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想观念,实现高职院校科学管理

2009-12-04 07:50刘艳阳黄婉秀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思维定式科学管理高职院校

刘艳阳 黄婉秀

摘要:高职院校只有从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采用多角度、多层次、宽领域的形式,才能逐步完善管理者对学校管理的全面认识;只有把学校管理放到重要位置,才能促使管理者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建立高职院校科学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思维定式;高职院校;科学管理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规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笔者在活动中发现,思想不解放、思维不开放是抑制高职院校科学管理的重要原因。下面笔者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施高职院校科学管理略抒己见。

一、高职院校转变思想观念的重要意义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近十年内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后成立的。在名称更改之后,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实质性的现实转变。在办学思想上,要实施以下三个转变:一是办学模式由中专向高职院校转变,二是由原来的“半职业教育”向真正的职业教育转变,三是由单学历教育向学历证和资格技能证“双证”制教育转变。如果不能快速实现这三个转变,就会导致“名不符实”的结果,进而抑制高职院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三个转变,就要首先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也是顺利实现高职院校科学管理的思想先导。

二、高职院校形成思维定式的主要原因

1.知识经验造成的迁移作用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策略和技能。知识经验的不足常常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原因,但如果过分谈经验,就会严重影响管理创新的发展,制约新机制、新理论的产生。管理者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倾向,这种思维是在平时生活习惯中形成的,也就是一种习惯反应,从实质上说是对某种以往经验的保守。管理上的思维定式就是由以往经验生发出来的一个“经验的套子”,这个“套子”极其顽固地捆绑着管理者的思维,进而影响着管理工作。

2.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

今天的管理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大多属于间接知识,是在前人积累的知识基础上的吸取。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管理知识代代传承、积累而构成了庞大的管理知识体系,并外现为一套完整的社会生活规范及一套衡量事物好坏的标准,或真、善、美,或假、丑、恶。这些心理规范上的某些定律,就是一种由思维定式产生的传统管理模式,反映在高校管理上,就是限制了管理者对高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思路的选择。

三、思维定式对高职院校管理效果的负面影响

高职院校管理的重点是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力和物力资源管理,关键环节是学校现状分析研究、机构编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整合、学校发展近远期目标等。要管理好一所高职院校,就要使上述环节达到整体上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最终体现为高职院校管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但是,思维定式却对整个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完美构思起着破坏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体制机制守旧

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成立的机构、颁布的各项制度尽管每年都有变动,但从本质上来看,基本上都是学校早期发展的产物,发展了几十年,仍没有从根本上解脱出来,还是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运作。各种机构的设置、各项制度的颁布因为受到制定者本人知识、经验、社会阅历的限制,仍是围绕制定者的个人名利来考虑,并最终为上层建筑服务,而没有真正结合现阶段国家政策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顾全大局,以人为本,进行换位思考,满足各种人群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机构设置和制度颁布。

2.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组织、人事部门仍然局限于解决内部矛盾,顺应“人情网”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真正做到按需设岗。尽管人事部门在制定人才引进方案上下了很大工夫,完善了制度,充实了内容,规范了形式,但在操作上还是落入俗套。近年来,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师资培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社会上仍然流行“有个高学历不及有个高官戚”“有个好成绩不如有个好关系”“知识多不如金钱多”“能力强不如后台强”等这样一些说法。在这种“缔结关系”的牵连下,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举步维艰,有时不得不流于形式。一届又一届领导在用人方法上的这种思维定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

3.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课程整合、培养模式等方面,仍然忽视素质教育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至今都未能从计划招生、计划分配时代解放出来,仍然忽视素质教育,仍然注重生源的数量而忽视生源的质量,仍然倾向于专业的增设而忽视课程的整合。在培养模式上,绝大多数教师因驾驭不了课堂而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严重不足,片面注重对学生做事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做人的培养,使学生在就业、择业上缩手缩脚。

4.产学研结合重形式、轻实质,更忽视实践

为迎接各级评估,一些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方案做得很完美,但执行力度不够,公正性更是令人怀疑。院级、市级、省级课题甚至国家级课题几乎都是个人关系的融合,这严重打压了那些善于科研、长于钻研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得部分高智商人才不得不转到个人与企业合作的轨道上来,这些现象对高职院校产学研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

5.在财力分配上因循守旧,仍侧重于学校的日常事务管理,忽视学校的宏观调控与发展

许多高职院校全年的支出多在办公经费、各项维修、人员开支等方面,而忽视了教师的进修培训、外出考察和学校基础办学设施的增加、改建、扩建等,更没有预留资金用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高职院校实现思想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要实现管理科学化,转变思想观念是关键。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上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1.党政领导实现观念转变是关键

党政领导要解决好“如何实现转变”的问题,当好掌门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立足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准确把握高职院校的办学思想和方向,解决好定位、规格、层次、服务等问题,全面总结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和良好传统,认真研究学校的规模、质量、效益、品牌和特色等问题,解决好困扰学校发展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处理好集体发展和群众待遇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展多种有效的学习活动,积极推进学校的各项改革事业,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2.行政队伍实现观念转变是动力

行政队伍要解决好“如何实现转变”的问题。行政队伍是观念转变工作的具体实践者,行政干部既要带头做观念转变的执行者,又要做好教育、发动群众的工作,成为推进观念转变的引领者。为此,行政干部绝对不能只当领导的传声筒和活动的指挥官,把观念转变教育当成一次普通的政治学习,而要善于组织好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广大群众真正学有所获,还要善于对部门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带领群众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不断改革的意识,并固化阶段性的改革成果,使学校的工作一步步推进,得到持续发展。

3.广大群众实现观念转变是保证

教职工要解决好“如何实现转变”的问题,当好主人翁。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突出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主题,营造思想观念转变的氛围,逐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推动其观念转变;要通过向教职工展示学校的发展成就、面临的发展形势、既定的改革目标,帮助教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把为学校建设作贡献的决心和谋求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正确结合起来,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诚然,提高高职院校管理水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学校要达到高职院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就需要多方面下工夫,就必须在有指导、有内容、有方法、有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高职院校只有从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采用多角度、多层次、宽领域的形式,才能逐步完善管理者对学校管理的全面认识;只有把学校管理放到重要位置,才能促使管理者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建立高职院校科学管理的新模式。

责编:一木

猜你喜欢
思维定式科学管理高职院校
科学管理幼兔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创奇迹 流翔高钙显神威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三学生解生物选择题时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溯源创新文,纯朴立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