识到苏童小说中叙事中的南方想象,并从这里出发去探析苏童小说世界中的南方景象。苏童小说中的叙事艺术,从具体层面来看,可以细分为丰富的想象力与虚构的激情以及细节的关注,从而给读者带来难以定位的阅读感受。关键词:苏童;叙事艺术;想象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期2021-06-11

  • 反叛的先锋 ——苏童
    王明宪内容提要:苏童凭借对先锋的探索精神为学界所津津乐道,近三十年的研究成果也多紧紧围绕苏童的先锋性质和创作转型展开。苏童从先锋到反叛先锋,不可谓不摇曳流动,他能够游刃有余地把握虚构与现实的界限,让自己所建构的小说世界充满了迷人的气质,也引起了众人的向往。正是这看似矛盾的文学创作方式,让苏童即使是在文学形式的退却中也能够不断前进,焕发异样的魅力光彩。一 先锋与反叛发源兴盛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先锋文学,造就了以马原、余华、格非、苏童为代表的先锋作家。凭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1期2021-04-17

  • 苏童小说的叙事艺术
    蓝卫国摘要:苏童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南方,这里的南方,不仅仅指的是地理意义上的南方,也指的是人文精神、道德层面、风俗习惯意义上的南方,因此使得苏童的小说具有了非常特别的氛围和意蕴。在此基础上研究苏童小说中的叙事艺术,要充分认识到苏童小说中叙事中的南方想象,并从这里出发去探析苏童小说世界中的南方景象。苏童小说中的叙事艺术,从具体层面来看,可以细分为丰富的想象力与虚构的激情以及细节的关注,从而给读者带来难以定位的阅读感受。关键词:苏童;叙事艺术;想象

    锦绣·中旬刊 2021年2期2021-01-28

  • 苏童小说对中西方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北作家群”等,而苏童笔下则有着“江南意识”的体现,在写作类型上被称为“南方写作”。“南方写作”既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一种继承下来的中国独有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渊源。苏童的作品刻着浓郁的江南文化印记,也凸显了江南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质。20世纪80年代,大量的西方文论及作品被翻译到中国,这为苏童在创作上汲取西方文学理论创造了条件,在继承传统文学的基础上,创新写作模式,打破了中西方文化的桎梏,也疏通了现代与传统的文学路径。关键词:中国传统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2期2021-01-06

  • 简论苏童《妻妾成群》中“井”意象
    学中常见的术语,苏童将意象引入到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建立起独特的“意象主义写作[1]”模式。在《妻妾成群》中,苏童颇具深意地设置了“井”这一意象,每当主人公颂莲的生活出现转折时,井就吸引着颂莲不由自主地接近,甚至出现幻象,映现出一幅幅诡异的画面,为本就阴森的陈家宅院蒙上新一层的恐怖。颂莲从发现古井到一步步走向毁灭,实质上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克制、自我毁灭的绝望进程,“井”是来自父权的恐吓,是幽闭与绝望的温床,是深宅中女性宿命的轮回。关键词:苏童;《妻妾成群》

    北方文学 2020年20期2020-11-23

  • 三声冷笑
    交流活动中,作家苏童遇到一位女性读者,她表示非常喜欢苏童的作品,感觉苏童始终对女性保持关注。这让苏童哭笑不得。他解释说,自己写《妻妾成群》的由头并非关注女性,而是想完成自己心目中的古典小说.但主要人物是四个女人,所以才成了写女人的故事。他说:“有的人把我当做女性问题专家。一次,一个文学圈内的人到我邻居家做客,跟别人感叹我对女性真是太了解了。当时我太太正好在那里,聽了这话,冷笑了三声。这就是跟我最亲密的异性对我的判断。虽然那三声冷笑让我很没面子,但也说明,生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0年10期2020-10-27

  • 苏童《妻妾成群》的悲剧意识
    刘珂彤【摘要】 苏童,当代作家。本文从爱情的悲剧矛盾、人性的悲剧色彩、意象的悲剧意蕴三个标题来探究苏童《妻妾成群》的悲剧意识。通过对苏童《妻妾成群》悲剧意识的分析,蕴含着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人性泯灭的哀叹。【关键词】 苏童;《妻妾成群》;悲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9-0025-02苏童,原名童忠贵,中国当代文学先锋代表作家之一。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

