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治

  • 宋荦:官清才能河清
    ,官吏难免贪污,吏治清明同样可望而不可及。海晏河清、吏治清明一直是天下大治的象征。到底是河清容易还是官清容易,康熙年间的江苏巡抚宋荦有着自己的思考:官清才能河清。宋荦(1634—1713年),字牧仲。历任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江苏巡抚,以吏部尚书致仕。出任江苏巡抚达十四年之久,是任职较久、政绩斐然的一位巡抚。康熙帝曾问,“各省巡抚贤否?”大学士伊桑阿回答道:“江苏巡抚宋荦清廉为天下第一。”这也是他“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美誉的由来。康熙曾说:“宋荦清

    群众 2023年10期2023-06-11

  • 论韩非政治伦理的整体转向与深层机理
    焦秀萍摘要:吏治是参透先秦法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一把钥匙,也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点。韩非在批判儒家吏治的基础上,致力于引发吏治思维的根本转向。德性修为向法治规范的核心观念转换、道义担当向功利承认的价值认知转移、人格典范向制度合力的运作机制转化和自律管理向他律控制的践行方式转变,构成这一思维转向的核心内容。韩非吏治思维转向,既刻画了吏治发展的态势,亦折射着他对政治伦理的基本看法。韩非率先冲破抽象伦理道德对政治的约束,试图开创一种完全不同于正统政

    江淮论坛 2023年2期2023-06-08

  • 出土秦简所见秦的君臣奏对
    里耶秦简;秦令;吏治[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2)01-0133-08[收稿日期]2021-10-20[作者简介]赵国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秦汉史;李澄,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秦汉史。 秦得以统一中国,凭借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军事力量,更有赖于在统治地区内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从而保障了战略大后方的稳定。秦法自商鞅推行后得到历代君主的传承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06-03

  • 尔俸尔禄
    往往把俸禄厚薄与吏治紧密联系,认为官吏腐败的根源在于收入太低。王安石说,“方今士大夫所以鲜廉寡耻,其原亦多出于禄赐不足”;顾炎武认为,“忠信,重禄,所以劝士。无养廉之具,而责人之廉,万万不能”;清代还有人表示,“俸禄不增,贪风不息”……俸禄微薄仿佛成为了贪污腐败的挡箭牌,但增俸就能解决问题吗?我们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宋代数次增俸,蔡京等巨蠹仍敛财不手软;清代用“养廉银”,上至朝中、下至地方,贪官仍数之不尽。俸禄与吏治究竟有何关系?低薪是否一定滋生腐败?高薪是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1年2期2021-05-17

  • 两汉时期特殊的财政举措
    析了卖官鬻爵导致吏治败坏、损害农民利益的制度弊端,揭示了其必然走向废除的原因。最后,本文警示当局以史为鉴,严把选人用人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关键词:卖官鬻爵;吏治;财政一、两汉卖官鬻爵制度的主要经过卖官鬻爵制度始于秦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十月庚寅,蝗虫从东方来,蔽天,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为缓解蝗灾所引起的财政拮据,秦始皇下令,准许百姓通过缴纳粟米晋升爵位。卖官晚于卖爵,根据《西汉会要·鬻官》,卖官之制发端于汉武帝:“武帝即位,干戈

    西部论丛 2020年3期2020-11-26

  • “正己修身”与“以法治吏”
    政府的管理者,而吏治的清明与否,则直接影响着社会风尚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吏治对社会治理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此,历代王朝的专制君主们也深以为然,不仅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吏治思想,而且还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吏治制度。这些思想和制度,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留给后人的一笔独具一格的法律文化遗产。关于“吏”的概念,《说文解字》中有“吏,治人者也”的解释,而一般人则将“吏”理解为“古代大小官员的通称”,他们是民之“父母”,就和牧人放牧牛羊一样,所以也被称为“牧民

    浙江人大 2020年10期2020-11-12

  • 古今兴亡事 吏治成败间
    史上形成了丰富的吏治思想,如以民为本、选贤任能、严以治吏等,都给后人重要的启示。吏治成败关乎王朝盛衰兴亡在中国历史上,腐败与王朝更迭有着直接的联系,前者为因,后者为果。《左传·桓公二年》记载鲁大夫臧哀伯谏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腐败导致王朝衰亡,严重的腐败导致王朝速亡,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律。《墨子·辞过》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韩非子·十过》言:“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在其《咏史》中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句

