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基地调查分析 *

2024-04-24 13:48吕东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

吕东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2014 年,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布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从2015年起,新招收的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双重身份,其临床能力培养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毕业研究生可以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证、住院医师培训资格证、硕士学历证和硕士学位证,实现了我国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的重大突破[1]。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招收并完整培养5 届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标志着我国基本建立了“5+3”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孵化器,在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决定了临床医学专硕的培养与学位授予质量[2]。本研究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调查了23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中医专硕招生与培养、硬件建设等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 调研情况

1.1 基本情况调研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招收中医专硕的23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个,非直属附属医院20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0个,分布在广东省、海南省、重庆市等3 个行政省14 个地级市,以广州、深圳、佛山等广东省内地级市为主。

1.2 研究生招生情况2015 年—2019 年,23 个培训基地的中医专硕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导师队伍数量充足,导师与研究生数量维持在1∶1 左右。其中,第一、二附属医院等直属附属医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占全校中医专硕人数的一半多。见表1。

表1 2015年—201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硕培养基地导师与招生情况(人)

1.3 硬件建设情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均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建有图书馆、宿舍、教室等,并开展了师资培训,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学习、生活需要。见表2。

表2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硕培养基地建设情况

2 建设成果

2.1 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临床带教老师与研究生接触时间最长、对研究生成长的影响最大。他们不仅是研究生临床诊疗技术的示范者,也是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者,亦是确保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3]。调研发现,培训基地建立了规范的临床师资管理办法,严格临床带教师资的准入门槛,实行竞争上岗、动态考核,优胜劣汰;建立了师资绩效考核机制,临床教学的“量”和“质”,与个人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挂钩,也直接关系到科室和个人的绩效奖金。培训基地定期开展优秀临床教师评选,进行临床教学竞赛,表彰先进个人。加大资金投入,增加临床带教的津贴,提高了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与热情。

培训是建设一支高水平且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事业发展的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4]。调研发现,培训基地已经建立了常态化、规范化师资培训体系,实现了师资培训的全覆盖和全员持证上岗。培训基地邀请国内外名师进行专题讲座,现场示范教学查房和观摩教学,着力提升临床师资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化临床教学督导,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教学讲课实行全流程评价、全员评价,注重带教老师的基本素质、业务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的综合考查,促进临床医师教学意识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加快临床医师向临床教师的转变。

2.2 研究生临床轮训组织管理更加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和落实岗位职责是确保研究生培训质量的基础。调研发现,中医专硕已全部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一管理。培训基地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委员会、考核小组、临床教学督导小组等管理架构,院长担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组长,科室主任担任专科教学主任并负责落实培训细则,带教秘书负责科室培训学员日常管理与考核,建立了一支医院-科室-带教秘书-带教老师四级专职管理队伍。医院科教、人事、财务、后勤、教务等多部门协同,由科教部门统筹负责,配备专人管理,制订培训细则,负责研究生的培训考核等;财务处负责研究生培训津贴发放,后勤处负责研究生宿舍、饮食安排,形成了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组织管理体系[5]。

制度是工作规范化、常态化的保障。培训基地制定了覆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招收培养与考核的全环节,覆盖研究生、带教老师、管理队伍全员的管理制度。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制度》《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绩效考核办法》等,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充分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确保了培训质量。

2.3 研究生学习环境优良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承担着研究生的岗前培训、日常训练与学习、技能考核等多种功能,是各级医师提高临床能力的场所,也是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6]。调研发现,在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下,23 个培训基地均较快新建或扩建了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管理一流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其中近一半基地的技能培训中心面积超过1000 m2。培训中心既有内、外、妇、儿、急救等现代医学技能培训设备,又有四诊仪、多媒体针刺模型、推拿手法系统等中医技能培训模块。另外,培训中心配备专人管理,部分医院独立设置技能培训中心管理部门,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日常管理模式,实现了技能中心软硬件的双提升。

同时,培训基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在手术室配备闭路视频教学系统,或在示教室设立远程视频,或通过远程医学网络平台建立网络联盟医院等,实现了教学资源与国内高水平医院的共建共享,极大地丰富了研究生教学资源。医院提供的图书馆、电子期刊资源库、多媒体教室为研究生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2.4 研究生临床轮训质量高过程考核与评价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键环节,对于鉴定和保证培养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调研发现,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和要求,培训基地制定了严格的中医专硕培训计划,要求研究生不得随意调整轮转科室安排。培训基地建立了从进科考核、出科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再到结业考核的全周期考核体系,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还有医德医风、出勤情况、工作态度、人文关怀等,形成了全方位的考核方法,实现了培训与考核无缝衔接。并将研究生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的每一次发言等都纳入年度考核,利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电子管理系统,实现研究生培训全过程监控。将培训过程和考核结果纳入研究生档案管理,以保障培训质量。

部分培训基地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开展了研究生专项技能强化培训,如岗前培训、基础技能培训、急救能力培训、中医常用操作技能培训等,强化“三基”训练,突出研究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临床动手操作能力。近5 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专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均在99%以上。

3 存在的问题

3.1 研究生学习有待适应调研发现,12个培训基地的研究生表示学习压力较大。有调查研究[8]显示,临床医学专硕对自身压力的评价状况较为严重,33.07%的研究生认为压力很大,54.13%的研究生认为压力较大。在进行紧张的临床规范化培训的同时,研究生还要完成学位课程、学位论文、发表学术论文等工作,临床实践与科研学习有明显的冲突,论文、临床技能操作及生活成为临床医学专硕压力的主要来源[8]。

培训期间,研究生的助医补贴由培训基地自筹,因此各培训基地数量差别较大,也与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单位人”和“社会人”收入有较大差距。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的通科知识训练为24 个月,特别是协同培训基地招收的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主基地临床培训,导致与导师接触时间短、跟师学习机会少,导师落实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难度大且招收专硕的意愿不强。

3.2 研究生招生规模与基地培训容量不协调调研发现,直属附属医院因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先进、科研实力强劲、学习生活方便等优势,成为广大考生的首要选择,研究生招生人数超过学校招生总人数的60%。随着专硕招生规模的扩大,“单位人”和“社会人”的不断增加,基地的培训容量已饱和,招收人数与培训基地容量的矛盾在直属附属医院尤为突出[9]。

近几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遴选了两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也认定了一批培训基地。非直属附属医院的专硕招收规模越来越大,极大地缓解了高校与培训基地的压力。但我国区域发展不协调,医学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和大型医院一般分布在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以广东为例,培训基地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粤北、粤西等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目前仍无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区域内医学资源不平衡明显。

3.3 基地间的培训质量差异较大(1)临床带教师资不同。虽然国家对培训基地师资队伍的职称、工作年限做了统一要求,但对指导老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持证上岗的条件也不尽相同[10]。个别基地对教师的选拔不严、培训松散、带教随意,影响了培训的质量。(2)培训的过程考核和评价有较大差别。有的培训基地应用了客观公正性、考核全面性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克服了传统理论考试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保障了考核的质量[11]。部分基地的临床考核却流于形式,67.8%的专硕参加的出科考试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出科考试相同,53.0%的专硕在本学科临床工作期间不能独立值夜班,使研究生的临床轮训质量大打折扣[12]。

4 结语

与美国100 多年的成熟且较为系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相比较,我国的“5+3”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仍然处于探索阶段[13]。培训基地作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中医专硕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轮训33个月,培养时间最长,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专硕的临床能力的培养质量。因此,进一步推进医教协同改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显得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住院医师党支部的建立实践与思考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