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美育疗法

2010-04-07 08:10胡党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美育心理健康心理

胡党生

(长沙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5)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美育疗法

胡党生*

(长沙广播电视大学,湖南长沙 410005)

承受巨大压力的中小学教师有相当多的人存在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职业态度、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社会适应等方面,其成因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和家长过高的期望、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管理改革,以及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所致。怎么解决心理问题?笔者的观点是发挥美育的育美、育德和超越功能,掌握调适心理方法,教师对自我进行美育教育,达到陶冶情操、优化性格、完善自我的目的,从而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美育疗法

有数据表明,超过50%的中小学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存在心理疾病的还没有确切统计,如此庞大的队伍的突出问题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与关注。在强调继续教育的21世纪,教师参加的各种学科培训,占去了教师的寒暑假与双休日,却没有让教师接受美育教育。我作为其中一分子不得不发出强烈呼吁:谁来关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谁来给中小学教师以美育教育?负有主要责任的当然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但作为中小学教师个体无论从珍重宝贵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还是从更好地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等等方面,都必须重视身体健康,调适失衡心理,所谓“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是很多的,而美育在其中的促进作用却不可忽视。我的观点是要充分发挥美育功能,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培养与保持。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及成因

(一)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种类型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来看,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职业态度、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社会适应等方面。

在职业态度方面表现为:职业倦怠和情绪衰竭,即不热爱本职工作和对教学缺乏热情;生理-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及伴随的躯体不适;缺乏爱心和耐心;人格解体,对学生和教学缺乏情感反应,个人成就感降低。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表现为:工作压力大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认为自己无能;由于人际关系网络较小,所获得的情感支持不能满足,压力无法宣泄,又不能听取他人意见,甚至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在自我意识和人格特征方面表现为: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高,教师一时甚至一生都无法满足而承受压力;教师自我期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失衡心理。

在社会适应方面表现为:在理想的社会地位、工资收入及工作性质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是,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二)主要原因

一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带来的心理问题。教师职业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职业,它的服务对象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活生生的人,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学生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看法偏颇,性格怪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难管教,因此使得教师工作更为困难和艰巨。

二是由社会与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的心理问题。当今社会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望,教育行政部门的考核与媒体舆论的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社会期待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教师的自我期望,使得教师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同时,望子成龙的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几近苛刻,升学率几乎成为衡量教师价值的唯一指标,这也使得教师不堪重负,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初三高三段的教师等。据绍兴市所做的教师心理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教师有心理问题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教师。

三是由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教育管理改革带来的心理问题。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在承担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各种考试等等,身心负担极大。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潮流又要迎合家长确保升学率的需求,而这两者往往不能统一,使得教师心理矛盾冲突加剧,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导致了教师多种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是由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带来的心理问题。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个性、人格具有丰富性与多样性。人与人存在个体差异是客观的不可回避的现实,而教师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个体的人格特质差异性势必给有些教师带来心理疾病。如有的教师过于自卑,不善与人交往,个性刻板,不善调节等等,使得他们在同样的外部压力下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中小学教师应该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健康的定义

人的健康怎么界定?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如下的权威定义: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易发炎;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皮肤有弹性。其中有四条为心理健康的内容,可见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之一。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境发挥到最佳状态。目前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既为学生把脉,又给自己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认知判断能力。

1、悦纳自我,承认差异。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也不容易。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也很需要勇气。

2、认知事物,客观准确。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职业,关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与幸福感。

4、稳定心境,乐观进取。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健全人格培养也将产生间接影响。

5、控制情绪,冷静处事。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人际,合作共事。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适应环境,展现才能。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三、发挥美育功能,培养和促进健康心理

以心理知识培养健康心理固然重要,但难免枯燥单调,我们能否可以尝试用美育教育去调适失衡心态,形成、培养和保持健康心理呢?我认为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效果看,都是具有可行性的。

