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综述

2009-12-04 07:50李玲玲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动机

李玲玲

摘要:自我调节学习是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自我调节学习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特征、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型、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自我调节学习的评价、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自我调节学习;学习策略;学习动机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是由齐默尔曼首先提出的,是指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上从元认知、动机和行为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制订的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其中三个重要成分。”自齐默尔曼在1989年出版《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业成就: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后,国内外涌现出了大量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成果。自我调节学习是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也是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 。笔者通过综合有关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的主要问题来探讨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的发展方向。

一、自我调节学习者的特征

自我调节学习者无论是从元认知、动机上,还是从行为上,都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个自我激发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够自觉地运用一些策略以达到其理想的学业结果。与不能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学生相比,自我调节学习者具有以下特征:能够熟练使用注意、转换、组织、精确化与提取信息等认知策略;能够计划、控制心理过程使之指向个人目标的完成;具有适宜的动机水平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能使自身适应学习任务及特定学习情境的要求;能够合理地分配时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在环境允许的限度内以最大的努力参与学业任务、班级氛围的控制与调节;能够使用一些策略以避开外部和内部的干扰,保证在完成学业任务时保持他们的注意、努力与动机。

二、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型

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大量理论模型试图解释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解释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其中最为完善的理论是平瑞克(pintrich)的模型。平瑞克以社会认知观点为基础,分析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子过程并将它们分类。这一模型将自我调节学习划分为计划、自我监控、控制、反应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自我调节活动又分别有四个领域:认知、动机、行为和环境。平瑞克的模型详尽地分析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各种认知、动机、行为与环境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理论框架。

三、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

根据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我们可以了解影响人们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心理因素主要是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首先,学习目标在自我调节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学习目标可划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不同的目标在自我调节学习中有不同的作用。在学习任务的选择上,掌握目标促使学习者选择那些有助于提高自己能力的任务,而成绩目标则促使学习者选择那些不一定能学到新知识,但更能证明自己能力的任务。在策略的使用上,掌握目标促使学习者更多地使用学习策略,尤其精细加工、组织和认知调控等深加工策略,而成绩目标则促使学习者使用复述等简单策略。

其次,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在整个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中起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他们在某些方面自我效能感越强,就越可能在这一方面产生自我调节学习;二是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努力程度,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较好的坚持性,加强自我监控,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学习目标。

最后,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对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角度来看,学习策略中最常用的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所采用的编码、保持、检索、提取等信息加工的操作方法。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四种策略:选择信息的策略、信息编码策略、深加工贮存策略、检索应用策略。

四、自我调节学习的评价

如何对自我调节学习及其过程进行测量是自我调节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测量工具分为两类:一是将自我调节学习作为一种态度进行测量,这种观点将自我调节学习描述为学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品质与态度,可以预测学生未来的行为;二是将自我调节学习作为一种活动进行测量,这种观点更为注重对学生在进行自我调节学习时收集信息状态与过程的测量。

将自我调节学习作为一种态度进行测量,其工具主要有自陈问卷、结构访谈和教师评判三种。目前自陈问卷的测量方法仍是测量自我调节学习所使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其中最常使用的问卷有学习与研究策略问卷、学习动机策略问卷、自我调节学习的成分问卷。对自我调节学习进行结构访谈时运用最广泛的是评估策略类型结构访谈量表。教师评判是指教师通过日常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的品质作出评价。

将自我调节学习作为一种活动进行测量,其工具主要有出声思考、在作业中查找错误、痕迹法、任务执行等。出声思考要求学生报告其思维加工及执行任务时所使用的认知策略。在作业中查找错误的方法通常用来评价阅读理解领域的自我观察过程。痕迹法是以学生完成作业时的认知过程的标志为基础的。任务执行是以观察判断学生在执行任务时的行为为基础的,这种方法通常辅以访谈方式。

五、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

自我调节学习的指导策略包括直接的策略指导、示范、策略练习、自我监控、适当的社会支持及自我反应。直接的策略指导是指向学生介绍一些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加工与调节学习的策略,讲解如何使用这些策略以及它们所适用的条件及其优缺点。示范是指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及其他榜样计划、控制执行、分配认知资源等过程掌握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策略练习开始应该有教师的指导,而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并从教师那里获得策略有效性的反馈。自我监控是指导策略的重要成分,因为学生如果要掌握学习策略,他们就必须学会监督策略的使用,一旦这些策略不起作用时就能够及时调整。学生在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时从老师以及同学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格雷厄姆等人指出,必须一步步地撤走社会支持或脚手架,使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够从初级阶段的调节策略发展到更加完善的自我调节形式。另外,所有的这些系统在自我反应练习中都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种练习中,学生要独立地学习到技能与策略,对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其社会物理环境作一些适应性改变以创建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

自我调节学习教学本质在过去3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强调外显的策略教学,而现在更强调自我反应练习与脚手架指导,即更多地强调元认知的发展,也就是对自身反应过程的意识与控制;另一方面,自我调节学习干预领域有将特殊任务的策略教学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的趋势。

Ley和Young提出了指导那些不善于自我调节学习的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的原则:首先,帮助学生创建舒适的学习环境;其次,组织一些使用认知与元认知策略的活动;再次,给学生提供自我监控的机会;最后,为学生提供连续的评价信息,并给予他们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

六、自我调节学习未来研究的方向

自我调节学习研究领域以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应集中于以下六个方面:完善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并与其他有关概念进行区分;形成更为完整的模型,以融合影响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各种因素;完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即一方面运用更为复杂的研究设计,另一方面使用和开发研究的方法与工具,使研究者能够将自我调节学习作为一种动态、持续的过程来研究,以克服仅仅使用自陈测验作为评价手段的局限性;研究个体发展对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研究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研究不同课程、不同领域自我调节学习的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张林,周国韬.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5).

[2]刘邦祥,姜大源.影响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J],职业技术教育,2003,(1). 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学习动机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策略剖析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