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腐败亟待标本兼治
——兼谈查处“王茜事件”的启示

2012-09-13 02:47朱妙宽
唯实 2012年10期
关键词:王茜吏治干部人事

朱妙宽

(中共兴化市委学校,江苏兴化 225700)

吏治腐败亟待标本兼治
——兼谈查处“王茜事件”的启示

朱妙宽

(中共兴化市委学校,江苏兴化 225700)

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王茜事件”是吏治腐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对“王茜事件”的查处,证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对吏治腐败必须标本兼治。作为治标措施,必须进行任人唯亲和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治本之策,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化科学化的干部人事制度。要通过对吏治腐败和各种腐败现象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让我们的党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党,让我们的政府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让我们的干部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社会公仆。

吏治腐败;专项治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于2009年曾经强调指出:“吏治腐败是危害最烈的腐败,也是干部群众最为痛恨的腐败。用人上的歪风邪气刹不住,党在人民群众中就得不到支持,党的执政地位就要受到危害。”[1]近几年来,我国治理吏治腐败同整个反腐败斗争一样,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2010年4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公安局长、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等成为官场十大高危岗位。[2]县委书记、组织部长位居十大高危岗位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其主要原因不言而喻,就是由于他们掌握着干部任免去留大权,其中有些人利用职权大搞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根据中央要求和现实情况,我们必须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对吏治腐败进行标本兼治。

一、查处“王茜事件”的两点启示

据报道,2012年4月发生在湖南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湘潭拟任90后女副局长”事件已经查清,相关人员已经受到处理。事件中的拟任副局长王茜系湖南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王达武之女,1991年10月出生,2010年10月,被违规聘用为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发改局重点项目办工作人员;2011年10月被违规登记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同年11月调到湘潭市岳塘区发改局工作。2012年4月,湘潭市岳塘区委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研究决定其为区发改局副局长拟任人选并公示。[3]

“王茜事件”是吏治腐败的一个典型案例。从“王茜事件”的查处,我们可以得到两点启示:其一是要充分认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我们看到,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十分必要、富有成效的。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王茜会被直接任命为副局长。而有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就能让群众有知情权、监督权,帮助党委和组织部门把关,减少任人唯亲的腐败现象。其二是要充分认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尽管现在有了干部任前公示制度,王茜之父仍然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不足21岁的女儿推上领导岗位,王茜之类的干部子女仍然能够顺利通过公示之前的一道道程序,成为拟任领导干部并予以公示;如果不是因为王茜是“90后”,让人们感到事情过于离奇,她仍然可以顺利当上副局长,即使群众提意见也可以置之不理,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仍然可以形同虚设。由此可见,在我国吏治腐败现象是何等严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何等紧迫又何等艰巨!

二、吏治腐败的两种突出表现

干部任用中的腐败现象不是个别的、偶然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对立、同样的利益,一般说来,也应当在一切地方产生同样的风俗习惯。”[4]因此,一切有同样的权力、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利益的领导干部,都有可能发生同样的腐败行为。在干部人事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腐败现象,一是任人唯亲,二是买官卖官。

首先是任人唯亲。冯军旗,这位挂职县长助理的在读博士生,在题为《中县干部》的博士论文中,反映了他挂职的那个有代表性的农业县的“政治家族”现象。这个位于中原腹地的农业县只是中国2000多个县中普通的一个,人口80余万,副科级及以上干部却有1000多人。在这个每800人便会产生一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的县里,他根据一个家族“出干部”的多少,统计出了21个副科级及以上超过5人的政治“大家族”和140个副科级及以上2-5人的政治“小家族”。真正让冯军旗震惊的并非金钱构筑的关系网,而是一张由血缘与姻缘构筑的政治家族网。在这个庞大的“政治家族”网络中,一些秘而不宣的潜规则变得清晰可见。比如,官位有“世袭”,凡是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子女,至少拥有一个副科级以上职务,正科级亦不鲜见;政治家族之间并不割裂,往往以联姻或者拜干亲的方式不断扩大,“几乎找不到一个孤立的家族”。更普遍的规则是干部子弟的“不落空”现象。[5]据此测算,在这个有代表性的县里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属于“政治家族”网络的干部约占干部总数的50%。像“中县”这种“政治家族”网络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只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大致说来,这种“政治家族”网络中的干部可能占干部总数的20%-50%左右。