    前线 2020年9期2020-10-29

  • 范仲淹“吏治”思想简析
    向统治者阐释他的吏治改革思想,并在庆历新政期间,将吏治改革思想付诸实践。从社会控制学角度分析范仲淹的吏治思想,范仲淹试图以政治权力为依托,调控各项措施,对各级官吏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重建社会秩序,以此达到政治清明、国民富足,实现王朝的长治久安。【关键词】范仲淹;“吏治”;社会控制【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5-0037-02一、范仲淹其人范仲淹(989—10

    今古文创 2020年45期2020-09-10

  • 瞿鸿禨“肃清吏治”的心曲
    。不仅打出“肃清吏治”的旗帜,还把矛头直指庆亲王奕劻。奕劻是领班军机大臣,权倾朝野,与他的儿子载振一起公开卖官鬻爵。瞿鸿禨的反腐,真可谓是“先打老虎后打狼”,影响很大。瞿鸿禨(1850-1918),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他给学者黄国瑾的一封信札袒露了自己的心曲:南皮山右之治,肃厉而冲夷,非复日饮亡何之所能矣。汉承秦暴,故可以黄老治天下。若夫积衰之后,纲颓法弛,官吏因缘为奸,苟以清净之道行之,流失将何所底。是故今日之为政,非严以治官而法以治民,恐未足以理其标

    领导文萃 2020年15期2020-08-19

  • 瞿鸿禨“肃清吏治”的心曲
    。不仅打出“肃清吏治”的旗帜,还把矛头直指庆亲王奕劻。奕劻是领班军机大臣,权倾朝野,与他的儿子载振一起公开卖官鬻爵。瞿鸿禨的反腐,真可谓是“先打老虎后打狼”,影响很大。瞿鸿禨(1850—1918),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最近有机会读到他给学者黄国瑾的一封信札。应该如何“肃清吏治”,能否既治标又治本?书写于厎隅堂杂抄素笺的信札中,袒露了瞿鸿禨的心曲:书问往复,不能尽其怀思。想与绳庵读书谈道,此乐何极。使不肖常得追随其间,当亦有进

    书屋 2020年5期2020-05-21

  • 管子治国思想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呼应
    键词 《管子》 吏治 全面从严治党作者简介:彭仁松,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图分类号:B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51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法制与社会 2020年9期2020-05-14

  • 饰吏贵儒术:明清时期的官箴与吏治
    0)中国历史上,吏治攸关政风良莠、王朝安危,故素为统治者所重。从唐代开始,就出现了一类专门以吏治为内容的书籍,清人始将其统称为“官箴”,现代学者则称之为“官箴书”。明清时期是官箴书的鼎盛期,无论是内容的全面、形式的多样还是数量的庞大,前代均无出其右。就内容和形式而言,内容的全面与形式的多样是其成熟的标志,清初黄六鸿编纂的《福惠全书》与清末徐栋编纂的《牧令书》都是这类书籍的集大成者;就数量而言,虽未有准确的数据,但现代学者估算的数量都很大,如裴传永认为明清两

    理论学刊 2020年3期2020-03-02

  • 韩非吏治思想的理路述评和当今启示
    法治思想的核心是吏治思想。那么,在我国当今吏治安排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就很有必要来专门研究韩非吏治思想及其当今意义,毕竟事实上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一、韩非吏治思想的理论路径韩非吏治思想的理论路径是:道→人性→治道→吏治,即首先把“道”落实于“人性”,然后在“人性”的基础上形成“治道”,从而建立起“吏治”思想。韩非的法家学说及其吏治思想中,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是道,由此,他阐述了自己的形而上学、本体论。韩非的本体论来源于《老子》,这集中体

    湖北社会科学 2020年7期2020-01-16

  • 略论《金史》中金世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金世宗;吏治;监察中图分类号:K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9 — 0100 — 03金代是一个由女真族建立的,融合了汉、契丹、渤海等多个民族的政权。金世宗在位期间,与宋朝谈和,结束了金朝长期征战的混乱局面,与民休生养息,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民族矛盾,金朝由此进入了全盛时代,人称“大定之治”,也为其孙章宗“明昌之治”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讨论在《金史》中金世宗整顿吏治的鼓励直

    理论观察 2019年9期2019-11-23

  • 中国历史的吏治经验对当代干部培养的启示
    中国历史各朝代的吏治实践虽然具有无可回避的阶级局限,但是其具有的一些制度优势对当代干部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较为完善的选拨考核制度、监督制度。本文通过分析历史上具有当代价值的吏治内容,提出其对当代干部培养的启示。关键词:吏治;干部培养;启示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一直廉洁、高效、勤政的干部队伍,如何完善当代干部的选拔、培养、考核、监督机制,是当代国家干部队伍建设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基于此,在对传统吏治文化进行考量的基础上,将其具有当代