(一)美育功能在教师身上如何体现

众所周知,知识的教化是易于见效的,情感的陶冶是长期渐进的。“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且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种是完全不由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得到启发,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用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懂得并运用美育的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同时用美育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完善。因为,“美育始终关注的是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人的自我完善、自我优化”。教师的全部工作犹如诗人,是从人(学生)和人的社会生活身上寻找美,认识美,集中美,表现美。“只有热爱美,才能被美热爱。只有热爱光明,才能被光明吸引。只有热爱真理,才能被真理拥抱。”着眼于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美育,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教师既要认知形式美育,也要懂得实质美育,更要由形式美育走向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充分发挥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

第一,发挥美育的育美功能。美育的这种直接功能(审美观及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等)与狭义美育(“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或形式美育相关。教师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席勒语),从而进入审美王国。

第二,发挥美育的育德功能。美育的这种间接功能是一种附带功能,或者说是一种潜在功能,是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的作用,具体讲,就是美育的育德、促智、健体功能等。蔡元培先生在20世纪初就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教师就是要在长期自我美育教育中,达到提高道德修养,提升教学水平,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第三,发挥美育的超越功能。除了确立审美观,发展审美、创美能力,促进德智体诸育等外,教师对自我美育教育最终要超越现实生活而形成人生意趣和理想境界追求,即超越荣辱得失,把工作当职业,把职业当事业,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美育对教师心理健康有何作用

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这表现在:教师努力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教育活动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教育活动中介形式,比如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课程内容呈现的审美追求,一直到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等等;努力发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对象美,并且努力促进学生以自己和自己的活动为审美对象,让学生的成长作为他们自身成长的动力;科学美也是教育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美的形式之一。不同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美的成分。科学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的智慧之美及其表现的伟大的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发掘并展示科学美不仅是美育的需要,而且对各科教学本身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调适失衡心态,培养健康心理的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

第一,利用美育陶冶自我情操。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由“厌教”向“乐教”的转变,既改变了失衡的心态,又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第二,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素质教育的理念,而且要求综合素质与能力,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喜闻乐见,容易接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教师在审美教育中满足了自己审美的精神需求,从而实现了人的自我愉悦,自我享受,促进了个体和谐地全面地发展,造就与优化了人的人格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的自我优化与自我完善。因此借助美育克服倦怠心理,教师才会成为热烈的爱着学生和教书育人工作的人。

第三,提高思维辨别能力。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积累,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辨别能力。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表达,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美育“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到完美之域”。

第四,成为复合型双师型人才。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社会的期望与时代的要求促使我们教师必须向复合型双师型人才方向努力。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而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因为“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一种现代的完整的教育,没有接受过审美熏陶的人不可能成为现代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事实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教师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懂得美、鉴赏美、创造美,自己必须是博学多才之士,爱美造美之人。

(三)教师自我减压调适心理有哪些方法

1、换位思考。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2、忘记过去。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因为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

3、顺其自然。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4、淡化功利。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科学合理确定奋斗目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学会理智。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6、改变环境。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象、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7、欣赏音乐。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当烦恼来袭时不妨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亚里斯多德认为“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教育、净化、精神享受,也就是紧张劳动后的安静和休息。”

8、倾诉释放。在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时,应主动向他人或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依靠外在力量摆脱心理困惑,解除心理危机。

9、自主激励。你所承担的任务或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是最重要的。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的。因此,千万不要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对抗,而是尽力保持平静的心情。

10、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1]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3):51 -54

[2]林慧莲.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国论文之家,n132.com.

Abstract:Under great pressure in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ve a lot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mainly are teacher's professional attitud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self- awareness,social adaptation,etc.,the causes was the high expectations of society and parents,the promo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reform,as well as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How to solve psychological problems?The author's point of view is the harmony solution.Adjust the methods,cultivate character,character optimization,the purpose of self- perfection,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sychological problems;aesthetic treatments

The Reason for Psychological Problem and Solution of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Teacher

HU Dang-sheng

G635.12

A

1009-5152(2010)04-0090-04

2010-09-15

胡党生(1960- ),男,长沙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副教授,湖南省美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湖湘名胜楹联艺术中心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猜你喜欢
美育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心理感受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