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医学院校“EGP+ESP”教学模式研究

2012-03-19 08:51王丽群闫秀静
卫生软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英语课程基础

杨 琳, 王丽群, 闫秀静

(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国际医学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已经成为各类医学学术会议中一种必要的交流工具[1]。这种新形式对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多年以来,包括医学院校在内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处于基础英语一统天下的格局,对不同类型的学校缺乏科学的分类指导[2]。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医学生虽然掌握了英语基础语言知识,但是在特定的医学学术交流中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因此,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在向网络化和多元化的方向迈进的同时,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提高应变能力,加强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培养具有“基础语言技能+医学专业英语知识”的个性化应用型人才。

2 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采用的是“EGP+ESP”的教学模式,即先开设两个学年的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础英语或公共英语课程,而后开设 ESP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即专门用途英语,常被称为专业英语,具体到医学院校中ESP就是指医学英语。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过渡到医学英语阶段, 从应试性学习目标过渡到应用性学习目标的 “基础到专业”的规律,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重视EGP而轻视ESP的问题,影响了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在当前的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EGP和ESP大多被设置成两门独立的课程,基础英语通常是作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开设的,而医学英语大多是在高年级开设的考察课或选修课,两门课程分别进行,缺乏必要的衔接。《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3]。”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应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前者侧重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和语言知识,而后者的重点是英语医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在实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两者是一个系统和连贯的过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扩展, 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4]。

2.2 学时分配不合理

由于学生需要面对英语过级、就业以及考研等压力的影响,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所占的比重差别很大。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的教学时数比超过了 4:1 ,这种情况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对医学英语学习的需要, 直接影响了医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限制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5]。

2.3 ESP教学方法滞后

就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而言,基础英语要比医学英语早的多。多媒体网络教学、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基础英语课堂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而医学英语的教学却在延续老一套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翻译法教学,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少有机会参与到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中。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交际能力低下。

3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持,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向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6]。在目前医学专业英语课程、课时普遍较少,课程设置单一的情况下,培养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有效途径。

3.1 建立自主式学习模式

医学专业英语学习有内容量大、专业性强、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对于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大学阶段两年基础英语的学习,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摒弃被动的学习方式及依赖思想,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关键作用[7]。网络自主模式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促进英语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弥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学时不足和专业划分不够细致的问题。这种语言学习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海量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使大学英语学习模式转型为终身学习。

3.2 优化课程设置

ESP 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需求[8]。同其他专业的ESP相比,医学英语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一直以来多数医学院校都没有明确的医学英语专业划分,所有专业的学生用的都是同一本教材,学的都是相同的医学英语课程,针对性不强。究其原因是由于医学院校招生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短缺。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网络学习可以为医学专业英语的进一步细化提供有利的支持。临床,护理,影像,检验等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得到更多的具有自己专业特点的医学英语知识。这种自主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医学专业学生的需要,既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将来工作和科研的需要。

3.3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应注意其新颖性和多样化,要探索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9]。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和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优化教学资源。如: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英语讨论、角色扮演、背景知识介绍及医学英语论文摘要写作等,帮助学生更自主地将学到的英语知识运用于真实的交流之中。

3.4 培养师资队伍

开设专业英语课程需要培养一支特别的外语教师队伍。他们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2]。培养合格的医学英语教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网络自主学习可以暂时弥补师资的欠缺。在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教师是指导者、设计者和管理者,他们的工作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因此,医学院校可以采取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合作完成网络平台建设和网络课程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英语教学。基础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在语言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相互协商、相互帮助。

3.5 构建动态的评估体系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终结性评估是一种单一的静态的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足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英语水平。2003年杨惠中教授指出:“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科学的测试工具,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反映教学中的长处和短处,为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服务[10]。”科学的评估方式应该包括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定体系,多媒体网络环境为构建动态的多元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提供了操作平台。多元化的评价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动态的评价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和平时测试多次不同角度的测试来实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EGP与ESP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基础英语和医学英语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对传统的以基本语言技能为中心的英语课程设置模式的改革,具有实用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于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要求。

[1]杨 琳,闫秀静,王丽群.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医学英语教学[J].医学综述,2009,15(6):957-958.

[2]蔡基刚.试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和精神[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8-22.

[3]郑素平,罗志娟.浅谈医学英语的教与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15(3):76-78.

[4]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5]尤永超.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7,(1):23-24.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7]石 猛.大学ESP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5):253-305.

[8]罗 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76-80.

[9]王丽群,闫秀静,杨 琳.以ESP为中心的医学院校英语课程改革之课程设计[J].医学与社会,2009,(7):72-73.

[10]杨惠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十五年回顾[J].外国语,2003,(3):21-29.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英语课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