    当代旅游 2019年3期2019-09-19

  • 中国先秦至两汉的良吏观念
    到两汉不同时期的吏治标准,分析当时的吏治状况,从而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得到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并总结先秦到两汉良吏群体的整体特征。关键词:良吏;循吏;酷吏;吏治什么是良吏?从字面上来看,即为“贤能的官吏”,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位官员是否可以被评价为良吏是不易确定的。在正史中,首先为良吏做记载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循吏列传》,该传所记5位官员,楚国的孙叔敖楚王正确调整币制、修改车制,引导山民合理采伐,使百姓“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郑国的子产“为相一年,竖子不戏

    速读·上旬 2019年5期2019-09-10

  • 试论唐甄经世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键词:治乱惟君;吏治;养民;富民[中图分类号] B249.4   [文章编号] 1673-0186(2019)07-0120-009[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19.07.011唐甄(1630—1704),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亭,著有《潜书》一书,是明末清初重要儒家思想家。他的儒学思想有着鲜明的启蒙救世的特色。本文将主要从唐甄提出的君主修身以治天下的思想、官僚制度建设思想以及富民养民的施政措施三

    重庆社会科学 2019年7期2019-09-10

  • 论王夫之治吏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廉政建设的启示
    任人唯贤”是清明吏治的活水源头。选拔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官员将会极大地减少贪污腐敗的风险和治吏的成本,并能够为清明吏治生态建设提供活水源头。其次,加强“德教”、培养官员正确的“廉耻心”是清明吏治的核心。要想彻底使政治腐败现象得到真正有效遏制,关键在对官员的道德教育。“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再次,“严治上官”是建设清正廉明政治生态的关键。只有真正治住了上官的贪,才能扭转下属贪腐的源头和心理。最后,构建一个长效的反腐败机制是当前我国廉政建设突破瓶颈的保障。要建

    廉政文化研究 2019年2期2019-09-10

  • 吏治”的红色基因 ——中国共产党早期如何治党“治吏”
    以保证党纪严明、吏治清明。一、制定完善党纪法规,加强监督制度建设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纪律规定始终是党的章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律建设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早期建党活动中,党的纪律一直备受关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和纪律检查工作。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然不是正式的党章,却具备了党章的初步体例和内容,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有十五条,其中涉及组织纪律的就有五条之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1期2019-01-03

  • 吏治与文学之争”的再讨论
    稿》中《唐玄宗朝吏治与文学之争——玄宗朝政治史发微之二》一文的研究中提出了“吏治与文学之争”的观点,在论述唐玄宗开元前期姚崇贬斥张说时提到:“姚崇和这些功臣中间的互不相容,似乎还隐含着用吏治与用文学的政见不同。”[1]196汪先生这一观点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可资讨论的热点,围绕此观点,产生了一系列相关讨论文章。本文在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总结的基础上,试图拓展这一论点的内涵与意义。1 围绕“吏治与文学之争”形成的三种论点总览学界以“吏治与文学之争”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1-03

  •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吏治研究
    治国必先治吏”,吏治关系着国家的兴亡,社会的长治久安。有宋一代,优秀文人辈出,知识分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他们通过科举制、荐举制和荫补制等进入国家的官僚体系,促使两宋时期官僚机构越来越庞大。针对这一现实,宋代统治者制定了详细严密的法律对官吏进行规范和管理,以期吏治廉洁清明,国家长治久安。《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收录了很多有关吏治的案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南宋社会官吏治理的相关状况,本文主要以这些书判为依据,研究其所反映的吏治种类和特点。【关键词】 宋代 《名公书判

    大经贸 2018年3期2018-05-14

  • 盘点吏治腐败三大典型
    ,而是其本身就是吏治腐败。提拔重用德才不达标者甚至长期“带病”的干部,必然对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或许可以说,“前腐后继”的背后,是“带病提拔”。干部“带病提拔”怪圈为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6年8月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专门针对干部“带病提拔”出台了严厉的规定。但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山西太原市公安局却能够将刘波、李瑞珉这两名问题多、反映强烈的派出所所长列入拟提拔任职公示名单,在当地造成极坏影响。据报道,太原市公安