    今古文创 2020年19期2020-09-10

  • 作为非典型江南的香椿树街:苏童对话语霸权的消解
    内容摘要: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是苏童两个地标性小说系列之一,由52篇短篇小说和部分中、长篇小说构成,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与此同时,“香椿树街”还展现了“江南”符号并未包含的阴暗、暴力、机械的元素。这些元素也正是苏童对传统“江南”的反击。总体而言,文本世界的创造以及江南符号的新书写体现了苏童对历史多元解读的倾向,也彰显出苏童对话语霸权的抵制。关键词:苏童 香椿树街 江南 话语霸权苏童是当代文学中难以绕开的一位作家。自1983年发表作品以来,他笔耕不缀,创作出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8期2020-09-06

  • 苏童《黄雀记》多重意象的生成及其隐喻义探析
    摘    要: 苏童《黄雀记》是一部寓言体小说,运用大量奇特的意象,彼此交错叠加,极具象征义。本文从黄雀、螳螂、蝉等意象入手,探寻苏童笔下多种意象的外在表征与内在隐义,思索苏童通过《黄雀记》意欲传达的关于人性的考量问题。关键词: 苏童    《黄雀记》    人生隐喻    生命轮回    人性考量作为先锋派小说代表,苏童偏爱悲剧,喜欢写小地方、小人物的故事,喜欢用奇特的意象。王安忆说:“苏童的小说里面总是有道具。”①这些象征性“道具”使作品着上苏童式味道

    文教资料 2020年13期2020-07-27

  • 2018 年苏童小说研究综述
    033)一、前言苏童(1963- ),原名童忠贵,江苏苏州人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 自从1983 年,在《青春》杂志第七期发表第一篇小说《第八个铜像》,苏童便开始步入文坛。 尤其在1989 年,苏童未至而立之年便写出了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 闻名遐迩的《妻妾成群》与“枫杨树系列”中的众多作品都是此时完成的。 时至今日,苏童35 年连绵不断的文学创作生涯为读者、学者带来了文学盛宴,同时也为学界带来了可供探讨的文学研究资料。 而仅仅20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年12期2020-01-17

  • 苏童小说的人性探索
    610068]苏童是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1983年投入小说创作以来,从先锋文学到新历史主义再到现实主义,他在突破和革新的同时也一次次打碎标签化的自我。苏童不断寻找新的艺术空间,小说的主题也不停地变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人性的探索。本文即从人性主题的角度,分析苏童小说中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考察苏童的审美选择及原因,进而评述苏童小说人性探索的得失。一、系列形象的书写苏童对人性的探索和反思有着充分的自觉,他在一次访谈时说:“从青年时代的创作到现在,我

    名作欣赏 2019年24期2019-07-12

  • 主持人的话
    王 尧 韩春燕苏童是位“早熟”的作家。这不仅指苏童在那样年轻的岁月就出手不凡,写出了我们至今仍然要提及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等作品;而且也确认了苏童的“早熟”并非昙花一现,他在一开始就达到的境界上持续飞翔。我们熟悉太多文学史上江郎才尽的故事,苏童是个例外。在近40年的文学进程中,60年代出生的苏童和他的同辈人余华、格非等,在群雄并起的80年代,便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在风生水起的文坛确立了不可忽略的意义。当我们今天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重

    当代作家评论 2018年4期2018-11-13

  • 苏童自称作品都是“改”出来的
    品。”近日,作家苏童在北京接受专访时如是说。在论及创作问题时,他提到,自己不太适合网络连载作品这写作方式,“我的作品都是‘改出来的,也不太關心时下的IP热,只想安心写作”。纵观苏童的作品,有不少是描写小人物、小地方,对细节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他表示,自己不太可能去尝试宏大题材的写作,并解释道:“我从来不好‘大,深入和准确,是我以小说切入社会的追求。”相对而言,苏童对近年来“崛起”的网络文学关注不是太多。他说,一些年轻作家会选择在网上连载作品,但自己不会,“

    文学教育 2017年11期2017-10-23

  • 名家V语
    的写作者毫无疑问苏童是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大师、巨匠,代表了短篇小说最高的程度。——格非苏童是一个安静的写作者,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平静的心情,平静的生活,他自稱是“老农”,像菜农一样种自己的地,把菜提到市场上去卖。——陈建功苏童的小说非常简单,能用简单的叙事去讲述一个生活中并不简单的事,没有太多的技巧,也没有微言大义,但读后却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让你品味。——陈思和

    文学少年(绘本版) 2017年4期2017-05-30

  • 苏童认为考试写作与文学创作是分开的
    庆一中举行,作家苏童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读和写不仅是横贯我的创作生活,其实几乎也是横贯每一个创作者,甚至是普通的文学爱好者的一生。”活动现场,苏童首先分享了自己少年时期第一次“读”与第一次“写”的故事。针对学生提问“应该先读还是先写?”苏童明确告诉同学们,应该先“读”,因为“读”是汲取营养,读好了才能写好,读通了才能写通。同时,读写永远是扣在一起的,读多了一定对写有帮助,然后写得多了再回头去充电,又对你读什么东西提出了一个更高的台阶,使自己更加精美。苏童

