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决明方配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2011-02-28 09:52郭立芳陈国会白海燕王凤丽袁国栋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阳上亢钩藤原发性

郭立芳 陈国会 白海燕 王凤丽 袁国栋

(河北省中医院科教处,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西药降压药虽能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但由于其副作用大,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使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以致中断治疗。所以,积极探索高血压病治疗的新途径,是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2007-07—2009-07,我们运用钩藤决明方配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30例,并与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门诊22例,住院3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 例;年龄33~65岁,平均(57.12 ±12.14)岁;病程2~13年,平均(5.03±1.67)年;收缩压(21.75±1.376)kPa,舒张压(13.117 ±0.992)kPa。对照组 30 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1~65岁,平均(58.09±11.16)岁;病程1 ~10 年,平均(4.95 ±1.71)年;收缩压(21.65 ±1.479)kPa,舒张压(13.035 ± 0.922)kPa。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本》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即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二者有一项经核实后即可确诊。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阴虚阳亢证标准。

1.2.2 纳入标准 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分级诊断标准、危险度分层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患者;年龄在18~65岁之间,并获得知情同意书者。

1.2.3 排除标准 ①各种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伴有中重度糖尿病者;年龄<18周岁、>65周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试验药物过敏者;③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④符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并发脑中风、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⑤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规定用药及改善生活方式、无法判定疗效的患者,影响安全性标准者;⑥有严重的慢性胃肠道疾病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10 mg,口服,每日1次。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钩藤决明方。药物组成:钩藤(后下)、牛膝各15 g,石决明(先煎)20 g,枸杞子、生地黄、杜仲、夏枯草、阿胶(烊化)、天门冬、茯神各10 g。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服。1.3.3 疗程 2组均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2]及血压变化情况。

1.5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的标准拟订。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显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值≥70%。有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值≥30%;无效: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减少,n值<30%[2]。参照中医临床症状积分[3]并结合临床实践自拟如下。眩晕:自觉头晕目眩,无自身及景物之旋转或晃动感,或单纯头部昏沉而不影响活动,计3分;自觉头晕并有自身旋转或晃动感,但不影响生活;或单纯头昏而影响活动,但能坚持工作,计6分;自觉头晕并有自身或景物旋转感,头身不敢转动,或单纯头昏、心烦意乱,难以坚持工作,计9分。头痛:轻度头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计3分;疼痛较明显,尚能耐受,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计6分,重度头痛,影响工作和生活,计9分;头昏胀:头目昏沉不清,偶尔出现,计3分,头昏且胀较重,时有缓解,计6分,整日头昏且胀伴有心烦,影响工作及生活,计9分。腰膝痠软:微觉腰膝痠软乏力,计3分,持续腰膝痠软,劳作加重,计6分,腰膝痠软如折,休息不止,不欲行走,计9分,面红目赤:自觉面色稍红、白睛不红,计3分,面色潮红、白睛稍有充血,计6分,满面明显潮红,白睛明显充血,计9分。急躁易怒:心情稍有烦躁,但不影响工作及生活,计3分,心情经常烦躁,但尚能控制,不影响工作,计6分,心情经常烦躁,但尚能控制,不影响工作,计9分。

1.6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 11.5统计处理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显效9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30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 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2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症状 治疗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眩晕 6.75 ±2.05 3.61 ±1.27*△ 6.73 ±2.07 4.94 ±1.61*头痛 6.10 ±2.93 3.21 ±0.18*△ 6.16 ±2.59 3.44 ±0.22*头昏胀 6.17±2.46 4.12±0.95*△ 6.22±2.37 5.31±0.45*腰膝痠软 5.48 ±2.21 4.92 ±1.29* 5.49 ±2.41 5.02 ±1.18*面红目赤 4.31 ±0.27 3.97 ±0.44* 4.23 ±0.19 4.01 ±0.65急躁易怒 7.01±1.97 3.31±1.27*△ 7.23±1.89 3.43±1.19*

由表1可见,除对照组面红目赤积分无明显改善外,2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头昏胀、腰膝痠软、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头昏胀和急躁易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能较好改善患者眩晕、头痛、头昏胀及急躁易怒等临床症状。

2.3 2组血压变化比较 见表2。

表2 2组血压变化比较kPa,±s

表2 2组血压变化比较kPa,±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治疗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收缩压 21.75 ±1.38 16.36 ±0.86*△ 21.65 ±1.48 19.27 ±1.22*舒张压 13.12 ±0.99 10.47 ±0.87*△ 13.03 ±0.92 11.02 ±0.97*

由表2可见,2组治疗后血压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疾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4]。多见于40岁以上,男女均较为多见。目前西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而产生,如血压自身调节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血管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以及肥胖、酗酒、低钾、低镁等众多因素。常规西药降压药虽能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但由于药物的各种副作用又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致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以至中断治疗。

中医学将原发性高血压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风[5]等范畴,其中以眩晕论述最多。肝阳上亢证大略与“肝风”、“风阳”、“肝气”、“肝火”、“内虚暗风”、“阳化内风”、“肝阳上亢”、“肝阳化风”、“风阳上扰”等证名相对应。如《内经》中有“阴虚而阳盛”,“肝气上从”,《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型是其主要临床证型。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等。血循脉管“环周不息”,在气的推动下以动态运动方式而存在。血属阴,气属阳,气血的调和是阴阳平衡的体现,气血动态平衡的运动形式又是现代医学“血压”概念的体现。气血行循常道、阴平阳秘能保证人体脏腑组织的煦濡之需达到血流供求平衡,维持正常血压。若气血盈亏,升降失常,阴阳偏盛、偏衰,则血流供求失衡表现出异常的血压变化。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主要由于肾阴不能滋养于肝,或肝阴不足,阴不维阳,则肝阳偏旺而上亢,故因虚致病是肝阳上亢的主要病机。肝阳上亢证见头痛头胀,或眩晕,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腰膝痠软等,提示其本质在于肝肾阴虚,立法当以平肝熄风、清肝热的同时,需重视滋补肝肾,养血润燥。钩藤决明方是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方中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二药均为治肝阳上亢眩晕之要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共为君药;杜仲、枸杞子补益肝肾,养阴生津,阿胶补血,兼滋阴润燥,共奏滋补肝肾、养血润燥之功,为臣药。夏枯草清肝泻火,散郁结,生地黄、天门冬清热凉血,川牛膝补肝肾,活血通络,引头部血液下行,减轻脑充血,配合应用使肝经之热不致偏亢,茯神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均为佐药。合而用之,共成平肝熄风、清热凉血、补益肝肾之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碱和异钩藤碱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因此可能对防治高血压血管重塑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原发性高血压进展的关键环节[6]。石决明、夏枯草、桑寄生、牛膝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还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心脑血流量等作用[7]。

本研究结果表明,钩藤决明方能有效缓解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眩晕、头痛、腰膝痠软、头昏胀及急躁易怒等临床症状及临床总疗效,能较好控制血压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该研究方法简便易行,临床用药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3] 金益强.中医肝脏象现代研究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1.

[4] 王永清.补肾平肝法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6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3(11):77-78.

[5]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4.

[6] 李运伦.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相关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4(1):53-58.

[7] 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0,1(2):113-115.

猜你喜欢
阳上亢钩藤原发性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不同产地钩藤的药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温度烘干的影响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华钩藤研究综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肝阳上亢与肝阳化风证大鼠模型脾淋巴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HPLC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