    新传奇 2018年4期2018-05-14

  • 吏治的伦理基础与道德引领
    、内在品性之外,吏治是影响官员道德素养的外在因素。吏治就是各个历史时期统治者和社会民众对官吏提出的一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吏治既包括统治者驾驭群臣的谋术和典律,也包含社会本身和儒家圣贤对于官吏的道德期许,在当代,吏治就表现为一套结构严密的干部管理制度。传统中国政治的一个特色就是官和吏的区分。在先秦时期,官吏混为一体,直到春秋战国时才有所区别。汉代以后,吏作为一个独立的阶层才逐渐形成。[1]通常意义上的吏治是包括官和吏的统称,两者都是统治者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03

  • 九华山化城寺“禁谕碑”略考
    建统治、加强基层吏治、维护佛教名山形象、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的作用。关键词:碑刻;禁谕碑;明清;佛教;社会管理;吏治1 引言九華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长江南岸青阳县境内,东临太平湖,南望黄山,西接池阳,北俯长江,方圆120平方千米,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确立为地藏菩萨道场,与唐代新罗国僧人金乔觉有关。唐开元末,古新罗僧金乔觉渡海来到九华山中,宴然独坐,苦心修持。唐元和八年(813)费冠卿所作《九华山化城寺记》[1]载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4期2018-03-30

  • 古代监察制度对当下权力约束的启示
    [关键词]监察;吏治;启示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中心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新部署。中央领导指出:“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的领导核心,治理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需要治理好中国共产党,其关键就在于要全面从严治党。我国历史悠久,古代王朝的更迭无不与“吏治”休戚相关,所以,历代明智的政治家也都十分重视对

    法制与经济·上旬刊 2017年8期2017-12-05

  • 从政治学的视角看《雍正王朝》
    lds.关键词:吏治;深化改革;为人民服务Key words: bureaucracy;deepening reform;serving the people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3-0179-030 引言《雍正王朝》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视剧,集中反映了康熙王朝之后雍正皇帝励精图治、改革弊政的一段历史;论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角度出发,对这部电视剧的诸多政治现象进行剖析,温故知新。1 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

    价值工程 2017年3期2017-05-14

  • 试论章学诚吏治改革思想与主张*
    00)试论章学诚吏治改革思想与主张*薛璞喆1,贺淑红2(1.商洛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2.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教学部,陕西 商洛 726000)章学诚素以史学成就而闻名,历来学界对章氏之研究多集中于史学方面,但是除了史学成就外,章氏在《上执政论时务书》、《上韩城相公书》等文章中详细论述了“设法”弥补亏空是乾嘉时期吏治问题的根源,具体表现在其滋生贪污腐败、毁坏人才、诱人犯科、贪墨公款等方面;同时章氏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主张,即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09

  • 郑观应吏治思想解读 ——以《盛世危言》为研究
    71000郑观应吏治思想解读 ——以《盛世危言》为研究王乃千*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早期维新团体十分具有代表性。郑观应出身于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但其日后在通商口岸的从商经历使其成为当时较早一批接触西方启蒙思想和先进器物的中国人。他在通商口岸的“买办”经历,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频繁的外贸往来让他深入接触到西方的商业思想以及国家体制。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

    山西青年 2017年2期2017-01-30

  • 明代吏治之失
    佳素材压缩 明代吏治制度之严密,腐败速度之迅速,都是超乎想象的,其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也都值得认真研究和反思。阅古知今 明代吏治思想与制度,在古代算是比较完善的,学者钱穆对此评价道:“故明之吏治,且驾唐、宋而上之,几有两汉之风。”却为何腐败如此迅速,最终导致亡国,其经验教训值得反思。本素材适用于吏治、君权、民权等话题。明朝灭亡之后,在读书人普遍沉浸于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时候,一些有识之士冷静下来,认真反思和总结明朝灭亡的教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顾炎武、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2期2016-12-22

  •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与实践
    出问题,将西方官吏治理的先进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以公仆思想为核心,将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离,并增加考选权以及监察权的新型吏治思想,将公权力分散,通过考试挑选出贤能的官吏,以人民的监督促使官员尚公去私。孙中山的吏治思想为推进民国官吏清廉、政府机构的高效运转奠定了基础。孙中山先生的五权立宪、设立考试院和监察院也为后人治理国家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孙中山;清廉;吏治一、吏治思想产生的背景1.以满清吏治衰败为鉴,提出整顿吏治。“满清末年,

