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我家”教学案例——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2011-07-14 07:49李建梅
文教资料 2011年30期
关键词:课件家庭教学

李建梅

(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1111)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主体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尽可能地拓宽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首先每次学习小组运作前,都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做到“积极动脑,人人参与,共同探讨”,从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转变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做到权力下放,让每组推荐的组长合理分配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现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我知我家”这一教学案例片段说明。

一、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由于学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长没本事,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让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对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

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了解家的涵义,家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和家庭结构类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对“家”的认识。(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学会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家。

二、课前准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按每组中好、中、差共存的标准分组、编号,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六人,并选好组长,分好工。

2.通知学生每人带一张全家合影,组长课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汇报课代表。

3.教师制定小组展示评分标准。(1)答案正确;(2分)(2)声音响亮,表达清晰;(1分)(3)面向听众,仪态自然。(1分)(4)能与其他小组互动,并适时点评其他补充的内容。 (1分)

4.课代表课前在黑板上板书评分标准,画好小组积分格。

5.准备好音乐传爱心活动中爱心或花朵。

6.准备好导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三、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快速抢答。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答问让学生对本框知识有初步了解,形成建构新知的认知、心理储备。自主学习时间为五分钟,不会合作的组本环节时间肯定不够用,限定时间既能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又能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问题如:

(1)家庭是(%%)关系、(%%)关系、(%%)关系结合成的(%%)生活组织。(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些不同的情形?(3)现在的家庭结构主要有哪几种?(4)家庭主要承担哪几项功能?(5)为什么我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课件展示)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音乐《我想有个家》,课件展示三毛流浪图片,老师提问:三毛最渴望什么?本环节目的是引起学生共鸣,引发学生对家的认识,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

3.各抒己见,解读心声。家的“遐想”,老师出示水果图片(课件展示),让学生用一种水果来描述对“家”的感觉?先在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后选一代表上讲台展示发言。如果学生不明其意,老师可示范,如: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课件展示),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家的涵义,实现教学目标。

4.相互交流,我说我家。家的“认识”,请学生在组内相互展示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小组交流后选一代表上台展示。介绍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成员、职业、爱好、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家庭结构的类型等。课件展示介绍内容,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和家庭结构类型,实现教学目标。

5.认真倾听,谈谈感受。家的“情结”,由学生分角色表演以下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的一段对话,由小组推荐表演者。课件展示以下对话内容:

儿子对父亲吼:“混账!你为什么生下我?”

父亲:“我不晓得。”

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

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师问:通过刚才这一简短的对话,你们觉得这对父子关系如何?

生答:……

师问: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们会不会选择对方?

生答:……

师问:那我们应怎样看待与父母的关系?

生答:……

通过一小品表演及师生一问一答,学生懂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实现教学目标。

6.音乐冥想,回顾总结。播放轻音乐《高山流水》,让学生伴着音乐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本堂课上学的新知识,然后画思维导图,目的是让学生个性化表达新知、建构新知。先每人在纸上画,后由小组推荐一个优秀的在黑板上画,与此同时,老师用课件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树(见上图),最后由画得好的组对着思维导图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择了适合主题的音乐,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对家的感悟,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分角色模拟体验,让学生入境感受,自主悟出了新知,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各个环节的运用,充分满足了学生心理的需要。也符合本节课主题的需要,整个课堂充满欢乐,学生乐于分享体验。展示交流时,每组选出的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汇报,不但汇报讲解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回答了其他同学提出的各种疑问,答不出来由其他组员补充,否则扣分,每个环节都跟分数挂钩,以分数刺激他们,使得普通的课堂成了竞赛场,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集体荣誉感也更强了,真可谓一举多得。因为时间的关系,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至少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课堂上经常会出现非常激烈的争论场面,那真是令人兴奋的时刻。

[1]孙建德著.谈小组合作互动探究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中国科技教育,2008,(4).

[2]陈艳红著.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2010.

[3]史红艳著.浅谈合作学习理论.园丁论坛,2009,(1).

猜你喜欢
课件家庭教学
家庭“煮”夫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