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和改革研究

2009-12-04 07:50聂守丰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创新改革

聂守丰

摘要:目前,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作为高职数学课教师,要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数学;创新;改革

高职数学是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符合社会生产、生活和服务实践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高职教育的这些特点,高职数学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淡化理论、注重应用、联系实际、深化概念、重视创新和提高素质”的特色。教师只有把握住高职数学课与其他类型层次教育中数学课的区别,才能准确把握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搞好高职数学教学改革。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高职数学教学基本上是本科数学教学的“压缩版”,教学内容多为定义、公式、定理、性质、计算的堆积和罗列,体系单一,方法呆板。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低。加之数学课时少,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深奥的数学定理难以理解,从而没有学习兴趣。这些最终导致学生对数学课望而生畏,甚至放弃学习数学。

1.教师方面

高职数学教师工作量大,无暇进行改革创新。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各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致使教师的教学工作量陡增。高职数学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很少有时间学习职业教育和数学教育的理论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更谈不上研究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了。

数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缺少整合。高职数学教师几乎都是数学专业出身,他们虽然有着较丰富的数学研究经验和扎实的数学功底,但当他们进行高职数学教学时,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往往不能用相应专业的理论、方法或事实作为数学教育的背景或实例,他们只是从数学专业的角度讲授数学,而各专业课程只是在需要数学的地方才引用一些公式。这样,学生学习的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处于分离状态,两种课程不能进行整合,即便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很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专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学生方面

高职院校大量扩招致使生源质量下降。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整体数学基础差,这是他们学好高等数学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生源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高职生的生源构成主要以中职(包含中专、技校)生和普高生为主。这两类学生在已学知识内容和能力学习上有明显的区别,造成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给高等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

心理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造成高职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因是社会对高职生存在一定的偏见,这给高职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内因是高职生大多都有自卑感,他们认为在高职院校学习“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学生的这种心态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且这将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在高职教育中,教师往往降低教学难度,但这却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1.改革课程内容,构建新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淡化理论、注重应用、联系实际、深化概念、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目前,高职数学还没有成熟的、统一的课程体系,许多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基本上是本科数学教育的一种浅化、精简和压缩,在基础部分针对专业需要作了一定的调整,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高职数学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编排应以“注重基础训练、简化理论推导、突出数学技术应用”为宗旨,既要体现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知识的连贯性、易懂性,又要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应以够用为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结合,同时也要给教学留有充分余地,便于教师按不同对象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在内容的叙述上,教师要深入浅出、简明扼要,同时又不失数学辩证、清晰、简约、深刻的思维风格,注重基本概念的几何解释、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使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在例题和习题选择上,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与大量的几何、经济和物理方面的案例相结合,从而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从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来看,他们不必对数学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清清楚楚,而要熟练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用于复杂的理论推导和公式证明,而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案例教学。例如,讲函数和曲线形态时,可以不作严格的数学证明,只给出几何图形,作出几何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就行。这样可以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来让学生反复练习使用这些公式,解决具体问题,这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另外,教师用学生已经或将要接触的与专业有联系的实例讲概念,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高职数学是一个内容复杂的学科,而问题往往是学习数学的敲门砖:很多基本概念都是由实际问题引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总结问题→再发现新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庞大的知识体系和艰涩的基础理论细分为一个个小问题,便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定积分概念时,教师先提出曲边梯形求面积的问题,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难点、研究问题的实质,从而得出分割、替代、求和、取极限的解决方法,进而对问题进行拓展。采用同样的思维方法,学生可以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变速运动求路程、变力做功、水压力等问题,进一步理解定积分的实质,从而得出定积分的概念,学会它的应用。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揭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将知识发展到结论的导出过程与数学思维活动统一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4.引进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而数学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一种重要工具,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会使用数学工具的重要性。鉴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数学软件的日臻完善,为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尝试利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用数学软件进行基本分析与代数运算、作图。例如:引进数学软件计算积分、求导数、解微分方程,利用数学软件绘制空间曲面、演示傅立叶级数的生成等数学实验。这种直观的数学实验演示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感觉,缩短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考评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职数学教学不同于本科教学的“精讲多练”,高职数学教学更注重“精讲多思”。在学习高职数学时,学生的“思”很重要,他们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独到的观点等都应大力提倡并给予鼓励。因此,高职数学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可采用单人测试(笔试、口试、小论文、数学实验、课堂提问、作业)和分组测试(分组合作完成小课题、建立小数学模型)等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超任.高职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2]黄光清.高职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职业教育研究,2005,(3).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创新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改革创新(二)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