    资治文摘 2016年7期2016-11-23

  • 刍议清代吏治腐败的原因
    王磊摘要:吏治是每个朝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我国古代封建主义官僚制度下的吏治腐败问题严重,是历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所在,而出现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专制制度,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吏治腐败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主要对清朝的吏治腐败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从清朝统治者在吏治上的作为对其腐败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丰富我国吏治历史的文献研究。关键词:清代;吏治;官场腐败吏治问题是封建王朝统治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封建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大观 2016年4期2016-05-16

  • 雍正年间整顿吏治的探究
    以对雍正年间整顿吏治的相关研究,能够为正确评价雍正提供史料,也能为当今社会的官员整顿提供借鉴意义。本文从雍正年间吏治的相关问题入手,探究雍正是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有效整顿,从而进一步说明雍正年间吏治整顿的意义。关键词:雍正年间;吏治;整顿措施;意义在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的封建社会,官吏是国家管理的重要执行者,具有强大的权威性。所以官吏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执政者作为国家管理的最高权威,其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决定吏治程度的决定因素。清王朝作为少数民族入关

    大观 2016年2期2016-03-30

  • 积极破解“吏治困局”
    我们正面临一个“吏治困局”。也正是由于此,使我们的干部工作出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发生的情况。比如说,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存在领导岗位较长时间空缺的情况,有的单位正常换届不能如期。如期进行换届的也出现那种“只下不上”的情况。选人难,选对人难,选好人难,已经成为我们选官任官制度需要破解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一如既往的干部制度,未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和变革,使得已有的制度体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及其人民对于干部管理的要求。唯有勇敢地跨越这个坎沟,积极通过

    公务员文萃 2016年3期2016-03-23

  • 清末重臣端方的吏治思想与实践
    清末重臣端方的吏治思想与实践闫长丽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44)[摘要]端方身处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时期,其思想与行动明显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变与不变、新与旧、革新与传统。端方整顿吏治,涉及到选拔举荐、去陋除弊和奖功惩劣诸环节,力求从整体上改变沉疴已久的传统官制。他主张采用责任内阁、议会、司法三权分立制度来推行预备立宪,实现以立宪之旗息革命之鼓。同时,端方力主为官要以爱民为己任,关心民众疾苦。端方始终在趋新与守旧之间挣扎,无论端方多么开明,终究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2016-03-09

  • 咸丰朝官场乱象与社会危机——以太平天国初期战事为主线的考察
    丰朝;官场风气;吏治;太平军;太平天国;天地会金田起义爆发、副将伊克坦布进剿金田阵亡后,清政府终于意识到上帝会才是广西最具威胁、最难对付的力量。从力量对比上讲,清军源源不断增援广西,在兵力、武器、给养上占绝对优势;而参加金田起义的群众仅两万人左右,以老弱妇孺居多,身陷重围,缺兵缺粮缺盐。但看似没有悬念的军事对决,却一直充满悬念,其结局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拖家带口的太平军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下左冲右突,逐渐掌握战场主动权,乃至跳出广西、沿江东下,攻克武昌后一路势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2-22

  • 坚决斩断买官卖官的“黑手”
    法所不容。如果说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那么买官卖官就是最大的吏治腐败,必须坚决打击。中央明确要求,对以谋取职务调整、晋升等为目的贿赂他人或者收受贿赂的,一律先停职或免职,再依纪依法严厉惩处。近年来,中央、省委连续出重拳整治“买官卖官”,但仍有一些干部心存侥幸、以身试法,信奉“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的所谓“潜规则”,信奉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用钞票作为谋求职务升迁的“敲门砖”。卖官丧失党性原则,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把卖官当成了“发财”工具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9期2016-02-01

  • 惩贪之法的实施与吏治
    武帝,法令严肃,吏治清明,虽王侯犯赃亦严惩不贷。平丘侯王迁听请受赃六百万,自杀;临汝侯灌贤坐行赇罪,国除;藉阳侯显坐恐猲国民取财物免;葛魁侯戚坐缚家吏,恐猲受赇,弃市。汉初打击王侯国势力虽有强干弱枝、集权中央的意图,但依法惩赃,立法促廉,不遗王侯,不殊大吏,的确起到了警戒作用。唐朝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任法为治的时代。他强调“人有所犯,一一于法”,把吏治问题提到国家兴废之所系的高度,所谓“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他曾对侍臣说:“朕每夜恒思百姓间

