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思考

2011-09-06 09:16刘慧颖
活力 2011年10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辅导员心理健康

刘慧颖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家庭结构的影响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 Elman)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1条标准中第一条就是具有适度的安全感。完整的家庭结构,家庭的和谐美满、子女间的相互关爱都会给予孩子安全感,而那些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的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使他们没有安全感,进而形成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这类学生在生活中性格呆板、忧郁、孤僻、伤感、自卑,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

2.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贫困生在经济上比较窘迫,而家庭经济水平是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人际关系因素

中学时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和纯洁,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学则不同,都说大学是半个社会,因此期间必然免不了带有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处事不顺,往往会造成学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心态,心理压力日趋增加。

(三)情感因素

感情上的需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多数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个体生理发展已经接近完成,而心理尚未成熟,往往会产生“要求他人尊重与尊重他人”,“渴望被爱和害怕受到伤害”。“融入集体和保持自我”等矛盾。

(四)就业因素

当今,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无奈,这种现状在大学生心里形成一股挥之不去的阴霾。f临近毕业的学生因为处处碰壁而心灰意冷,除了要承受来自求职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

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但真正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是21世纪之后的事。尤其是教育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对于指导各高校开展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未能落到实处,主要表现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方法不当。

四、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思考

目前,许多高校往往把辅导员定位在“政治辅导员”和“生活辅导员”,部分辅导员也是这样定位自己并据此开展日常工作。但是,要想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仅凭单一的思想教育和简单的管理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校应该把辅导员定位为“心理辅导员”,并根据这个角色定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建工作团队,提高工作效率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是日常事务的管理者,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是学生就业的引导者,其工作内容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使得部分辅导员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以,创建一支有能力、负责任的学生工作团队来协助自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极为重要。而且,辅导员只有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观瞻全局,才有可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对策。辅导员可以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帮助下,创建二级(院系)心理辅导站。并在每个教学班选拔一名心理安全委员。二级心理辅导站干部和心理委员皆由学生来担任,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施以援手。体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法。

(二)拓宽宣传渠道,普及心理知识

除了定期开设心理讲座,辅导员还应该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心理知识。通过学校的宣传橱窗、宣传板;利用院报、系刊转载心理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校网站、论坛,院系网站、班级博客、QQ群,只要是学生喜闻乐见方式,都可以作为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的渠道。

(三)关注重点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刚刚入学的新生、家庭贫困的学生、临近毕业的学生,还有谈恋爱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容易敏感的学生,都应该成为辅导员重点关注的对象。辅导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时刻留意上述学生的心理状况。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的现实大背景之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我们身边显得尤为重要。他们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准确地进行角色定位。秉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辅导员心理健康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