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12-08-14 12:03倪栋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品管圈护士病人

倪栋梅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便提高护理质量[1]。我院自2010年1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健康教育质量改进工作中,收到满意效果。现将具体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分别对活动开展前半年(2010年1~6月)80例病人及活动开展后(2010年7~12月)100例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将活动开展前病人设为对照组,活动开展后病人设为试验组,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培训 2010年1月起对全体护理人员分批培训“品管圈”相关知识,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全员和个别相结合,即全体护理人员的全员培训和对圈长、护士长和骨干护士个别培训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施前培训和实施中指导相结合,同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考试,对圈长、护士长和骨干护士实施应用能力考核来评价培训效果[2]。

1.2.2 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课题 首先成立“品管圈”组织,成员由护理部成员和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组成,确立以“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为探讨课题,选出负责全院健康教育质控的护士长为“圈长”。

1.2.3 组织讨论,找出传统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品管圈”成员共同参与,各抒自见,设定目标,搜集数据后进行因果关联分析,找出以下主要原因:首先护士对健康教育重视不足,容易引起宣教流于形式。其次,普遍存在护理人员不足现象,造成了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较弱。再就是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着因个人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差异而致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并且不便于护士长检查督导。

1.2.4 针对原因,制定相应对策 “品管圈”组织成员运用循证护理的手段,经过充分的讨论,一致认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是现阶段比较适合的工作方法。健康教育路径是满足病人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依据标准健康教育计划为某类疾病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图或表格[3],把健康教育内容制度化、标准化、具体化,护士只需按照路径要求的内容和时间进行宣教,避免了护士行为的随意性。

1.2.5 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 (1)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明细。为保证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特异性,使之成为指导护士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各专科在充分了解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指导,编写各专科病人健康教育资料,统一上交护理部,护理部负责组织“品管圈”成员对其内容进行审定,并将健康教育内容编制成表格式健康教育路径表。(2)组织培训。对护理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以健康教育路径为重点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使护士更好、更快地掌握路径内容及宣教方法。除了注重路径内容学习以外,还同时关注护士的沟通能力。(3)具体实施。责任护士向病人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并悬挂于病人床尾,向病人解释其主要内容及作用,取得病人配合。责任护士每天按照路径表要求,有计划、分期分段地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适时评价,不断完善,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护士长每天查房时通过询问病人或观察病人的行为,了解病人对健康教育路径的掌握程度,同时提问责任护士,了解路径实施的进度。每月健康教育质量检查时,护理部抽问病人,及时发现问题,同时每月1次随机发放调查表,掌握病人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一旦发现有下降,必须分析原因,制定管理对策,使护理质量得到更好地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两组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对比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1。

2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病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情绪、遵医行为、主动咨询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质量对比 例(%)

表1显示,“品管圈”活动后,试验组病人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在管理活动中,要重视人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本[3,4]。“品管圈”活动是全员参与的团队活动,可把科学管理和人性管理结合在一起,让员工自觉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组织成员对护理健康教育中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自己制定改进措施,使她们有被尊重、被认可、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同时,通过定期讨论,提高了大家的组织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和个体自信心。

3.2 护士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品管圈”活动充分体现了其具有教育性及自主性的特点。开展此项活动后,为了使护理健康教育质量达到预期目标,护士自觉参与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使得自身专业知识牢固、疾病相关知识丰富、教育方法应用得当,以确保取得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注重同医师沟通与协调。既保持医护教育的一致性,又避免了护理健康教育与医师告知内容重叠[6]。同时,根据个体差异,适时、适量、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制定的路径表根据病情需要增减内容,教育内容具体,教育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使病人尽快达到最佳护理效果,节约医疗成本,护士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

3.3 规范临床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品管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科学性、持续性的活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每2周“圈长”组织“品管圈”活动小组就健康教育质量问题讨论1次,启发成员发言,尊重不同意见,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7],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管理手段,促进全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开展健康教育,使护理服务落到实处,减少了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医护、护护、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避免医疗差错和纠纷,提高了护理满意度[8]。

品管圈小组亦称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品管圈工作方法即是通过PDCA循环去进行选题,定期组织会议及其他活动,圈内成员主动提出、讨论及尝试解决与改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有效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提高全员参与管理意识及质量持续改进,大大提高了护理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效果。

[1]中国护理改革现实/中华护理学会.整体护理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3.

[2]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4(22):1103 -1104.

[3]李 萍,赖红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11(36):11.

[4]林菊英,金 乔主编.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71-1972.

[5]杨 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2004,4(4):44 -45.

[6]王 巍,董 艳.临床路径表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病人健康教育效果的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9):11.

[7]蒋冬梅主编.医院护理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3.

[8]李 梅.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25.

猜你喜欢
品管圈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病人膏育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