    公务员文萃 2015年8期2015-08-25

  • 揭开盖子才能还官场清明
    重新生长出清明的吏治环境。对于决心完善法治的我们而言,庆安的个案值得剖析和镜鉴。谁都不敢保证,类似庆安县的问题在别的地方就不存在,尤其是县域层级的一些官员个体,历史上的“原罪”会以什么方式“出场”,谁都猜想不到。基于此,治吏者更要坚持法治化的方式,以必定性的查处和持久的耐力根治官场上的痹症。近年来的诸多迹象表明,一些危机事件的发生有其必然性,潜规则留下的积弊很容易经由一些偶发性事件曝光。网络上形容庆安“一声枪响,官场全面崩塌”,这固然不免夸张,但也从一个侧

    协商论坛 2015年5期2015-08-15

  • 秦汉魏晋时期的吏治与官德
    启示我们:要整顿吏治,培养良好的官员道德,一靠法治措施,二要上层的率先倡导,三要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只有三管齐下,才能真正保证官员的自我道德提升。关键词:秦汉魏晋;吏治;官员道德中图分类号:D6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官的廉洁清正和不谋私利既是官员作为臣子为国尽忠的一种道德表现,同时也是由忠德延伸出来的一种官员个体政治生活道德规范。重温秦汉魏晋时期的吏治和官德状况,对今天党和国家反腐倡廉、整顿吏治不无借鉴

    西部学刊 2015年6期2015-07-09

  • 谁是中国的“出类拔萃之辈”
    拔萃之辈的出现。吏治迎接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出类拔萃之辈”的变化和中国各种制度改革分不开。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经历了诸波行政体制改革,而伴随每次行政体制改革的便是吏治制度的改革,即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今天中国的治理问题面临多种挑战,其背后也有多重原因,但不可否认吏治是其中一个要素。今天的“出类拔萃之辈”去了哪里?中国的吏治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从平民百姓的角度来看,今天吏治的最大特征就是腐败了。从这次大规模反腐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说,人们对吏治的腐败已经深信

    新传奇 2015年43期2015-05-30

  • 惩贪之法的实施与吏治
    武帝,法令严肃,吏治清明,虽王侯犯赃亦严惩不贷。平丘侯王迁听请受赃六百万,自杀;临汝侯灌贤坐行赇罪,国除;藉阳侯显坐恐猲国民取财物免;葛魁侯戚坐缚家吏,恐猲受赇,弃市。汉初打击王侯国势力虽有强干弱枝、集权中央的意图,但依法惩赃,立法促廉,不遗王侯,不殊大吏,的确起到了警戒作用。唐朝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是封建社会少有的任法为治的时代。他强调“人有所犯,一一于法”,把吏治问题提到国家兴废之所系的高度,所谓“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他曾对侍臣说:“朕每夜恒思百姓间

    月读 2015年5期2015-05-18

  • 中国古代治世与吏治的关系及其对从严治吏的启示
    】中国古代治世与吏治的关系及其对从严治吏的启示孙德魁(重庆社会主义学院 多党合作历史研究室,重庆 400064)从严治党的关键是“从严治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治吏能力的现代化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厘清中国古代治世与吏治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干部治理与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二者结合起来,才会有助于科学地认识吏治改革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理论,有利于扎实地把从严治党新要求落到实处。历史治世的实践表明,吏治状况关乎治世兴亡,治世与吏治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8

  • 况钟为官之道刍议
    州知府况钟是整顿吏治中较为出色的,他任职十二年之久,政绩卓著,本文试从此方面入手研究况钟的为官之道,以期能为今天步入仕途的人们提供一点正能量。[关键词]况钟;整顿;吏治;为官之道况钟(1388-1442)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靖安(今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崖口村)人。他是明朝著名的能吏。曾在靖安县和礼部做了二十多年的吏员,勤敏干练,深受主官信任。宣德五年七月(1430年)出任苏州知府,宣德六年三月继母何氏故,况钟回乡丁忧,三万七千五百八十余人“奏请不为牧民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2014-11-10

  • 《语书》对于当今吏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语书;吏治;巡视制度《语书》是秦始皇二十年南郡守腾对县、道官员发布的告示,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关于执行法律的文书,后一部分是关于对官吏要求的文书。关于这篇文书的学术价值前人已从监察制度,治安学,预防犯罪以及秦律的执行力度等方面做了诸多论述,但是关于《语书》中所反映出的吏治方法,学界还未有系统的阐述,本文就拟结合当今中央巡视制度谈谈《语书》中的吏治思想以及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一、以法为教,加强法制社会建设1、以法为教众所周知秦自商鞅变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9期2014-11-10