    文学教育 2017年1期2017-02-10

  • 苏童重新解读“乡土文学”
    苏童日前在南国书香节现场与读者交流,重新定义“乡土文学”。苏童说,他更愿意把“乡土文学”中的“乡”解读成作者的故乡,而非简单的乡村概念。苏童笑称,他从小在城市长大,并不是一个在农村长大、以农村为题材为主修的作家,但乡土是滋养一个作家最大的粮仓,作家在哪里出生,会用文字反哺哪里。苏童说,“乡”可以是乡村,这是一个依旧成立的命题,但如果要让这个词在作家作品中释放出更大的能量,那么要把这个字解读为“故乡”。在1988年出版的《1934年的逃亡》这部小说中,苏童

    文学教育 2016年10期2016-09-10

  • 苏童:我的写作发端于校园
    83年,20岁的苏童在《青春》杂志上发表了小说处女作《第八个是铜像》。将近三十年过去了,回忆起这件事来,苏童却仍然记忆犹新,他甚至记得自己专门跑到北太平庄附近的一个报亭,买到了这本对他来说意义重大的杂志,兴奋不已。这一年,苏童大三。“我那时候是文学狂热分子中最狂热的”苏童于1980年考入北师大中文系读书,1984年毕业,去了南京艺术学院工作,但他在毕业之后却很少回北师大。对此,苏童说自己主要是“近乡情更怯”,师大有他的成长记忆,也是他的写作发端之处。在这里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6年2期2016-04-22

  • 苏童:我的写作发端于校园
    话·DuiHua苏童:我的写作发端于校园文/实习生李亦然杨蓓蓓苏童,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万字,代表作包括《妻妾成群》《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红粉》《香椿树街的故事》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1991年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蜚声海内外。2009年,长篇小说《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1983年,20岁的苏童在《青春》杂志上发表了小说处女作《

    教育家 2016年1期2016-04-14

  • 苏童小说的死亡意识
    050018)苏童小说的死亡意识闫兰娜(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8)苏童的许多小说中充满了死亡的气息。苏童笔下的死亡不仅丧失了悲壮性、崇高性,还丧失了主动选择的自为感,死亡只是一种随意而偶然的动作。这类死亡中的主角都是一些小人物,苏童把这类人的死亡写得很平淡,对死亡作出仿真式地记录。在对死亡的描述中,苏童写得最细致、最凄婉的莫过于女性的死。在这些女性身上,苏童寄托了对现世仅有的留恋和美好的温情。对苏童笔下的死亡现象进行归纳,发现苏童笔下的死

    河北传媒研究 2016年5期2016-03-15

  •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两位大奖得主王蒙、苏童与《青春》大有渊源
    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五部作品最终获得大奖。《青春》杂志跟其中两位获奖者都有较深的源缘。《青春》文学杂志是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和南京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文学期刊,也是南京市唯一的全国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三十六年来,《青春》始终秉承“青年写、青年读,面向当代青年,为无名者铺路,培养文学新人,用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办刊宗旨,顺应了青年的愿望,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鼎盛时曾创65万册 (单月)佳绩。 当时与《萌芽》、《广州文艺》、《芳草》并称

    青春 2015年9期2015-09-17

  • 苏童散文的童年情结
    最纯洁的源泉。”苏童说过:“一个写作者一生的行囊中,最重的那一只也许装的就是他童年的记忆。”[1]本文着重从苏童散文的童年情结出发,来研究苏童散文的价值。一、孤独与忧郁苏童在孤独中体味人生。苏童在随笔《过去随谈》中说:“我从来不敢夸耀童年的幸福,事实上我的童年有点孤独,有点心事重重。”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苏童的童年是孤独的。的确,从他的散文《九岁的病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苏童九岁那年得了一场很严重的病,他不能吃带盐的食物,不能出去玩乐,而且每天都要喝极苦的汤药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4-13

  • 苏童小说创作综论
    30100)阅读苏童小说,总为其透溢出来的那股玲珑剔透、晶莹纯粹的情感意绪而着迷,我想这也是苏童小说之魅力所在。也正是这种文学品格让众多读者亲近了苏童小说,让读者在他们与苏童小说之间形成了平等的对话,他们在一起想象,一起回忆,一起打量这个世界的新与旧、红与黑、变与不变,一起体味这人世的潮湿、温情与沧桑,一起洞察人性自身的可悲、可怜与可怖……苏童无疑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那源源不绝的故事讲述中总是跳动着鲜活灵动的生活气息,尽管那气息中挟裹着浓烈的温润与潮湿,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2012-08-15