其次是买官卖官。有些官员不惜花巨资去跑官、买官、保官、升官。官帽待价而沽,官员量“财”录用,如今此类新闻总给人“旧闻”之感。云南省前省长李嘉廷突击提拔102名副厅级干部,获利750多万元;海南省工商系统的买官卖官案,涉及全省8个县市的工商局长;河南省卢氏县80%的党政部门的正职官员都向县委书记杜保乾行过贿;吉林省靖宇县几乎所有的科级以上干部,都给县委书记李铁成上过贡……卖官买官闹剧愈演愈烈,绥化市马德案又创新纪录,此案涉及领导干部260多人,该市下辖10个县市的处级以上干部有50%卷入,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党政一把手。[6]江苏省原交通厅长章俊元2004年春节向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的徐国健一次就行贿现金200万元,并带了两幅名画,说是感谢徐国健帮他当上交通厅长,并希望在成为省级后备干部的事上继续帮忙。同时,章俊元也破格提拔徐国健的儿子徐扬,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30岁出头的徐扬从普通办事员连跳数级,成了实权在握的副厅级干部。[7]诸如此类的腐败现象不胜枚举,在全国各地都或明或暗地存在。

三、吏治腐败必须标本兼治

对于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上述两种吏治腐败现象,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正如李源潮同志所说:“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治本就是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治标就是从严查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1]具体地说,作为治标措施,必须进行任人唯亲、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治本之策,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化科学化的干部人事制度。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必须进行任人唯亲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全国各地并不是只有一个“王茜”,实际上可能有成千上万个“王茜”,目前可以说是查一漏万。因此,我们要以“王茜事件”的查处为突破口,举一反三,开展任人唯亲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据报道,2008年至2010年,全国公务员的数量分别是659.7万人、678.9万人、689.4万人,近两年年均增长约15万人。此外,我国还有88.4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由此可见,2012年我国约有公务员(含参照管理人员)800万人,减去其中非领导职务工作人员,加上公有制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全国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俗称官员)至少有500万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约有50万人。从全国来看,政治家族现象,任人唯亲现象,也许不像“中县”那样严重,靠任人唯亲当官的官员不至于占到官员总数的50%。但按保守估计,如果全国有20%以上领导干部属于官员家族中的人员,那就至少有100万人;其中即使有80%是符合任职条件和任用程序的,并且是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用的,那么还至少有20%是不符合任职条件和任用程序的,或者是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任用的,或者是靠任人唯亲、官官相护当官的,这就意味着至少有20万人应该受到处理和罢免。为了从严治党、从严治官,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进行任人唯亲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具有极大的客观必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对一家有两名以上官员的,或者是近亲属中有4名以上官员的,或者有群众举报任职有问题、有疑问的,都应该纳入专项治理的调查范围。要通过对官员家族中干部升迁路径、任职程序、任职条件、德能勤绩的全面而严格的审查,彻底查清通过任人唯亲和歪门邪道担任领导职务的官员,并像清除“王茜”那样,把他们从官员队伍中清除出去。这一工作既具有客观必要性,也具有现实可行性,通过亲属关系当官的人并不难查,从人事档案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中,或者从群众举报中一眼就能看出。因此,这一专项治理既需要搞,也容易搞,问题在于我们有否正义感、责任感、判断力和执行力。这个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没有正视、没有重视、没有解决的,现在应该是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的时候了。

2.必须进行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通过行贿受贿、买官卖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当官的官员,没有也不可能有准确统计。从许多已经披露的案例来看,大多是窝案串案,可见在某些地区和部门这种官员为数不是很少。由于此类腐败现象都是暗箱操作,黑数很大,似乎难以查清。然而,领导不清楚的,群众可能清楚,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认真查处,是能清除一部分这样的干部,最大限度地保持干部队伍纯洁性的。

