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09-02-01 03:29江秀枝
师道·教研 2009年12期
关键词:表现性周长评价

江秀枝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重视过程性、体验性、非学业成就评价。在教育教学领域,它区别于传统试题测试注重结果的评价,是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的一种过程性评价。在数学教学中引进表现性评价有助于激励学生知识的实践与运用,体验学习过程的成功与乐趣,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意志品质。然而,表现性评价费时费力,容易出现检测信度、效度低,评价不客观等问题,因此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

一、创设任务是前提

设计表现性任务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自己的评价目的。在评价目的确定后,教师应确定评价的内容。例如,《什么是周长》这一课,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描一描书本上的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量一量自己或同桌的腰围和头围;量一量一片树叶的周长。学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完成这个任务,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什么是周长”,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良好的情感态度。这个任务的设计,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探究,学会对操作方法、测量工具的选择,更深入地认识周长的概念及其应用,从而使教学更加和谐有效。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设计任务时不能太繁难。

二、任务分析是基础

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与创新能力、安排控制能力、结果呈现能力等的过程评价。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任务,分析任务,计划任务,有利于学生对任务整体把握、有序推进、科学实践。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背景、生活经历不丰富,教师应在任务制定后和实施前,给予学生具体、细致的指导分析,为学生顺利实施任务作铺垫。如教学《什么是周长》这一课,下达了上述的任务后,还需向学生做些指导和说明:如描物体的周长时应注意“一周”的意义,量物体的周长需要哪些工具,与同伴合作时应怎么分工等等。

三、跟踪实践是关键

表现性评价主要的评价标准来源于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的反应。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实践进程,捕捉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真实表现。教师不能仅仅关注活动的结果,而要结果与过程并重,充分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思维、方法与情感,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水平作出较真实的评价。如一个组织形式、一个操作技巧、一个实践结论,都应该成为老师评价学生的依据。教师观察得越细致,能透过一些现象看到内在本质的东西,对学生的评价就越有说服力。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去测量树干、大厅柱子的周长。我给予指导和跟踪实践,最后才让他们把测量方法、过程、结果与感受以数学日记的形式上交,并分项进行评价,而不是像改计算题一样只给一个简单的分数就一锤定音。

四、评价标准是保证

立足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结果三个方面对学生予以评价。教师实施表现性评价时,要确定较为科学的评价标准,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反馈性、真实有效性等功效,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了解自己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正误,合作意识的强弱,从而发现不足,修正错误,产生新的学习动力。

数学表现性评价实质是一种数学学习的评价方式。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表现性评价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思想、激励教师上进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方式,它体现了评价内容、主体和方法的多元化,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方式。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表现性评价的功能,能较好地评价学生在数学创新能力、数学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表现性周长评价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巧算周长
周长小诊所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