  • 异地调任是反腐治本有力举措
    作过。从当前加强吏治的反腐形势来看,负责遴选干部的组织部门无疑应该得到加强。因为“苍蝇”也好,“老虎”也罢,只要被提拔到相应的行政职位,其中没有一个不是经过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层层关卡与程序后被任命的。正因如此,组织人事部门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职能部门,如果失职,将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在地域辽阔的行政管理范围内,垂直领导体制下的干部遴选,历来是国家政治和吏治中的难题。异地调任组织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对于避免组织人事部门陷落在地方官场,无疑是必要措施之一。这种措施

    当代贵州 2014年24期2014-11-05

  • 敞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之维
    国家治理的经验。吏治的效率与公平按照儒家史观,古代中国5000年国家治理分为三个时期。尧舜时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理想的大同社会;大禹之后的夏商周三代,“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但奉行王道,社会依从传统的礼义秩序运行,是和谐的小康社会;秦始皇奉行武力统一天下,变封建为郡县,利用从上至下的官僚体系统治社会。重点看从秦到清2000多年的国家治理。这段集结构基本稳定与社会生机勃勃于一体的历史,虽一直受与家天下相伴的

    瞭望东方周刊 2014年41期2014-11-04

  • 毛泽东吏治思想研究
    刻认识到国民党的吏治腐败,是导致国民党政权丧失的重要原因,吏治腐败容易导致人民对政权的不信任,导致产生人民抵制和反抗政府的行为。历史告诉我们:吏治腐败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因此,毛泽东向来非常重视吏治。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唯物主义者。坚持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这是毛泽东吏治思想的根本目的。党的十八大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8-15

  • 左宗棠吏治思想的现代启示 ——本刊专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谢孝明博士
    者 汪太理左宗棠吏治思想的现代启示 ——本刊专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谢孝明博士访谈执行_本刊记者 汪太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治国理政的经验,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以重要启示。左宗棠是晚清中兴重臣,他长期兼地方督抚与统兵将帅于一身。善治吏,善将将,是其建立勋业的基础。在长期的统

    清风 2014年12期2014-07-02

  • 司马迁作《酷吏列传》为“法治”还是为“吏治” ——与《史记三家注·酷吏列传》的一点商榷
    “法治”还是为“吏治” ——与《史记三家注·酷吏列传》的一点商榷李 晓 宇(山东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史记三家注•酷吏列传》于“在彼不在此”一句之后注云“在道德,不在严酷”,奠定了后世对酷吏严刑峻法的批评,但是忽略了司马迁为酷吏及循吏这两类官吏作传的目的。太史公以史家之笔直述酷吏的言行,并非为简单揭露吏治的黑暗。结合《循吏列传》以及《太史公自序》可知,太史公所云“在彼不在此”应理解为强调吏治对于政治统治的重要性,而非前人所云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2期2014-04-09

  • 雍正吏治思想探析*
    时间不长,然其对吏治的整顿却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代章学诚曾对雍正时期的吏治状况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宪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规,整饬官方,惩治贪墨,实为千载一时。”[1]雍正整顿吏治的成果是以其吏治思想为基础的,深入探析雍正的吏治思想,对于当今的吏治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价值。成书于乾隆年间的《世宗宪皇帝圣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雍正的吏治主张,本文拟立足于《世宗宪皇帝圣训》,对雍正的吏治思想作一粗浅的考察。一 加强官员的任用在清初诸位帝王中,雍正是

    长沙大学学报 2014年1期2014-03-25

  • “县官不如现管”的“灰规则”
    清朝的财税管理和吏治已经糜烂到崩溃的边缘。雍正皇帝继位后,遵照康熙皇帝遗嘱,大力整顿财税,刷新吏治,增强中央财力,再造皇家权威。《清稗类钞》记载,雍正年间,内阁有个姓蓝的供事(清朝在京官署书吏的一种,相当于机关聘任的编外文员,俗称“相府家奴”),他老实本分,忠于职守,工作认真。一年元宵节晚上,同事们都回家过节去了,只留蓝某一人值班。闲来无事,蓝某对月独酌,正喝着,有一位衣冠华丽的长者走进了内阁衙署。蓝某以为是宫廷值星官前来巡查,立即起身迎接,邀请他一起喝酒

    杂文选刊 2014年1期2013-12-31

  • 秦代吏治管窥——以秦简司法、行政文书为中心*
    吏之道〉看秦国的吏治特色》,《史学月刊》2011.9:129-131;(2)王绍东,《论统一后秦吏治败坏的原因及与秦朝速亡之关系》,《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15-18;(3)王凯旋,《小议秦汉惩治官吏的立法》,《史学月刊》2006.6:114-116。《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三卷收录了秦朝建立前后的十几份司法文书。②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叁)(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这些文书在生动地再现当时司法实践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3期2013-12-21