3.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首先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党管干部的制度,由中央、省、地(市)、县(市)分级管理各级干部。各级干部的提名、任免、调动主要是由各级党委主导和决定的。在实践中,如果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难免发生问题。从具体操作来看,党管干部实际上是党委、党委组织部门、党委常委、党委书记管干部,干部的任免去留主要是由少数人甚至是由个别人说了算,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干部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眼睛向上不向下,几个人管几百人几千人以致管不了也管不好等等弊端,容易形成任人唯亲、干部家族化、买官卖官现象。因此,做好干部任用中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把党管干部与群众管干部结合起来,把由上而下的选拔、任用、监督、管理与由下而上的选举、任用、监督、管理结合起来,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要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实现习近平同志倡导的“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9]让几亿人民和几千万党员选举、管理、监督几百万干部。必须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必须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中必须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持证上岗制度。既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教师、医师、律师、会计人员,乃至某些技师和技工,都要持证上岗,各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党和国家事务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有更高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有更强的从政执政、参政议政能力,就更应经过针对性很强的比公务员考试更加严格的考试考核,取得任职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这是顺理成章、势在必行的事。上岗必须有证书,但是有证书不一定能上岗,还必须按照规定程序,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选举,择优选用、择优上岗,从而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高素质。

第二,把好提名和报名关。要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实行组织推荐、群众推荐、本人自荐相结合,组织提名、群众提名、本人报名相结合,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干部任用方式,扩大选拔的视野和选择的余地。上学、当兵、招工都需要本人报名,当领导干部一般也必须由本人报名。那些不愿报名、不想履行职责的人,不适宜担任相关领导职务。

第三,进一步完善任前公示制度。不仅要公示拟任人员的本人情况,还要公示拟任人员的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在干部提拔、任用工作中,对官员大家族、小家族的人,对领导干部的亲属子女要慎之又慎,严格要求,严格把关,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任用平民百姓子女。这样既可以增强官员队伍的代表性和公信力,又可以严防官官相护、近亲繁殖、任人唯亲等等吏治腐败。严防公共权力家族化、私有化。这是对人民负责,也是对干部爱护。

4.必须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作为防治吏治腐败的治本之策,不仅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而且要着眼全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整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必须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积极稳妥地由下而上地最大限度地实行直接选举制度。列宁说:“民主是大多数人的统治。只有普遍的、直接的、平等的选举才可以说是民主的选举。……从民主的一般的、基本的、起码的道理出发,无疑会得出这样的论点。”[10]在现阶段,应在基层组织,在一切可能的单位,首先实行直接选举,然后取得经验,逐步推广。

第二,必须实行差额选举。没有差额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就不是真正的选举。这种差额,不是放几个人做样子,做陪衬,不是只有5%或10%的差额,而必须有两倍、三倍的差额。

第三,必须实行竞争性选举。各个候选人必须向选举人充分介绍自己的条件和信息,参选的目的、理由和当选后的施政纲领。候选人之间要进行必要的辩论和合法的竞争,要有相互评说缺点和存在问题的自由。同样,选举人要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发表意见、评说候选人的权力。要使选举过程成为教育、培训、审查、考核干部的过程,成为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监督干部、选择干部、当家作主的过程。

最后,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健全既要积极又要稳妥。选举制度的适用范围、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范围,都要逐步扩大,既不要停滞不前,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试点后推广,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范围,以保证民主选举的稳步发展和积极推进。实行民主选举,特别是大范围的直接选举,确实是政治改革中的一大难题,但是不管有多难,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选举制度的建立健全。

总之,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化科学化的干部人事制度,直至建立健全一整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才能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监督制约不力的状况,杜绝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吏治腐败现象,才能让我们的干部成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名副其实的社会公仆。□

[1]李源潮同志5月19日在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组织人事报,2009-05-27.

[2]汝信等.社会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31.

[3]“湘潭拟任90后女副局长”事件多名官员被处理[N].新京报,2012-04-2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7.

[5]林衍.一个县的官场生态[N].中国青年报,2011 -10-26.

[6]黎明.也要惩处买官者[N].南方周末,2004-08 -26.

[7]郑金雄.一个副部高官的“死穴”:炒股掩盖下大肆受贿[N].人民法院报,2007-12-24.

[8]我国目前公务员人数约689万[N].南方日报,2012-03-13.

[9]习近平出席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N].人民日报,2010-09-02.

[10]列宁.列宁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73.

责任编辑:张功杭

D523.4

A

1004-1605(2012)10-0010-04

朱妙宽(1941-),男,江苏兴化人,中共兴化市委党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王茜吏治干部人事
王茜作品赏析
程彦鹏、王茜、刘文作品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
水利系统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究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与实践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
秦汉魏晋时期的吏治与官德
况钟为官之道刍议
《语书》对于当今吏治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