  • 三声冷笑
    交流活动中,作家苏童遇到一位女性读者,她表示非常喜欢苏童的作品,感觉苏童始终对女性保持关注。这让苏童哭笑不得。他解释说,自己写《妻妾成群》的由头并非关注女性,而是想完成自己心目中的古典小說,但主要人物是四个女人,所以才成了写女人的故事。他说:“有的人把我当做女性问题专家。一次,一个文学圈内的人到我邻居家做客,跟别人感叹我对女性真是太了解了。当时我太太正好在那里,听了这话,冷笑了三声。这就是跟我最亲密的异性对我的判断。虽然那三声冷笑让我很没面子,但也说明,生

    读者·校园版 2012年3期2012-05-14

  • 苏童文学年谱
    虎年的小年夜里,苏童出生。苏童,原名童忠贵,祖籍江苏扬中。老家住在苏州城北的一条名叫齐门外大街的小街上,这是一条很窄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街,从名字看叫齐门外大街,其实是一条小街巷。苏童家里有六口人,除了父母外,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我父母除了拥有四个孩子之外基本上一无所有。父亲在市里的一个机关上班,每天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去匆匆,母亲在附近的水泥厂当工人,她年轻时曾经美丽的脸到了中年以后经常浮肿着的,因为疲劳过度,也因为身患多种疾病。多年来父母亲靠八十

    东吴学术 2012年6期2012-04-01

  • 苏童小说中死亡的意义及原始动机探寻
    王丽芳 闫兰娜苏童是当代作家中的优秀者之一,他几乎成为了“先锋小说”的代名词,我们的视角无数次地凝聚于这位有“江南才子”之称的苏童身上。苏童小说中死亡的重复的出现,不断的提醒和提及是要说明什么样的价值或者说是什么意义呢?一、死亡的价值意义在苏童的小说文本中出现了无数的死亡问题的显现和探索的痕迹。关于苏童对死亡书写的偏好或者说无意识的表现。在苏童的随笔集《纸上的美女·回答王雪瑛的十四个问题》中虽然有简单的提及,但终于还是难于令人满意。苏童笔下的死亡主要有三个

    飞天 2011年16期2011-08-15

  • 苏童小说的诗性写作 ——江南世情小说雅俗系列研究之七*
    200433)苏童认为:“小说应该具备某种境界,或者是朴素空灵,或者是诡谲深奥,或者是人性意义上的,或者是哲学意义上的,它们无所谓高低,它们都支撑小说的灵魂。”[1]17在当代作家中,苏童小说的境界可谓是别具一格的,那就是诗性,而支撑着苏童小说的灵魂。在诗性难觅、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苏童诗性盎然的小说显然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凸显苏童写作的意义。从诗性入手,来解读苏童的小说创作,也许能真正走进苏童迷人的小说世界。一、诗性与雅俗何为诗性?这似乎是一个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期2011-02-20

  • 苏童:慢一拍再发言
    旸新作《河岸》是苏童唯一有着鲜明时代背景的长篇。这部被认为是苏童创作进入新阶段的作品,也可能是作家对现实发言的开始苏童终于完成了关于河流的小说。童年推窗见水的生活,喧嚣的码头,船民的怪癖以及河水的静谧,成为他新出版的小说《河岸》的蓝本。香椿街上的少年被位移到70年代的油坊镇,那个变异年代之下,少年被岸上的人驱逐,永久流放。荒诞的时代,与那个时代下被压抑的命运,以及历史中的悬案,以一种先锋意象的叙述,从一个少年的口中流出,也被悬置在岸边与河流的对峙之中。5月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19期2009-06-08

  • 苏童:我一直被误解
    还是再一次让作家苏童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由他的长篇小说《米》改编的电影《大鸿米店》近期在国内被当作“第一部分级影片”而大肆炒作。面对“是电影把蘇童送入大众视野的”这一评论,苏童终于在7月23日亮相,他有一种“作家”式的“不舒服”:“我是个一直被误解的人。”苏童把自己比作“菜农去市场上卖菜碰到了一个大老板”,他说,“可是这对于菜农的生活有什么改变吗?没有改变,菜农仍然种他的地,他的菜主要还是推到镇上,被默默无闻的人默默无闻地吃掉。一旦小说改成电影,它就完全是

    中国新闻周刊 2003年28期200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