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平
(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西 乐安 344300)
子宫肌瘤为女性生殖器常见良性肿瘤,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临床认为可能与肌层细胞突变、遗传、性激素水平异常等有关,患者常表现为经期延长、腹痛、腰酸等,对健康有严重不良影响[1]。临床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可有效清除肌瘤,但创伤大、费用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价值;药物治疗可获得一定效果,但不良作用多[2]。因此,寻找更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意义重大。中医学认为妇人以血为本,经、孕、产等易导致气血耗损,气血不畅则可导致瘀血产生,引发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痛经等疾病,正所谓“血实者宜决之”,活血化瘀是治疗各种血瘀症的重要手段[3]。基于此,本文通过活血化瘀方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分析此方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米非司酮治疗)与治疗组(活血化瘀方辨证治疗),各30 例。对照组年龄25~63 岁,平均年龄(35.59±6.55)岁;病程3~10 个月,平均(4.85±1.22)个月;中医辨证分型:气滞型13例、寒凝型9例、气虚型5 例、热阻型3 例。治疗组年龄25~63 岁,平均年龄(34.97±6.73)岁;病程3~10 个月,平均(4.68±1.31)个月;中医辨证分型:气滞型12例、气虚型7例、寒凝型6 例、热阻型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符合《实用妇产科学》[4]子宫肌瘤相关诊断标准者;(2)临床资料完整者;(3)良性肿瘤,未发生转移者;(4)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者;(2)对治疗药物过敏者;(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4)2 个月内有激素或功能疗效相似的药物应用史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片(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3)治疗,每次0.2 g,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活血化瘀方辨证治疗,主要治疗方案如下:(1)气滞型:赤芍20 g,枳壳20 g,红花20 g,川芎15 g,当归15 g,柴胡10 g,香附10 g,牛膝10 g,陈皮8 g。(2)气虚型:阿胶15 g,黄芪15 g,当归15 g,人参12 g,茜草12 g,红花12 g,当归尾10 g,益母草10 g,蒲黄10 g,炙甘草8 g。(3)寒凝型:赤芍15 g,干姜15 g,当归15 g,延胡索12 g,川芎12 g,蒲黄10 g,桂枝10 g,五灵脂10 g,吴茱萸6 g。(4)热阻型:茜草18 g,藕节18 g,地榆12 g,牡丹皮12 g,栀子12 g,大血藤15 g,生地黄15 g,血余炭15 g,益母草10 g。每日1 剂,水煎取汁500 mL,早晚温服250 mL,连续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效果治疗3 周后进行评估[5]:临床症状(腹部刺痛、月经不调等)完全消失,经B超检查显示子宫肌瘤完全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程度>50%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5%~50%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子宫肌瘤体积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性激素水平在治疗前及3周后的月经周期的2~3 d 前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液5 mL,离心处理后获取上清液,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卵泡生成素(Folliculogenic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激素(Progesterone,P)水平,仪器为UNICEL DXL 800 ACCESS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
1.4.3 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指标包括经期异常、下腹胀痛、乳房胀痛、肛门下坠4 个项目,使用4 级评分法进行评估,得分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6]。
1.4.4 不良反应记录患者皮肤瘙痒、低热、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E2、P 均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t值P值例数30 30 FSH/(U/L)治疗前19.31±5.14 18.87±5.37 0.324 0.746 LH/(U/L)治疗前17.59±3.47 17.42±3.50 0.188 0.850治疗后16.28±4.151)13.19±4.271)2.842 0.006治疗后14.88±2.751)12.17±2.601)3.922<0.001 E2/(pmol/L)治疗前247.18±34.16 244.88±34.60 0.259 0.796治疗后162.34±23.151)127.58±23.491)5.772<0.001 P/(nmol/L)治疗前2.88±0.34 2.76±0.29 1.470 0.146治疗后1.78±0.311 1.27±0.271 6.794<0.001))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经期异常、下腹胀痛、乳房胀痛、肛门下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t值P值例数30 30经期异常治疗前2.58±0.15 2.55±0.33 0.453 0.652治疗后0.73±0.211)0.55±0.161)3.734<0.001治疗后1.16±0.141)0.78±0.201)8.528<0.001下腹胀痛治疗前1.77±0.35 1.86±0.54 0.766 0.446治疗后0.75±0.161)0.43±0.101)9.289<0.001乳房胀痛治疗前1.60±0.33 1.71±0.25 1.455 0.151治疗后0.81±0.201)0.63±0.271)2.934 0.004肛门下坠治疗前1.81±0.54 1.76±0.44 0.393 0.69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为16.67%(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米非司酮为西药治疗子宫肌瘤常用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治疗期间不良作用较多,且停药后易复发,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7]。因此,临床急需不良作用少且效果佳的治疗方式。
随着中医标本兼治理念深入临床,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也逐渐受到重视。中医学认为子宫肌瘤患者体内气血瘀滞,与外邪、情志、内乱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脏腑功能紊乱,可导致气血失和,离经之血瘀积,不通则痛,因此治疗此病需要以改善气血为主。在《素问·调经论》中曾记载:“血气不和……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百病乃变化而生”,子宫肌瘤者血行瘀滞、气血不和,导致经脉受阻,治疗需保持血气顺畅,方可安和脏腑[8,9]。在本研究中,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有关,但治疗组痊愈者占46.67%(14/30),说明活血化瘀方辨证治疗效果可观。同时治疗组性激素水平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活血化瘀方中药物成分有助于改善患者激素水平及临床症状,从而增强治疗效果[10]。分析与以下原因有关:本次治疗中以活血化瘀为主,根据证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从而达到开郁行滞,消除病根的目的,并以“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基本原则对患者进行辨证加减治疗。血瘀包含寒凝型、气滞型、肾虚型以及气虚型等多种证型,将血瘀辨证与八纲辨证联合运用,在此基础上辅以温经、清热、理气等治疗,从而可获得更佳的效果。在活血化瘀基础上,气滞者需理气通络,气虚者需通络化瘀,寒凝者化瘀散寒,热阻者清热化瘀[11,12]。比如,药方中当归可活血补血、调经止痛,香附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现代研究[13,14]证明其还具有抗肿瘤作用,诸药合用,可达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破癥消瘕的功效,还具有一定抗肿瘤生成之效,调节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疾病康复。此外,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可知,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16.67%(5/30),说明活血化瘀方辨证治疗安全可靠[15]。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方辨证治疗对子宫肌瘤的效果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性激素水平,用药安全性高。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并未对患者远期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此为不足之处,后续需扩大样本量收集更多证型辨证治疗,探讨其应用价值。同时,在临床治疗中也需注意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在选择活血化瘀药材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瘀血程度及体质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