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会知识在按摩传承中的意义

2011-04-09 10:58王海龙
河北中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言传意会迈克尔

王海龙

(北京按摩医院按摩二科,北京 100035)

1 按摩传承中的问题

近年来,经络的实质性实验研究、神经定位分析、按摩穴位与部位的局部解剖、手法作用力、频率、角度的计量及现代影像学的测量等研究使中医按摩在精确性与客观化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对按摩手法的深透性、患者整体状况的观察与把握,疾病的洞察和辨证思路的形成、治疗方法与时机的确定及医患沟通的技巧等属于按摩内在的、灵魂性的东西却难以用客观主义的方法进行研究。笔者认识到,在按摩这个知识体系中,除可客观量化的知识外,还存在着另外尚难以言表却至关重要的部分知识,漠视和否认这部分知识的存在,按摩学就无法全面的继承并实现其现代化。科学发展观指明,对于传统的继承,最重要的是采取与其自身规律相一致的认识方法。如果在认识论上存在滞后与缺陷,那么按摩乃至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将受到基础性的制约。

2 意会知识理论

著名科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告诉我们,每一个知识体系除了拥有那些可以用文字、数据、图表来表达的所谓言传知识外,在每一个作为实践者的个体中都存在着一些与之身心相融,不可分离,难以言传或无法言传的知识,包括直觉、洞察力、灵感、顿悟和情感等,这就是意会知识。言传知识具有客观明晰、普遍确认的特点,在认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意会知识是主观的、自然的和直接的一类知识,是与认识主体完全融合,无法分离的,包含着知识体系中的体感性、内隐性和深度思维等更为复杂的内涵,是整个知识的基础和背景。任何一个现实的知识体系,都是言传与意会的连续统一体[1]。迈克尔·波兰尼对于言传知识与意会知识的分类为我们从认识论层面上理解传统医学的知识性质提供了哲学上的依据。通过分析其对客观主义知识论的批判及其所强调的知识个人性与意会性等观点,我们可以在全面理解按摩学知识架构的基础上,探寻科学的发展方向。

3 意会知识在按摩传承中的意义

从知识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从细小的手法变化,中医按摩的意会性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医的整体观和取象比类的研究方法使按摩医师在对疾病的部分上升为整体的认知过程中有了更多的灵感、直觉、顿悟和融会贯通。如触诊中的洞察与直觉,操作中的“意、气、力”相合,医患沟通和肢体接触中对病情的把握与身心慰籍等都属意会知识的范畴。这些按摩所特有的东西涉及文化、技巧及心理等知识,复杂而动态连续,无法用有限的、静态的量化方式表达。但正是这些被定义为经验和特殊能力的知识在治疗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也是最需要继承和发扬的。意会知识是内隐的、默会的,但并不说明意会知识就是虚无缥渺、神秘莫测的。它是长期实践的结晶,是真实的体现在按摩医师的非语言行为和身体化活动中,是可以被觉察和感知的[2]。基于这一科学的认识论,我们在按摩传承中应注重精确性与意会性的辩证统一。明示(将意会知识转化为言传知识)和内化(用言传知识扩展意会知识)是所有知识体系螺旋上升的关键步骤。按摩的传承同样离不开这一过程。在注重基础知识和现代研究的同时,我们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意会知识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应建立在人与人直接对话和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上,从而充分体现中医特有的人文性、内在性和整体性,具体包括:强化实践教学,提倡较高知识层面上的“师带徒”,松散开放的工作空间和非正式的病例讨论,以“隐喻”和“类比”为方法的意会显性化表达,“非直线式”的医师配置和具有中医特色的科研体系等[3]。

自古医者就追求“知,情,意”相合,在按摩传承中若没有意会知识,完全标准化、数据化,将是风干了灵性的按摩,承认其存在,分析其特质,保持按摩学特有的知识架构和思维方式,对实现按摩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M].许泽民,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54.

[2]迈克尔·波兰尼.科学信仰与社会[M].王靖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7-119.

[3]张福学.知识管理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98-106.

猜你喜欢
言传意会迈克尔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论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浅析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名人读意林
波兰尼意会哲学的庄子思想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