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教,学生思想教育的金钥匙

2009-02-01 03:29杨碧波
师道·教研 2009年12期
关键词:谈话思想教育

杨碧波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思想教育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班风、校风的好坏。实践证明,用心教这把金钥匙可以撬开学生思想教育这扇大门,对营造良好班风、培养文明班集体,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关注身心——学生成长的基础

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面貌、智力状况、健康状况、生活经历、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生活环境等,有利于掌握班级总貌、特点及基本倾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教育。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家访,与学生家长建立互信互辅的合作关系,巧妙地做好家长的工作,多方沟通,唤起家长的责任感和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一致性教育。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一契机,深入学生,对他们充满热情,那么学生便会对他(她)产生心理认同,“亲其师,信其道”,教育也便成功了一半。

二、奉献爱心——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要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就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听讲状况、情绪表现、答题的正误和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

如有一位男同学,经常缺课、沉迷于网吧。经全面地了解情况后,我多次主动找他谈,通过家访,与家长配合教育,在长期耐心的教育和帮助下,该学生不再涉足网吧,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三、反思己心——学生成长的动力

古人说:“已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言、行、意都直接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为了完成育人的重任,教师要不断学习,以新的知识武装头脑。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教师的威信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来。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虽有规律可循,但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只有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思维,做到左思右想、三思而后行,才能找到打开每一把锁的钥匙,提高工作的成功率。

四、心有灵犀——学生成长的伴侣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学生沟通,交换意见,解决矛盾,离不开谈话,而谈话艺术直接关系到思想工作的成效。那么,如何掌握谈话的艺术和技巧,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谈话效果呢?这就强调心有灵犀——乐服“耐心丸”,巧施“信心汤”。

首先,在找学生谈话时,应事先设计好谈话的内容和方式。假如你的谈话内容空洞无物、满口说教,那么讲再多的话,也收不到好的效果。在谈话时,教师要谈出心里话——只有自己先谈出心里话,给学生一种贴心,信任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谈出心里话。只有在感情相通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接受老师所讲的道理和忠告。

其次,选择好谈话的时机和场合。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切不可强迫学生谈话。谈话时应注意“三要”: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谈话氛围,语言朴实、诚恳;要把握谈心的合理程序,如谈心的理由、达到的目的;要掌握谈心对象的特点和爱好,用委婉的语言,循循善诱,深入学生的心,使学生易于接受,使之有所知、所感、所说,入心入脑。

五、培养自信心——表扬时多滴“爱心露”

真诚的表扬能激发起学生积极、奋发与欢乐的激情,使学生更加自强、自信、自爱。

教育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喜欢教师的表扬和赞美。但表扬必须恰到好处,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及时对学生的努力和长处进行表扬。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目的明确,适度恰当的表扬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潜能。但如果滥用表扬或表扬不当,往往会事与愿违,因为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虚荣的心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六、激励自尊心——批评要切正脉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在一生中难免会犯错误,特别是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历程,不成熟使他们容易犯错误。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尊心在不断增强,他们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当我们发现学生犯错误时,避免说教式的批评教育方式,运用恰当的语言、时机和环境,因人因事,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批评。

总之,教师只有勤于工作,精于研究,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讲究艺术,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争取进步。

责任编辑李淳

猜你喜欢
谈话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