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2009-12-04 07:50周祖鹏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效果

周祖鹏

摘要: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新的科学评价方法。生命周期评价通常是用于对产品的评价,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也同样是适用的。所以,高校将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运用到课程教学评价中,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就业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教学;生命周期评价;教学效果

生命周期评价的思想萌芽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了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和欧洲“生命周期评价开发促进会”的大力推动下,生命周期评价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产品的生命周期指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1990年,“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把生命周期评价定义为:“是一种对产品、生产工艺以及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进行评估的客观过程。”同时指出,它是通过对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环境废物排放进行辨识和量化来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评估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寻找改善环境影响的机会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机会。这种评估贯穿于产品、工艺和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提取与加工,产品制造、运输以及销售,产品的使用、再利用和维护,废物循环和最终废物弃置。笔者认为,生命周期评价通常都是用于对产品的评价,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也同样是适用的。

一、课程生命周期的组成

课程生命周期是从“课程开始前调查分析”到“课程结束后调查分析”的整个过程,包括“课程开始前调查分析”“课程进行过程”“课程考核”“课程结束后调查分析”等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人们比较重视“课程进行过程”和“课程考核”,而容易忽视“课程开始前调查分析”和“课程结束后调查分析”。但是,这两个过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省略掉任何一个过程都有可能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例如省略掉“课程开始前调查分析”过程就无法获取学生的背景资料,无法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状况,更无法知道学生对课程的期望点。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其效果必然受影响。同样,教师省略掉“课程结束后调查分析”过程也会严重影响后面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是十分必要的,能够通过调查分析知道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更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生命周期各个过程包含的内容

1.课程开始前调查分析

这个过程的内容主要是对选修了该门课程的学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生源地调查、学生性别比例调查、学生年龄结构调查、学生已修课程情况调查、学生专业背景调查、学生学习习惯调查、学生课程期望点调查以及学生学习兴趣调查等。采用的调查方式可以是要求学生选课后填写调查表,也可以是直接从学籍信息数据库中获取资料。需要了解其他信息时,教师可在开课后要求学生填写调查表。这个环节在大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被重视,而且相应的教务系统也没有对这个环节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高校的教务系统应该增加学生选课前信息调查栏目,以便更好地获得学生相关信息,提高教学针对性。

2.课程进行过程

这个过程是人们都熟悉的,主要包括教师讲授课程、布置课后作业、辅导课后学习等环节。高校教务系统对这些环节的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其监督机制也比较完善,是课程生命周期中最成熟的一个过程。虽然是最成熟的过程,但是其中一些细微的过程还是需要进一步改善,例如:教师授课方式的多样化体系建立、作业情况分析和作业讲解体系的完善、教师与学生沟通体制的建立等。在高校里,有的学生对于多媒体教学方式比较认同和喜欢,而有的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多媒体教室都应该增加一块黑板,让黑板这种传统的教学工具和多媒体教学工具并存。教师可以根据讲授课程的内容灵活地在两者之间选择。另外,教师如何在不增加批改量的情况下提高学生作业质量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每一次作业批改后都应该选出最优秀的学生作业让其他学生学习,还可以鼓励学生成立互助小组,在课后互相帮助和讨论,让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

3.课程考核

这个过程也是大家都熟悉的,不仅包括课程结束后的考试,而且包括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环节。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主要通过开、闭卷考试以及写论文等方式完成。所以,如何增加新的考核方式,通过考核促进教学效果,仍然是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总体来说,高校要增加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力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课程结束后调查分析

这个过程是传统课程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主要包括学生课程结束后的跟踪调查、课程对学生工作影响的调查、课程对学生找工作影响的调查、课程对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影响的调查等。所以,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力,而且其效果不是显性的,这也是大部分高校不愿意做这项工作的原因。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高校抓好这项工作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第一手材料,掌握社会对学生需求的发展方向。这样,学校就可以对有益于学生就业和工作的相关知识和课程加大建设力度,并适当增加课时,购置相应的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学需求。

三、课程生命周期评价对课程教学的意义

1.课程生命周期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人们以往对课程教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课程进行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下了很大工夫,可是教学效果改善得并不明显。因为它忽视了“课程开始前调查分析”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不知道学生的基础如何,也不知道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儿,更不了解学生的其他情况,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很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可能因为学生不感兴趣或无法接受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影响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但是,通过课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教师就可以在上课前了解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进行个性辅导。总之,教师重视这个过程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师生关系,避免很多因不了解引起的误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2.课程生命周期评价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客观性的作用

以往,学校对教师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学生考试成绩上,只关心“课程考核”这个环节,对于“课程结束后调查分析”环节关注很少。然而,实践证明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很难通过一份试卷在短时间内考查出来。因此,学校应该把对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落实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而不是单一的考试成绩。这样,课程的后续跟踪调查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高校应该根据“课程结束后调查分析”的结果修订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因此,高校建立科学和客观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可以让学生“学有所用”,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过去,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产品评价方法,更多地用于产品的经济性、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评价,很少用于教学研究中。课程教学也有它的生命周期,所以高校将生命周期评价运用到课程教学评价中,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对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就业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建新.面向产品的环境管理工具:产品生命周期评价[J].环境科学,1999,(1).

[2]于桂荣,马秀珍.一种教学效果的评估方法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1).

[3]廖明潮,刘文,阮灵.高校实验课教学质量动态评价方法初探[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1,(2).

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