  • 明代云南土官袭职制度研究
    制度;土官袭职;吏治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3-0089-10关于土官、土司关系的辨析,已有大量论著论及①。本文不再赘言,但有必要界定本文所用的概念。本文赞同土官与土司是不同的概念②,认为土司是地方统治制度,也是地方政权机构,它与府、州、县相对应,包括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而土官是职官,是土司制度地区政权机构的土职官员的统称,它与流官相对应,包括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长官司长官等。因此,本文

    学术探索 2013年3期2013-08-02

  • 唐代考课与吏治关系
    00)唐代考课与吏治关系詹灵杰(淮北师范大学 党委组织部,安徽 淮北 235000)唐王朝对考课制度非常重视,考课制度执行得如何,关系到唐王朝的吏治兴衰。在政治稳定,吏治比较清明时,统治者和官吏励精图治,考课就会得到有效执行,考课奖优罚劣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反之,当政治腐败,社会出现危机时,统治者和官吏无力或无暇顾及考课,考课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推行,势必加剧政治腐败。唐代;考课制度;吏治考课作为官吏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唐王朝对其非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8-15

  • 浅论中国古代反腐吏治的现实意义
    浅论中国古代反腐吏治的现实意义□天津科技大学 张乐纵观历史,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反腐吏治以求其政权千秋万代,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反腐吏治并不成功。虽然古代反腐吏治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古代反腐吏治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还是有所启示的,某些方面还有着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古代反腐吏治历程,分析研究古代反腐吏治失败的主要原因,以史为鉴,寻求进一步做好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途径。中国古代;反腐吏治;现实意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自古以来的经验表明,

    中国轻工教育 2011年5期2011-12-25

  • 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的哲学反思——基于中国古代吏治腐败现象、成因与现代转换的理性审视
    10083)古代吏治有其消极因素,同时也有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因此,如何扬弃古代吏治思想已经成为研究古代吏治的一项重要课题。古代吏治的合理内核主要表现为:奖惩制度、赏罚分明;为政思想、率先垂范;以民为本、视民如伤;恪守公务、勤政务实。这些都是古代吏治思想的合理内核,对今天的吏治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吏治还有着消极的因素,发掘古代吏治的消极因素并进行扬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一、古代吏治腐败问题的凸显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即合理性的一

    邯郸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有感于“公务员宣誓”
    员来反映加强了“吏治”,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目前培养一名公务员成本不菲,大学本科毕业进入公务员队伍还要过五关斩六将,百里选一,有的部门进入门槛已提到了硕士研究生。“吏治”的核心应该是把最合适的人用在最合适的岗位,培养使用好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处理不合格及腐败公务员只是“吏治”的一个补充,不是“吏治”的主体和目的。从正面教育和培养公务员的道德与操守,使他们正确使用权力,保持清正廉洁,时时警钟

    今日海南 2010年3期2010-08-15

  •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的善恶报应与吏治思想
    说中的善恶报应与吏治思想杨宗红,蒲日材(贺州学院 中文系,广西 贺州 542800)明清话本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报应思想,一些报应故事凝聚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小说家以报应的形式表达他们尚贤德、尚忠良、崇廉明、崇公仆而斥贪暴、斥奸佞、贬猾吏、贬糊涂的吏治观。选择报应的形式来表达这些吏治思想,与当时社会政治状况与思想状况有关。话本小说;善恶报应;吏治思想吏治问题因关系着封建统治秩序,维系着社会的安宁而受到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的关注。在古代小说中,吏治问题是重

    贺州学院学报 2010年3期2010-08-15

  • 论明代朝觐考察的作用与影响
    也促进了明代当时吏治的整饬和官员队伍体系的更新换代,并为其后的清代所效法。但明中叶以后,由于吏治的日趋腐败和制度的逐步僵化,使得朝觐考察过程中考察不公、处罚不严等诸多弊端逐渐显现,直至明亡。明代 朝觐考察 作用 影响明代对传统的官员考核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与创新,这就是在对各级各类官员进行任职期满考核的同时,还专门在辰、戌、丑、未之年对全体地方官员进行定期的“朝觐考察”,由此形成了明代官员考核制度的鲜明特色,对当时政治乃至社会产生了显著影响,也奠定了清代朝觐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1期2010-08-15